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塑料的利弊及可持续发展论文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21-104014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8 12:41: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塑料的利弊及可持续发展论文

1、前言.................................................................................................................1

2、塑料的定义与分类.......................................................................................1 2.1塑料的定义..................................................................................................................1 2.2塑料的分类..................................................................................................................1

3、塑料的利弊分析...........................................................................................2 3.1塑料的优点..................................................................................................................2 3.2塑料的缺点..................................................................................................................3

4、塑料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4 4.1目前塑料产品市场......................................................................................................4 4.2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5 4.3可持续发展方案..........................................................................................................6 5.结论..................................................................................................................7

塑料的利弊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黄婉 指导教师 邱兵

摘要:本文通过对塑料利弊的分析,阐述了塑料作为常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得出了塑料必须走可持续性发展才会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明天的结论。关键字:塑料 利弊 回收处理 可持续发展

1、前言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品的应用日益广泛。塑料与钢铁、木材、水泥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四大基础材料。1塑料以优良的性能仍在继续扩大着其应用领

【】

【2】 域,在建筑、医学、航天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塑料的定义与分类

2.1塑料的定义

塑料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塑料

【3】的基本性能主要取决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

2.2塑料的分类

习惯上将塑料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及功能塑料。

2.2.1通用塑料

通用塑料的产量大、价格低、性能一般,是目前塑料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酚醛树脂(PF)和氨基树脂等。2.2.2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一般是指可以作为结构材料,能在较广的温度范围内承受机械应力和在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使用的材料。如聚酰胺(PA)、聚甲醛(POM)、聚碳酸酯(PC)、聚砜(PSF)等。2.2.3功能塑料

功能塑料是指人们用于特殊环境的具有特种功能的塑料,如医用塑料、光敏塑料等。

3、塑料的利弊分析

3.1塑料的优点

3.1.1电绝缘性好

一般塑料都是电的不良导体,其电绝缘性可与陶瓷、橡胶媲美。

3.1.2化学稳定性好

塑料对一般的酸、碱、盐及油脂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比金属材料和一些无机材料好得多。特别适合做化工厂的门窗、地面、墙体等。3.1.3比强度大

塑料的比强度远高于水泥混凝土,接近甚至超过了钢材,属于一种轻质高强的材料。3.1.4导热系数小

塑料的导热系数很小,约为金属的1/500-1/600。泡沫塑料的导热系数只有

0.02-0.046W/mK,约为金属的1/1500,水泥混凝土的1/40,普通粘土砖的1/20,是理想的绝热材料。3.1.5质轻

塑料的密度在0.8-2.2g/cm3之间,一般只有钢的1/3-1/4,铝的1/2,混凝土的1/3,与木材相近。用于装饰装修工程,可以减轻施工强度和降低建筑物的自重。3.1.6加工特性好

塑料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加工成多种形状的产品,且加工工艺简单,宜于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生产。3.1.7性能设计性好

可通过改变配方,加工工艺,制成具有各种特殊性能的工程材料。如高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隔音、保温复合板材,密封材料,防水材料等。3.1.8富有装饰性

塑料可以制成透明的制品,也可制成各种颜色的制品,而且色泽美观、耐久,还可用先进的印刷、压花、电镀及烫金技术制成具有各种图案、花型和表面立体感、金属感的制品。3.1.9有利于建筑工业化

许多建筑塑料制品或配件都可以在工厂生产,然后现场装配,可大大提高施工的效率。

3.2塑料的缺点

3.2.1易老化

塑料制品的老化是指制品在阳光、空气、热及环境介质中如酸、碱、盐等作用下,分子结构产生递变,增塑剂等组分挥发,化合键产生断裂,从而带来机械性能变坏,甚至发生硬脆、破坏等现象。

3.2.2易燃

塑料不仅可燃,而且在燃烧时发烟量大,甚至产生有毒气体。其防火性能仍比无机材料差,在使用中应予以注意。3.2.3耐热性差

塑料一般都具有受热变形,甚至产生分解的问题,在使用中要注意其限制温度。

3.2.4刚度小

塑料是一种粘弹性材料,弹性模量低,只有钢材的1/10-1/20,且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易产生蠕变,即随着时间的延续变形增大。而且温度愈高,变形增大愈快。因此,用作承重结构应慎重。3.2.5不易分解和回收

塑料无法被自然分解,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

4、塑料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4.1目前塑料产品市场

4.1.1包装

包装行业是塑料用量最大的行业,也是目前导致环境污染的最为普遍的塑料废弃物。4.1.2农业

农用塑料历来占有重要市场地位,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1.3建筑

塑料建材包括管道、管件、型材、板片材、保温材料、土工材料、屋顶覆盖材料、塑木材料等,近年来增长迅速。近年来日用塑料制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主要

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增加,生活用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同时也说明塑料制品的应用领域正在迅速扩大。.4.1.4电子

电子电气是塑料产品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今后最有潜力的领域。目前家用电器产品中,塑料成分已经占到总重量的38%。并且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和电子产品出口量的逐年增加,塑料的用量和应用比例还会进一步呈上升趋势。4.1.5汽车

在汽车行业中,塑料以其重量轻、设计空间大、制造成本低、性能优异、功能广泛,最终能使汽车在轻量化、安全性和制造成本几方面获得更多的突破。从而成为了二十一世纪汽车工业最好的材料选择。4.1.6医学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用塑料制造的器官使用逐渐增多,新型功能塑料如人造骨骼、人造器官等的开发也是发展趋势。

4.2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4.2.1塑料生产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升级的加快,石油资源日趋紧张,油价高企不下,而造成塑料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扬,同时,由于塑料制品消费量不断增长,废弃塑料对环境污染逐年加剧,节能、环保仍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开发节能、环保型产品,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世界经济科学、持续、稳定、协调增长,是摆在包括塑料工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4.2.2塑料废弃物的处理

现在,我国每年废旧塑料的处理方法中,掩埋率占93%,焚烧率占2%,回收率仅为5%。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形势严峻。为保护环境,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其中再生资源领域里废塑料部分规

划的战略目标是:到202_年,再生利用废塑料率达到50%,因此可以预期:废旧塑料的处理和综合利用将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将会有巨大的商机和市场前景。另外塑料机械制造业本身属于无污染产业,但废旧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一个严重问题,因此,为废旧塑料的回收与综合利用,提供适用的技术装备,也是我国塑料机制造制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节能、环保仍是主旋律,因此废塑料再生将成新型产业。

4.3可持续发展方案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论点大多数在于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看成是相容的,【4】而不是相互冲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给出的一个工作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及未来各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基础上的发展。”5

【】4.3.1绿色生产

所谓绿色生产,从产品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绿色生产是指有利于环境的企业【6】生产手段。它强调企业生产以保护环境为宗旨,从本质上改革产品的构成,以及与之联系在一起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消费后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量:一是产品本身。为保护环境,企业要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即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从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还是从外包装到废弃后的回收都要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二是产品包装。产品的包装设计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应选用对环境污染较轻甚至无污染的材料来制作包装物,并应考虑包装废弃物易处理等问题。三是产品加工过程。为了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产品的加工过程应该符合绿色生产的标准,即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及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使用物料的再循环,采用简便的操作和控制等。4.3.2绿色消费

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绿色消费”为21世纪第一年的消费主题。参照国际上绿色消费的5R原则,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再循环(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以及西方学者认为,绿色消费行为必须满足3E(Economic、Ecological、Equitable)和3R(Reuse、Recycle、Reduce),其意思是

绿色消费必须是经济的、生态的、公正的,所消费的数量是尽可能少的。

当前塑料废弃物未能及时有效的回收处理,是照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而生活垃圾又是塑料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可以在此方面入手,尽量选用可降解材料,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从细微处着手,构建绿色环保的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塑料与环境合理相容的可持续性社会。

5.结论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品的普及,塑料已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重视塑料的使用与人类的关系相互协调,共建绿色的可持续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为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_ [2] 邱兵,机械工程非金属材料,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 [3] 陈静生、蔡运龙、王学军,人类—环境系统及其可持续性,北京:商务印书馆,202_ [4] 孔德新,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绿色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安徽:合肥工业出版社,202_ [5]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 1987 [6] Turner, R.K(e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estview Press,1988

第二篇:塑料的利弊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最终版]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论文

塑料的利弊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代太舒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2_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

摘要:本文通过对塑料利弊的分析,以及塑料作为常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阐述了塑料必须走可持续性发展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更大的便利。结合我国的塑料使用情况、发展现状,浅析了塑料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塑料 利弊 发展现状 可持续发展

1.前言

随着机械、电子、航空航天、日用五金等工业产品塑料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以及塑料制品在国民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与发展,现状对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与其模具在数量、品质、精度和复杂程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汽车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人员必然掌握塑料制品设计、成型过程及模具设计等方面的知识[2]。重要的是,随着塑料的广泛使用,由于塑料的弊端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而且破坏程度越来越大。自1907年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合成第一种完全合成塑料从而开启塑料时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快捷化,作为常用的材料品种,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塑料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带来了危害。如何解决塑料产品的应用带来的不利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2.塑料的利弊

塑料是一类以天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各种添加剂,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下,可塑制成型,且在常温下能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1]塑料的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极大。人类除了吃的以外,生活用品包括衣物鞋袜几乎是与塑料形影不离。所以人们必须要对塑料有完全透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利用塑料。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论文

2.1 塑料的优点

塑料的优点非常多,因此塑料制品一问世,便迅速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深受大众欢迎

2.1.1加工性能好,成本不高 塑料可以根据使用要求改变成多种形状的产品,便于采用大规模生产塑料主要从石油等物质中提取,它不像其他材料,如金属般很贵重大部分塑料都是容易制造的,绝大部分塑料的价格都是很低廉的,这也正是塑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3]

2.1.2质量轻 塑料的密度范围在铝的多。

2.1.3比强度大 塑料的比强度远远高于钢筋水泥混凝土,它属于一种质地轻强度高的材料

2.1.4导热性能系数小

塑料的导热性能系数非常小,大概为金属材料的而泡沫塑料的导热系数更小,大概只有理想的绝热材料[4]

2.1.5化学稳定性较高 塑料对一般的酸碱盐及油脂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而金属材料和一些无机材料远远次于它在化工厂的门窗地面墙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1.6绝缘性能高 多数塑料都不能导电因其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很大等,所以普通塑料都是电的不良导体

2.1.7设计性能好 可以通过改变塑料配方,加工工艺路线,制造成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工程材料如,强度高的碳纤维复合型材料隔音并保温的复合板材密封防水材料等

之间,大概是钢的,左右,混凝土的,与木材密度很接近,所以在装饰、装修工程中应用较

,非常2.2 塑料的缺点

虽然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比如,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也不合算塑料还具易燃性,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塑料的原材料是石油,而石油资源又是非可再生资源;塑料无法被自然分解,对其处理较为困难

2.2.1易老化 塑料制品的老化是指制品暴露在阳光空气热及环境下,在介质酸碱盐等作用下,分子结构产生变化,从而使其性能变差,发生破坏现象

2.2.2易燃 塑料燃烧非常容易,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并且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气体,其残渣也具有毒性且不易分解,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论文

2.2.3耐热性能差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塑料在受热时容易变形,甚至产生分解的问题,所以在使用中要注意其温度不能过高 2.2.4塑料的刚度小

2.2.5塑料回收利用困难,分类困难 2.2.6塑料无法在自然中自行分解

3.塑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1塑料的现状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塑料工业已处于世界塑料先进大国的行列,优势逐年在提升,名优品牌逐年在增多 但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产品种类和产量不断增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 再生利用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环境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随着环境能源以及人类健康等问题逐渐被重视绿色环保塑料产品逐渐得到重视。

正是由于塑料性能优越应用广泛,使其在近年来产量大增。1996 年世界合成树脂产量达到129.4Mt,比1995 年增长6.7%。[10] 我国的塑料工业结构如同其他国家一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合成树脂工业,塑料机械工业和塑料加工工业。塑料工业结构中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外,还有:模具工业、助剂化学工业、测试仪器工业等。[6]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年塑料加工总量已超过5,000万吨,塑料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塑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勃勃生机。[5] 塑料与水泥、金属、木材俗称国民经济四大材料由于塑料的各种优异性能,发展最快,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建筑等各行各业提供原材料与制品,在现代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塑料消费量的增长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1—1.5:1。塑料的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2_年乙烯与三大合成材料产量

乙烯与三大合成材料表

单位:万吨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论文

【8】

3.2塑料的发展趋势

3.2.1石油供应日趋紧张,其价格波动对塑料行业影响很大 石油价格上涨将向乙烯一合成树脂一塑料制品产业链传递,最终推高塑料制品的价格。塑料制品联系着广大用户,当塑料性价比次于金属材料或其他非金属材料时,用户会放弃使用塑料。据去年国内价格指标体系测算,当原油为65美元/桶时,化工产品,特别是下游塑料制品达到一个临界点,越过这个价格时,将对下游产品产生负面效应,价格不能传递,市场将出现萎缩。乙烯裂解原料为石脑油。随着乙烯工业快速发展,对石脑油的需求也明显加快。202_年,预计乙烯产量1500万吨左右,需石脑油4500万吨左右。由于受到原油资源的限制,以及满足市场汽、煤、柴成品油为主的方针,石脑油供应将出现较大缺口,从而制约乙烯工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拓宽乙烯裂解原料的来源,实现原料的多样化。包括:加强油气田伴生的轻油、凝析油等资源的利用;积极推广重质原料催化热裂解生产乙烯的技术;积极推进甲醇制烯烃技术。

3.2.2受能源制约,需考虑环保

“十一五”期间,国家要求各行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20%,“三废”绝对量减排10%。乙烯及合成树脂产业是高能耗行业,也是废气、废水排放大户,要完成这些指标,任务十分艰巨。

3.2.3增加高性能、多品种的合成树脂并提高自给率

1、合成树脂需求保持10%速度增长,到202_年,预测消费量为6400万吨左右。国内产量为3650万吨以上,自给率从“十五”末期50%提高到60%左右。

2、继续增加通用树脂专用料比例,达到总量的60%。如聚乙烯增产耐压管材专用料、高强薄膜专用料、大口径波纹管专用料等;增产透明性用于食品、医药包装聚丙烯、耐辐射聚丙烯等。

3、增加有机硅氟树脂、聚氨酯、工程塑料等在合成树脂中的比重,加快开发具有分离、导电、吸水、记忆贮存等功能性树脂及各种复合材料。

4、继续提高易降解、绿色环保型合成树脂的产量。

5、使产品向高性能、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茂金属等催化剂的应用,聚合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复合技术的进步,出现许多双峰树脂、嵌段共聚物等高性能化的聚合物,以满足各种加工需求。

4.可持续发展

节能环保是塑料工业向朝阳方向发展的主旋律,[5]也即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全球性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人们渐渐把这个观点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材料发展和新材料的开发中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材料的生产和适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努力开发环境友好的材料。[9]

4.1.降耗

塑料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人民生活以及国防尖端等各个方面,而且正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论文

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塑料工业发展的简单回顾我国塑料工业在解放前几乎属空白,塑料原料只有赛璐珞和酚醛塑料两个品种,约200吨产量,塑料制品产量不到1000吨。解放后,我国塑料工业和其它工业一样获得了快速发展。[7]1995年至1996年仅一年的时间,我国的合成树脂就由400吨增加至495吨,并由世界第七位升至第五位。202_年,我们以PE、PVC、PP、PS等为主的合成树脂生产力达到800-900万吨,成为世界合成树脂生产大国之一。[11]如此大规模的塑料消费,自然形成塑料的大量生产。因此,降低需耗是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一个方面。

4.2回收再利用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可部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节省能源原材料等是处理塑料废弃物的首选方案。回收再生利用一般包括三个步骤:收集、分离、再生利用。4.2.1卫生填埋 填埋是大量处理废塑料的一种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可将废塑料与其它废物一起处理,因而比较简单易行。在固体废物区域性集中处理处置系统中,填埋是废物的最终归宿。经各种处理的废物最终将集中到填埋场进行处置。现代化填埋场无论在设计概念、原则、标准和方法上,以及所采用的防渗、排水材料都与传统填埋场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在设计填埋场时,多采用多重屏障的概念,利用天然和人工屏障,尽量使所处置的废物与生态环境相隔离。不但注意浸出液的末端处理,更强调首端控制,力求减少浸出液量,提高废物的稳定性和填埋场的长期安全性,并尽量降低填埋操作和封场后的运行费用。

4.2.2焚烧处理 焚烧也是大批量处理废塑料的方法之一。对于那些难以清洗分选处理、无法回收的混杂废旧塑料,可以在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并回收其散发的热能,并且通过焚烧可大幅度减少废塑料的堆积量,大约可去掉其体积的90一95%,另外通过焚烧和裂解还可以回收大量化工原材料或利用其含能部分作燃料。[12]

4.2.3生物降解 缺乏降解性和关闭垃圾填埋场以及日益增长的水资源和土地污染问题已导致担忧塑料。与过度使用塑料和越来越大的压力,被放在能力用于塑料废物处理、生物降解塑料的必要性和生物降解塑料废弃物已承担起越来越重要在过去的几年里。生物降解是必要的水溶性或与水不混溶聚合物,因为他们最终输入流,既不能被回收也焚烧。[14]

在自然复合材料,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常见的,例如,在木材。当前的趋势在聚合物研究和市场营销的塑料表明越来越的发展需求的多样性降解聚合物产品与预定的较小。我们找出四个主要航线设计可降解聚合物。[15]

4.3开发新材料等

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寻找切实可行的替代品 除此之外,可持续发展还可从一下几点入手。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论文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治理白色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此外,还要加强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使其自觉遵守有关法规,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积极参与垃圾清洁行为。其次,颁布法规,强令企业、个人回收废塑料制品。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直接责任者也可以委托别人代为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但要付费用。委托双方订立法律协约,对不自行回收又不交纳费用的,严厉处罚。通过落实义务,迫使生产者将包装材料以易于回收利用的形式带人市场;自觉对商品进行适度包装,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度包装现象。[13]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推行塑料垃圾分类收集,促进资源化,减少污染。积极引进、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塑料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在常用的非金属材料品种中,塑料以其比重小 比强度大耐腐蚀耐磨绝缘减磨消声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在社会生产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该产业在迅猛发展的时候,也给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在推动塑料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走环保低碳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结论

总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塑料在带给人们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危害和污染 我们要不断地发扬塑料的优势,弥补其缺陷;不断地改善塑料制品的性能,杜绝塑料制品中的有害成分,大力发展高科技合成的复合塑料,将塑料制造业引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邱兵.机械工程非金属材料[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2_.27-28.[2] 朱文玲浅谈塑料的利弊及可持续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202_(04)[3] 叶久新,王群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_ [4] 李建军,李德群.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_ [5] 安然.节能环保是塑料工业向朝阳方向发展的主旋律——访北京化工大学塑料机械及塑料工程研究所所长 吴大鸣[J].中国包装工业.202_(03)

[6] 丁浩,我国塑料工业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J].《工程塑料应用》1981年03期 [7] 廖正品,唐赛珍发展中的中国塑料工业《中国包装工业》1994年03期 [8]杨伟才,我国塑料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工程塑料应用》202_年第05期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论文

[9] 潘沁.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材料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2_(S2)

[10] 王东利; 徐晓白;塑料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_年 第06期 [11] 赵业安:论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向华北供水华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12] 高吉喜等: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4)[13] 关肇基:“我国合成树脂工业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塑料,19 97,11(5),P.l一8 [14] ZEMAIRE J,ARNAUD R,DEBIN P.Can polyethylene be a photo(bio)degradable synthetic polymer?.J M S-Pure Appl Chem.1995 [15] ALBERTSOON A C,KARLSSON S.Macromolecular Architecture-nature as a model for degradable polymers.J M S-Pure Appl Chem.1996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现阶段世界所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

二战之前,地球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允许经济发展;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走到独立的发展轨道,资本主义国家也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如前例中的美日已进入高度工业化阶段)。到了六七十年代,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就出来了,比如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等等。

当今世界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2.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4.水荒制约发展,影响生活;5.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7.人口爆炸,危及自然生态及环境;8.有害人工化合物泛滥,贻害人间;9.有害废弃物的转移,贻害世界;10.残留物质,伤害环境。

二、我们人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即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 体,自然界是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主—客”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面,但不能涵盖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部。因此,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的确立也是有范围的,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地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确证,一是从存在论(事实)的角度看,人与自然 界中其他存在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一样,同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中的一份子或一个 组成部分,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与其他自然物之间难以区分谁为主、谁为客关系。二是从价值论(价值)的角度看,人类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其他存在物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源于自然而又超越于自然,人可以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作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使直接的自然物或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为人所用、为人服务。同时,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自觉性和能力,也就是在人类针对自然界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中,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和对人类自身的自觉改造是一致的,在改造自然中使人类自身得到 改造。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在“价值论”的意义上构成的“主—客”关系中得到确证的。但是,人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证明,即使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人类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由于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非常广泛,不断地改变或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生物生态系统中的主导性生态因子”。概而言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内涵主要表现为:(1)人依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主体客体化;(2)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外在于人的自然“内在化”以充实、完善和发展人自身,实现客体主体化;(3)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质在于人是目的。就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而言,人具有目的价值,自然界具有手段价值。因为就人类而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地处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最终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当然,这并不否定自然界在人们活动面前确证它存在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的“价值”是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所赋予的。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规律对人作为目的及其实现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为所欲为”,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规律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的生存及其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人的活动服务,为人的目的实现服务。这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基本涵义,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定,正是人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确定了人的活动和自然界作用的范围。

三、人的主体地位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和 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这几个关系可以分为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 1.在认识的层面上。第一,正确认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这里的目的和手段的含义是指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对达到此目的具有价值意义的手段。那么,人与自然关系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与手段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终极、抽象的意义上,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 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自然界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条件;从当下、具体的角度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则表现为互 为目的手段的关系,即人们活动(认识和改造自然或认识和改造自身)的目的所指,有的 是为了人的某种利益需要而改造和利用自然,也有的是为了保护自然以维护生态平衡而 转变人的某些观念或对人的某些物质欲求进行限制。正是人与自然之间在具体时空中的 互为目的手段的相互作用,使人类得到发展,也使自然环境得到保护,进而实现自然界 演化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持续。正是人对自然在具体时空中的互为目的手段关系,构成 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是人对自然物负有道德责任的现实基础,也是“环境伦理”的 存在根据及其作用范围和限度。必须指出,当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作为目的时,这 个“目的”仍然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终极目的的“手段”,这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必 然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第二,正确认识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发展观,既 是工业文明的观念基础,又是它的意识产物。其基本特征是把人类理性“分化”、“片 面化”,在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中夸大理性作用,蔑视非 理性的地位;在理性自身中片 面强调科学理性作用而忽略价值理性的意义,而且又把人的科学理性过度“工具化”,看不到理性的价值性一面。这种过分相信理性特别是工具化了的理性作用的结果,就是 把人变成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自然界则成为理性任意“征服”的对象。而 “非人类中心主义”则把人的理性和非理性人为地、无原则的“泛化”,把本属于人的 理性和非理性人为地“推广”到整个自然界,进而又把本属于自然物的固有属性加以“ 人性化”描述和理解,再“强加”给人类,这是对人的理性的另一种歪曲。因此,坚持 可持续发展观,必须科学、全面地理解人的理性,把理性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人的意识 中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就是要从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结合、统一上认识问题、评价事 物。具体地说,对在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既要进行科学和技术上的分析与 理解,又要进行价值和意义上的判断和评价,尤其要重视科学技术自身包含的人文意蕴 和科学技术合理运用的道德价值。因此,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 的关系来说,重要的不是“技术选择”问题,而是“价值判断”问题。

2.在实践的层面上。第一,正确处理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 然和谐同人与人和谐的统一,对可持续发展而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核心”,人与人 的和谐是“实质”,“核心”是由“实质”决定的。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围 绕“核心”,更要抓住“实质”,要把改造自然(注:改造自然内含保护自然之意,而 且两者常常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和改造人联系起来,而且要把改造人放到首位。这是 因为,人作为主体,而其他自然物是作为人存在发展所必需的“环境”身份而存在并获 得价值意义的,离开人的纯粹自然物、自然生态的存在及其自身的和谐、平衡,是靠各 种自然力自发地、无意识地的相互作用中自然生成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生态问题”,一切“问题”都与人相关,都是人的存在及其活动使然。这里顺便提一下,如果按照 人以外的自然物、自然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利益”、“权利”和“内在价值”的观点 推论,人类今天面临的“生态问题”、“环境危机”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人的活动,其他生命体、自然物也都必须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正确处理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关系。马克思在说明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时指出,动物只能按一种尺度即物的尺度进行生产,而人的生产活动则可以运用两种尺度,“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对人的活动而言,所谓物的尺度就是指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及其固有的属性、本质、规律 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人的尺度主要指人的利益需要对人的活动的“决定性”。在人的活动中这两种尺度都起作用,但作用的性质不同。也就是说,在人的活动中物的尺度对人的活动的展开、活动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起制约作用,而人的尺度对人的活动的展开、活动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起着决定作用。换言之,对人的活动来说,物的尺度是它的“必要条件”,人的尺度则是它的“充分条件”,人的活动中的两种尺度,物的尺度不可无,而人的尺度更根本。因为物的尺度作用也就是物的价值的体现,它是由人的 需要规定的,如果某物与人的需要无关,则根本谈不到有无价值的问题,也不可能在人的活动中发挥尺度的作用,同时物的尺度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物作为尺度运用得是否合理适度也是由人来把握的。在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关系上,“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发展观,把人的尺度绝对化而忽视物的尺度作用,把人的利益需要片面化、单一化而取消了人对 自然界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消极地吸取因人们活动造成的“生态问题”的教训,夸大物的尺度作用而否定了人的尺度对人的活动所具有的终极规定性,进而模糊了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本质界限,否定了人的活动的终极目的与价值取向。以上两 种尺度的关系告诫人类,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进而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正视物的 尺度的存在,重视物的尺度的作用,要善待自然界、珍爱生命,用伦理眼光和道德态度 去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否则就会受到“大地母亲”的善意惩罚。这就要求人类在衡量 评价自身活动时必须坚持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双重标准”,比如在评价社会发展进 步水平时,既要有“经济”指标,又要有“环保”指标,这样才能在认识上把可持续发 展观与“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区别开来,在实践上真正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为,对人的活动来说,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求人类 在坚持人的尺度具有终极意义的前提下,把两种尺度整合统一于人的活动中,以确保正 确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互惠,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服务。

四、9项战略对策

(一)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植被建设以封育为主,退耕休牧还草。

(三)防沙治沙的重点是防治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

(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对农牧业的资金投入。

(五)因地制宜地保证粮食供需平衡。

(六)发展工矿业,推进城镇化。

(七)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决防治污染。

(八)实施少生快富的人口政策,消除贫困。

(九)抓紧前期工作,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

———中国

摘要:

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他是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4)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

要求

定义

含义 发展

通过自然观发展史,我们可看到:人类经过反复的探索和长期的反思,已逐步认识到:人既是生产者是消费者,在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制造了污染,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资源具有稀缺性或有限性,人与自然具有辩证统一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必须是自然的耕耘者,而不是剥削者,人类有责任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及有序循环,改变过去单纯征服自然的粗放方式而走向善待自然。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规模大而素质较低,资源人均量贫乏而浪费大,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有限,经济技术水平不高,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管不断的去生产而不顾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地球,让我们的后代就没有了美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中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让我们与大地共同生存下去,建造美好的家园。

在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目标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然而等着我们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少的:人口综合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就业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名经济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

中国是人口和地域大国,但是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然而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的大量的荒废造成了中国人民的多余劳动力的增多,所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人民所必须坚持走的路线,也是我们不断发展和壮大的根本道路。

随着人类在早期不断的以破坏环境的基础上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弄得千疮百孔,这当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在众多的环境问题中,它也让我们知道它的厉害: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水俣病事件1953 到1956年在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美国和日本均为经济发达的国家,而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却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这是真正的发展吗?不是,从科学的定义上讲,美日的发展模式只能称得上是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它只是在损害大家的利益而已。并非真正的长治久安的发展。

总结:

我们要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为我们之自己建立美好的幸福和快乐,也是为我们的后代生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并且合理的利用土地,坚持计划生育不要盲目的以为人多力量大,我们应该合理的发展我们的人口,我们的家园承受不起太大的压力。所以让我们能生活在地球这一个美好的家园能更加长久一些。为了我们的家园,坚持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行!

参考文献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案例分析

季可欣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论文 百度文库

第五篇: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分析,两者有着共同的目的性,那就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人类普遍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但也必须看到两者的差异性、互补性,特别是要看到环境保护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即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重要内容。

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 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 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对于自然资源、生存环境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可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

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还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整体变革。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对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并不否定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经济的发展只有与环境的发展保持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就能使两者协调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

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

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三、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五、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

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六、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对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这仅依靠个别人不行、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发展。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引起的酸雨危害、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等。因空气污染如此,其他方面也类似。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都由四个要素决定:一是环境,即自然界的光照、空气、水分、土壤等;二是生产者,即植物,它从大气中吸取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矿物质,经过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生物能,从而使无机物变为有机物;三是消费者,即动物和人,保证种群、环境以及社会平衡运行;四是分解者,即微生物,它把植物、动物残骸和排泄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或元素,重新进入环境。所以,要实现人类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就要求保持人类生态系统网络中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协同与平衡,要求物质和能量及信息的输出与输入,既在数量上相对接近,又在质量上促进生态系统的适应和演变进化。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协同机制,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保持在持续稳定的状态中。总之,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了,不但会为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本身也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要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必须先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快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森林、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大开发是以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为主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能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营造当地不宜的经济林的现象。森林建成后的开发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农业资源与环境201501班

罗意20152587

塑料的利弊及可持续发展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