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示范校建设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21-92582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6 18:38: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示范校建设

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示范校建设

作者(来源): 天津市耀华中学

曲丽敏

202_ 年 10 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跳跃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学校信息化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足够资金的投入进行硬件建设,还要进行资源建设、人员培训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而这些方面必须要同步发展,任何一项的滞后都会影响整个信息化工作的推动。几年来,天津市耀华中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国家教育部电教办及天津市教委、市电教馆的直接领导、扶植下,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不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努力 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常规应用工具。下面就校园网硬件建设、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几个方面谈一谈我们的做法。

一、网络基础硬件平台的建设

网络基础硬件平台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物资基础,就好象高速公路系统的“路网”和“车站”的建设,耀华中学将校园网建设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信息化教育环境的一项重点基础工程。1997 年我校建成了天津市第一所百兆校园网,被列为市教育局规范校园网建设的样板工程,并收入了中央电教馆中小学校园网规范建设的示范案例,202_ 年配合示范校建设,对原有校园网进行了一次彻底改造。

本次改造,网络规划在教学楼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与建筑工程设计同步进行,使新建的校舍每层楼有设备间,每栋楼有垂直竖井,楼宇之间通过地下管网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校园。对于校园内的露天场所和大型会议厅,采用无线网络技术进行覆盖,从而做到的真正的数字校园,即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入网络。

改造过程中,我们没有盲目追求超前技术的应用,而是采用大量的成熟技术,使各项技术优势互补。目前,从功能上区分,校园内有五种网络:计算机数字网、闭路电视网、电话网、校园广播网和校园“一卡通”通讯网。从理论上讲这些网络有合成一个网络的可能,但目前的技术要做到五网合一,在成本、网络的稳定性、应用的方便程度上都还很不成熟,如果为了追求技术的超前而作五网合一,势必会带来应用方面的许多不便。这次网络改造我们根据应用功能的需求同时铺设了这五种网络,但网络间又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应用层面上做到了综合统一,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网络资源建设

网络资源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应用的核心,教学信息资源体系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校园网的应用效率,因此,规划和建设好校园网教学信息资源体系是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应该与校园网的建设同步甚至超前进行。教学信息资源体系包括教学资源、课件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这些资源通过学校网站的资源库、课件库、学科教学主页和 学生虚拟学习社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内容丰富而又会不断增加的“活”的教学信息资源体系。

网络资源体系的建设一直是耀华中学校园网建设的重点工作,我校资源建设的主体思想是:以学校网站作为一条总线,用分级管理的模式将全校的资源进行整合。用信息化带动各部门管理和各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具有耀华特色的管理体系。学校的网络资源建设本着:“资源大家用、大家建资源”的原则,使网络资源做到全员提供、全员应用,促使全校的工作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我校的教学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资源体系,包括三大类:知识性信息、学科性信息和教育性信息。这三类信息并不是孤立的板块,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我校的资源体系按网络教育信息的功能特性分为以下五大类:

1、教学素材信息:教师或专业人员经过分类筛选将适合于教学、研究的图象、声音、视频、动画等辅助性素材以数字化形式记录,通过数据库形式存储和管理,主要用于教师备课、教学或教学网页的制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以及为专业人员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提供辅助性素材。教学素材信息要求素材内容丰富、分类明确、便于检索。

2、教学资源信息:主要服务于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学研究和网上交流等,是学校教学资源的积累方式和物化形式,是形成一个学校、一个学科以及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重要组成成分。教学资源信息固然要通过购买、下载和交流的形式尽快完成原始积累,但一个完善的、具有本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必须通过一套完备有效的资源积累机制将全校教师的教学经验、过程和交流等信息组织起来。按照板块划分为电子教案、学科网页、教师个人教学网页、教师论坛和教学论文库。

3、学习资源信息:学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最大地提升综合素质创设条件。因此学校资源中一定要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资源,包括学生的网上学习、网上活动、学习成果和学生成长的足迹。耀华中学的学生学习资源主要包括:

● 网络课程:以扩展性知识为主,按学科分类,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领域;

● 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网页:包括学生会主页、班级主页、学生个人主页等,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真实反映;

● 学生电子作品之窗:将学生在学习中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分类推荐给全校的每一位同学,让学生从自己同学的创作中受到启发;

● 学生论坛:学生论坛是学生之间交流场所,要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设立相应的主题区。学校论坛不能与网吧的聊天室相同,这里可以自由发表与主题有关的论述,但拒绝与主题无关的言语,每个话题要有专人负责,引导讨论的方向,整理有价值的内容,使校园网上的论坛成为社会、家长放心的网上净土;

● 协作学习的资源:针对目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校园网上应该为各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开辟研究成果的展示场所,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从这些同学的研究中受到启发;

4、电子资料库:主要是公共类信息,内容多,覆盖面大,要求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包括:各类电子图书、各类电子期刊、分类的音乐库和电影库。

5、教学测评系统: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测评系统是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中小学校园网上应该有的测评系统主要包括题库维护系统、自动组卷系统、自动评价系统。智能评价系统是校园网评价应用急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客观题能够简单的分析,对于主观题目的智能评价还在研制过程中。

三、教师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的提高

更新观念是推进学校信息化的关键。十几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充分说明,推动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没有一线教师,特别是学科骨干教师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很难单纯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通过有限的课时来实现,而要达到使学生形成信息意识,并使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得到内化,教师就必须将自身的信息意识反映在教学行为之中,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同时,教师必须要面对知识高速增长的现实,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也要不断丰富、完善,因此信息素质将成为新型教师基本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校在建网、建资源库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教师进行观念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得建成的校园网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淘汰周期很短,建成校园网后再培训教师,会造成大量的投资浪费;同时由于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有困难,产生了恐惧心理,教师本身甚至有可能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阻力。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在网络时代,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已由一元化的教师权威转为多元化的权威,学生获取知识不再仅仅是教师,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巨大信息网成为学生全新的信息源,同时,学生的认知加工方式、认知的自我评价以及整个认知能力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其智力,培养其能力具有积极的效应。面对网络的挑战,教师既不能坚持原有的权威,对新的信息技术恐惧,也不能放弃教师的权威,向网络投降,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向媒体中的权威挑战,不断整合新的信息以重树教师权威。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和 “ 园丁工程 ” 已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立足点,教育部要求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中尽快培养出一批既精通学科教育又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教学的新一代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学科教育研究专家。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一支能够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我校信息技术的培训,已由初期的单纯技术技能培训转入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技能提高相结合的培训;由孤立的专题性培训转入连续的有计划的分级提高的培训;由自愿参加的培训转入与聘任挂钩的制约性培训。在开展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教师信息技 3 术应用能力四级标准的“绿色证书”制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衡量,全程管理。对三、四级考核采用动态考核,重在过程,要求教师在培训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源,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创新来提高自己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而非完成相应内容即束之高阁。所以评价方法采取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评价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参加全时段的培训,自己记录每天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更新纪录,辅导教师除了帮助教师完成技术学习之外,还要认定并记录每天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资源的收集情况;总结评价是在一期培训结束后进行,教师在培训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后,经辅导教师的认定推荐,提交评议组评定,评议组由主管校长、主任、任课教师和网管中心人员组成,评定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习情况、更新纪录所反映的资源收集情况。每一期通过评定的人员名单,在本校的网站上发布,完成规定级别的培训,能够领取由学校颁发的相应级别的“绿色证书”,该证书对发放笔记本电脑、安排教师的工作岗位都具有参考作用。

四、校园网的应用

耀华校园网已全面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服务于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1、网络已成为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和与学生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教师具备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沟通能力,就可以经常从网上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把网络作为备课、课堂教学和与学生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广大教师经常从网上下载教学课件用于教学中,并搜索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最新科技成果的信息。生物教师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主要是教科书和指定教学参考资料的封闭状况,利用互联网上开放的信息扩大教学资源,通过在互联网搜索有关主题,能迅速找到几十至几百篇相关的文章,经过浏览,使教师们很快地成为某个专题的“专家”,从而把握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前景,使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知识发现、发展过程的介绍。通过对发展史的介绍,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使教学的知识目标、态度观念目标和能力目标更好地实现。利用网上资源教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生成一个演示文稿,以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课堂上演示,学习过程富有趣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文字记忆与形象记忆中枢,利于知识的再现。

2、网络调整了教师、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控制关系,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在过去的课程与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着权威性,在传统环境下教师是信息的垄断者,他们按照自己的进度向学生传播教科书上的内容,提供学生必须的参考资料,并且进行解释。如今利用网络教学,教师从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体现了“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信息民主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变革。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垄断权”,教师工作重点将不再是分发信息,那种“教师对学生”(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的师生关系 4 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以双向交流、碰撞为主),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互为信息的提供者,思维的启发者)的关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引导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如在化学课讲“原电池 ” 一节时,化学教师觉得,教材对新型燃料电池介绍过于简单,涉及的内容又相当新,可用的现成资料极少。教师把这一情况告诉同学,同学们就利用网络,查询相关内容,下载了有用的图片资料 20 余幅,将各种各样的照相机电池、手机电池、手提电脑电池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在课上展示。这样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其二是教师把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与教学相关的材料进行下载,用于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现在许多教学网站提供了多媒体课件,从中选取一些有用的片段,既省时省力,用起来也方便。

3、教师利用虚实不同的学习空间,使教学行为呈现了多样性。教师既可在真实的学校中、也可在虚拟的网络中体现教师的角色行为。Internet 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学生通过英语教师提供的相关网站搜索查询与教材课文相关的材料,进行“课文主题拓展学习”的任务式学习,既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目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定向搜寻信息、筛选信息和根据具体目标处理信息的能力。物理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创造现实当中无法实现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己设计制作了“游标卡尺”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现实中设计实验,为不同精度的游标卡尺设计分度方法,不仅突破了游标卡尺实验原理和读数的教学难点,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前不久耀华中学选择高中语文“戏剧鉴赏”内容在天津市率先尝试了远程教学,与天津第二南开中学实现了异地在线实时授课。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阅读个性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的教师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处理教材的角度,学生在差异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从各具特色的教师身上吸收营养。

4、网络技术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网络为学生建立了新的学习环境,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内容是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学习辅导策略的建构必须依据问题的特质、情境的特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生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不同的学习收获。英语教师通过 Internet 搜集各种有关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网站,丰富学习材料,积累教学素材,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筛选的网站进行在线学习,学习最新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关注国内外大事。教师实时运用网上信息,把中国加入WTO,美国9.11事件,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及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等网上直播的资料变成为鲜活的英语学习材料,用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使学生从中了解国际形势,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5.数字化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领域和实践空间。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以信息网络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影响着当代青少年,并将深刻地改变了他们一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大力开展网络德育教育 5 的研究工作,在团委、学生会的参与下,成立了由学生组织的耀华电视台和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主页评比小组,学生参与网络资源建设,使学生成为资源的运用者和建设者。使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九做好迎接信息时代的准备,提高甄别有害信息的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上、能力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未来信息时代成为拔尖的创新人才。另外,我校于 202_ 年与国际资源网合作开办了天津市第一个 I*rean 实验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参加国际资源网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和外语能力,也使学生能有机会与世界各国的青少年进行交流活动。

应该说在“九五”期间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市,乃至全国发挥了实验、试点和示范作用,也为我校在全国赢得了很好的声誉,“九五”期间我校参加了多次全国性的教育软件评比,多次获得全国教育软件大赛的一等奖;论文多次获得信息化建设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九五”期间已经完成了两项教育部“九五”重点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目前,耀华中学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信息时代教学思想的教师,他们已经将信息技术用于常规教学。进入“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普及应用阶段,我校将借市教委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好形势,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努力构建全国一流的学科专题学习资源网站;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以教师观念的提升为教师培训的突破口,以信息技术在各学科常规教学的全方位应用为重点,以创建适应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为目标,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在新时期保持和巩固我们在全国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

第二篇:数字化校园建设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东营市实验中学202_.1

2东营市实验中学是伴随着全市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建设“齐鲁名校”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手段,促进和保障了学校持续发展。下面,我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李家军同志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市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80万多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7台、不间断电源一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 1

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建立了闭路、双向传输和控制电视系统,学校建有线电视系统一套,频道数为12个,并接入市有线电视网络;配备微机教室3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84间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了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语言教室2个,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微机,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扫描仪,处室购置了刻录机和照像机和摄像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校近两年先后投入累计30多万元,购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信息化教育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多媒体资源库管理系统”、“K12资源库”、“VOD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等。202_年10月,学校交费开通了中国课件网(http://chinakj.com)、中学语文资源站(http://)、51121中小学教学网(http://)等8个全国知名的专业资源网站,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前为止,通过自制、积累、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及德育等内容,为教师进行“案例”学习提供了保障。四是按照

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规范使用电教教材代收费,每学期按规定订购购买《山东省电教软件推荐目录》推荐的电教软件,购进了各类内容丰富的教学录像带、VCD、CD、CD-ROM等各类音像资料、教学软件1000余件;现在学校己逐步建立起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四、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把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当成教师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部分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确立了“立足校本,结合岗位,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培训工作原则,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思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学校先后购买了《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等专业书籍供教师学习。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教育信息化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二是立足校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电教人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三是电教人员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开发了《电教管理使用手册》、《校园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校本培训教材,供教师学习和

运用校园信息网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现在全校270名教职工全部会操作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部合格,并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常用工具制作教学软件。目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尝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甜头。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和校本教学资源有21人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202_年,我校教师钞智勇的课件在全国教学课件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代表东营市参加全省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多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办公效率。二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将教师教学常规资料的传输、储存和交流与检查等环节实现网上运行。三是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科集体备课新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机制,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师常规备课的技术要求,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大力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02_年全市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展给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以承担《信息技术与初中阶段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研究为契机,从抓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构建学校信息化网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在组建课题研究队伍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通过邀请专家

学者来校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共进行了8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培训,培训面达教师的85%以上。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内,全校先后有三批共179项校级科研课题结题,其中126项课题成果获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实验教师中有14人获得省优质课一、二等奖,48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一、二等奖,21名教师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我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有1100余人次获一、二等奖。202_、202_、202_年学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202_年、202_年全市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列前茅。学校被评为东营市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和省级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总之,在近几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再配置3个标准学生用机房,1个网络教室,1个机器人实验室,配置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侧重实现家庭、校园和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网络教学、网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展望未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要依托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平台,学校教育信息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希望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篇:扬州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亮点材料汇报

扬州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特色工作汇报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我校是一所以中职教育为主体,融成人高等教育、社区培训为一体的规模化、现代化学校。学校抓住新校园搬迁契机,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数字化校园配套设施建设,千兆进校园,百兆上桌面;为规范教职工管理,使用数字化考勤,并对网络系统进行过程监控;为便利教职工学习交流、资料保存,创建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强化学生管理,学校装备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为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兴建功能齐备的校园电视台,开办绿色网吧,创建“星空茶吧”学生心理咨询网站等。学校于202_年顺利创建成“扬州市数字化校园”。

为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服务功能、育人功能,学校立足已有软件平台,挖掘专业自身师资优势,积极开发富有我校管理特点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目前,该系统工作覆盖面广,使用频率高,关注度显著,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最大化利用,彻底摆脱了过去传统办公模式,常规工作、动态管理、过程监控与反馈做到“三位一体”。现就我校数字化校园OA系统介绍如下。

一、OA项目开发 1.成立攻关小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OA工作的开发,成立工作小组进行技术攻关,并结合网络、数据等安全方面要求,围绕OA系统中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产品测试、产品维护等工作进行全面攻关。结合我校管理分工,做好各处室、专业部各项数据整理、录入,在教职工初次使用后,可自行设计初始密码,包括个人信息,确保了OA工作系统的保密性。

2.教师技术培训

基于学校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重视程度也有差别,为提高使用效率,学校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做好干部培训,管理员系统介绍OA基本知识、发展历史以及如何应用OA系统,并积极组织教职工OA知识培训,结合教职工使用建议,多次修改完善。由于一把手校长的积极倡导,身体力行使用OA,使得OA的应用深入人心。

二、OA系统功能

我校OA系统采用B/S架构,支持多级部门/成员单位模式,并可以灵活定义角色权限,为我校数字化办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该系统通过“智能表单设计”、灵活的图形化操作,实现校内各项业务流程的管理、文件流转及审批,为规范化工作、无纸化办公提 供便利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另外,系统公共文件柜、网络硬盘、图片浏览模块,将日常工作的文件、记录、图片资料等均进行有效管理、利用,实现了系统内可授权的资源共享;系统内公告、新闻、聊天室、论坛、电子邮件、短信等模块也为校内沟通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从辅助管理的角度来看,其人事档案、考核、考勤、工资管理、办公用品、日程安排、工作计划、工作日志、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等模块极大地强化了学校内部管理。

我校OA登录界面

OA系统主界面

三、系统服务工作

OA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工作流,工作流是:依托计算机软件的支撑,将日常工作流程转化自动运作的电子业务流程,表现为根据各个参与者的权限,对各个步骤按照规程采取行动,并令其在参与者之间传递。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工作流的执行流程就是工作过程的体现,也是工作量的体现,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检查,统计方便,且留存时间可以很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各部门协作工作。

1.服务常态工作

我们按照学校各项事务的要求,共设计30多个工作流程,如行政办公类、政教工作类、部门工作类、实训工作类以及寄语类等,具体工作流如学校日志、公出申请、请假申请、工作交办、用车申请、全程管理工作反馈、实习材料申请、会议申请等(见附页)。现在,工作流已成为我校布置、请示、交流工作的快捷通道,教职工上班之际正常打开OA系统,如有工作安排,系统提示音会自动提醒办理。OA系统正悄悄改变管理层、教职工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学校数字化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用车申请”工作流操作界面

“工作申办单”工作流界面 2.实现动态管理

为提升全员管理质态,学校着力把全程管理记载与学校日志的记载结合起来。工作组强势攻关,结合我校管理实际,在OA平台基础上,开发出便于我校使用、管理的电子版“学校日志”,划分日志上传权限,按时间段对全程管理内容实行动态发布。学校领导、教职工只要打开OA系统,就会了解学校适时发生的大事、管理过程存在的不足,教师的量化考核结果、值班人员费用结算也会一览无余。

“学校日志”工作流界面

在扬州市、高邮市两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OA办公系统已收获一定的管理效益。在今后工作过程中,我校将进一步立足OA办公系统,进一步开发功能齐全的读书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广大师生成为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和“信息灵通的决策者”,实现精致管理数字化,按照“智慧扬州”的工作要求,着力构建“智慧校园”,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四篇: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 202_年)》(通委发„202_‟9号)文件要求,全力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更好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现就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 202_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方式。构建先进的数字化校园,是我市教育发展占领制高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迈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创建的重要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信息技术的高度利用,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沟通、传播方式的效率最大化,是现代化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化校园是新时期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更是学校培养成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地位。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行动举措。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中小学校层面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任务,它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当前,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现代化学校创建范畴。增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二、准确把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开放、系统、共享、多元、安全、高效的网络思想为指针,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按照以下原则扎实推进:

1.科学规划,分层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省、市、县、校多个层面的硬件和应用系统建设。要坚持从系统化、集约化的角度制订建设方案,既要有技术上的前瞻性,又要符合学校教育特色。

2.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按照顶层设计、分层建设的工作思路,各地、各学校要加强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推进计划,理顺分步实施措施,加强监管力度,稳步推进,协同发展。组织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其它建设标准、评估体系和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浪费。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类别的学校和机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指导。要有机结合传统教育,从实际出发,有效引进新技术,科学整合新旧应用系统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具有校本特色、高效实用、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应用和服务平台,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三)主要目标

到202_年,全市中小学创建完成80所以上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60%以上的学校达到数字化校园合格学校的标准,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全市的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

1.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2.建设或使用内容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3.有效利用教育公共信息化系统,采用先进数字化管理

手段,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效率。

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和科研系统,提高教学网络化、数字化利用率。

5.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搭建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服务平台。

三、认真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结合本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切实制订并执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中小学要依据新颁布的《南通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暂行)》(见附件)要求,以服务教育教学管理、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二)加强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建设

各地要继续完善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设备设施,加快接入南通市基础教育专网,在充分满足区域内高速信息交换的前提下,注重在网络信息安全和数据冗灾备份方面的硬件建设。各中小学要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局域网建设的同时,注重学校电脑机房、校园防盗及安全监控、广播系统等信息化硬件建设。

(三)推进教育系统数字化特色应用

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县(市、区)教育门户网站功能,推进校园网站、教育网站群建设。各中小学要鼓励广大教师利用市、县教育资源平台,制作和上传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增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提升各类资源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逐步搭建市、县(市、区)、校一体化的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服务平台,全面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提升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中小学的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切实提高对教育信息技术的领导力,加强专业人才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壮大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质,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全面落实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各地各学校教育技术专门机构,建立专职网络管理员的有效工作机制,着重做好对专职网络管理员的培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分类指导,不断提高我市教育信息化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二)加大投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专项经费,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利进行。

(三)加强督查

要充分利用各类达标创建工作,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考核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建设评估内容之一,根据建设标准和评估细则以及建设成效,分别设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合格学校”两个类别,并纳入对县(市、区)教育发展的考核机制。

(四)具体安排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分类指导,分批创建。各学校要对照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逐条自查,并按照细则(见附件2),认真准备,踊跃申报。

在评估前,我们将组织有关研讨和现场交流活动,提高感性认识。202_年,我局在各地申报基础上,组织专家评估组,对首批申报的创建学校进行现场评估。

各辖市(区)教育局及市属各学校,必须按照分配的建议指标(见附件3),于5月底前将首批申报南通市数字化校园学校的纸质和电子报表(见附件4)报南通市电化教育馆。联系人:李志丹,电话:85510939。

南通市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五篇:示范校建设的推进情况

示范校建设的推进情况

1、执行主体与推进主体职责分明

我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校级层面分为执行主体、推进主体,明确了两个主体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要求。

示范校建设的执行主体,是四个重点专业项目建设小组、两个特色项目建设小组。其职责是负责实施《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示范校建设的推进主体是校党总支、校行政、校工会的负责同志。推进主体的职责是推进、检查、评估执行主体执行《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情况。

2、常规工作与建设工作一体谋划

学校常规工作要与示范校建设工作连为一体。抓常规工作不忘建设体现,要围绕示范校建设工作;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要渗透在常规工作之中。特别是重点工作,其内容都要根据示范校建设的要求进行调整。

3、整体配合与分工负责紧密结合

示范校建设需要各项目组独立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分工负责并不排斥各系各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合。要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做好整体协调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4、条的引导与块的负责连为一体

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是专业建设,其第一责任人是系科负责人和专业主任。但综合部门的引导推进不可忽缺。为此我们将综合部门的引导,即条的工作与系科、专业部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综合部门通过总结、检查,推动重点项目的建设。

三、示范校建设的思路选择 祁东县职业中专学校示范校建设,从202_年下半年开始正式实施。

(一)示范校建设的指导思路

依据示范校建设方案,我校推进示范校建设的工作思路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出发,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4+1)、提高学校核心发展力”的要求,以“《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为准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心,以“精致管理、有效教学、队伍建设、质量提升”为重点,以“激励、引导、规范”为手段;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致力于教学模式的改革,致力于办学模式的改革,致力于评价模式的改革,致力于教育内容的创新,致力于队伍建设的强化,致力于内部管理的精致,致力于文化校园的打造,致力于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努力在“素质教育、专业建设、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学校文化、内部管理、队伍建设、人才评价、质量保障”等方面通过改革创新,取得突破。

(二)示范校建设的整体思路

在稳步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明确一个定位,遵循三大规律,实施四线管理,推进五个提升

1、明确一个目标:建设“四满意”(政府、企业、老师、学生)的改革发展示范校

2、围绕两个标准:围绕《建设方案》、《任务书》

3、遵循三大规律:职业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教学规律

3、实施四大管理:过程管理;制度管理;问题管理;文化管理

4、推进五个提升:

(1)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师资质量的提升(3)教学质量的提升

(4)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5)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三)示范校建设的运行模式

我校示范校建设,以落实“示范校建设整体思路”为目标;以“分兵合进、有序建设”为准则;在“合理分工、独立运作”的基础上,明晰建设目标、任务、要求、进度。其具体运行模式是,一线的建设工作和二线的保障工作分开,形成两个“一、二、三”。

1、一线的建设工作:一个主轴、二个轮子、三个重点 一线工作是示范校建设的一线工作,既是示范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细化,也是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相关薄弱环节的强化。

(1)围绕一个主轴:打造示范

打造示范(“素质教育、专业建设、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学校文化、内部管理、队伍建设、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示范——示范校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2)转动二个轮子:专业建设、特色项目 ①重点专业建设(建立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专业的总体建设思路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化+工学结合运行机制。②特色项目建设

特色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夯实基础,优化条件,强化队伍,凝聚特色。

(3)强化三个重点:校企合作、评价模式、教学内容 ①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依据专业特质,建立与专业特质要求相吻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②完善人才评价模式:建立“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家长、企业”五结合的人才评价模式。

③创新教育教学内容:以“五个对接”、“有效教学”为抓手: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有序推进“主题教学”模式;细化“五个对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二线保障工作:一个核心、(1)围绕一个核心:提高质量

提高质量:关键是提高四大质量,即:“师资质量、学生质量、教学质量、管理质量”。

(2)抓牢二个主线:学生素质、精致管理 ①学生素质教育

在“三全育人”体制下,依据“三维素质教育”(激励、引导、规范)方法,建构“五维素质教育”机制(课堂教学建构素质;社团活动拓展素质;习惯引导规范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践行“一、二、三、五、八素质教育”模式,即:“坚持一个理念:做人优于学艺;增强二个信心:成人的信心、成才的信心;围绕三个重点:习惯、品德、修养;开展五项训练:吃苦耐劳训练,综合才艺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合作相处能力训练,奉献社会实践训练;实施八项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

②学校精致管理

建构“一、二、三”管理模式。即:围绕一个规范:即《江苏省职业学校管理规范》;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走动管理”,二是“过程管理”;建构三个标准:一是“基础管理标准化”,二是“过程管理精细化”,三是“激励机制数据化”;实施四大管理:一是思想引领管理;二是制度规范管理;三是问题深化管理;四是文化提升管理

(3)完成三项任务:招生任务、和谐校园、师资建设 一是稳定招生规模。一定数量的学生规模是示范校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为此需改进招生制度,强化宣传力度,拓宽招生路径。

二是建设和谐校园。按照六个校园的目标,建设和谐校园。即建设:平安校园——杜绝恶性事故;法制校园——依法办事;绿色校园——卫生整洁;精致校园——管理有序;文化校园——八文浓郁;数字校园——全面推行数字化建设。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班主任队伍、干部队伍)第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个体建设重点:①师德提纯;②双师素质;③专业技能;④教学能力;⑤信息化能力;⑥科研能力。

教师集体建设重点:教学团体建设 第二,班主任队伍建设

建设重点:①人本理念;②责任意识;③组织能力;④管理能力;⑤班会课水平。

第三,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重点:①人本理念;②责任意识;③学习能力;④执行能力;⑤反思能力。

四、示范校建设的策略选择

我校“示范校建设”的推进策略是: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基础上,从“汇报、通报、评点、反思、整改”五个维度出发,推进示范校的整体建设。

1、汇报促进建设。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示范校建设进度汇报会,各示范校建设项目组要报告本单位月度验收要点完成情况,建设亮点、先进典型、建设体会;主管一线工作的分管校长要报告示范校建设的整体情况。

2、通报督促建设。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每月要对各个各项目组验收要点完成情况、核心工作建设情况进行通报;教务处、督导处对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通报。

3、点评引领建设。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每周要在检查的基础上,对各项目组的建设情况,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内部管理、教学质量等列为核心发展力内容的项目在内网上进行点评。

4、反思深化建设。示范校建设的各个项目组每月要对自己的建设工作进行反思,找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

5、表彰激励建设。学校组宣处按月对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优秀教职工的先进事迹进行总结、宣传、表彰;对重点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的经验、特色进行总结、宣传、报导;学校二周出版一期《示范校建设简报》。

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示范校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