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断层图片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21-71912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8 03:51: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断层图片

2逆断层.JPG(813.98 KB, 下载次数: 1)

3逆断层1.jpg(570.22 KB, 下载次数: 1)

4SDC10422.JPG(1.47 MB, 下载次数: 0)016.jpg(955.99 KB, 下载次数: 0)

6断层泥.jpg(826.82 KB, 下载次数: 0)

7断层三角面.jpg(580.02 KB, 下载次数: 0)

8小断层(溶蚀).jpg(994.26 KB, 下载次数: 0)

9SDC10957.JPG(721.85 KB, 下载次数: 0)

89小错动.JPG(783.13 KB, 下载次数: 0)

1正断层.jpg(434.48 KB, 下载次数: 0)

2逆断层.JPG(813.98 KB, 下载次数: 0)

3逆断层1.jpg(570.22 KB, 下载次数: 0)

4SDC10422.JPG(1.47 MB, 下载次数: 0)016.jpg(955.99 KB, 下载次数: 0)

6断层泥.jpg(826.82 KB, 下载次数: 0)

7断层三角面.jpg(580.02 KB, 下载次数: 0)

8小断层(溶蚀).jpg(994.26 KB, 下载次数: 0)

9SDC10957.JPG(721.85 KB, 下载次数: 0)

89小错动.JPG(783.13 KB, 下载次数: 0)

92断层擦痕.JPG(784.46 KB, 下载次数: 0)

93镜面擦痕(石英岩).jpg(604.13 KB, 下载次数: 1)

94产状紊乱.jpg(716 KB, 下载次数: 1)

95上盘产状紊乱.JPG(627.58 KB, 下载次数: 0)

SDC10411.JPG(982.16 KB, 下载次数: 0)

z层间错动.jpg(514.27 KB, 下载次数: 0)

z平行的一组错动.jpg(717.72 KB, 下载次数: 0)

断层附近产状紊乱.JPG(762.59 KB, 下载次数: 0)

裂隙充填(泥状).jpg(664.93 KB, 下载次数: 0)

糜棱岩.JPG(635.72 KB, 下载次数: 7)

第二篇:文化断层怎么办

文化断层怎么办

我们中国文化断层了,这个断层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我的书上都有,你们说看过我的书,我的书上几十年前都讲过。中国文化到“五四”运动拦腰砍了一刀,到“文化大革命”再遭一劫。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遭此重创,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对不起自己国家民族,对不起自己的老祖宗。所以我几十年都在为接上文化断层而努力。当年我从峨眉山闭关下来的时候,也考虑自己,以后走哪一条路?怎么办?什么路线才能尽我的人生责任?当时只想到郑板桥的两句话,之希望自己在蓬门陋巷,教几个小小的蒙童。就是说回到乡下,找些小学生教书,了此一生。

但是我也经常跟同学们讲,我这个人运气不好,这八九十年一百年间,像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样“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从十几岁起想做一个普通人,碰到时代的变化,我说自己过了六个朝代。前面经过北洋军阀的变乱,接着是北伐的阶段,天下乱了,这个历史你们都知道。那个时候的青年都对救国家救民族非常的热忱,大家都想出来宁愿牺牲性命救这个国家。这个热忱你们不能想象,因为你们没有经过这样的时代,没有这个社会环境。

所以年轻的时候学军事,带兵打天下,就碰到了日本人发动侵略战争,抗战八年,我在大后方待了十年。紧接着是两党之争。孔子说“贤者避世”,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避开这个世间社会;“其次避地”,差一点的没有办法就找到地方躲开。但是溜到哪里去呢?又不愿意到外国去,最后考虑还是台湾,到底还是中国,这一住就住了三十六年。两个阶段,寿命已经去了五六十年了。然后发现台湾也有变动了,又避开了。没有地方避,所以到美国去,在国外漂泊流浪,在我感觉是流浪。可是一般认为到外国多好!在欧美转了一圈发现还是不行,所以避世也非常难。

而且人的因缘也很奇怪,就是辛稼轩的两句词-“此身忘世真容易”,一个人丢掉了社会世界尽管很容易,“欲世相忘却大难”,要社会,国家,朋友们忘了自己,反而做不到。辛稼轩是南宋有名的次家,也是军事家,也是学问家。http://www.teniu.cc/ http://www.teniu.cc/ http://www.teniu.cc/ 《左传》讲人生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想这些教主式的人物孔子啊,老子啊,释迦牟尼啊,耶稣啊,穆罕默德啊,他们走立德的路,我们做不到。立功,我们对社会没有贡献,写几本书叫立言,我那个书不算数。你们许多因为这些书仰慕虚名,好像对我信仰,我非常反对这个事:所以我看到人家拿书来叫我签字,我很反感,真的告诉你我很反感。因为我们小的时候,社会没有签字这个风气,后来因为有了电影,大家喜欢找明星来签字。在我们的老观念里,不管你什么名演员什么的,都是演戏的,唱戏的,找他签字是好玩。现在流行在书上签名签字,这几十年当中,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我的心情今天想大家表明,忏悔一下。这一次讲课也等于对不起大家,没有讲好,不过组织发起的绿谷集团,办得也是有点混乱,这个慢慢再检讨。

讲到这里忽然有点感慨,所以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我在台湾,别人不知道中国的变化,我都很清楚。因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政治部任何的资料,及大陆出的报纸,一收到就拿到我那里看一看。一般人如果保存共产党的资料,是要杀头的。我也不是官不是民,承蒙他们看得起,所以我房间堆满的都是大陆的资料。看到那个“文化大革命”真难过,当时有一天夜里写了两句诗:

忧患千千结,山河寸寸心 谋身与谋国,谁识此时情

忧患千千结,慈悲片片云 空王观自在,相对不眠人 “忧患千千结,山河寸寸心”,满心是忧愁。“谋身与谋国”,个人怎么办?中国怎么乱成这个样子?从推翻满清到“文化大革命”,我计算一下,年轻知识分子,很了不起的人才,死得不晓得几千万,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现在相待自己身在台湾,“谋身与谋国,谁识此时情”,那个情绪的变化真的无法言表。

不过我写这个诗的时候,在自己私人的佛堂,上面供了观音菩萨,一边看着观音菩萨,我一边自己在感想。所以第二首“空王观自在”,空王就是佛,面对空王,“相对不眠人”,菩萨永远眼睛睁着,我也担心大陆国家民族怎么办,眼睛也瞪在那里,所以是“相对不眠人”。

我告诉大家这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个更升平的时期。但不能说二十多年来是太平哦!只是由乱世改变到达不乱,变成升平社会而已。如果认为现在太平了,在中国文化的架构上说,还是差一大截的。你们年轻同学们不知道,这样二十多年的升平,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你们太幸运了,教育也普及了,都读到大专以上,可是你说我高兴吗?我的心情还是这两首诗上所表达的,“忧患千千结,山河寸寸心”。

开放以后你们看到了平安,但更危险,因为国家的教育方向,宗旨,目标同个人教育方案都没有。你们只晓得开放发展,拼命高建筑发财,每人都活得很高兴。但是要注意孟子的两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是中国文化。孟子说,国家,个人,社会能够客服种种困难,才能使国家民族兴盛健康起来;如果大家放松了,只向钱看,光搞享受,结果就很可怕。

第三篇:地质断层构造的知识点野外观测方法典型图片赏析

地质断层构造的知识点、野外观测方法、典型图片赏析

一、断层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岩层或岩体在构造运动影响下发生破裂,若破裂面两侧岩体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构造就称为断层。断层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规模大小相差十分悬殊,规模大的断层延伸长度可达几百~一千多公里,而小的断层可在岩石标本上见到。断层的切割深度也不相同,有的可切穿地壳至上地幔。断层破坏了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对岩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性都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工程的稳定性,与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断层要素

1、断层面:构成断层的破裂面,也就是断层两侧岩体沿之产生显著滑动位移的面,叫做断层面,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断层一般不是单个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的破裂面或次级断层所组成的带,即断层带或断裂带。

2、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断层线延伸方向即是断层走向,延伸的消失点,称为断层的端点。

3、断盘:断层面两侧发生相对位移的岩体,称为断(层)盘。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称为上盘、下方的称为下盘;当断层面近于直立时,则以方位相称,如东盘、西盘等;也可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关系,把相对上升的称为上升盘,把相对下降的称为下降盘。

4、断距: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滑动的距离,称为断距。断距的大小常常是衡量断层规模的重要标志,断距又分为总断距、水平断距及垂直断距。

(三)断层分类

1、按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的断层;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倾向一致的断层;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2、按断层面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线之间的关系分类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平行的断层;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垂直的断层;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的断层。

3、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压性断层:由压应力作用形成,其走向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多呈逆断层形式,断面为舒缓波状,断裂带宽大、常有断层角砾岩。张性断层:在张应力作用下形成,其走向垂直于张应力方向,常为正断层,断层面粗糙,多呈锯齿状。扭性断层:在剪应力作用下形成,与主压应力方向交角小于45。,常成对出现。断层面平直光滑,常有擦痕出现。

4、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关系进行分类(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正断层的产状一般较陡,倾角在45o~90o,断层线比较平直,一般是由于重力作用或水平张力作用形成的,并在垂直于张应力方向上发育。

(2)逆断层: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逆断层。逆断层产状一般比较平缓,倾角很少超过70o,断层线常呈舒缓的波状曲线,断层面倾角大小又可分为:冲断层: 倾角 >45o;逆掩断层: 25o~45°;辗掩断层:

推覆构造:巨大的外来岩席,沿着一个近于水平的滑动面(倾角小,10o~15o),长距离的滑移(位移>15km),常看一较老的岩层覆于较新的岩层之上。逆断层一般是受水平的挤压应力作用,沿剪切破裂面形成的,常与褶皱相互伴生,逆断层的规模一般较大,多为区域性的巨型构造。

(3)平移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走向作水平相对运动的断层,称平移断层。平移断层,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平直,延伸很远,断层破碎带较窄,在断层面上常有近于水平的擦痕。平移断层一般是在水平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形成的。(4)枢纽断层

正、逆、平移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都是直移运动。事实上,有许多断层常常有一定程度的旋转。

断盘的旋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旋转轴位于断层的一端,表现为横过断层走向的各个剖面上的位移量不等,一种是旋转轴不位于断层的端点,表现为旋转轴两侧的相对位移的方向不同,如一侧为上盘上升,而另一侧为上盘下降。

两种旋转均使两盘中岩层原来一致的产状不再平行一致。旋转量比较大的断层,可称为枢纽断层。

(四)断层的组合形态

1、正断层的组合形式(1)阶梯状断层:几条产状大致相同的正断层,相互平行排列,各断层的一盘呈阶梯状向着同一方向依次下降的组合形态,称为阶梯状断层。(2)地垒:两条以上平行的正断层,断层面相对倾斜,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断层的上盘呈阶梯状依次下降,这种组合形态,称为地垒。(3)地堑:两条以上平行的断层,断层面相向倾斜,对称排列,其间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断层的断盘依次上升,这种组合形态的断层称为地堑。另外还的环状和放射状断层:

2、逆断层的组合形式(1)叠瓦状断层:一系列产状大致相同的断层,相互平行排列,各断层的上盘依次上冲逆掩,在剖面上呈屋顶盖瓦式可鳞片状叠置,这种组合形式,称为叠瓦状断层。(2)对冲式断层:是由两条相反倾斜,相对逆冲的断层组成的组合形态。(3)背冲式断层:由两条或两组相反倾斜的逆冲断层组成,表现为自一个中心分别向两个相反方向逆冲,一般是自背斜核部向外逆冲,总体上常常呈扇状。

二、断层的识别

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虽然断层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译航卫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得以确定或推定。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1、地貌标志

(1)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在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中,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称为断层崖。如峨眉山金顶舍身崖、昆明滇池西山龙门陡崖。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地表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沿断层面分布的三角形陡壁,称为断层三角面。如河南偃师的五佛山。(2)断层湖、断层泉:沿断层带常形成一些串珠状分布的断陷盆地、洼地、湖泊、泉水等,可指示断层延伸方向。如我国云南东部顺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分布了一串湖泊,自北向南有杨林海、阳宗海、滇池、抚仙湖、杞麓湖以及昆明盆地、宜良盆地、嵩明盆地、玉溪盆地等。(3)错断的山脊、急转的河流:正常延伸的山脊突然被错断,往往是断层两盘平移运动的结果;横切山脊走向的平原或盆地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断层通过的地方,如太行山前断裂带,使太行山在华北平原西缘拔地而起,成为华北平原的西部屏障;正常流经的河流突然产生急转弯,或一些顺直深切的河谷,都能指示断层延伸的方向,如鲜水河的支流在断层通过的地方突然发生转向。错断的山脊 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 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 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 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 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3、构造标志(1)断层破碎带与构造岩:规模较大的断层,常形成断层破碎带,其宽度大小不等,在断层破碎带内常常有断层(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碎裂岩、断层泥、构造片状岩等构造岩。(2)伴生节理:在断层剪切滑动作用下,发生在断层面两侧岩层中的节理,称为伴生节理。(3)牵引褶皱:断层两盘错动时,紧邻断层面两侧的地层,因受磨擦力的牵引,发生塑性拖拉而形成的弯曲现象,称为牵引褶皱,(4)擦痕和阶步:断层两盘相互错动时,由摩擦作用导致在滑动面上产生平行密集的微小刻槽,称为擦痕;断层面上与擦痕直交的细小陡坎,叫阶步;在断层面上还有磨光的平面,叫磨擦镜面。擦痕与阶步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镜体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时陡立,但总的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据。

4、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1)岩层中断及褶皱核部宽窄变化:岩层沿走向突然中断,造成一种岩层在走向上与另一种或多种不同岩性的岩层接触,或造成褶皱核部地层出露界线发生宽窄变体,说明有横断层或斜断层存在。断层引起的褶皱核部宽窄变化(2)地层的重复和缺失:当发生与岩层走向平行的断层时,常造成断层两盘部分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断层引起的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5、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或带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6、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引起沉积环境沿着断层发生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查明和确定断层是研究断层的基础和前提。在地质调查中,应注意观察、发现和收集指示断层存在的各种标志和迹象,同时结合其他地质条件和背景加以综合分析。

三、断层的观测

测定断层面产状和两盘相对运动以便确定断层性质,进而测定或分析断层规模和组合关系是断层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断层面产状的测定

如果断层面比较平直,地形切割强烈而且断层线出露良好,可根据断层线的“V”字形法则来判定断层面的产状。

隐伏断层的产状主要根据钻孔资料用几何作图方法予以测定。物探资料也可帮助判定断层面产状。

断层伴生和派生的小构造也有助于判定断层产状。如断层伴生的剪节理带和劈理带,一般与断层面近一致。断层派生的同斜紧闭揉褶带、片理化构造岩的面理,以及定向排列的构造透镜体带等,常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这些小构造变形愈强烈,愈压紧,与断层面也愈接近。需要指出,这些小构造的产状常常是易变且急变的,应大量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代表性的产状。

在确定断层面产状时,要充分考虑断层产状沿走向和沿倾向可能发生的变化。许多断层尤其是逆冲断层的断层面,常成波状起伏或台阶式。对于这种波状性的原因有多种不同解释。一种解释是,大断层形成之前的初始子断裂是各自分散的,而后逐渐联合形成大断层,由于联合的方式不同,可以有折线状、正弦曲线状或花冠状等。格佐夫斯基(1975)认为,在断裂形成后原应力场的正应力和剪应力轨迹将发生偏转,引起断裂线向另一方向偏转,最后形成弧形面。至于台阶式,主要是逆冲断层中断坪与断坡交替变化的结果。此外,各套岩系的岩性差异、不同深度物理条件对断裂的影响以及多期变形等等,也都影响断层产状及其产状的变化。

较大规模的断层产状和形态总是变化的,一定不要用局部产状作为断层的总体产状。例如隆起边缘的大断层,地表常为低角度逆冲断层,向深处倾角可以逐渐变大,甚至直立。伸展区大型正断层,也常呈上陡下缓的铲状。

(二)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

但是,一条断层或一定阶段的断层活动性质往往又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运动总会在断层面上或其两盘留下一定的痕迹,如擦痕等。这些遗迹或伴生现象成为分析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主要依据。

1、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

分析两盘中地层的相对新老,有助于判断两盘的相对运动。对于走向断层,上升盘一般出露老岩层(A、B、D、E)。但如果地层倒转,或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则老岩层出露盘是下降盘(C、F)。如果两盘中地层变形复杂,为一套强烈压紧的褶皱,那么,就不能简单地根据两盘直接接触的地层新老而判定相对运动。如果横断层切过褶皱,对背斜来说,上升盘核部变宽,下降盘核部变窄,对于向斜,情况刚好相反。

2、牵引构造

断层两盘近断层处常常发生明显褶皱,称作牵引褶皱。一般认为是断层错动拖曳的结果,并且以褶皱的弧形弯曲的突出方向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近来的研究指出,如果“牵引”褶皱是两盘相对运动引起的,则意味着于断层发生时的脆性变形在先,塑性弯曲在后,这与一般变形发育的过程相矛盾。可能的情况是是先发生挠曲,后形成断层。而牵引褶皱是在早期塑性变形弯曲基础上,在断层两盘错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牵引褶皱的方位,不仅决定于两盘相对运动,还决定于断层产状与两盘标志层的产状以及不同剖面或平面上的表现。一般说来,变形越强烈,牵引褶皱愈紧闭。为了准确利用牵引褶皱,应该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同时进行观察。还要结合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其他特征,以对断层两盘相对动向作出准确判断。

除正常牵引构造外,还有一种逆牵引构造,其弯曲形态与正常牵引构造相反,弧形弯曲突出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逆牵引构造主要见于同沉积断层发育区(见褶皱一章中同沉积褶皱和本章同沉积断层一节的有关内容)。断层形成时代及活动时间的确定

断层一般是在一定构造运动中形成的。这类断层可以利用断层与同期构造(如褶皱等)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其形成时期。如果断层与被其切断的褶皱成有规律的几何关系,则二者很可能是在同一次构造运动中形成的。查明这次构造作用的时期,也就确定了断层形成时期。如果一条断层切断一套较老的地层,而被另一套较新的地层以角度不整合所覆盖,可以确定这条断层形成于角度不整合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形成以后和上覆地层中最老地层沉积之前。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法可测定岩体时代,据此可推断断层的形成时代或活动时代。例如,如果断层被岩墙岩脉充填,而且岩墙岩脉有错断迹象,则岩体侵入于断层形成或活动时期。如果断层被岩体切断,断层形成显然早于岩体。如果断层切割岩体,则断层活动应晚于岩体。

此外,由重力作用引起的重力滑动断层,可以在沉积时期,成岩时期、构造运动时期或其以后的任一时期发生。这类断层的形成时期可以根据卷入断层的最新地层和未被切断的上覆最老地层来确定。

总之,断层一般形成于某一构造运动时期,也可以与某一沉积盆地的沉积作用同时活动。而重力滑动断层可以在地质发展的任一阶段形成和发育。所以对断层形成和发育时期,应对具体断层进行具体分析。

断层长期活动的分析

区域性大断裂往往是长期活动的。这些断裂常常经历了一个以上的构造旋回。即使在一个构造旋回中,也可有多次的活动。大断裂的长期多次活动主要表现在断层两盘几个时期的地层的岩相和厚度的显著差异,可以根据断裂对地层及其厚度和岩相变化的控制作用来进行研究,从而说明这类大断裂活动的历史。

大型走向滑动断层会引起两侧地层对应性水平错开,时代愈老的地层,其错距越大。沉积盆地边缘的大型正断层,常常与盆地沉降同时活动,即同沉积断层。

长期多次活动的大断裂往往是多期岩浆活动带。构造-岩浆岩带是分析断裂长期多次活动的重要参考,出露地表的岩浆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切割深度。伴随长期多次岩浆活动,会发生多次成矿作用,形成复杂多金属成矿带。同沉积断层(1)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尤其是大中型断陷盆地的边缘。在大盆地内部也常有次级同沉积断层。

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的过程中,盆地不断沉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在控制盆地边缘的断层的不断活动中发生的。同沉积断层(2):主要特点

1、同沉积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剖面上常成上陡下缓的凹面向上的铲状。

2、上盘即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这是同沉积断层最基本的特征和识别标志。同一地层在下降盘与上升盘的厚度比称为生长指数,生长指数反映了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强度。

3、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

4、常在上盘发育逆牵引构造。因为断距是累积的,所以任一标志层的断距都反映了该层沉积以前断层活动引起的断距之和。

5、逆牵引构造一般构成背斜,与断层走向一致延伸,背斜顶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偏移的轨迹与断层面大致平行。

四、典型断层(断裂)构造图片赏析 猜你喜欢:

地质|图解地质:野外地质现象实拍

(三)沉积构造现象 地质|图解地质:野外地质现象实拍

(二)地质|图解地质:野外地质现象实拍

(一)地质|图解地质:岩石结构分类 地质|瑶言瑶语:浅谈节理 地质|瑶言瑶语:浅谈褶皱 情怀|人如断层 褶皱、节理、断层

观点|地质学术语中的错字、别字、易混淆词辨析 地质|典型构造地质现象图片集

地质|图解地质:不整合面(含假整合)

找矿哲学(节选)找矿哲学(节选)二找矿|矿产的分布规律 找矿|矿产的变化规律

实用收藏!典型的矿物种类

(二)

第四篇:汉字革命和文化断层

汉字革命和文化断裂 朱大可

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后果,就是引发了现代性崇拜和革命狂想。它一方面确认文化在国民改造中的重大地位,一方面又以为只要通过“革命”式的清洁手段,就能一举扫除文化弊端,为政治制度转型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针对传统文化的“革命思维”更加甚嚣尘上,从1950年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开始,到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正式公布,在短短七年时间里,便完成了从秦帝国以来近2000年的文字变革,为1957年的经济大跃进,以及1966年的“文化革命”,开辟了意义深远的道路。

我们已经被告知,这场汉字革命,仅仅是更激烈的文字革命的某种序曲而已。1950年,毛泽东主席在一封给同学的信件中宣称,“拼音文字是较便利的一种文字形式。汉字太繁难,目前只作简化改革,将来总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这是最高领袖的战略设计。毛以最简洁的语言,公布了其文字革命的第一策划案。

就在胡风先生宣称“时间开始了”之际,“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乌托邦梦想,燃烧在整个中国,而汉字是这场“文化高烧”的首席目标。在不懂“科学”的“科学院长”郭沫若先生主持下,汉字成了文化献祭的第一头羔羊。它被送上行刑台,接受严厉的审判和肢解。新月派诗人暨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先生,因反对文字改革而犯下重罪,沦为“右派分子”,在文革中含愤自尽,成为汉字革命中最著名的祭品。而简化运动的战车,碾碎的并非只是陈梦家一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右派”群体,以及所有敢于对文化大跃进说“不”的知识分子。

事实上,只有少数过繁的文字(如“鑼”、“纜”、“驤”、“鑽”、“鑾”等)需要进行适度手术,大部分汉字笔画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但这场拼音化运动的序曲,并非只是一种文字自身的变革,而是隐含着更为复杂的政治诉求,它一石数鸟地实现了下列战略目标:第一,向民众显示了文化大一统的威权,成为与嬴政“书同文”媲美的历史伟绩;第二,向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阵营表达了“字母共产主义化”的决心;第三,彻底划清了跟港台资产阶级反动政权的文化界线。

在1956年完成汉字革命的第二年,也就是1957年,汉字拼音化被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吴玉章领导的文改会拟定《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上报国务院,周恩来似乎意识到不宜操之过急,便删除“文字”两字,从而使“拼音方案”未能剧变为“拼音文字”。但为了实现拼音化目标,直到1960年,当局还在顽强地推动拼音文字的地方实验,在山西万荣等地组织培训班,甚至创办全部由拼音文字组成的报纸,指望这场简化字运动能导向拼音文字在中国的全面胜利。

毫无疑问,汉字简化运动无非就是拼音化运动的阶段性成品,不看到这点,就无法对这场运动的本质做出准确的判定。简化字只是一种过渡手段,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消灭汉字,以及消灭一切由这种文字所承载的历史传统,实现向“文化共产主义”的伟大飞跃。

但这场拼音文字革命最终无疾而终。与拼音化运动同时宣告失败的,还有所谓“亩产万斤”的农业革命,以及全民大炼钢铁所代表的工业革命。这三场革命彼此呼应,俨然是神圣的三位一体,企图从不同角度完成乌托邦蓝图的刻画,却都因违背“天意”而以失败告终,并给民众留下巨大的创伤记忆。但作为拼音化革命的半成品,简化字却被保留了下来,与反右斗争的伟大成果一起,成为引致文化衰退的种籽。这种“简体字原罪”,就是它今天遭到普遍质疑的原因。

1950年代下半叶入学的小学新生,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接受简体字的规训,并且以简体字为文化认知的根基,这就是所谓“简体字世系”。该世系成员对“繁体字”文本的敬畏已经退化,历史情感日益淡漠。这种文脉承继链索的断裂,为文革的大规模爆发奠定了文化基础。在简体字推行了整整十年之后,也即1966年革命风暴降临时,已经长大的“简体字世系”便挺身而出,轻易地与历史决裂,宣判繁体字文本“有毒”,成为焚烧“封建主义”旧书的文化杀手。在文革“扫四旧”运动和“简体字世系”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逻辑关系。

更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出现过两种文字并存于教科书的双胞现象,而文革的第一批红卫兵,大多是“繁简混血系”的成员,跟繁体字文明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但他们对繁体字所表现出的强烈敌意,却超出人们的想象。为了显示其政治纯洁性,他们做出了比年轻的“简体字世系”更为激越的革命姿态。

竖排繁体字图书的大焚毁运动,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繁体字图书几乎荡然无存,只有极少数文本,被无畏的民众偷藏,侥幸残留下来。1972年以后,它们开始在渴望读书的人群中闪现,仿佛是一种地外文明的馈赠。地下阅读者往往把繁体版和简体版的区别,当作判定图书价值的标准。而繁体字文献的稀缺性,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代码,就是它重获珍视的原因。旧版《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和《安娜卡列尼娜》等等,被包上各种“革命”封皮后秘密传递,犹如从灰烬中复活的文明火焰,照亮了阅读者饥渴的灵魂。而那些“文化吸毒者”(其中许多人正是当年参与焚烧图书的红卫兵),日后成为新三届大学生的主体。在极端纯洁的革命年代,繁体字文献就是文化复苏的秘密摇篮,它的文化贡献,至今未能得到必要的阐释。

文革期间出版的革命读物,无疑都是以简体字排版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种《水浒》简体字本。它们是古典文献简体化的范本,向广大“无产阶级”昭示了文化现代化的图式。以横排简体的方式印刷古典文献,就是一次政治鉴定,它要从文字学的立场,判处《水浒》乃至《红楼梦》无罪。而更多的繁体文献,则将继续以有罪身份遭到封存。在文革的极端语境中,繁体文本自身就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文明的记忆、流逝的岁月以及柔软温存的部分,而简体字则是革命、现代性和坚硬冷酷的象征。字形是一把时间之刀,制造了文明的分裂。

这种经过简化改造的文字,恰恰成了意识形态的重大隐喻和谶言。如同一些研究者所揭示的那样,从“愛”到“爱”的转型,正是“心”和“灵魂”大步沦丧的象征;而“聖”向“圣”的转型,则意味着精神高度(耳代表谛听,口代表言说,是尊者的精神性的哲学表征)向更为低级的土木建筑高度退化(又土,就是土的简单叠加,预言了当代城市所展开的高楼竞赛)。而由“陸”成“陆”,则预示着阶级斗争(“击”)和内讧型生活在中国大陆的盛行。此外,那些莫名其妙的符号“x”和“又”渗透到文字内部,腐蚀着它的灵魂,把它们变成一堆可笑的杂碎。神鸟“鳳”改成“凤”就是一个范例,它以类似否决(“又”类似“X”)的方式,消解文字中的神话、神性、想象力和隐喻关系,并切断阅读/书写者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血脉。但这种粗暴的断裂模式,却完全符合革命式进化的原则。

这断裂直到1977年起才开始逐步弥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大批中外文学名著,简体字退出激进的“文化革命”程序,跟旧文明达成古怪的和解,并开始承载它的精神成果,而简体字原罪自此得到了掩蔽。这一文化妥协重塑了简体字的面容,使它看起来显得十分无辜,犹如一个道德纯洁的杀手。简体字是一个成功的僭替者,以新汉字的面目在世,在现代性的名义下,篡改着汉字的隐喻天性,阻止着传统文化复苏的进程。

在21世纪的中国大陆,那些喝简体字奶汁长大的一代,缺乏对繁体字的文化亲情,更遑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他们无视简体字的原罪,也拒不承认它作为汉字灭绝工具的历史。新简体字世系甚至公开指控说,“恢复繁体字是对80后的摧残”。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罪名。繁体字一旦无法获得年轻一代的支持,便注定要在冷漠或声讨中消亡。不仅如此,它还要腹背受敌,被迫面对国家语委的行政威权——繁体字属于“不规范”汉字;学校教育中禁止书写繁体字;公共场合禁止使用繁体字,如此等等。这些律令就是文字修正和华夏文明复苏的坚硬屏障。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只剩下唯一的“救赎之路”——立即追认繁体字为“世界文化遗产”,因为早在50年前,它就已经死于那场大跃进的狂欢。

(附识:繁体字的正确叫法应当是“本体字”,而简体字则应当称为“毛体字”。但为了交流方便,本文仍然沿用这两个约定俗成的名词,但并不意味着笔者认同这种不当的称谓)

2009年4月1日写于上海莘庄

原载《南方周末》2009年4月15日

本文背景资料:

去年10月“国际汉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之后,韩国《朝鲜日报》刊载消息称,为预防东亚国家因使用不同形状的汉字产生沟通混乱,由韩国领头,中、日、韩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制作5000-6000个以繁体字为基础的常用标准汉字。这一消息随即被与会的中方代表否认,提出“简体字”是中国的法定文字,不会轻易改变。中韩汉字“繁简之争”方兴未艾,又有网民热炒韩国学者提出的汉字“申遗”说。

汉字“申遗”其实在韩国已经热了一年多,前年 10月10日的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说,经过他十年研究和考证,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后来朝鲜人移居中原,把汉字带到了中国,才形成了现在的汉文化。他将建议韩国政府理直气壮地恢复汉字,并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篇发表在一个汉语研究的英文网站(www.teniu.cc)上的文章能代表不少持这个意见的韩国人的想法。这篇文章称“东夷人是韩国人,是大汶口文化的创造者。被称为‘汉字’的文字有可能是高丽人发明的”。

汉字简化过程中的十大错误(作者不详)

一、失去了表音功能 许多汉字原来是形声字,简化后失去了表音功能,而这正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如: 際(际)價(价)標(标)僅(仅)歡(欢)隊(队)屬(属)劉(刘)燭(烛)敵(敌)

二、无理简化,莫名其妙 许多汉字的部首被毫无道理地用“又”字和叉代替,使优美的汉字变得不伦不类,莫名其妙。如:

鳳(凤)風(风)漢(汉)僅(仅)難(难)權(权)歡(欢)聖(圣)對(对)樹(树)

三、割裂了整个汉字体系 许多汉字是自成体系的,常用字简化后割裂了与非常用字的联系,致使从小学简化字的人一辈子也记不住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字。如:会写 “扑(撲)” 不会写 “璞”和“蹼”,会写 “还(還)”和“环(環)”不会写 “寰”和“鬟”。其他还有: 仅(僅)谨瑾盘(盤)磐牺(犧)曦 彻(徹)澈撤蜡(蠟)猎(獵)鬣

歼(殲)纤(纖)谶伤(傷)殇(殤)觞(觴)声(聲)馨磬罄梦(夢)懵甍

四、形体笔画比较丑陋

许多汉字原来是非常方正美观的,简化以后字形变得极为难看。如: 讠(言)钅(金)车(車)龙(龍)汉(漢)刘(劉)华(華)长(長)拣(揀)东(東)

五、合并偏旁,字不达意

像“貓(猫”)和“豬(猪)”简化以后都成了狗类了,实在是太滑稽了。

六、同音字合并,字义混乱

汉字本来是有精确分工的,非要人为地让一个字去承担本不该它应该具有的含义。如: 后:前后皇后原本为前後皇后 发:发现头发原本为發現頭髮 面:面部面粉原本为面部麵粉 板:木板老板原本为木板老闆

七、毫无道理地将汉字进行切割,音形皆损 如:掛(挂)蠍(蝎)槨(椁)櫬(榇)

八、简化后出现表音错误 如:鄰(邻)賓(宾)

韵母本是in,但简化字是用韵母为ing的字作偏旁,容易让人读错。

九、有些字笔画本不多,完全没必要简化

如:減(减)涼(凉)於(于)時(时)國(国)

十、使汉字的可识别性大大降低

汉字简化以後,使原来差别很大的字变得非常相像,导致经常被人搞错。如:鳳(凤)和風(风)厲(厉)和歷(历)

特别是“凤”和“风”,经常出现姓名中的“凤”和“风”还有“设”和“没”,简体的两个字一旦稍微写潦草,就容易让人分辨不清。

第五篇:解读《春江花月夜》诗意断层

《春江花月夜》诗意“断层”解读

张莲芳

(重庆交通学院图书馆 重庆南岸 邮编400074)

[摘要]《春江花月夜》前16句与后20句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断层”,前者借明月高悬之象追问宇宙之永恒,空灵博大;后者借明月徘徊之景叙写人间之相思,细腻入微。前后两部分即使各自独立也皆是佳构,二者意境情调都似乎并不和谐,极难交融。但诗人却用爱情至上观、用一种“泛女性”视角将二者融于一炉,用笔奇正相生,堪为大手笔。

[关键词]意境 情调 断层 爱情至上 泛女性视角

被闻一多誉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在意境和内容上有着一个明显的“断层”:前16句主要写江、天、海、月、月夜之景,后面20句主要写一对离别情侣尤其是思妇的思恋之情。前16句意象宏大,着力点在天宇之间,尤其是对明月之问意蕴极深,意境空灵博大,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悄然通神;后20句描写抒情则很细腻,着力点在尘世之间,以近镜头和特写为主,意象娟细。因此前后两部分在写法和着笔上似存在着一个“断层”。一些解读者用这样的文字来加以解释这个断层的存在:“这首诗,„„在这种神话般迷人的月夜,自然生发出对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的探索与赞美,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诗篇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花月良宵一对情人的两地相思之情,从而歌颂了

[1]人间纯洁真诚的爱情”这段文字用了“同时„„也”这样的表述,意在表明《春江花月夜》对宇宙的探索、歌颂与对爱情的讴歌是并列关系。但这种解说总让人觉得有一些牵强之感,首先,诗人没有必要在一首诗中并列表达两种意蕴;其次,紧扣文本来看,前16句与其说是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索”与“赞美”,不如说是作者对宇宙、江月的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千古浩叹更为妥贴。

袁行霈先生认为“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托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相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

[2]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样的解读更符合文本实际,但至此我们仍不要停步,顺着袁先生的思路梳理下去,领悟使前16句与后20句之间那个“断层”得以衔接的中心意蕴,这才是解读《春江花月夜》、感悟诗人本意的一个关键。

前16句起笔宏大,满眼皆是江、天、海、月、花、树、雾、霰,再加上6句千古浩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使这前半部分已经可以独立成篇,其诗意诗情诗理甚至大有胜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之处。其身处宇宙浩淼时空对人生短暂、孤独的感慨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惊人地一致,但全篇又绝不像陈子昂那样悲怆,有情有所待的江月,让人感到人间有一丝温馨在。张若虚并不是要探索什么宇宙,也不是为了单纯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他在此处提出了千古之问:举目茫茫宇宙,何处才是人类心灵的归宿?什么才能让渺小的个体生命在时空的汪洋中抵抗孤独和短暂?

“对于个人不朽的渴求,我们坚持自身能无限存在的努力――„„是我们真

[3]正的本质,这些是一切知识的情感基础与一切人的哲学的内在起点”《春江花月夜》前16句的感慨,应该可以看成是一种对人类希望不朽的永恒愿望的表达。无生命的宇宙浩瀚永恒,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却不能永恒,深刻矛盾着的二者互相激荡,让诗人在春江花月之夜得不到片刻的安宁,要说诗人在探索什么的话,他 是在探索短暂的人生怎样才能无限指向永恒,而决不是在探索宇宙那毫无疑问的永恒性。

张若虚在发出千古浩叹之后、紧接着浓墨重彩地写一对离人思妇的相思,决非随意的转折,更不是寻找不到宇宙“永恒”的答案而被迫转向人间。在那轮多情明月全方位的抚照之下,下文油然而生。

人类“无望的永恒”与“爱”有何关联?这是解读《春江花月夜》景、理、情三者关节的锁钥。诗人借有所待、有所思的明月,自然地转入对人间思妇离情别绪的叙写,暗示了全诗主旨:唯有爱情才能使人生永恒,唯有爱情才能抵抗浩瀚宇宙对渺小人类的无言威压。

由于宇宙、明月的永恒,人类时时感到自己的短暂,这种短暂与人的本能愿望“不朽”时时处于剧烈冲突之中,为了抵抗人生的短暂,寻求生命中的永恒真谛,求得短暂中的不朽,人们须至深至诚地去爱(这种爱既是爱情,也是对生活、自然的广泛之爱)。这样,张若虚便将出世的、形而上的诗意哲学追问与入世的、形而下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在这浩瀚宇宙之中的每个自我,仍然是宇宙的中心,没有自我,世界就不复存在,即便存在,也是毫无意义的。”4]为了对抗宇宙那不可想象的永恒,人类必须将自己视为天地间最有灵性的主角。诗人面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宇宙,张扬生命主体意识,将一对青年情侣在明月之夜的相思之情提高到与宇宙的永恒等量齐观的地步,这不啻是一种东方式的爱情至上主义,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应该说非常地不平凡。对时光短暂、韶华易衰、功业易逝的感叹,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题,古代诗人们往往用闲居林泉、游仙问道或沉醉于杯中之物来抵抗,或寄希望于建功立业、留芳千古来抵抗,而张若虚则以人间真爱来求人生永恒,感受确实非常。

诗人用这种“宇宙间唯有爱情永恒”的信念,将前16句与后20句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前后两部分是逻辑相承、互相交融的关系,而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离了正题去探索宇宙的始终。全诗并非有两个立意,而是为了更好表达同一个意蕴而有两个不同着笔点的区分,这个“断层”是有意而为之。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似断非断的断层,全诗融哲理、美景、柔情于一体,给人以多样的解读视角,《春江花月夜》这种多视角的表达,给人以多重感受:如果我们删去前面16句,仅仅保留后面20句对思妇游子相思之情的叙写,它完全是一首极佳的相思之诗,足以与白居易的《长相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等月夜怀人之作比肩;而前面16句则足以与《登幽州台歌》甚至屈原的《天问》媲美;如果我们仅仅注重它对于景色的描写,它也是一首绝妙的写景诗。《春江花月夜》确是一首奇伟之作:其前后两部分各自独立皆能成为不朽佳作,而全诗又无处不是情语,无处不是景语。景、理、情有机组合在一起,避免了单一的哲理追问、单一的抒情和单一的写景,使全诗凸现立体之感,虚幻空灵与现实温馨交融,能将这样互相矛盾的意境和情调统一起来,这在诗歌创作中非常罕见,因此也就奠定了《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的地位。它的整体美感大于局部美感,而局部美感又能加强、衬托出整体美感。全诗就这样首尾呼应、回环相连,让读者既能在纵观大局中感受到诗作的磅礴大气,也能在细部的回味中感受到细腻与柔情。

另外,《春江花月夜》除了以“情”为主脑贯串起前后两部分、并将全诗笼罩在一种极为优美的景色之中外,还以“泛女性”的大视角来串联了全诗,这样说的根据,便是全诗始终以“明月”为中心意象。从远古崇拜开始,“月”一直象征着女性、代表着阴柔之美:“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5][6]位也。”“见山不是山,见水何曾别?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在《春江 花月夜》中,月印万川之象何尝不是一种禅境,它体现了空有相融的境界。皎皎明月涵盖一切、包容一切,共同营建出物我相融、物我两忘的意境。《春江花月夜》中的明月有着双重的角色身份:诗人对明月发出充满“宇宙意识”的询问时,诗中的明月确有几分禅意,诗人的询问也潜藏着禅理;但在更多的地方,张若虚的“月”是有情的女性之月而非照彻空明之月,海上明月犹如一位多情的女子,共海潮而生。这轮明月将清辉洒在花林、芳甸、沙滩、闺阁甚至换捣衣砧上,月华将人间的春之夜装点得美妙无比,辗转反侧而不去,她是那样的轻柔,普照着天下的思妇游子、串联并强化着芸芸众生的相思,默默地诉说着人间美好的爱情。在这轮皎洁的明月之夜,诗人信手拈来一对苦苦相思之中的青年男女,突出地叙写了少妇的月夜思恋之情,与“空里流霜不觉飞”的明月交相辉映,至此,诗人完成了他在泛女性视角下对人间真善美的诠释。

诗中的明月犹如多情女子一般等待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种无声的等待是永恒的、不变的,并未随着生命个体的短暂而衰减,这是一种旷古的等待、令人惊心动魄的等待,但同时又是一种如秋叶之静美的等待,它并不喧哗、并不造作,朴素无华,一句“皎皎空中孤月轮”把这种朴素演绎到了极致,而“不知乘月几人归”又让读者联想到明月那博大的胸襟、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普世宏愿。在这样一轮集真善美于一身的明月的映照下,人间的个体生命也因等待和思恋获得了永恒。张若虚将禅理追问与人间烟火巧妙地统一起来,使无生命的明月有了生机,使无名男女的相思在禅意背景下凸显出永恒。整首诗中的意象、意境无不充溢着女性的柔美,略有伤感而不悲伤,略有孤寂而不凄冷,使相思这种“甜蜜的痛苦”充溢于宇宙和人间,而整个宇宙和人间却因这种甜蜜的痛苦而变得生机勃勃、美妙无限,这,大概就是《春江花月夜》最撼动人心的缘由。

参考文献:

[1]王步高、丁帆主编,大学语文,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袁行霈:如梦如幻的夜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张天来、徐同林主编《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西]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上海:上海文学杂志社1986年 [4][日]滨田正秀《文艺学概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5]《礼记·祭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 [6]《五灯会元·三交智嵩禅师》,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2005年11月底寄《贵州文史丛刊》

断层图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