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关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提案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21-65718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6 04:14: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提案

关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3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民革中央 主 题 词:教育,职业健康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我国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极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近年来,已不断发生青少年离家出走、犯罪、自杀等事件。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全国各地在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大中城市、沿海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师资力量相对充足。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则比较落后,尤其在中西部的一些地区。总体上看来,很多中小学没有心理教师,或是心理教育工作由团队干部、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兼任,其中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培训。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更普遍、更规范。而在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性和规范性较差。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边缘地位,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和学校评优的一个形式。

三是存在认识和实践误区。很多学校没有区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本来要求持中立态度的心理咨询变成了道德说教,导致收效甚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正规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不仅没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把心理教育等同于心理疾病治疗,导致针对学生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变成针对少数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的帮助和治疗活动。

四是研究与指导实践相脱节。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心理状况差异明显,加上不同学龄段、不同性别的学生各有群体特性,目前通用的心理教育指导教材显然不足以应对各种现实的需求。与此同时,作为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各类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机构、援助机构等社会支持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为此,我们建议:

一、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心理教育评估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广度,引导教育工作者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为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确保工作质量,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化评估机制,以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师范院校应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帮助师范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中小学应把心理教师从兼职为主转变为专职为主,聘用有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人才;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此外,还应提高其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将其渗透日常教学活动中,营造更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以中小学校为基础、专业机构为主体,定期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分析。卫生部门把学生心理健康检查作为常规健康检查项目,联合教育部门共同指导、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规范处理和科学运用各种测量结果。学校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对“重点时段”和“重点群体”开展监控,构建“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授权社会专业机构,科学运用调研数据,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摸查和分析,以科研带教研,协助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引,并稳妥、科学推进工作开展。

四、强化中小学校与社会公益机构的合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公益机构的人才优势,组建讲师团队深入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全面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专业辅导机构、专科医院的对接,以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保密制度,为未成年人提供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服务。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学校可及时转介至社会专业辅导机构接受进一步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若需要医学心理干预,还可转介到规范的医学心理诊治部门,接受更深层的心理救治。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

——三年级

一、活动目的:

1、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法制教育影视片。了解一些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方面的知识,以及了解身边的不良因素对人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2、让学生懂得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3、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准备:

1、《心理健康教育手册》

2、心理健康咨询台、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大屏幕展示心理健康教育。

三、活动过程:

1、队会开始仪式(略)。

2、中队长讲话。

3、主持人主持队活动。

(1)班主任介绍班会内容。并宣布大会开始。(2)中队长讲这次队会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的共同责任。

(4)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5)小组讨论:如何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

(6)让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获取信息,增长知识。

四、中队辅导员讲话、呼号、退旗,中队和宣布活动结束。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 作者:杨云峰 :2010-11-26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逐渐成为“大社会”的主要承担场所,原先由政府、“单位”承担的责任逐步转移到了地方,学校教育的任务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地方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地方工作的重要议程。但是,由于人们认识和工作上的偏差,一直以来对地方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教育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未成年人除了学校、家庭之外最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无疑也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社会未成年人教育,对于贯彻中央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充分认识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意义。

(一)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衔接不足,存在缝隙。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正面思想教育的优势无可比拟,社会填补离校后的教育空白也至关重要,而家庭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后盾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实行中小学生减负后,放学时间提前了,可家长却开始担心孩子放学后这段“空档”谁来负责?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80%的家长反应,孩子因放学后没人管,常常流连于游戏厅和网吧之中,一件件因学校、社会、家庭存在衔接空白而让未成年人思想变质,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悲剧更是数不尽。家长不仅仅害怕孩子荒废功课,更害怕社会上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带坏了孩子。因此,如何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无缝衔接必将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成分日益多元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敲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陋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未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着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虽然给未成年人开辟了学习和娱乐的新渠道,但与此同时,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的信息也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只有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无缝衔接,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孩子成长的需求。

1、孩子发育规律需求。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生理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而其心理发展滞后,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主要表现为:自制能力差、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2、家庭教育缺陷。现在很多家长受大环境的影响严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走极端,存在着“五大冲突”,从而造成“五过”、“五无”的现象。表现为:过高的期望,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望;过度的呵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过度的关心,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过度的干涉,带来的是孩子的无奈;过度的指责,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所适从。

3、学校的应试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人与成才孰先孰后本来毋庸置疑,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却无不表现出同样的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习成绩轻品德表现,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考不上大学什么都白搭。”这种几乎一致的观念被家长、老师自觉不自觉地传达给孩子,根植在他们心里,造成的结果是许多孩子只知道学习知识,不知道如何做人。

学校是孩子的天地,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社会更是孩子的归宿。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相互联系,共同克服孩子的不足,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弥补家庭教育及学校应试教育造成的缺陷,是社会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任务。

(四)社会存在不足。社会在逐渐担负起未成年人教育重要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青少年各自都有不同的需求,可谓众口难调;另一方面,社会本身对未成年人教育认识不够,管理上有漏洞,工作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三重三轻”现象严重。一是重运动轻持续,只求一哄而上的效应而没有细水长流的效果。二是重形式轻内容,只为活动而活动,无计划,内容形式枯燥、死板,不受未成年人、家长的欢迎。三是重个体轻环境,只停留在暑期活动的开展,没有很好的营造大的氛围。社会在未成年人教育上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社会自身克服,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校、社会、家庭没有很好的衔接,缺乏相互沟通,各行其责,最终造成了教育空白期的出现。只有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能时时受教育、处处能学习的健康环境。

二、社会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一)整合资源,弥补未成年人离校后的教育空白。一是以社会为平台,学校、家长为后盾,开设“四点钟学校”,发挥社会协调管理作用,邀请“五老”人士、高校师生和从事教育工作的居民加入到志愿讲师团中,为孩子讲讲历史小典故,国防科技小常识,社会美德小故事等,辅导学生游戏、学习,组织专题讲座和特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邀请辖区共建单位专家、教师、医生、民警等专业人士为孩子开设一些专业知识讲座,增强知识,开拓视野。二是把握好寒暑假时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每年假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大空白,社会自然也就成为填补这一空白的第一站,通过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开展突出主题,鼓励自主参与的教育活动,营造“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社会氛围,从而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会出现断层,让歪风邪气无机可乘。

(二)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是社会合理利用宣传资源,抓好舆论引导。协助有关媒体开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专栏,组织创作、编辑、出版并积极推荐适合未成年人的读物和视听产品。二是社会配合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组织志愿者队伍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有效打击违法行为。三是社会积极联系校外乐园,加强德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注重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以及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未成年人心灵得到净化,发挥榜样作用。

(三)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稳步发展。a、针对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更渴望被肯定的特点,成立青少年协会,通过“三新”(公开选聘的新产生方式、青少年为主体的新管理模式、活动体现自主的新发展空间);“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培养未成年人的自主能力;定期开展技能比赛、科普实验和社会实践等,培养未成年人的自制、自理能力;实行动态灌输模式,言传身教,开展青少年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以社会为平台,随时为他们解决困难、缓解思想困惑,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b、与家长联手,成立“家长学校”。为家长们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坚持讲实例、重交流、求真知的原则,针对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结合实际,交换意见,分享好的教育经验,从而避免家庭教育走极端、偏激路线;邀请资深心理咨询专家为家长和学生进行亲子教育心理辅导,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实现孩子和家长的无缝沟通;利用社会志愿者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以便于社会及时掌握信息,避免家长过度极端、偏激造成少数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

(四)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克服自身不足。一是利用青少年协会、家长学校、亲子协会等自治组织了解学校、家长、青少年的需求,通过互相沟通,尽可能的充分协调、达成共识。二是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平时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吸收先进的服务模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做到教育有计划,活动有主题,突出亮点,注重实效。三是对失足青少年实行结对管理,及时了解其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定期进行思想教育,填补管理漏洞,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薄弱环节,为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无缝衔接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关心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制定2009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初步建立适应未来关心下一代青教事业改革发展,促进健康城市建设,满足青少年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万科社区要建立适合青少年需求的系列活动体系;以帮助青少年增强维护健康的社会、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意识,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健康教育促进领导小组,有一名社区干事专职负责少年健康教育工作,以社区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以普及青少年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争创健康市民,使健康教育工作深入下一代中,有总结、有档案、充分发挥社区关心下一代的领导成员的作用,充分利用社区内板报、会议、图书馆,深入开展对青少年正确、及时、完善的教育工作。

二、工作内容及要求

1、加强对我社区关心下一代成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素质。

2、通过社区青少年教育学校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主要 1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宣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3、社区有两处以上固定的青少年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每年不少于四次。

4、充分发挥关协五老队伍的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及培训,每次讲课有记录,有照片,资料存档。并定期举办知识竞赛。使青少年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5、以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本社区青少年上网情况,涉及上网时间,上网场所,上网内容等。针对调查结果在本社区推荐一名网吧义务监督员。

6、定期开展关协成员与青少年儿童的互动活动,消除代沟。在今年工作中,关协成员的工作更注重人性化,感性化的升华。

7、继续开展六好创优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相信在上级关工委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推动我社区关工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几年来,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增长,自杀、离家出走、犯罪等事件频繁出现,心理教育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我校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以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契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多种形式及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一、广泛宣传。

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站、心理学报等方式,定期宣传心理知识,组织学生制作心理专栏和心理手抄报。各项专题均由学生自己制定,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迫切想知道就制定哪方面的专题,然后心理教师指导他们学习相应的的知识,通过消化吸收,形成自身独特的思想,根据自己所思、所想、所知、所解,编排内容,设计版面。这样一方面从学生自身出发,自己选材,自行设计,贴近学生们生活成长需要,易于接受,能够引起兴趣,产生共鸣;另一方面主创人员在编排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努力消化吸收,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设计出好的方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也使他们自我学习,自我创造的过程,既增长了心理知识,又锻炼了各方面能力,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我心理素质。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心理讲座。

近几年我校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员工学习心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重视心理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本学年,在咨询室的指导下,很多班主任都相应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改变了以往工作总结时的方式,逐渐渗透心理辅导内容,以学生关心的心里问题为主题,互相探讨。如我校王金英老师开的主题班会《欣赏和赞美别人》,从为什么欣赏别人,如何欣赏别人,赞美别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判断得出结论,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他人,和他人和睦相处,向他人学习,克服妒忌等不良心理,树立正确的心态。班主任张玉芝老师则从学生感性的问题入手,诸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自我保护等,分层次设计问题,设置特殊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是全班学生在这几个关心问题上都有一定的了解,反映强烈。

心理讲座的开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学生开展的教育。本校心理老师为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讲座,包括有生理方面,性意识方面及自我保护等内容。通过讲座形式,使学生们了解了很多关于青春期不同阶段的知识,揭开了一些困扰自己又难以开口请教的问题,起到了青春期教育普及的目的。第二部分是针对教师的培训。请专家做了有关如何尊重教育、尊重学生的报告。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尊重学生的完整人格,独特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成为朋友,加强师生间沟通等,使全体教师在树立现代学生观,如何从心理角度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广大教职工都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收获很大。第三部分是对于家长的教育。为了使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对家长的心理教育指导也是非常关键的。为此,我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为家长们作了讲座,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和孩子沟通,怎样从心理角度做孩子的教育等等,使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得更好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开展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生面对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日益激烈,孩子们容易出现考试焦虑、情绪低落、同学矛盾、厌学等常见心理问题,他们迫切需要专业心理辅导以摆脱日益严重的不良情绪。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开设了电话咨询、信件咨询、学生个体咨询及家长咨询。

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困惑需要帮助而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谈的,都可以写信投到“心灵小屋”信箱,由心理老师回馈。从近年信件咨询来看,反映的内容主要有学习问题,考试焦虑问题,自制力问题,人际关系,异性交往,家庭关系等等,心理老师都一一作了回复,从专业领域向他们解释、建议、鼓励,从中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咨询室定于每周一至周五对外开放 ,学生可以和心理老师预约时间。当面咨询所涉及到的问题和信件咨询的大致相同,还包括了自信心,情绪问题等。心理老师对每一名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都耐心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帮助.电话咨询一般为家长咨询,家长从家庭角度反映一些孩子的问题,寻求帮助,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如何教育孩子。心理教师会知道他们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正面开导,加强沟通,在理解孩子心理的前提下再施以恰当的教育,如有必要,心理老师还会直接找到该生谈心,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四、开展调查工作。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年都作几次调查工作。

(一)学生对师生评价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哪些方面不满意,希望教师如何做得更好等等,从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诸如希望老师多和同学沟通、谈心,能多关注学生等等。针对这些反映的问题,学校也作了相关的总结,号召每一位教师对自我的反省,使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忽略了对学生心灵的关注,今后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作了《课堂回答心理调查问卷》。针对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现状来探讨学生心理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如有的同学害羞,不敢说,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会就行了,何必再回答呢,等等。正因为有这些想法,才造成教师努力调动学生,而课堂学习氛围依然死气沉沉。开展此项调查就是想通过学生反映的问题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发挥自身的潜能,认识到共同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对自身的积极作用。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广大师生特别是学生们对心理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选择一些恰当的方式缓解自身的不良情绪,积极寻求帮助。教师心理素质和理论知识的提高也有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通过近一年各项工作的系统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首先,心理教育紧密围绕学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抓住了学生的特点,学生感兴趣什么,需要什么就及时开展相应的教育指导工作.如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有很多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就及时进行新生适应不良症的教育,指导他们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形式以及和新同学相处等。当期中考试来临时,我们会及时出了一期关于“考试焦虑”的专栏和心理小报,告诉他们正确认识考试,对自己作出恰当的估计,调整期望水平,降低焦虑。当考试结束后,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一落千丈的情况,这时应指导学生重新定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重塑自信心,最大限度的减少心理不平衡。因此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既要按照成长规律进行系统安排,又要兼顾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出现的问题,灵活掌握,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上应尽量方便同学。正常的教学可以有正规的课时安排,但心理咨询不同,要随时以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工作时间,这样心理教师就不得不放弃午休时间。咨询的时机是千变万化的,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找到,而有些学生是鼓足勇气,下了很大的决心来的,如果这次没能及时帮助,也许就不会有下次了。因此,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就要求心理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一切以学生为主。第三,学生渴望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学生们在学校中在体验自身成长变化的同时,还要感受激烈的竞争,学习的压力及以不断变革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内心的矛盾、冲突、压抑就更为显著。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工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的迫切需求,渴望参与的心情。在这种局面下,就更有利于在学生中间开展各项活动与工作,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指导。第四,教师心理水平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前很多教师对心理学一知半解,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都不清楚,而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教师心理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更趋于人性化,更注重心理感受,避免了矛盾冲突。

在我校本学年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强有力的推进。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上几节课,或是开设个别的咨询工作,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每一节课上都能获得相应的收获,每一个潜能的发挥都能在每一科教学中找到适当的时机。教师们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心理也不断得到充实,素质逐渐提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名教师的任务,使每一名学生的关心的事情,使校园内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学生们能够敞开心扉互相讨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及自身的心理健康,上咨询室不再是偷偷摸摸,怕别人知道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大的氛围下,心理健康工作才算是真正到位,落到实处。

关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提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