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隆尧县实验中学
周棉英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物教学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
2.初中生物被视为“副课”。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不愿把精力用到生物课的学习中来。
3.学生学习性不高,知识浅显,能力欠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不仅使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以此提高实验能力。
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实验情感。因此,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提出的。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其过程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第一周至第四周)
进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制定课题研发方案及方法。
2.课题实施阶段(第五周至第十四周)
(1)根据方案要求开展生物情境教学,写好中期读书笔记;
(2)课例研讨,写好教学案例; 利用学校例会,作了“个人课题研究例谈”重点介绍了课题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对个人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把个人课题与教学研究有效的结合。
(3)进行调查问卷,反馈情境教学; 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对策。
附 1: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同学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将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你对原先的生物课满意吗?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你认为生物课程趣味性高吗? □比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课能认真听讲吗?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业能在 5-10 分钟内独立完成吗? □能 □大多数能□不能
5. 以前生物课你是怎么学的? □ 自学,不会的请教; □ 教师讲,学生听记
6. 你对生物课有什么建议吗? 谢谢!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实验研究的效果定期进行总结、对比,可以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对即将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八年级(1)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利于本实验的开展,共抽取 40 人,其中男生 22 人,女生 18 人。调查统计结果如下:85%以上的学生对原先的课堂教学感到一般,提不起兴趣,课上纯粹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与求知欲,更谈不上主动的学习了。70%以上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巩固率较低。因此,研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使生物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
(4)写好阶段报告
(5)教学实录,进行观摩研讨,体验情境教学。课题组所有成员全部参加,并对课堂的情境、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份。课题论文或案例一篇。
论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案例。
回顾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几点体会: 1.对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更多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以前的生物课堂中我也把情境融入了实验教学中,但大多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课题研究让我在创设情境时有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让我以后的生物教学有了方向。2.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都有提高,生物成绩稳中有升。3.在做课题过程中把一些教学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在记录点滴的同时,能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4.促使我发现与捕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高了对问题的反思和解决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总之,课题研究促我成长,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深度,我的实践与研究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准上,这与我自身的理论水平有关。所以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理论武装自己是我努力的方向。最后,课题的结题并不是研究的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有目的的对创设情境进行实验研究与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莱阳市赤山中学生物课题组
摘要:1.生物知识具有真实性、应用性的特点,生物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价值,将生物教学从室内延伸到室外,让学生亲身体验、感触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做到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互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实践又进一步拓展生物学知识。
3.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物教学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
2.初中生物被视为“副课”。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不愿把精力用到生物课的学习中来。
3.学生学习性不高,知识浅显,能力欠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不仅使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以此提高实验能力。
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
发学生的实验情感。因此,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提出的。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其过程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第一周至第四周)
进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制定课题研发方案及方法,准备申报立项。
2.课题实施阶段(第五周至第十四周)
(1)根据方案要求开展生物情境教学,写好中期读书笔记;
(2)课例研讨,写好教学案例;
利用学校例会,我校姜主任作了“个人课题研究例谈”重点介绍了课题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对个人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把个人课题与教学研究有效的结合。
(3)进行调查问卷,反馈情境教学;
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对策。附1: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同学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将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你对原先的生物课满意吗?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你认为生物课程趣味性高吗? □比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课能认真
听讲吗?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业能在5-10分钟内独立完成吗? □能 □大多数能 □不能
5. 以前生物课你是怎么学的? □ 自学,不会的请教; □ 教师讲,学生听记。6. 你对生物课有什么建议吗? 谢谢!附2: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实验研究的效果定期进行总结、对比,可以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对即将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初二(1)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利于本实验的开展,共抽取4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调查统计结果如下:85%以上的学生对原先的课堂教学感到一般,提不起兴趣,课上纯粹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与求知欲,更谈不上主动的学习了。70%以上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巩固率较低。因此,研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使生物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后来我们把《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材料报送到教体局评审。
(4)写好阶段报告;(见阶段性报告,已写好)
(5)教学实录,进行观摩研讨,体验情境教学
202_.4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组所有成员全部参加,并对课堂的情境、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份。课题论文或案例一篇。论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案例。回顾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几点体会:
1.对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更多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以前的生物课堂中我也把情境融入了实验教学中,但大多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课题研究让我在创设情境时有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让我以后的生物教学有了方向。
2.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都有提高,202_年中考生物成绩稳中有升。
3.在做课题过程中把一些教学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在记录点滴的同时,能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
4.促使我发现与捕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高了对问题的反思和解决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总之,课题研究促我成长,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深度,我的实践与研究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准上,这与我自身的理论水平有关。所以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理论武装自己是我努力的方向。最后,课
题的结题并不是研究的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有目的的对创设情境进行实验研究与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定稿)
摘 要: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调控驾驭能力和全局观念,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本文仅就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要求、原则与途径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的产生都来自于实验。实验是教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调控驾驭能力和全局观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下面仅就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要求、原则与途径四个方面来阐述笔者多年生物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要明确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中学生物学教学涵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内容,实验教学既是验证理论内容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形成科学思维的能力,发展科学创新的能力。中学生物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运用生物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就是科学逻辑思维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考更加重视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比重也逐年增加。高考目标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二是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实验问题的能力。笔者近年来对高考生物卷实验部分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该部分试题难度不大,但大部分考生的得分情况不容乐观。考生在实验设计及现象结果的分析表述中常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有的背离日常生活常识。如“一只蝌蚪可连续做好几个实验”、“一个细胞染色后又要让它继续完成细胞分裂”、“用开水杀害昆虫”等等。学生缺乏科学的逻辑思维及实验能力,缺乏“单一变量”的对照思想。而实验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一蹴而就培养形成的,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整个育人工作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从小学开始,经过初、高中阶段,甚至整个教育阶段都要不断地强化落实才能养成。
二、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优化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当前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先上基础理论课,再安排学生做实验,该模式按部就班,比较僵化刻板,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现行生物实验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组合,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为例,简单阐述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的途径。
1.实验前提出目标。实验前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问题主要有:⑴实验应选用什么材料,在什么时候观察较为适合?为什么?⑵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有何意义?⑶有丝分裂间期、分裂各期各有什么特点?⑷我们在有丝分裂的细胞
中要注意观察什么?等等,通过设置问题,教师提出了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即熟悉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识别、实验材料的科学选择、初步掌握装片的制作技术、生物图简单绘制的方法等。借助设置问题,学生可通过查询教科书、实验报告册以及网络资源等途径,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选材要求、搞清各实验环节要求、实验的重难点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教师可以通过抽查、提问、小测验等多种形式来检查学生对实验的准备情况。
2.实验过程的启发诱导。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依靠学生的聪明才智千方百计完成实验任务,使学生从“学实验”转变到真正的“做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启发诱导和点拨,注意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正确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使每个学生在动手、动脑上有所进步。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协作探究精神。具体做法如下:在学生上实验课前,设置一些问题:⑴为什么根尖要长到1~5cm,而制作装片时切取的洋葱根尖长度是2~3cm?⑵试着边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边绘图?⑶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⑷请分析从生长良好的洋葱根上取得根尖后进行有丝分裂实验,但未发现处于分裂期细胞的原因。等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3.实验结束后的知识迁移拓展。实验结束后,教师除了简要点评实验情况外,还应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各种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分析推理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特别是由于生物学实验材料与一年四季变化有关,各校实验试剂与装备情况不尽一致,教师应创造条件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扩展和提升(主要从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时间等多方面),并引导学生对改进后的实验或影响实验的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拓展迁移知识的能力。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选材上波菜叶黄素含量不稳定,易缺失且含水量大,可改用幼嫩三角梅叶片(叶脉细、叶黄素色带清晰),丙酮量增大可提取出墨绿色的色素液;实验用的毛细管难制备,可把滤液取出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另一玻片平推成涂片(越平越好),重复几次,待滤液在载玻片上将干未干时,把滤纸条的滤液细线处180°折,将折处在做好的载玻片上沾一下,待干燥后重复2~3次。此效果比用毛细管划滤液细线更好,更易掌握,且成功率高,又可以不用毛细管。再如酶多样性研究活动中,酶来源有:唾液淀粉酶、猪胃液(可于清晨取于屠宰场)、加酶洗衣粉。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如找不到黑藻,可用南瓜幼苗表皮毛或紫鸭趾草花丝表皮毛代之。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可加大盐酸浓度来缩短解离时间。通过对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对改善和培养学生实验自主能力有着积极的效果。
(二)实验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是中学生物学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种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规定的实验操作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为今后的能力提升打下基础。教师可以从简单初级的实验入手,通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的规范训练,使学生在具备一定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再逐步深化,完成由易到难的过程。
(三)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课程计划中的重要
内容,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笔者与泉港二中教师曾利用假期期间及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其中取得了良好成效的有:泉港二中《肖厝近海滩涂浮游生物定量调查》荣获全国生物百项活动全国叁等奖;《肖厝地名初探》、《SO2对美人蕉生长影响》荣获全国表少年科技发明创新活动省贰等奖;《金丝雀笼养实验》荣获省三等奖。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选题→搜集资料→(设立子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原始资料收集以及论文写作。选题: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在初期可以是教师选题,但最后一定要过渡到让学生选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做法是教师发出通知单,让学生填写课题和实施方案,收集后经全班同学小组讨论形成课题并制定方案,不要走教师选题后让学生做的老路子。选题必须依据学校具体情况,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选题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现代科技发展趋势。选择的课题要有可操作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等主体性作用,不要选择那些摸不着、看不见的课题(如纳米、航天技术、人类基因组讨论等),避免做文字游戏,使学生失去兴趣。高中阶段的选题要紧扣教材,不要离高考太远,最好是教科书上实验的改进或是理论知识在生产上的简单应用,或是新教材中的探究性活动的子课题。如:《酶多样性研究》、《2.4—D在龙眼生产中的应用》(促春梢、抗冬梢)、《人工延长日照时间对菊花开花影响》、《蔬菜农药残留量的调查》、《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金鱼生长影响》、《动物激素(避孕药)对金鱼生长影响》、《光照强度对黑藻细胞质流动影响》等等。搜集资料: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到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搜集有关材料。设立子课题:以便于有更多学生参加,结论也会准确(如设立对照组)。制定实验方案:这一点教师不要包办,由小组成员在一起就所掌握资料进行讨论,写出课题报告并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老师可适当参与、纠正一些不科学的步骤,但要珍惜学生参与的每一步骤,保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开展研究活动:教师在这一环节仅仅是推动者和协助者,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力量,让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写作:这一环节可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科学思维及协作精神,论文应包含四环节;选题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结论→建议,并把所有原始记录、相片、草稿收齐装订成册。
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自己是在经历科学实验过程,是在领略科学家的实验思维和科学精神,变学生“学”科学为真正的“做”科学,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做”科学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能从根本上、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实践表明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具有实效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当然,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途径不只这些,笔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通过更多的摸索,寻求可操作性强且更为高效的途径。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提高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今后,笔者将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
文章出处:昆山男科医院
第四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课题结题研究
《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物教学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2.初中生物被视为“副课”。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不愿把精力用到生物课的学习中来。
3.学生学习性不高,知识浅显,能力欠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不仅使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以此提高实验能力。
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实验情感。因此,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提出的。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其过程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
进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制定课题研发方案及方法,准备申报立项。
2.课题实施阶段
(1)根据方案要求开展生物情境教学,写好中期读书笔记;(2)课例研讨,写好教学案例;
利用学校例会,我校领导作了“个人课题研究例谈”重点介绍了课题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对个人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把个人课题与教学研究有效的结合。
(3)进行调查问卷,反馈情境教学;
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对策。附1: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同学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将对《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你对原先的生物课满意吗?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你认为生物课程趣味性高吗? □比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课能认真听讲吗?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业能在5-10分钟内独立完成吗? □能 □大多数能 □不能
5. 以前生物课你是怎么学的? □ 自学,不会的请教; □ 教师讲,学生听记。
6. 你对生物课有什么建议吗? 谢谢!
附2: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实验研究的效果定期进行总结、对比,可以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我对即将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初二(1)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利于本实验的开展,共抽取4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85%以上的学生对原先的课堂教学感到一般,提不起兴趣,课上纯粹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与求知欲,更谈不上主动的学习了。70%以上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巩固率较低。因此,研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使生物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后来我们把《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课题材料报送到教体局评审。
写好阶段报告;(见阶段性报告,已写好)教学实录,进行观摩研讨,体验情境教学
202_.4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组所有成员全部参加,并对课堂的情境、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课题研究报告一份。课题论文或案例一篇。论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浅析》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案例。回顾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几点体会:
1.对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更多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以前的生物课堂中我也把情境融入了实验教学中,但大多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课题研究让我在创设情境时有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让我以后的生物教学有了方向。
2.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都有提高,202_年中考生物成绩稳中有升。3.在做课题过程中把一些教学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在记录点滴的同时,能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
4.促使我发现与捕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高了对问题的反思和解决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总之,课题研究促我成长,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深度,我的实践与研究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准上,这与我自身的理论水平有关。所以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理论武装自己是我努力的方向。最后,课题的结题并不是研究的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有目的的对创设情境进行实验研究与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参考文献:
1.丛峰松主编.生物化学实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社,202_.6 2.萧能庚,余瑞元,袁明秀等合编.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8 3.厉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_.6 附1:
关于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将对《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你对原先的生物课满意吗?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你认为生物课程趣味性高吗?
□比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课能认真听讲吗?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业能在5-10分钟内独立完成吗?
□能 □大多数能 □不能 5. 以前生物课你是怎么学的?
□ 自学,不会的请教; □ 教师讲,学生听记。□通过实验学习6. 小组合作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你喜欢吗?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7、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你现在对生物课有什么感受和建议 :
第五篇:中学生生物学习策略及其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物学习策略及其培养研究
刘丽红安阳市实验中学邮编:455000
【摘要】 学习策略研究近年来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的实质,学习策略研究发展的脉络,个体策略发展的阶段特征、年龄特征和水平特征以及策略的体系构建和策略的教育训练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为国内学习策略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语言学习理论依据 培养策略学习策略教育训练 引言
只有当学生们积极,学而又懂得怎么学习时,他们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对学习方法的调节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高或优化学习策略,能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全面提升个人创造能力和创造品位。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通俗地讲,学习策略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方法”。但是,不少中学生会说:我们几乎每学期都在听老师讲学习方法,可是,我们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必须承认:情况确实如此。老师告诉学生:“你们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样的告诫或教导可能太多了,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师的告诫或教导,而是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重要的不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笼统介绍,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训练。
二、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的关系
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个加工过程中,学习策略既参与信息加工,又对其进行控制。学习策略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控制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便有效地储存和提取信息。就学习策略的本质而言,由于学习策略是一种策略性知识,它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包括信息加工流程所有环节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如注意、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编码等。其中,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是对信息进行的直接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等属于认知策略;而对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则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视与指导着个体认知过程的进行,属于自
我监控策略。由此可知,学习策略既参与信息加工又对其进行控制。
学习策略参与信息加工,主要是指其中的认知策略(主要是指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的选择、识记与组织)直接参与信息加工过程,并影响信息加工的效果。学习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主要是指自我监控策略对个体认知过程的监视、管理和指导。
三、简述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就其实质来看,元认知应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它包括三方面内容:(1)关于人的知识。(2)关于任务的知识。(3)关于策略的知识。
一般来讲,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具有如下三方面作用:
1. 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境有哪些变量,并意识和体验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情况。
2. 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拥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并且明了这些学习方法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意识和体验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根据学习变量间的关系与它们的变化情况,自觉地选择、安排、使用和调整学习方法;知道自己拥有的各种学习方法的作用、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并且能选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可以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激活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任务变化,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效果,客观地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并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手段。
四、如何培养元认知策略?
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获得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的获得;二是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三是通过专门的训练获得。研究表明,后两种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重要作用。但无论是结合学科的培养还是专门的训练都离不开以下五条具体途径和三种具体方法。
1.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五方面的意识性:①学生清晰了解任务的意识性;②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③使用策略的意识性;④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⑤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
2.丰富学生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研究表明,学生元认知水平与其拥有的元认知知识有极大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这些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的体验,并不断提高这些体验的精确性,以提高元认知水平。
3.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操作的指导。为了使元认知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习过程的特点,按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元认知指导。
4.给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反馈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的反馈环境,不但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而且还要使他们愿意接受别人的评价。在这样一个环境的基础上,教师应逐步地引导学生从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培养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真正学会元认知学习。
5.注重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和认知活动的调控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非智力因素中的努力程度、动机激发、个人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的调控。最终使学生能把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控有机的结合起来。
元认知训练的方法即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三种。
自我提问法就是在元认知训练中,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自我训练问题单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三个部分。
相互提问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成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的自我提问单,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问题单相互提问并做出回答。
知识传授法主要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于学习中生成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五、中学生应当如何发展生物学习策略?
调查表明,我们的中学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3.学习情绪的调控;
4.信心的保持;
5.合作精神;
6.自主学习方法。
中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策略应当及早培养,事实上,应当越早越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中学生已经无法提高学习策略水平了。我们应当认识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经过了学习策略训练之后,也会明显地看到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按照上面的三类目标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2.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所以,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3.放慢学习速度,克服急躁情绪。培育好的学习策略,必须从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事件做起,放慢学习速度将有助于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们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后,就会照该模式做下去。
4.小步子前进。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渐地抵达目标。
5.注重内心检验。在每一次学习事件里,我们都应当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验和反思上。比如说,你正在构思一小段英语短文,你可以先用几分钟想一想自己如何写,然后停下来,“检阅”一下自己这个“想”的过程,看看自己是怎样“想”的,可否做一些调整,接下去,再进行几分钟的构思。
6.反复磨练自己在学习事件过程中的那些瞬间活动。你读一篇文字,说或写一段话,那转瞬即逝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决定你的学习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你要抓住这样的关键环节,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这些瞬间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总结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课题组
2.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陈维维沈书生
3.网络环境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4.秦晓芳,“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外外语教学》,1996 年第四月期。
中学生生物学习策略及
其培养研究
安阳市实验中学
刘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