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修题库第一章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现实可能性 B、必定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历史必然性
2、从内容来说,理想可概括为四大类: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着其他方面的是()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3、()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A、人生观 B、理想信念 C、爱国主义 D、道德品质
4、“樱桃好吃树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理想是不会自动实现的。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D、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5、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事实上,这样的人后来的成功,往往超过那些总是采摘伸手可及的苹果的人。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应及时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做大事
6、《白毛女》中黄世仁和杨白劳的理想不同,这表明理想具有()。A、实践性 B、超前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
7、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艰苦奋斗的主旨在于()。
A、艰苦 B、奋斗 C、立志 D、磨练
8、信念是()的有机统一体。
A、认知、情感和意志 B、认知、态度和意志 C、认知、情感和理想 D、情感、态度和理想
9、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表明()。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须躬行
C、立志做大事 D、不管大事小事,做了就能成功
10、对衣食住行的构想以及爱情、婚姻方面追求的目标是人们的()。
A、道德理想 B、生活理想 C、社会理想 D、职业理想
11、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D、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1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
A、个人与组织 B、个人与集体 C、个人与他人 D、个人与社会
13、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14、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A、大同世界 B、小康社会 C、和谐社会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C、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D、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16、“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 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17、在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指的是()。A、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有纪律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有素质、有本领、有道德、有理想 D、有理想、有信念、有才华、有纪律
18、实现理想会出现逆境,逆境()。
A、降低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B、不会消解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C、提高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D、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19、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志存高远,在年轻时就()。
A、形成了正确的人生目的 B、完成了人生修养的过程 C、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D、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 20、空想一般是()。
A、在实践中形成和具有实现可能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 B、与生活愿望相结合,但离现实较远的对未来的想象 C、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象
D、现时有很大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象
21、某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刻苦掌握专业知识,希望将来做一个建筑工程 师。他的这个理想是()
A、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 C、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
22、“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让它有一步落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要有雄心
23、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
A、理想 B、信念 C、世界观 D、价值观
24、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
A、革命性
B、科学性 C、与时俱进 D、实践性
25、下列关于信念和信仰的正确说法是()。
A、信仰是信念的一部分 B、信念是信仰的一部分 C、信仰对信念具有决定作用 D、信仰是客观的,信念则是主观的
26、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这体现了信念的()。
A、阶级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科学性
2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8、下列是几位同学关于理想认识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A、“理想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 B、“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没有理想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C、“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设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D、“理想产生于现实,但不是对现状的模写,而是对现实的超越”
29、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A、爱国主义 B、信仰 C、世界观 D、理想
30、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这里的“志”是指()。
A、志趣 B、志气 C、理想信念 D、意志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理想和信念联系非常紧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主要表现在()。
A、理想和信念都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B、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C、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D、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2、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
A、中国全体公民 B、中国工人阶级 C、中国人民 D、中华民族
3、个人理想主要包括个人具体的()。A、社会政治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4、下列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B、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肯定和接受
C、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D、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需要经历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5、自然界中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人生亦是如 此()。
A、随遇而安才是人生常态 B、走弯路是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 C、坎坷与阻碍没有消解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D、必须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障碍
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对我们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的启示是()。A、人们在逆境中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B、人们在逆境中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 C、逆境没有消解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D、逆境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
7、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主要包括()。A、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B、人类生存的挑战
C、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D、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这句话论述了理想的作用,其含义包括()。
A、满足人生的全部愿望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C、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 D、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9、理想具有的基本特征()。
A、时代性 B、超越性 C、实践性 D、现实可能性
10、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辨证统一的,其主要表现在()。A、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B、个人理想决定、制约着社会理想
C、社会理想体现着个人理想 D、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2、阐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3、时下有人认为: “现代社会,艰苦奋斗早就不吃香了”、“艰苦奋斗,活受罪”,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5、如何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四、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标:中国卡耐基
1992年白宁从中国只身来到加拿大留学,口袋里只有600美元,不过几年,他就成为资产过亿的大企业家,其三家集团公司囊括咨询、教育、旅游、新闻报业以及餐饮连锁各种产业。202_年白宁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202_年获选成为“加拿大40岁以下的40位最杰出人士”(TOP 40 UNDER 40)之一。白宁的成功学演讲往往这样开头:“渔民的孩子孙正义能够实现‘我的50年计划书’,47岁身拥有百亿资产;李嘉诚白手起家,如今已是香港首富„„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什么他们能实现,有人却落伍了?”“关键是决定,你今天的决定影响着你明天的人生,对成功的巨大渴望是第一步!”这何尝不是白宁的切身体会,出身贫寒仍志向高远,17岁之前,他只有一个目标:必须考上最好的理科大学。人聪敏,加之刻苦,读完高一,白宁获准提前参加高考。而当年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全部落榜,他的分数超过省市重点大学录取线。他决定再考一年,非清华不可!有人冷嘲热讽,他就笑:“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第二年,他被清华大学电机系录取,他雄心勃勃给自己定目标“(1)学业优异;(2)竞选干部,提高综合能力;(3)锻炼身体;(4)决定发展的方向。”
清华8年,5年本科3年研究生生活,白宁说自己总把1分钟当成60秒来用。他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时间精力分割给了工作和学习。他担任的团支部纪律检查委员一上任,从教室的小旮旯到宿舍的暖水壶,乐呵呵地全包了;节假日义务为同学理发,他还组织了清华大学第一个收费舞会,得到好评,第二年他以高票当选为团支部书记,第三年任系学生会主席。
五年的电机系本科学习毕业后,他放弃了本科专业,考取本校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并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读研期间,他列出新目标:(1)专业上有所建树;(2)培养经商能力。从电机系转到经济管理领域,他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周末同学们花前月下,白宁独处一室,准备论文,一写就到凌晨三四点。那 一年,他分别在《管理世界》、《经济管理研究》等知名期刊发表了20多 篇学术论文,在国内经济学界声名鹊起。第二年学习压力稍微减轻,他留意到了清华附近的五道口批发市场,一天周末,他在五道口批发市场用了大半积蓄买下洗衣粉、磁带、贺年卡等小玩意儿,第二天中午,在学校食堂门口摆起了地摊,出售这些东西。他暗想,我不会一辈子摆地摊!。那一年,他既赚了钱,又掌握了“下海”的基本技艺,为后来创业奠定了基础。清华8年,他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最后获得了学士、硕士两个学位。
清华毕业后,白宁被分到建设银行总行工作,利用空闲时间,买回大堆英文书籍,准备应考托福、GRE,考后顺利通过,他选择了加拿大西蒙佛莱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为了读完博士,他做过长途电话公司IP卡代理,为当地律师事务所打工,参与接待中国政府商务代表团在加拿大的参观学习„„短短两年,他摆脱生活窘态,并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士,总有人向白宁打听关于留学、投资经商、父母探亲办证等事情,温哥华华人圈曾流行说:“有事去找白宁!”,当求助者越来越多的时,白宁敏感地意识到:这种需求必然潜藏巨大的市场!1994年10月白宁在温哥华注册成立第一家公司——加拿大海外服务中心,专门从事赴加拿大投资、考察、定居、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工作。仅仅一年,白宁新雇佣17名员工,办公面积从最初的20平米,扩展到整整一层202_多平米,利润上百万。但他最终选择了回国创业。202_年初,白宁大胆投资上千万元,在国内引进曾被比尔·盖茨誉为经典之作的自然母语学习体系。这套先进教学体系有5000多个英语母语语言构架,11个等级,通过视频技术、数字录音等技术,创造有趣的英语场景,让人乐在其中,兴致盎然。202_年白宁又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部合作,顶着“非典”阴影,在中国推广加拿大高中课程,并成功地与几所学校签定协议;同年7月白宁代理的“百怡咖啡”连锁店在王府井的东方广场开业„„
勇往直前,大步向前,隧道的光明由一个点变成一大片,终于能通彻地笼罩白宁。总有人羡慕地说:“白宁,你的运气真好!”,白宁只是付之一笑。不是只有辉煌,跌倒过的伤疤,奔跑中的汗水,暗夜里的灯光,也是他的人生,只不过他执着向前!白宁说:“做中国的卡耐基,传道授业,以自身的经验帮助更多的人成功,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这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梦想!” 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1)白宁说:“今天的决定影响着你的明天的人生。”你认同这一观点吗?(2)“做中国的卡耐基”是白宁心中的理想目标,他是如何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的?
2、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早有革命理想和信念,1911年,林觉民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广州起义。在起义爆发前,林觉民思绪万千,他早已准备为革命牺牲,于是给妻子写了绝笔信,这就是著名的《与妻书》。在这封信中,林觉民劝慰妻子,当听到他牺牲的消息的时候,不要过分悲伤,要“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广州起义最终失败了,林觉民也被俘虏。面对清政府的提审,他毫无惧色,侃侃而谈,纵论国际大势,宣传共和革命。林觉民被关押数日,粒米未进,几天后被清政府残酷杀害。据记载,这位年仅25岁的革命志士,临刑时“俯仰自如,色不稍变”。林觉民与这次起义的其他烈士一起合葬在广州的黄花岗,他那种抛弃一己之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结合材料,谈谈理想和信念的作用。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鲶鱼效应:大家知道。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因此,挪威的渔民在捕到沙丁鱼后,总是千方百计地让鱼活着回到渔港。但这很不容易。后来他们发现有一艘渔船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内。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艘渔船在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鲶鱼的生命力极强,放进鱼槽后四处游动,挑起磨擦。大量的沙丁鱼发现自己身边多了个“异己分子”,自然就紧张起来,不停地游动,这样它们的生命潜能就充分调动起来,结果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到达了渔港。这种“鲶鱼效应”说明,在被逼迫的状态下,在面临敌手的危险中,生命的活力和潜能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材料2 青蛙实验:有一位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选了一只健壮的青蛙,把它扔进沸腾的水中。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立刻调动了青蛙的求生本能,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弹跳力,一下就跃出水来,逃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后来,生物学家又把这只青蛙放进一锅冰水中,然后慢慢地用文火加温。青蛙一开始在冰冷的水中很紧张,但是随着水温变暖,青蛙的警惕性消失了,舒舒服服地爬在水里,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连四肢也不想划动了。但水温还在不停地升高,青蛙开始觉得情况不妙。当它想逃离时,怎奈浑身酥软,已无回天之力了,最后 被活活地煮死了。
通过材料分析,怎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逆境?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材料2: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坚定的信念迟早会开花。健康的花朵终究会结果实。成熟的果实必定会孕育核或籽„„有了信念,枯木逢春会萌发新的枝干。有了信念,落叶树越冬会重绿。有了信念,灌木不再匍匐在地。有了信念,苗木将长成大树。
问题:
(1)根据材料1,论述如何正确认识个人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2)根据材料2,论述理想和信念的关系以及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信念的力量
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一支探险队在负重跋涉。
阳光很剧烈,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而口渴如焚的探险队员们没有了水。水是队员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希望,甚至是苦苦搜寻的求生的目标。这时候,探险队长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最后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有了水,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终于,队员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穿越了茫茫的沙漠。当他们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给了他们精神和信念以支撑的那壶水。
拧开壶盖,流出的却是满满一壶的沙子。
这故事告诉人们:在沙漠里,沙子有时候也可以是救生的水——只要你的心 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
问题:
(1)什么是信念?
(2)阅读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想。
第二篇:思修题库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
2、理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精神现象。()
3、理想产生实践,实践指引理想。
()
4、理想有实现可能性,是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
5、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6、不同的人,信念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不同方面,信念也不同。()
7、宗教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9、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讲艰苦奋斗,不能讲物质利益。()
10、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
11、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
()
12、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
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5、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
16、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不是一个实践问题。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A
6、A
7、B
8、A
9、B
10、B
11、A
12、A1
3、A
14、A15.A16.B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关于理想,认识正确的有: A、前途前途,有钱才图;理想理想,有利才想
B、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肮脏的
C、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理想的美好有充分的想象,而对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 D、理想属于 “实然”范畴
()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A、两者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B、正确的社会理想是由正确的个人理想规定的
C、社会理想的实现,必须以个人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D、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总和
()
3、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B、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C、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D、大学生只有熟读马克思主义,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4、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下列哪一“化”理解有误: A、世界多极化
B、理想信念国际化
C、经济全球化
D、文化多样化
()
5、中国梦就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D、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科学的信仰来自:
A、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人们对宗教的忠诚和坚信
C、人们对不切实际的观念的迷信和追随
D、人们对荒谬的理论的狂热和崇拜
()
7、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不断增强: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8、关于理想,表述正确的有:
A、理想不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可以脱离现实天马行空幻想未来 B、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幻想未来
C、现实之树深深扎根于理想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理想是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9、把理想转换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牢固确立科学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民族独立,当家作主求解放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途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一带一路”战略()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一带一路”战略
()
13、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是:
A.实践B、学习C、智慧、D、幻想
()14.、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
A.信念B、理想C、情感D、意志
参考答案:
1、C、2、A
3、D、4、B
5、D
6、A
7、D
8、B 9.A 10.A 11.A 12.B 13.A 14.A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B、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C、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D、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也必定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2、关于艰苦奋斗,表述正确的有: A、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B、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 C、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 D、艰苦奋斗,就是不讲物质利益()
3、信念:
A、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B、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复合体
C、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D、信念是理想的根据和前提,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4、关于顺境与逆境,表述合理的有:
A、在顺境中,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使人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B、逆境就是天不遂人愿,再努力也枉然
C、顺境气氛宽松、条件优越,躺着睡大觉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D、逆境虽然环境恶劣,但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积累经验、丰富人生阅历()
5、关于社会理想,表述正确的有:
A、社会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B、社会理想是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 C、社会理想是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D、社会理想受个人理想的规定和指引()
6、关于中国梦,表述合理的有:
A、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 B、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和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D、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和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
7、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要:
A、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B、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D、以改造世界为己任()8.关于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理想体现了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理想既有时代性,也有阶级性 C、理想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D、理想有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之分()9.关于信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信念是一种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B、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形成有机的信念体系 C、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 D、信念与信仰一字之别,相差万里
()10.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11.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既不能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也不能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B、应该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二者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D、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12、理想的类型有:
A、政治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
()
13、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应该做到: A、立志当高远B、立志做大事C、立志需躬行D、追求个人奋斗
参考答案:
1、ABCD
2、AB
3、ABC
4、AD 5 BC
6、ABCD
7、ABC
8、ABC
9、ABC
10、ABCD
11、ABC
12、ABCD
13、ABC
四、简答题
1、简述对于理想和现实的认识上存在的偏向?
2、简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5、大学生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6、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7、怎样正确处理实现理想过程中顺境与逆境的关系?
8、如何正确处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9、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0、信念的含义。
11、信仰是如何分类的?
12、怎样理解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28。
2、参见教材P32。
3、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现实。
4、(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5、参见教材P25
6、参见P36
7、参见P35
8、参见P32
9、参见P27
10、参见P22
11、参见P23
12、参见P22
第三篇:思修题库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统 加强道德实践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
2、中华传统美德中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和良好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
()
3、中国传统道德已成为历史,某些还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抛弃。
()
4、中华传统美德虽然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但并不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
5、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谦敬既是个人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
6、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
7、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8、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9、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
10、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调节人类关系的唯一手段()
11、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都需要遵守道德规范,所以道德没有阶级性()
12、我们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没有必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13、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为人民服务()
14、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15、在集体的束缚中个人无法获得自由
()
16、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17、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
18、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
19、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A
6、A
7、A
8、A
9、A
10、B
11、B
12、B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A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辩、公私之辩,而核心和本质是:
A、公私之辩
B、义利之辨
C、理欲之辩
D、公私之辩、理欲之辩
()
2、从仁爱精神出发,中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和平共处。在对外关系上: A、中国人历来主张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 B、各民族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建设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C、倡导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3、关于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的意义,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 A、有利于人们深刻把握历史、认识社会、审视人生,更好地致富快致福 B、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C、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6、道德的评价方式是
A、真假
B、善恶
C、合法与否
D、高低()
7、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社会关系
B、自我意识
C、生产实践
D、劳动()
8、道德赖以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社会关系
B、自我意识
C、生产实践
D、劳动()
9、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前提是
A、社会关系
B、自我意识
C、经济基础
D、劳动()
10、“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它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 A、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B、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C、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D、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
11、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它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D、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12、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说明中国古人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C、强调和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D、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
13、中国古人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强调“察色修身”,“以身戴行”。这说明中国中华传统美德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D、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四个全面”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
B、“四个全面”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16、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 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
17、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社会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D、社会分工的不同()
18、——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风俗习惯
D.社会舆论()
19、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A.劳动
B.经济
C.婚姻
D.思维()20道德是——的反映。
A.社会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理环境()
2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
2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原则。
A.共产主义
B.集体主义
C.文化建设
D.经济建设()
23、人类最初的道德以
的形式表现出来。A、风俗习惯
B、社会舆论
C、法律条文
D、自然法
()
24、道德的 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调节功能
D、评价功能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A
6、B
7、A
8、B
9、D
10、A
11、A
12、B
13、D
14、A
15、C
16、A
17、C
18、A
19、A 20、A
21、A
22、B
23、A
24、A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有:
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C、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D、是全盘复古的需要()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有:
A、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3、关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认识与表述合理的有: A、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有精华,有糟粕 B、中国传统道德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应该抛弃
C、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德目、观点进行新的诠释和激活,结合现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D、发挥中华传统美德人伦日用的化育功能,使传统美德与日常生活水乳交融()
4、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有:
A、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D、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因为: A、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B、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C、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D、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6、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内心信念
D、国家强制力
()
7、道德作为调节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社会关系的形成B、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D、意识到人与动物的区别()
8、道德的约束手段有
A、社会舆论
B、国家强制
C、传统习俗
D、内心信念()
9、道德的主要功能有
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调节功能
D、强制功能
()
10、以下各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有
A、夙夜在公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D、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
11、中华传统美德一向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以下体现该美德的有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仁者自爱
C、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12、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自古就讲求谦敬礼让,反对骄矜自傲。以下体现该传统美德的有
A、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B、不学礼,无以立 C、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D、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13、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
A、认识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
1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勤俭自强
D、敬业奉献
()
15、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点道德传统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B.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C.个人健康成长上重要条件
D.改革开放的需要
()
16、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A.文化复古主义
B.历史虚无主义
C.功利主义
D.实用主义
()
17、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主要有。
A.学思并重的方法
B.省察克治的方法
C.慎独自律的方法
D.积善成德的方法
()
18、我国古代注释家把“德”注释为“得”,认为德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这个解释表达的意思有。
A.道德品质是道德规范在个人行为中的实现
B.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唯一途径是道德教育
C.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D.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
()
19、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A、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道德调控的手段不断丰富 C、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
D、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20、道德是:
A、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B、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C、以善恶为评价方式
D、社会关系的产物
参考答案:
1、ABC
2、ABCD
3、ACD
4、ABCD
5、ABC
6、ABC
7、AB
8、ACD
9、ABC
10、ABCD
11、ABCD
12、ABC
13、AD
14、ABCD
15、ABC
16、AB
17、ABCD
18、ACD
19、ABCD 20、ABCD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2、简述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3、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内涵
5、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6、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7、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精神包括哪些?
8、简述道德的社会作用。
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97。
2、参见教材P104。
3、中国传统道德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4)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
4、(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5、详见 P79
6、详见 P76
7、参见教材P104。
8、参见教材P94
第四篇:思修题库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2、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讲法治就足以安天下了,不必再谈德润人心。谈德治,容易回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
3、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
()
4、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让经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
()
5、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
6、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
7、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强调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8、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
9、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1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1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12、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所以应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13、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就公民的权利而言的。
()
14、只要法律对公平正义做出了科学严谨的规定就能得到实现。
()
1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
16、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17、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
()
18、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就是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A
6、A
7、B
8、A
9、A
10、A
11、A
12、B
13、B
14、B
15、A
16、A
17、B
18、B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
A、12月1日
B、12月4日
C、12月12日
D、12月13日()
2、关于法治思维,表述错误的有:
A、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人要发挥聪明才智解决矛盾纠纷,保障人民的权利()
3、公平正义主要包括:
A、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B、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C、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D、宪法至上,法律普遍适用、优先适用,不可违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是: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相统一。
A、依宪治国
B、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C、依法治国
D、人权保障()
6、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人权保障
D.以德治国
()
7、——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A.司法独立
B.法制观念 C.人民当家做主
D.依宪治国()
8、下列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包括:
A.树立法律仰
B.宣传法律知识
C.维护社会秩序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
9、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个是正确:
A.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D.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
10、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A.法的国家强制性
B.法德普遍性
C.法的国家意志性
D.法的不可违抗性
()
11、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
12、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3、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4、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5、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前提和基础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16、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重要条件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17、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关键环节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18、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最后防线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
19、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0、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
21、对依法治国首次做出完整的内涵表述是——。A.邓小平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B.江泽民在党十五大 C.江泽民在党十五届三中全会 D.胡锦涛在党十七大()
22、下列有关法律的观点错误的是——。A.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B.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C.法律产生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D.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C
6、D
7、C
8、C
9、A
10、D
11、D
12、A
13、B
14、D
15、A
16、B
17、C
18、D
19、B 20、D
21、B
22、B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辩证关系的阐述,合理的有: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C、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D、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
2、关于法治和德治,表述正确的有:
A、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B、违反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要受到惩戒,受到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法治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德治要培育和弘扬道德,进行道德教化 D、法治体现的是规则之治,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有:
A、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B、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C、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 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D、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4、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5、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哪些要素: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6、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有:
A、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C、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D、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是对公民个人幸福的最大尊重()
7、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有: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8、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正当程序
()
9、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
10、大学生可以通过()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A.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养成守法习惯
()
11、法治思维的含义包括:
A.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观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以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行为; C.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12、法律至上性表现为:
A.普遍适用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抗拒性
D.持续稳定性()
13、我国依宪治国、依宪行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有
A、制度基础不同
B、领导力量不同
C、权力主体不同
D、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1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治思维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法治思维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
()
15、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主要表现为
A、普遍适用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违抗性
D、国家强制性()
16、权力制约的具体要求是
A、权力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17、从内容上看,公平正义主要包括
A、权利公平
B、机会公平
C、规则公平
D、救济公平()
18、尊重法律权威要求我们做到——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19、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A.国家检察机关
B.公安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纪检部门()20、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无约束地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C.权利义务相对等的观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1、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内容上的对应关系 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22、我国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有。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C.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D.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参考答案:
1、ABCD
2、A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C 20、BD
21、ACD
22、ABCD
四、简答题
1、简析什么是法治思维?
2、简析什么是法律权威?
3、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有哪些?
4、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是什么?
5、大学生培养法治思维途径是什么?
6、法律权威取决于哪些因素?
7、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9、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10、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1、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178。
2、参见教材P184。
3、参见教材P182。
4、参见教材P178
5、详见P183。
6、详见P185。
7、详见P187
8、(1)法律至上;(2)权力制约;(3)公平正义;(4)人权保障;(5)正当程序
9、(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4)养成守法习惯。
第五篇:思修题库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传承下来的精神,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2、“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说明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
3、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
()
4、祖国的大好河山,就是指祖国的自然风光,与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无关。
()
5、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
()
6、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不同的,不可能一致。
()
7、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8、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这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9、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
10、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体现了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
()
11、“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强调要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
12、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
13、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
14、科学有国界,但科学家没有国界。
()
15、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必然趋势,就是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
16、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A
6、B
7、A
8、A
9、A10、A11、A12、A13、A14、B15、B16、A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关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表述错误的有:
A、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B、一切时代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民族精神。同时,一切民族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时代精神之中
C、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D、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
2、下列关于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的表述,哪项不合理: A、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B、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C、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D、爱国主义是实现世界大同的必要前提
()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关于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表述,认识不合理的有:
A、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别有用心的,实际上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B、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只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D、经济全球化势必导致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
4、下列关于做忠诚的爱国者包括的方面,哪些认识有误: A、推进祖国统一
B、促进民族团结
C、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D、作为个体的公民,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影响,用不着关注太多()
5、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在于: A.爱国兴邦
B.实事求是
C.改革创新
D.八荣八耻
()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改革创新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
7、“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它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
8、以下关于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主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B.它是对全体中华儿女的基本要求
C.这是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D.它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一切人的基本要求()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推进改革开放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10、.以下关于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对全体中华儿女提出的基本要求 B.它主要是对生活在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C.它是对一切生活在中国的人提出的基本要求 D.它对海外侨胞不作要求
()
11、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这说明,在当代中国。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B.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C.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 D.爱国主义与爱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
()
12、“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典型的事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C
6、C
7、A
8、C
9、C
10、D
11、B
12、B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关于中国精神,表述合理的有:
A、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B、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C、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D、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2、关于民族精神,表述合理的有:
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B、民族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C、民族精神体现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 D、民族精神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
3、关于时代精神,表述合理的有:
A、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B、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C、时代精神体现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 D、时代精神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
()
4、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哪些民族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D、改革创新()
5、关于爱国主义,表述合理的有: A、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B、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C、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D、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6、爱国主义要求有: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人民群众()
7、关于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认识合理的有:
A、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商品的销售、资本的流动、信息的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人才的流动等等,都是跨国界的。所以,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 B、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获益了,经济高速发展,谈爱国主义确实过时了 C、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自己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
8、大学生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D、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强调爱国主义势必导致眼界狭隘,不思进取
()
9、大学生应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下列哪些是大学生应履行的法律义务: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B、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C、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如实提供有关证据、情况的义务 D、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
10、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有:
A、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B、改革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C、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D、改革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A、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突破陈规陋习;大胆探索未知领域;以创新创造为目标 B、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C、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D、要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
1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自己的国家
B.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C.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D.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
1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
A.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是维护祖国统一的纽带
C.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纽带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
14、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在当代世界发展多极化趋势下有着历史的必要性,其重要的时代意义表现在: A.是大学生报效祖国的重要体现 B.是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C.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必然要求
D.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答案:
1、ABCD
2、AC
3、BD
4、ABC
5、ABC
6、ABCD
7、CD
8、ABC
9、ABCD
10、ABC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四、简答题
1、大学生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
2、简析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3、为什么说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4、简述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5、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6、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7、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8、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49。
2、参见教材P59。
3、参见教材P40.4、参加教材P43.5、参见教材P47。
6、参见教材P59。
7、参见教材P61。
8、参见教材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