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联盟]重庆市第七中学202_-202_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_-202_学年度(下)重庆七中期中考试
高202_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
命题人 司唯 审题人 代浩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愚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3、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皇帝制
D、科举制
4、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5、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① 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②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③ 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 ④ 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6、天人关系是历代儒家反复讨论的重要哲学问题,有天人相分、天人同类、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各种学说。属于“天人相分”学说的是()A、为人者,天也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天道自然,人道有为 D、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7、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A、学术文化的活跃
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工商皆本的思想
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10、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11、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12、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该报道表明()A、上海风俗已经以西式为主 B、妇女解放思潮在上海已悄然兴起 C、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潮盛行 D、传统道德礼教观点在国民心中已经淡化
13、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14、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A、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D、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15、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
16、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 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 D、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
17、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说:“法律不单是一个特别社会的规则,乃是正义和德行恒久不变的原理的说明。”此定义表明了罗马法的()
[ A、自然法理念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功能 D、长期稳定性
18、在古希腊,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在这个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这反映了古希腊()A、提倡民主排斥专制 B、格外强调个人的权利 C、注重法治反对人治 D、具有民主与人文精神
19、恩格斯曾指出:“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在诉讼程序和封建法律形式被虔诚的保留下来这方面。”这最适合于评价()A、法国《人权宣言》 B、美国1787年宪法 C、英国《权利法案》 D、中国《临时约法》
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 约。”这些规定体现了()A、共和制 B、邦联制 C、联邦制
D、分权与制衡原则
21、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场需求 D、资本支持
22、史学家认为,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这两个“发现”()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 B、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 C、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 D、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 23、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A、万有引力定律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24、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及被外放到各地当官者,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官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公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4分)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10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结合中外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肇庆,开始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事业,为了吸引人们到教堂,利玛窦在接待室里陈设了澳门带来的西方制造的时钟,浑天仪等物,在墙上悬挂了一幅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自大心理,他故意把地图上的第一条子午线投影的位置转移,把中国放在正中,从1594年起,他改穿儒服,戴上儒冠,自称儒者。
1601年,利玛窦身穿儒服来到北京城,受得了万历皇帝的优礼,他向万历帝传教时说“上帝就是你们说指的天,他曾经启示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补充而已。”他在北京住了十年,连续译著了《几何原本》《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徐光启等合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简析利玛窦在中国得以顺利传教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利玛窦的活动(7分)
参考答案
1---5 B D D C A 6--10 C A B A D 11--15 B B C A D 16—20 B A D C B 21--24 C B A D 25(25分)(1)目的:解决官员异地为官的住房需要;减轻官员的经济负担(4分)
特点:公有住房有明确的等级规格限制;公有住房及所有物品严禁私自增减;官员离职必须按清单归还所有物品(6分)
(2)同: 都由国家给官员提供公有住房;都有官员职务与住房规格标准的规定;都对官员公有住房规定了法律(或条例)规定(6分)
异: 西方官邸要交纳一定的租金;西方除官员外还为一些非官员提供公有住房(4分)
认识:实行官邸可以消除官员的后顾之忧;官邸的大小应适用而不能奢侈;官邸制有利于减少消费,促成廉洁之风(5分)
26(12分)
第一等:(10-12分)准确提出论点并用史实加以论证,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合理。第二等:(7—9分)准确提出论点及结论,史论结合较好,论证较为充分合理。第三等:(4—6分)准确提出论点及结论,但论证材料欠缺,论述不充分。第四等:(0 —3分)论点及论证材料欠缺,逻辑不严密,表述不清楚。示例:(1)论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同进行;或在进行社会
变革的同时要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
(2)论证:(材料)二十世纪为民生主义为主流的时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于不重视民生,致使人民贫困、社会动 荡;我国目前时机有利于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同解决。(史实)三民主义的弊端,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3)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想法美好,但不可能实现。27(15分)
(1)用西方科技成果博取中国人的好感;尊重并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皇
帝与士大夫的认可;迎合中国人的思想观念。(8分)
(2)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启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有利于西学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7分)
第二篇:202_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哈师大附中202_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1.某历史学家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 B.三公九卿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三省六部制 2.《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3.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4.《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5.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
A.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
B.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C.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 D.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 6.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选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
①是世官制度的一种 ②是察举制度的延伸 ③与门阀制度相呼应 ④又称“九品官人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右图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 A.隋朝创立科举制B.唐朝设立节度使
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 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8.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9.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10.《荀子·君道》中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制度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C.通判制 D.行省制
11.“(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 D.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12.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3.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14.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这反映了明朝手工业 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 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 15.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16.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A.中央集权 B.腐败严重 C.高效清明 D.机构臃肿
18.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19.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巨大[来源:学科网ZXXK]
2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22.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3.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24.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25.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的《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些规定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B.《十二铜表法》维护贵族的利益 C.《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D.《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26.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精神氛围浓厚 B.民主政治高度繁荣 C.社会环境宽松自由 D.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27.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
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人文主义精神 D.人生而自由意识
28.“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材料中伯利克里强调的是 A.平民政体 B.权力制约C.法律至上 D.公民意识
29.“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这一规定实质上说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是一部野蛮的习惯法 C.内容相当广泛 D.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30.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这表明他 A.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B.追求理性的价值
C.倡导提高生活质量 D.强调生命的意义
31.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32.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3分,34题15分,35题12分,36题12分,共52分)33.(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摘编自《论语· 里仁》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使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 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通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杨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5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3分)
(2)依据材料
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思想的异同。(5分)
34.(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利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壬寅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二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材料三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西西里之战》归纳整理
他关注社会稳定,整顿赋役制度,惩治不法官僚。思奴古多里、乙室部大王和南王府二刺史等都曾因盗窃官物、摊派赋调不均和贪蠹而受到惩罚。为减轻部民负担,罢北、南二府民上供及宰相、节度诸赋役非旧制者。他也能借鉴中原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吸收中原封建礼仪制度和思想观念。
会同三年,至燕,行入阁礼,在礼仪制度上吸收汉制;除姊亡妹续之法,以法令方式改变契丹社会的婚姻旧俗;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不但为契丹人与汉人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创造(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6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耶律德光重视农业生产,留意积累治国经验。特别是得燕云十六州后,他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以游幸妨农时,禁止扈从扰民和行军践踏禾稼。不但保护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适宜于耕种的草原地区发展农业。会同二年(939),以乌古部水草肥美,诏北、南院徙三万猎户居之。三年,赐于谐里河、胪朐河近地为农田,使契丹人也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诏有司教民播种纺绩,发展契丹社会的手工业。
了条件,而且为南面官制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德光改革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耶律德光改革的意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6分)
哈师大附中202_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5 CBABC 6—10 DACBC 11—15 DDBBD 16—20 CDBDA 21—25 ACACD 26—30 BCDAA 31—32 BD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3分,34题15分,35题12分,36题12分,共52分)
33.(1)进步之处:理学具有优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糜之风。(5分)
背景:南宋统治阶级的道德败坏、奢侈无度;商业繁荣,市民追求享乐;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任答2点,得3分。)
(2)相同点:两者都肯定正当的人欲。(1分)不同点:前者强调在人欲应符合道义,后者指出人欲应符合天理(公道与良知)。(4分)
34.(1)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国王的权力有限。(3分)
(2)优点:直接民主;增强国家认同感。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6分)
(3)弊端:直接民主容易使公民受到野心家的蛊惑而左右政局,使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导致内耗和混乱,危及国家前途。原因:公民大会不受制约。(6分)
35.示例一:信息: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讲究垂直对称等),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或不讲究方正规划)。(2分)
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或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4分)
示例二: 信息: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分)
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4分)
示例三: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2分)
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4分)示例四: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或呈现“纵街长巷”的格局)。(2分)
说明: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的加强。(4分)(说明:任答两项即可)
36.(1)特点:改革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习俗;注意吸收汉族政治制度、治国经验;关注民生,重视发展农业。(6分)
(2)意义:使吏治得到整顿,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了民族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加速了契丹族的封建化,推动了管理制度的发展。(6分)
第三篇: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_-202_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丰南一中202_-202_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卷 202_.5 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43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为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加必修一专题
一、专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曾说:“秦始皇消灭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秦始皇消灭的“旧时代”是指()A.宗法制时代
B.土地国有制时代 C.分裂割据时代 D.世卿世禄制时代
2.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和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相同作用是()A.打击了分裂势力 B.打击了殖民侵略 C.加强了边防力量 D.巩固了国家统一 3.《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4.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A.赢得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5.某同学在学习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面是其中一张,请指出里面有几个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共和政体《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用不大 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7.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8.历史上称亚里士多德及其弟子为逍遥学派,主要原因是()A.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B.由于他和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 C.他们勤于思考,努力读书 D.讨论具体的问题
9.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如果让你为他配音,选择台词应是()A.“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B.“不要试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0.“正义的城邦有三个阶层,统治者、护卫者、生产者,各守其位,各司其职,人尽其才,和谐统一。在个人则指人的灵魂的三部分,理性、激情、欲望的和谐状态。而在一正义的城邦中,哲学家代表的是理性,护卫者代表的是激情,生产者代表的则是欲望。”上述思想可能出自哪位先哲()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1.下列对京张铁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造时间短,质量优,造价低廉 B.借用西方的技术和力量
C.由中国人自筹款项 D.中国人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2.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李四光,下列可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他感动中国的介绍词的有()①新中国成立之际排除干扰从国外回国,支持新中国建设 ②创立了中国的地质力学
③用科学事实推翻了“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④运用其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5.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16.“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7.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18.“今西安乃古之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西周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典章制度”应该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9.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20.《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2_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21.我国古代某种制度“引导老百姓想的是如何加入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其中的利益者,而不是如何推翻既得利益集团”。这项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2.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23.古代中国自秦以来形成了三个会议: 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朝参”——决策军 国大事;由“三公”或地位相当于“三 公”的大臣主持的“集议”——通过并 执行议案;“谏议”——谏臣要拿出提 案供皇帝和中央决策时参考。“朝参” “集议”和“谏议”的作用发挥最好的 时期是()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4.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后)()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5.“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从光绪皇帝到清政府的多数官员都是积极主战的,有些官员甚至主动请缨赴敌。在海军和陆军中,还涌现出众多的誓死抗敌的爱国将士。”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①“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时代主流 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③战争刺激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标志着()A.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右面是一幅油画,整个画面庄重协调,画中毛主席远眺思索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 肖,而飘渺的远山景象更增加了油画美的 意蕴。这里的“山”应该位于()A.安徽省 B.山东省 C.广西省 D.江西省
28.红岩革命纪念馆曾经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毛泽东在渝市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C.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与各民主党派共商民主建国大业 29.《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十一年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伐纣决战)。”这则材料不能说明()A.大多数周人仍敬信天命 B.周武王不再信天意而只重人功
C.周武王是最高决策者 D.周王的决策会听取政治经验丰富的臣子的意见
30.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
31.“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A.中朝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32.《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B.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33.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34.清朝认为朝廷尊崇喇嘛教是由于“漠南北与青海各蒙古及滇蜀各边土司皆宠信黄教(喇嘛教的一支),边民强横,故因慈悲以镇残杀,假灵异以降服其心”。对这段材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A.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控制 B.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的欺骗性麻痹人民的斗志 C.蒙古等少数民族生活动荡不安易接受宗教信仰
D.清朝统治者加强宗教管理以控制人民的思想
35.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36.202_年4月26日,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作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后首位正式到访的西方大国元首,在双方经贸合作谈判的同时,透露出有意归还中国圆明园流失的文物“兔首”和“鼠首”,根据近代史所学知识,此二文物被西方劫掠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37.在共和国时代,克伦威尔建立起独裁统治,华盛顿则完善了总统制,这两种行为
A.都属于符合本国国情的举措 B.前者背离了资产阶级革命目标 C.都是为了强化个人权利 D.后者行为被其他国家仿效 38.《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39.柏拉图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被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所广泛接受的是
A.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
B.正义这个原则对于个人、阶级、国家是一样的 C.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国王 D.道德和政治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
40.右图是1937年刊发在《救亡漫画》杂志上的 一幅名为《收复失土》的漫画,画中的抗日军人 一手握枪,一手高举大刀,两腿横跨长城内外。对这幅漫画表述正确的是()A.该漫画创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B.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 C.“收复失土”意指收复丧失的关内大片领土 D.该漫画表达了画家渴望“打回老家去”的心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6分,总分共40分)
41.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2分)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3分)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 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 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 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3分)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4分)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
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7分)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7分)
48.(16分)古今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拿破仑的)利己心和幻想就是从这里开始冒头的,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出于对他业已取得的成就的信任而在这位伟人所从事的新事业中追随他。人们信赖他,服从他。可以说,人们忍受他的幻想,而阿谀奉承和易于受骗的人则甚至赞颂和吹捧他的幻想,把这种幻想当作他的最卓越的思想。……在此之前,这位伟人曾把他的卓越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为普遍的意图、共同的心愿服务;现在,他却要使公众的力量屈从于他的个人目的和欲望。起初,人们为此感到不安,随后,人们厌倦了;有一段时间,人们违心地、勉强地跟着他;接着,人们叫嚷和抱怨了;最后,人们同他分手了;于是这位伟人成了孤家寡人,从此垮台。所有那些只属于他自己的想法和图谋,所有他业绩中的纯粹个人的和独断专行的部分,也都跟着他一起垮台了。
──〔法国〕基佐著《法国文明史》
请回答:
(1)拿破仑“业已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他所从事的“新事业”的本质是什么?(8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垮台”的原因。(8分)
丰南一中202_-202_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10 CDBDD CDAAC 11-20 BABDC CDACB 21—30 DCBBC ADCBC 31—40 BACAD BABA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5分,第43题15分,总分共40分)
41.(本题共10分)答案要点:
(1)小篆(1分);皇帝。(1分)
(2)统一度量衡(1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分)。
(3)平定三藩之乱,形成谨慎的执政风格(2分)。维护了国家统一(1分)。(4)专权(1分);勤政(1分)
42.(本题共14分)答案要点:(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4分)
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3分)(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3分)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2分)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2分)43.(本题共16分)答案要点:
(1)“业已取得的成就”:①保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②通过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旧势力,拓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6分)
“新事业”的本质:为法国对外侵略扩张,奴役欧洲个民族国家。(2分)
(2)“垮台”原因:欧洲封建势力的反扑;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正义斗争;失去国内人心;军事指挥的失误;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等。(8分)
第四篇:202_-202_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综历史试题
202_-202_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文综[历史科]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本卷共 40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临近,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游子回家过年和祭拜祖先的步伐。与这种习俗和精神信仰有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2.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4.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裁定处理
5.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D.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6.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读下面的三幅图,其变化最能反映出
A.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C.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D.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9.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1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君主专制
D.三省六部制
11.公元前 8~前 6 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B.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12.对古希腊“城邦”(olis)一词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
A.城市国家
B.公民国家
C.独立国家
D.联邦制国家 13.以下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希腊的民主制度在雅典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院
B.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是历史的进步
C.国家为低等级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有利于他们参加政治活动
D.经过斗争,长期在雅典居住的外邦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 14.关于雅典陪审法庭的性质是
A.最高审判机关 B.最高司法机关 C.最高监察机关
D.既是最高司法机关又是最高监察机关
15.罗马法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说明罗马法 A.保护奴隶制
B.保护所有公民利益 C.保护私有财产
D. 维护君主专制
16.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的根本目的是
A.维持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B. 避免纠纷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1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18.下列有关对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
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
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 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 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C.丙: 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D.丁: 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20.罗马法的影响广泛表现为:①《法国民法典》的制定以罗马法有关内容为蓝本②西方法律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的继承③“天赋人权”“权利平等”口号的提出④中国清末、民国的民法与新中国现行《民法通则》和《继承法》的制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四十八年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进行拼死的抵抗 B.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削弱了革命力量 C.革命发生早,资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
D.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
2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
23.1641年,英国《大抗议书》中写道:“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确立议会权威至高无上
B.国王开始丧失征税权 C.议会力图制约王权
D.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2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议会先后于1643年和1646年颁布法令,没收并出卖了国教和与议会为敌的贵族、王室的土地,购买土地的人以商业资产阶级为主。这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质是
A.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改造旧的生产关系 C.夺取封建势力的土地
D.推翻封建势力的统治 25.有关中国明朝的内阁和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都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机构
②明内阁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而英责任内阁有独立的行政权力
③明内阁由皇帝任命,英责任内阁则由议会任命
④明内阁是封建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英责任内阁则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6.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这里的“紧箍”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D.进行议会改革 27.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A.否决议会制定的法律
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28.下列关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 ②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 ③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 ④工人取得普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0.商鞅变法实行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A.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
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为田开阡陌封疆
31.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制度
C.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
3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 33.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整顿吏治
C.迁都洛阳 D.与汉族通婚 34.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35.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36.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国内市场狭小
②自由劳动力缺乏
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
④暴力斗争不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7.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38.面对瓜分豆剖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艰深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9.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40.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第 Ⅱ 卷(非选择题40分)
本卷共 2小题,共40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1604年)平民院对国王的抗辩书:……
英格兰众议院的权利和自由主要在于下列三事:1)英格兰各郡、城市和选邑,均有权根据代议制自由选择他们所信任的人作为代表;2)当选的人在该届国会期间,无论在开会和休会期间,均不受束缚、逮捕和监禁;3)在国会内他们可以不受妨碍和控制而自由发表意见……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 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分别是什么?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10分)
(2)概括材料二抗辩书的主要内容。(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8 分)
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进行改革的?有什么突出特点?(12分)(3)结合材料二比较说明明治维新成功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
第五篇:胜境中学202_—202_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
胜境中学202_—202_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陈珑升)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经历了从过去的“吃不饱”到今天的“吃得好”,从过去的“煤油灯”到现在的“节能灯”的变化。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减少,恩格尔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B、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消费结构得到改善 C、这归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生产能力的增强 D、我国居民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正在逐步增加
2、如今全球的“果粉”们对苹果产品趋之若鹜。202_年8月20日,美国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突破每股660美元,最高达到每股665.15美元。这一现象包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消费是生产的目的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3、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道门”的物流网、“服务到家”的服务网。目前,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已占到了43﹪的市场份额。海尔集团能取得上述业绩主要在于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社会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5、受“五一”长假、免费通行和景区“黄金周”优惠票价等因素的影响,“黄金周”里,多地知名景区出现“爆棚”现象。当观景成了“看人‘,名山变成了“人山”。这说明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②、价格变动影响需求 ③、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④、经济政策对消费有制约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近两年来,政务公开、开门立法,政府在公开中走向民主;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使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这表明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人民民主意识和执政能力增强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深入发展 ④、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_年,要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为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请你拟定一条宣传标语。下列最合适的是 A、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B、实行村务公开,完善民主决策
C、巩固基层民主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D、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
8、北大教授张千帆等3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教育部门递交了《金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对随迁子女的认定条件、父母条件、政策落实时间等方面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 A、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9、202_年,工商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重点针对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霸王条款的整治行动。这表明我国政府 ①、积极履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②、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③、积极履行积极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审慎用权,努力做到执政为民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0、习近平在202_年11月15日的就职宣言中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这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 ①、体现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 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2_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经过近三个月的寻访和事迹展播,引发了强烈反响,引导更多人关心、关注农村教育。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大众传媒决定的文化发展
④、公益性文化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加速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借助音视频技术,采集蛊术画装裱的图像资料,完整地记录了工艺流程、操作手法细节,为防止技术流失上了“双保险”。这说明
①、技术、教育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科学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3、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山东省新闻工作者聚焦基层一线,推出了一批鲜活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山东省新闻工作者聚焦基层一线是基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需要 ③、人们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
④、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先进文化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精神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5、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与这一重要论断相一致的有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同等重要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④、坚持德才兼并、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史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7、在发展西藏乡村远程教育方面,习近平曾说,远程教育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西藏地区特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18、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近日,台风“山神”、“飓风”、“桑迪”都被准确预报,但因其威力巨大,还是再亚洲、北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人类能准确预报台风、飓风的形成和行进路线,但还是无法完全避免损失,这说明 A、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所以要尊重自然 B、只有科学高度发展,才能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C、即使认识了规律,利用规律还需要一定的条件 D、只有尊重自然、服从自然,才能避免自然灾害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_年9月25日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从历史、地理、法理等角度阐明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的基本立场,宣示了
我国对钓鱼岛不可辩驳的主权,表达了我国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坚定信心。日本政府执意“购岛”,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日本经济也提前进入“冬季”。这说明 A、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日本政府应改正其错误意识 C、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日本政府自食其果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是因人而异的,日本政府应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20、100年前,以前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可以说没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就不可能有辛亥革命的发生,革命党人把三民主义的理论变成了一次变革社会的实践。这说明了 A、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动力和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1、最新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在此之前,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对这部法律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从认识论角度看,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表明了 ①、认识活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②、人们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具有反复性 ③、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2、202_年9月18日,胡锦涛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我们要适应科技资源在全球快速流动的特点,以开放的心胸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本国科技创新的起点,加强发展中国家科技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材料表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存在联系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C、联系是相对的、暂时的、无条件的D、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23、202_年11月21日,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强调:改革要探索,探索过程中,要扫雷,要排除荆棘,要有及时调整和纠错的机制。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③、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④、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4、202_年11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李克强说,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碰到的问题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前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不仅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可能是十倍、二十倍。其中蕴含的方法论是
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②、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④、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25、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下列说法体现这一否定观的是 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②、前辈为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③、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④、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6、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有 ①、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主次矛盾 ②、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7、在航天发展史上,发生了许多因一个细小的失误导致机毁人亡的事故。美国“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返回地面即将着陆前发生意外爆炸,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事后调查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这告诉我们 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④、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8、雷锋精神犹如一座蔚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从学雷锋的活动中可以看出
A、社会意识在当代具有直接现实性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社会意识的变化折射社会存在的变化 D、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行动29、202_年我国加快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更加注重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30、202_年10月18日,安徽女教师焦玉兰为救学生,双腿被失控轿车撞断。焦老师舍身救学生的英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这是继张丽莉为救学生高位截肢后,又一可歌可泣的事迹,她们被誉为“最美女教师”。材料表明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往往因人而异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得到了群众的肯定才有意义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党的十八大报告谈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们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风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建、进行理论创新的唯物论依据。(14分)
3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社会投资尚未跟进,居民消费后劲不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外需萎缩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全国水泥需求的极限值仅为18亿吨,但水泥产能高达28亿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依旧制约经济发展等。丙组同学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6分)
33、民生优先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民生优先的依据。(10分)
胜境中学202_—202_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AAD6——10DDCBB 11——15ABADD16——20CACCC 21——26ADBDC27——30CCC AB
二、非选择题
3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所面临的考验,要求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党的理论创新。(4分)。②意识具有能到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党建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分)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根据当前形势和党所肩负的重任提高加强党建、进行理论创新体现了对规律的尊重。(3分)
④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加强党建,进行党建的理论创新体现中国共产党对规律的把握和运用,(3分)
3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观点,转变传统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唯物辩证法从本质上讲,是树立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④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全面的观点)。
⑤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市场需求,解决好部分
行业产能过剩。
⑥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解决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⑦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33、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为此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民生优先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4分)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近年来,民生问题原来越突出,因此党和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民生优先是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4分)(从价值观、价值判断和选择角度亦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