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对联故事
编辑:轻吟低唱 识别码:21-854422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31 00:29:5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

华罗庚巧对钱三强

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辉煌战果。胜利的喜讯传到成都,全城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高兴得把手中的帽子往天上抛。卖水果的也将摊子上的水果往人群里扔,叫大伙儿都尝尝“胜利果实”。第二天,家家贴对联,庆祝胜利。其中有一副对联写道: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横批为:抗战胜利。从字面上看,上联为三个国名,下联为三个市名,而其含蓄之意,则令人称奇。上联中的“捷克”虽是国名,但“捷”与“克”又分别为动词,“捷”有战胜之意,“克”有克服、制服之意,连起来理解,便是中国战胜日本。下联中的“重庆”是市名,但“重”与“庆”也分别是词。“重”为重新之意,“庆”为庆祝之意。连起来,就是南京重新庆祝它成为都城。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横批 “抗战胜利” 看似平常,其实不然: 亡国奴的悲愤, 人民的苦难,统统过去了!悲喜交集之情, 在这里爆发, 读了叫人动容!

第二篇:对联——对联故事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202_-07-22 17:23:07| 分类: 对联大全 |举报 |字号 订阅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对联赏析

对联故事

1.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拋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县官想找碴,故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县官出了上联,无人以对,“贼二爷”即应下联,顺手把西瓜皮朝县官身上甩去。

2.水底月是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宋代寇准出上句,杨大年对下句)

3.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明朝解缙七岁時,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亲脱下衣服掛在老树上说了上联,解缙即答了下联。

4.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上联为张之洞,下联为梁启超)5.鞭打黄牛背 棍戳黑狗牙

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正巧被迎面而来的讨饭小孩听见,接口应了下联。

6.武侯祠的楹联

武侯祠遍及我国各地,其中最出名、至今保存最好的是南阳和成都的两祠。两祠中的两幅楹联,令人回味。

其一(南阳武侯祠):

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

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巧妙地使用数字,对得工整,概括了诸葛亮出山后27年的戎马政治生涯,综合了世代传说的种种事迹。

其二(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对联道出诸葛亮治政治军的经验和他的高远境界。他的用兵之道,以功心为上,功城为下;治蜀采用严刑峻法,使蜀中风化肃然。

7.三味书屋

周树人幼年时,在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当然那时他还未用“鲁迅”这个笔名。

一天,老师出了个对子让学生们对,上联是“独角兽”。

学生们纷纷对下联:“两头蛇”、“八脚虫”、“九头鸟”、“六耳猴”……又有一学生对“四眼狗”,老师越听越气。

这时周树人对道:“比目鱼。”

老师回嗔作喜,连说对得珠联壁合。

8.巧用词牌

苏东坡有一次出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小妹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9.朱元章的妙联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另对:江上红霞,江染红霞霞染江 珠落碧荷,珠滚碧荷荷滚珠

10.英雄气概

这是李自成作的联: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11.梅子酸牙

有个叫伍文定的人与一个知府出游,见一家墙头露出一张少女的脸,知府出对子说:

“墙内桃花,露出一枝难入手。” 伍文定对道:

“园中梅子,不消几个便酸牙。”

——清?梁章钜《巧对录》

12.爱铜钱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句与他开玩笑说:

“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

马承学应道:

“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

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清?梁章钜《巧对录》

13.医生对

有个医生,自夸很善于对句。有一次,他到一个达官家里去,主人正用绸缎裁衣,便指着锻料出句说:

“一匹天青缎。”

医生对道:

“六味地黄丸。”

主人很高兴,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让他对。医生立刻对道:“伤寒莫妙小柴胡。” 正应对之间,忽然闻到微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人便出句说: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生对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清?梁章钜《巧对录》

14.无钱赎当头

旧时送到典当铺去当的货物叫“当头”,如期用钱赎出来就叫“赎当头”。又古有“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的对子。有个人典当了东西,换了几个钱去赌博,进了赌场,手提着钱串说道:

“万事不如钱在手。”

旁边马上有人应道:

“一年几见赎当头。”

——清?梁章钜《巧对录》

15.双月与半风

有个人同朋友一块回家来,正碰上妹妹在窗前捉虱子。妹妹出对子说:

“阿兄门外邀双月(朋)。”

哥哥对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风”之繁体为“風”,“半风”隐指“虱”字)。”

——清?梁章钜《巧对录》

16.刻意求对

有个人作了一首《百韵诗》献给他的上司,其中有一联写道:

“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 上司看了,动了恻隐之心,说:“真没想到你家里的灾祸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人却回答说:“实无其事,我哥哥也没死,弟弟也没亡。我只是为了追求诗句对偶贴切才这样写罢了。”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戏谑他说:“你还不如写上‘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呢。若这样写,还可以保全你兄弟的性命啊!”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7.不改父业

一个衙役突然成了暴发户,就千方百计地供养他的儿子读书,还专门为他请了教书先生,为的是将来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无奈他的儿子已学会了做衙役的行当本色,终究难以改变。一天,这个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来,教书先生就趁机出了上句让学生对下句:

“大伯手中摇羽扇。”

学生对出:

“家君头上戴鹅毛。”

先生无奈,只得又出六字对;

“读书作文临帖。”

学生忙对:

“传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五字对:

“读书宜朗诵。” 学生对道:

“喝道要高声。”

先生又出四句对:

“七篇古文。”

学生又对:

“四十大板。”

先生越听越有气,就责骂:

“打胡说。”

学生以为又是让他应对,就连忙答:

“往下站。”

先生更生气了,骂道:

“放屁。”

学生马上对出:

“退堂。”

先生见学生实在无法引导,就只得无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学生很机灵,当即对出下句:“喝。”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8.朱督学书联杜后门

清代有一姓朱的督学,浙江人。一年,回浙江监考,为防同乡来走后门,便书一联,悬于堂上: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19.蒲松龄落第自勉

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徐广文

明代人徐广文,性情狂放,善调谑,机智聪敏。他年轻时,曾与侍御唐万阳一起游历。一天晚上,二人坐在灯下,广文打瞌睡,万阳将他叫醒,并出句子让他对。上句说:

“眼皮堕地,难观孔子之书。”

广文对句说:

“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万阳听了大笑。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21.于谦对僧人

明大臣于谦年幼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角。有一天他在学馆玩,僧人兰古春见到后,逗他说:

“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立即对出下句:

“狗口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听了感到很惊奇。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以后不梳双髻了。”过了几天,兰古春又过学馆,看到于谦已梳成三角发髻,又逗他说:

“三角如鼓架。”

于谦又对道:

“一秃似擂槌。”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2.戴大宾妙对

戴大宾八岁时在学校里,老师指着厅上的椅子出对说:

“虎皮褥盖学士椅。”

大宾立即对道:

“兔毫笔写状元坊。”

老师很惊奇。十三岁时,戴大宾在乡试中得中,有个做官的来访谒他父亲,见大宾在庭院游戏,还是个稚童,以为不过是个小学生,就出对子试他说:“月圆。”大宾即对道:“风扁。”那人问:“风怎么会扁?”大宾答道:“一有缝就钻进去,不扁怎能做到?”那人又出一个句子说:“凤鸣。”大宾应声答道:“牛舞。”那人问:“牛何尝能舞?”大宾解释道:“《尚书》上说:‘百兽率舞。’牛不在其中吗?”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3.云生足下

有个叫丘琼山的人,小时候跟着老师在乡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读书。他很聪明,远近闻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却最不喜欢读书。有一天,老师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琼山还在学堂学习。当时天下大雨,丘琼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个瓦缝,雨漏下来,滴在丘琼山的肩上。于是,丘琼山就把那个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换过去。老师回来后,官家公子看到丘琼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师告状。老师说:“我出对子给你们对,谁对上了,就算谁有理。”接着说出上联:

“点雨湿肩头。”

丘琼山脱口答道:

“片云生足下。”

这个下联暗含自己将来会步上青云的意思,老师十分赞赏。官家公子对不上,觉得既羞愧,又恼怒,便回家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大怒,把丘琼山召来,又出个对联考他: “孰谓犬能欺得虎?” 意思是:“谁说狗能欺负虎?”把自己的儿子比作虎,把丘琼山比作狗。丘琼山立即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意思是:“怎知鱼有朝一日不能变成龙?”相传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举中第,一下由平民变成高官。这位做官的听了丘琼山的话,很吃惊,明白他将来怕是不同凡响,便说好话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

24.诉衷情母女巧联对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 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忽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 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 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一会儿,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苏小妹坐定之后, 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故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灵,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想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故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再三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25.乾隆出对点探花

一次殿试,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个独眼人。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乾隆帝出的上联是: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浩应电报对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此对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出道: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刘凤浩的捷才终于使乾隆帝心悦诚服,随即钦点他为探花,登上金榜。

第三篇:对联小故事(本站推荐)

抗日战争年代,重庆曾有人在土地庙写的对子:

上联: 婆婆莫搽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下联: 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拉壮丁.苏东坡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论佛事,佛印大吹大擂.躲在帘子后的苏小妹听见后就想讽刺佛印一下,便写了一句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看了是在挖苦自己,所以不甘心.想了一下就对了个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苏东坡看后大声说对的好,对的妙.从前有个地主过生日,有个富人给他写了个连环式上联: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后来有个才华出众的农人看了后句给对了个下联: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起未打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有一个地主剥夺农民的钱财父子俩双双买了个“进士”地主的老婆和儿媳也被封为夫人.年三十晚上地主在家门上贴了个对联:

上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下联: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贫苦的农民恨之入骨,夜里就把对联给改了几笔:

上联:夫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下联: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金圣叹是个大才子,小时候就聪明过人,因此请的教书先生经常换人,因为金圣叹很不好教。

一次,金圣叹的父亲又给他请了一们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先生来了,与金圣叹的父亲闲聊了一会儿。到了吃饭的时间,金圣叹也从外面回来了。见饭菜已摆上,金圣叹就径直坐到了上座。老先生见金圣叹如此无礼,自然是不高兴,但看金圣叹的父亲溺爱孩子,还不肯说,就更不高兴,但自己又不好直说,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

老先生说:“我看小孩子很机灵,给出个对子上联,看能不能对。”

不待金圣叹的父亲客气,金圣叹就说:“说吧,能对上。”

老先生十分不满金圣叹的张狂,就说出了对子的上联,为:“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反在孔子上。”这一上联两样东西都在脸上,另外眼珠子谐音“朱子”,指宋代大儒朱熹,鼻孔子指孔夫子,朱子在孔子之上,意为后辈反倒在上,暗讽金圣叹不懂得尊重前辈。

金圣叹略略思索,说:“有了!”然后说出了下联,为“眉先生,须后生,后生倒比先生长。”眉指眉毛,须指胡须,人生出来,先长眉毛,后长胡须,这两样东西也都在脸上,后长的胡须比先长的眉毛长。另外先生又指长者,后生又指晚辈,因此意指后辈倒比老者有长处,反击了老先生。

老先生听罢对金圣叹的父亲说:“这个孩子我教不了,您另请高明吧!”

纪晓岚随乾隆微服到山海关,乾隆想考考纪晓岚的智力,出对曰:

“山海关虎越龙腾。”

此联看似简单,其实有相当的难度。细心一读你就会发现,联中包含了“山中有虎,海中有龙”之意。纪晓岚并未当即对出,而是第二日游到水月寺,触景生情,这才对出“水月寺鱼游兔走”。取“鱼在水中,游兔生月宫”之意,甚是工整,引得乾隆帝拍手叫绝。

郑板桥做知县时,一日,有一位老先生前来告状,言说他在一家财主家教书,原商定全年酬金八吊钱,但到了年底,财主却分文不付。郑说:大概是你教得不好,误人子弟吧!我先考考你的才学,遂指着大堂悬挂的灯笼出一联: 四面灯,单面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老先生听了即对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据传,曾有一出生在南方的人,去北方当了县令,常以戏谑他人取乐。一日,假邀一贫穷书生饮酒,向众人炫耀自己的政德。席间,见书生头戴草帽,身穿棉袍,甚是寒酸,便吟道: 穿冬衣,戴夏帽,胡度(胡涂)春秋

穷书生知在嘲笑自己,便即起而去,边走,边向众人高声喊道: 生南方,坐北方,浑长(混帐)东西

相传,清朝有一个名叫张继贤,因犯私通罪入狱,办案司在看张的供状时,发现供状写得超众,颇有才华,遂提审张试问:

本院昨夜听更,五更三点,三点五更,五五二十五点,喜者喜,悲者 悲,尔小生,喜里有悲,尔小生,喜里有悲 张即答曰:

小生今朝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吉者吉,凶者 凶,大老爷,凶中求吉,大老爷,凶中求吉 办案司于其状上批曰:赦之!

相传,有一年,清乾隆皇帝访游江南,一日,行至一个叫通州的小镇,顿时,联想到了河北省的那个通州,便出一联要随行答对,联曰: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但随行官员中,无一人能答。消息传到了一个士卒跟前,他想到了 才看到的许多当铺,于是作了一联送于乾隆,乾隆看后大悦,并命 予嘉奖。那下联是: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常以傲慢待人。一日,接到梁启超的书信,见书着:“愚弟梁启超顿首拜”。张之洞甚为恼怒,即书一联,叫人送到门外去,那联书曰: 披一品衣,报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梁启超看了,即回对道: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张之洞只得出门相见。

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遇到一老和尚出的上联要他答对,而长期不能对答,联曰: 半夜二更半

金圣叹后因抗粮哭庙一案而被判了死刑。临刑时,他猛想起时值中 秋,颇有伤感,在触景生情中,忽记得那半副对联的事情,当即换 来儿子,叫他告诉老和尚: 中秋八月中

毛泽东巧对对联的故事 游学安化巧对夏默庵

1917年秋天毛泽东到安化游学时,求见该县劝学所所长夏默庵先生,夏是该县饱学之士,巧出上联含蓄问春,要求毛泽东对出下联,以试才学高低。写着 “ 绿杨树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的上联放在桌子上。

毛泽东才思敏捷即兴酬答对出下联,联曰 “春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隐含典故,反诘得体,寓意深邃。对句天衣无缝,精巧谐趣,表达了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两联合起来是:

绿杨树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春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夏默庵对毛泽东的才华惊异不已,立即道歉热情接待,并留居食宿,彻夜长谈,视为挚友。临别时送8块大洋作路费以表惜才之情。

借书巧对萧三

毛泽东1909年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得知同校同学萧三有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就前往借阅。当时萧三与毛泽东过往尚少,不甚了解,又很自傲,对韶山冲来的“乡巴佬”瞧不起,就故意要他对上一联方可出借,萧三出上联:

目旁是贵,瞆眼不会识贵人;

这是拆字组合联,不易对上,但毛泽东略加沉思即赋:

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应对工巧,萧三听罢,忙说:“请恕小弟无理,贤兄大才,愿为知己,地久天长!”说完,将书借给毛泽东,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

以对联欢迎李立三

李立三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受党中央委派到湖南时,二人在长沙毛泽东住所见面。毛泽东迎客说:

洞庭有归客;

李立三随即应对:

潇湘逢故人。

久别重逢之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个出名的才女,两人常对诗对联取乐。相传苏小妹是门楼头,即前额突出。苏东坡就说:

未出门前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

苏东坡脸长的长。苏小妹就回敬道: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还未流到腮。

苏小妹是窝窝眼,即眼眶深陷。苏东坡就抓住这一点,写诗道:

几次拭泪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苏东坡是个大胡子,苏小妹自然不肯放过。回诗道:

几回口角无觅处,忽听毛里有声传。

总之,兄妹俩谁也不让誰,在善意的嘲讽中却是乐趣无穷,相处甚好。

‘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相传清代的乾隆皇帝宴请群臣,指着一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者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指六十岁,“花甲重逢”指两个六十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岁,恰好是一百四十一岁.有个叫纪晓岚的学者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指七十岁,“古稀双庆”指两个七十岁,再加上“一度春秋”.也就是一年,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话说以前有个学识渊博的老秀才,每次考试时其答案虽然精辟,但总对不上靠官的胃口,所以一直都没考上。这一年,他又满怀希望去应考,同去的还有一位同乡的公子,样貌俊俏,但胸无半点墨。考完试后,等放榜一看,老秀才照样名落孙山,而俊俏公子却榜上有名。于是老秀才心生感概,题笔写一副对联:不嫌文丑,唯爱颜良。用来讽刺当时的科举制度。

此对联运用了一语相关,“文丑”“颜良”都是三国时的大将,这里暗指那位同乡公子文章写得差却凭借俊俏的外表成功等上仕途。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个很喜欢吟诗作赋的高手。有许多关于他巧出妙对联的故事。而且所做对联新颖别致,流传至今。

有一次,苏学士与他的好友黄山谷在一棵松树下饮酒下棋。一阵微风吹来,一粒松子掉到棋盘上。苏东坡手拈松子,笑着对黄山谷说:“我有一上联,你要是在三步棋的时间内对不上来,就要罚你饮三杯酒。”黄山谷望着苏学士那飘飘欲仙的长髯说:“你这个大胡子既然有此雅兴,我当然奉陪罗。对不上,甘愿受罚。”苏东坡口占一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山谷望着湖边的青青柳丝下,有一垂钓者。心中即得一联。但是,黄山谷想喝苏东坡为他斟的那杯酒,就故作危难之相,表示达不出来。苏东坡以为真的难倒了黄山谷,就笑吟吟地倒酒递到黄山谷面前。黄山谷一把抢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东坡知道自己被戏弄,连赞:“妙对。”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日落西山,天色渐晚,苏东坡与黄山谷收棋归家。黄山谷见晚霞明灿,回头对苏东坡即景生情吟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然后拉着苏东坡向前奔跑。苏东坡蹲下身子,使得小个子的黄山谷使出浑身解数,也拉他不动。然后苏学士一松手,使得黄山谷跌了个仰面朝天。苏学士哈哈一笑,吟道: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朔雪飞空,农夫齐诵《普天乐》。

元方去商店买东西,老板知道远方很聪明,就出了个对联上联是:小学生三元及第。远方随口答出:大老板四季发财.让大老板非常高兴。用有关名人名言对对联

扼住命运咽喉奏出支支悲壮乐曲 锤炼钢铁意志写下灿灿绚丽人生

某日朋友请客,八个人其中有一个日本人一个美国人都是中国通,不知怎么就说到义和团哪儿去了。美国人说义和团很愚昧,说外国人是鬼。日本人就出了个上联:千年蒙昧,东洋鬼与西洋鬼。西部小王应声对曰:万里英雄,戚继光和黄继光。

第四篇:中药对联故事

一封用药名写成的信

安徽的一位老学者给台湾友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共用了60多味中药,饶有风趣: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异乡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母思念耶?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乃祖居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龙眼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昔日沙苑滑石之上,现已建起凌霄重楼,早已不用故纸当窗防风矣。而是门前挂金凤、悬紫珠,谁不一见喜,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益母草,西苑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藤、青风藤。南池结有芡实子、石莲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柱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藿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兰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唯时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念寄生地,愿君早回乡(茴香),弟杜仲顿首。(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

辛弃疾夫妇用中药名写的情书

相传,辛弃疾新婚不久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之余,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信:“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词中用了24个中药名,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思念之情。

妻子接信后,也以药名回书一封:“槟郎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信中也用了中药名16种,表达了情意绵绵的思夫盼归之情。

由此可见,其夫妇对中药的熟悉程度,同时也表达出两人之间的感情如此丰厚。

巧用药名寄想思

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医生外出行医,很久也不回家,妻子十分想念,于是就用中药名写了一封信寄给丈夫:“吾念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国芍药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信中巧妙地嵌入了11味中药名,可谓别出心裁。

其丈夫是个名医,也用中药名巧妙地回了一封信:“香桂枝已凋谢矣,也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且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有金银相赠也。”回信中也用11味药名说明了一时难以回家的原因,真是妙极了。(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

中药对联故事

民间有位中医,善于用中药名作对联。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客人进院后,赞叹道:“避暑最宜深竹院。”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在院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加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客人看了病,告辞时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

吴承恩写的中药诗

吴承恩是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他不仅文采飞扬,学识渊博,而且还懂得中医中药。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吴承恩借助唐僧之手,写了一首中药诗:“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中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这九味中药,揭示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诗中的“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坚强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亲自为唐僧饯行,并和大臣们一起送唐僧出长安,“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唐僧的徒弟,“马兜铃”是唐僧师徒与白龙马一起远征赶路的情景。

吴承恩写的这首中药诗,中药名和全诗浑然一体,而且紧扣小说的故事情节,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令人叫绝。(王吴军)

傅青主巧对对联

明末清初,名医傅青主不仅医术高明,其文学造诣也很高。一日,有位老中医慕名来访,傅氏设宴招待,酒过三巡,这位老中医起身浏览药架上的药物后,信口说道:“红娘子生天仙子,一副生化汤。”傅氏笑着回答:“女贞子产刘寄奴,二包止迷散。”老中医拉开中药抽斗说道:“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傅氏尾随而至:“何首乌架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老先生听完,知傅氏医文符实,名不虚传,乃拍案叫绝。傍晚宴毕送客上路,傅氏说道:“生地变熟地望常合欢”,老中医拉着傅氏的手,依依不舍:“望月乘夜明定来夜交”。(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

灯谜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谜底:当归

相思病(打一中药名)谜底:没药(唐蓬

有趣中药名快故事

在懂得中医中药的人们中,广泛地流传一则有趣的故事,它运用不同的中药名联成句子,描述劳动人民的纯真爱情,虽简短,却充满情趣:

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吉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志,持大戟,平木贼,诛草蔻,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朝,封大将军之职也。

九龙川 土鳖虫 过江龙 徐长卿 碎骨木 虎杖千斤拔穿壁风草乌 当归 没药木蝴蝶、锦灯笼、急性子 中药种类繁多,而药名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好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演绎出出了新的篇章,现辑录部分佳作于下,请各位欣赏:

一、今安徽潜在县汪济老先生用六十余味中药名所作《致在台友人》的信

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不知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及祖国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花红紫草苏木青,金缨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悬紫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滕、青风滕;南池结有石连子、黄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艺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表弟:杜仲顿首二、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三、一封用中药名串成的诉状

古有一才女,其父从业中医,兼营药铺,有空时喜欢吟诵《汤头歌诀》,女受此熏陶,对中药名称、性味、功能早有领悟。一日无事,她巧借药名串成一篇诉状,由于辞情恳切、构思奇巧,其父览后,不禁拍手称妙,其状书云: 具状人红娘,为告木贼拦路抢劫,殃及夫、子事。窃氏有夫黄柏,男黄连,因往硫黄(留隍)发卖乌药,一去半夏,仍未见附子(父子)茴香(回乡)。适有邻亲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经过常山,遭木贼拦劫,被抢去青相(箱)子一只,陈皮鞋一双,又强*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从,遂被捆于马前,打得红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泽泻(贼舍)惩办顽凶。民等沾恩。谨状。在短短130多字的诉状中就嵌入了20多种中药名,情趣盎然,故一直流传至今。

四、古代名人用中药名写的情书 冯梦龙的《桂枝儿》: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清代褚人获编的《坚瓠集》中载有两封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亦通篇皆用药名。其妻给丈夫的信上这样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其夫给妻的回信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自有金相赠也。”从这些有趣的中药名组合而成的古代男女情书中,我们可以了解明清两代时,中药业在我国的兴盛和中药知识在我国古代民间的普及。

五、中药名联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镜花缘》第70回:

风吹不响铃儿草 雨打无声鼓子花 长寿 金盏草 蝴蝶花 木贼草 慈姑花 半夏 玉簪花 蜜蜂草 水仙花 妒妇草 还有将中药名嵌入对联的。如:

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稚子”即杞子,“打马”即藩打马。)又如: 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有副药名联更奇妙: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甘草),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一中药店门联:

将军红大戟国老金重楼。将军是大黄的别名,红大戟即红芽大戟。红原为形容词,这里作为动词,红大戟意为杀敌立功。国老是甘草的别名,金重楼即重楼金线,是蚤休的别名。金,这里也作为动词。一中药店老板新婚,友人送他一副对联:

金钗门东广植忘忧草王孙房苑常开合欢花。金钗,是石斛的别名;门东,是麦冬的别名;忘忧草,是萱草的别名;王孙,是黄芪的别名;房苑,是防己的别名。上下联共用了六个中药名,表达了祝贺之意,匠心别具。

刘寄奴,据《南史•宋本纪》载: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首先发现这种药,每遇生疮,敷之即愈,因而得名。

何首乌,是唐代一个姓何的老人常以一种不知名的药物来充饥,因而寿高一百三十岁以上,须发仍然黑润,所以后人称这种中药为何首乌。

徐长卿、使君子、杜仲等的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动的故事传说。威灵仙,是说它的药性威猛,效果灵验如仙。

覆盆子,盆作尿器解;覆盆是指其治疗夜尿频数的效果是可覆其尿器,所以叫做覆盆子。益母草善治产后胎前诸病,所以有益母之名。

合欢,其原植物的特点是其叶至暮即合(《本草拾遗》),药效是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本草从新》)。

防风,善治风症;续断,能接续断折。此外,尚有蚤休、忘忧草、王不留行..都是以其功效命名的。

六、中药命名的有趣现象

东白芍、南星、西洋参、北沙参。(与方向有关)春砂仁、夏柘草、秋桑叶、冬葵子。(与四季有关)青黛、黄芪、赤芍、白术、黑铅。(与五色有关)甜石莲、酸枣仁、苦参、辣蓼草、咸秋石。(与味道有关)金银花、木通、水獭肝、火麻仁、土茯苓。(与五行有关)风茄子、云茯苓、雨伞草、雪里青、雷丸。(与气象有关)山药、川芎、望江南、河白草、海浮石、洋金花。(与地理有关)猪牙皂、牛膝、羊踯躅、马宝、鸡血藤、狗肝菜。(与动物)鼠粘子、牛黄、虎骨、兔丝子、龙胆草、蛇蜕、马勃、羊肉、猴枣、鸡内金、狗脊、猪苓。(与生肖有关)

如一见喜、两面针、三七粉、四叶参、五倍子、六神曲、七叶莲、八角茴、九香虫、十大功劳叶、百草霜、千金子、万年青。(与数字有关)

如一粒金丹、二至丸、三才封髓丹、四逆散、五子衍宗丸、六一散、七宝美髯丹、八仙长寿丸、九制豨莶丸、十全大补膏、周公百岁酒、千金不易丹、万应喉症散。(与数字有关)

川桂枝、川黄柏、川大黄、川贝母;广木香、广郁金、广陈皮;湘莲肉;苏薄荷;浙贝母;建泽泻。(与产地有关)

金鉴羊肝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清金保肺丸、金匮肾气丸。(与五脏有关)

七、诸葛亮后裔用中药名撰写的一则祭文

呜呼!秋桂枝高,痛泣威灵仙去;冬桑叶落,更悲子不留行。恭维我兄斐斋公者,禀性光明,持躬厚朴,细辛处事,苦练成家。诚大腹之能容,亦合欢而有庆。只为潼关失怙,苦丁慈父之忧,於焉海经商,苦遂劳人之驾。迨至业精百草,利获千金,新会朋侪,当归故里。余粮满石,有时则润及慈姑;益智多仁,至此苦忧知母。胥肉果团圆以序乐,弟昆布慈惠而无私,宜乎宝树联辉,五加其一;银花叶瑞,二妙成双。有事必不违心,随遇自然得意者也。胡意平生急性,留毒归身,病起无名,含吐未能活络,医诚没药,肿痛改以连须。百药徒煎,千年难健,怅登仙于紫苑,徒洒泪青风也乎。兹际梅开绿萼,桔皱丹皮,律转阳春,期当望月。驾车而车于熟地,借巢穴于原枝。弟客连翘,哀声续断。范等厚蒙友爱,薄荷教言。叹栀子之已亡,悲使君之不见。歌声薤白,聊呈竹呈之觞;服带麻黄,有感荆花之谊。望车前而洒涕,束果本以为刍。血献仙茅,香供白檀一炷;露擎佛手,酒酌红曲三杯。神曲有歌,公英束格。

八、中药名谜

唐诗中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谜底为四味中药名:首句谜底是当归;次句谜底为白头翁;第三句谜底为人参,人参为人生的谐音(儿童不识,觉得此人陌生),另一解为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谜底是生地,解为出生之地。

宋词苏东坡《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句,谜底为中药名千年健。元曲徐再思《凭栏人•春情》中有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句,谜底为相思子(松玉钗、羞镜台等均为相思之态,子指所思之对象)。俗语有奶便是娘,谜底打中药名二,为乳香、知母。

也有用三国时人名刘阿斗猜一中药名的谜语。其谜底为使君子。曹操曾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即指刘备,刘阿斗是刘备的儿子,亦即使君之子。

九、中药顺口溜 中药顺口溜在民间传说中非常多,如: 铁脚威灵仙,砂糖和酒煎,一口吞下去,铁剑软如绵。(形容威灵仙的治疗骨骨更在喉的功效)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形容七叶一枝花(即蚤休)的治疗痈疽的功效)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形容穿山甲和王不留行的通乳的功效)

十、中药名谜语

低头思故乡——怀熟地 故乡——熟地 异国——生地

不生第二胎——杜仲 牧童——牵牛子 九死一生——独活 三九时节——天冬 包龙图——首乌 司机——车前子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天女散花——降香 长生不老——万年青 绿林好汉——草寇 病入膏肓——没药 自卫还击——防己 他乡遇故知——一见喜 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

春眠不觉晓——安息香 春常在——四季青 一年十二月——四季青 断肢再植——骨碎补 东坡先生浑不知——狼毒 有言在先——白前 老实忠厚——厚朴 黑色丸子——乌药 演讲技巧——白术 机构繁多——百部 户——芦根 雪——夏天无 葬花——安息香

武松杀嫂——穿心莲 土皇帝——地龙

世上只有妈妈好——光知母 举头望明月——怀熟地 天天向上——连翘 偷梁换柱——木贼 言语肤浅——陈皮 摸用小人——使君子 孩儿拜见父王——太子参

十一、用中药名写成的小说段落

《幽闺记》是一部南戏,为元人施惠所作。第25出《抱恙离鸾》,用中药名着重描摹了一位庸医为人看病出诊前的情景。作者前后共运用了药名近60种,文笔幽默,借代风趣,把一个庸医骗子的嘴脸刻画得十分形象逼真,整个剧情充满了喜剧色彩。

十二、有趣的中药名诗词

1、定**•静夜思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

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含25味药: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离,硫磺,柏子,桂,肉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宿沙,青黛,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

2、闺思

常山相思夜,红娘薄荷裳。

首乌杏仁老,独活木香房。

更漏穿心连,风掠半夏凉。

唯伴前湖月,遥闻桂枝香。

(含12 味中药:常山相思子 红娘子 薄荷 首乌 杏仁 独活 木香 穿心莲 半夏 前胡 桂枝)

3、秋吟

天高地黄,相思雁两行。

莲子已老,桂月沉香。

风冷夏枯草,拂手落花满裳。

第五篇:趣味对联故事集锦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

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拍案叫绝一讽联

民国初年,北京一家中药店的一副对联,看到的人,都拍案叫绝。

联文是: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二陈汤”,都是中药的两个汤头名。对联作者,巧妙地镶嵌在对联中,用以讽刺窃国军阀袁世凯,做皇帝的丑剧。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野心勃勃,梦想做皇帝。当时,(一九一五年),由杨度出面,联络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组成“筹安会”,宣称“以筹一国之治安”,为袁世凯称帝鼓吹,人称此六人为“六君子”。上联讽刺袁世凯做皇帝的病”,是由

此开始的。

下联的“二陈汤”,是指陕西的陈树藩、四川的陈宦等,地方实力派的代表,汤芗铭是袁世凯的亲信,他们都是袁世凯的心腹,捧袁称帝十分卖力。后来,蔡锷在云南首先起兵讨伐袁世凯,各地纷纷响应,形势立刻急转直下,全国人民坚决反袁,二位姓陈的,见大势已去,马上见风转舵,先后在陕、蜀两地,宣布反袁“独立”。袁世凯见后院起火,众叛亲离,气病交加,一命呜呼。仅仅做了八十余天的短命皇帝,从此留下丑名。

这副对联,妙在用中药名入联,寥寥十个字,表现了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辛辣的讽刺,令人叫绝。

对联话人生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少年时候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传达神情。以画马驰名中外。他的画融合中外技法,而自成面貌。

抗战胜期间,曾多次将自己的作品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积极参加民主运动。解放前,徐悲鸿先生曾自己给自己写了这

样一副对联:

独特偏见;

一意孤行。

寥寥八个字,表达了自己决不与反动派同流合污的意志与傲骨铮铮的性格。徐悲鸿先生为什么写这副对联呢?据说 有一次,国民党反动政府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张道潘登门拜访徐悲鸿先生,请他为蒋介石画一张半身标准像,张道潘说了许多好花,徐悲鸿先生还是拒绝了。徐先生说:“我是画家,对你们的蒋委员长没有丝毫兴趣,你还

是另请高明吧!”

张道潘非常吃惊地说:“给蒋委员长画像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

有兴趣?”

徐先生冷笑着说:“我对抗日救国感兴趣,对人民大众感兴趣。”

张无可奈何地说:“这么说,你决定不给蒋委员长画像了!”

徐先生斩钉截铁地说:“是的,是这样!”

张道潘急了,说:“你是才华横溢的大艺术家,我奉劝你不要做

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 徐悲鸿先生斜视张道道潘一眼,说道:“后悔,我只能感到自豪,因为你的座右铭是升官发财,金钱美女,而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张道潘怒气冲冲地走了,徐先生坦然地

笑笑。

徐悲鸿先生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遵循师训:“一个艺术家要诚实、要守位。不为名利与金钱创作,不为阿谀创作。” 1943年以后,国民党同志区美术界有一批自甘堕落的画家,大肆宣扬资产阶级颓废派艺术美化国民党,毒害群众的心灵,徐先生在这

种情况下写了上述对联。

解放后,徐悲鸿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

者协会主席等职。

赵赤坪智对讽敌人

三十年代初期,红军撤出苏区。赵赤坪同志奉命留下坚持斗争,不幸被捕。国民党伪县长想诱骗他投降。有一次审问时对赵赤坪说:“听说你很有文才,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出下联,我就放你出去。对不出,休想活命!”说完当众念道:

四次围剿,四面受剿,面山、面水、面临绝境;

赵赤坪同志听了暗暗地想,这是一次很好的反击机会,要用应对机会狠狠讽刺一下。他略加思索对了下联:

三民主义,三自主义,自私、自利、自取灭亡。伪县长听后,瞠目结舌,象哑巴吃黄连,恨不得地上有个洞钻了

进去。摆摆手,示意退堂。

“独一无二”一妙联

有声处有韵,有韵则有味,有味处生情。情致倘浮摇,便是灵气。若用这番话来映衬一副对联,可以说恰到好处。

这副对联是:

独览梅花扫腊雪;

逸睨山势舞绿溪。

此联文具有诗的意境,上联意思为:独览梅花傲雪怒开,一扫腊雪的寒意。下联意思是:闲暇时看青山雄姿,有与碧绿溪流挥练长舞的真妙之趣。但是,此联单从以上的含意去理解还是欠缺的,其中的“音韵”是联文的“灵魂”。作者撰此上联意在求得语言的音乐美与音乐的形象美。你如果细心的的品味一下,上联的简谱的唱名:1(DO)、2(RE)、3(MI)、4(FA)、5(SO)、6(LA)、7(XI)。(如果用浙江地区或侨乡的方言念,可能有极小的变异)。就象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听到乡音一样,有那么一种感触,似走到心里的微笑,如此浅易平柔,又那么深厚荡人。下联将数目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借助方言变读,写成有意简选的汉字。像这样以数字与音乐的七个音阶相对,又极富诗的楹联,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

失而复得一楹联

逍遥于城市而外; 仿佛乎山水之间。

此楹联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1)撰并书(篆书)。其真迹由苏州市购物中心四楼苏州古玩有限公司收藏。

这副对联是邓石如为耦园主人所书,其内容流露超然尘外的文人境界。笔意古朴浑成,神韵飘逸。真如包世臣(2)在《国朝书品》中所言:“和平简静,遒丽天成,神品也。”耦园主人将原句镌刻于耦园内亭廓上,保留至今,而原楹联一度不知去向。

1998年春天,苏州古玩公司经理等人到外地参观艺术交流活动,外地同行见有苏州客人,将邓石如撰写的上述对联,从库房拿出来欣赏,古玩公司经理等苏州客人,看了爱不释手,欲求购买,后经过再三恳谈,总算割爱出让。会苏州上柜后,有客人指出,次对联与耦园内楹联一模一样,真是无意中巧合。

珍贵的邓石如真迹,相隔 200多年,辗转几千里,如今无归故里,堪称收藏“奇缘”。

注:(1)邓石如(1743--1805)清乾隆年间篆刻家、书法家,安徽怀宁人。精四体书,造诣很深。才华过人,自称“顽伯”。一生不求功名富贵,唯有一剑一砚。云游四方,广结天下才学之士,墨迹遍布大江南北。其篆书题势笔意,沉雄厚朴,自成面目,一洗过去刻板拘谨之风。其弟子包世臣,仰其人品、学品,于道光四年著成《艺舟双楫》,将清代书法家刻划成五品九级,并得到书法家的承认。依次排列为“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妙品上一人,邓石如,分及真书”;“妙品下二人,刘墉小真书,姚鼎行、草书。”并称邓石如“篆、隶、分,以臻绝诣”。

(2)包世臣(1775年--1855年)清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属安吴,人多称其为“包安吴”。工书,用笔以侧傍取势,提倡北碑,对后来书风的复革颇有影响。著有《安吴四种》,其中《艺舟双楫》下篇,为书法理论著作,为学者所推重。

无中生有出妙联

纪晓岚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乾隆很想出个题难为他一下,以压压他的才气。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怪题,对纪晓岚说:

纪爱卿,关武帝君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歌颂他的联语随处可见,可是从没有见过吟咏他妻子的对联。朕命你吟一联,颂扬关夫人的品

德。

此题的确很难,因为不论史书《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只字未提这个关夫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如何“歌功颂德”呢?不过,纪晓岚毕竟是纪晓岚。只见他略一思索,就吟了出来:

生何年,殁何月,皆无从考;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

妙!关夫人的事迹,书无所载、史无从查,自然是生和死“皆无从考”了,然而,既然其夫大忠、其子大孝,那么她理所当然可以称为“贤”了。乾隆皇帝听后龙心大悦,重赏了纪晓岚

哑对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与一僧人在河边游玩。忽见一犬在河边啃骨头,苏东坡摇了摇自己的题了诗的扇子来了雅兴,提议与僧人对哑

联。

只见东坡嘴一咬,手一撸,指了一指,意为“狗啃河上骨”。“河上”与和尚谐音。僧人一见,知其戏弄之意,当场回敬,夺过苏东坡的扇子扔到河中,任水冲走,意为“水流东坡诗”,“诗”与“尸”

谐音。

二人相对哈哈大笑

张玉书巧释哑对

据说清代张玉书常在同僚面前夸赞他的家乡镇江是座风景秀丽、文人荟萃的历史名城。一次,张的几位同僚和他到镇江游览,他们在地方官陪同下饱览了名刹金山寺。有位文臣想试一试镇江人的文才,指着寺旁的一座宝塔高声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并向陪同人索取对句。镇江地方官搜索枯肠,也未能对上。此时张玉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游金山寺结束,朝中官员们坐船离去,地方官站立江岸向他们挥手送行。张玉书见状喜出望外,拊掌对同僚们说,你们看,送行的人一个个不约而同地对出了下句,并放声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他还解释说这是镇江的哑对。同僚们听后无不捧腹。

小孩对对联

相传在汉朝时期,不知哪个寨姓袁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男孩,这个小孩脑瓜蛮灵,小小年纪便通晓诗文。

有一次,小孩子在花桥上玩石头把戏,一会来了几个抬轿子的人。他们刚走过花桥,小孩追上叫住他们不要走。这些人肩上抬着轿子,气都换不赢,见这个小孩拦路,怒喝道:“哪来的野小子,瞎了眼啦?竟敢拦住丞相的轿子,快走开!”

小孩一听,心里惊了一下,但转念一想,这丞相年纪一定大了,如今便告老还乡,想必拦住他的轿子也没什么可怕。于是他冲着这些人说:“你们才是瞎了眼哩!把我的石桥踩坏了我要你们赔。”

抬轿的人听说后,一时傻了眼,想走不是,不想走出不是。

坐在轿内的老丞相刚想发怒,忽听拦轿的人童音很重,感到奇怪,忙吩咐抬轿的人放下轿子。老丞相掀帘一看,果见站在面前的是一个稚气十足的小孩,这小孩生得眉目清秀,天真中带有几分聪慧。老丞相怒气全消,乐呵呵地走出轿子,怜爱地抚摸着小孩的头问道:“我们踩坏了你的石桥,你要我们赔什么呀?”

小孩抬头看了看老丞相,觉得他很慈祥,于是很有礼貌地说:“老爷爷,我不要你们赔什么,我们来对‘对联’,我出上联,你说下联,好不?”

老丞相听说要对“对联”,更感到这小孩不同一般,就爽快应道:

“行啊。”

小孩看了看被踩坏的石桥,眨了眨眼睛,说:“脚踏磊桥三块

石。”

老丞想见小孩出了上联,忙对下联,可一边对了几句,小孩都摇头。老丞相没法,只得对小孩说:“我就住在那边寨子,今天我对不上,明天再来吧。”小孩点头表示同意。

老丞相回到家,因为找不到下联,急得茶饭不香,夫人问道:“你刚衣锦还乡,应该高兴才是,为何这样愁眉苦脸?”老丞相便把半路上碰见的情况跟夫人讲了一遍,夫人一听,看着自己做的针线,想了一下,说:“有啦。”便要丞相明天照她讲的就是了。

第二天,老丞相早早出门了,找到小孩后,高兴地说:“下联得了,是‘手剪出开两重山’,对吗?”

“对啦,对啦。可是这下联不是你对的,是一个妇人说的。”

老丞相听后,心想。这小孩当真聪明过人,将来一定有出息。我不如收他为养子,给他些银我,让他去读书,不是更好吗?想到这里,便把想法跟小孩说了,小孩也很乐意,高兴地答应了。

后来,小孩发愤读书。几年后,便成了举世名人。

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

妙联绘贪官

某县税务局有一个局长姓卞,是个贪得无厌的贪官,他经常借故到管下的企业敲诈勒索,要钱要物,若是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给“小鞋”你穿,处处刁难你,使许多企业的老板敢怒不敢言。有一次,他借故到管下的一家名叫“万福楼”的餐馆大吃大喝,这“万福楼”餐馆老板姓熊,他为了能做生意,所以不敢得罪这个税务局局长,每次这位局长光临,他夫妻俩都是跑前跑后,殷勤地好酒好肉招待。谁知,这卞局长,得寸进尺,他酒醉饭饱之后,还厚颜无耻地要熊老板请来“三陪小姐” 供自己“消遣”,有一天,卞局长喝了几杯之后,兴致勃勃,他自以为对楹联精通,吃了人家的,还要拿人家取笑,见熊老板夫妻俩为了招待他忙得团团转,他就将熊老板夫妻俩讽剌挖苦取乐,他将熊老板的“熊”字拆为“能”字与“四点”,出口吟出上联;

上联是:熊老板,能者多劳,餐前跑断四条狗腿!

可是这个熊老板,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原是一个作家辞职下海经商的,不但对楹联很是爱好,还是市楹联协会理事,因此他也不甘示弱,立即以牙还牙,将“卞”字拆成“下”字加上“一点”,拟出了下联,形象地描绘这位贪官的形象。

下联是;卞局长,下流无耻,饭后伸出一只龟头!

后来,因这贪官东窗事发,进了监狱,此事才被餐馆的服务员披露,成为一社会新闻,该联被该县的楹联协会评为当年谐趣反贪佳联

一等奖而流传民间。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

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不过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只有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

他对的下联是: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联语如刀亦伤人

民国初年,贵州的夏瑞符是一位心直口快,喜欢玩笑的人。一次在闲谈中,他开玩笑似的作了一副对联:“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为这副对联,夏瑞符失去两位朋友。

“胡自玉理学好色”说的是清末旧臣胡嗣瑗。此人常以理学兼才子自居,还爱好看戏,一次看上天津一位叫陈玉秋的女演员。陈玉秋当时只有二十来岁,长得美丽动人。胡不顾自己已是垂暮老头了,还托人去说合。陈回答说:“我东厢房也不住,西厢房也不住。”言下之意要当正房太太。而胡正妻健在,好事是以不成。胡嗣瑗为此自取了一个别号叫“自玉”,以示念念不忘陈玉秋。夏瑞符是胡同乡,两人关系甚密,平时无话不说,但这联语可伤了胡的感情,二人从此绝

交。

“罗贞松名士爱钱”是指罗振玉(字贞松)因索债逼死王国维之事。罗振玉是清末大臣,常以名士自傲。王国维是一位著名学者,至今他的《人间词话》影响犹深。他22岁独闯上海,开始在《时务报》馆司书记校雠之事,后入罗振玉创办的文学社。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王国维从事学术研究,但没经济来源,完全由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解囊相助。两人志趣相投,回国后,结成儿女亲家。罗振玉追随溥仪入宫任南书房行走,又推荐王国维在南书房担任古董书画的鉴定工作。王为感恩知己,便把自己的著作以罗振玉的名义发表,如《殷墟书契考释》就是其中之

一。

后来王国维到清华任教,罗振玉随溥仪去了天津。1927年,罗振玉不知何事与王翻脸,秋后算账,向王国维逼债要钱。王国维一介书生,无钱还账,一时想不通,竟投昆明湖自尽。当然王国维的死因并非这么简单,至今说法不一,但罗振玉为此联对夏瑞符也恨之入骨。

明朝嘉靖年间,据传张居正(1525~1582)与艾自修同科中举,但艾自修是倒数第一名。一次闲谈中,张居正随随便便地对艾自修说,今有半联请教:

“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虎榜”即是末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居正说完就完,但这半副笑联却始终似石头般压在艾自修的心中,使他处处发愤,时刻留意张居正的一举一动,以便寻得下半联报仇雪恨。

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由张居正主持,大权在握,显赫一时。但人也有倒霉的时候。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艾自修想在上朝前拜访张居正,便来到张府。家人告诉他说张在花园里,艾便径直走到花园,见张居正在一假山旁,但眨眼之间就消失了。艾自修怕出意外,急急跑去,只见一块石板刚刚盖上,还有一截被卡住的袍角正往里缩。艾灵机一动,抽出佩剑割下袍角,离开了花园。

这天早朝张居正没来,艾自修心想,他到哪里去了呢?为了揭开这个谜,艾自修找了一个机会,从那石板洞里钻进去,原来是一条暗道,出口恰是太后娘娘的卧室。艾自修此时心里有了底,久久压在他心头的那半副对联终于有对了。于是,他把下联写在黄绢上,并用它包了张居正的袍角,呈给了神宗皇帝。

神宗打开丝绢,先见袍角,再看绢上写道:

“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先不说龙颜如何大怒,且说对联的巧妙。这是一副复字联,以双方的名字重复,寓意自然,平仄恰当,特别是后面的“白面”对“黑心”,“虎榜”对“龙

床”,可谓绝对了。

神宗一看,两眼发直,恨不得扒了张居正的皮。张居正不但侵占他的权力,今天连老娘也不放过,岂能轻饶?但艾自修奏道,此事不可声张,得顾及皇家面子,且容慢慢来。

腊月初八是晒袍节,由礼部派人一一查照,破旧袍换新,理所当然对张居正的袍子特别关照。虽然张居正请人修补了官服,但那袍角仍旧露出破绽。于是神宗就定了张居正“猥亵皇恩”的罪,削职为民,发配边疆,永不赦返。

张居正启程时,艾自修给他送行,并送给他一张纸片。张居正一看,纸片上写的正是艾自修所对下联,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了。

王汝玉父子相对

王汝玉,本名王燧,明代书法家,永乐年间任翰林五经博士,参修《永

乐大典》。

王汝玉小时候博闻强记,有神童之称。七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屋外观赏雪后的景色。太阳一照,房屋上的积雪溶化,雪水从屋檐沟里往下滴,如同下雨。他父亲即景吟出一联“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让儿子对下联。

汝玉朝四外看看,只见远处有风,吹起阵阵灰尘,好似冒烟一样,便很快对出了下联:“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唐玄宗亲试李泌

公元728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员俶回答说他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比自己更高。玄宗立刻派人飞马把李泌接来。这时玄宗正与燕公张说对弈,便让张说以象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出句道:“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

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稍假思索即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因为你年纪还小,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接着又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经纶,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个朝

代实际上的宰相。

张兰张芳答武后

唐武则天(690年-704年)时期,宣化府附近有一对神童姐妹。姐姐张兰十三岁,妹妹张芳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特别善于作诗联对。这消息传到女皇帝武则天的耳朵里,她不大相信,便传下一道圣旨,命宣化府火速把姐妹俩送到京都。

金銮殿上,姐妹俩对武后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答如流,武后听了十分惊奇。接着,武后出联要张兰对:“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

这是异字同音联,“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出得新奇别致,要对下联很不容易。满朝文武听了,都不由得皱眉摇头,替张兰担心。没想到那张兰斜瞟了一旁为武后弹琴的美女一眼,开口就对:“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武后面露喜色,连连颔首。两旁的官员们也扬眉舒气,低声议论“情、琴、清、青”这四字同音对得更妙。

武后接着问张芳:“朕还有一副绝对,你能不能对上?”随即吟出上联:“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联中“冰、兵”同音,“冻、动”同音,十二字一气呵成,珠联璧合,确是“绝对”。大臣们手里又捏了一把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张芳的脸上,只见她歪着头,转着一对又大又亮的黑眼珠,稍稍一想即对道:“龙卧隆中隆未龙龙自隆中飞。”

武后听了十分高兴。众大臣齐声夸赞:“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真情,被这小女娃一语道出了。”武后越听越高兴,即令摆酒设宴,款待这对

小姐妹。

席间,武后拉着张芳的小手说:“朕爱你才思敏捷,又知礼节,想留你在我身边,你愿意吗?”张芳听了,脸上露出悲伤的神色,低头不语。武后又说:“你默许了,好,就这么定了。你现在就做一首离别

诗,送送你姐姐吧!”

小张芳慢慢地站起来,离席即吟:“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

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吟罢,眼泪夺眶而出。满朝文武见状,纷纷放下杯箸,嗟叹不止。武后也长叹一声,说:“同来同归,二女之愿也!看来真是欲去不可留啊!”于是感叹一番,才命人把张兰和张芳送了回去。

琵琶结果

(原文)莫廷韩过袁履善先生,适村人献枇杷果,帖书琵琶字,相与大笑。某令君续至,两人笑容尚在面,令君以为问,袁到其故,令君曰:“琵琶不是这枇杷,只为当年识字差。”莫即云:“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令君赏誉再三,遂定交。(〈明〉 浮白斋

主人〈雅谑〉)

(译文)莫延韩到袁善履先生那儿去,正逢乡下人献来枇杷,献单上写着:“琵琶”,两人看了大笑。某县令接着来了,两人的笑容还在脸上,县令因此发问。袁先生讲出了原因,县令说“琵琶不是这枇杷,只为当年识字差。”莫延韩接上去吟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县令对这两句诗再三欣赏称赞,于是定下了交情。

(点评)这是一个由同音字混用而引出的笑话,“琵琶”“枇杷”两词声符相同而形符不同,而形符是表意义的,所以两词的意义也不同,“枇杷”的形符是“木”,表明这种水果是一种树木上的果实;而“琵琶”是“玨”,古文中的“玨”代表双玉,两块玉并放在一起,可以发出声音,与音乐有关。因此,我们看形声字要注意区别它们的形符和声符,那样就可以减少因混淆不清而造成的错别字了。

苏辙改对显才华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与其兄苏轼同属“唐

宋八大家”之列。

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

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

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从此,苏辙

也远近闻名了。

桃李满天下

这句成语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

在公门矣。”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

狄老。”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公元700年,九十三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

“桃李满天下”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桃树和李树,比喻所培植的优秀人才。

同名巧对李梦阳

李梦阳(1475年-1531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

实不相如。”

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

重用。

李明珍自幼善对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明代医学家。他好读医书,因为发现历来本草有很多错误,就立志重修。于是翻山越岭,穷搜博采,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其稿写成《本草纲目》一书,为我国药物学史上一大巨著,李时珍也被称为“中国药圣”。

李时珍自幼聪颖善对,还没上学就跟着父亲认熟了好多字。他刚入学时,私塾先生望着被树木环抱的远山,出了上联:“远声隔林静。”李时珍当时虽然只有八岁,但见朝霞分外明媚,过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脱口对道:“明霞对客飞。”先生大为吃惊,决心加倍关照。

有位药铺主人,膝下有一个女儿,聪慧而美貌,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才华出众的男子结为伴侣,决定用药名作上联征婚:“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其中有一位姓马的青年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时珍帮忙。李时珍少年助人为乐,脱口对道:“冬虫夏草九重皮。”铺主见马公子比较英俊,又交给他上联,限一天对上。这上联是:“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马公子只得二请李时珍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铺主看后非常高兴,随即再出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限半天对出。马公子无奈三求李时珍。李时珍为了成全这桩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作下联。铺主十分满意,当即答应订婚。

当地郝知府对医药略知一二。一次中秋赏月时,风吹灯笼熄,原来是灯笼破了三个窟窿,便口占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是防风。”因一直续不出下联,只好找李时珍对出下联:“鼓架架鼓,陈

皮不能敲半下(夏)。”

又有一天,郝知府去拜访李明珍。走进院后,看到从竹不禁赞叹:“烦暑最宜淡竹叶。”李时珍随口对道:“伤寒尤妙下柴胡。”

郝知府看到几株玫瑰,不胜感叹:“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李时珍笑着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郝知府是外地人,见李时珍如此投机,又吟出一联:“做官者四海为家不择生地熟地。”李时珍笑道:“行医人一脉相承岂分桃仁杏仁。”

郝知府拿起李时珍为他开的处方,自言自语:“纸白字黑,酸甜苦辣五味皆有。”李时珍手中毛笔尚未放下便说:“杆硬尖软,采晒炒切

炙百合俱全。”

就这样,宾主唱和属对,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郝知府起身告辞出门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李时珍笑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出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酒店续对

乾隆晚年,一日晚膳后,乾隆召大学士纪晓岚,二人换上民服走出宫外,来承德大街上闲逛。见一酒店的招牌上书“半联酒店”四字。店前若市,人头攒动。二人停下脚步,只听掌柜的拱手喊道:“多蒙诸位关照,小店屋内有半副对联,哪位能续上下联,美味佳肴尽用,敝人并愿赠文银10两。” 君臣二人觉着好奇,便走进店内,见堂

屋正中悬的半联是:

一串无鳞,鳅短鳝长鲶大嘴。

君臣二人琢磨半天,怎么也对不出适当的下联来。恰在这时,酒店的伙计抬进一筐大蟹来。其中还有一只鼋鱼,正仰面朝天四腿乱蹬呢。纪晓岚灵机一动,吟出下联:

三元有甲,龟圆鳖瘪蟹短头。

此联意境别致、有趣,且字句工整。以三元对一串,有甲对无鳞,龟圆对鳅短,鳖瘪对鳝长,蟹短头对鲶大嘴,可谓天衣无缝。

顾鼎臣幼年试对

顾鼎臣(1473年-1540年),字九和,明苏州人,弘治进士第一。他幼时聪明,常有妙语。一天,塾师出对为难他:“花坞春晴,鸟韵奏

成无孔笛。”

把鸟鸣声比喻成无孔之笛,确非一般,但顾鼎臣面无难色,不一会儿就对上了:“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将蝉声比喻为无弦的琴声,也别出心裁,因此塾师不禁十分惊奇。

有一天,他父亲出对考他:“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顾鼎臣立即对道:“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他父亲听了非常高兴。

半副对联慑群魔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眼花。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

磕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

苏东坡对联逗长老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正忙着作菜,刚把

煮好的鱼

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苏东坡先生来访。

和尚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

忙出门迎

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

桌上反扣 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

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这时,老和尚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

遇到一难

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老和尚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

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老和尚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

日怎麽

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馀)』,我就来大 饱口福吧!」

孔夫子妙对农夫

传说有一年的阳春三月,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出游来到楚国的郢城(今湖北江陵)。正在田中干活的农夫们听说孔夫子很有学问,便想考考他。大家一合计,便在孔子经过的路上放一担泥巴,并且出一上联,写在地上,让孔子及弟子们对;如果对不上,只好委屈孔老夫子从水田里走过去。农夫们出的上联是:

一担重泥拦子路

孔子猛见一担泥巴置于路中,原以为是楚人同他开个玩笑,甚至可能是恶作剧。及至到跟前细看,见一上联,方知是在考他。孔夫子脸上布满了愁云,踱来踱去,怎么也对不上来。眼看老师一一筹莫展,下不来台,弟子颜回走上前去,想把那担泥巴挑走挪出路来,但怎么也挑不起来。在大路两边水田里干活的农夫们,见颜回那副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孔子见状,顿时开窍,大声道:“有了,有了!”随

口吟出:

两边夫子笑颜回

田中农夫见孔老夫子对出下联,齐声喝彩,便将泥巴挑开,恭恭敬

敬地给孔夫子一行让路。

尼庵联趣

古时,闽南有一“清德庵”。尼庵女主持十分重视庵里的楹联,每年总要差小尼请贾秀才撰联张贴,润笔费十两银子。

有一年,清德庵改建一新,好生气派,尼庵主持决意在门前刻下一副永久的对联,为清德庵增辉,于是亲自登贾秀才书斋相议写联一

事。

贾秀才是个见财路才开的人物,他开口要一百两银子。尼庵主持一口答应,并要求贾秀才根据庵前新开辟的大道和新庵巧夺天工的二扇大门撰联,贾秀才满口应允。

尼庵主持旋即回庵差小尼送上一百两银子。那想到小尼路上思忖:“往年仅送十两,今年竟送一百两,定是主持错帐。”于是便干起掩耳盗铃的勾当,从中扣了五十两中饱私囊。

贾秀才接了五十两银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令小尼明早来取联。翌日,小尼顺利把联取回,正忙于诵经的主持令其鸣炮贴联,并请来四方僧徒观光,意在郑重其事。谁知对联贴后,令人费解,观者议论纷纷。女主持闻知,亲临观看,左联写着“一道直直”,右联是

“两扇开开”。

主持观后满脸乌云,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评说不象联子,有辱清德庵雅气,主持若芒针在背,遂唤小尼问个是非,小尼见马脚已露,便和盘托出偷银丑事。主持责令小尼上门赔罪,并请来秀才改联。贾秀才来到庵前,拂袖挥毫,在左联添上“西天路”。右联加上“佛地门”,原来让人费解的楹联即成了“一道直直西天路,两扇开开佛地门”的巧联妙对来。观者无不翘指叫绝。

衷情母女巧联对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忽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一会儿,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苏小妹坐定之后,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

吗?”便马上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故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灵,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

确是长进了。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想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故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再三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联语】:阿兄门外邀双月

小妹窗前捉半风

黄庭坚应约到苏东坡家,苏轼出门迎接。这时,恰逢苏小妹临窗捉虱子,小妹出对戏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

【小析】:真是诗兄诗妹,出口成章,俯拾即得。双月为“朋”,道出苏东坡邀黄庭坚之事,形象生动。半风乃“虱”,说的确是实情,但不讲明,幽默风趣,引人发笑。

苏东坡的对联不光只是打趣,有时还能为自己的国家

长志气:

【联语】: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宋神宗熙宁年间,辽帮派谴使臣来中原,苏东坡奉诏接待。辽使者知道苏轼是大名鼎鼎的文士,便出对道:

三光日月星

此乃数字联,看似简单,实则难对。但是难不倒苏东坡,他略加思索,便对好了下联:

四诗风雅颂

“风雅颂”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和颂诗四部分,大雅和小雅可并称为雅。

辽使者听罢,连连点头,佩服之至。

【小析】:数字联应对相当难,不光数目字要数目字来对,而且上联将“三”实指的“日、月、星”已经点明,下联只能用三以外的其它数目字,但无论用哪个数,注明的具体事物不是多于三个,就是少于三个,字数不等,不合要求。

苏东坡到底是大文豪,知识渊博。以“四”对“三”符合数字对要求,巧用了大小雅总称为雅,巧妙的避开了以多对少的矛盾,真乃妙手超群,千古巧对,令人拍案叫绝。

对对联真的是一项聪明人的游戏,需要作对之人有很强的反应能力,还需要有很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随时引经据典。

以下两则都是以人名为基础的对联,从中很能看出作对

之人的机智、聪敏。

【联语】: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公孙无忌,你无忌,我也无忌 宋朝某年开科取士,有个考生与主考官同名。主考官深感不满,决意多发难难倒这个考生。他在开考前问这个考生:“你懂不懂尊卑不同名的规矩?你既与我同名,定自负才华不凡,我先给你出个对子,如果答不上,难应科考。”说毕,出示上联: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考生见了考题,信笔写出下联:

魏无忌,公孙无忌,你无忌,我也无忌

主考官见了,不禁愕然。只好平下气来,对该考生说:“你才华还不错,准备好好应试吧。”结果这个考生果然名列前茅。

【小析】:一个气势汹汹,满脸怒气;一个从容不迫,不亢不卑,故事扣人心弦,确实饶有风趣。主考官连用四个“相如”,前两个是人名,后两个是动词,运用转品,一语双关,讥讽考生自不量力;考生连用四个“无忌”,两名两动,既有转品,又是双关,奉劝主考官度量要大,别恁霸道。主考官老谋失算,考生才华过人,可

谓是千古妙对,文苑极品。

【联语】: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

有一个童子,善于对对子。有一次,一个客人指着当地的知府冯驯,出一上联: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

童子随口对到: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

【小析】:客人出对相当奥秘:嵌入知府冯驯的名字,析“冯”、“驯”二字;先分后合,“冯驯五马”即为前两句合成。童子对句更是高明:以商初大臣“伊尹”名字对知府名字“冯驯”;“伊”单人旁,含一人;“尹”没有单人旁;“伊尹一人”是“伊”“尹”合成,加“有人”与“无人”一合,且一语双关。而且从商初大臣伊尹处也可知,童子知识面之广。

古人云:“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以上的一则,还有颇多孩童的对子,让人们为之叫绝。

【联语】:以父作马

望子成龙

据说,年少时的林则徐赴考时,他父亲恐他年少远行疲惫,便让他骑在自己肩上。进考场时,主考官以林则徐年少,即景出一联索对,作为进考场的条件。联曰:

以父作马

林则徐的父亲羞得面红耳赤,怪难为情的。可骑在父亲肩上的小子真是不简单,应声对到:

望子成龙

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可此时此刻,要替父亲和自己解嘲,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好的对法了。

【小析】:林则徐小小年纪,以“父”对“子”,以“龙”对“马”,文字非常恰当,内容入情入理。“以父作马”乃戏言,“望子成龙”是成语。真是“望子成龙父作马,可怜天下父母

心!”

如果你认为对对子是古人的专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当代的一些趣对,也毫不逊色。

【联语】:老舍老向凤子

胡风胡考龙生

抗日战争时期,文人云集山城重庆。当时老舍对于凤子颇多称赞;胡风则深爱高龙生的绘画,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评论其

作品。因此,高屡受考试。

茅盾先生据此撰成一联:

老舍老向凤子

胡风胡考龙生 【小析】:联中十二个字,恰是文艺界中六个人的名字。两“胡”对两“老”,一“龙”对一“凤”。尤其妙在“向”、“考”两字,即属人名,又当动词,幽默风趣,妙手天成。

【联语】: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

大非偶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 抗战期间,金陵大学农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齐鲁大学医学院,分别由南京和济南迁至成都,均在华西坝协和大学上课。齐大病理学教授侯宝璋出一上联:

金南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

当时不少学生、教员应对,但是所拟下联,均不理想。上联在报端披露后,成都市某单位的一名会计员对的很有意思,联曰: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

【小析】:出联妙用两校简称,借用两俗语,意思双关,诙谐幽默;对句巧以“市一小,市二小”与“金男大,金女大”相对,巧用成语“两小无猜”,双关两意,且同“当婚”“当嫁”意思相同,风趣自然。

朱元璋的对联故事

春联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首倡的,“春联”这个词,也是他说了以后才有的。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朱元璋尝与军师刘伯温对弈,雅兴所致,自占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即对曰: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此事出自野史,未可尽信。民间亦有与此类似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也是著名的棋联。明太祖朱元璋和大臣徐达到莫愁湖下棋,以此湖为赌注,朱输棋后就把莫愁湖赐给了徐,并于明初在此建一楼,取名“胜棋楼”。楼前题联:“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朱元璋一次驾幸马苑,让皇太孙朱允炆和第四子朱棣陪同,这时候有风吹来,马群扬尾嘶鸣,朱元璋出句道:“风吹马尾千条线。”

然后着令其二人对句。

朱允炆的对句是:雨打羊毛一片毡。

朱棣的对句则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两个境界大不相同的对句让朱元璋“视之默然”。他极为宠爱的皇太孙的对句给人的感觉不大对头,凄风苦雨,景象衰败,让人提不起精神;而这个野心勃勃的皇四子朱棣的对句却有帝王气象。作者宕开一笔写道:“后来发生的这一系列变故使人们吃惊地回忆起了几年前在马苑的那两个对句。人们觉得,对句虽然主要是语言技巧方面的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对者的性情;而性情,往往决定

了人物的命运。”

朱元璋见秦淮繁华已具规模,便私自出游,一日夜游秦淮河,观月夜景色,面对明月清风,歌舞升平,一时兴起,便御制赐金陵秦

淮河对联一副: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朱元璋有“对联天子”的雅称,他的妻子马氏也颇能对。马皇后为了照顾皇上的身体,使他从倦意中解脱出来,便以朱元璋扇子上的画为题出了上联:

扇描黑龙,呼风不能唤雨;

朱元璋品味着皇后的上联,忽见皇后穿着一双绣有金凤的绿色缎

面鞋,即对道:

鞋绣金凤,着地那堪登天?

安徽凤阳县的凤凰山下有个龙兴寺,原名於皇寺,亦名皇觉寺。朱元璋幼时家贫,曾在此寺当过和尚。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便命人复修龙兴寺,并亲手为庙门题写了一副对联: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 慈颜善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另有一说,杭州灵隐寺前有一座飞来峰,为防止飞来峰再度飞走,伤害百姓,于是在飞来峰上雕刻了许多罗汉。其中有大肚罗汉,敞衣露胸,盘膝端坐,手捻佛珠,满面笑容。因此,有人给他题写了

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善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此联只是改了两个字,意思却比朱元璋龙兴寺一联更为贴切。古今常以这副对联喻大度海量,容事容人。

一次,元璋在微服私访中见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守驿站,感到很惊奇,问他能做对子否?那孩子点头称”能!“朱元璋随口说:十岁儿童当马驿,那儿童对道:万年天子坐龙庭。朱元璋很高兴,命人

赏他许多财物。

朱元漳的智囊人物刘伯温,名基,浙江青田人。君臣二人常微服结伴私访。一次,遇到一位士人,送他们一节又白又鲜嫩的藕,好像美人雪白的臂膀一样。朱元璋出了一句上联命刘伯温对下联,上联

云:

一弯西子臂

刘伯温自比殷纣王时的丞相比干,始终忠于皇上,他见藕节折断后,内有七孔,于是想了一句下联:

七窍比干心

相传,朱元璋称帝前,有次到一戏班子练艺门前,见门贴一联:上联上:行;下联是:盛。”行“也读”杭“,”盛“也读”成",上下联双间复快念,就是戏台上的锣鼓声。朱元璋看了,很是惊奇。思索再三,第二天给戏班写了一副对联送去,并要班主说说联中的意思。对联为: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对联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