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文艺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文艺人才
崔现停
文艺教育是以培养人的文艺精神与文艺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遵循人的文艺活动规律及文艺素质培养规律,培养文艺人才的教育。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培养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促进个性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文艺教育是要给学生某些价值、态度、知识和技能,使其生活得恰当舒适和丰富美满;要让学生将其现实生活中的富丽文化遗产、现存社会中的可贵经验与智慧,能够认同、择取、内化,使之成为个人的一部分。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培养文艺人才呢?
教育之目的是育人。
我们的文艺教育一定要坚持学术为本、道德为上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下,我们的文艺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专家的知识能力、广博的视野和道德的勇气。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是想学一些所谓的实用知识,甚至只是为了一纸文凭,并藉此谋取一个好的社会职位,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说是成功的。
文艺教育必须立足当今,思考未来。纵观耶鲁、哈佛文艺教育的几次改革,实际上都是因为时代的推动力。我们常说,教育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不能落后于时代,因此我们不仅要立足当今,而且必须思考未来。
有经济学家预言,如果我们在社会发展和政治上不出重大问题,在经济上也没有重大失误,那么中国在未来20年中维持8%的GDP增长率应该没有问题。如果这个预测是对的,那么10到20年之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就决定了中国必须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角色。也有学者认为,20到30年后,中国将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法制国家,将与美国和欧洲并列成为世界强国。然而,我们要问,我们是否为此准备好了?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到时候能不能承担起和国家地位相称的责任?
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对不同的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和理解;要对不同的文化有足够的宽容度;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足够的沟通能力;同时,必须有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只会用一些貌似深奥的专业词汇来掩饰自己的夸夸其谈。
我们也要让学生体悟到文化的时代特征,一个时代有其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例如环境、全球气候、生态、能源、全球经济和金融问题„„都是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化学、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任何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悟性文化有着很强的综合与归纳的思考能力,但在精确性方面有所欠缺;而西方文化强在逻辑思考的能力,但很容易滑入工具理性的泥淖。历史告诉我们,时代主流文化总是以不同文化的融合而得以形成和发展。因此,通识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可能主导未来世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是哪些,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养成包容、尊重、公正和坦诚的精神,并在纷杂的未来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特的个性。
文艺教育应该展现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我们首先应该对不同的文化都有所了解。中国近代有一个缺点就是言必称美国和欧洲。我们应该认识到,文艺教育绝不是简单地拓宽知识面,而是要培养一种民族文化精神,赋予学生一种巨大的文化包容性。人类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仅需要了解美国和欧洲,也需要了解周边的国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基督教文化,也要对其他类型的文化有所了解。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不同地域、种族和民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他们各自都展现了独特的智慧,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吸收。
个性是文艺的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文艺;个性化教育是文艺教育的条件,没有个性化教育,文艺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个性的核心是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具有文艺意识和文艺精神的个性品质是文艺教育的核心,而文艺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当然,个性不一定导致创造,但是没有个性发展则是肯定没有创造的;个性的不充分发展很难走向创造,个性的充分发展是走向创造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学校和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倡导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开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造性和开拓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基础教育阶段,文艺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文艺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围绕以上基本思想,应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文艺精神和实践能力。
1. 理论认识
①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主动获得发展的根本保证。文艺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主体性的发展,文艺能力的形成是主体性发挥的必然。
②培养学生文艺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是教学。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而不是书本和考试的奴隶,需转变教学模式,将单一的继承型、维持型、守成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拓型、发展型、创造型的多种教学模式。
③文艺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就是要给学校尤其是学生自主的空间,给学校自主权,为文艺性人才的培养建立一套适合的教育机制。当前有三个基本问题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即课程、考试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这些方面也要文艺。对学生进行文艺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学校的任务,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
④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目前教育观念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把人培养成依附人的人、现实的守成者;一类是把人培养成有独立人格的人、历史的创造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从培养依附人格转变为培养独立人格,从培养现实的守成者转变为培养历史的创造者。影响观念转变的原因除了社会历史原因外,还有我们自身的文化心理原因。
⑤培养学生的文艺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应关注测量和评价的研究,编制出一套符合我国学生特点的测量工具。通过有效的测量来验证学生文艺思维、文艺能力和文艺性个性品质的发展水平,是开发文艺性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它有助于文艺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培养学生的文艺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定要即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开展和深化教育改革; 处理好人、社会、教育三者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不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诸如创造与文艺、创造教育与文艺教育等概念的争论。
2.培养学生文艺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文艺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文艺性的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培养学生的文艺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素质有以下要求:
① 教师要有爱生敬业的职业道德。② 教师必须具有文艺性的教育观。
③ 教师必须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识结构。
④ 教师要有特殊的能力素质,包括:以整体观点科学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筛选、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指导实践的能力,自身文艺能力和培养学生文艺精神的能力。
学生文艺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本身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文艺性人才的培养呼唤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时代和学生对文艺性教师的要求,提出要构建以文艺能力为中心、以满足教师职业需要为主线的培养文艺性教师的课程结构,以便快速地培养出更多的文艺性人才。文艺教育还应该充分展现学术的魅力。文艺教育的课程不是根据知识的类别来设置的,它关注的是当代社会与人类的发展问题。文艺教育有责任让学生通过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训练,赋予大脑逻辑、推理、论证等复杂的能力,理解不同的专业思维、不同的复杂程度、不同的潜力、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艺教育要培养学生对学术的鉴赏能力。我这里指的不仅仅是核心课程,而是所有的课程。
因此,文艺教育要展现学术的魅力,学术魅力也会展现教师的魅力,学生在课堂上目睹学术大师的滔滔雄辩和引经据典时自然会暗自模仿,学生把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楷模,这也是学术魅力的体现,文艺教育需要有这样一种魅力。
需要强调的是,文艺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应加以贯彻。我们只有把学科发展个案史和学科的思想精神教给学生,这门专业课才会成为有思想的专业课,才符合文艺教育的育人理念。那些仅以解题或纯粹的实用性为目的的课程只是一种“精神虚脱”的课程,这样的课程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类专业课程中也贯彻文艺教育理念,要让课程上得更加智慧,更加有精神和文化内涵,应该告诉学生更多历史、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东西。不然,我们只是在培养“学术研究的业余爱好者”。
最后,我想根据上面的关于文艺教育理念的讨论,来简单概括一下我们的文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几方面具体的能力:第一,必须有精细而有效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二,对自然和人文有批判性的理解;第三,有全球性的视野,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过程中,养成宽容、尊重、公正和坦诚的精神;第四,了解而且关切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五,应该对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达到介于广泛知识能力和专业成绩之间的程度。
经过我们的文艺教育,如果使学生具备了以上这些基本能力,那么他们走向社会后,就会有更高的境界,更加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修养,更加合适的道德伦理观念。这样的人才方可担当起与十到二十年以后的中国地位相称的各项重任,才能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抓紧对基层文艺人才的培养调研报告
抓紧对基层文艺人才的培养
中国文联九次大会指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基层文艺人才,是贯彻响应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合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讲话精神。
未来五年文联要在中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倾斜,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同时文联还要继续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争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基层高层次文艺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同时加强文学“塔基”建设作用,培养基层业余作者,使大批有潜力的人才脱颖而出,在积极建立青年作家与重要期刊、媒体、网络等机构的联系沟通机制,为更多青年作家搭建广阔的舞台同时,在重点作品扶持工作中使青年文艺人才更多受到关注。
一、我市基层文艺人才基层情况
我市现有文艺协会12个,2800余名会员,其中包括众多扎根于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以及有较大影响力的业余诗人、作家、民间歌手、书法家、画家、民间艺人等,他们生活在基层成长在基层,具有较为牢固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组织能力,通常靠自己文化方面的一技之长,服务当地创业谋生,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支力量的独特作用,政治上关心尊重,业务上培育引导,以提升人民群众道德水准为主旨,以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为出发点,不断加大对当地文化能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对其设立基金会、定向鼓励扶持,将其纳入文化人才培养规划,加以重点辅导培训,本地文化人才将充分发挥所长,激活基层文化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氛围的熏陶的感染中,提素质、强修养、增品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强大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这就需要从思想上、行动上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加大资金和高端文艺人才的引进,制定出台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和实施细则,组织开展高层次文化人才招聘活动,其次是资金投入杯水车薪,文艺事业繁荣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二者缺一不可。适度资金投入,加强文艺团体软、硬件建设必将推动文化事业强劲发展。三是改善文化人才工作生活条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施展才华的舞台,解决后顾之忧。
我国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把握新方向,勇于探索实践、不断加强深化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真正把文化发展成果体现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上来,真正使基层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第三篇: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何为人才?似乎很难有一个严格的界定标准。但如果我们按学生的能力素养层次的不同,可以把人才划分为技能性、经验性和智慧性三类:
一、技能性人才
是指有某方面技术专长,并具备一定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人,如IT业的人才。他们全面性不够,缺乏对市场、品牌、消费行为的认知。经验性人才一般都是从职业底层做起,熟悉产业链的全过程,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新知识,学习能力和提升能力差,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较差。
二、智慧性人才
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我们可以首先来为“智慧”定义,善于用哲学的角度去洞察知识,谓之智慧。知识是所有才能的源泉,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技能;同时,有经历也不等于有经验。因此,智慧性人才应该是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的复合体。他们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有全局观和操控全局的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凡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调能力。他们是高素质人才。
三、高素质人才
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这已成为许多价值体系中的首要内容。但多数学校对如何获取或如何培养这一“资源”,并没有做过科学的、有效的和长远的规划。纵观现阶段我国高校,高素质人才的来源渠道主要有:
一、从别的学校“挖人”;
二、直接招收优秀毕业生;
三、从学校内部培养提拔。学校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每个学校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当今乃至将来,学校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如果说人才学生是“千里马”,学校领导就是“伯乐”,“千里马”受到“伯乐”慧眼相识,必将深感知遇,从而倍加努力,驰骋万里,奋勇向前。故此学校做好了人才的培养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第四篇:如何培养全方位人才
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才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角逐实际上演化成为智力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以智力和知识为特征的知识化社会的来临,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优势,已由金融资本转变为掌握新知识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资源。谁拥有最雄厚、最广泛的人才资源,谁就会在新一轮经济赛局中稳操胜券。面对新的市场变化,想要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到企业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企业人才的因素,并精心培育企业人才,形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特色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1.人才是企业的资源而非资产
不要将人才简单地看成资产,看成一种赚钱工具,真正重视人才,就要将人才看成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以成长的资源,而不是只会折旧的资产。资产是没办法栽培的,要培养全方位人才,首先要转变对人才的观念,这样后续的培训才会有效。
2.全方位人才的含义
过去企业需要员工具备一种专长,担任一个职务,直至退休;但今后企业希望员工要有多种专长甚至全能,能够担任多种职务,甚至随时可以接受调动。
伴随科技的发展、标准化的深化与落实,借助一些工具,使全方位人才的实现成为可能。很多第一线的人员借助一种简易的工具,可以做到95%的各种不同岗位专业所能做的工作。
3.新手与老手
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特别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也就是所谓的“老手”,认为可以减少培训费用。其实不然,很多老手身上带着原公司的包袱,带着原来的一些陋习,已经形成习惯,校正起来很困难;而且这种人对企业忠诚度低,容易跳槽,代价很大。
很多企业之所以不愿意青睐新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在短期内将新人培训成熟练员工。
4.快速培训熟练员工的方法——分段式派工
分段式派工将所有作业分成三段:
◆ 重复性操作
在作业中,重复性操作约占95%,只要给员工以正确而密集的训练即可,在2~14天之内便可学会。在重复性操作培训中不要被专业技术所迷惑,如电焊、喷漆、印刷等等,只要练习到手顺就可以,不过是固定的动作罢了。
◆ 调整性操作
调整性操作约占4.5%,可以边做边学边教,在15天至3个月可以学会。初学者遇到此类操作,需专业人士的指导,切忌擅自调整。
◆ 异常性处理
异常性处理仅占0.5%,并不影响实际性派工,因无事先制定的排除标准,只能在遇到异常后向专业人士学习处理技巧,并从中汲取经验,需三个月至一年,才能自行随机应变。
进行员工培训,因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的目的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进行员工培训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授予员工工作的知识和技能
就是让员工学习与他们当前所从事的或将来有可能从事的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和改变态度
要提高生产效率,除了让员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员工对组织及同事持积极友好的态度,增进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对他人的感受性。因此,必须对员工的态度进行培训。
3.传达各种信息、情报
就是向员工说明组织的情况,介绍组织的方针以及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各种知识。
(二)重视员工培训的益处
培训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来说,作用非同小可,恰当的培训措施可使生产效率提高40%;培训还可很大程度地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士气并减少事故的发生。
1.重视员工培训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终身教育”、“学习型组织”的提法和概念都表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如联想、海尔等都建立了培训中心或大学。随着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这就要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决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使员工掌握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重视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建立人才储备的良好手段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极大地开发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员工准确地理解工作意图和完成复杂任务。同时,还可以从数量、质量、结构上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人员保障和人才储备,形成人力资源优势,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出现“将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
3.重视员工培训是对员工的重要激励
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根据研究人员调查,进修培训是许多员工看重的一个条件,如果某个企业可以给员工提供良好的进修培训机会,虽然薪水比另外一家没有任何培训的企业低,许多高素质的员工也愿意去这家有培训机会的企业。因为金钱对于有技术、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近年来,人们都在谈论知识经济的挑战,实际上知识经济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也就是人力资本的形成、使用和开发问题。随着跨国公司的涌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日趋严峻,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对企业、对员工将会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自检】
请您思考并回答,员工培训重在培养员工的哪些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如何使培训卓有成效
1.明确培训的涵义
真正的培训只有两个,其他的只叫辅助。
第一个培训叫做工作演练。企业给予员工一个工作的平台,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工作就是训练。第二个培训叫自我进修。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通过自身寻求解决办法,在过程中得到提升。所以说真正的培训只有两个。
2.培训有效的前提
员工对于培训不会像海绵一样地自动吸收。所以培训要有效果,首先听课的人要积累足够的经验;其次接受培训者必须有求知上进之心,否则,培训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简言之,培训应能迎合员工的需求,有需求才会关注,所以要适度调高每个人的目标,让他产生不胜任的感觉,这时候再让他来接受培训效果才会好。
制造性企业培训基本流程示意图
利用这个平台去演练,遇到问题自己去找人,找方法解决,所以需要设定一些机制来督促他们:
◆ 考试
在企业内部定期进行考试,并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考试的题目要每年升级。如果员工不能与时俱进,最终可能会丢掉自己的工作。这样每个人都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演练升级,否则,就通不过测试,就可能保不住这个职务。考试是非常有效的让员工自我提升、自我培训的方法。
◆ 任期制和轮岗制
很多企业都存在沟通不良,协调不当的问题。推行任期制和轮岗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矛盾的双方明天很可能共事,这使得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不断磋商。轮岗制的先决条件是任期制,任期满了就一定要轮岗。任期制加轮岗制会让企业的运作更能紧密合作,而不会造成本位主义。
◆ 实质代理
【案例】
赛马机制与丛林法则
海尔企业现在已经是国际级企业,它有一套对人才养成很有效的做法,叫做赛马机制和丛林法则。海尔对新引进的员工先进行一场考试,认为在考试中胜出的就是可以培养成千里马的。培养的方法就是丢到丛林中去,一年之后能够经过考验的就是千里马,被淘汰的就成为丛林中的肥料。也许有些残酷,因为可能牺牲80%的人,但这是现在企业快速养成人才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投入作战,只要一年不被战死,身经百战之后就是将军。
【自检】
请谈谈海尔“赛马机制”的启示?
企业发现必须经由作战才能培养成人才。美国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项目经理这一职务是现在企业应征者最需要的职务。项目经理与项目管理成为企业的需要,是因为企业知道,作战是最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方法。研究表明,只要是竞争激烈的企业,它的组织都在向专案组织靠拢。因为它不靠拢,就没有竞争力,甚至很可能丧失很多机会。
作战是最有效的让组织能够快速脱胎换骨、快速产生行动力的方法。所以专案管理已经成为很多竞争激烈企业的必然选择。很多世界级企业,将自身的组织尽量地趋近专案管理的组织。也就是说,大家形成了共识:传统的组织速度太慢,效能太差,因而今天员工培训形成了越来越倾向于项目管理的趋势。1.老板带头参加
2.课前课后问卷
3.提交运用心得报告
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就要求企业必须对员工培训方式、理念进行有效地管理和不断地创新。
1.明确员工的培训需求
培训有三个需求,要分阶段、依顺序来予以满足。
◆ 工作需求
要产生工作需求,就必须提升目标,让员工产生不胜任工作的需求,这时候培训才有效果。
◆ 晋升需求
今天企业培养人才,要做到晋升后立刻可以胜任,而不是晋升后再培训。
◆ 疏压需求
当一个人到了高位的时候,要承担公司的营运、盈亏的压力。他们非常需要接受培训,从而疏解压力。很多公司的高级管理者都有这方面的需求。
2.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
◆ 员工培训的战略管理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战略,与此相对应,人力资源部门亦必须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框架下来制定员工的培训战略。
◆ 员工培训的计划管理
员工培训战略的实施及成功必须有完善的计划予以保证。员工培训的计划管理是员工培训战略管理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员工培训一般应在本末制定下的整个培训计划。
◆ 员工培训的实施管理
好的计划必须要靠好的实施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培训的反馈和及时跟踪,对未按计划实施培训的部门应予以警告,并对其主管在绩效考核时予以扣分等处罚。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在出席签到单上签字,培训结束后必须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3.员工培训的创新
员工培训已成为各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新形势下,员工培训要想不落俗套,创造出积极明显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培训理念及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
◆ 员工培训理念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从思想上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的一种软投资,其重要性比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厂房投资、设备投资更为重要。它和企业其他投资一样,必将会给企业带来丰硕的成果。
◆ 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
培训方式的老化是导致参加培训的员工对培训缺乏兴趣,亦是培训较难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在注重企业内部培训方式不断创新改进的同时,应适当聘请外部专家以及派员工参加专门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一来可以开拓员工的视野,二来亦可以提高本企业培训的质量与水平。
◆ 员工培训考核的创新
在培训考核的创新上,必须注重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个人绩效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培训主管部门必须将员工培训记录和绩效考核记录分别归档,并定期例如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查看其在接受培训后,绩效有没有得到提高。将企业绩效纳入此处考核,其意在审视培训课目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培训有没有切实起到相应的效果,从而增强全员对培训及考核的重视程度。
企业一方面在采用一线主管给员工进行培训的同时,亦应加强专职培训师的培养和选拔。专职培训师应从企业内部选拔优秀员工担任,同时亦应考虑其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以衡量其能否胜任这一角色。对培训师亦应不断培训,可让其参加高校学习,或参加专职培训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让其在丰富视野、增强技能的同时,亦可将所学新知识传授给本企业员工。
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训师的培养和选拔。专职培训师应从企业内部选拔优秀员工担任,同时亦应考虑其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以衡量其能否胜任这一角色。对培训师亦应不断培训,可让其参加高校学习,或参加专职培训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让其在丰富视野、增强技能的同时,亦可将所学新知识传授给本企业员工。
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五篇:人才的培养
我们所处的行业是一个信念及知识行业,我们在行业上往往面对许多的判断,而这些判断又经常关连到运用社会的资产,即媒体工具,进而影响到大众。
但,由于工作的多样化,我们的信念无法经由系统、基本动作以及制度做完全的统合 所以,这些价值判断必须仰赖每个员工的自觉,必须仰赖一个公司在基础的信念上用 心去录求共识,进而经由资深人员不断地示范,而逐渐强化。再加上我们在作业上,所根据的知识基础都是来自社会及人文科学,而本身的完整性还在非常初期的阶段。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靠经验的累积,不断地靠反复的实践,录求原则,累积知识。
从公司的经营角度来看,必须整合信念,寻求员工的认同,也必须有能力整合经验,透过训练,不断地传送给员工。
这两件事,都是持续性的工作。偶而为之,多数公司都可以做到。只有极少数的公司能够持之以恒,不断地做下去,不断地丰下去。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必须检讨我是否可以认同公司的信念,甚或是经由我的参与,可以发生影响,可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也必须检讨并养成自己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员工。新的事物,新的知识是否会让我愉快,录求原则,与伙伴分享自己的经验,并享受着著新进人员成长的愉悦。
这两上角度,是这个行业的根本要素。而使这两个要素成形,互相关连,最具本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训练。
这也是为什么奥美那么重视训练的原因。训练对奥美而言,是生命,就如我们对创意的坚持一样。生命,就是我们赖以生存,赖以成长,赖以丰富之所在。
训练在奥美有多方面的作用:
*基本动作的整合、演练,以便在日常作业中产生基本的效率。
*学习与作业有关的知识及新知。
*作业语言的统合,以方便作业的沟通,步调一致
*由于时空的不同,训练可以增加员工互相的了解,交到好朋友。
*由于时空及压力的不同,训练可以发掘,激发潜力,看到员工不同的一面,可以做为员工未来发展的参考,同时更能有效地帮助员工解决现实的作业问题。
*公司信念的强化及形成共识。
*培养学习的能力,养成追求知识的癖好。
*训练技艺的磨练,发掘训练人才。
训练可以有许多方面的用处及目的,必须注意的是要有主要的目的及阶段性。我们常碰到问题,不是太贪心,就是目的不明确。
但每次密集训练之后,总会有一两位员工离职,至少有两种原因: 原因之一,此员工本来就想走了,但总是接受训练之后再走比较划得来,同时也看看此次训练到底有无新意。存有这些想法的人,几乎多数参加完训练之后,就义无反顾地走了。这个行业很难有新意。新,经常是手法,基础是不变的,而且,留人是不能光靠一次精彩的训练。
原因之二,训练的演练是个模拟的状况,训练所谈的是原则、理念、理想状况,所学的,所悟到的,都必须回到现实工作中,接受考验。但有些时候,有较清楚的信念,反而对现实的灾难及挫折,更没有耐心去忍受,于是就走了。所以,每次训练皆要视为一个新的开始。
重视事后的评估,做为下次的改进与参考,做为下次设定目的根据。同时,采行事后的追踪,协助员工将所学运用到日常作业上。
密集训练之后的在职训练经常都是比密集训练要重要几百倍以上。往往我们都忙于日常作业,而忘了在职训练。
在奥美,有几要命的想法:训练是公司给的。每年就等一次或两次的密集训练,训练完了,今年的吸收就完了,而忽略了在工作的演练,不同于书本上的吸收,向客户的学习,及在工作团队之中互相的驱动,互相激励。
另外有两种心态,牵涉到这个行业的基本属性,需要透过训练来解决。第一种心态:这个行业太容易使人敷浅。我们太容易有成就。
虽然我们是处在小灾难不断的行业,相对的,我们亦是在小成就不断的行业。比如说,比稿赢了、提案通过了、拍出一支议论性高的电视广告,圈子小,容易被看到,做不到一年可能就有人来挖角或是得奖了……。
这些事情都在成就我们自己,逐渐地,就很容易膨胀自己,就觉得自满。
这是很可怕的。这会非常自然地使自己设限,把自己关在一个无形的罩子里而不自觉。
这会停止学习,停止涉独其他领域的东西,或是只学习自己设限的方向。
更甚的,妨害到工作上相到沟通,只看到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意见、只听到自己的声音。
我们这个行业是个敏感,涉及多层次的行业。如果只在你的窄小的领域里敏感,多变而自大,你会一下子就变钝了而不自觉。那么你会很快地成为别人的包袱。
第二种心态:这个行业会使人太轻易了,太容易媚俗。
很多事,我们都以很轻易,自然,不需要挣扎的方式去做,结合了许多习惯、妥协、基本动作、约定俗成,于是生活本身变轻松了。
比如,我们就很容易对客户或供应商说一些善意的小谎言,不妨害工作,甚至有助于工作的流畅,久而久之,这成为我们自己生活上的习惯。
事实上,有些事承受起来有如切 之痛,像割肉一样,但像我们做传播的人
却那么轻易地去承受。这个行业所涉及的许多层次,正如我们在生活上涉及的一样。而生活是自然的,为什么要那么残忍去分析生活呢?
非常不幸的,我们这个行业是要的。不然的话,我们要如何取实呢?
如何做到真正的感动,真正的动心呢?太容易的取实,或太轻易的把石头当实去坚持,事实上是对生命的残害,是可怕的,是对深层生命的盲目。
持续的训练,将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或面对太容易的 浅及太轻易了的心态。
透过训练,将可加强互相学习的精神,学习看别人的优点,透过适当的训练方法,学习如何真正听到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意见。尤其是资深人员如何向资浅人员学习,在未来,许多新知将会是由较资浅的人来教授及传达,而再由较资深的人来转化,运用到实际作业上。
训练可以降低太容易的肤浅,鼓励不分辈份的学习,不设限自己。训练可以不让人太轻易,知识的吸收,会使人较谦虚。当训练时离开工作场所的压力,较易让人反省,轻由互相的沟通及提醒,面对太轻易的心态。
专业的矛盾 我们的作为,事事都应该专业,我们的训练所强调的亦是专业。我们的行业每个点滴都必须专业。专业包括了许多事情,许多东西,许多细节。含有基本动作、态度、尊严、执行品质、基本策略思考、如何开PPM、如何开记者会、完稿的动作、如何写Contact report、如何接受客户简报、如何转化为内部的简报、如何可以以客户的方式思考……,我们这个行业含有太多太多的专业,而且还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增加多样性。
最高境界就如中国武侠小说中练功夫到最高境界--无形、伸缩、进退自如、出神入化……
但,在我们充实要求专业的过程,我们是否已逐渐失去,或淡化掉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或这个行业吸引我们的原点?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行业,追求创造销售力的动人作品,追求厂商及消费大众动人的共同利益。
但,这个动人,是否与专业培养及形成的过程是衡突的、矛盾的?有些时候,可能是衡突的,讲得更白一点,训练专业是否会妨害我们对原点的坚持?
事实上,相信是过程之中,不同个人造化上的迷失,专业应该是强化我们掌握原点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训练上的挑战,是快速、不断地达成专业上的了解,及在作业上形成专业上的水准,同时,又要保有我们原本的企图心及不忘回归真正的人本。这些观点,对我们而言,似乎是过早的担忧,因为,我们仍处在需要不断地深入专业领域,实实在在地体验专业是什么
在奥美有什么好?奥美能够互相提携成长,奥美是个有趣的地方,奥美会努力配合个人的成长,透过训练更加深入地体会个人的期望。
我们的企图是不同的、是动人的。去体验这个行业与人本的矛盾,体验这个行业习性所演化出的心态,并且相信透过不断的繁衍,保有小公司的弹性,人与人直接的碰撞,同时又享有大公司的资源。再透过训练,形成具有组织自省的能力。
我们深信,这会是持久成长的坚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