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非洲鼓乐对世界的影响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21-60890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31 10:01: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非洲鼓乐对世界的影响

非洲鼓乐对世界的影响

非洲传统音乐的乐器种类非常丰富,而打击乐器在非洲乐器中起着核心作用,其中,“非洲鼓”是非洲打击乐器的杰出代表。非洲鼓因其独特的音乐魅力,不仅在当地盛行,也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近年来,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同时伴随着中非友好关系的不断加深,非洲鼓大量传入中国。本文通过对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在介绍非洲鼓的基础上,探讨非洲鼓乐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与传播,分析其在华流行的独特意义。同时,笔者反思了我国传统民族鼓乐的传播与传承,旨在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播提供借鉴,使我国鼓乐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非洲鼓介绍

(一)非洲鼓的独特含义

“非洲鼓”作为非洲音乐的灵魂,以其独特的意义被世界广为熟知。非洲鼓起源于13世纪建立的马利王朝。它最初是由铁匠制造的,有着沙漏形状,用山羊皮包住较大的开口端,用双手击拍发声。鼓乐作为非洲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舞中不可或缺。鼓作为非洲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歌曲和舞蹈必不可少的存在。在非洲,不管是王者贵族还是普通民众的婚丧嫁娶、农耕丰收等活动,都会用鼓来庆祝。在非洲,古代战争会用到鼓,而且祭祀也会用到鼓,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崇拜。

(二)历史特点

15世纪以后,大批黑人被贩卖到美洲,非洲的音乐文化随着“三角贸易”传到了美洲。20世纪上半叶,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激烈碰撞,非洲音乐文化一时影响了整个世界。其中,非洲手鼓作为非洲音乐文化的灵魂,对世界的影响较大。新时期,中国与非洲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双边关系扩展到文化领域,非洲鼓在我国广泛流行,流行最广泛的便是“金贝鼓”。

二、非洲手鼓在中国的传播

(一)流行的原因

非洲鼓因为携带方便、简单易学,在我国广为流行。非洲鼓击打形式不固定,随意性较大,上手极其容易,具备简单易学、短时速成的特点。非洲鼓击打出的音色浑厚粗狂、强劲激昂,连续性及节奏性强,备受人们欢迎。

随着西方流行音乐的传播,非洲音乐文化元素通过这种途径传入中国。大众审美的需求,大众对异国情调的喜欢与追求,也是非洲手鼓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买能力的显著提高,不少人竞相购买非洲鼓。

(二)传播与发展演变

2006年,“非洲鼓网”在中国成立,2008黏成立了大量的非洲鼓俱乐部和学生社团。从2010年至今,非洲手鼓在中国呈稳健发展之势,新鼓团逐渐在中小型城市产生。以云南丽江、大理与湖南凤凰为首的景区也是非洲手鼓爱好者的聚集之地。在华流行的“鼓聚”现象,完全可以展示出非洲手鼓在我国的流行程度以及它的影响力。

三、非洲鼓在华的影响

(一)流行音乐

随着非洲手鼓的日益流行,流行歌曲?_始加入非洲鼓的元素,这也是文艺青年所热衷的。我国民谣歌曲也被改编为多种形式,其中加入了许多非洲元素,如非洲手鼓,使得广大民众更为喜欢。非洲手鼓具有与生俱来的大众化特征:简单易操作,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没有学过音乐的人也能被其节奏感带入。在流行的过程中,非洲鼓常被冠以“民谣”的头衔,为我国流行音乐添加了新元素,为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命力。非洲手鼓的在华流行、鼓乐的日益兴盛以及频繁的曝光率,使我国音乐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文化日新月异。

(二)旅游业

非洲手鼓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影响了我国的旅游业。非洲手鼓的在华传播,多集中在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如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在丽江,非洲鼓主要与一些有节奏的音乐合作,如著名的本地歌手小倩的《小宝贝》等歌曲。丽江到处可见非洲手鼓店。因为非洲手鼓的流行,丽江形成了非洲鼓的“丽江打法”,可见非洲手鼓的影响程度。

四、对中国传统鼓的反思

(一)中国传统鼓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其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民族记忆,人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反而更应该珍惜先辈留存的这份厚礼,去研究它的现实意义。

提到非洲手鼓,人们会想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也有传统的鼓类乐器。山西是鼓乐的故乡,襄汾县陶寺村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土鼓,据推测,6000多年前就有原始鼓乐。山西的鼓乐文化十分丰富,有“威风锣鼓”“翼城花鼓”,陕西有“安塞腰鼓”,安徽有“凤阳花鼓”,在少数民族中,佤族有木鼓,新疆有手鼓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固有的民俗文化和活动不断减少甚至消亡,我国鼓文化也逐渐被淡化,在传播与发展方面更是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像非洲鼓那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二)传承方式

1.民俗传承

鼓乐是当地文化的艺术再现,是中国民间音乐的典范。鼓色彩丰富,其依附着千古民俗,不断积累,蕴含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在中国,由广大人民创造的各种民间文化代代相传。鼓源于民间宗教活动,民俗活动仍然依靠宗教民俗来传承,如庙会仪式。民俗活动起源于农村,继承于农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隐藏在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在鼓传承过程中,民俗传承方式应贯穿其中。

2.政府传承

政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拥有大量社会资源,政府的有效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制定好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人们参与鼓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政府要做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积极发展和传承鼓文化,使其能够在国内、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促进中国鼓的对外传播。

3.学校传承

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学校已成为鼓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肩负责任,积极传播鼓文化。学校应极倡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将鼓纳入学校课程,保证课程的正常发展并制定考核标准。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鼓兴趣小组,组织鼓比赛等,引导学生参与鼓的学习与传承,促进我国鼓文化的蓬勃发展。

五、结语

非洲鼓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成功案例,为中国传统乐器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鼓乐为代表,既注重继承,又要重视发展,并按时代的需要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使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蓬勃发展,进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中国传统音乐、乐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人们高度重视,注重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乐器也可以遍布世界各地。这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人们要肩负起这个责任,把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李同(1995-),女,山西长治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第二篇:非洲鼓乐教案

高中音乐课教案

音乐科组:陈尚民

课 题:非洲歌舞音乐

课 型: 欣赏课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高中音乐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3、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以 布隆迪《鼓舞》作为学习、探索的重点,并进行模仿非洲鼓的节奏练习。

2、通过自己动手做草裙,体验和理解非洲文化、音乐、舞蹈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教具准备:鼓、课件、音响设备、皱纹纸、透明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成龙电影《我是谁》非洲歌舞片段。

设计意图:以成龙电影为导线,走进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那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然、古朴的旋律;清脆、重叠的鼓乐无不吸引着学生的欣赏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走进非洲音乐

(一)、非洲音乐---鼓

1、关于非洲音乐知识,非洲鼓文化的知识在前一节课已经布置一位同学收集和整理资料,由他为大家做“专题汇报”。

2、教师总结: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在非洲,鼓既是音乐又是语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得上的。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1)、在聆听布隆迪的《鼓舞》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每条可以做反复练习。分条练习后,可做逐组连续的练习(一组演奏一条后,另一组不间断地接着演奏另一条),做节奏练习的道具在课前先布置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用矿泉水瓶装点沙或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等体验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认识和理解非洲音乐独特的魅力,这是一种参与活动的尝试,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感到新奇,可能效果不甚理想,重在参与,不必要求过高。

(三)、非洲音乐、舞蹈、装饰、----情境模拟

1、活动安排:把学生分成四小组。每一组选出五个代表扮演部落成员,其他学生在10分钟左右把5个同学装饰起来,用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做做草裙,和头饰,比比看看哪一组做的最好。

设计意图:改变高中音乐课单一的欣赏与分析,开展学生的音乐创作与律动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学生的律动与创编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小结部分

教师语:非洲音乐是最朴实无华,最真纯的音乐,其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的节奏,是世界音乐的宝贵资源,人们常说,非洲是节奏的故乡,非洲音乐的节奏带给世界音乐许多灵感。让我们在非洲鼓精彩的表演中结束我们课堂中对非洲音乐的探索,我相信课后每一位同学都会对非洲音乐有更深的认识和探索。

第三篇:非洲鼓乐 教学设计

非洲鼓乐(详)

教学过程:

导入:你可知道,一棵树被砍下来,只要在中心贯穿出一个孔,它就能发出声音与人对话发出悦耳的声音。(不顺)(播放音频)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吗? 这种乐器来自遥远的非洲,先让我们进行一次半分钟的非洲之旅吧!

在非洲这悦耳的声音随处可见,这节音乐课就让我们走进神秘的非洲大陆,去聆听那古老而纯朴的原始音乐。

一、导入

1、请跟老师模仿一段节奏。。保持这样的节奏,连续不断地拍下去,(点击音乐),师舞蹈。问:看了老师的舞蹈,听了这段音乐,同学们觉得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将会到什么地方?好,就让我们走进神秘的非洲大陆,去聆听那古老而纯朴的原始音乐。

2、播放《非洲鼓舞》,感受音乐的情绪,是什么让音乐如此热烈,奔放呢?(鼓)舞者用简单朴实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

3、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在非洲,多数音乐都离不开鼓,鼓乐是最为流行,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音乐形式。那么,(不要)非洲鼓乐就是这节课所要具体研究的音乐对象。

二、感受非洲鼓的韵律 鼓种类众多,今天老师带了几种

出示实物,介绍康加鼓,德坚贝鼓,邦戈鼓,在非洲最流行,最普遍的是坚贝鼓。

1、介绍非洲鼓——坚贝鼓;坚贝的拼写来自法语,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

2、非洲鼓演奏方法:它有三个基本音,第一个音是低音(bass):用全手掌,击打鼓的中央位置,(拍打4下)第二个音是中音(tone):用半手掌,手指并拢,击打鼓的边源(拍打4下)第三个音是高音(slap),同样是半手掌,但是手指要分开一点,击打鼓的边源,(拍打4下)分别敲击出高、中、低音2次。请同学们也用全手掌和半手掌在我们的腿上做练习,好吗?

3、练习简单的鼓乐。好,让我们让试一试吧,B表示是低音,T表示的是中音。

师引导学生逐条练习后,第一二条反复三遍,第三条反复四遍结束。这三条节奏都很简单,如果我们把三条节奏同时进行,那么,我们就立刻能感受到来自非洲的那种律动和韵味。

三、探索非洲鼓的文化

我们一定不能小看这个非洲的原始乐器,在它的背后,还蕴藏着许多丰富多彩的非洲鼓文化,鼓辐射到了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具实用性的就是传递信息了。

(一)信息传递:

1、介绍说话鼓:如果你在丛林走失了,非洲的原住民就会用鼓声指引你走出丛林。那么,试想一下,原住民会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指引大家呢?非洲鼓总是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它很神奇,会说话。这种鼓的外形象沙漏计时器,两头大,中间小,两边的鼓皮用绳子连在一起,演奏时放在腋下,用一根弯弯的鼓锤敲击,想象一下,如果我把绳子夹紧,鼓面会怎么样,声音会怎么样?反之如果我把绳子一松,声音就变低,用这种高高低低的声音变化,就可以模仿当地土著人简单的语言。那么说话鼓是怎么说话的呢?请看一段视频。

2、根据故事情境创作鼓乐节奏。

十七世纪,葡萄牙人在非洲到处抓黑人当奴隶,原住民就是用这样的鼓语一个接一个准确无误的传“话”。让大家安全逃离的。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鼓电报术”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

1、用简单的节奏表达故事意思。

2、传“话”时,节奏要清楚准确。附:故事情境: 清晨,勤劳朴实的非洲人相约去狩猎。走着走着,他们发现猎物,慢慢地向猎物靠近。开始狩猎,齐心协力抓住猎物。

分组进行讨论,选择最优的方案,全班同学进行演绎。看来,要准确无误的传送鼓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而在非洲,他们能将鼓声传到15公里之外,2小时就能传到100英里的地方,真是不简单哪!

除了传递信息之外,非洲鼓还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传承

介绍“格里奥”:在西非,很多地方没有文字,各代的历史以及统治者的姓氏家事,都要通过一种叫格里奥的民间艺人,靠他们的记忆和口头传授得以流传下来。这种格里奥有点像中国的数来宝,山东快板,只不过手中的乐器变成了非洲手鼓,我们可以通过非洲鼓乐了解到许多独特的文化现象。而这种文化现象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各种各样的仪式。

(三)各种仪式

在非洲,鼓声是陪伴着人的降生、成长和死亡的,因此,他们的出生仪式,割礼成长仪式,结婚仪式等等,都有鼓乐相伴。除此之外,在非洲很多的宗教活动中也有鼓的身影。播放《我是谁》

影片里举行的是一种祭祀活动,土著人一边舞蹈,一边呤唱,所用的唯一乐器就是鼓,这鼓声给人以强烈的动感与号召力,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四)庆祝活动

在非洲,鼓有时还是民族,国家的象征,在乌干达的国徽中就有一面鼓,他表明的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这种鼓是当作神物来尊崇的。在西非还没成为共和国之前,他有四个王国,每个国王都有自己的一套鼓,因此非洲鼓乐还是权力、尊严、地位的象征。在布隆迪,当国王加冕或是播种丰收之时,他们就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由鼓手敲响重达90斤的大鼓,他那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能让你感受到鼓手灵魂的呐喊。老师表演《鼓舞》片段:

1、思考以下问题: ①音乐分为几部分?

②你能模仿每个部分的主要节奏吗?

2、分段体验《鼓舞》节奏。

(1)听《鼓舞》中的2个音乐片段打节奏。①《鼓舞》中的第一段

②《鼓舞》中的第三段

教师指导击鼓。学生学打节奏。(可以采用个人、分组及合练的形式,可以击鼓、击打桌面、跺脚等方式)

(2)听《鼓舞》第二段的声乐部分,师唱《AIYA》生打节奏。

3、聆听布隆迪《鼓舞》的片断,再次感受热情奔放的鼓乐。

(五)娱乐活动

1、观看《阿杰舞》

在东非的斯瓦希里语中,鼓和舞是同一个字,在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上,优秀的舞者只要一听到鼓声,他们就会摆动手臂,扭动身子,欣然起舞,旁观人的就会跟着一起鼓掌,歌唱,即兴组成一个舞会,而这种舞会在非洲是最为普遍,也是最流行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

2、学跳非洲舞

非洲舞蹈很意思,有特定的姿态,全体起立,双脚打开,半蹲、塌腰,厥屁股,抬头,做一些求雨、狩猎等动作。

3、歌、舞、鼓同台献艺。非洲人民能歌善舞,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随时都可以听到高昂激越的歌声,看到热情奔放的舞蹈,非洲人离不开舞,而舞又离不开鼓。因此,在非洲,鼓是非洲传统舞的灵魂。

让我们再次打起鼓,唱起歌,跳起舞吧。

四、尾声: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在非洲,鼓不单单是乐器,它传承着非洲大地的思想、传统、文化、艺术,甚至是所有可以传承着一切的一切,非洲鼓乐是黑非洲民族生命的一部分,它渗透到了每一位子孙的血脉中,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那么,孕育了如此神奇鼓乐的大地是什么样子的呢?课的最后,我想借助电影《走出非洲》的片段,带大家去看看这片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

第四篇:音乐对非洲政治的影响

音乐对非洲政治的影响

日本喜纳昌吉,将<花>会把歌词改成“让我们使小泉心中盛开鲜花,让我们使布什心中盛开鲜花!” “政治是我的本职,音乐是我的天职,本职工作可以辞掉,但是天职永远不能放弃。”喜纳昌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是歌曲《花心》的原创和原唱者,也是日本国会前议员。

2004年喜纳昌吉正式“跳进政治”,以民主党身份竞选国会议员。为他站台的是鸠山由纪夫、小泽一郎和菅直人。“小泉纯一郎说要往伊拉克送自卫队,我就觉得这事不行啊,我得去阻止。”喜纳昌吉回忆,他当时正在读一个名人的书,觉得中东正在吸收人类毁灭的力量,他必须去现场抗议。

“我们抬着太鼓跳舞,弹着三味线演奏着乐器进行游行。将萨达姆支持者所喊的口号„萨达姆‟改成了„萨拉姆‟——和平的意思。”

接受喜纳昌吉一行入境的伊拉克人很纳闷:这帮日本人,到底是跟美国人一路,还是真的来反对战争? “预定好举行音乐会的地方,变了很多次,地方越改越小,后来变成只有官方人士才被允许进去听,一开始只有三个伊拉克人跟着,后来变成了一二十人,从早到晚监视着我们。”喜纳昌吉在自传中写道,“全世界的反战运动都被当成是支持萨达姆,我们被萨达姆利用了。”

在伊拉克的不愉快遭遇,没有让喜纳昌吉改变对战争的看法,相反,正是伊拉克之行让他变成了和平运动家,并由此决定踏入日本政坛。回国后,他给当时的民主党党代表小泽一郎打电话,说有机会的话他想加入政界,小泽表示欢迎。

2004年,喜纳昌吉以民主党身份竞选成功,当选为参议院议员。2009年8月底,日本众议院总选举中,民主党大胜自民党成为执政党,9月16日,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他上台承诺,要将普天间美军基地撤出冲绳县外或日本国外,但最后未能兑现而黯然下台。

“政治并非政治家的专利,我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和改变政治。”喜纳昌吉说,音乐是他的天职,政治是他的本职,还有很多人希望他继续他的本职。

本文部分参考了日本未来社出版的喜纳昌吉自传《冲绳的自主决定权》)

音乐与政治 谁绑架了谁

叶月瑜; 王亚欣; 张晓舟; 杨波; sammi;

<人物画报>2011年第10期

第五篇: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的影响

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的影响

2017年,我国生猪存栏4.4亿头,出栏7亿头[1],猪肉产量稳居全球首位。2018年8月,我国报告发生首起非洲猪瘟疫情[2]。据农业农村部疫情发布信息统计:截至2019年8月18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52起,包括138起养殖场(户)疫情、6起屠宰场疫情、3起野猪疫情、5起发生在生猪运输途中的疫情,主要由车辆/人员接触性传播引发(43%),其次为餐厨剩余物喂猪(40%)和生猪及其产品调运(17%)。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趋缓,各地开始大力恢复生猪养殖。了解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养猪模式、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防控投入等产生的影响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猪养殖场(户)对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可为下一步明确防控重点和恢复生猪生产提供参考,为此开展了本次调查。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9年8—9月,在湖南、河南、重庆、辽宁、安徽等5个省(直辖市)的15个县市,与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开展座谈交流;选取196个养殖场(户)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下65个、500~1999头67个、2000~4999头26个、5000头及以上38个。1.2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在各省(直辖市)选取3个生猪饲养量大、能代表辖区养殖特点的县市开展调查。采用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了解各县市养殖场(户)数和生猪存栏量。每个调查县市选取15个养猪场(户),其中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场数不少于10个。利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育肥猪死亡率,利用2018年全年育肥猪死亡数量除以2018年全年出售与死亡育肥猪数量之和估算;母猪死亡率,利用2018年全年母猪死亡数量除以2018年全年死亡母猪与年末存栏能繁母猪数量之和估算。对每一项生物安全措施,计算场群水平的实施率。所有措施的实施率中位数定为总体实施率,每一类措施的实施率中位数定为该类措施的实施率。1.3内容。问卷内容包括养殖状况、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实施情况、防控费用支出及免疫情况、死亡情况和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知晓情况等。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包括5类20项具体措施(表1)。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包括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2个方面。

2结果与分析

2.1养殖状况。截至2019年8月底,调查县市的生猪养殖场(户)数较疫情发生前年份减少了50%~80%不等;与2018年底相比,所调查养猪场(户)中,近60%的场(户)生猪存栏减少;2018年底和2019年6月底,养猪场(户)平均存栏分别为2772头和1892头,能繁母猪场平均存栏分别为317头和253头,与2017年底相比,减幅分别达31.7%和20.1%。调查发现,各地生猪饲养模式均以自繁自养为主,但总体结构有差异,如湖南省自繁自养比例高达97.8%,而辽宁省仅为69.0%(图1)。2018年下半年以来,整体饲养模式有所改变,调查县市单纯育肥场(户)占比减少5%~20%不等。2.2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实施情况对养殖场(户)5类20项生物安全措施(表1)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发现20项措施的总体实施率为83.2%,且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增高,年出栏500头以下养殖场(户)的实施率不足70%(图2)。从分类上看,年出栏2000头及以上养殖场(户)的各类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总体实施率均高于90%,年出栏2000头以下养殖场(户)均低于91%,特别是年出栏500头以下养殖场(户)中,生产布局和消毒制度措施实施率均不足60%(图3)。2.3防控费用支出及免疫情况。从投入看,被调查养殖场(户)2018年平均每头猪防治投入57.1元,其中小规模(年出栏小于500头)养殖场(户)平均75.1元/头,中、大规模养殖场平均56.9元/头。从防控支出结构看,疫苗占比最高,在各规模养殖场(户)中均占比较高,其次为预防治疗费用(图4)。调查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88.5%的被调查养殖场(户)防治投入增加,平均每头增加40元(20~100元),其中68.2%的小规模养殖场(户)防治投入增加,平均每头增加30元(12~46元),94.4%的中大规模场防治投入增加,平均每头增加45元(20~100元),表明大规模养殖场(户)风险防范意识高于小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场(户)高度重视口蹄疫和猪瘟的防控,免疫接种的场群比例分别为98.0%和96.4%(图5)。2.4死亡情况2018年以来,被调查的养殖场(户)育肥猪、母猪死亡率中值分别为3.0%、5.9%,其中育肥猪死亡率中值随规模增大而降低,年出栏500头以下的死亡率中值为6.7%(图6)。2.5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对非洲猪瘟传播途径知晓上,饲喂泔水,接触感染猪或病死猪,接触污染病毒的衣物、车辆、粪便等污染物,蜱虫叮咬等4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单途径知晓率均超过82%,其中“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接触感染猪或病死猪传播”的知晓率最高,达92.3%;全面性上,养殖场(户)对4种主要传播途径全知道的仅占74.7%,具体分布见图7。在非洲猪瘟临床症状认知上,80%以上的养殖场(户)认为发烧、食欲减退、局部皮肤变红和死亡率高是非洲猪瘟的主要临床症状,4种症状均知晓的比例为73.3%(图8)。从消灭传染源看,高温和使用消毒剂可灭活非洲猪瘟病毒的知晓率均为95.8%,二者均知晓的比例为91.6%。在非洲猪瘟易感动物认识上,“家猪可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知晓率达100%,野猪可感染非洲猪瘟的知晓率低于90%,同时仍各有1人认为“牛、羊可以感染”“人可以感染”。

3讨论

本研究虽然采用便利抽样,但湖南、重庆、辽宁、河南、安徽等5省(直辖市)分别为我国中南、西南、北部、东部地区的生猪养殖大省,在各省选取能够代表辖区养殖特点的县市调查,其结果基本能够真实反映我国的生猪养殖现状。饲养模式的改变、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的提高,均是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下的产物,但也应当看到,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实施率和生猪死亡率在不同规模养殖场(户)中有差异:总体实施率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增高,育肥猪死亡率中值随养殖规模增大而降低,具体表现在年出栏500头以下小场(户)的生产布局多不合理,生物安全措施总体实施率低于70%,500头以下、500~1999头小规模场(户)的实施率分别为54.8%和75.7%;条件较好的规模养殖场(户)也存在淘汰母猪缺乏隔离设施,内部净道、污道区分不严格,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备等现象。加之疫情对养殖场(户)特别是小规模养殖场(户)养殖信心和补栏意愿的严重打击以及随环保压力[3]而增高的养猪从业门槛,强化推进规范化养殖场建设,向饲料、饲养、屠宰、加工、冷链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转变[4]是必然趋势。在当前无疫苗可防的情况下,只有提升生物安全水平,才能化解非洲猪瘟发生风险。而调查发现,养殖场(户)对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传播途径认知的全面性不足,如对4种主要传播途径和4种主要临床症状全知道的分别仅占75.0%和73.3%,提示应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户)的宣传培训,同时建议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病例发现、识别、报告、监测、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专业知识水平[5],还可动员社会力量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升防控宣传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覆盖性,营建科学有序的群防群控局面。

4结论

调查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对于我国各地养殖场(户)的生猪饲养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普遍以自繁自养为主,单纯育肥模式相对减少;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意识、防控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但小规模养殖场(户)仍存在不足。调查提示,应强化推进规范化养殖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小规模养殖场(户)的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和基层防疫人员的防控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陈伟生,关龙,黄瑞林,等.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2):135-144.[2]王清华,任炜杰,包静月,等.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确诊[j].中国动物检疫,2018,35(9):1-4.[3]许彪,施亮,刘洋.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演变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2):21-26.[4]仇华吉.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建议[j].中国兽药杂志,2018,52(11):1-4.[5]肖胜南,王瑾,王淑艳,等.浅析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兽医杂志,2018,54(9):112-114.

非洲鼓乐对世界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