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导论 本章练习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21-1098832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0 19:17: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导论 本章练习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新的时代主题。选择一项: A.民主与进步

B.和平与发展 C.战争与革命 反馈

真遗憾〃答错了〃请继续努力= 正确答案是:和平与发展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选择一项: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重要思想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毛泽东思想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选择一项: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科学发展观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邓小平理论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选择一项: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具有不可否认和不可替代的原创性、基础性〃在此之后形成的理论成果都是其继承和发展。选择一项: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邓小平理论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选择一项: A.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B.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题目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的问题 选择一项: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根本原则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题目8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思考和回答了()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选择一项: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题目9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选择一项: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发展

题目10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选择一项: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以人为本

题目11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一项: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反馈

真遗憾〃答错了〃请继续努力= 正确答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题目12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选择一项: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反馈

真遗憾〃答错了〃请继续努力= 正确答案是:统筹兼顾

题目1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选择一项: A.实事求是

B.以人为本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题目1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还处在()。选择一项: A.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题目1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选择一项: A.实现社会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建成小康社会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题目1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选择一项: 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五位一体

题目1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途径是(选择一项: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题目18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是(选择一项: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题目19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是()。选择一项: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反馈

真遗憾〃答错了〃请继续努力= 正确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二、多选(每小题2分〃共计18分)

题目20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发展趋向 B.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特征

C.正确认识国际政治形势发展趋向 D.正确认识时代特征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特征, 正确认识时代特征

题目2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变化的主要表现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世界开始了多极化的进程

B.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C.航天科技发展竞争成为焦点

D.新的科技革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世界开始了多极化的进程, 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新的科技革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题目2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B.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C.与党的八大文献中的重要观点有密切历史关联 D.与党的九大文献中的重要观点有密切历史关联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与党的八大文献中的重要观点有密切历史关联

题目2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选择一项或多项: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邓小平理论,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题目2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选择一项或多项:

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题目2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科学发展观思考和回答了中国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题目2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科学发展观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B.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D.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题目27 部分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1.5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 A.思想路线理论

B.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理论和发展动力理论 C.国家统一理论和外交战略理论 D.依靠力量理论和领导核心理论 反馈

真遗憾〃答错了〃请继续努力= 您已经做对了 3 个。

正确答案是:思想路线理论, 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理论和发展动力理论, 国家统一理论和外交战略理论, 依靠力量理论和领导核心理论

题目28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题目29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选择一项或多项: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反馈

恭喜你〃答对啦=

正确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题目30 完成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

以后〃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主要表现在:(1)世界开始了多极化的进程;

(2)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3)新的科技革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如此的国际形势变化〃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大局中来思考和设计〃在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反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主要表现在:(1)世界开始了多极化的进程;

(2)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3)新的科技革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如此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大局中来思考和设计〃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的科技革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现代科学技术在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貌一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题目32 完成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与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以及党的八大文献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有密切历史关联。

主要包括:

(1)原先的探索为后来的理论形成提供了历史实践依据;

(2)最初的理论成果是后来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

(3)我国以往的教训对于后来的理论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4)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吸收和借鉴。

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反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与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以及党的八大文献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有密切历史关联。主要包括:

(1)原先的探索为后来的理论形成提供了历史实践依据;(2)最初的理论成果是后来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3)我国以往的教训对于后来的理论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4)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吸收和借鉴。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题目33 完成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什么<

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理论在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2)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理论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吸取智慧而形成和发展;(3)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反馈

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要求〃理论在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2)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理论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吸取智慧而形成和发展;

(3)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题目34 完成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邓小平理论包括哪些基本理论内容<

邓小平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执政党的建设等二方面的理论内容。

反馈

邓小平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执政党的建设等十二方面的理论内容。

题目35 完成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如何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1)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3)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理论形态〃邓小平理论具有不可否认和不可替代的原创性、基础性〃在此之后形成的理论成果都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馈

(1)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3)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理论形态〃邓小平理论具有不可否认和不可替代的原创性、基础性〃在此之后形成的理论成果都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题目36 完成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关于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兵之路〃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思想。反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的精兵之路〃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题目37 完成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深入分析〃提出的关于中国未来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反馈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深入分析〃提出的关于中国未来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四、论述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题目38 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反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包含了一系列带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路线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内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这条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总依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特定历史阶段〃(3)总任务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需要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等几个层面去把握。

(4)总布局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5)发展动力理论

改革开放是历史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必由之路。(6)国家统一理论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阴谋。(7)外交战略理论

中国要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8)依靠力量理论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国防建设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9)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形势下〃党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内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题目39 完成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可从三个方面认识

(1)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进程的最新成果。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又互相区别、与时俱进〃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3)从行动指南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基本方面

构成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途径、根本保障

和行动指南。作为行动指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根本指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地位。反馈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可从三个方面认识。

(1)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最新成果。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形态)。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之间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又互相区别、与时俱进。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3)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途径、根本保障和行动指南。作为行动指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地位。

题目40 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 反馈

(1)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三者之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2)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作用看: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认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地位。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题目41 完成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

有都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因为:第一〃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即关于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会因为今后情况的化而过时;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术经

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应取辩证的实事

求是的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和行动

的指南〃不是教条。实践中〃应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做出合乎手新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反馈 答题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因为:第一〃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即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会因为今后情况的变化而过时;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应取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实践中〃应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新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题目42 未回答 满分7.00 标记题目 题干

材料一:

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

资料展示:

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是发展〃既源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又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超越。科学发展观突出了机遇说〃强调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国就能建设起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处理好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发展说〃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202_年中共十八大〃又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概括为经济建设、政治建和、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它推进了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关键在于它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邓小平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可持续发展论。但发展过程中的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使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暴露出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将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量的扩展发展到质与量的统一〃克服了以往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明确提出发展的协调性〃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它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文献出处:张忠良、李莉〃湖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光明日报》〃202_年8月1日。另新增中共十八大内容。)反馈

资料分析:

思考问题: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

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人21世纪后〃我国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理论总结:科学发展观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它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重要思想〃坚持和丰富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生动体现。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系统认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发展的目的上〃它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强调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发展的方向上〃它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向前推进〃体现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发展的要求上〃它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强调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途径;等等。同时〃它在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标准、发展的环境等问题上也都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必将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最后〃科学发展观为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创新了党的执政理念〃丰富了党的执政理论。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基础;它强调科学发展〃突出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这一关键环节〃进一步指明了党执政的根本任务和途径;它强调求真务实〃突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指明了党执政的根本准则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题目43 未回答 满分7.00 标记题目 题干

材料二:

落实科学发展观

资料展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内容: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反馈 资料分析:

思考问题: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7大主题 :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后逐渐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此前与此后〃都要把人口素质的提高纳入到首要考虑的政策之中。该战略目标的实质是把人口自身再生产同物质的再生产“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其年度报告《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研究〃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首先要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地球的资源基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仍然是供养世界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惟一来源。科学发展观既然规定了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

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强力协调〃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此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将作为一个互为联系的大系统〃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一些地区在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题目44 未回答 满分7.00 标记题目 题干

材料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资料展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主要最根本的是要科学理解、正确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近年来〃在一些人和地方〃以人为本似乎成为时髦的口号〃甚至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 “口头禅”〃他们讲话、写文章言必称 “以人为本”。但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以人为本的事情却屡见不鲜。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但在决策和发展中却常常忽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许多重大决策和重点工程脱离实际和人民的需要〃成了劳民伤财的 “形象工程”;有的在会上大讲特讲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疾苦〃可实际工作中对事关人民利益权益的生产生活问题却不闻不问〃甚至置若罔闻;有的表面上很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可实际工作中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漏洞百出、事故不断。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种现象<除了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内涵和实质缺乏科学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就是要科学理解、正确把握以人为本。反馈 资料分析:

思考问题:如何从理论上科学理解、在实践中正确坚持以人为本呢<

一、要正视人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正视人的地位。在世界万物中〃人始终处于主体、主导的地位。除了人〃其他诸如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一切关系和事物〃都是由人支配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就要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最主要、最突出、最根本的位置。以人民的需要确定发展目标〃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就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力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在把权力赋予各级领导者后〃有着对权力运用监督的权利。只要能对人的主体地位有个正确的理解〃领导干部就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人民就会强化主人翁意识和责任〃不断提高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履行好主人翁的权利和义务。

二、要发挥人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关键要重视人的作用。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始终起着能动的、创造性的作用。正是人的这种能动的创造性〃才不断地改造利用自然、建立完善社会制度、创造发展先进文化〃推动人类社会一步步走向文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的事业〃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能动作用〃为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积极性的调动、创造力的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利用一切条件、动员一切力量、提供更多方便、创造更多机会〃保证充分就业;要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排除一切影响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思想、体制障碍〃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活力。

三、要满足人的利益。人为什么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需要〃这种通过一定经济方式、政治方式和文化方式实现的需要〃就是利益。利益是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离开利益的引导和激励〃人的一切行为就会终止。坚持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利益。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关键要充分利用利益机制。要建立健全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充分调动亿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协调和处理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完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和调处机制〃切实解决利益分配中差别悬殊和不公平问题;尤其要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农村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上学、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要体现人的权利。人的权利〃是人生存、发展、享受所应有的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权利。人的权利既表现为个人的〃也体现为集体的。无论是作为自然的个体人〃还是作为法人的集体人〃人的权利都是不可漠视和侵犯的。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在充分利用利益机制的同时〃切实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利。应当清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会不断增强〃从而成为其行为的重要动力。因此〃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一切社会活动中注意体现人的权利。要健全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为人民行使自己的各种权利提供制度保证。当前最主要的是〃一方面要深化经济、社会改革〃消除城乡居民在就业、上学、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不公平现象〃确保人民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公民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创造必要的制度和体制保障〃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五、要重视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人的社会地位、作用的综合体现〃是人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就像商品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消耗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对社会有用、能交换出去一样〃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既要通过勤学苦练获得一技之长〃也要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一个人本领越大、贡献越多〃对社会对个人而言〃他的价值就越大;否则〃一个一无所长、一无所有、一无所是、一无所做的人〃对社会、对自己就没有价值。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从个人来讲〃就要努力学习、刻苦磨炼〃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创造能力;更要勤奋工作、奋力拼搏、勇于创新〃为社会多做贡献〃竭尽全力履行好自己应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责任〃以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从社会和领导来讲〃要为每个人潜能和作用的发挥〃提供和创造宽松、自由、平等、和谐、有序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和氛围〃并能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特长、兴趣、爱好〃使人人都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要维护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人作为人最起码最根本的准则和要求〃是人作为人应有的不容侵犯的身份和地位〃是人获取他人和社会尊重的理由〃是一个人品行的基础和处世的底线〃也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人的尊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大小多少之别〃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维护人的尊严〃对个人来讲〃无论出身贵贱、贫富如何、地位高低〃做人起码的准则、要求和尊严不能丢〃决不可为了一己之利、一时之快而做出有损人格、尊严之事。一个人要活得有价值、有尊严〃必须有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一个人要取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自己一定要有爱人之心、助人之行〃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维护人的尊严〃要求一切人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优秀品质。有了这种优秀的品质〃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就会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集中人民聪明智慧〃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就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

七、要珍惜人的生命。坚持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要珍惜人的生命。对人来说〃生命是其存在、发展的根本〃人只有活着〃才能固守主体地位、发挥能动作用、要求利益权利、体现价值尊严、实现全面发展;失去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珍惜人的生命〃首先要在全社会强化“生命大于天”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发展;要极大地关注人民的健康问题〃要通过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文化事业〃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不但如此〃还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存环境〃既要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持续发展〃坚决杜绝发展过程中的短期行为;更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注意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八、要促进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人们之所以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体现人的价值和权利、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人性的最终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最高目的。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优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好地体现人的权利和价值;就是要通过长期不懈的教育和训练〃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创造才能、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社会道德风尚、优化社会文明风气〃推动整个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只要牢固确立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深刻了解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会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地位作用、利益权利、价值尊严、生命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发展逐步走上文明之路。

第二篇:14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本章练习

14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本章练习

选择题 19道,每小题 1 分,共计 19 分;多项选择题12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简答题 8 道,每道 3 分,共计 24 分;论述题 5 道,每小题 5 分,共计 25 分;材料分析题 1 道,每小题 8 分,共计 8分;满分为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9分)题目1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科技 B.改革开放 C.阶级斗争

正确答案是:改革开放

题目2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正确答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目3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基础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B.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 C.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

题目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题目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A.相矛盾 B.完全相适应 C.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题目6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正确答案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正确答案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

正确答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题目7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革命 B.建设

C.改革开放

题目8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B.打破铁饭碗 C.政企分开

题目9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

A.经济制度的改革 B.全面的改革

C.政治制度的改革

正确答案是:全面的改革

题目10在全面改革中,()是重点。

A.文化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

题目11邓小平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表述,是在()。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1992年

题目1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B.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C.实用主义的标准

正确答案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题目1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

A.一项基本国策

正确答案是:1992年

正确答案是:经济体制改革

正确答案是:改革开放 B.权宜之计 C.基本政策

正确答案是:一项基本国策

题目14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的立足点是()。

A.内外联动,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多方平衡,共同发展

正确答案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题目15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B.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正确答案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题目16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全方位、宽层次、多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

正确答案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题目17

202_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正确答案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题目18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

A.目的 B.动力 C.前题

正确答案是:前题

题目19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正确答案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

题目20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观点有()。

A.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 D.中国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

正确答案是: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 中国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题目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高度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内容有()。

A.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B.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C.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D.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正确答案是: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题目22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D.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

正确答案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题目23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正确答案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题目24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强调两点,即()。

A.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 会主义方向

B.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C.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

D.将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 服务的东西,判定为姓“资”,不予吸收

正确答案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 , 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题目2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是指()。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立足点 B.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强了,就可以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D.对外开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更好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条件

正确答案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立足点, 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强了,就可以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更好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条件

题目26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就是指()。

A.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不同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 策

D.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

正确答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题目27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A.互利共赢 B.多元平衡 C.安全高效 D.对内改革

正确答案是:互利共赢, 多元平衡, 安全高效

C.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

题目28秉持互利共赢的的时代理念,在开放型经济建设过程中,要更加自觉地()。

A.把互利共赢理念落到实处 B.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 C.坚持以开放换开放

D.不断拓展经济发展外部空间和良好国际环境 不断拓展经济发展外部空间和良好国际环境

题目29把握多元平衡的战略方针,要求()。

A.我国同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

B.从注重规模速度向讲求质量效益转型 正确答案是:把互利共赢理念落到实处, 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 坚持以开放换开放, C.不仅要重视引资来源多元化,也要强调走出去市场多元化 D.不仅要重视出口市场多元化,也要强调进口市场多元化 场多元化,也要强调进口市场多元化

正确答案是:不仅要重视引资来源多元化,也要强调走出去市场多元化, 不仅要重视出口市题目30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必须()。

A.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B.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 C.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D.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正确答案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 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题目31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正确答案是: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题目32简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

(1)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

(2)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追赶时代潮流。

(3)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人民踏上了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征程。

题目33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因此说它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题目35为什么说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全面改革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这就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也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同时,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

题目36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1)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它是理论上的创新,也是实践上的创举。如何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与是非得失?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2)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强调两点:一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要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二是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题目37怎样正确理解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题目38简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到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这是一个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过程。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领域。

题目39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既要充分认识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我国的改革开放还没有最终完成,未来改革开放的道路更长,任务更艰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四、论述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题目40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2)改革开放的目的。改革开放的旧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4)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5)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题目41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

第一,改革是为了焕发社会主义的活力。制度和体制并不等同,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同一种制度可以有不同体制。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并指出原有的各种体制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所以要进行改革,但我们改革的是各种体制而不是要改变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更好焕发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事实上,正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创造性地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呈现出勃勃生机。

第二,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在强调改革重要性的同时,特别强调改革的方向性。他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赋予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体制保障

3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题目42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有历史必然性。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要发展必须开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通过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闭关自守吃苦头,拉大了与世界的距离,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实行对外开放,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3)实行对外开放是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4)实行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题目4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探索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改革开放每深化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前进一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加快一步。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中完善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开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2)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推动了党和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变革,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成为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成为党和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基本国策。

(3)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和矛盾须用改革开放来解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题目4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总揽全局的重大关系,三者密不可分,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第一,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等等,都离不开发展。

第三,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稳定是发展和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9分,共计9分)

题目45

材料: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6~10页。

请根据材料回答: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

(2)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3)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1)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党的先进性。

(2)改革开放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在各个领域势不可挡地展开了,各个区域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3)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第三篇:14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 本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题目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选择一项:

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反馈

恭喜您,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选择一项: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反馈

恭喜您,答对了!正确答案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选择一项:

A.从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反馈

恭喜您,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历史阶段。选择一项:

A.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 C.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反馈

恭喜您,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选择一项: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反馈

恭喜您,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题目6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6.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选择一项:

A.基本方针 B.基本纲领 C.基本路线

反馈

很遗憾,答错了,请继续努力!P11-1 正确答案是:基本路线 题目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7.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选择一项: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正确答案是:基本纲领 题目8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8.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选择一项:

A.四项基本原则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自力更生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 P11-倒5 正确答案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题目9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9.四项基本原则是()。选择一项:

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基本国策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立国之本 题目10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10.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选择一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题目1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1.中共十三大()。选择一项或多项:

A.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P2-倒

5、P11-1 正确答案是: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题目1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选择一项或多项: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过程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P4 正确答案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过程 题目1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3.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在各方面,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思想文化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P5-6 正确答案是: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题目1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展生产力 D.坚持改革开放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P11-1 正确答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题目1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题目1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选择一项或多项:

A.根本任务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基本路线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基本目标, 基本政策 题目17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7.四项基本原则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题目18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8.十七大、十八大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对基本纲领加以完善,进一步补充的内容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题目19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选择一项或多项: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正确答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题目20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10.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开发自然

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

正确答案是: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反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反馈

分析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客观依据。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一般而论,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但由于生产目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社会主义要根据人民的需要来调节生产,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确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对长期以来把阶级矛盾作为主要矛盾的错误的纠正,但这并不是说阶级斗争不再存在。邓小平在1973年3月的那次讲话中说:“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贯彻邓小平的这个意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处理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又要十分警惕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即使是处理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时,也必须服从经济建设这个根本。对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阶级斗争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应该有全面的和辩证的理解。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方两方面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馈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以上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些阶段性特征也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提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一,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政党的基本功能就是确定路线和政策,并运用自己的组织力量推动路线和政策的贯彻执行。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第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支撑我们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四根支柱。

第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下面是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重要意义的材料: 材料1 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材料2 1998年,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国情;中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这也是国情。” 材料3 202_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2_年党的十七大、202_年党的十八大也一再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试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历史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虽然列宁曾提出过社会主义社会也要分阶段进行的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苏联和我国后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还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根据历史经验的总结,认真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第二,这一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一块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到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而如果搬动了这块基石,那么这个理论就不可能存在。

第三,这一理论为党制定现行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按照这条基本路线的要求,制定了党的基本纲领和适合各方面情况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今后,我们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还要推出适合变化了情况的方针政策,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反馈

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历史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虽然列宁曾提出过社会主义社会也要分阶段进行的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苏联和我国后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还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根据历史经验的总结,认真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第二,这一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一块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到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而如果搬动了这块基石,那么这个理论就不可能存在。

第三,这一理论为党制定现行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按照这条基本路线的要求,制定了党的基本纲领和适合各方面情况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今后,我们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还要推出适合变化了情况的方针政策,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下面是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重要意义的材料: 材料1:新中国的物质基础

1949年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2.6%,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农业生产资料购买额仅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8%。在农业内部结构上,种植业占82.5%,林牧副渔业仅占17.5%。在种植业中,按产值计,粮食作物又占绝大比重,经济作物分量较小。全国人均占有粮食209公斤,棉花0.8公斤,油料4.8公斤,生猪0.11头。

1949年我国钢产量15.8万吨,是美国的0.2%、日本的5%,不到世界的1‰,按人均算不过0.25公斤多。1952年我国的工业水平实际低于1800年的英国、1890年的法国,接近于1910年的俄国,如果按人口平均,只及英国18世纪后期的水平;城市职工809万人,只占全国劳动力的4.5%;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10%。1949年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体为100年至200年间。当时我国人均原煤量为59公斤,落后于法国119年、德国109年、英国250年左右、美国160年以上。人均生铁0.46公斤,落后于美国190年、法国和德国160年、英国210年。人均钢产量为0.29公斤,落后于美国89年、德国94年、法国106年、英国120年以上。人均水泥产量为1.22公斤,也都落后于这些国家70年至120年左右。

材料2:202_年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资料

国民经济连上新台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2_-202_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六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2_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2_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2_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2_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2_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特别是202_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时,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2_年的4.4%提高到202_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202_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2_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0.1%。按照平均汇率折算,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2_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2_年的5432美元。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202_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达到103740亿元,比202_年增长4.5倍,年均增长20.8%。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我国外汇储备202_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202_年末突破2万亿美元,202_年末突破3万亿美元,达到31811亿美元,比202_年增长10.1倍,年均增长30.7%,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202_-202_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2_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2_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3.1%,比202_年提高1.6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快递业等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等迅速发展,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认识中国国情,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反馈

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点不容怀疑。分析我国现时的基本国情,首先必须肯定,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成果: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这些基本成果是我国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如果离开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来谈论初级阶段,就会把我国的社会性质搞混,从而在实践上迷失方向。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摆脱不发达状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样要受生产力的制约。我们之所以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进入社会主义开始到现在,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尽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生产力还不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仍居世界后列,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不具备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逐步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后,才能进入高级的社会主义阶段。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办一切事情,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个涵义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全面把握这两方面的涵义,才能真正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推荐)

通过深入的学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了科学的认识,对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以后的发展道路有了清晰的展望。下面我说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把马克思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南方谈话中,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概述,第一次较为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作风。这一思想一直适用至今。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参与世界竞争,加入了WTO,增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全球经济低迷,但是中国仍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率,让西方国家惊叹不已。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颇受怀疑,许多大国面对中国这样高速的发展表示了不安和焦虑。针对最近和中国有关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南海争端,钓鱼岛事件,以及数不胜数的撞船,扣押事件,中国展现了较为强硬的外交手段,相比于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外交,中国人深刻理解了弱国无外交这一定律。这些措施足以证明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任人宰割的局面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

在21世纪,国家面对来自世界的挑战,积极应对,把握机遇,坚持创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贮备,经济实力与日俱增,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军事行动也会展现出一定的活跃性,最近中国的军事活动也是相当频繁,海军,空军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歼20多用途隐身战斗机,瓦良格航母,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这些装备都使中国的国防实力更上一层楼。中国共产党人们正以实践告诉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都要依靠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是经历了几十年发展检验的理论。在新的形势和发展环境下,这一理论必定能带领中国人民更进一步,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学习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之后,有了不少的思考,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无比强烈的自豪感。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个人民,我们应该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作为一名成教大学生,该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以后学有所成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让国家骄傲的成绩,积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国家。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前言:本学期的复习参考资料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鲜出炉啦,由于时间仓促及本人上课的不专心和能力有限,有很多地方没整理进来,也存在整理错误的情况,一定会有的,若大家有所发现要及时指出、修改,并把自己找到的错漏的信息发布在班群上,如果大家还有更好的答案,欢迎共享,一起为不挂科而艰苦奋斗吧,嘻嘻嘻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一、总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背景和条件

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渊源

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根

ⅲ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

基础

ⅳ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若干概念的提出)

ⅰ1979年3 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最先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

化道路”的命题

ⅱ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中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这一科学概念

ⅲ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概念

ⅳ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ⅰ第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ⅱ第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ⅲ第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ⅰ首先,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ⅱ其次,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ⅲ再次,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ⅳ最后,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一章

第一节

一、㈠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邓小平重新确立,江泽民、胡锦涛做出新概括

第二节

二、㈠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ⅰ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ⅱ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ⅲ最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实践的现实性的内在要求与体现,是在实践基础

上的辩证的统一

第二章

第二节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生产力目标)

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价值目标)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根本目标)

第三节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三章

第一节

一、㈠如何理解邓小平说的:“„„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无标准答案,从物质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两方面回答)

ⅰ我国现阶级物质基础仍有待发展

ⅱ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仍不成熟,不完善

二、㈠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级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

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第二节

二、㈠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四章

第二节

一、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改革的革命

ⅰ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环节和方面,因此„„

三、㈠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ⅰ改革是动力

ⅱ发展是目的ⅲ稳定是前提

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㈡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ⅰ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ⅱ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ⅲ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结合点

第三节

二、对话开外的基本格局

㈠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

㈡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多层次的开放

㈢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宽领域的开放

第五章

第一节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节

一、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实质就是所有制问题

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

二、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㈡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

成分

三、㈠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毫不动摇

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关系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第三节

一、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

二、㈠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

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特点:

ⅰ其一,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

ⅱ其二,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

ⅲ其三,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三、㈠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

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第六章

第三节

二、㈠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㈡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

第七章

第一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这

也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㈠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ⅰ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

ⅱ培育“四有”公民,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ⅲ培育“四有”公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㈠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㈢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

㈤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二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八章

第一节

二、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

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在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的同时,保持生态环境良好

第二节

一、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ⅲ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ⅳ必须坚持民主政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ⅴ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ⅵ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

力量

第九章

第二节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下,国

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㈠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㈡第二、两制并存,在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㈢第三,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㈣第四,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

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国策

第十章

第一节

二、㈠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全球范围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第十一章

第一节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一、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ⅰ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

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ⅱ第二,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ⅲ第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

方向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ⅰ其一,中国工人阶级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ⅱ其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要求党必须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ⅲ其三,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党必须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十八大(自由发挥)

一、十八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胡锦涛十八大报告的主题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

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

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

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1、“四位一体”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导论 本章练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