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音乐活动中自制竹乐器的运用
在音乐活动中自制竹乐器的运用
摘 要:竹乐器既简单,又易操作,把竹乐器运用在音乐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节奏能力、音乐律动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它有即兴的创造能力,能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合作、配合,体验音乐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挖掘幼儿在活动中的实例,研究幼儿园自制竹乐器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良好的音乐素质培养。
关键词:竹乐器;音乐活动;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_)03-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_.03.099
一、充分利用竹资源,选择适合的竹乐器
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今天,竹子,以其优良的材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适合幼儿操作的,用竹制成的乐器非常多,例如、笛、竹片琴、双响筒”等等,不胜枚举。由于幼儿年龄特征,吹奏的乐器比较难,幼儿不易学,而幼儿最喜欢敲敲打打,?单、易操作。打击乐器在音色上,会出现很奇妙的变化,根据竹子特性,各种不同的竹乐音色饱满,粗犷洪亮。基于此,我们选择了一些适合幼儿操作的打击类竹乐器,例如双响筒、竹筒、快板、竹片等。
二、利用家长资源,自制竹乐器
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合作伙伴,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在开展亲子自制竹乐器的活动中,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与幼儿一起自制竹乐器。我们提供原始的竹子,展示了竹乐器的图片,还有教师自制的竹乐器供家长和幼儿参考。在整个活动中,家长和幼儿都积极参与,精心构思,把原始的竹子变出不一样的竹乐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也遇到了困难:由于竹子特性,竹板会割手、竹筒不均匀、竹子容易裂等等,家长都想办法并与教师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制作竹乐器。例如,竹筒要留空节,不要留实节,这样声音会更好听;竹片要用磨砂纸磨过,这样就不易扎手;竹子钻洞时要进下水,使竹子更有韧性,不易裂。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聪明才智,体验到了创作成功的快乐。
三、提高对竹乐器的兴趣,创设充满音乐的活动环境
(一)创设富有竹乐器的音乐活动环境
我们在活动室里摆放了很多自制竹乐器。区域活动时,幼儿可以随时玩自制的竹乐器,边唱歌,边敲打,让幼儿在音乐的环境之中,提高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为音乐活动中创造性的发挥打下基础。这对于幼儿的个性和健康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于是,我们把竹乐器也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把小铃铛换成小竹筒,响板等,创设一个充满“竹声”的音乐学习氛围。
为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教师每周给音乐活动区进行整理,为幼儿准备活动材料,例如“歌曲节目单、音乐游戏图谱、节奏图谱等”,进行节奏训练、创编小律动、认识并学习使用一些竹乐器、倾听音乐中的节奏、小音箱播放音乐等,让幼儿倾听、创作,同时也培养良好习惯。听力是幼儿学习节奏的基本要素,于是我们利用观察的时间,利用竹筒给幼儿进行听力游戏,与幼儿互动,让幼儿进行短乐句节奏的模仿练习,帮助幼儿提高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二)通过区域活动,展现自制竹乐器的乐趣
在班级的音乐区里,喜欢音乐的幼儿特别喜欢表演,音乐区域就为幼儿展示自己搭建了舞台。在活动中不要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要多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自创中探索。例如,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中,幼儿活动的表现表达很难全部预料,有时会比较乱。这时用动作来鼓励他们,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狮王进行曲》乐曲神秘、低沉,幼儿在选择竹乐器的时候,用上了大竹筒和竹编框,打击出狮子走路承重的声音,用竹片,清脆的声音,表现出小动物跑的声音等等。幼儿自由组合竹乐器,不但提升了幼儿的乐感,还让幼儿的成功感得到体验。
四、自制竹乐器在音乐活动课中的运用
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打击乐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的手、眼、脑、心并用,让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使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学习打击乐《颠倒歌》时,先让幼儿熟悉音乐,给音乐拍打节奏,然后教师提问:你们会用什么竹乐器来表现小老鼠走路的声音好呢?(幼儿答:竹筒。)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大狮子的声音呢?(幼儿答:大竹筒。)你可以用哪种竹乐器来表现其他小动物呢?(幼儿答:竹片。)教师播放音乐启发幼儿听音乐按图谱进行演奏。活动中幼儿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演奏力度,感受演奏的快乐。
五、“我是小竹娃”竹乐队,充分展示自制竹乐器的魅力
大班组建一支“我是小竹娃”竹乐队。大班幼儿有一定的知识认知力,在学习竹乐器上,节奏能力上相对比较好。竹乐队的配置是以打击乐为主干的乐队。但竹乐这样一个特色为主的乐队,同少量的拉弦和弹弦乐器结合,会达到突出竹乐器个性和特点的效果。我们大班十个幼儿,各个都是好乐手,当然人多的乐队效果自然会更好。“音乐会”上,他们以独特的色彩充分展现竹乐器的魅力。竹乐器的演奏,给人有一种在竹林里戏竹的意境,有竹子的竹韵和清香,竹乐器演奏得到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六、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充分利用竹乐器玩音乐
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开展活动时,幼儿对各式各样的竹乐器十分感兴趣。这里摸摸,那里敲敲,注意力全在好玩的乐器上。这时教师便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一开始就放手让幼儿自由地去触摸各种竹乐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己探索这些乐器的特点和用法。当遇到困难、提出问题时,教师就鼓励他们并帮助解决。这样,幼儿不仅积极参与区域活动,也掌握了活动内容。
七、合作互助的有力支撑
(一)与幼儿合作互助创设幼儿园音乐环境
幼儿对于自制竹乐器在音乐活动的运用,兴趣越来越浓厚,经过自己动手去创造自己喜欢的环境,充分感受了竹乐器给他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二)与家长合作互助快乐亲子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尝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形成音乐教育的合力,使幼儿的整个生活都充满音乐。鼓励家长让他们在家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时常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参考文献:
[2] 袁丽君.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竹筒节奏[J].教育导刊月刊,202_(4).[1] 余宇.竹类乐器在音乐活动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2_(20).
第二篇:自制乐器
自制乐器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简易的乐器。
2、能使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小乐器。
教学重点
制作小乐器
教学难点
制作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乐器,说出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不同。体验乐器声音的优美,激发学生探究、制作小乐器的欲望。
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制作乐器三步骤:
(1)根据乐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鼓的形状大小各异,但它们都由鼓体和鼓面两部分构成,鼓面都是圆形的并且有弹性)
(2)根据乐器的构造进行制作,重点组装好发声部位的材料。(如小鼓的鼓面一定要绷紧)
(3)敲击小鼓,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演示、改进提高质量
2、制定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要求:(1)2人一个小组
(2)让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
师引导:提示前面所学的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3)演奏作品,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做法,并作记录(P16)
(4)自我评价或对其它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A、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
B、乐器的外观和性能
C、如果重新制作乐器,会有什么变化?
D、如果可得到一件真乐器,它与你制作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E、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自我评价
三、小结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第三篇:自制小乐器.
《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实践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和拓展。利于学生检验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技能,启发应用意识。学情分析
本课是声学单元中的第三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明白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本课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继续研究,了解“乐音和噪音”的有关问题。
现代家庭普遍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大多数的城市儿童都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乐器。乐器可以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以乐器为探究内容会满足儿童的认知需求,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的兴趣。通过自己制作小乐器的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简单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小乐器的制作巩固前面所学声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演奏一些乐器,使学生感知到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再通过自制小乐器的过程,使学生对乐器的不同声音产生更丰富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选择适合于做鼓面的材料; 教学难点:小乐器的制作
教具:多媒体、鼓、和音乐资料。学具:牛皮纸、塑料薄膜、橡胶薄膜各一张、橡皮筋数条、胶带、、玻璃杯数个、硬纸盒等学具。
教学流程:
一、兴趣导入
1、“听声音音辨乐器”的小游戏。”(师播放多媒体。)
2、你还能说出其他的乐器吗?”
二、探究新知
1、尝试活动:做小鼓。
2、小组制作
3、小组讨论: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那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4、交流完毕,指导演奏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尽量让所有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经验,充满信心。
三、自制小乐器
1、先让学生设想根据准备的材料制作什么乐器,学生小组讨论制作什么乐器。
2、全班交流并演示制作的小乐器。
3、集体合奏乐
第四篇:自制乐器教学设计
《自制乐器》教案
一、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请看大屏幕: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无固定音高或者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我们把音乐的强弱叫做(响度);把乐音的高低叫(音高)。
二、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很用心,都已经熟练掌握,老师奖励大家看一段视频。(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交响乐团的合奏录像。)
师:羡慕这些演奏者吗?我们也用自制的乐器来办个音乐会,好不好?
生:好!
(教师板书课题)心灵手巧
三、新授
1、自己做的乐器肯定比不上专业乐器精良,但一样能发出优美动人的乐音。请大家欣赏一些自制乐器的图片。
2、师:欣赏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自制乐器的材料简单,我们也做得出来。
生:我也很想做一件乐器。
3、师:我很喜欢你这种自我探索的精神,老师相信同学们心中都有自己对乐器的独特想法,也能设计并做出简单精美的乐器。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我们将举行一次“自制乐器合奏展示会”
师:制作之前还提示大家注意
4、制作开始 5学生汇报展示
师:刚才同学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特别用心、细心。现在已经有几个作品出炉了,请….上台给大家展示你们自制的乐器。展示的时候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你们自制乐器的名字,所用的材料是什么。
还有很多小组的同学选择制作有难度的乐器,老师佩服你们的勇气,没完成的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期待下节课看到同学们多样的乐器,精彩的演奏展示!
第五篇:奥尔夫音乐中的乐器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器乐教学
我追求的却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和机体相近的乐器……为这些乐器设计音乐的方式,是从在乐器上演奏本身产生。——奥尔夫注①
器乐教学是奥尔夫为世界音乐教育奉献的一颗明珠。到了二十世纪初,众多的热心音乐教育改革的学者、教师苦于“没有一种乐器能够被认为是理想的”。([美]穆塞尔,格连著《学校音乐教育》)。
自《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
然而早在二十年代中,奥尔夫在探讨原本性音乐教育时,首先就从乐器问题入手,开始了他的创造性的工作。“音乐方面的培训肯定和迄今一般的有所不同。重点从片面的和声转移到节奏上来。这必然导致了节奏性乐器的突出。……奥尔夫与凯特曼在器乐教学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
(1)
创造了被称为“奥尔夫乐器”的一整套适于学校音乐教学使用的乐器。
(2)
为这套特殊编配的乐器创编了大量示范性的教材。、(3)创造了一套在教学中教授乐器弹奏的方法,利用这套乐器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即兴的教学方法。
这些贡献至今还无人超过,还没有被替代的(只有不断补充的),仍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没有因国界,因民族,因不同的文化传统被任何国家视为格格不入,反倒是在与不同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更迸发出无限的光芒。
器乐教学的价值在我国还末得到充分地认识。当然究竟什么乐器适于进课堂我们还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地选择。总的讲器乐进课堂在我国音乐教学中是很薄弱的一环。在校外教育上,虽然考级已大大促进了器乐学习,但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材的陈旧和滞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焦虑。甚至其结果是南辕北辙;我们培养了太多的音乐的“仇人”。
强调器乐教学的价值,我们不否认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的第一工具,强调器乐学习绝不能有丝毫忽视,降低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位置的意思。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在音乐能力方面的体现方式之丰富是绝不应只限在歌唱方面浪费了人类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每个人在音乐能力上是会有千差万别的,这点前面已讲过了,在此不再重复。我们既然是为所有人的教育,是为每个人的教育,是为每个人获得高质量丰富多彩的生活水准而进行教育,就绝不能对器乐教学给予丝毫的轻视。
同时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太爱唱歌的时期,尤其男孩子在变声期,也很难让他们在这时感到唱歌是一种乐趣。然而并不应为此剥夺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
乐器的演奏(特别是集体合奏)能使孩子们更多体验群体合作,配合默契,(用心灵去感受)所带来的愉悦。在这个集体中,孩子们自己管自己,使自己好象在一个实验的国家中做一个合乎要求的公民那样(乔治·杜哈梅)。它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揭示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人类才能进行演奏。
通过器乐合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服从指挥,严守纪律,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自信与尊重别人等等,在人格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但长期来有些乐器如由于艺术性乐器的昂贵和技术性原因,或者如口琴虽价格低庸,但音色单调,尤不适于低龄幼儿吹奏等等原因,使器乐教学的作用无法发挥。
自从奥尔夫乐器出现后,这些作用便迅速得到人们的肯定。
奥尔夫乐器包括两大类:无固定音高的敲击乐与有固定音高的乐器。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在组合编制上并不是无章法的。一般以四大类为基础。
皮革类:各种鼓类乐器。一般有共鸣声,声音低沉,音量较大。
木质类:单、双响筒,木棒,木鱼、蛙盒等,声音清脆、明亮,无延绵音。
金属类:三角铁、碰铃等,最大特点是有延绵音,清脆。
散响类:沙锤、串铃、声音特点是音量小,声音散,可持续奏长音。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有特异音响的打击乐,如蛙鸣筒,特别是每个国家敲击乐中都有一些音色非常独特的乐器比如中国的各式锣、钹,都可以在以上乐器组的基础上加进去增添特色。
最近几十年在音乐教育中强调动手参与的内容中更增添了自制乐器,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乐器,可以使学生从感性上开始理解乐器的发音原理,乐器构造的原理等等,在西方欧美中小学教材里都加进了这些内容,而在各类乐器中最容易做的就是打击乐器了,比如易拉罐,纸杯中放沙子当散响,也可将酒盖并串起来当串铃;那怕一双筷子就是木质乐器;可以发出共鸣声的纸箱,饼干桶都可以当鼓类乐器;比较难做和找到替代物的就是金属类乐器了,但玻璃杯的声响也有类似点。当孩子们(甚至中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奏出一个自己设计的打击乐合奏时他们的体验,愉悦的心情和兴趣一点不亚于用真的乐器。这个创造发明给予我们音乐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不仅是因为受条件限制,被动采用自制乐器,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主动采用自制乐器!
奥尔夫乐器第二类是有固定音高的乐器。音条琴主要是木质的高、中、低木琴和金属的高、中、低铝板(或钢片等合成金属的)琴,还有声音更高更清脆的小钟琴。另外就是竖笛,国外大多是可以任意移调的八孔竖笛。我国也生产一种仅能吹几个调的六孔归并笛,上海的许国屏老师发明的多功能笛,还可当中国竹笛来吹,使其能吹出富有民族特色的音调来。而现在国外已生产出高、中、低音的竖笛,为竖笛乐队的编制提供更多可能性。只不过这引起音条乐器和竖笛目前虽然音质无以伦比,但价格还难以为一般学校所接受,这恐怕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推广时的难题之一。
在奥尔夫乐器编制中也有少量的弦乐,主要指象倍大提琴那样的只有两板弦的低音弦乐器。
当然奥尔夫本人和他的后继者也为少年儿童编写了小提琴,钢琴以及管乐器的入门教材,这些教材所使用的方法当然具有奥尔夫自己的特点。但那只是他的理念在这些艺术性乐器上教学的体现。就象在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里为大学生、进修生们也开设了声乐,钢琴、吉它、管弦乐器等各种专业课一样,在这些课上不是使用传统的方法,而是同样使用的是原本性音乐的方法进行教学。只是在学校音乐课的器乐教学中一般不使用这些乐器,包括钢琴在内。
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乐器使用上有较大灵活性,非常实用,可根据各个学校,各个老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乐器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更实质性的内容,乐器仅是个工具。在这方面内容的确非常丰富,这里仅介绍其中一些典型例子。
①从多声的节奏朗诵,声势转换成节奏乐的伴奏、合秦:如
|李钢|换成鼓敲|××|节奏。
|王小 二|换成双响筒|×× ×|节奏。
|欧阳 帮多|换成串铃|×× ××|节奏,全班分三组,每人一件乐器。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三声部节奏乐队了。
由于每一个声部只演奏一个固定音型,无任何技术负担,教师还可以指挥声部的进进出出,学生只需跟随着指挥开始、停止,强弱快慢变化即可,又不看谱,又不会担心出错。
如果用这个节奏乐为一首大家熟悉的两拍子的童谣或歌曲做伴奏,边说(唱)边奏,又增加了难度(一心二用),又使音乐更丰富,会令学习更加有趣。
这种语言和声势转换成打击乐的例子,有时是可以构成一个小型作品
② 通过探索式的学习,了解乐器,比如有个课例叫“鼓的故事”,每人发一个铃鼓。先看看自己手中这个乐器上面有什么东西,用手摸摸各个部位,再用各种办法试试会发出什么声音。这时的教室肯定很热闹。然后要每一个学生轮流想出一个敲击的方法。大家摸仿他发出这个声音。每人要不同的声音。于是敲鼓皮、敲邦子,用手掌拍,用手指弹,用手指划鼓皮,晃动铃响,以至把铃鼓放地上转……孩子们会想出各种各样方法发出声响,而大家摸仿又是一种新的学习。在这些基础上,可以用鼓敲各种节奏,大家摸索仿;还可以做音量,节奏变化,学生轮流当指挥。一个鼓象一棵种子,可有很多的发展,开发出一株大树。
③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例子还包括节拍的学习,读谱(节奏谱)的练习等等,奥尔夫的《学校教育》五卷本有许多例子。
下面是笔者将《鸭子拌嘴》(中华民族打击乐曲)中的一段乐谱简化后编的一段节奏乐谱,适于小学低年级,谱中个别节奏如
可能会比较难。但他们用听奏法大致还是可以敲出来的。笔者曾在深圳实验小学一年级做过一次公开教学课,证明学生的潜能常常出乎大人的意料。
附《鸭子拌嘴》节奏乐谱。(略)
④
用节奏乐对话,“讲”故事。
这又是一个即兴的课题,可以两人一组任意接挑选一件打击乐器,用它来相互“聊天”,或表现一个敲击乐“小品”,如一人看报,一人老去吵他,两人争执起来,又和好等等。还可以大家分组设计一个故事,用打击乐器伴奏动作来表现……象中国的《三个和尚》,《龟免赛跑》等等都是很好题材做即兴奏乐练习。其他《暴风雨》、《看球赛》这样的题目也很适合打击乐即兴。
⑤
音条乐器的原理同打击乐一样,它都是主要应用大肌肉活动,通过敲击来奏乐,对任何人都是极容易学会的,奥尔夫的音条乐器有个设计非常精致:每架琴一般十三至十五个音条,每个音条可以摘取,这样在初学入门时,有时只用2——3个音来奏时,为怕学生敲错音,即可将其他间音条摘掉。
奥尔夫为孩子们设计的音乐完全是从原本性音乐出发的,比如开始只用 3(So Mi)两个音的歌曲,一学就会。在之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只用五声音阶编写歌曲,这些歌曲由于没有半音,非常容易学习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这种五声音阶歌曲,当做多声练习时不会产生刺耳的不谐调音响,不像在和声性的歌曲中有和声的规则限制。它是一种横向线性的音乐。这是原本性音乐的特点。
还有就是固定音型的应用,也是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最突出的特点,一段较长的音乐只用一个节奏型反复敲奏,极容易掌握,也容易创作。和固定音型类似的还有五度的长音伴奏,波尔动等形式。在曲式结构上前面也已介绍过了。在音条乐器上这些都是儿童很容易就能设计并演奏出来的,原本性的音乐就是在这样的乐器上产生出来了。
下面附三首我国奥尔夫学会付理事长李燕治老师编的为我国少数民族儿歌伴奏的乐曲。(略)
最后想介绍利用打击乐参与进行欣赏教学的方法。
近二十多年参与音乐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成为一个新潮流,教师们利用符号做的图型 谱,利用身体参与外,还大量使用了奥尔夫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器),学生听着音乐,看着图形谱,边敲着打击乐,就好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乐队成员一样,不但提高了兴趣,更由于亲自的参与,对音乐的体验更清晰、深刻。
比如《春节序曲》李焕之曲。是一个复三部曲式,我们先将曲式结构画出一个图来(见结构图谱)。
将其中几段音乐设计了四个节奏谱:(略)乐器符号:
Q鼓,-‖-钗;□ 双响筒(哇盒); △ 三角铁; 串铃; ⊥ 单面钹。
全班分成五个乐器组,另外,有一个敲单面钹,在B的连接部敲。
学生只根据他们听到的各段按不同乐器的节奏进入,重要的是教师要非常熟悉整个乐曲。弹见附主旋律谱(供教师用,下面是节奏乐谱)。
这个教案因音乐非常优美,气氛热烈,学生们演奏没任何技术负担,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效果总是委不错的。在这样参与基础上,音乐已深深印在心里,再简单介绍与乐曲相关的结构,创作背景,学生们都是非常乐意听的。
国外象这类的教案,教材非常多,一改过去被动地欣赏,深入不进音乐里的状况,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
奥尔夫音乐教育进入我国不过十几年,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方面还有许多路要走。但从接触过该教法的教师和学生们以及许多教育专家的反映看,它的确给我们带来一种新鲜的气息。借该教育体系作桥,可以引导我们更快地赶上世界音乐教育先进行烈,为向跨世界迈进做出我们的贡献。
自《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