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丰田质量的文化之魂
编辑:天地有情 识别码:21-62061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6 15:49: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丰田质量的文化之魂

丰田质量的文化之魂

团队合作与缓慢晋升。成为丰田的经理人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各人成熟的速度不同,但是所有人的成熟都是需要时间的—这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由于丰田公司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视作一种长期的纽带,因此企业对员工是很有耐心的。企业乐于等待员工逐渐成熟起来,最终走上与自己的能力相符的领导岗位。反过来,企业也希望每位员工具有足够的耐心,把每一个岗位都视作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与突出个人天才与能力相比,团队合作精神在丰田公司更受到重视。对于那些希望获得快速晋升和个人荣誉的人员来说,丰田的工作环境或许不是最为适合的。

“方针管理”(Hoshin-Kanri)。对于企业来说,培养自己的员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提高工作表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如何才能使这种动力集中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呢?丰田中很多持续改进计划都来源于“方针管理”。这是一个确定改进目标的管理体系,从最高决策层开始,逐级统一思想,最后落实到每一名基层团队成员。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有一个“方针”,即未来一年中计划实现的具体儿量化的工作目标。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感到自己身为团队中一个重要而长期的成员,自己的命运与整个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这样,“方针管理”就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机制,把企业员工的工作动力转化为异常优秀的工作表现。

丰田公司的“丰田生产体系”闻名遐迩,全世界众多企业都在试图把这一体系融入到本企业中。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努力的成效只是局部性的,而总体上都是令人失望的。

这些企业所缺少的恰好是保证丰田公司长盛不衰的关键因素—强大的人员体系。技术与组织体系精诚合作,创立了一种依靠团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企业文化。这个人员体系模式精确地说明,如何把各种有利因素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卓越的“丰田文化”。

许多中国企业在督促员工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可能对“改善”(kaizen)与六西格玛等管理计划深感失望。这些计划只能带来短期效果,缺乏长期的持续性。这些质量管理计划普遍缺失了一个核心要素—企业文化。

实际上,在丰田公司看来,企业文化是质量的灵魂。这家公司在质量上的卓越表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获得了诸多质量大奖。最新的两项荣誉是,荣获J.D.Power and Associates公司举办的2008年度英国客户满意度指数调查冠军,并与福特公司并列美国Strategic Vision公司综合质量指数榜首。现在来分析一下:丰田的企业文化以及其人员管理体系,是如何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

丰田的关键成功经验

·丰田生产体系的设计目的是“暴露问题”,只是达到结果的一种手段,而非结果本身。

·丰田的人员体系拥有一个“价值流”,目的是为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增值。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理解“人员价值流”。假设你有时间来分析一个人整个的职业经历,从他第一天进入企业开始。从企业的观点看,这个员工在不断学习与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中,其价值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些时段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增值”,而没有学习或者积累经验的时间就是“浪费”。

一个人的工作可能有较高的生产率,但是对人员价值流而言,如果这个工作不能使他获得经验与技能的发展,就应该被视作“浪费”。照此标准,大多数人的职业都会表现出浪费远远大于增值的特点。毕竟,普通人的工作时间中,总会有大部分花费在日常琐碎事务、休息和漫长低效的会议之中。

在丰田公司里,可能也有这样的工作。但是在丰田的企业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里,工作总是能为员工带来经验与职业发展的增值。即使是在生产车间里从事日常生产工作的工人,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接受培训,学习工作技能,并定期进行实践。

在丰田公司,“体系”这个词汇的使用率非常频繁,产品价值流与人员价值流被整合在一个体系之中,形成了“丰田模式”的核心特点。把员工培养成为解决问题的行家,就可以排除体系之中的浪费现象,形成一个更加合理、更加精益的体系。也就是说,各种问题都能迅速显示出来,要求员工做出反应,并从应对这些困难之中获得经验。

在产品价值流之中,我们以客户为开端,询问客户愿意花钱购买什么样的产品。接着,我们会跟踪生产材料与信息的流程,把增值工作与浪费区分开来。在人员价值流之中,我们仍然可以询问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但是还要加上一问:要生产出客户愿意花钱购买的产品,企业员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我们需要的员工是能够从事必要的增值工作的人员。除了完成工作之外,这些人员还要承担另一项关键人物—对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因此,我们把增值流程的本质定义为有助于“高素质人员按时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产品”的生产流程。

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增值手段包括:

·招收可以培训的、富有贡献精神的、具有适当特质的人员。

·对这些人员进行培养,使之具备足够的能力从事日常的高质量工作。

·对人员进行教育,使之在完成日常工作之外,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对工作方法和流程进行改进。

·对人员进行激励,培养他们对企业的献身精神,并不断继续学习、成长并在工作中全力发挥自己。

考虑一下这些“人员增值”的手段,然后扪心自问:“我企业的员工在职业生涯中,企业为他们做了多少工作增加他们的价值?”

人力支持流程,促进日常管理

丰田公司有许多体系支持团队成员逐渐发展成为丰田公司的出色员工。有的人会认为员工发展应该是培训部门的职能,通过一系列培训课程来完成。但是,丰田公司的传统却是由技术高超的指导者通过在岗培训进行学习。这种方法更接近一种技能培训体系。密切的日常指导采用的是师徒传帮带的方式。与之相同,所有新员工也全部浸淫在丰田模式之中,随时接受资深员工的指导: 工作小组与团队式排解困难。在丰田公司中,“群策群力”这一古语是真切地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的。许多公司都向员工传授解决疑难问题的各种方法,并且成立了定期召开会议提出改进意见的团队组织,但是丰田公司已经把这种方式与日常管理体系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了。无论是在工程设计、销售、财务,还是在工厂生产中,汇集相关人员共同解决问题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所有员工都被编入工作小组,由组长负责,并每天对工作成果进行总结。

干净安全的工作环境。企业领导要对员工信守“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的承诺。首先,要建立一个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专门防止健康安全方面问题的发生,并对此类紧急情况做出迅速反应。

双向交流与目视化管理。丰田公司的领导人不断地强调企业互信互敬的核心价值,与员工分享各种管理意见,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地参与团队事务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藉此保证团队中交流渠道的畅通无阻。该公司所有的领导者都是在工作现场进行管理,从不会把自己封闭在办公室内。此外,目视化管理可以迅速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在丰田公司,这种目视化管理充分体现了企业重视信息交流的价值观。

“公仆式”领导方式。与传统企业组织形式相比,丰田的组织结构是上下倒置的。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是自上而下的,而丰田公司则是把增值的企业员工置于结构的顶端。企业领导们是在对从事增值工作的团队员工进行指导、传授与支持。换句话说,他们是为工作团队服务的。他们的职责是:明确并强化企业共同目标,确定团队职能与工作任务,提供培训,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并保证团队获得应有的鼓励与认可。

组织支持流程,完善管理体系

一旦明确了企业价值流,就需要确定支持这一价值流的企业运营管理体系。这就离不开人力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

丰田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的组织流程是:

保证并维持人员聘用的稳定。众所周知,在不出现动摇整个企业的经济灾难的情况下,丰田公司是绝不会解聘员工的。因此,丰田团队的员工就会获得一种安全感,能够不断地积极参与各种个人与企业改进计划—即便是减少工作岗位以提高生产效率的计划也不会动摇这种安全感。丰田的人力资源部门已经发展出一套成熟的方法,预测企业未来劳动力需求数量,并利用临时用工的方法,抵消自然经济周期对企业裁员的压力。

公正与连贯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实施。如果你跟随丰田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处走走,你就会发现一个与众不同之处。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电脑屏幕面前或者接电话上,而在丰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足迹则遍及各个部门,随时掌握最新的企业信息。这种方法在丰田被称为“现地现物”(genchi genbutsu),意即在工作场所随处巡视,了解企业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丰田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时常与团队工作人员见面。为了确保企业政策的公正与连贯,员工获得晋升与加薪必须先征得人力资源部门的同意。如果像大多数其他企业一样,加薪与晋升完全由经理与主管决策,那么个人对政策理解上的偏差就会导致多重标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与士气就会受到打击。

·丰田的每个成员都充分理解并努力实现“长期繁荣共同富裕”的企业目标。

·解决问题是企业组织的中心,每个人都敢于承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

·见多识广的企业领导人员与日常管理体系全力支持员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既支持产品价值流,也支持人员价值流。

丰田的公仆式领导文化

“如果你站在那里查看工人,那么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如果你做了,工人们就会想,„他在观察我们,但是他有些不错的点子。‟这样一来,以后工人们就会希望获得你的帮助。最后,他们会主动告诉你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请求你想出改进的方法。

“如果工人们觉得,„看,他又站在那里了。他一定有的是闲空,却从来不帮我们做任何事。‟这样可就没人对你反映问题了。”

这段话是丰田生产体系的创造者大野耐一(Taiichi Ohno)说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丰田公司中的“公仆化领导”。领导的职位越高,他们掌握的实权就越小,也就必须越发努力地为工人提供支持。

丰田的经理人员专注于“流程维护”,而不是给员工挑错。每一个流程都有一套固定的规则,经理人员就是要保证这些规程的先进性以及可操作性。对于任何意外情况的出现,他们都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之上,而不是找出承担责任的人员。

丰田公司的领导原则都是一代代口耳相传的。丰田公司的所有领导者都把这些原则牢记于心。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条:

·“只有团队成员才是专家。”

·“关注问题,而不是责任人。”

·“只要人们能够学到教训,犯错误并不要紧。”

·“要关心造汽车的人。”

·“你是为你的团队伙伴而工作。”

第二篇:丰田质量的文化之魂

丰田质量的文化之魂

自从丰田公司开始运营以来,企业的领导者就坚信,对人员的投入才是成功的关键。丰田文化自企业创立之初就已经成形,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凭借着这种企业文化,企业运营精益高效,汽车产品及时而经济地投放市场,工程设计人员深刻了解用户心理,管理人员把握长期市场趋势并拥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每位员工都积极投身工作,努力完成企业年产计划。

企业文化是丰田模式的灵魂—员工的思考与行为方式深深地植根于企业的宗旨与原则之中。其核心就是对人的尊重与持续发展,这一点自公司成立起从未改变过。企业文化,在破产边缘重生

在危机时期,很多企业会首先求助于“精益”。丰田的经营原则就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经营危机时期创立的。当时,日本经济萧条,汽车销量骤降。丰田公司申请贷款以渡难关,但是银行方面却要求企业削减员工以降低成本,否则公司就会被关闭。

在危急之中,公司创办人丰田喜一郎(Kiichiro Toyoda)召集高层经理人员研究企业未来发展,制定决策,一举铸造了未来的企业文化。最终,会议达成三个原则:·丰田不会放弃经营,努力成为一个强大的企业,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互信的基础上建立劳资关系。

·劳资双方共同努力,提高生产率,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工作环境。

在确定了三大原则之后,丰田喜一郎退休,由他的堂弟丰田英二(Eiji Toyoda)接任。改组后的公司领导层承诺,绝不允许公司再度陷入被迫裁减员工的悲惨境地。

丰田文化的核心是不可动摇的。多年以来,丰田公司一直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些原则,成为一家最勤奋的企业,员工辛勤工作,共同解决问题,努力达成共赢结果,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崛起。

不同的人对于“精益”这一概念会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大多数人都会把思路集中在“减少浪费”的种种方法之上。丰田公司则是通过危机时期的经历意识到了应该重视公司人员的价值。所谓“减少浪费”应该是由人来做的,而不应该是针对人的。各种精益管理工具主要关注产品价值流,力求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浪费。但是它们忽略了企业中最重要的价值流之一:人员价值流。

核心流程,紧紧结合产品与人员

精益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当属“价值流分析”。在价值流分析中,对产品的控制贯穿从原材料直到成品的全过程,所有增值流程与消耗流程都被记录在案。如果一个生产步骤花费了

时间与金钱,却没有为产品附加任何价值,就会被视为“浪费”。价值流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团队人员了解产品生产流程,并找出流程中的浪费环节。例如有没有运输问题?有没有库存占用问题?有没有导致返工的质量问题?等等。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理解“人员价值流”。假设你有时间来分析一个人整个的职业经历,从他第一天进入企业开始。从企业的观点看,这个员工在不断学习与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中,其价值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些时段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增值”,而没有学习或者积累经验的时间就是“浪费”。

一个人的工作可能有较高的生产率,但是对人员价值流而言,如果这个工作不能使他获得经验与技能的发展,就应该被视作“浪费”。照此标准,大多数人的职业都会表现出浪费远远大于增值的特点。毕竟,普通人的工作时间中,总会有大部分花费在日常琐碎事务、休息和漫长低效的会议之中。

在丰田公司里,可能也有这样的工作。但是在丰田的企业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里,工作总是能为员工带来经验与职业发展的增值。即使是在生产车间里从事日常生产工作的工人,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接受培训,学习工作技能,并定期进行实践。

在丰田公司,“体系”这个词汇的使用率非常频繁,产品价值流与人员价值流被整合在一个体系之中,形成了“丰田模式”的核心特点。把员工培养成为解决问题的行家,就可以排除体系之中的浪费现象,形成一个更加合理、更加精益的体系。也就是说,各种问题都能迅速显示出来,要求员工做出反应,并从应对这些困难之中获得经验。

在产品价值流之中,我们以客户为开端,询问客户愿意花钱购买什么样的产品。接着,我们会跟踪生产材料与信息的流程,把增值工作与浪费区分开来。在人员价值流之中,我们仍然可以询问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但是还要加上一问:要生产出客户愿意花钱购买的产品,企业员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我们需要的员工是能够从事必要的增值工作的人员。除了完成工作之外,这些人员还要承担另一项关键人物—对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因此,我们把增值流程的本质定义为有助于“高素质人员按时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产品”的生产流程。

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增值手段包括:

·招收可以培训的、富有贡献精神的、具有适当特质的人员。

·对这些人员进行培养,使之具备足够的能力从事日常的高质量工作。

·对人员进行教育,使之在完成日常工作之外,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对工作方法和流程进行改进。

·对人员进行激励,培养他们对企业的献身精神,并不断继续学习、成长并在工作中全力发挥自己。

考虑一下这些“人员增值”的手段,然后扪心自问:“我企业的员工在职业生涯中,企业为他们做了多少工作增加他们的价值?”

人力支持流程,促进日常管理

丰田公司有许多体系支持团队成员逐渐发展成为丰田公司的出色员工。有的人会认为员工发展应该是培训部门的职能,通过一系列培训课程来完成。但是,丰田公司的传统却是由技术高超的指导者通过在岗培训进行学习。这种方法更接近一种技能培训体系。密切的日常指导采用的是师徒传帮带的方式。与之相同,所有新员工也全部浸淫在丰田模式之中,随时接受资深员工的指导:

工作小组与团队式排解困难。?在丰田公司中,“群策群力”这一古语是真切地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的。许多公司都向员工传授解决疑难问题的各种方法,并且成立了定期召开会议提出改进意见的团队组织,但是丰田公司已经把这种方式与日常管理体系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了。无论是在工程设计、销售、财务,还是在工厂生产中,汇集相关人员共同解决问题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所有员工都被编入工作小组,由组长负责,并每天对工作成果进行总结。

干净安全的工作环境。企业领导要对员工信守“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的承诺。首先,要建立一个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专门防止健康安全方面问题的发生,并对此类紧急情况做出迅速反应。

双向交流与目视化管理。丰田公司的领导人不断地强调企业互信互敬的核心价值,与员工分享各种管理意见,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地参与团队事务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藉此保证团队中交流渠道的畅通无阻。该公司所有的领导者都是在工作现场进行管理,从不会把自己封闭在办公室内。此外,目视化管理可以迅速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在丰田公司,这种目视化管理充分体现了企业重视信息交流的价值观。

“公仆式”领导方式。与传统企业组织形式相比,丰田的组织结构是上下倒置的。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是自上而下的,而丰田公司则是把增值的企业员工置于结构的顶端。企业领导们是在对从事增值工作的团队员工进行指导、传授与支持。换句话说,他们是为工作团队服务的。他们的职责是:明确并强化企业共同目标,确定团队职能与工作任务,提供培训,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并保证团队获得应有的鼓励与认可。

组织支持流程,完善管理体系

一旦明确了企业价值流,就需要确定支持这一价值流的企业运营管理体系。这就离不开人力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

丰田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的组织流程是:

保证并维持人员聘用的稳定。众所周知,在不出现动摇整个企业的经济灾难的情况下,丰田公司是绝不会解聘员工的。因此,丰田团队的员工就会获得一种安全感,能够不断地积极参与各种个人与企业改进计划—即便是减少工作岗位以提高生产效率的计划也不会动摇这种安全感。丰田的人力资源部门已经发展出一套成熟的方法,预测企业未来劳动力需求数量,并利用临时用工的方法,抵消自然经济周期对企业裁员的压力。

公正与连贯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实施。如果你跟随丰田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处走走,你就会发现一个与众不同之处。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电脑屏幕面前或者接电话上,而在丰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足迹则遍及各个部门,随时掌握最新的企业信息。这种方法在丰田被称为“现地现物”(genchi genbutsu),意即在工作场所随处巡视,了解企业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丰田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时常与团队工作人员见面。为了确保企业政策的公正与连贯,员工获得晋升与加薪必须先征得人力资源部门的同意。如果像大多数其他企业一样,加薪与晋升完全由经理与主管决策,那么个人对政策理解上的偏差就会导致多重标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与士气就会受到打击。

团队合作与缓慢晋升。成为丰田的经理人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各人成熟的速度不同,但是所有人的成熟都是需要时间的—这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由于丰田公司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视作一种长期的纽带,因此企业对员工是很有耐心的。企业乐于等待员工逐渐成熟起来,最终走上与自己的能力相符的领导岗位。反过来,企业也希望每位员工具有足够的耐心,把每一个岗位都视作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与突出个人天才与能力相比,团队合作精神在丰田公司更受到重视。对于那些希望获得快速晋升和个人荣誉的人员来说,丰田的工作环境或许不是最为适合的。

“方针管理”(Hoshin-Kanri)。对于企业来说,培养自己的员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提高工作表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如何才能使这种动力集中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呢?丰田中很多持续改进计划都来源于“方针管理”。这是一个确定改进目标的管理体系,从最高决策层开始,逐级统一思想,最后落实到每一名基层团队成员。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有一个“方针”,即未来一年中计划实现的具体儿量化的工作目标。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感到自己身为团队中一个重要而长期的成员,自己的命运与整个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这样,“方针管理”就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机制,把企业员工的工作动力转化为异常优秀的工作表现。

丰田公司的“丰田生产体系”闻名遐迩,全世界众多企业都在试图把这一体系融入到本企业中。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努力的成效只是局部性的,而总体上都是令人失望的。

这些企业所缺少的恰好是保证丰田公司长盛不衰的关键因素—强大的人员体系。技术与组织体系精诚合作,创立了一种依靠团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企业文化。这个人员体系模式精确地说明,如何把各种有利因素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卓越的“丰田文化”。

许多中国企业在督促员工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可能对“改善”(kaizen)与六西格玛等管理计划深感失望。这些计划只能带来短期效果,缺乏长期的持续性。这些质量管理计划普遍缺失了一个核心要素—企业文化。

实际上,在丰田公司看来,企业文化是质量的灵魂。这家公司在质量上的卓越表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获得了诸多质量大奖。最新的两项荣誉是,荣获J.D.Power and Associates公司举办的2008英国客户满意度指数调查冠军,并与福特公司并列美国Strategic Vision公司综合质量指数榜首。现在来分析一下:丰田的企业文化以及其人员管理体系,是如何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

丰田的关键成功经验

·丰田生产体系的设计目的是“暴露问题”,只是达到结果的一种手段,而非结果本身。·丰田的人员体系拥有一个“价值流”,目的是为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增值。

·丰田的每个成员都充分理解并努力实现“长期繁荣共同富裕”的企业目标。

·解决问题是企业组织的中心,每个人都敢于承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见多识广的企业领导人员与日常管理体系全力支持员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既支持产品价值流,也支持人员价值流。

丰田的公仆式领导文化

“如果你站在那里查看工人,那么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如果你做了,工人们就会想,„他在观察我们,但是他有些不错的点子。‟这样一来,以后工人们就会希望获得你的帮助。最后,他们会主动告诉你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请求你想出改进的方法。

“如果工人们觉得,„看,他又站在那里了。他一定有的是闲空,却从来不帮我们做任何事。‟这样可就没人对你反映问题了。”

这段话是丰田生产体系的创造者大野耐一(Taiichi Ohno)说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丰田公司中的“公仆化领导”。领导的职位越高,他们掌握的实权就越小,也就必须越发努力地为工人提供支持。

丰田的经理人员专注于“流程维护”,而不是给员工挑错。每一个流程都有一套固定的规则,经理人员就是要保证这些规程的先进性以及可操作性。对于任何意外情况的出现,他们都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之上,而不是找出承担责任的人员。

丰田公司的领导原则都是一代代口耳相传的。丰田公司的所有领导者都把这些原则牢记于心。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条:

·“只有团队成员才是专家。”

·“关注问题,而不是责任人。”

·“只要人们能够学到教训,犯错误并不要紧。”·“要关心造汽车的人。”

·“你是为你的团队伙伴而工作。”

第三篇:“文化”企业之魂

在中国历史上,汉民族曾经无数次被北方少数民族征服或战胜过,包括鲜卑族、匈奴、蒙古族、满族。但每一次被征服的结果,都是征服者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性、最终溶入汉民族文化体系中。原因很简单,北方少数民族拥有的只是战马和刀剑,而作为一个国家永续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哲学、政治制度、文字、历法、文化艺术和法律却十分缺乏。

汉民族有着成熟的文字体系、教育传统、科举制度、军事理论(《孙子兵法》),有相当深湛的农业技术、纺织技术及医疗技术(《本草纲目》),有一整套成熟的政治制度,更重要的是有一整套完整的思想哲学体系――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哲学。这一切都是北方少数民族所不具备的,所谓“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旦马上得天下,真正治理天下时却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只好向被征服者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征服者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文化传统,融入到整个儒家思想文化圈中。在这一点上,满族的历史体现得最为典型。

一、文化力“化天下”

历史上匈奴帝国的扩张可谓是空前绝世、气壮山河,战马横扫欧亚大陆、惊天地泣鬼神。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分崩离析、土崩瓦解,匈奴作为一个民族从此消失,从民族特性甚至血统上融入整个汉民族之中(一部分融入东欧民族之中)。原因何在?很简单:匈奴没有自己优秀的文化、没有哲学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没有内涵的民族,没有内涵的民族不具备对其他民族的影响力和同化力,没有文化根基、没有意识形态、没有一整套社会管理体制,一旦完成了军事征服,自身也就开始瓦解。

匈奴在历史上曾经征服过很多民族,但是,从军事征服汉民族胜利的那一天开始,它自己就已经被汉民族征服了,被一种先进汉民族文化征服,这种比军事征服更彻底、更不可改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军事的征服可以亡国,但文化的教化是“化天下”亡天下。

二、“文化力”组织第一要素

是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战争都是两种思想的斗争,在刀光剑影、炮火硝烟的背后永远隐藏着两种对立的哲学。人类所有的政治、经济的变化,都是新哲学与旧哲学进行较量的结果。在人类社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自然法则,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人类一切法律和道德的根本来源。它汇集了人类一切正义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规范,为人类提供了一套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它有两大原则:一是道德原则,一是理性原则。自然法则就是人类的总道德法、总宪法,是由公道、正义、理性等一切有利于和平与仁爱的思想习惯而组成。它是永恒的,但又是变化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自然法则,谁也不能对这个自然法则勾勒出具体轮廓,但谁都明白它的根本精神——正义、理性、道义、和平、仁爱、平等、宽容、自由和公道。

因此,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文化的铸就企业主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文化是高于资金、技术、厂房和设备的第一要素。”必须在自己的公司确立起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必须有公司的企业文化信条、必须培养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经企业团队的心志砺练、经验沉淀,并靠智慧提炼与升华而成的企业文化内核虽已形成,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完成。

三、文化建设核心:教育与融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件必须长抓不懈的事业。这一建设也不是仅仅停留于宣导和灌输的层面,而应是在企业中深入人心,为企业提供滋养,成为企业与每个人息息相通的血脉,让企业文化变成员工的行为风格。惟其如此,才能达到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和实力的目的。这就需要强调企业文化必须贯穿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经过实践后再传递到每个员工。当然,可以编写《企业文化手册》,可以举办各种企业文化座谈会和读书会,也可以外聘讲师进行企业文化授课。但更重要的是老板本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公认的传统道德、必须符合公司业已确立的企业文化信条。企业文化信条的确立和《企业文化手册》的编写都不困难,难的是真正把写在纸上的东西实际做到位。因此,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将企业文化信条、企业的经营理念,对组织的组员教育、宣贯,使“文”融而“化”入组员的骨子、脑髓、血液中。

四、文化永远是企业之魂

一个企业,所处的业态和环境也许某一天会改变,但企业文化却能永远灿烂,照亮企业的前途。我们期翼并相信,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能成就出百年基业。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想让自己企业走向成功辉煌企业主必须永远牢记这一点——“文化永远是企业之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终止的一天,而唯一可以永生的就是文化。文化力是组织第一要素,是组织之魂,组织做大时,且记:找回组织的“灵魂”,让魂附体!

第四篇:海尔文化变革之魂

海尔文化变革之魂

是什么使海尔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变成了挑战世界500强的著名跨国企业?是什么让海尔人成为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领跑者、国际化企业经验创造者?为什么海尔管理思想成为著名的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研讨专题?为什么海尔模式成为著名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经典案例?为什么海尔的变革之道,美国和欧洲人都在学,追求卓越的中国经理也在学?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当前是代的竞争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

在组织文化变革方面,海尔集团堪称典范。海尔从一家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变成了一个年销售额超过400亿元的跨国经营的大企业。16年来,海尔集团保持了8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被美国《家电》杂志评为全球家电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到底靠什么使海尔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海尔成功之道到底在何之处?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认为:“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为海尔带来的最本质、最核心、最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什么?想来想去,比来比去,我认为就是四个字:观念革命。可以说,海尔创业以来最大的收获,绝不仅仅是销售收入、利润、出口创汇翻了多少番,产品品种增加了多少个,更重要的是捉住了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的一次改变对整个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思维方式的机会。也可以说,中国20年的辉煌,海尔15年的成就,主要不在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无形的东西,这就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全新的变革。”“观念变革”,多么令人振聋发聩的声音。

张瑞敏主张用文化的精神来影响和塑造海尔人的价值取向。张瑞敏特别推崇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他认为充分发挥人的自觉性与创造性极其重要,他善于在管理中运用这些深奥而精妙的哲理。他非常善于运用经营中的小事来体现企业发展的大道理,他坚信任何高深的哲理如果不能还原为生活中的事实,并对其加以指导,就不是真正有用的理论,理论的生命就是为大家所掌握并化为行动的指南,这就需要深入浅出,张瑞敏 就是在实践中执行着这一原则。在海尔的成长中始终贯彻着的就是变革的理论,海尔一直处于持续变革的状态,包括思想变革、技术变革、业务流程变革。

在企业管理中,张瑞敏深深感到,现在企业存在最大的弊病是:从各级领导一直到下边,看重有形的太多、无形的太少,哪一位上级领导来检查都是看利润多少?生产有多少?没有谁注重企业的文化,而且许多组织也没有企业文化,而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张瑞敏认为,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惟有高扬万众服膺的企业文化大旗,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美国一家报社记者采访张瑞敏时,问他在企业中应该是什么角色?张瑞敏回答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组织结构适应于企业的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张瑞敏既看重组织结构变革,同时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变革。

“吃休克鱼”的无形胜有形观念

张瑞敏常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来感叹无形文化的神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用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采用文化兼并成为海尔经营的一个经典佳作。

1955年7月海尔兼并了原青岛红星电器厂,然而海尔并没有输入一分资金,而是采用了“文化先行”战略,依靠海尔文化这一无形资产去盘活红星的存量资产使红星电器厂在三个月内扭转了亏损局面,并从第四个月开始盈利。海尔人利用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指硬件好但管理观念差的企业),从而快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了海尔竞争的一大法宝。

张瑞敏分析了红星失败的原因不在技术,也不在资金,关键是管理不到位,职工凝聚力差,缺乏将现有生产要素有效结合的灵魂。而海尔经过十多年发展,最大的成就就是建设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思想,塑造了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海尔文化。只有将海尔文化输入到红星,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红星才有可能重生。张瑞敏认为“企业兼并的目的是以少量资金投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兼并之后,企业扭亏为盈不是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否则不如建立一个新的企业;主要还是利用自己的无形资产,即所谓品牌运营,并输入文化和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在被兼并企业里把海尔的模式进行复制,可以形象的总结为吃‘休克鱼’的方法。”利用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这正是海尔文化所具有的非凡的变革动力,海尔文化所具有的巨大规范力、行动力和竞争力。海尔文化由于有了这些特质就能把“休克鱼”激活。由此可见海尔的文化变革和它的战略变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海尔的文化保证了战略的实施,海尔的战略扩张又以文化为基础和支撑。

以人为本的观念

张瑞敏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就是人。因此,企业应有灵魂,否则无异于行尸走肉。”海尔把员工一直当做“大写的人”,海尔强调对待员工要“三心换一心”: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用这“三心”换来职工对企业的铁心。

企业领导要在关心人、激励人、满足人的需要上下功夫,海尔就是通过研究和满足人的需要来促进员工和企业一道发展,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张瑞敏常常提到人的四大特性:具有个体差异性、生理与情趣完整、需要即时激励、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海尔就是通过研究和满足员工这些正当而合理的需要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为企业拼命,企业就得主动考虑员工的需要,甚至个人的特殊需要。这是海尔文化的一大特色。

海尔以人为本,认识创新的源泉。在海尔,文化是为人服务的,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给人以公平感,如果不是事实上的公平感,起码也是心里感受的公平感;

二是给人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人感到企业的天地广阔,员工能翻几个斤斗,就给他搭相应的台子;

三是给人以成就感,哪怕员工有一点小改小革,也要给他们充分的荣誉。如“云燕镜子”、“晓玲扳手”等小发明都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尊重每个

人的价值。

以人为本,干部要率先垂范。张瑞敏给中从干部推心置腹的交流“80/20管理原则”,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的多数”这个原则。“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虽是少数,却在企业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海尔人认为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人;人的问题,关键在于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动真格。管理人员就是那“关键的少数”。

“赛马不相马”的观念

海尔文化充分体现在它的用人机制上。海尔的用人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竞争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海尔文化的进取性,海尔提出人人是人才,要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而是用合作机制确保海尔文化的一致性。

海尔的用人理念是“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张瑞敏谈到这个理念深入人心的过程:“一还是说‘人人是人才’,员工反映平淡,他们可能都在想,我又没有受过高度教育,当个小工人算什么人才?这时我们把一位员工发明的一项技术革新成果以这位工人的名字命名了,并且由文化中心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故事在所有员工中推开。很快,工人中就兴起了技术革新之风。海尔的文化中心经常在传播着种种故事,这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海尔就是通过“赛马”机制,创造了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用人环境,吸引了人才和留住了人才,这个机制把职工的前途命运不是放在领导人的手里,而是让员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挑战机遇和超越自我去赢得事业的成功,从而激活了员工的激情和由此爆发的创造力,员工的活性化比企业什么资产都宝贵,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需要自己特有的故事作为载体,它才能鲜活而富有生机,才能深入人心,海尔就是一个善于讲企业文化故事的高手。我们很多企业也讲企业文化,但是那些激动人心的口号只是写在职工工作手册里、写在高高的墙壁上、挂在领导的嘴巴上,但没有深入组织的肌体中,没有变成有血有肉的形象和精神深入到职工的心坎上。海尔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张瑞敏认为:“在中国的环境中,关键是要给每个人创造一个发挥个人能力的舞台,这样,就永远能在市场上比对手快一步”。

“真诚到永远”的观念

当今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有良好的产量品质,而且更重要的是服务质量。海尔树立的顾客理念是“真诚到永远”,只有企业对顾客真诚,才能换来顾客对企业的真诚。海尔提出了“三零”服务目标:产品零缺陷,实用零抱怨,服务零烦恼。海尔在服务中,认真执行“一、二、三、四服务模式” 即:

一个结果:顾客满意。

二个理念:带走用户的烦恼----烦恼到零,留下海尔真诚----真诚到永远。三个控制:服务投诉率小于十万分之一,服务遗漏率小于十万分之一,服务不满意率小于十万分之一。

四个不漏:一个不漏地记录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地处理用户结果反映到设计生产部门,一个不漏地进行跟踪服务和信息收集。

海尔总裁杨绵绵认为,我们投入的是用户的需求,也就是用户的不满意、抱怨、希望,综合成用户的需求,产出的是问题的解决,即用户的满意。

第五篇:魅力文化,企业之魂

魅力文化,企业之魂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一个有灵魂的企业。”南车总裁郑昌泓先生在“南车的性格”一文中如是开头,如此精辟的论述深刻地表达出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发展及成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中,郑昌泓总裁将“企业的魂”阐释为一种企业的性格,一种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这种文化在企业的运作中,悄然无声地感染着每一位员工。企业员工正是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古语有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有果实,人们愿意在它旁边走过路过。因此,走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便走出了一条路。一个企业虽然不像桃树李树那样不招贤纳士,但她内在的魅力却更能吸引人。我们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有独特魅力的企业。她的独特魅力,便是她醇厚的企业文化。在厂门口,在迎宾路上,在社区里,抬头可见一些标示着公司文化信条的宣传牌:“创新领跑未来”;“永做行业领跑者”;“一切服从于市场、一切服从于项目、一切服从于产业”;“为中国提速”;“我们制造文明”;“学习,学习,再学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作为一名普通员工,身临其境,便不由自主地被她的文化气息所感染,被她的无形魅力所吸引。她的魅力之处,涵盖了“以人为本,用户第一”的价值理念,涵盖了“诚信,敬业,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涵盖了“求新,求快,求实,求优”的工作作风,涵盖了“引导企业走正确的路,干正确的事”的经营理念,涵盖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及其独特的人文和品牌文化。企业员工能在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下,在一种愉悦,严谨,认真,有序的工作环境下快乐工作,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这一切,无不源于企业内在灵魂所散发的芬芳。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人类历史上,多少个曾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落败的民族,靠着顽强的文化生命力历经磨难而延绵不绝。对于一个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硬实力,也包括各种精神文化上的软实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振兴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员工对企业共同愿景目标和共同价值观有极大的认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在优秀文化影响下,我们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控制是自我控制,企业管理中心是人,管理重点是“价值观”,通过在精神层面上对员工形成一种无形的熏陶与感召,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物景终究不能被传承,可以留下的只有成了精神的东西„„如果它可以称之为文化的话。”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宗祥先生在员工手册代序——“百年田心”一文中做了这样回味无穷的结尾。我想,在田心这片热土上生活工作的员工大概都会有所感悟吧。

丰田质量的文化之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