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青年的单身问题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农村青年被迫单身的现象在人口流出地农村普遍出现,显然是有着一个更大的结构性的背景的,这一背景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下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女青年的流出。就本文的调查来看,农村青年单身问题较之于城市青年单身问题,有两个独特的方面,一是农村青年单身问题主要是男性青年的单身问题,二是农村青年单身是一种被迫性的单身,农村青年感到的更多是无奈和压力。
【关键词】人口流出;农村青年;单身
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起,农村人口流动成为中国社会中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大批的打工妹、打工仔流向东南沿海一带,给当代中国农村的村庄社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人口流动频繁、村庄日益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人口流出地农村青年的婚恋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龄男青年日益增多,农村青年的单身问题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我们也看到,在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个所谓的第三次单身浪潮,但与城市青年单身问题不同的是,农村青年单身问题是在城乡二元结构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出现的,如果说现在的城市青年选择单身是一种生活观念的改变,农村青年单身则是生活压力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为了对农村青年单身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笔者近日赴****地区的若干村庄做了实地调查,掌握了一些实地材料,本文试图以个案的方式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呈现。
一、个案村概况
笔者调查的村庄位于****地区,属典型的农业型地区,其中**村和**村在**平原,**村则属**山区。**村有人口2253人,耕地4371亩,包括13个村民小组,17个姓氏;**村则有8个村民小组,1241口人。两村的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水稻和油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有人口1020人,244户,6个村民小组,1330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三个村庄的农民开始外出打工,村民的通婚圈扩大,本地的男女比例开始失衡,大龄男青年越来越多。
二、农村青年单身的若干案例
在城市,单身青年既有男性,也有女性,并且条件较好的单身女青年还不在少数,但笔者在粮食主产区**平原的**村和**村调查时发现,人口外流造成了当地男女比例的失调,单身青年就是大龄男青年,女性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单身问题。
案例1:在笔者调查的**村9组,共200多人口,就有4个大龄男青年,都接近30岁,家庭条件都不错,房子也不错,就是因为本地的姑娘少,在家一直找不到媳妇,后来有两个找的对象都是“二道婚”(第二次结婚)的妇女。
由于当地农村女青年大都外出打工,男青年在本地农村很难找到对象,一般都要通过外出务工到外面找对象,而那些没办法外出或出去也找不到对象的男青年则成了大龄男青年。在笔者调查的村庄,女孩子大多通过读书或外出打工留在了经济条件更好的地方,鲜有回家找对象的,而男孩子如果没有读书或没有掌握技术的话,一般都要回到村庄里来生活,在村庄里完成人口再生产。这样一来,本地农村的男女平衡关系被打破,导致大龄男青年甚至光棍进一步增多,男青年不得不单身,单身男青年一般都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为了结束单身生活,很多大龄男青年不得不找那些离异妇女做老婆。在调查中,让笔者非常震惊的是,在该地农村,离过婚的妇女都成了“抢手货”,30多岁的离异妇女很容易就能找个20多岁的未婚男性,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二道婚’的女的找个‘头道婚’的男的容易的很”。
案例2:**某,1980年生人,**村六组人,先是在**一家家具厂打工,油漆工,工种比较好,工资也比较高,每月1000多元,但工厂里的女工少,“一个月能弄几个钱,但终身大事却解决不了”。于是,在家具厂干了2年后,他就换到了一家服装厂,一个月才600多元钱的工资,但服装厂的女工多,所以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找到了对象。在这之前,他曾经和邻村的一个姑娘谈过恋爱,但女方的眼光太高,“不想在家种田了”,瞧不起本地的男青年,不久两人就分手了,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找不起本地的姑娘”。所以,很多男青年在外面找的媳妇都是来自落后地区的,在笔者调查的**村,外来媳妇多是**的,占到70%。在六组,另外一个男青年也是在**打工时找到了对象,女方家里是****山区的,那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差。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该地农村的男青年还都是在本地找对象,当时**村四组的一家农户有7个儿子,全部都是在本地农村找的媳妇;但到了90年代,随着外出务工的增多,情况开始发生变化,90年代中后期以后,几乎没有在家里找对象的了,男女青年一般都通过外出打工来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女攀高门”,本地农村女青年向经济条件更好的区域流动,有的甚至通过婚姻关系留在了城市,一般不找本地的,因为当地是粮食主产区,农业外的就业机会较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这样一来,本地男青年的压力就非常大,以至于他们外出打工就是为了“骗”一个媳妇回家来,年轻小伙子在外打工并不图挣钱,只图能找个媳妇。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一半以上的家长送男孩子出去打工并“不图弄几个钱,骗个姑娘就行了”,为此,有的父母还要倒过来寄钱给孩子。
案例3:在笔者调查的**村5组,30多岁以上的大龄男青年就有5个,家庭条件不差,人也不错,都在外打工,有一个35岁的还教过书,但就是找不到媳妇。在该村民小组,20多岁的男孩子有10多个,都还没有找对象,在外打工的也没有人带对象回来。由于人口流动而带来的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家长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在生了姑娘就享福,生了儿子就遭罪”。当然,“各家都有各家的不幸”,在**村6组,村民老程的儿子今年28岁,还没有结婚,在市里干建筑活。老程说,主要是老伴长期生病,不能干活,并且每年都要花1000多元的医药费,这样就把儿子的婚事给耽搁了,而在农村,男青年年龄一大,就不好找对象了。在6组,大龄男青年不少于5个,老程的邻居家的三个儿子都是单身,小儿子3年前在**打工,做建筑小工,因为同事不给他用铁皮和沙子,就把别人给砍死了,因此坐牢,家里花了2万多元的钱也没有管用。在农村,2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样一来,就把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婚事给耽搁了,年龄越大越不好找了。
在人口流出地农村中,**村和**村的土地肥沃,人均土地较多,条件还不算是最差的,虽然这里的大龄男青年日益增多,找对象比较困难,但通过外出务工,大部分男青年还是能“骗”一个个媳妇回来。当然,由于农村女青年总是向经济条件更好的地方流动,**村和**村的女青年是流出的,这样一来,当地的男青年找的对象则多来自经济条件更差的地方,比如**农村以及本省的一些山区农村。这样一来,山区农村的大龄男青年问题就会更严重,笔者调查的**村就属山区农村,山区农村的经济条件差,外地的姑娘不来,而本地的姑娘都出去打工了,都想在外面找对象,由此,本地的男孩子就很难找到对象,单身男青年就会更多,而这显然不是他们所愿意接受的。
三、结语
笔者在调查时听村民讲,农村大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个人迂腐,不机灵;其次是家庭条件不好;再次是父母的影响不好。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微观层面的具体原因,可能都是真实的。但农村青年被迫单身的现象在人口流出地农村普遍出现,显然是有着一个更大的结构性的背景的,这一背景就是,在城乡二元的结构制约下,由于外出务工而带来的农村女青年的流出,对人口流出地的农村青年婚姻恋爱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农村大龄男青年甚至光棍的增多,并且日益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本文的调查来看,农村青年单身问题较之于城市青年单身问题,有两个独特的方面,一是农村青年单身问题主要是男性青年的单身问题,二是农村青年单身是一种被迫性的单身,农村青年感到的更多是无奈和压力。所以,当我们在关注城市社会里的单身青年问题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忽略农村青年的单身问题。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农村青年的单身问题,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
第二篇: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范文)
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
李泽宇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1级
(一)班
摘要:婚恋观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为人们所关心和热议的话题,而青年人的婚恋观更因青年自我意识极大增强但情绪与行为却复杂多变这个特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将以中国青年婚恋观为中心,从70年代至今我国青年婚恋观的特点及变化,影响当今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解决当前在中国青年婚恋观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三点作出探讨和研究。以期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使这种观念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伦理道德相适应,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青年问题;婚恋观;家庭伦理道德
引言:婚恋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是一种关系与感情的行为体现,是家庭构建的基础因素。婚恋观其本身受不同的社会因素影响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1)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社会转型期,一场社会巨变也使得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现如今,裸婚,试婚等多种婚恋行为层出不穷,青年婚恋观问题也不断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青年正是每个人的人生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恋爱与婚姻也是所有青年都必须面对的事情。然而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把握好正确的婚恋观,如何提高自己在婚恋问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实际应对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本论文能够对当今中国存在的青年婚恋观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1.各个时期我国青年婚恋观变化的特点及变化
1.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余伤还未消除,十年文革又使中国经济,科技与教育事业急转直下,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在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现象。那个时候的人们只要吃饱穿暖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青年的婚恋观是朴实的,简单的,只要管保管暖便是幸福。若是谁拥有了婚礼“百元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那可真是羡煞众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中国真正开始打开了国门,与世界融为一体。合作带来双赢,与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管理经验的接触,使国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婚礼的四大件已经由“百元”变成了“千元”。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崭新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们大开眼界,一些青年们学会了向外国人一样出去郊游,和恋人看几场午夜电影,恋爱中男女相处方式与途径的变化使婚恋观也发生了改变。那个时候的婚恋观,有一些懵懵懂懂的小情趣,在野外看看美丽的风景,就是幸福;和恋人看一场电影,就是幸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目标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彩电,冰箱,DVD,摩托车成为了更高一级的“婚礼四大件”。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渗透到我国的生活方式与家庭婚姻观念已经逐渐根植到人们的心中,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东西方两种迥异文化的巨大碰撞使得青年的婚恋观复杂起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青年们的婚恋观开始不再与家庭伦理道德作为底线,而是开始将经济利益作为第一择偶标准。但是正如在《青年学》中所了解到的——青年的情绪与行为有两极性。青年一方面在内心里抵触这种掺杂着过多物欲的价值观,一方面又被它自身带来的巨大利益所吸引着。在那个时候的影视作品中,最经典的一句便是“抓住幸福比忍受痛苦更需要勇气。”这一句话便将当时的青年对婚恋观的挣扎与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九十年代的到20世纪末的青年婚恋观,时而简单,时而复
杂。在这个年代,自私和无私不断斗争,蒙昧与成熟又相互抗衡。
1.2 二十一世纪至今的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新世纪必定有一个新气象,对于刚刚迈入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来说,已经经历了各种物质
与精神上的洗礼,青年对高速运作的生活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与其说是习以为常,还不如说
是变得麻木,城市化给这群刚步入社会的群体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急速提高,另一方
面也给青年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就业的严峻形势,不断攀升的房价,青年已被西方“自
由恋爱”内化的思想与中国式家长传统婚恋观的对抗都使得青年变得无所适从。新世纪也孕
育出了婚礼“四子”:房子,车子,票子,才子。可是试问当今的青年,能拥有这四子的又
有几个呢?
总体来说,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婚恋观,更加趋向于西方的婚恋观。
2.当今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外因素
正如哲学家所说:事物的一切运动与变化都是由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互相作用于本体
而产生。青年婚恋观的变化亦是如此。下面将对影响青年婚恋观的内因与外因进行深入的探
讨。
2.1影响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部因素:青年本质的特殊性
青年除了具有人类的一般本质属性以外,又因为其年龄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呈现出了他
与众不同的特殊本质。
2.1.1急剧变化的自然性
青年处在人一生中最特殊的年龄阶段,这时的青年在生理特征上显示出了他们在身体形
态,体内机能等方面的最好状态。伴随着旺盛的生理机能状态,青年的心理变化更是天翻地
覆,他们的大脑发育与灵敏程度达到最高,自我意识萌发并趋于强烈,为弘扬自我常常孜孜
以求,乐此不疲。当遇到现代生活的压力时,他们无处诉求,情感的两极性与复杂性让他们的心理波动更加强烈,处事莽撞且有离轨的特点。为了缓解自身压力,一些青年开始追求冒
险型的结婚与恋爱模式。一种是拒绝结婚,而是以不断频繁的性生活来缓解自己精神上的压
力;另一种就是不对婚姻负责,外遇与“外包二奶”频频出现,婚姻少了六,七十年代的铮
铮誓言,“闪婚”也让“闪离”成为了副加物。
2.1.2日趋成熟的社会性
青年正处于“断乳期”,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无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从历史进程角度来看,他们是社会变迁过程的催化剂;然而从社会对青年的影响来看,他们
却经常由于社会变迁而遭受痛苦。社会对青年实施教化和青年接受社会化的陶冶与教化,青
年各具个性的生理与心理机制被固定下来,成为内在的东西。青年在希望保留自己原有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的同时,由于自己身处社会环境的大范围的制约,他们便努力寻找社会需求
和保持个性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学习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应对自身变化和社会期待变
化,努力强化自己的成人角色。愿景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社会带给我们的氛围,需求有时
会偏离正常的轨道,青年这时由于急切地想得到自身与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婚恋观上便会出
现无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目标。虽然已经受到西方自由婚恋观的很大影响,但是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仍然使得绝大多数的青年要求婚姻必须建立在很好的物质基础上,但是与此同时
是,精神上的爱情与坚守也就变得不再重要。《非诚勿扰》上嘉宾马诺的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便是最生动现实的写照。【1】
2.1.3逐步完善的实践性
青年身上具有的实践性使得青年由一个生物人逐渐改造成了具有社会性的人。青年社会化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其宗旨是把满足和发展需要变成现实,把追求未来变成今天的生命活动。在青年婚恋观上,也逐渐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婚恋途径.(1)闪婚。“闪婚”指的是两人在短暂的相识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的婚姻形式。顾名思义,就是闪电式的结婚。按媒体的描述就是“他们几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几分钟就能谈完一场恋爱,数小时内可以决定终身大事,一周便能踏上红地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普通人有闪婚行为,明星也有闪婚者。例如,歌手刘欢认识妻子卢璐9天便向她求婚;陈建斌与蒋勤勤也是闪婚一族。仔细观察,闪婚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婚姻性质的改变已经由以前两户的仔细遴选变成了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便可成婚的现状,闪婚面对的是快结快离,当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好坏结果也就不一致。
(2)裸婚。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是2008年兴起的网络新词汇。由于现代生活带给青年们的压力逐渐增大,青年在实践自己的婚恋观时,更多的趋向于裸婚这种带有“自由”和“独立”色彩的婚姻结合方式。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体现了80后对裸婚的追捧,也体现了这阶段的青年群体对婚礼重视程度的减弱,因而裸婚也就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结婚方式。
(3)试婚。试婚,顾名思义就是实验婚姻,它不是正式的婚姻,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实验。【2】在青年婚恋观的实践中,一些青年因为不想对婚姻付出责任或是害怕婚姻带来的责任过大自己无法承受,所以他们选择了先同居,后结婚的缔结方式。这种婚恋观的实践方法,在儒家学者看来是最不能被他们所接受的,因为它打破了婚姻的严肃性。但是我们应该从中看到的是任何主观能动性都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的,青年试婚现象也折射出了社会要求青年负的责过于沉重,以致在婚恋观中也出现了逃避责任的现象。
2.2影响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外部因素。
2.2.1西方婚恋观的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自由婚恋观便不断传入我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婚恋被人们所普遍认同。中国青年受此影响,也不再遵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门当户对,而是只要异性之间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能够产生吸引力,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就可以结婚并组建自己的家庭。“裸婚”就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解释之一。当然,西方婚恋观中也存在着对财产的重视。我国现在婚前的财产公证就是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传进来的,西方人在婚恋观中对婚姻很重视,他们认为只要结婚就要对彼此负起责任,所以很多西方人宁愿在不结婚来维持同居或恋人关系,也不愿意背上婚姻这个沉重的负担。再加上中国婚姻关系中只要男女双方一旦确立婚姻关系,便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到两个家庭的日常开销和经济水平的均衡,这使得西方婚恋观中逃避婚姻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2.2.2物质生活过快提高给青年带来的心理压力
都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是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断泛滥,中国青年在面对婚恋观时难以获得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来做出一个正确的观念选择。在婚恋观中,两类棘手的问题被提出来:一是一些青年迫于家中父母和工作环境的压力,选择逃避婚姻给他们带来的更大的压力;二是一些青年物欲化过为严重,面对婚姻与爱情,他们所选择的都是建立在金钱与权利利益上的,以致于精神层面萎靡不堪,家庭伦理道德早已变成一纸空文。2003年河北沧州一对青年夫妻因为无法承担婚后抚养孩子的生活费用,妻子瞒着丈夫把他们的亲生儿子扔到了垃圾堆里,最后婴儿因抢救无效死亡。青年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上,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都不是很强,所以他们常常会因为想要偷吃禁果而草率结婚,承担了责任后又感觉不堪重负,所以往往会走向背叛亲情,伦理道德的不归路。无数案例向我们证明:青年在面对巨大的压力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逃避压力,二是在压力中堕落。
3.解决中国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方法探究。
通过以上对青年婚恋观特点变化以及影响青年荤两变化的内外因素的探究,要想找出解决当代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方法,也必须从以上方面追本溯源,对症下药,找出最优的解决办法。
3.1加强青年对婚姻关系建立的责任意识
青年之所以出现逃婚,试婚,闪婚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婚姻关系建立起来之后婚姻关系建立双方应该对自己及他人负起的责任认识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家庭从小给孩子灌输一种勇于承担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的树立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在恋爱与婚姻选择的过程中更加慎重,以免以后追悔莫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青年在面对婚恋过程中随产生的突发问题时,可以勇敢面对所有并不乐观的事态,然后用责任带来的压力作为自己解决与配偶之间问题的动力。无论社会怎样做出努力,只有青年自身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在婚姻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才会在青年心中形成一种自发的内动力,才是解决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根本方法。
3.2社会采取措施减少带给青年带来的压力
在中国传统的婚恋观中,婚姻一直是头等大事。因为一场婚姻关系牵扯到的是两个家庭的兴衰荣辱。纵然时过境迁,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很多观念亦已不再那么迂腐陈旧,但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我们仍然被中国社会的“家庭”而牢牢束缚着。正如马克思婚恋观中所提到的:“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真正的人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3】两个人的结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才可以成立,然而当代中国青年在拥有自己所必须的物质基础上,却走得步履维艰。这就需要国家或是政府制定出台一些规则,例如帮助符合一定条件的即婚青年提供住房或是替他生活方面的补助,为他们免去婚后的一些后顾之忧。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问题再次发生。
3.3加强青年对婚恋观中家庭道德伦理底线的教育
当代青年在面对恋爱与婚姻问题上,常常是冲动的,缺乏理性的。由于生活带来的压力,当青年觉得力不从心时,便会寻求一个物质条件足够好的伴侣来帮助自己达成自己的目的,缓解自己的压力。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要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采取错误的方式和途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应当为青年提供一个健康的道德氛围,即无论什么样的婚姻选择,都不应该以牺牲最高尚的伦理道德标准为代价,更不能失去人类最宝贵的家庭伦理道德底线。当物质的欲望不再牢牢的控制青年的婚恋选择时,未来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婚姻才会不再掺杂太多物质化的肮脏之物,和谐社会的创建才会更进一步。
结语:有发展就有阻碍发展的事物,这是不可否认的规律。在青年婚恋观的道路上,我们有过飞跃,但是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对症下药,找出最佳解决方法。青年婚恋观作为整个社会的组成基础的一部分,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次论文中对青年婚恋观问题的初步探究,为解决婚恋观问题出谋划策,也希望未来中国社会的青年婚恋观会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下,不断进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① 李文静.现代女性婚恋观.【J】商业文化,2011(3):78-80.② 周宁.妇联调查国人婚恋观:七成女性称男方有房才嫁.【J】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1
(2):11-12
参考文献:
【1】: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07
【2】:馥梅.试婚【M】.湖南:长江出版社,2011
【3】:徐伟新.人文丛刊:第四辑【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第三篇: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男性人口占全国人口数量的51.27%,女性人口占比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20。现阶段我国的人口比例不协调,突出表现在男性多于女性,有统计显示我国到2020年将会出现3000万个光棍!当前男性择偶困难的问题在城市和农村普遍存在,但农村男青年择偶困难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和严重。
一、我县农村青年婚姻现状
近年来,“找媳妇难”已成为我县农村男青年的普遍问题。多数村街村民反应,这两年村里都有10多个找不着对象的小伙子,家庭条件还都不差,临近各村以至临近各县都是如此。有的村“根本就找不到可以相亲的女孩儿!有时一个姑娘被媒人安排四五个小伙子依次相亲。有2000多人的大城县小广安村,22~26岁的未婚男青年有近30人,而同龄的未婚女青年却寥寥无几。小广安村这两三年每年仅有一两家办喜事。去年一年,20多个适龄未婚男青年仅有两人成功“脱光”。由于“找媳妇难”,农村的彩礼也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女方彩礼要得越多、提的条件也越苛刻。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借钱娶媳妇已是常事,甚至有的贷款结婚。
娶妻成家作为个人问题本不应小题大做,但是当一大群人娶妻成家成为难题时,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个大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农村青年婚姻问题形成的原因
1、农村男女出生比例不协调。当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男孩的出生比例高于女孩的现象,农村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传统道德文化因素。我国数千年来陈旧的人口和婚姻观念,陈旧的子孙延续传统和“无后为大”的思想在农村仍有较大影响。二是农村社会保障尚未全面建立。大多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还未建立,特别是养老保障。家庭养老等生活问题还必须依靠男性青年来解决,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
2、农村女青年的流出量大。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和城市用工制度的改革,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城市的开放与农村的闭塞形成强烈的反差,适应了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女青年不能适应或不愿再返回农村,她们更愿意在经济较发达、生活条件较好、社会服务制度比较健全的城市建立家庭并定居下来。相对城市,农村薄弱的基础设施、农村男青年偏低的文化素质不能吸引现代女青年。
3、农村的结婚费用高。农村的结婚费用一般包括彩礼聘金、请客、建立新家等费用。近年来彩礼聘金不断飞涨,不少地区已超过10万元。结婚费用的飞涨速度远远超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生活水平及承受能力严重脱节,造成家庭及家族的经济紧张或贫困。缺乏经济基础,是当前农村男青年择偶困难的首要限制条件。
三、农村青年婚姻问题产生的影响
1、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中大量男青年未婚现象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本身就是一种威胁。未婚男青年群体往往对社会和他人有一种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可能会暂时的压抑或潜伏,遇到特定情况下,这种情绪就会释放出来,导致社会局部不稳定。
2、不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男青年的家庭难以建立,给一些不良文化产品提供了市场。这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和泛滥破坏了农村质朴的乡村文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造成恶劣影响。
3、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农村中每个男性青年的婚姻问题都是家庭关心的头等大事,大龄未婚的农村青年会给父母带来身心上的双重压力,有些父母甚至背负沉重的债务为家中子女解决婚姻问题。
四、解决农村青年婚姻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农村青年的婚姻问题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现象。它关系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关系着家庭的美满和幸福。
1、尽快改善男女出生比例失调的状况。一是深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实现治理常态化;加强重点人群管理,以第一胎是女孩的农村育龄夫妇作为重点,落实“三级两全”包保服务责任制;加强重点环节管理,进一步完善B超管理、终止妊娠审批、定点施术、重奖举报等制度,努力构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长效工作机制。二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益,使妇女在家庭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三是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对女孩就业、教育、医疗、继承权,特别是妇女的同工同酬问题提供法律保障,并加大力度执行。利用新闻媒体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树立女孩也是赡养人、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一是建立村级公益养老院。在提高农村养老金的基础上,建设村级公益养老院,符合条件的老人入住,解决由子女养老的问题。二是深入推进“随女迁居”工程。进一步完善随女迁居家庭优先优惠政策,做好农村独女、双女随女迁居家庭房屋租赁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协调卫生、民政、农业等部门在土地流转、新农合、农村低保、社会救济等方面对迁居家庭给予重点扶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将随女迁居家庭打造为高标准示范户,扩大政策的影响和感召力。
3、减少农村中女青年的流失量。一是缩小城乡差距。在政策上对农村进行支持和倾斜,给农村发展创造宽松优越的环境,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二是提高农村青年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整合教育资源。对贫苦子女的教育进行资金补贴,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对无技术和无竞争力的男青年进行再教育、再培训,特别是职业技术的培训,使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致富的本领。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建立各种文化娱乐组织,吸引农村当地青年的加入,提高农村的社会化程度。加强农村社区文化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宣传现代生活观念,塑造农村男女青年自由交往的社会环境。四是树立现代的婚姻恋爱观。树立自由恋爱的思想,逐步祛除农村结婚的繁杂仪式和昂贵的彩礼聘金,提倡节俭合理的婚姻观。
第四篇: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论文
中 文摘 要
农村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也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和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近几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医疗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各项制度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成熟,初步保障了农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和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完善还为时过早,要正确认识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终使得农村地区人民的社会保障获得较大的进步。
泰州市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早,自1996年建立地级市以来,相继建立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障制度,截止2004年年末农村参保人员分别达到养老39万人、医疗59万人、失业32万人、工伤41万人和生育31万人。社保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泰州市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社保意义;泰州农村社保现状;改善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Rural social security is a basic social economic system, which is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In recent years, China's rural social security develops rapidly, the basic form of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the five guarantees and the medical assistanc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established.This system started from scratch gradually mature and perfect, from imperfect to gradually mature, which preliminary protect the basic needs of the rural masses.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ha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comprehensiv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of rural area, and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rural society.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level of economy is low.Therefore, it is still too early to realize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We must gradually establish and perfect our country’s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by enhancing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rural area.The social security of TaiZhou starts early.Ever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on in 1996,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medical security, occupational injury security, unemployment security and procreation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gradually.Till the end of 2004, the population participated in insurance has come to 390000 for endowment insurance, 590000 for medical security, 320000 for unemployment security, 410000 for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310000 for procreation security.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TaiZhou's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of people.Keyword: the significance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Current situation of Taizhou rural social security;measures of improvement
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2 Abstract............................................................3 目录................................................................4 引言................................................................5 1.泰州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现状......................................6 1.1初步建立了农村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6 1.2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偏低..........................................6 1.3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6 1.4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完善........................................7 2.泰州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7 2.1相比城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够.................................7 2.2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少,融资渠道狭隘................................8 2.3主体责任意识的缺失,农村居民参保意识不强.........................8 2.4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8 3.完善泰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9 3.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社保提供经济基础............................9 3.2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9 3.3做好宣传和规划工作...........................................10 3.4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11 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本科毕业论文
引言
江苏省泰州市地处经济最具有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下辖海陵、高港二区和泰兴、靖江、姜堰、兴化四市,全市总人口503万,农业人口约377.9万。改革开放前,泰州及周边县市农民基本通过集体经济获得基本生存保障,人民公社提供全方位、低水平的社会保障;改革开放至地级泰州市成立前,江苏农村除“五保户”和“烈、军属”外,广大农民的“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他们基本上没有享受到任何直接的社会保障。
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后,市政府根据全市实际状况于1997年颁布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农民医疗问题有一定改善,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仍然严重;2006年底,市政府再次制定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百村试点,于2007年下半年在全市农村基本形成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保障等制度,农民社会保障有了较大的进步。
本科毕业论文
1.泰州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现状
1.1初步建立了农村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泰州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从1992年起步,起初由民政部门管理。1997年11月,新地级泰州市政府正式颁布《泰州市农村养老保险办法》,经过多年实施,全市农民社会保障状况仍然很不乐观。2001年,泰州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险则被移交给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经办。后来多次修改社会保障制度,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3月,市政府又相继颁布《泰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泰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从而逐步使得农村社会保障获得更好的发展。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98个农村启动了新农保工作,参保人员获得财政补贴,参保缴费人数达12.40万人;足额缴费人数达8.2万人;足额缴费上网人数达5.7万人;共收取保费2.27亿元;各级财政应补贴资金达4664.01万元(其中市级财政886.98万元、县级财政2337.06万元、乡级财政1439.97万元);全市平均每人每年获得参保补贴135元;已享受新农保养老待遇的人数为3892人;平均养老金水平达129.55元/月;已领取高龄养老补贴的人数为7974人,平均一年可拿到450元政府补贴。同时失地农民也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经调查,泰州市海陵区对于被征地农民通常给予生活补贴;年龄介于18-40岁之间的生活费标准为120元/月,40-60岁180元/月,60岁以上200元/月。靖江市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征地农民未进社保前,每年每亩地享受田亩费1300元,直至进入社保,同时在土地征收时一次性给予清苗费900元,政府再帮助其办理养老保险;另外,政府给予特困家庭最低生活补助,海陵区针对这类人群的标准是每户每月150元,通过这些措施在泰州地区总体上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保制度。
1.2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偏低
历经多年,泰州农村社保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处于中国社会保障的边缘,且已有的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和城镇相比差距显著。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为13933元,而农村人均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为1109元。城镇水平约为农村水平的12.56倍,差距由此可见。
1.3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
由于我国实行城乡二元户籍政策,导致了城乡社保存在差异。虽然目前农村社
本科毕业论文
保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与城镇仍不可等量齐观,仅仅包括五保供养、低保、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优抚安置等项目。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养老和合作医疗还未完全建立,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等则基本没有。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少,而且覆盖面狭隘,制度空白点多,社会化程度低。
1.4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完善
受到国情的限制,城乡社保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不但城乡完全分开,甚至不同乡镇和不同地区都是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和各自管理的。
体系内没有系统的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管理的效率。例如泰州城镇的社保基金是由中央政府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的,而泰州农村地区的社保金则仍然是由地方各级政府的下属机构管理,城镇社会保障可以通过社保部的运作来解决监管问题,但是农村由于管理分散要有效的实现系统管理就非常困难。我国应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职能,推进农村社保基本制度的建立和体系建设。具体应在下面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拓宽农村低保资金筹资渠道,建立低保财政资金支持和托底的制度,应将低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二是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要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纳入公共财政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保障做法,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实现长远生计有保障。要推进将正规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非正规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实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要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三是明确政府对农民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的建设和基本账户的筹资具有重要责任,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制度的建设。要通过公共财政的手段,加强政府支持、引导和服务,调动各级政府在搞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提高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监管水平;四是要通过公共财政的手段,加强对城乡社会保障政府部门和工作队伍的规范化及建设和统一管理,建立全国协调、上下一致的社会保障工作体系。
2.泰州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2.1相比城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够
农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去甚远。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必须要以完善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状况为前提。城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 7
本科毕业论文
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国家大部分投资和项目都放在城镇,许多关乎国计民生和实力强大的企事业单位都位于城镇,另外城镇各产业之间的比例结构较为合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这就为社会保障的形成准备了良好的环境。相比而言,农业在农村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特别是我国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将广大农民都束缚在农业生产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会保障的发展。
2.2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少,融资渠道狭隘
在城镇,由于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存在,它们承担着交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而且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增长速度都高于农民,有能力交纳社会保障费用。根据资料,我国城镇居民现阶段按工资的27%交纳社保,另外,国家财政对社保基金的拨款也主要在城镇,并且已形成了完善的收费和管理制度,所以城镇有条件建立规范固定的社会保障基金。农村更多关注的还是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民生活的稳定,还很少上升到社会保障这样一个高度。
2.3主体责任意识的缺失,农村居民参保意识不强
从城镇居民和农民的素质来看,城镇居民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各方面的观念和意识较为先进和开放,而农民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较为关注眼前利益。因此,即使现阶段推行农村社会保障,也很少有农民会接受和参与,更多的是持一种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2.4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从总体来讲,社会保障立法还缺乏合理的理念,社会保障立法的机制和程序也有问题。如法律法规的起草由不同的机关负责,社会保险的立法由劳动保障部承担,社会救助的由民政部门负责,这不仅使法律法规增加了很多部门色彩,有时甚至法律本身服务于部门利益。现有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必要的法律责任制度。社会保障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应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其效力应该仅低于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社会保障法》仍处于起草阶段。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大多以“规定”、“决定”、“意见”和“通知”的形式出现,农村社会保障的相关内容,主要散见于政策文件、部门规章和相关机关发布的通知、命令等等。并且在我国已经制定出来的社会保障法规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法律责任的现象,无法确保社会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
本科毕业论文
从个体来讲,当前,由于缺少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和监督体制,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规范,混乱无序、缺乏约束,影响了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的保值增值和安全可靠。
3.完善泰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
随着泰州农村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
3.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社保提供经济基础
(一)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扶持和鼓励家庭经营。调查显示,泰州地区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1275.04元,同比增长18.6%。在家庭经营收入中,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上半年来自农业的收入为682.03元,同比增长21.7%;非农产业经营收入593.01元,增长15.3%。政府部门努力为家庭经营提供方便,鼓励家庭经营的发扬壮大。
(二)通过土地改革、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差别税收制度和加强农村经济体系建设等方式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从2004年起,泰州各级进一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成立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市政府与各市(区)签订了农村劳务输出目标责任状。全市建立了促进农村劳务输出培训专项资金,为扩大劳务输出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市上半年农村新增劳务输出3.20万人,使劳务输出总数达到了74.82万人,从上半年情况看,农民外出从业收入增长15%。
(四)对农业采取扶持政策,促使粮食生产增产,使农民“政策性收入”增加。农业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增产、增收”的好形势。2005年起全省减免农业税,各种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农民陆续从中得到实惠。
3.2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一)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提高社会保障的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社保资金的投入。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2071285万元。根据各地上报的变更预算和市本级变更预算汇总,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变更为2168042万元。据统计,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633900万元,占预算
本科毕业论文的95.6%,比2010年支出实绩增长22.1%。其中新增财力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确保财政民生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平均增幅。排支农专项资金3100万元,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大农民培训投入力度,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与此同时,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安排新农保和养老保险地方配套资金6000万元,确保基本养老金和基本生活保障费按时发放。安排再就业资金1452万元,强化就业社会服务,提高社会就业水平。安排社会救助资金613万元,专项用于社会边缘人员救助。这就为整个市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二)此外,更应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强本地企业对泰州农村增收所起到的作用,并且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工资性收入。
(三)借鉴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经验,发行社会保障彩票,从社会广泛募集资金;
(四)认真抓好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和完善基金管理流程,加强社保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和抽查,对社保基金的运营实施全程监督,确保基金的使用合理化与规范化。
(五)与此同时,各地农村也应该在政府的指引下扩大生产,积极响应政策和号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农产品更好更多的打入市场,为提高社会保障程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农村要深入开展创建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村活动。要继续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保证培训券发放到位,及时兑现,发挥作用。要结合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村级平台建设。要切实认真抓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实现即征即办的目标。同时继续重视抓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3.3做好宣传和规划工作
(一)各部门着力提升全系统干部综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要积极整合系统内外资源,依托网站、“12333”和各主流媒体,宣传典型、宣传政策、宣传工作进度。
(三)要重视并且抓好信息工作,及时将工作动态、创新举措和序时进度上传下达。要加大对宣传信息工作的考核力度,坚持通报和专项奖励制度。
(四)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保障的意义、政策、办法,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使所有用人单位和员工都要进入社会保障体系。
3.4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一)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操作,实行农村社会
本科毕业论文
保障的行政管理、基金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分离。强化三支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二)各地要积极开创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实现立法、监察执法、行政执法监督、普法工作的目标,正确处理好开展专项大检查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结合当地实际与维护法制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维护行政管理秩序与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开展普法活动与提高自身素质的关系。
(三)强化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督、考核机制,根据《泰州市2007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标准》针对主要是县、乡级部门从“制度出台、组织领导、试点成效、基础数据库、机构队伍建设”等十一个方面评定等次,适当表彰。
(四)《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法律既是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以贯彻实施三部法律为契机,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依法行政,促进劳动保障中心工作,提升履行部门职责水平,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行政机关运作方式。
(五)同时,要以以上三个法律文件为蓝本,适时制定出与泰州本地区所相适应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在社会保障的同时也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
本科毕业论文
结束语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它的建立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的不平衡状态,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将会向保障方式多层次、资金来源多元化、制度法制化、管理规范化和服务社会化等更加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体系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大农村人民就可以从中得到切实的利益,生活条件得到切实的保障。
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子操.《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2]陈家付.《我国社会公平保障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2).[3]闫红霞.《浅谈如何解决中国的社会保障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1).[4]黄卢宇, 梅青.《关于深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现代商业化,2010,(3).[5]吕玉芳.《城乡一体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6]黄聃.《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资金的制度缺陷与路径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9,(8).[7]孙永勇.《以县域为起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J].城市周刊,2009,(1).[8]左文华,闫宇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11).[9]李鹏.浅析新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J].时代经贸,2007,(7).[10]康媛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所存在的缺陷以及改善措施》 [J].法制与社会,2009,(7).[11]刘鑫, 陈红娟.《泰州市农村社会保障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4).[12]唐春根.《泰州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分析》[J].职教研究,2009,(2).[13]宋文斌.《略论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J].财经纵横,2007(7).[14]张萍,熊珍琴.《新农村视野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J].农业考古,2006(6).[15]汪惠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16]樊宝洪,王荣.《农村经济》.万方数据,2006,(11).[17]朱叶翔.《农村经营管理》.维普资讯网,2004,(7).[18]沈建华 《江苏农村经济》.维普资讯网,2001,(2).[19]王振南 《现代管理科学》.万方数据,2006,(2).[20]顾莉 《江苏农村经济》.维普资讯网,2009,(7).本科毕业论文
第五篇:青年婚恋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青年婚恋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史文婷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于更高生活理想的期望,青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自觉带上了更多功利色彩,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也容易偏离正轨趋向于不合理。本文就青年在婚恋问题上产生的认知偏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青年婚恋认知的各种因素,并给出相关合理建议。
关键词:青年;婚恋;认知偏向
Abstract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mproving and for higher life ideal expectations, youth's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not consciously bring more utility color, youth memorablia.woolies value orientation also easy deviation on track tends to is not reasonable.This paper produces on marriage problems in youth the cognitive bias, from the psychology Angle of analysis on cognitive factors memorablia.woolies youth, and points out corresponding reasonable Suggestions.1引言
当前青年的婚恋状况令人担忧,对于恋爱、爱情和婚姻的认知出现了严重的功利偏向,“找好工作难不如做小三”、“无房不结婚”、“爱情不能当饭吃”等等说法流行,直接催生了更多的“剩男剩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婚恋问题认知的错误偏向不仅影响到当前的学习和工作,更影响到一生的幸福和社会和谐。因此纠正错误的认知偏向,引导青年用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来对待婚恋问题迫在眉睫。青年的婚恋的认知
2.1青年对于恋爱对象的认知
青年对于恋爱对象的定位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进入青春期后,逐渐对异性产生好奇、倾慕和接近的心理【4】。处于这种好奇,青年对身边的类龄异性进行不自觉探究,就在探究中形成乐自己独特的认知,勾勒出心目中理想恋爱对象的标准。
一 恋爱对象与自己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性格方面比较接近,容易玩到一起形成某种共识。比如两个外向型和两个内向型,属于同质类。
二恋爱对象与自己有比较接近的价值观,处事方法上容易达成一致。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上互帮互助,互相促进。
三恋爱对象与自己有某方面的相互认同,性格上形成互补。比如一个外向型和一个内向型,一个活泼好动一个能擅长倾听和包容,有较好的耐心。
四恋爱对象有较好的外在形象,男的帅气女的漂亮。
五恋爱对象相貌一般但是气质出众,对异性有强大的吸引力。
六恋爱对象家财丰厚,身份显贵,能给予自己较多物质上的满足。
七恋爱对象与自己心灵相通,有相同或类似的生活经历,能够在精神上相互支持、勉励,容易相互理解,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寂寞。
以上标准为大众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2.2青年对于婚姻认知
大部分青年会经历不止一次的恋爱经历,从开始的青涩懵懂到后来的成熟,标准也随着
发生变化。在恋爱青涩期,青年大多怀抱美好的期望,对纯洁的爱情无限憧憬,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情经历的增多以及现实的压力,对于恋爱对象的标准带上了更多现实的特征,青年达到适婚年龄后,形成了自己对于婚姻的认知:对于女性青年来说,认为富有的男性(也包括较高的地位)比收入低的男性更能够在经济社会中取得生存成功。【1】因此认为选择富有的男性作为伴侣会有更多的幸福。
2对于男性青年来说,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后,想要找一个漂亮的妻子组成家庭,这样会提升他们工作的动力,增加生活幸福度。如果有可能,和富有的女性结婚,可以增加自己事业成功的可能(俗话说可以少奋斗多少年)。
3对于青年婚恋认知的心理学分析
3.1对于婚恋幸福的认知分析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青年生对于婚恋对象的认知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最终目的是获得满足感,得到自己所认知的幸福。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物质基础,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需求。青年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首先在物质需求满足方面有很大不同,很多青年希望找到有钱的另一半,大多因为本身在物质方面很难得到满足,在社会上攀比风气刺激下,物质需求的满足就成为婚恋对象选择的重要标准或首要标准。对于家境较好,本身物质需要能够充分满足的青年,则更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相比之下,更多人会把标准集中在金钱以外能吸引她们的地方。
对于现在流行的不良社会风气,更多归根于青年的婚恋认知偏差。享受物质需求的满足不是错误,而是一个度的问题,享受精神需求的满足也不是错误,而是要遵循道德的约束。财富、美貌、权势地位多属于外在的东西,过分追逐就容易忽视很多内在的东西,比如人格、品行,外在的东西可以带来物质上或者心理上的满足,但是一旦这种满足失去新鲜感,爱情也就失去活力,那么维持幸福的动机就降低了。人们享受幸福与他们已经体验到的幸福总会有差距,这会推动他们不断地在不同的行为活动中追求幸福【1】。因此青年出于某种强烈的动机吸引,会偏离正确的婚恋观。
3.2对于婚恋认知矛盾的分析
当前,青年对于婚恋认知时常会带有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会渴望得到纯洁的真爱,另一方面当理想与现实不可兼得时,很多人会放弃爱情去追求其它利益。社会上每天都会发生悲剧,由于爱情而造成的悲剧也是数之不尽,青年的恋爱具有冲动性,不能宽容对待失恋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的青年,容易采取自毁的方式;对失恋或离婚无所谓,责任心较低,只重享受过程不重结果的青年,容易自我堕落或破坏家庭的幸福和谐。
精神分析学认为,爱欲是生存本能的要求,与爱欲(生的本能)相对的是死的本能,爱欲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有相合又相斥的作用【2】。当人生的欲望受到压抑而得不到实现,就会产生焦虑感和抑郁感,并且逐渐会出现趋死的欲望,也就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无意识趋向死亡的努力,它源于死的本能。大多数为爱自杀的青年就是源于这种死的本能,有的由于爱人的背叛,有的因为自由婚恋受阻太大无法跨越,从而造成人间悲剧。
对于游戏爱情的青年,本身已经带有错误的婚恋认知,这类人对婚恋的责任感相对较差,一般是借这种方式发泄其它方面的不满足。比如单亲家庭或夫妻不合时常争吵的家庭,青年对恋爱婚姻的信任度相对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们归属与爱的需要缺失,获得的爱较少,缺乏爱的体验,并不是无迹可寻。
4对于青年婚恋问题的建议
一培养家庭爱的归属感 青年对于婚恋的认知与环境密切相关,首先源于青年所属的家庭。家长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爱,让青年体会爱、感悟爱,拥有爱的归属感,才会有更好的爱人的能力。据调查,大部分获得家庭爱的归属感的青年,对于美好的爱情会抱更多期待,在爱情来临时会勇敢地追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爱情之后,会更加懂得如何珍惜。因此培养家庭爱的归属感是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认知的有效方法。
家长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让家庭处于幸福和谐的状态,这是给予孩子爱的归属感的必要条件。
二要培养青年人的责任心、责任感。婚姻具有忠实的义务,这种义务不仅具有法律性,【3】也具有道德性,道德源自人的责任心、责任感,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敢于承担责任,这样在恋爱过程中青年就会更加注重恋爱结果,而不是一昧享受过程,步入婚姻之后,强烈的责任感也有助于维持家庭的和睦。
三倡导真爱,反对以金钱权力为主导的婚恋观
爱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让人产生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真爱的寻找需要人的主观努力,因此首先必须有意识上的觉悟,在这个崇尚金钱权力的社会,真爱逐渐被埋没,这也是很多恋爱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利益始终是物质上的东西,可以带来快乐也可以带来痛苦。一些研究者对金钱等物质化因素与幸福体验的相关性进行研
【1】究,研究结果却发现幸福体验与金钱呈负相关,这说明金钱等物质化因素带来的婚姻更多潜在的危险性。缺乏真爱的基础,婚姻就没有强大的向心力,一旦存在大的利益冲突,婚姻就会面临危机。
四进行科学婚恋观教育,大力宣传现代文化。
据研究人员调查,现代很多的婚恋悲剧不仅来源于青年自身,还来源于家庭的封建思想。作为父母,爱孩子的心没有错,但是过多干涉甚至不正确的引导也可能破坏青年一生的幸福。东方有梁祝化蝶,孔雀东南飞,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都封建思想对于青年爱情的过多压制带来的悲剧,作为现代人,现代父母,应该要摒弃那些固化的封建思想,以比较开明的态度对待青年之间的爱情,以人为本,不因受太多金钱权势左右。
5结论
青年婚恋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睦,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本文只是就部分问题提出些建议,对于青年婚恋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在这方面多作努力,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纯正社会不良风气。
参考文献:
1李宏利,张雷.(2010).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心理科学进展,7,1046-1051
2甘海泉.(2010).心理学视阈下安娜的死亡情结与爱情悲剧.外国文学,5,90-97
3王淑芹.(2006).论婚姻与信用.齐鲁学刊,190,79-82
4朱永平,王亚南.(2001).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18(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