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政党功能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1-107637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3 19:22: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政党功能

一、政党的基本功能 1.利益综合和表达

政党接受个人和集团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并向政治系统表达各种利益、要求、意见和欲望, 把它们归纳成为在决策时便于处理的几套可供选择的方案。“在多元社会中把社会上所发生的种种利益予以呈明, 使之显现于政策过程管道上的, 便属于政党的重要任务。”[1]为此, 政党必须建立信息网, 准确接收公民和集团发出的信号。然后, 政党对本党的党员或者所联系的公民的利益要求、意见进行分析、综合和过滤, 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政府表达。

政党的利益综合和表达是具有选择性的, 并且也具有自利性。政党作为特定的评价系统和具备固有的决策机构的小型政治系统, 对社会不断表达出的利益进行取舍, 加以选择, 并排出优先顺序。在利益综合的过程中, 支持该政党的主要集团利益理所当然地被放在优先位置。2.精英形成和录用

政党向政治系统内的各种职务和机构(例如内阁、议会、法院以及国有企业的领导职位等)输送精英, 使之获取政治职位。如果没有在选举中动员众多的选民和把自己推举到领导职位的组织, 就等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 政党是权力渴望者不可忽视的通往权力的运载工具。政党的这个功能, 是存在于世界政治中的各种政党所具有的共同功能。伯恩斯等人指出, 政党可以物色政治领导人。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地方政党不仅是进身之阶, 而且是活动的基地。由于政党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来的, 地方社团便有助于在地方社区与全国政府之间建立个人的和政治的联系。政党通过掌握授与职位的权力, 一直起着一种职业介绍所的作用, 在地方一级尤其如此。[2] 3.政治决策和协调

现代政治的显著特征, 是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政治也不断扩大化、精密化和专业化。“为了有效地处理远远超过每个决策者理解力的复杂的政治课题, 如果没有保持议员之间的统一和秩序、集中专业知识和信息以及谋求充实审议内容的组织, 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议会则不仅难以实现迅速的运转, 而且会完全流于形式。议会把信息的收集和公开活动、政治调查活动、审议讨论活动以及立法活动的命运委之于政党。”

政党发挥着润滑剂作用, 促进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的关系协调。在英国的议会内阁制下, 由议会选举中获取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 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以政党为媒介, 在人员[3]和政策上都紧密配合。在总统制下,政党也有利于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当议会内多数派政党与总统是同一政党时, 那么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与议会就很容易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然而, 在总统制下往往会出现总统所在的政党在议会中处于少数派的情况。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总统想获得议会的支持和协调, 通常也是能通过政党来实现。因此, 政党既是决策机构的操作者和促进者, 又是润滑剂。“政党帮助组织政府机构, 并影响它们扶持起来担任官职的男女。总统充当政党领袖;国会按政党的界线组成;甚至官僚们也应该听从新的政党领导。这样, 政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沟通权力分立的桥梁, 不让宪法上的制约和平衡把政府弄得支离破碎。”[4]“政党还有一种重大的职能: 就是把立法部门中同党的议员团结起来, 使党建研究党政干部论坛 他们一致主张一种政策, 务求达到一种目的。”[5] 4.政治教育和动员

各个国家的政党通常都对本党成员和公民进行政治教育, 从而强化党员和公民对本党的政治认同。“有的国家在中央机构中设置专门的政治教育或政治宣传机构, 开办专门的政治教育学校, 开设各种政治教育的课程, 以训练政党成员和干部。”[6]除了对本党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外, 政党还通过选举、政治辩论、集会、游行等政治活动把公民组织起来, 直接进入政治领域, 获得政治知识,习得政治技巧, 启发政治智慧。“政党把公民引入政治领域。也就是说, 让公民特别是新进入政治场所的人学习关于政治领域的一般见解、知识和意见。以往公民直接接触政党和议员的机会,除了政治组织化发达的国家以外, 一般是极受限制的。而在今天, 有宣传媒介为政党和公民提供接触机会。通过选举宣传活动、日常宣传活动、议会内审议活动和议会外调整活动, 政党已成为公民的政治信息源、党派精神的培育者和行动指南的提供者, 作为政治信息发射基地的政党, 向公民发出信息, 本来只不过是宣传本党的党派思想、政治态度和意见。”[7]

政党的政治动员功能在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政党中比较突出。社会主义政党往往通过自己的附属组织(如工会、青年团)来动员工人阶级投身于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去。发展中国的政党则通过动员和组织自己的党员和支持者推翻现有政权, 或者把他们动员起来投身于国家建设中去。新兴国家执政党乃是领导国家的中坚, 改造社会以达到革命或建国理想的组织, 它汇集社会的精英, 以动员社会的人力、物力来支援政府行政部门为职责, 从事现代化的建设工作。[8]在美国, 政党的动员功能则仅仅限于选举活动,其政治动员行为是间歇性的。与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相比, 美国政党的政治动员功能要弱的多。5.控制和监督政府

政党与利益集团最大的不同就是政党具有独特的终极目的: 获得、行使和维持政权。利益集团和政党一样也会参与政治, 影响政治过程。但是, 利益集团的目的只是在于影响政府的个别决策, 维护和实现本集团的共同利益。掌握政权并不是利益集团的目的所在。而政党的存在则是为了组成政府和掌握立法过程的主导权。具体主要表现在, “完成组阁、控制行政省厅、分配职位(议会内、政府内、行政机关以及同政府有关的机关内的职位)、准备和提出包括预算案在内的各种法案、以及分配补助金等行政权管辖范围内的各种业务, 并控制实际立法过程(根据自己的评价系统)。”[9]当然, 在不同的政体、不同的政党制度之下, 政党控制政府的程序和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除了控制政府和掌握政权之外, 政党还负有监督政府的政治功能。在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国家, 反对党的主要功能就是批评政府的缺失、暴露政府的弱点。就是在威权一党制的国家, 政府的领导人员虽然都是党的领袖, 但党与政府形成的双元体系, 也发挥互相牵制的作用。[10]在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国家里, 反对党对执政党政府的监督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体制内政党组织的监督。反对党通过议会、行政、司法机构中的党组织, 对执政党在政府中的政治决策过程施加影响。二是体制外政党组织的监督。政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 批评、揭露政府决策的过失和错误。政党成为个体公民实现民主监督的武器。

二、政党的派生功能 1.政治发展功能

亨廷顿为面向政治发展的政治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认为政党的许多功能推进了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首先, 政党的政治动员功能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其次, 政党的秩序供给功能有利于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稳定。通过使领导权更替和吸收新集团进入政治体系的程序规范化, 政党就为稳定和有秩序的变革打下基础, 使动荡无由发生。[11]再次, 政党的权威替代功能有利于政治权威化, 为政治发展提供新的政治认同。最后, 政党的政制创设功能有利于现代政治体制的建立。正如他所言, “许多不同类型的集团--宗教的、民族主义的、阶级的--都能把新的参与者带入政治, 但是只有共产党人才一贯表现出有能力去组织和规划这种参与, 并由此而创立一套新的政治制度。[12] 2.政治稳定功能

首先, 政党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代表者, 可以把所属集团的公民利益综合并且向政府表达。政党在利益综合和利益表达的过程中, 可以有利于公民的不满情绪、冲突和矛盾有序地正常释放。政党的利益综合和表达, 是要受到政党的组织纪律制约的, 它是有序地组织化表达。相对于原子化的公民表达而言, 它更加有利于整个政治秩序的稳定。其次, 政党对自身集团利益综合的过程也是调和这个集团的分散化的公民之间不同利益要求的过程。政党通过对集团公民的利益调和, 可以过滤掉一部分公民的利益要求、不满情绪等, 这样可以减轻社会对政府形成的要求压力, 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再次, 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 可以政党轮替来修复和调整政府政策, 避免政府因为政策过于极端而导致的政治动荡。当然, 政党的政治稳定功能是有条件限制的, 是有限度的。在西方国家, 宪政民主发展的相当完善, 法治程度很高, 公民文化也相当成熟, 为竞争性政党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土壤。在宪法和法律框架的制约下, 政党竞争可以有序地进行, 为社会带来政治稳定。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宪政民主往往还没有建立起来, 法治程度很低, 臣民文化盛行。在这么一个几乎没有政治宽容的社会里, 那么竞争性政党制度往往会放大政治冲突和矛盾, 政党斗争也非常残酷。3.政治斗争功能

西方早期政党是内力形成的, 是议会内政治斗争的结果。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议会内代表不同利益的政治派别围绕是否剥夺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天主教徒詹姆士的王位继承权问题而互相展开斗争。以莎夫茨伯里为首的政府反对派议员, 要求剥夺詹姆士的王位继承权。这一派就是“辉格党”的雏形。以丹比为首的政府派议员则支持詹姆士继承王位。他们就构成了“托利党”。美国早期的联邦党和反联邦党, 是围绕1787 年宪法制定问题展开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人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主张批准联邦宪法。以杰斐逊为首的民主派则反对中央集权, 主张在联邦宪法草案中写上保障人民权利的“人权法案”条款。从 1791 年至 1792 年, 杰斐逊和麦迪逊初步建立了民主共和党。法国早期政党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各种政治派别对于法国政体的争论。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 与王室和特权阶级有密切联系的斐扬派主张君主立宪。而雅各宾俱乐部的吉伦特派和山岳党人则主张废除君主制, 实行共和国。欧洲的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发展中国国家一些政党也是服务于政治斗争而产生的, 如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等。这些政党最初都属于体制外政党, 相对于体制内政党来讲他们掌握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要少得多。“他们所能依赖的最多的就是他们自己。在与政府党竞争中, 加强组织, 通常是它能够有效而持续动员政党的支持者从而战胜自身弱点的唯一可行的道路。”由此可见, 建立起强有力的政党组织是政府反对派进行政治斗争最有力的武器。正如米歇尔斯所言, “组织能够使其成员的付出最小化, 最节省精力,它是弱者对抗强者的武器。”

4.政治联结功能

政党是处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政治组织, 它在公民与政府之间构成一座桥梁。“几乎所有政党似乎都表现为两种功能的结合, 即: 一方面政党向社会作出反应;另一方面由政党对社会施以控制。”[13]政党的很多具体功能, 都可以看作是政党联结功能的范畴。萨托利认为, 政党履行三个功能: 表达、引导和沟通。[14]其实,这三个功能是政党的政治中介功能的不同表现方式。据 Kay Lawson 的研究, 政党的政治联结功能主要有三种: 参与联结: 政党充当公民参与政府的机构;政策-反馈联结: 政党作为确保政府官员对不同投票者的意见作出反馈的机构;酬劳联结: 政党主要是充当选票换取支持的通道;直接联结: 政党被政府用于帮助其维持对一些目标的强制性控制。

政党不仅仅构成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政治联结,而且它也是公民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中介。政党组织中的个体公民可以通过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发生联系。政党的政治联结功能是现代国家尤其是现代民主国家所必需的。在现代国家里, 政党的政治联结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个体公民的原子化和碎片化, 可以把个体公民有序地整合起来。在现代民主国家里, 政党的联结功能是议会政治的重要补充。在议会政治中, 民主的实现公民的意志和利益表达是通过议会实现的。而议员又存在着一定的任期, 故在其任期里有可能会出现议员不反映民意的危险。政党的联结则不存在议员任期的限制, 它可以随时对政府的政策产生影响, 左右政府的决策, 从而实现公民对政府的控制。[参考文献] [1][8][10]彭怀恩: 《台湾政党政治》, 风云论坛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4~6 页。[2] [4][美]伯恩斯等: 《美国式民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352~355 页。

[3][7][9]冈泽宪芙:《政党》,经济日报出版社, 第 6、8 页。

[5][英] 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上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2_年版, 第114~116 页。

[6] 施雪华:《政党政治》,三联书店 1993 年版, 第178 页。

[11][12][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 1989 年版, 第 374、307 页。

[13]《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520~522 页。

[14][意]萨托利:《最新政党与政党制度》,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2_ 年版, 第 65 页。

(作者系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第二篇:比较政党制度

水门事件地点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有相关影视作品与此相关。

事件经过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民主党全国总部当时所在地水门大厦

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1973年10月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对总统尼克松的调查进入关键时刻,前者要求尼克松交出与水门事件有关的证据。20日,周六,晚。尼克松下令,要求司法部长理查德森罢免考克斯的职务。但理查德森拒绝了总统的要求。随即辞职。司法部副部长拉克尔·肖斯接任司法部长后,也因拒绝罢免特别检察官而辞职。最后司法部的三号人物博克成为司法部代理部长,才答应罢免特别检察官。尼克松更动员FBI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把此案的调查权移回司法部。面对尼克松滥用行政权力来维护自己,招来国民严重指责。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于8月8日11点35分致信国务卿基辛格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1]编辑本段导致辞职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

从1972年6月17日詹姆斯·麦科德等5人闯入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开始,一直到1974年8月9日尼克松总统辞职,《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正是由于他们报道的内幕消息揭露了白宫与水门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最终促使了尼克松的辞职。[1]在水门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后,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于1974年和1976年先后出版了两本关于水门事件内幕的书《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又译《惊天大阴谋》)和《最后的日子》(The Final Days),两位记者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采访、报道以及挖掘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1]编辑本段详细介绍起因

因结束越战有功而连任的尼克松因此事垮台

1972年6月17日晚上,美国民主党总部的一位工作人员离开水门大厦后,偶然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办公室,他惊异地发现,已经熄了灯的办公室里有几条光柱在晃动。不对呀,同事们都已经走了,谁又进了办公室,不开灯,却打着手电筒到处乱照。他马上回到水门大厦,把疑点告诉了保安人员。保安人员立即搜查了有关的房间,抓到五个戴着医用外科手套、形迹可疑的男子,其中一人名字叫詹姆斯·麦科德,自称是前中央情报局雇员。其实,他是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头头,奉命到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设备。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正在佛罗里达州比斯坎岛度假的尼克松总统闻讯后,心里不由咯

水门公寓(3张)噔一下:如果民主党抓住水门事件追查下去,他不但连任无望,而且马上就会名声扫地,有可能立即下台。[1]他哪里还有心情度假,第二天就返回了华盛顿。白 1

宫,总统办公室。已经是深夜了,尼克松还在与几个最亲密的助手们紧急商讨应对措施。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大家都沉默了下来,有的猛抽着雪茄,有的端着咖啡杯却久久不送到嘴边,目光都集中到尼克松身上。尼克松思考再三,终于发话了:“不是有三个古巴人吗,麦科德以前也参与过‘猪湾事件’,那么就把水门事件解释成古巴人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而进行的窃听活动。霍尔德曼,你去见一见中央情报局局长,叫他出面,以国家安全为理由,不要让联邦调查局插手。叫那几个被抓的人不要开口,多花一点钱没关系。还有,白宫里的人在大陪审团那里不要再胡言乱语了,这事由迪安负责。” [1]尼克松的竞选对手乔治·麦戈文

助手们分头行动,尼克松自己也赤膊上阵,在第一次竞选连任的记者招待会上,信誓旦旦地向美国公众表示:“白宫班子和本届政府中,没有一个现在受雇用的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他还故作镇定地表示,“令人痛心的不在于发生了这类事,因为在竞选中一些过于热心的人总会做些错事。如果你企图把这类事掩盖起来,那才是令人痛心的。” [1]一系列的活动,特别是总统的表演,暂时欺骗了公众。大选结果,尼克松以少有的压倒性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获得连任。正当尼克松和助手们弹冠相庆、得意忘形的时候,一封又一封匿名信寄到法院,密告水门事件还有隐情。[1]民主党占优势的国会,决定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对总统竞选活动进行彻底调查。果然,1973年3月23日,麦科

德在法庭上将白宫法律顾问迪安暴露了出来。尼克松决定弃车保帅,让迪安当替罪羊。迪安可不是任人宰割的角色,他不甘心束手就擒。在得知他的罪行可判四十年徒刑时,他主动向检察官做了三小时的交待和揭露,想将功赎罪,换取赦免。[1]

发展

为了挽回局面,尼克松再次发表声明,表示事先不知道水门事件,事后也没有任何阻挠调查的行为,并为窃听活动辩护,说这些都是为了国家安全,是合法的、必要的,从罗斯福

总统时开始,每一个总统都这么干。他企图再次利用美国人民对他的信任来蒙混过关。[1]水门丑闻曝光后的尼克松接受采访

不幸的是,一枚更大的定时炸弹爆炸了。水门事件委员会掌握了一个新的情况:尼克松从1971年年初起,为了记录与手下的谈话和电话内容,下令在白宫办公室里安装窃听系统。委员会要求尼克松交出有关的录音带和文件资料。尼克松以行政特权为理由拒绝交出,并将事情闹到上诉法院。不料,在经过三星期的考虑后,多数法官认为总统也要受法律的约束,必须交出录音带和文件资料。[1]尼克松恼羞成怒,下令免去调查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考克斯的职务。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美国各电视网立即中断正常节目,向美国公众报告这一爆炸性新闻。公众的反应就像火山开始喷发,抗议电报像雪片一样铺天盖地,舆论将尼克松与希特勒相提并论。连宗教界和原先支持尼克松的出版物,都愤怒地指责尼克松。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则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整个美国像开了锅一样,群情激愤。在民意的推动下,众议院决定对总统进行弹劾。尼克松决心顽抗到底,他一面销毁录音带上对他不利的内容,一面继续强调行政特权,表示“将遵循从华盛顿到约翰逊历届总统所遵循与捍卫的先例,决不做任何削弱美国总统职位的事情”。他交出的电话记录千疮百孔,大量重要的内容被诸如听不见、无情报价值等字眼代替。尼克松的行为进一步激怒了公众,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裁决尼克松必须交出有关的录音带。[1]

真相

美国华盛顿水门公寓

新任命的特别检察官在白宫被迫交出的录音带中找到了新证据,有一盘录音带上清楚地记录着水门事件发生后六天,尼克松指示他的助手,让中央情报局阻挠联邦调查局调查水门事件,这是尼克松掩盖事实真相的铁证。整个白宫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一直相信总统的清白,一直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来保护总统,而总统却从一开始就掩盖真相,并欺骗他的顾问、公众、国会甚至自己的家庭达两年之久,每个人都感到被出卖了,就连共和党的一批参议员、众议员也建议他辞职,尼克松终于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1]编辑本段事件结果1974年8月8日晚上,尼克松不得不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丑闻而中途下台的总统。[1]编辑本段社会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2]”、“拉链门”、“虐囚门”等。编辑本段监督特征监督指向

横向监督[3]

特点

一、这种监督模式是双向的、互相的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衡的监督关系,权力监督关系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行并列的。形象地说,这种权力监督机制是横向左右式的,其基本要领是“职能分工,互相制衡”。在西方历史中,没有中国古代那种“高高在上”的御史监察系统,但其司法系统发达,政权也早已有所分化,近代以来更有立法、行政、司法三大职能的划分。在这样的权力结构中,不同职能的权力主体相互监督制约,普通民众也能对官员以及政府甚至国王提起司法诉讼。[3]

二、在监督的范围方面,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职权有明确的划分,监督者不能代行、更不能取消被监督者的职权,也即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职能是不同质的,彼此不能互相代替。由此决定了这种监督模式是一种程序性监督,在具体的监督手段上,主要是运用特定的程序对被监督者的行为进行纠察,并不从实体上代替监督对象的职能。因而,在这种监督模式下,人们特别重视监督程序的设计。[3]

三、由于是相互的监督和制衡,因此不需要更多高层级的监督者来行使层层递进的监督权,也不会产生一个不受任何监督的“终极权力”。这种监督模式侧重于权力的横向分工,而不是纵向的级别划分,政权的纵向组织相对简单。同时,任何一级权力都是分立的,所以不会有一个不受监督的终极权力。[3]

利弊趋向

横向监督模式虽然在权威性和效率方面有所欠缺,但它的权力运行系统是正义的,不太容易出现专制,对普通民众来说它是安全的。所以,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目的正当性,它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的侵犯。这是近代宪政制度的“终极价值”。“宪政体制可以理解为一种宁可多支出一些时间与资源成本(等于牺牲一些效率),也要尽可能维护法律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并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制度。”这种模式之下,公民的权利受到某一政府部门的侵犯,更容易获得其他部门的救济。[3]普遍地看,横向模式下的各级官员,比纵向模式下的同聊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唯上是从、阿谀奉承、拉帮结派等官场恶习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这都是制度使然,而非其人道德特别高尚。因为政务官员的进退升降取决于多种因素、多个机构,而不只是其直接上司,因此下属官员可以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经过多种因素的长期博奕,人们逐渐倾向于遵循一种公正的理性,而不是某种长官意志或强势重压。长期的熏陶与感染,使人们养成“以理服人”的理性政治思维,而不是“以势压人”的威权政治规则。[3]

事件解读

上述的为官理念在“美国诉尼克松”案中,有非常生动的体现。在“水门事件”最紧张的时候,尼克松总统命令其司法部长理查森解雇“不识大体”的特别检察官考克斯(隶属于司法部),理查森不愿从命并请求辞职,副部长洛克肖斯同样不肯干。尼克松只好请司法部第三号人物鲍克解雇考克斯,鲍克犹豫再三勉强答应。于是一夜之间,白宫宣布解除理查森和洛克肖斯的职务,任命鲍克出任代理司法部长。鲍克随即签署命令,解雇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并查封特别检察官办公室,扣押全部调查文件。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称为“星期六之夜大屠杀”,引发了严重的宪政危机,是最终导致尼克松下台的直接原因。[3]那么,在这场辞职**中,司法部长理查森为什么宁肯丢官去职,也不肯解雇特别检察官呢?或者说,美国政府中的官员为什么会有如此坚强的原则性和良好的法治观念?理查森的所作所为与美国宪政体制中的制衡和监督机制有直接关系。美国政府行政部门的重要官员,虽由总统提名,但必须经过参议院批准。在审批过程中,参议院可以要求被提名的官员作出某种承诺,作为批准任命的条件。这样一来,国会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行政官员的人事任命权,政府高官若想官运亨通,不仅要听命于总统,同时也要顾及国会的态度。原来,理查森也是在“水门事件”中被任命为司法部长的。在国会举行的任命听证会上,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特意要求理查森承诺不非法干涉特别检察官的决定和行动。如果理查森言而无信,随意撤换特别检察官,将对他的个人信誉和未来的政治前途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实际上,理查森的行为后来得到了回报。水门案后,福特总统于1975年重新启用理查森,他先后出任商务部长和驻英大使等要职,得到了极高的声望。相形之下,1987年里根总统提名时任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的鲍克出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时,遭到了参议院的无情否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水门事件”中的不光彩表现。[3]道德上要求官员坚持原则固然非常重要,“但只有制度性的监督和保障,使耿直守法之士善终,令趋炎附势之徒失意,才能真正在各级官吏中形成坚持原则、奉公守法的操守和风气。” 横向的权力监督模式,正是这样的制度安排。[3]词条图册更多图册水门公寓(3张)

词条图片(7张)

事件

白宫启动政府关门应急计划

美国白宫官员7日说,由于政府临时预算到期日将至、两党谈判尚无结果,白宫方面当天启动应对联邦政府关门的应急计划。

白宫下属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副局长杰弗里·津茨当天在白宫例行记者会上说,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当天下午开始向政府各部门发出通知,告知一旦预算到期、联邦政府在8日后被迫关门的话,必须采取哪些措施,又有哪些行为应避免。联邦公务员也开始陆续收到“放大假”的通知。

美国总统奥巴马7日中午在白宫召见隶属共和党的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和参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导人哈里·里德,但没有达成协议。根据白宫方面提供的消息,如果政府关门,大约80万公务员将“放大假”,受影响的包括白宫、各部委、国会和联邦法院,美军军饷也将停发。

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的202_财年(始于去年10月)预算案一直没有获批,联邦政府一直在临时预算案下运行。共和和民主两党已就此多次谈判,但迄今未能达成共识。

美国政府关门为哪般

为什么会关门?政府把预算花光了

美国政府关门是有法可依的。《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除依照法律规定拨款外,不得从国库中

提出任何款项,一切公款的收支报告和账目应定期公布”。

针对宪法的该款规定,美国1870年通过了《反预算过度法》(ADA),明确了政府应该如何获得和使用预算,禁止政府超预算花钱,任何联邦公务员违反ADA将被处以最高两年的监禁并罚款5000美元,当政府提出的预算得不到国会批准时,政府应当关门(紧要部门除外)。

说白了,政府关门就是因为“差钱”,把预算花光了,没钱支付公务员工资,只有关门大吉。

美国总统是联邦政府的大老板,政府“差钱”,按照通常的理解就是总统“没本事”向国会要钱。

美国总统到外地考察,地方政府官员没有陪同的义务,甚至连见都不见,根本不给总统什么面子。

美国任何级别的公务员哪怕是总统,都没有财政拨款权,即使花费一美元,也要到国会去申请。

政府如何关门?紧急部门依法运转

政府关门并非所有部门都关门。根据法律,在政府关门期间,“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某个部门不履行职责,会造成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直接危害”,这些部门要保持运转。政府关门期间,以下部门和人员不受影响:

负责国家安全及与国家安全或人民生命财产有关的外交部门公务员;对一些预算没用完的政府合同;医院负责治疗、护理、门诊及公共健康的医护人员;维护空中管制和其他交通安全、保护交通设施的人员;边境警卫和海岸巡逻,保护联邦政府的土地、建筑、河流等财产的安全人员;狱警和其他被监禁人员的看守;维护社会治安和犯罪侦查人员;急救和救援人员;发电站和供电部门;联邦政府的货币储备系统、税收和财政部门;政府科研机构的安全警卫人员。

政府关门期间放假回家的公务员是没有工资的,但公务员的健康保险在关门期间继续有效,联邦政府支付政府应付的保险费,公务员自己支付自己应付的保险费,或者在政府关门期间暂时欠着保险费,当复工时从工资里扣除。

关门有哪些后果?很多公共服务被暂停

政府关门虽然“教训”了政府,让政府“长了记性”,时刻提醒政府花钱时一定要精打细算,避免浪费,但社会也要为政府关门担负一些成本。

202_年9月20日,美国国会调研局就政府关门的影响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该报告对1995年12月16日~1996年1月5日政府关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健康卫生。一些政府财政支持的医疗机构不接收新病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也停止了检测。

公共安全。酒类、烟草、武器和爆炸物品的申请程序延缓或停止,对犯罪儿童的救助及矫正工作暂停。

公园、博物馆、纪念馆。关闭了368个国家公园的景点,每天损失1420万美元旅游收入,关闭的博物馆和纪念馆也损失了200万参观者。

签证、护照。每天有2万~3万个签证无法处理,20万份护照申请延误。

公民服务。40万名新加入老年医保体系的人因政府关门推迟登记,36万次诊所就医被延误,80万次免费电话医疗咨询没有应答。

第三篇:浅谈政党意识形态

浅谈政党意识形态

内容摘要:意识形态是一定利益集团、阶级或阶层的思想体系,是该阶级、集团对现存世界及其秩序的“整体性”反映与判断。意识形态的本质与构成决定了它具有强烈的政治功能。政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政治现象”,是政党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理念等的集中反映。政党存在和发展,既要坚持一定的意识形态,更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化意识形态的消极功能为积极功能。

关键词:意识形态

政党意识形态

基本特点

基本功能

一、政党意识形态的含义

(一)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二)政党意识形态

政党意识形态,则是一个政党所代表的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就是一个政党所持的“主义”,是一个政党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理念、理想信念、政治情感等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行动指南,其中核心的是政党的政治立场与价值观。

二、政党与意识形态的的关系

列宁曾经指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势必变成政治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完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政党的斗争。” 揭示了政党的阶级性本质。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政党都与意识形态有着天然的联系。当今世界的执政党,从本质属性上来区分,可分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和资产阶级执政党。在这里主要谈一下无产阶级执政党即共产党与其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离开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阶级自觉性和完整性、先进性以及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受到极大的损害。

马克思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卢卡奇也认为,“对无产阶级来说,‘意识形态’既不是随从于斗争的旗帜,也不是对它自己目的的一个掩饰物,它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的目的和武器。由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被迫变成了资产阶级意识的从属的、受束缚的角色,而不是无产阶级意识的能动的角色,从而也就剥夺了无产阶级最强有力的力量。”

(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阶级先进性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资产阶级价值观消解的危险。

无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区别在于,它超越了历史的偶然性,完全没有被这种偶然性所推动,而且它本身是这种偶然性的动力,并且在根本上推动着社会变化的进程。当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己脱离了这个根本观点时,也就是脱离了产生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这个观点时,从而他们就把自己置于资产阶级意识的水平上

了”。因此,加强意识形态,“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历史任务。“一个政党合法性危机的起点是党员对本党的纲领和章程所确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动摇和转移,这是对执政党合法性提出的最严峻的挑战。” 对于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尤其需要处理好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意识形态的坚持、发展与创新,已经成为必须加以解决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失误,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是共产党不得不认真思考的历史教训。

苏联垮台是苏联领导人从丧失共产主义信念开始,到丧失统治意志为止的过程。俄罗斯学者在总结苏联的教训时沉痛地说:“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形总是同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或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弃一起开始的。这两种情况都是苏联现实社会主义所特有的。今天,普通人和理论家们身处俄罗斯社会野蛮的资本主义化的条件下已经开始明白,所有这些议论无非是一种遮掩新资产阶级政权掠夺和剥削劳动人民过程的意识形态装饰而已。” 教条主义损害着党的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否定则背叛了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三、政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

根据意识形态和政党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内涵,我认为,政党意识形态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阶级性

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政党意识形态虽然常常由某一时代、某一阶级的思想家们所创立,甚至以个人的名义命名,但反映的却是与特定阶级、阶层的政治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思想意识、政治观念与道德情感,往往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大众意志的升华。正如马克思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可以以国家意识形态的身份、以全社会普遍思想意识的形式,通过各种合法制度、法律等来表现,而成为“制度化的思想体系”。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

意识形态的理论性说明,政党意识形态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特定阶级意识、阶层意识、政治集团意识的升华与系统化。政党意识形态的理论化目的在于指导本阶级、本政党的政治实践;引导本阶级、本政党的行动。一个政党的意识形态是该阶级、阶层的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理论依据,也是本阶级、本政党进行政治控制的有力工具。

(三)调整性与继承性

作为思想的上层建筑,一个政党的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说是与其经济基础、政治地位相适应,并具有时代性特点。当一定阶级、一个政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发生变化或时代环境与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后,其意识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与时代性、调适性相比较,政党意识形态还表现出明显的历史继承性,每一种政党意识形态都有其历史渊源。这种历史渊源是政党的历史合法性所在。而且,新旧意识形态之间也存在着历史借鉴,不同执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也可以相互借鉴、甚至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这也许是执政党规律使然。

(四)主观性与信仰性

不少人认为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欺骗性,实际上,主观性不一定等于虚假性、欺骗性,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不可能同时站在不同的方位、不同视点看问

题。某个政党意识形态的真实性的多少,取决于一个阶级、一个政党能不能考虑、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意识形态属于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所关心的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世界观与价值观等抽象的问题;政治哲学的这种学科特征决定了意识形态的判断标准是价值标准,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等尺度。总之,政党意识形态具有主观性、价值性、信仰性,这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特点,能否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意志与利益、能否代表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是对政党意识形态进行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

四、政党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政党意识形态是把“双刃剑”,对一个政党而言,意识形态作用发挥的好,就能起到积极作用;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容易禁锢思维、走向僵化、阻碍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具体说,政党意识形态主要具有以下政治功能:

(一)辩护功能与批判功能。

政党意识形态的辩护功能与批判功能是统一的,辩护功能主要是为了维护本政党、本阶级的意识形态,而批判功能主要是反驳对立意识形态的指责、挑战、反抗;其目的是为了牢固树立本阶级、本政党的意识形态,主张与维护本阶级、本政党的利益。当一个政党的意识形态受到其他政党或阶级的批评、批判时,政党意识形态的批判作用就会得到明显表现。对执政党而言,意识形态的这种功能体现证明执政或统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捍卫既得统治地位与既得利益,批评敌对的意识形态,以实现长期执政、和平统治的目的。而对反对党而言,这种功能体现为主张自身价值,伸张本政党、本阶级利益,以此来赢得支持、改善本政党的政治地位、实现其利益要求。

(二)凝聚功能与整合功能。

政党意识形态作为一个阶级或阶层共同的思想信仰体系,是本阶级、本政党共同的思想准则,有助于其成员达成一致共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强向心力,减少与克服离心力,实现内部的团结和稳定。作为行动的准则与价值标准,政党意识形态是一种黏合剂,可以使本阶级、本政党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行动,增强合力、影响力与战斗力。

(三)激励功能与动员功能

激励功能与动员功能可以说是政党意识形态先天具有的政治功能,这是因为,政党意识形态虽然是一种思想体系,但它更是一种理想信仰体系,反映了一个阶级、阶层的理想信念,勾画出本阶级理想的社会蓝图,指明本阶级的奋斗目标,而且把阶级的理想与个人的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思想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心理导向的作用,因而具有强烈的激励功能与动员功能。该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效地激发垒体成员的激情、热情、信心,激发其为集体目标而努力的决心、毅力与斗志;二是使政党的政治目标更具吸引力、说服力,激发成员的集体主义与忘我精神,以获得全体成员衷心的支持和拥护。

(四)引导功能与建设功能。

政党意识形态作为一定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既对其成员具有思想与行为的约束作用,也具有引导、指导作用。对大多数普通成员而言,由于文化水平、实践经验、政治敏感度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很难形成系统的思想意识,只能自发地形成朴素的阶级意识与阶级情感,阶级的政党的思想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影响与熏陶、然后经过内化而形成。这样一来,政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了教育引导功能,通过教育引导,可以使广大成员与支持者认清形势、明确前进的目标与方向。政党意识形态的这种引导作用发挥的好,可以起到积极意义与进

步意义,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如果运用的不好,可以起到消极的作用。同样,在一个国家之内,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如果能有效地发挥整合作用与导向作用,就能有效地发挥意识形态的建设性作用;否则,就容易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是破坏作用。

五、小结

在新的历史时期,任何一个政党,要想争取或保持其执政地位,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推进其意识形态的创新。我们党的意识形态不仅在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还要满足人民群众理想信仰和精神文化的需要。正是着眼于此,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科学理论,实现了党的指导理论的创新。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成为凝聚全体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前进的价值目标。

第四篇:政党和政党制度范文

政党和政党制度

据1994年统计,世界上有政党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近200个国家,占世界220多个国家的91%。只有大约20多个国家没有政党。没有政党的国家,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从历史到现在从未有过政党,如:马尔代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卡塔尔、阿曼等。有的是由军人直接掌权,禁止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纳共和国、利比里亚、利比亚等。尽管有如上国家不存在政党,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政党存在,政党是当代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政治现象。那什么是政党?政党是怎样产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内容。

一、政党 1.什么是政党?

大家基于一致同意的某些特殊原则,通过共同奋斗来促进国家利益而团结起来的人民团体。

也有人认为政党是:政党是一种权力组织;

政党是人们谋求公职的工具;表达民意的组织;持共同政见的一部分人的团体;政党是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中间媒介和仲裁人的组织;人们表达政治利益,利益聚合和传递的组织或集团;代表一部分人利益的政治组织;通过选举获得执政地位的政治集团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也就是说,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有自己的组织纲领和政治纲领,以取得和维护政权为目的。

政党既不是虽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不是随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党与阶级是分不开的。

政党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区别在哪里?”比如说:共青团、工会、妇联等 2.政党的特征? 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主要关于政党获得政权的方法和途径,以及获得政权后的执政目标。例如英国工党的纲领之一就是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B.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主要是为了夺取和维持政权。具体表现为:控制选举、控制议会和控制政府。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推翻中国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台湾的国民党、民进党之争是为了政权、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也是为了政权。C具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

一般政党均具有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机构。全国性的大党均设有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等。例如中国共产党:

D.政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

E.政党必然拥有一定的数量的党员。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发展到8512.7多万。

政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阶级性、与政权相连、具有组织纪律性。那么政党是怎样产生的呢?

3.政党是怎样产生的?

政党最早产生于英国,1679年议会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王位继承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反对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被政敌斥为辉格(Whig,苏格兰强盗),赞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则被对方骂作托利(Tory,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歹徒)。以后两派逐渐以此自称,形成两个政治派别。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主张限制主权,提高议会权力;托利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维护君主特权。1688年两党由于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而走向合作,共同以政变方式发动“光荣革命”。

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688年6月20日,詹姆士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辉格党在政变中起了主要作用,政变后成为执政党。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托利党人成分逐步发生变化,辉格党内的部分土地贵族、银行家、军火商和官僚政客加入托利党,使该党实力增强,而辉格党因其分裂逐步丧失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1783~1830年托利党执政。辉格党和托利党轮流组阁时期,党派活动只限于议会内部。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英国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变化,形成了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商人利益的保守势力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改革势力。前者以土地贵族为核心,在原托利党的基础上组成保守党;后者以热心于自由贸易的工厂主为核心,在原辉格党的基础上组成自由党。1832年选举改革以后,扩大了普选权。为争夺选民,获取议会多数,两党竞相发展自己的议会外组织,建立选区协会,作为竞选机构。随着议会和两党制的确立及发展,两党在19世纪中叶都成为有严密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全国性政党,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代替后,保守党逐步由土地贵族的党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党。与此同时,自由党逐步衰落,该党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大批工业资本家转向保守党。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工党崛起。从1924年开始,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到80年代末,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还有社会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英国共产党、合作党、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民族阵线以及英国革命共产主义同盟等。

美国政党的产生是18世纪末的事情。当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在1776年起草《独立宣言》和1787年起草《宪法》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看到政党在政府制度中所起的作用。的确,他们通过各种宪法上的安排,诸如分权、约束和平衡、选举团间接选举总统等,使得新的合众国远离政党和小党派的影响。当时华盛顿就有过一个天真的想法,他认为这个新兴的国家没有政党一样也能存在,他曾说,“如果党派存在,我们得使它们合而为一。”但是,随着1789年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开始,围绕着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还是反对建立这种强大的中央政府,统治精英中出现了分歧。以当时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为代表的一批人,赞成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被人们称为联邦主义者;而反对这种强大的中央政府的人叫反联邦主义者。当时的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由于反对不把人权法案列入宪法中,并且反对总统可以毫无限制地连选连任,因而不是一个联邦主义者。但他也不是一个反联邦主义者,因为反联邦主义者过分相信州的权力和州的主权,他们要求的是一个软弱无力的联邦制度,中央政府只负责外交之类的事务,与公民并没有真正的联系,也不能直接管辖他们。事实上,在关于民主和集权、对待法国大革命、以及政府的性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的观点都是完全相反的。汉密尔顿派以“制宪运动”的功臣自居,自称“联邦党人”,把反对他们的人统统称为“反联邦党人”。虽然这种划分是没有根据的,但一个松散的组织“联邦党”在美国的历史上出现了。

华盛顿作为无党派人士当了8年总统,接下来的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是个联邦党人。但在这12年中,政府中真正掌权的是汉密尔顿。所以,托马斯·杰斐逊在华盛顿手下当了4年有名无实的国务卿之后,于1793年辞去了国务卿的职务。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以及以后的4年里,托马斯·杰斐逊建立了自己的政党——“民主共和党”,它是美国现在民主党的前身。由此,当时北部的自由工商业者,依靠国内市场的小手工业者,如铁器、农具、金属纽扣制造商,和南部生产烟草、蔗糖、痛恨商人贵族*买贵卖的小种植园主以及自由职业者站到了民主共和党的一边。而所有因汉密尔顿的财政政策发了财的投机家,依靠英国提供资金或倾销英货的新英格兰商人,以及持有英国证券的投资者,南部的大地主和保守的英格兰牧师,都积极参加或拥护汉密尔顿的联邦党。在18世纪的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之间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斗争贯穿始终。美国的两党制在建国初期,就已初步形成,不过还没有成为巩固的政党形式。后来形成民主党和共和党。

以英国和美国为例,西方国家政党产生于议会内部。是不是都是这样呢?不是的。对那些没有议会和民主而言的发展中国家,政党的产生则是依靠民族解放和独立斗争实现的。

比如世界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影响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建立起来的。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03年俄国创立了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早期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早期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五四运动)而产生的。所以,政党产生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产生于议会内部(西方国家),一是产生于议会外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政党一般产生于议会外部,特别是产生于民族解放和独立斗争过程。

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既然段必然形成的具有阶级性的政治组织。是各个阶级政治发展和他们政治斗争的产物。将会随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政党产生需要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条件 4.政党的类型 见课件 5.政党的作用

1.政府与公众的联系纽带;2.大众利益聚合、利益表达的工具;3.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4.进行政治动员的主要工具;5.组织政府的基本力量;6.进行政治录用的重要途径;7.进行政治监督的重要机制。

二、政党制度 1.含义

政党制度是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政党制度是政党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方式。政党制度既可以是成文法明文规定的,比如我国1993年宪法明文规定的。也可以是认可的。比如刚才讲到的英国的保守党和自由党。

2.政党制度的类型

按性质可以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按一国内执政政党的数量可以划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等。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指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主要由两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的代表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多党制的代表国家主要有法国、意大利、日本、丹麦。(1)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一种政党制度。

资产阶级政党最早产生于英国,它也是资本主义两党制的起源国家和典型国家。19世纪30年代,保守党和自由党分别为英国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利益的代表,两党开始轮流执政,两党制在英国正式确立。20世纪20年代,自由党分裂被工党所代替,从那时至今,英国一直是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英国两党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工党: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领袖托尼.布莱尔。曾于1945年-1951年,1964年-1970年,1974年-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执政至202_年,现有党员38.8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

保守党: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为现名,领袖威廉.黑格。该党从1979年-1997年连续4次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是执政时间最长,大选得胜次数最多的政党,1997年大选残败至今。202_年,年仅43岁的戴维·卡梅伦当选。

两党制的另一个典型是美国,美国的民主党成立于1828年,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从此,两党共存,轮流执政至今 已有140多年。202_年7月美国共和党的小布什当选为美国总统,入主白宫。202_年11月5日美国民主党的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入主白宫。

两党制的特点: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相互拆台、相互攻击,轮流执政,是执政党和反对党,在朝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A基本上保持了轮流执政的格局,执政时间大体相当。B两党始终处于竞争对立的状态。C两党都享有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力。D两党都打着全民政党的旗号。

两党制可以使一个国家保持政治稳定、相互制约,兼具民主政治特征,但代表性较低,两党共识程度较低。

(2)多党制

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多党制原因:一是政治上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多党势均力敌,谁的力量都不足以战胜对方,因此只能选择观点差不多的党派联合。经济上的原因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

典型代表是法国、德国。多党制的特点:党派众多,关系复杂。(印度有200多个政党)党派结合,结盟之争。倒阁频繁,政局不稳。例:日本政府更迭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

第一,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防止独裁,起到监督作用。第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工具。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

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尼泊尔大选)调节其内部矛盾(水门事件)

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金钱、钞票和选票)

4.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性质决定的。

为什么必须多党合作?中国自己的特点,战争年代敌人强大。和平年代,地域大、民族多、人口多。也是有民族党派的性质决定的,他们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而是带有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党,和共产党的主张不是对立的。

这种政党制度:① 不同于一党专制的模式,一党制不允许其他党派的存在,更不允许反对派存在。中国的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是在中共法定执政党地位之下,其他法定党派参与政治协商和执行过程但不可取代中共的领导地位。

② 也不同于一党独大的政党政治模式(不平等竞争型的政党制度)③ 不同于两党制或多党制(平等竞争型的政党制度)。

在中国各党派不存在竞争,不存在竞选、民主党派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政府过程,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影响政策制定。

特点:见课件

多党合作的机构:人民政协

优越性:有利于更好地团结全国人民,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完成。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我国不能实行多党制的原因:(1)是由我国的性质和基本的经济制度决定的

(2)历史证明多党制不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行不通1911-1913年曾经试过,当时有300多个政党,但实力都较小,1912年8月25日,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国民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选为理事长,宋教仁以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的票数当选为理事,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至次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多数席位。民国2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自上海动身赴北京。这时全国各省正式的参众两院议员已选出,纷纷北上,宋以国民党代理党魁身份,选举后变成了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再赴北京途中遇刺,袁世凯恢复帝制,当了皇帝。多党联合执政,走民主共和之路行不同。

(3)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和危害:

不仅不能解决腐败,而且会引起**。202_年,全球最腐败的十四个国家中,9个是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的国家。

第五篇:政党制度

第六章

制宪国民大会是中国为了完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而召开的会议,会议举行时间地点为1946年的南京国民大会堂。该会议代表由民选和遴选方式产生,其主要参与政党为中国国民党,青年党和民社党。因中国共产党和民盟(除民社党外)拒绝参加制宪国大,并拒绝承认其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使得这次大会的地位和对这次大会的评价在后来的政治格局下争议较大。

制宪国民大会是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该国大直接涉及到仍在台澎金马地区适用的中华民国宪法以及由此引发的两个宪法和两个中国问题,故至今仍是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优越性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在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阶级解放的长期武装斗争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的。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改变中国,资产阶级曾经尝试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政治,但却没有成功。1905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政党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辛亥革命后,1911—1913年中国出现300多个政党政团。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党派同主张君主立宪及代表封建势力的党派进行了激烈竞争,国民党在议会中得到392席,超过其他几个大党的总和。但1913年3月宋教仁准备北上组阁时,在上海车站被袁世凯派人暗杀。随后,袁世凯又胁迫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不久竟复辟帝制,议会民主制和多党政治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但最终都没有走上议会民主制和多党政治的道路。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我们党为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阶层和各党派共同抗日,在各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1/3,这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统一战线政权形式,为我们党后来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各民主党派也为团结抗日奔走呼号,希望抗战胜利后实行多党制,有的还提出走“第三条道路”。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签订“双十协定”,但国民党为维护一党独裁专制,竟然撕毁协定,挑起全面内战。还暗杀李公仆、闻一多等爱国民主人士,宣布“民主同盟”等党派为非法组织。一党专制使“第三条道路”的幻想破灭,使中国共产党被迫走上了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同我们党一道举行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筹建了新中国。在新政协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充分协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民主精神,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初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许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以及政协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发挥了重要的参政议政作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基本确立起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后来虽然经历了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大挫折,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多党合作仍然坚持了下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进一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成为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逐步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地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在总结历史经验、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完全正确的历史抉择。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现实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政党制度。它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现实优势,有利于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

一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显著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这一制度,体现在政党与政党的关系方面,是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这种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取代共产党成为13亿人民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都清醒地认识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真诚欢迎和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的领导。中共中央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更加规范。1990年至202_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230多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74次。共产党在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前都与民主党派通过各种方式协商讨论,认真听取和吸收它们的意见,继而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民主党派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在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方面,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与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明确规定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是根据其在历史上和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有益作用确立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这与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以及前苏东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均不同。我国是多党合作制,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分享国家政权、共同向人民负责的基础上同共产党实行广泛与密切的合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权力机关中均占有一定比例,各级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中都有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202_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召开至202_年底,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7人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41人担任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4人担任副省长等省级行政副职。202_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2人分别担任国家科技部、卫生部部长职务。(引自《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202_年11月)

在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担负起社会管理职能。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分化重组,出现了许多新兴社会阶层和群体。民主党派与许多新兴社会阶层有着历史的、天然的密切联系,这样就形成了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阶层和群体,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局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广泛联系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政治优势,协同执政党做好领导社会管理的工作。

二是有利于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这一制度丰富了民主的形式,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参加国家和社会管理,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提供了重要保障。民主的形式不仅包括人们就重大问题进行民主投票,还包括人们就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协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主协商的重要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立了政治协商会议机构,形成了每年与人民代表大会一同开会的制度。各民主党派以参政党身份参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政治协商和对国家事务的民主监督,在各个领域与共产党合作共事,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一方面,各民主党派通过固定渠道,利用自己的组织体系和独立的政党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意见、建议,帮助执政党形成正确决策;另一方面,通过推荐成员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与实施,发挥了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促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多党合作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一方面,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共产党这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利益多元化要求更加有效的民主参与。多党合作有助于形成多元利益表达渠道,动员广泛的社会政治资源,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化解利益冲突,促进社会稳定,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三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通过互相监督,尤其是对共产党的监督,能够使执政党随时听到不同的意见和批评,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纠正官僚主义等现象。民主党派的监督职能是有效防止执政党腐败的重要机制。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其批评监督能够促进共产党加强和改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相互监督,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批评、意见、建议,通过调研和磋商等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目的是更好地致力于共同事业,实现共同目标,而不是为了把对方搞垮。这种相互监督是积极的、善意的、良性的,同西方政党之间相互倾轧、尔虞我诈那一套根本不同。

四是有利于避免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西方政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和争斗的关系。西方多党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争斗内耗、社会动荡、政府频频更迭、政局不稳等弊端。如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1946—1958年间政府更迭20多次,平均每届执政不足6个月,最长只有1年多,最短只有2天。多党制的意大利从1946年7月首届政府成立到1983年7月间内阁更迭44次,平均每届政府寿命为10个月,最长的2年零3个月,最短的仅9天。日本在最近十年换了九任首相。政府频繁更迭,对国家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显然十分不利。

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导致政党争斗不断,政局动荡,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倒退,其教训深刻。例如20世纪后期,非洲许多国家宣布实行多党制,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结果引起政局混乱、冲突不断,几乎半数的国家因此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国外一些学者搜集的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比实行一党制,其政局不稳定的百分比要高出许多,发生政变的百分比也要高出许多。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据此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多党制是软弱的政党制度。”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防止了一党制大权独揽、缺乏监督、易生腐败的弊端,又避免了多党制互相攻讦、彼此倾轧的现象,充分发挥了社会政治资源的有益作用。

三、西方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我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西方国家,两大政党(通常它们又联合其他小党)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民主,实质上都是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斗争、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无论谁在台上,都不会根本改变这些国家资产阶级专政的本质。

西方国家资产阶级内部各大集团矛盾重重,利益冲突严重,单一政党无法充分代表各个集团的利益。当各个集团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各自组织政党,去争夺或分享国家政权,使国家采取对本集团有利的政策,从而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并没有危及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如果某个政党的主张危及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不是被取缔,就是被排斥在政党政治之外。二战后,美国共产党一度有所发展,但资产阶级并没有允许其坐大。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共产党管制法》,规定“共产党不得享有根据美国法律成立的合法团体所应享有的任何权力、特权和豁免权”;后又通过《麦卡锡法》和《蒙特法》,限制共产党的发展。正如美国学者伦德·伯格所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邓小平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西方政党制度的实质:“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资产阶级总是极力掩盖政党制度的阶级性,宣扬政党的超阶级性。西方多党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多党制体系中的几个政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这是最主要的类型。另一种是将无产阶级政党引入多党政治体系,但这并不改变其政党制度维持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1982年法国执政联盟允许共产党参加共同执政,但要求参加政府就必须支持政府政策,这就限制了法共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罢工。西方政党制度的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虽然在特殊情况下会暂时允许无产阶级政党参政,但无产阶级政党却不可能真的成为执政党

政党制度是由一个国家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多党制的经济基础是统治阶级内部利益的集团化、多元化,西方政党制度正是适应了这种利益集团化、多元化的要求。我国的国情、社会制度、社会状况与西方国家大不相同。我国经济基础中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是国有制经济一直占主体和主导地位,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对国有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具有不可分割性,这就决定了代表工人阶级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只能有一个、并且只能是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决定了在作为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内部、在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内部不准存在私利集团和非法派别活动,这是我国不搞西方那种政党制度的根本原因。当然,在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有经济,但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在我国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对国家某些方面的具体方针政策可能有不同见解,但这种差距不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差距,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没有根本利益上的背离,可以通过民主协商、统筹兼顾等方法解决。

政党功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