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浅谈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21-104828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4 18:38: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浅谈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四成多,农村的经济来源离不开农林牧副渔的发展,近几年国家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不断推进脱贫、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期望可以改善农村问题,同时三农政策和各种惠农政策的推行让我国农林经济有了不小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农林经济管理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农林经济管理部门的作用,也为了推动农业进步必须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为农林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笔者对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为我国现代化农林经济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发展现状;解决策略

一、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林经济发展中的各项问题,每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农问题都是高频词,十九大中,总书记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农业发展作出指示,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的解决放在全党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诚然纵观这几年国家对农林经济的管理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推动了乡村城镇化的构建,提高了农村人的生活水平,但是从一个农业强国的角度出发,农林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农村青年人外出务工,使农村人的数量越来越少,出现了大量的田野闲置,浪费了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其次,我国农业的务农手段不够先进,虽然大部分能以简单器械作为躬耕的器具,但是距离形成集约化的大器械农业生产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上,也体现在公共设施、人员素质等等方面,农业想获得更高的发展必须积极与时代融合形成新的发展机制,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发展,推广科学种植方法,将专业性与实际性统一运用到农林经济管理中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二、农林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战略目标不够明确

农林企业作为农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率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融入国家新观念、新思想,将企业的发展看做农林的发展。但是我国对农林经济管理的模式和体制还在探索阶段,即目前虽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体系,但是从实际角度上看存在很多现实问题。而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发展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农林企业本应顺应政府的号召,开创新的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的进步,但是传统的思想在人的心中根深蒂固,难以彻底提出,继而影响了新政策的推动,发展战略目标含糊不清,缺少切实可循的计划,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

(二)农林企业的人员素质与保障问题

农林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多种能力,除了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懂得农业、地理、经济学、环境学、农产品加工学、土地经济学的知识,不仅如此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应该深入农村,探访农村经济发展的真相和进度,在外作业要求有恒心和毅力,能不怕脏,不怕累的执行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农林企业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农林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外部环境、社会要去息息相关,现实因素和经济因素让农村越来越多人涌向城市,农林经济的发展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这种劳动力的缺失造成了农林企业经济收入的减少,这样的光景维持久了,农民难免出现工作不积极,懈怠的状况。

(三)农林经济管理模式不够现代化

农林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但是农村务农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对先进科学的应用掌握程度不够,且人们的思想还比较陈旧,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时间,这种种诱因造成了最后的结果,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模式不够现代化,缺乏专业性强的农林务工人员,这对健全农林生产体系的建设是不利的。

三、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法发展策略

上述中我们简短的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这些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共同考虑发展策略。

(一)坚持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我国自建国至今才六十九年,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从一个一穷二白的面貌发展到今天,新时期国家改革面临更多现实问题,农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也离不开共产党的指导,唯有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核心发展理念才能帮助农业经济实现真正的发展,依照农民的现状实事求是的提高农民收入。尽管目前确实存在问题,但是问题的改善需要时间,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坚持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实现农林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提高农林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要从两方面做起,首先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面对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准不精的现状,需要提高人才招聘的门槛,从源头处解决工作人员的问题,然后对现有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当下农林业发展的新趋势,保证思想的先进性。其次,推广专业务农人员,年轻人务农者越来越少,且现有人员对农林问题掌握不周全,如果在农林中推广专业务农人员,能带动同片区的农林水平,通过言传身受传递先进思想和经验,将现代化技术无形中传入农民的手中。

(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发达国家的农业与科技息息相关,为了促进我国农林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需从现代农林业的角度看待问题,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有助于集约化农业的建设,也有助于建立健全的管理系统,从而为农林业生产与销售实施科学的引领与指导。科技兴农战略须本着提高硬件和人员素质两方面出发,让科技兴农战略有载体可依,从现实角度帮助农林经济管理的顺利施行。

四、结语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农林经济管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的农林经济问题由来已久,想彻底解决没那么容易,但是坚持正确道路发展,总有一天会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换。

参考文献:

[1]徐东升.关于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2_,(27):183-186.[2]哈媛媛.浅议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福建农业,202_,(05):43-45.[3]鲁莎莎,袁擎.关于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2_,32(06):23-27.

第二篇: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

近些年来,红色旅游的异军突起,对中国的旅游市场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使老区的旅游品牌和形象更加鲜明,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得到更好地整合。发展红色旅游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及现状进行梳理的同时,提出了红色旅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现状 问题 发展策略

Abstract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the “ Red Tourist” developed so fast and made a great change in China’s tourist market.Through the“ Red Tourist”,We can offectivety protect and make use of revolutionary historic cutural heritage and make tourist brand, and combine enviromental resources with historic resources of human.Developing the “Red Tourist” contributes to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olopment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al condition of China’s “Red Tourist” and bring up some problems, and then propose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Key Words:the Red Trip;Status;Problem;Development Strategy

目录

序言„„„„„„„„„„„„„„„„„„„„„„„„„„„„„„„ 第1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分析„„„„„„„„„„„„„„„„„„„ 1.1 红色旅游的定义 1.2 红色旅游的物质载体分类 1.3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 1.4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 1.4.1 建国初期的瞻仰、参观活动

1.4.2 “文革”期间革命纪念地的“朝圣”活动 1.4.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转变 1.4.4 新世纪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第2章 我国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发展,一拥而上。

2.2 行政区划壁垒,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

2.3 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欠佳,可进入性差。2.4 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

第3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策略„„„„„„„„„„„„„„„„„„„ 3.1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3.2 加强红色旅游行业规范

3.3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3.4 融入地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由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孕育衍化而成。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支持下,“红色旅游”在中国大地上迅猛发展着,不仅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道亮丽的文化奇观,引起世人高度关注。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202_ 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人数23 亿人次,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1.4 万亿元,增长12%。在国内旅游急速升温的形势下,在建党90 周年的大背景下,202_ 年的红色旅游活动必将升温。

1998年,随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宣传促销口号在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便逐渐兴起而发展。202_ 年初,江西、陕西、福建、河北、广东、北京和上海联合发表《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决定就发展红色旅游进行区域协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链。202_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202_-202_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真正把红色旅游提升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发展战略的层面。202_年2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召开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发展红色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从而使得红色旅游更加蓬勃发展,成为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展红色旅游的指导思想是: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坚持多方参与的原则,就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1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分析

1.1 红色旅游的定义

202_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颁发了《202_—202_ 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将红色旅游定义为: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在实践层面上,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往往都被视为红色旅游的一部分。至于何谓“红色”?近期重庆市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的解释颇有新意。他认为: 谈到“红”,少数人反对,以为是搞“左”的一套,甚至与走“文革”老路联系起来。这完全是错误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红色。“红”是汉语中褒义色彩最强烈的词。红色代表生机、活跃、青春、热情,代表明亮、鲜艳、力量、奔放和充满生命力。所谓红色文化,从理论上讲,是指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时代精神。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就是“红色中国”。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它既包括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精华,也包括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先进文化、进步文化的统称。1.2 红色旅游的物质载体分类

目前,红色旅游的物质载体包括纪念地、旧址、遗址、纪念碑、陵园、故居、纪念馆、惨案遗址、历史遗产等等,不仅存量庞大、内容丰富,而且分类较细、针对性较强。一般可以分为“旧址”类、“遗址”类、“祭奠”类、“遗产”类。

“旧址”类红色景区是指我们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经历过的重要会议、伟人故里、重要事件和党、人民军队的驻扎地等,一般都内涵丰富、时间跨度较长。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旧址、韶山毛泽东故居等。

“遗址”类红色景区是指战役、战斗、惨案、重要事件发生地等。这类景区的共性是时间跨度较短、事件背景深刻、感染力强。如:平型关大捷遗址、南京大屠杀遗址等。

“祭奠”类红色景区包括纪念碑、纪念馆、陵园、雕塑性建筑等。这一类景区的共性是文物资料存量较多、观瞻性鲜明。如: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西 柏坡纪念馆等。

“遗产”类红色景区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和自然遗产。这类景区的特点是,容易激发爱国主义感情,增强红色旅游对游客的叠加效果。

因此,对于游客来说,要依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安排目的地,才能满足 自身的需求。此外,我们更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红色旅游的形成和发展。1.3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

我国现阶段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将目的地建设成为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目的地体系的传统开发模式;二是将目的地建设成为注重游客参与和体验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的体验经济开发模式;三是混合开发模式,将传统型与体验经济型有机结合,使旅游目的地既有传统项目,又有新项目。

1.4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

总体上说,由革命纪念地演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演化为红色旅游景区,就是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1.4.1 建国初期的瞻仰、参观活动

中国国际旅行总社于1954年成立,并成立了15家分社,主要从事涉外接待。1964年7月22 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成立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几乎与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步,1951年,文化部和内务部联合发文,要求修建革命事迹纪念馆和保护革命文物。1960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含33处革命纪念地和遗址,主要是接待国内外参观访问者,包括外国的国家元首和贵宾。比如: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在1951年2月6日对外开放,1961年改书“毛泽东同志旧居”。在新中国成立及以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旅游工作一直属于民间友好往来的范畴,对宣传新中国成就、加强国际友好往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国内民众而言,这一时期的瞻仰、参观、学习,并不具备旅游的属性,革命纪念地也只是政治接待而不是旅游经营。不过,这一时期为红色旅游的形成提供了一些基本物质条件。1.4.2 “文革”期间革命纪念地的“朝圣”活动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相较而言,6 革命纪念地倒是幸运的受到了保护和利用。在这一特殊时期,以红卫兵大串联为主要形式,全国大中学校学生大批拥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使革命纪念地接待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1966年11月,红卫兵大串联达到高潮,毛泽东同志旧居和纪念馆昼夜开放,该年的参观者达290万人次。虽然,这些游客是以“朝圣”为目的的,也没有休闲、消费、娱乐的旅游属性,但这为后来红色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1.4.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转变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以当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更名为中国国家旅游局。1983年,中国被世界旅游组织接纳为会员。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全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被认可。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崛起,国家在计划安排的旅游基本建设投资中,每年都要安排一部分资金,帮助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发展旅游产业。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了第一批11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推动了革命纪念地逐渐从政治接待向旅游接待、旅游经营转变。1.4.4 新世纪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全国很多地区都把本区域内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202_年,国内部分革命纪念地发起成立了区域性的红色旅游协作组织。202_年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河北考察工作时,对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意义第一次做出了全面、深刻、权威的阐述。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202_—202_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红色旅游由此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第2章 红色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自202_ 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工程开始,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中共中央高度重视,部门大力协同,城市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并带动建筑、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我们仍然要清晰地认识到红色旅游火爆场景背后存在的问题。2.1 盲目发展,一拥而上

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受到区域经济基础、旅游基础设施、可进入性、管理体制和景区知名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各地红色旅游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事实上,红色旅游景区除了少数地方,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开发较好,大部分则刚刚进入市场尚属开发初期,但却随着“红色焰火”大兴土木, 纪念馆、碑林、广场项目偏多,甚至贫困地区的名人故里也要建规模宏大的纪念地,环境容量不足的地方也要坚持建大纪念馆、大广场,盲目过度和不分重点地开发,以致造成自然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有的甚至为了政绩而劳民伤财,十分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红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2 行政区划壁垒,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

当初的中央苏区、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几省交界处。新中国建立至今,许多革命老区仍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管辖,有的甚至跨越数省,这对于红色景区的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各省市为发展本地经济,往往忽视景区间差异,阻碍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域流动。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边界共有资源争夺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2.3 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基础设施欠佳,可进入性差

基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我国大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 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仍然是阻碍其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区位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公共设施落后、服务质量较低是制约一些红色旅游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限的资金制约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客源市场的拓展。红色旅游热潮的突起,使得景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上的问题凸现出来,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2.4 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

多数红色景区的开发未能融入到当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 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和地域文化的独特,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主题单一,在展现形式上,以革命活动、名人故居、纪念馆等传统平面的、静态形式的展览陈列为主,开发方式粗糙,表现手段落后,枯燥乏味,不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渴望更多参与性和自主性的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2.5 红色景区经济来源单一

票收入是红色旅游景点进行维修和日常开支的重要来源,然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买门票在许多红色旅游景点成了常事,有的地方只有三分之一的来客买票,在一些地方借“红色旅游”刮起了一股吃喝风,下到基层要吃要喝,增加了当地的经济负担,有悖于红色旅游教育的初衷。

第3章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策略

3.1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先选择一批资源价值高、发展基础好的重点景区,率先开发,加快培育,形成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红色经典景区,提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发展红色旅游要突出产品特色,不能片面强调建设规模,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必须坚持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的原则。要根据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价值品位、交通区位等因素,制定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则,按照发展次序,分步推进,合理布局,防止无序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作为旅游吸引物和主要载体的红色资源得到保护,并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的维修和进一步开发,实现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双向互动和谐统一和良性循环地发展。3.2 加强红色旅游行业规范

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要特别注意协调好红色旅游与相关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文物保护等规划的衔接,使红色旅游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大作用。红色旅游区域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大本土特色的红色旅游商品研制和开发力度,提高旅游购物品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同时,要加强对旅游购物品销售流通环节的管理工作,建设大的旅游购物中心,按照“小商品、大市场”的思路进行行业规范管理和监控。3.3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突破行政划分界限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封锁,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统筹兼顾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经营和宣传促销等。加强区域内旅游合作区域间交流互助,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的流动。同时,在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聚效应,在全国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联系互动效应。3.4 融入地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还不是旅游产品,要把红色旅游资源变成旅游产品,必须进行产品创新。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特色打造,在“红色”中再挖“特色”,避免出现产品的单一化和雷同化。将红色旅游的主题融入到当地的地脉和文脉中去,将红色旅 游资源与当地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开展生态旅游、地质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而与革命观光旅游一起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产生叠加效应。由此,保证了旅游产品的独特性,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论

红色旅游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文化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也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经济工程,还是培养红色下一代的重大教育工程,充分认识到发展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开发红色景区的过程中,要善于协调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做到开发和保护相互协调,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走一条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东朝.红色旅游[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_(10).[2]范方志.论发展中国“红色旅游”[J] , 恩施职业技术学报.[3]张群.论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J].经济论坛, 202_(21).[4]方世敏.湖南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J] , 商场现代化, 202_(9).[5]庄军.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2_(4).[6]王晓洋.试论中国“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J] , 高职论丛,202_(2).[7]史玉江,唐雯.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新论[J].商场现代化,202_(14).[8]孙凯.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 消费导刊, 202_ [9]范方志 林澍.论发展中国“红色旅游”[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 年第18 卷

第三篇: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模版)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_-07-26 22:45:45

摘要: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建设好数字化教育资源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了界定,并且描述了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发展策略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总体缺乏、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教育资源有两个要素构成: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软、硬件教育资源。

一、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经过20多年,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成立了以教育部部长周济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202_年10月成立了以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为主任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该办公室主要负责统一规划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共性问题,研究制定宏观规划和相关政策,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共享、网络安全保障、标准化、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重大项目审批与管理。[1]该办公室的成立标志着教育部试图改变教育信息化建设分散管理、统筹无力的困难局面,对规范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02_年6月16日,在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202_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年会”上,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冯吉兵做的报告——“中国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2]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了总结。

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我国超过90%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学校的校园网络设施较为完备。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开通,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取得重大进展,为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始建于199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网。该网络总容量为800G,有38个主节点,主干网速率达到2.5-10G,接入能力为1-10G,总长2万多公里,连接了31个省的200多个城市。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正式运行于202_年10月,该网是交互式远程教育服务网。卫星覆盖全国,共播出8套数字电视、8套数字音频广播、25套IP广播,主要播出教育政务、西部扶贫、电大远程教育、基础教育同步课堂等各种教育信息,接收人数超过了200万。202_年12月,CERNET2主干网开通。202_年9月,通过技术鉴定,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网是世界上最大的IPv6互联网主干网,以1-10G高速IPv6方式接入服务,目前有25个核心节点,已经连接了20个主要城市的近百所高校。总体技术世界领先,部分技术属国际首创。202_年筹建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格,202_年7月通过技术鉴定。该网整合了20所重点高校的计算、信息、存储等资源,聚合计算能力达到15万亿次,存储能力为150TB,部署了生物信息学、图像处理、远程教育、流体力学、海量信息处理五大特色网格应用,形成了资源共享、配置灵活、跨学科、跨地域的高效网格环境,成为服务于教育、科研的大平台。该系统总体涉及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硬件建设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在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就。我国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形成了一批优秀资源共享系统(如中国大学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高校精品课程等),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的有效机制(如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系统等)。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在远程教育与培训方面,建成了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68所,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百亿工程),建成了全国职业学校远程评估信息系统。在我国,基于互联网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和培训已经初具规模。视频会议、网上合作研究、网上阅卷、网上招生录取、网上就业服务、网络联合办学等一些应用系统发挥了网络的优越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我国基本建成了教育系统办公信息网,初步实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政务信息交换,建成了一大批功能强、特色突出的专业网站(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网等)。

我国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主要表现在:组建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构筑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推出了40余项标准,启动了标准化测评认证工作,为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提供了可能。标准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依据,使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有法可依。

2.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造成了很多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2)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教育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总体不足,且存在区域不均衡的特点。

(3)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需要。

(4)数字化教育资源总体缺乏,尤其缺少优质资源。

(5)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存在重复性建设,标准化低,整合与共享难等问题。

(6)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的经济效益。

(7)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8)数字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明显存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9)此外还有不少人,没有认识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3.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三种倾向

(1)“赶时髦,崇洋媚外”倾向

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教学平台、视频编辑系统等软硬件频繁更新,一旦有新的产品问世,马上就会跃跃欲试,唯恐落后。例如,在学校经常是用上万的投影机、视频展台在做几百元钱的幻灯机、投影器能做的工作。学校的影视中心配置的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最新的产品,甚至比省电视台的都好。此外还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总是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的硬件和软件都比我们国家的好。计算机要买进口的,杀毒软件要买美国诺顿,摄像机要买日本的。这种“赶时髦,崇洋媚外”的做法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确实是可惜之举。

(2)“追求软、硬件数量”倾向

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在介绍学校时都会提到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多少教室配备“四机一幕”(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屏幕),拥有多少教学软件等一些话语。特别是中小学,外来参观学习的人总要被带着参观一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似乎谁的设备好,谁的教学质量就高,谁的就是成功实现了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硬件资源和数字化软件资源建设,但是在建设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必须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这种过分强调软、硬件数量的做法,无疑消弱了对信息化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的维护和应用等一些问题。

(3)“求投入,不求效益”的倾向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国家启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的资金号称“百亿”。网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信息:“某县计划投入6000万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某市投入逾亿元资金,以完善农村教育信息化装备”、“投入20亿元,上海校校通工程基本竣工”、“202_年,辽宁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金共计1.87亿元。202_年又投资1.09亿元保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顺利实施”等。但是确很少见到关于“建设教育信息化工程”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成本效益的研究。一时间,好像是投入的资金越多,取得的效益越大。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国家和个人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然而在有的地方,花费重金购置的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我们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必须考虑投入的成本效益。要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取最优的效益。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

我国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注目的,但是也存在上述所说的一些问题。为了避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协调因素出现,当务之急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发展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提高思想认识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动力。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分布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标准建设是保障,资源共享是核心,应用是目的。政府必须对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加强引导,合理规划,努力提高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

2.加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

目前关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理论发展水平与实践不相适应,也就是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缺少有利的理论指导,导致了一些重复性建设、不合理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必要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宏观规划、建设标准、共享机制、优质资源建设、均衡发展、成本效益方面的研究

3.走合适、实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之路

此处的“合适”,指的是适合我国国情,适合本单位的经济情况,合理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要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合适”还有一层含义,则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务必做到“尊重知识产权,符合伦理道德”。这是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比较特殊的要求。“实用”指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需的、优质的、物美价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第四篇: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分类号: 密级:公开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有利于改变旅游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为旅游者提供适应其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实现旅游服务形式多样化、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在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虽然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迅速,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功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影响越来越大,但仍然存在对旅游电子商务认识不足、旅游电子商务安全性较低、缺乏个性化服务以及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现状;对策

目 录

论文总页数:11页

1引言........................................................................4 2旅游电子商务基本情况........................................................4 2.1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4 2.2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和主要功能..........................................4 3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5 3.1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5 3.1.1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迅速............................................5 3.1.2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增加............................................6 3.1.3旅游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6 3.2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7 3.2.1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功能不健全,整体环境不完善..........................7 3.2.2国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7 3.2.3缺乏与消费者互动,经营模式和产品缺乏创新............................7 4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及建议................................................8 4.1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8 4.2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企业整合........................................8 4.3强化旅游电子商务安全和信用体系建设........................................9 4.4加快复合型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1引言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在线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旅游电子商务突破了旅游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手段,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大旅游企业和游客的喜爱,但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还偏低,与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2旅游电子商务基本情况

2.1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

杨路明、巫宁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定义相对比较完整,旅游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包括通过网络发布、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商务信息,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营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张跃文、郭瑞涛[2]认为旅游电子商务是传统旅游业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而技术始终是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中的,因此从旅游信息的角度来定义旅游电子商务更科学,随着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还应包括利用无线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旅游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应用的活动。[1]2.2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和主要功能

信息化手段已经应用于旅游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常见的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包括旅游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2B),旅游企业服务与机构或实体的电子商务(B2E),以及面向旅游者的电子商务(B2C或C2B)。每一种发展模式都形成了不同的操作方式。

其功能具体可以概述为以下四个方面:旅游信息服务、各种旅游服务的查询和预定、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个性化服务、为旅游爱好者提供自主性交流的平台。[4] [3] 3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3.1.1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迅速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始于1996年国旅总社参与投资创办的华夏旅游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旅游网站逐步进入成熟稳健发展阶段。目前旅游电子商务已成为各大旅游公司、酒店、网站争夺的焦点。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_年6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33亿,占网民比例为22.4%。而202_年12月底,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12亿,占网民比例为19.8%。半年间,在线旅游预订网民的渗透率增长2.6%,2100万人。

[5]

3.1.2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增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产品组合的随意性明显加大,这既是对旅游企业的挑战,也给其发展带来了机遇。旅游企业利用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关联性、实时性、丰富性和便捷性,使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功能不断增加与完善。旅游电子商务功能之所以日益增加,主要是因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具有旅游信息汇集、传播、检索和导航功能。有的旅游企业甚至利用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出一站式服务,如酒店订房、租车服务、地方特产购买、预订电影和KTV娱乐场所等,为人们的出行、住宿、旅游等提供一系列完善且实惠的服务。此外,还有旅游企业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微博营销,使之成为树立品牌形象、推介旅游产品、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3.1.3旅游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交易额增加。202_年9月1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2_年全国旅游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旅游业交易)市场规模达到202_亿元,占整体旅游 收入份额近15%。[6]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占整个旅游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使之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旅游市场持续扩容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双重推动下,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旅游电子商务主体得以快速发展。携程、去哪儿、艺龙、芒果、驴妈妈等一大批旅游电子商务公司已经在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2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功能不健全,整体环境不完善

在中国,旅游企业的90%以上为中小型旅游企业,这些中小型旅游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普遍偏低。计算机应用技术仍停留在初级应用阶段,基本上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和最普通的数据报表处理,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此外,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在旅游网络的经营思路和发展方向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如旅游网站缺乏复合型人才,现有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大部分都以电子商务技术见长,对于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营销等知识掌握有限,而既熟悉电子商务、又精通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

3.2.2国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国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严重滞后,国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安全保障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技术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较差,消费者的隐私权难以保障,病毒、虚假网站、黑客攻击等现象屡见不鲜。我国现行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也存在效力层级不高、体系不清、内容不全,无法有效对电子商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引导和规范。

3.2.3缺乏与消费者互动,经营模式和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网站都提供“产品报价”、“产品信息”、“旅游新闻”、“目的地介绍”等雷同的服务,但缺乏“客户联系”“在线咨询”、“预定产品”、“网上支付”等内容,网页大多仅限于浏览,很少能进行动态的交互式沟通,一般只提供一个E—mail联系企业的窗口,缺乏互动性,更难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另外,国内很多旅游网站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上,经营模式和产品缺乏创新,服务项目单一,旅游线路、景点介绍、游记作品以及网上订票、订房、租车等模块几乎成为固定的内容,而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现提供的交通信息、天气、餐饮等的增值服务也非常有限。

4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要发挥旅游电子商务的作用,必须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提高对旅游电子商务认识的基础上,努力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完善网站建设及企业整合、强化其安全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1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

目前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内容单

一、缺乏个性化服务,难以满足旅游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要促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旅游企业必须完善其服务功能,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旅游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为此,应加快电子商务在旅游业的应用、普及与提高,积极探索旅游电子商务的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推动其多样化发展。旅游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方便其吃、住、行、游、购、娱等,实现集预订、组团、缴费、服务监控、投诉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在搞好多元化服务的同时,要深入调查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突出做好个性化服务。根据旅游者旅行时间、消费档次、个人兴趣爱好等对旅游线路进行智能化设计,优化个性化旅游方案,供旅游者自主选择;建立网上旅游超市,由旅游者对旅游的每一个预订项目进行自由选择与组合,使其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旅游,实现“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自主行为;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信息化发展,集成旅游者的信息,准确地了解其行为、兴趣、偏好,推出适应不同旅游者需求的特色服务,提升旅游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4.2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企业整合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必须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对旅游企业进行整合。从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来看,应将其服务内容和商务平台进行有效集成,充分发挥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在开展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使其真正进入“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实用阶段;建立和完善包括旅馆预定系统、旅游线路动态信息网、旅游管理系统、旅游咨询、车船票预定、信息反馈等内容的旅游信息体系,确保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及动态更新;深入了解旅游者需求,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和表现形式,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增强其吸引力;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设备,加强网站维护,重视信息反馈,改进服务。从企业整合来看,应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手段对传统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网站进行整合,推进二者战略 资产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旅游企业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经营水平,推动旅游电子商务的集团化经营;建立中小型旅游电子商务联盟,实现联盟内部标准化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以统一的品牌、统一的价格、统一的承诺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以扩大经营范围、创建旅游品牌、打破地域限制;通过各区域旅游产业链的有机整合,构成既灵活又彼此互利的网络营销系统,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4.3强化旅游电子商务安全和信用体系建设

安全性和信用问题是当前影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要促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必须强化旅游电子商务安全和信用体系建设。为此,要强化旅游电子商务安全管理,通过完善旅游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法严厉打击利用旅游电子商务交易进行欺诈、欺骗、滥用旅游者个人资料的行为,规范旅游电子商务交易行为;加强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防火墙和病毒防范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时间戳技术和认证技术等手段来防止信息被黑客恶意修改,保障旅游者的隐私权和财产安全;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日常管理水平,从内部消除网络安全隐患,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旅游者网络安全意识。要加强旅游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对从事旅游电子商务的有关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促进其加强诚信建设和自律;建立失信惩戒机制,通过对旅游电子商务失信行为的惩罚,使其得不偿失而自觉遵守有关规定、规范自身行为;加强全民诚信教育和网络道德宣传,增强公民诚信观念,营造社会诚信大环境,解决旅游电子商务诚信缺失问题,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4.4加快复合型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与电子商务的整合,只有具有旅游业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将旅游的经营管理与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应用功能和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要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必须加快复合型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要求,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旅游电子商务技能,造就一支既熟悉旅游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高等院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与旅游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或者课程,加快培养旅游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步伐。此外,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鼓励内部人才的成长。

总之,旅游业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也作为适合电子商务应用的典型产业,已成为了全球电子商务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虽然这一新兴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一定要迎接挑战,顺应这种旅游经济活动的新态势,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结论

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外出旅游的人们不必再为没有时间去旅行社咨询报名而烦恼,人们可以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在家用互联网轻松办好这些事情。当然,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它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要想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那就需要旅游行业中的各个企业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创新,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一改传统的发展观念,突破传统发展方式的束缚,相信随着时间的脚步,旅游电子商务一定会成为旅游业中的主流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便捷的服务,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路明,巫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第二版)202_,电子商务出版社,(195)[2]巫宁,杨路明.旅游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2_,53. [3]阎赞.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现状浅析与思考[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2_(4):27-28. [4]冉祥云.电子商务在旅行社业务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2_(12)[5]艾瑞网.2013Q3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585.6亿元.http://ec.iresearch.cn/reservation/20131105/217810.shtml, 202_-11-5.[6]李丹.移动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现状SWOT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2_(24)[7]唐若璘.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2_(22)[8]徐蓉艳.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制约因素探究[J].企业导报,202_(2)

[9]郑丽.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关键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商贸,202_(1)[10]王爱芳.浅谈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J].中国电子商务,202_(19)[11]谭建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商业模式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2_(2)[12]邢春梅.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研究[J].魅力中国,202_(7)[13]王钟庄.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2_(8)[14]廖燕凌.基于互联网的我国旅游业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2_(4)[15]马卫,李俊楼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思考[J].中国商贸,202_(3)[16]齐新.我国旅游业如何实施电子商务[J].中国商贸,202_(23)[17]杨莉.旅游移动商务服务平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2_(1)

[18]张跃文,郭瑞涛.价值链角度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过程浅析[J].中国商贸,202_(22)[19]梁方方,江金波.基于电子商务的中国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2_(21)

[20]王乐鹏,王颖.基于SNS机制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途径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2_(2)

[21]李俊楼,马卫.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2_(2)

第五篇: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于阅读被公众chen19870631藏202_-04-23数:转

285藏: 公

举报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推荐给朋友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总体缺乏、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教育资源有两个要素构成: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软、硬件教育资源。

一、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经过20多年,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成立了以教育部部长周济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202_年10月成立了以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为主任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该办公室主要负责统一规划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共性问题,研究制定宏观规划和相关政策,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共享、网络安全保障、标准化、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重大项目审批与管理。[1]该办公室的成立标志着教育部试图改变教育信息化建设分散管理、统筹无力的困难局面,对规范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02_年6月16日,在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202_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信息化

理事会年会”上,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冯吉兵做的报告——“中国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2]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了总结。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我国超过90%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学校的校园网络设施较为完备。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开通,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取得重大进展,为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始建于199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网。该网络总容量为800G,有38个主节点,主干网速率达到2.5-10G,接入能力为1-10G,总长2万多公里,连接了31个省的200多个城市。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正式运行于202_年10月,该网是交互式远程教育服务网。卫星覆盖全国,共播出8套数字电视、8套数字音频广播、25套IP广播,主要播出教育政务、西部扶贫、电大远程教育、基础教育同步课堂等各种教育信息,接收人数超过了200万。202_年12月,CERNET2主干网开通。202_年9月,通过技术鉴定,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网是世界上最大的IPv6互联网主干网,以1-10G高速IPv6方式接入服务,目前有25个核心节点,已经连接了20个主要城市的近百所高校。总体技术世界领先,部分技术属国际首创。202_年筹建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格,202_年7月通过技术鉴定。该网整合了20所重点高校的计算、信息、存储等资源,聚合计算能力达到15万亿次,存储能力为150TB,部署了生物信息学、图像处理、远程教育、流体力学、海量信息处理五大特色网格应用,形成了资源共享、配置灵活、跨学科、跨地域的高效网格环境,成为服务于教育、科研的大平台。该系统总体涉及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硬件建设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在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就。我国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形成了一批优秀资源共享系统(如中国大学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高校精品课程等),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的有效机制(如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系统等)。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在远程教育与培训方面,建成了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68所,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百亿工程),建成了全国职业学校远程评估信息系统。在我国,基于互联网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和培训已经初具规模。

视频会议、网上合作研究、网上阅卷、网上招生录取、网上就业服务、网络联合办学等一些应用系统发挥了网络的优越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我国基本建成了教育系统办公信息网,初步实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政务信息交换,建成了一大批功能强、特色突出的专业网站(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网等)。

我国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主要表现在:组建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构筑了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推出了40余项标准,启动了标准化测评认证工作,为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提供了可能。标准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依据,使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有法可依。

2.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造成了很多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2)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教育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总体不足,且存在区域不均衡的特点。

(3)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需要。

(4)数字化教育资源总体缺乏,尤其缺少优质资源。

(5)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存在重复性建设,标准化低,整合与共享难等问题。

(6)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的经济效益。

(7)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8)数字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明显存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9)此外还有不少人,没有认识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化,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国家和个人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

3.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三种倾向

(1)“赶时髦,崇洋媚外”倾向

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教学平台、视频编辑系统等软硬件频繁更新,一旦有新的产品问世,马上就会跃跃欲试,唯恐落后。例如,在学校经常是用上万的投影机、视频展台在做几百元钱的幻灯机、投影器能做的工作。学校的影视中心配置的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最新的产品,甚至比省电视台的都好。此外还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总是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的硬件和软件都比我们国家的好。计算机要买进口的,杀毒软件要买美国诺顿,摄像机要买日本的。这种“赶时髦,崇洋媚外”的做法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确实是可惜之举。

(2)“追求软、硬件数量”倾向

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在介绍学校时都会提到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多少教室配备“四机一幕”(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屏幕),拥有多少教学软件等一些话语。特别是中小学,外来参观学习的人总要被带着参观一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似乎谁的设备好,谁的教学质量就高,谁的就是成功实现了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硬件资源和数字化软件资源建设,但是在建设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必须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这种过分强调软、硬件数量的做法,无疑消弱了对信息化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的维护和应用等一些问题。

(3)“求投入,不求效益”的倾向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国家启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的资金号称“百亿”。网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信息:“某县计划投入6000万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某市投入逾亿元资金,以完善农村教育信息化装备”、“投入20亿元,上海校校通工程基本竣工”、“202_年,辽宁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金共计1.87亿元。202_年又投资1.09亿元保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顺利实施”等。但是确很少见到关于“建设教育信息化工程”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成本效益的研究。一时间,好像是投入的资金越多,取得的效益越大。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国家和个人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然而在有的地方,花费重金购置的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我们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必须考虑投入的成本效益。要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取最优的效益。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

我国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注目的,但是也存在上述所说的一些问题。为了避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协调因素出现,当务之急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发展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提高思想认识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动力。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分布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标准建设是保障,资源共享是核心,应用是目的。政府必须对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加强引导,合理规划,努力提高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

2.加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

目前关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理论发展水平与实践不相适应,也就是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缺少有利的理论指导,导致了一些重复性建设、不合理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必要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宏观规划、建设标准、共享机制、优质资源建设、均衡发展、成本效益方面的研究

3.走合适、实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之路

此处的“合适”,指的是适合我国国情,适合本单位的经济情况,合理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要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合适”还有一层含义,则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务必做到“尊重知识产权,符合伦理道德”。这是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比较特殊的要求。“实用”指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需的、优质的、物美价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浅谈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