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才培养的方向
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观念现代化是企业前进的基础,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市场(通过价格)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要深刻认识市场经济本质,要使企业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先实现观念现代化,逐步形成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观念。
一是要体现公开性。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公开性体现的是一种民主,员工有知情权、参与权,除少量特殊岗位外,应该实行公开竞聘,将“党管于部”原则体现在公开和有序的过程中,重点放在对过程的控制和对群体的培养考察上。
二是建立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及时地对员工客观、公正、准确地进行业绩考评,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发挥超常的热情。企业家和有关部门对企业所有员工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基本。
三是要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应该是人力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原则。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竞争才能将人的惰性抑制到最低限度,才能将人的才气和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四是强调重点和效率。公司的人才培养不可能针对所有人进行一样的培训,必须培养基础素质的同时注重员工队伍的专业化。企业的竟争就是人才的竟争,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必须长期、有效地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精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和业务。
在新形势下开展职工培训首先要转变观念,应该认识到现代培训是一项人力资本投资,而且是一种高效的能够持久发挥作用并取得丰厚回报的投资行为。将人才作为一项公司战略来看待,一项影响企业生命的资源来对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是公司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大化利用人力资源的方向。
(二)建立外部人才库
企业的人才流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发展周期中如何尽全力减少人才流失,减少员工流动率,保证突发状况下的后备资源供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又一个重要问题。人才的管理在人力资源达到满足的时候并不重要,但是一旦人才流失的时候,企业的后备资源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人才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合适的外部人才库。就是预先根据企业的人力需求规划, 在职位与人才之间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沟通管道, 并记录与管理有价值的人才信息。收集“有价值的人才信息”, 记录那些符合公司短期或者中长期业务发展需要的人才信息,进行人才数量需求分析,建立能力模型, 为企业快速寻找到适应企业文化、产生高绩效的员工。
公司内部可以根据职位的重要性和市场的稀缺性,将人才库可分为内部核心职工和外部潜力人才。这里的核心员工职位的重要性和市场的稀缺性都应该很高,典型职位有总经理、研发经理、项目经理等,内部保留既是公司内部妥善保留这些员工的相关信息,建立合适的人才信息查询、考核、预警标准,通过平时的考核等发现职工的流动可能性高低,进而建立一套长期的重视的联络机制,对忠诚员工予以支持和联系,并且给予培养发展的机会,对跳槽意向明显或潜在的员工实行预警,同时为确保信息的准确, 当相应内容发生变化时, 应随时保持动态更新,最好是人力资源部在每季度末最后两周里,统一整体回顾一次人才库内容, 确保信息及时更新。除了这种核心的员工,在公司内部整体而言,每一个员工的流失都会体现了公司的缺点,因此,更好的就是同时加强重视下级职位的重要性和市场的稀缺性。对于外部潜力人才,公司职位的重要性越是高, 他的职位对公司的组织目标贡献度较大。其市场的稀缺性高,该职位在正常招聘周期内无法完成,或者收到应聘信息量不及人才需要量的一半。
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也是新经济时代信息共享的结果。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在当今人才资源稀缺的时候,任何共享的或者半共享的资讯都足以决定一个公司的成败。在这种情况下, 参考当地人才市场公布的人才供给信息和联系猎头公司等来辅助判断人才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懂得利用周边资源的公司,懂得借力的公司都是有自己的实力的,这也决定了相关组织给予的人才信息必须保证一定的质量。这种外部潜在人才信息的获得有一个前提,就是要预先在企业并不缺他的时候获得其信息,这样,具有的信息的主动性,在公司出现意外的人才流动的时候可以确保能更快的找到适合的人才。
(三)实现人才效率
实现人才的效率,将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是企业要一直努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方面要注重员工潜能的开发,增加相对的激励措施,使之能为其所用。另一方面,也应该引进竞争机制,从外部引进人才,增加大家的竞争感,迫使潜能的再开发。人才的选择不是用来展示的,人才就应该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价值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人才自身,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公司对人才的后天开发,重视开发利用,才能不断的创造更大的价值,使其潜能最大化发展。为此,企业必须将人才资源的开发视作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不断发现人才,也包括对某一人才的再开发;要将开发员潜能视作一种投资行为,企业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在内部培养人才等开发的途径和措施,实际上既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在考虑人才开发成本时,应尽可能地做些定量分析,必须将人才资源开发成本与将来的回报联系起来;同时应该将人才资源开发视作一种竞争手段,人才资源开发的过程是一个竞争过程,人才资源开发的内容应当充满竞争性,任何人在任何岗位上都不应该被认为是最佳选择,更不可以自认为是最佳选择,任何岗位职工都应该具有可替代性;最后企业人才的观和人力运用,一定要面向市场,和企业的未来接班计划联系起来,未雨绸缪,超前思考和规划。
第二篇:服装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题
建筑工程艺术设计系人才培养方案
服装设计方向
服装艺术设计,培养能在企事业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服装、服装设计工作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服装生产与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的工作。
服装艺术设计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与我国服装纺织工业发展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系统的服装和服饰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服装眼用性能的测试方法,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掌握和利用现代国内外服装信息;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较强的工艺制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在掌握外语工具方面,应具有较强的阅读本专业书刊的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服装艺术设计主要专业课程中外服装史、中华民族服装史、服装造型工艺学、服装服饰设计基础、时装画技法、服装材料工艺学、服装概论、服装设计、服饰设计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适宜在轻工、纺织、商业、外贸等部门的服装工厂或服装设计单位从事服装、服饰设计、研究工作,亦可从事服装、服饰设计的教学工作。
第三篇:技工学校电工人才培养方向分析
技工学校电工人才培养方向分析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从事生产、维修、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显得更为迫切。电工技术人才的低素质和短缺是当前我国工业健康高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培养电工类高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技工学校 电工人才 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141-01
一、我国中职学校教学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比较重视知识、技1能的传递,教学的着力点主要在掌握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如何搞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目前,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现状与职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职业教育较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起步要晚,教师在教学上更多的是沿袭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的“必须、够用”的原则简单、片面,专任教师对生产、社会、实践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另外,课程的结构不合理,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训比例不尽合理,导致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明显不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职教育就是就业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由于中职教育中的教学、课程、实践体制和教育模式等客观硬性因素的设置和设计不合理,造成中职教育输出与培养目标和需求有差距,主要体现在:
1.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资金支持满足不了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深层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比如教学设备和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管理运行简化等。同时,资金不足,难于将人才吸引和留下,导致好的师资和管理人员流失,即使有良好的政策和想法也难以实施。
2.教学内容与目前先进技术不匹配 在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中,课程设置是核心。现行的中职课程体系无法完全、准确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变性,而仍按学科及专业目标设置专业,传授的知识老化,方法落后,与最新的先进技术及实践脱节严重。教学内容与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不适应,以致所培养人才不适应岗位要求。尤其是电工专业,由于培养人才缺乏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因而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较弱,中职特色无从体现。
3.学院实践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中职院校由于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为企业服务的观念不强,特别是经费投入困难等原因,使得实训基地的资源条件建设十分薄弱,学院的实践教学没有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足够的分量,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备落后,现代科技含量低,不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实践设施建设也有普通化的倾向,而且无法随着职业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与充实,实践意义不大。
4.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矛盾 培养的中职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部门办学社会化程度不高,办学结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导致一方面是社会高级技术人才欠缺,另一方面是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
三、中职学校培养电工人才的方向
1.加强兴趣培养,注重实践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训练就可以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学校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引导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1.1建立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简单的电路(如声控灯、门铃、防盗报警和双联灯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制作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性到创造性。制作时,注意选择电路,充分考虑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制作兴趣。对于出现的故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维修技巧。制作结束时,可把产品拿到校橱窗进行展示,树立其榜样,产生良性效应。
1.2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报纸、杂志,开拓学生视野。也可鼓励学生去网上搜索相关网页,了解维修电工行业发展情况及专业发展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在维修教学实践中,可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电器维修入手,学会一些简单的维修技巧。随着维修经验的积累,可鼓励学生到校外进行义务维修,提高其维修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学生在维修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维修活动,既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学生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又能使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得以长久保持。
2.加强电工维修操作技能实训的实施 技工学校电气类、机电类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必备技能就是电工操作维修,所以要重点加强技工学校电气类、机电类学生电工维修操作技能实训的实施。根据《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课程要求,学生的实习主要分成基本模块实习与专业模块实习两部分。基本模块实习内容包括触电急救、登杆训练、导线焊接、导线连接、三表使用、照明电路。要有针对性地把握各模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操训练,让安全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3.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 对技工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必须摆脱完全由学校自我评价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传统观念。必须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广泛、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根据实践能力的基本结构,与社会共同界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合格标准,进而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建立教师、学生、劳动部门、企业多维评价体系。评价的方式宜采用学分制。
4.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校高速发展的必经途径。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和企业的沟通,面向技术创新,主动地探索不依附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同时可以加大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尽快建立校外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实践教学课程应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配合,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相互交叉、互相渗透、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作者简介: 夏国华,女,现供职于陕西能源技工学校。
第四篇:12年专业(含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专题
2012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一、社会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金融体制的改革,各项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一方面现代财务制度的建立,使会计业务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财会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迅猛无比,如电子结算、电子对账、电子商务的支付等。所以,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具有敬业精神;第二,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现代化技术;第三,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二、会计环境变化调查分析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各个方面。它使我们所面临的会计环境发生下列变化
1.在过去会计的主要工作在于记账、规划、编制、定期使用报表等
会计人员的业务停留在账务处理、资产评估、资金调度等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耗费人力、物力的会计确认、计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业务将被电脑在瞬间完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使会计业务的处理和信息提供变得越来越快捷。这表明,计算机将对传统的会计记录和记量手段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2.在新的世纪里,会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处理内容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许多问题是传统会计和记录手段所无法解决的。
3.会计职能也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帮助和参与经济决策
4.随着会计职能的拓展,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更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要适应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将传统的教育目标从获取知识转到学习、如何学习上,将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育方法改变为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国会计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会计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拥有一支1200万人的会计大军,可这些会计人员的特点是数量多、平均水平不高、素质低。在现存的会计人员中,受过中等以上专业训练的人不足一半,显然,目前的这种会计人员结构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考虑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层次性,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及非盈利组织由于其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不如大的企业和单位,用以技
1能训练为主的中专或成人教育层次的学生就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会计教育的培养重心就是要培养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1.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会计从业人员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8%的比例增长,不但已经走出“低谷”,而且已经走过了“复苏”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人才需求大量增加。随着入世后与国际经济相融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前景将更为看好。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的载体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好。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代理等的逐渐发展壮大,会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该领域需要充实大量高级人才和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强的基层会计从业人员。
2.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现状和需求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的高级人才,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严重缺乏。另外,在企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人员基本素质较差,专科以下的从业人员比例接近半数,他们的知识难以迅速更新,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诸如会计电算化、基本的会计系统维护等。因此,在需要补充高端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国更需要补充一批精强能干、微机操作能力强、知识更新快的中职层次的会计人员。
四、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学生人才需求趋势及素质要求。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前召开了专业建设座谈会,并到企业、统计局等相关单位开展了岗位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一)会计专业招生人数逐年攀升
(二)民营中小企业是招聘高职会计人才的主力军
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招聘会计人才时均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而9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比较喜欢动手能力强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目
前,江苏的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在整个江苏的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只要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统计基本操作技能和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就能大量参与到民营企业和农村会计事务中。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业务相对简单,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对会计人才规格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为高职会计人才的渗透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从会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去向中(如图)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也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三)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在对被调查企业、调查对象的询问中,被问及:“贵单位招聘会计、统计人员注重学历还是工作经验?”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统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而非学历。在继续问到“以多少年工作经验为好?”时,而几乎所有的企业要求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有2-3年工作经验的会计、统计人员更容易实现就业。这不仅要求我们高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及职业能力需求
1.应届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态度
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良好沟通协调能力与吃苦耐劳精神是会计人员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毕业生往往在中小企业工作,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往往不能给毕业生提供很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良
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性。而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训是另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会计专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与银行、工商和税务等多个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
2.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问卷设置了会计职业技能、计算机技能、外语能力、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和分析性、语言表达能力等选项,而选择比例占50%以上并从大到小的排序是:会计职业技能、计算机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说明用人单位喜欢那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并非单一的只具备会计知识技能的人才。事实上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工作后并没有从事单一的会计工作.有的还要兼做秘书、收发、日常管理、销售工作等,还有的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去了银行、证券机构,承担柜面和大堂经理等工作。所以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时更受青睐。
3.职业道德方面
在被调查者中,有89%的会计从业人员认为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专业扎实,而是诚实可信。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用人单位非常注重考察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考察的周期比较长。对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往往并不安排重要的岗位。在与企业领导的多次交谈中,我们也发现,他们非常希望毕业生能认同企业的文化和发展前景,能和企业共生共荣,毕竟要培养一名合乎企业意愿的会计人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以及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
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其重要程度,100%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和统计知识排第一位,管理、金融、税收及法律知识排第二位,84%的调查对象认为计算机知识排第三位。这些数据说明,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技术,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法律知识、税务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等知识,为职业技能奠定扎实的职业基础。因此,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并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5.能容忍大专会计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最长时限
统计结果显示:75%的被调查对象希望学生能在工作3个月内胜任会计工作,能容忍6个月内适应工作的为20%。而容忍1年以内适应工作岗位的被调查对象仅为5%。另一方面.通过对2006级、2007级我院会计专业部分毕业学生询问,他们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大多为6个月。这说明高职教育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离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强”的目标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
承认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刚参加工作就马上能胜任实际岗位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
6.关于职业资格证书
用人单位非常青睐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在企业与学校的供需见面会上。我们发现企业对拥有多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非常感兴趣。高职学生的理论水平比不上本科学生,要有立足之地,必须体现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证书是最好的说明,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初级统计师证、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英语等级证等。
六、会计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
通过调查分析,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主要做好以下五点。
(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教、学、做”为一体
(三)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制”教育
(四)加强实习实训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比重
第五篇: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
1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专业代码:66011
2一、招生对象及学习年限
(一)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或相当于高中学历的生源。
(二)学习年限
三年(全日制)。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构建了“专业核心能力+综合素质+专业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能力和“三动”(动脑、动口、动手)与“三办”(办文、办会、办事)职业秘书的核心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本专业所需要英语知识;
2.掌握应用写作和逻辑知识;
3.掌握管理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
4.掌握计算机应用、办公室自动化设备操作等知识;
5.掌握秘书礼仪、公共关系和跨文化管理知识;
6.掌握企业文书档案管理、会务策划与管理、企业秘书实务等知识;
7.掌握企业法规与劳动关系知识;
8.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岗位业务知识;
9.掌握企业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知识;
10.掌握国家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或国家四级秘书职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具备较强的中英文口头表达能力;
3.具备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4.具备较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应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
5.具备较强的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和对外接待等能力;
6.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7.具备较强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 8.具备较强的劳动关系管理能力;
9.具备较强的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 10.具备较强的企事业单位企业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等经济管理能力。
(三)素质要求
1.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心理素质; 2.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和开拓创新精神;
3.具有较高的中外文化修养、跨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素质。
三、职业范围
四、毕业标准
(一)学分要求
三年内修满135学分。
(二)证书要求
1.广东省高职职业英语证书;
2.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水平一级及以上证书; 3.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1)国家四级(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2)国家四级(中级)秘书或涉外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对于获得省级竞赛三等奖以上名次的学生给予“技能对等”认定,可顶替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每一项奖励对应一个专业职业资格证。
(三)其他要求
1.专业的每个学生必须获得以下基础素质类课程的6.5个学分:
(1)《形势与政策》2012级学生一、二年级连续上4学期,确保2年不断线,以讲座形式开出,每学期8学时,合计32学时,计2学分;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8学时,计1学分;《青年学生健康教育》计0.5学分;(3)《入学教育》(第一学期开设)以及《毕业教育》(第六学期开设)各计1学分;(4)《社会实践》(在第二、四学期假期开设)各计0.5学分,合计1学分。2.专业的每个学生选择获得以下选修课程学分:
学生所获得由教育部组织的职业核心课程类的相关证书,可认定为职业核心能力相应选修课程学分和成绩。
五、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六、课程结构
(一)基础及素质类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廉洁修身)(一)/(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体育(一)/(二)、军事教育、、大学英语(一)/(二)、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专业基础及专业类课程
社交口语、中外文学作品选读、管理学基础、管理心理学、英语听力与口语、专业英语、办公
自动化、逻辑学、企业秘书应用写作
(一)(二)、企业秘书实务、公共关系、文档管理、现代信息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综合实训、市场营销、会计基础、中国税制。
(三)专业核心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测评与招聘、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及其实训。
(四)拓展类课程
含全院公选课和系内任选课两部分,其中系内任选课由以下模块组成,学生任选一模块学习。模块一:职业沟通能力、硬笔书法基础、职业素质拓展、国学典籍选读与欣赏。模块二:解决问题能力、广告策划与文案撰写、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
(五)综合能力类课程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七、专业核心课程
八、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安排
九、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一)本专业专任教师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具备文秘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知识与技能,具有高尚师德,能胜任文秘专业(HR方向)教学工作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人员。
(二)本专业兼任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文秘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3年以上的从业经验,熟悉行业企业文秘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家和管理人员。
十、实践教学条件
(一)校内实训室
(二)校外实训基地
十一、教学安排
(一)专业教学周历表(周)
符号说明: /——机动; *——军事教育、入学教学、毕业教育; 空格——理论课程教学; Y——上机(机房)实训;0——金工类实习; %——装拆实验&——课程设计、制图测绘; $——大型实验、专业实训及考证;#——生产实习、生产见习、顶岗实习;:——考试周;@——毕业(论文)设计。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及时间分配表(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