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公共部分之劳教人民警察业务知识
(三)公共部分劳教业务篇
之一:业务知识
一、单选题
1.受处分期间为12个月的是(B)。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2.人民警察的工资制度属于(C)。A.警察工资制度 B.警衔工资制度
C.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 D.警衔工资加津贴的工资制度 3.人民警察受()处分,仍可晋升工资档次。A.警告 B.记过 C.严重警告 D.通报批评 4.下列不属于警械的有(B)。A.特种防暴枪B.手枪C.警棍D.手铐
5.警察法基本原则中的公正原则主要针对的是(D)。A.警察立法权 B.刑事侦查权 C.治安处罚权 D.自由裁量权 6.对人民警察年度考核的重点是(D)。A.德 B.能 C.勤 D.绩
7.人民警察受(A)处分,仍可晋升工资档次。A.警告 B.记过 C.严重警告 D.通报批评
8.根据人民警察应当具备的条件,有下列情形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C)。A.曾在其它行政机关受过警告处分 B.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 C.曾被开除公职的 D.曾辞去公职,下海经商 9.对违反警容风纪规定且屡教不改的,要(A)。A.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B.令其作出书面检查 C.扣发本人当月岗位津贴 D.一律开除
10.李三是一名劳教人民警察,能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业务,工作勤奋,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都表现出色。在定期考核中,他的考核等次应当属于(B)。
A.称职 B.优秀 C.不称职 D.基本称职
11、首次提出劳动教养的文件是(A)
A、《关于彻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
B、《惩治反革命条例》
C、《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D、《关于各省、市应立即筹
备建立劳动教养机构的指示》
12.劳动教养的适用范围是指适用劳动教养的(D)
A、空间范围
B、效力范围
C、对象范围
D、地域范围 13.劳动教养人员被执行劳动教养期间,其选举权(D)
A、应当停止行使
B、可以停止行使
C、中止行使
D、允许行使 14.劳动教养人员与国内亲属的信件依法(D)
A、可以检查
B、应当检查
C、必须检查
D、不应检查 15.对未成年教养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础是(A)
A、按性别和年龄分类
B、按违法行为性质分类
C、按教育程度分类
D、按改造表现分类
16.对解教人员社会帮教的方针是(B)
A、三个结合B、三个延伸
C、三个促进
D、三个变向 17.“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提出于(D)
A、1957年
B、1961年
C、1979年
D、1982年
18.按期解除劳动教养的批准机关是(A)
A、劳动教养管理所
B、劳动教养管理局
C、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
D、人民法院 19.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C)
A、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B、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C、既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D、既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20.、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入所教育的时间不能少于(B)
A、20天
B、30天
C、60天
D、90天 2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劳动教养主体免责的是(C)
A、精神病人
B、怀孕妇女
C、性病患者
D、丧失劳动能力者 22.《劳动教养试行办法》效力等级是(B)
A、专门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内部文件 23.正式提出创建劳动教养学校的是(D)
A、创建阶段
B、曲折发展阶段
C、重新恢复阶段
D、改革创新阶段 24.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A)
A、劳动教养人员班组
B、劳动教养人员民主管理委员会
C、中队
D、劳动教养管理所 25.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性质属于(B)
A、立法监督
B、司法监督
C、行政监督
D、社会监督 26.延长劳动教养期限累计不得超过(C)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1年半 27.《关于禁毒的决定》中规定的收容劳动教养的条件是(D)
A、吸食毒品的B、注射毒品的 C、吸食、注射毒品且成瘾的D、经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 28.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管理的最基本的管理模式(D)
A、民主管理
B、现场管理
C、处遇管理
D、分级分类管理 29.劳动教养适用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B)
A、审批环节
B、执行环节
C、复议环节
D、行政诉讼环节
30.根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规定,办案单位对被决定劳动教养人员所在单位或接到组织意见(C)
A、可以征求
B、在必要时征求
C、必须征求
D、视情况征求
二、多选
2.录用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ABCD)的办法。A.公开考试B.严格考察C.平等竞争D.择优录取 4.《重庆市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十条禁令》有(AC)。A.严禁工作期间脱岗离岗B.严禁使用枪支
C.严禁殴打、体罚、虐待罪犯、劳教人员D.严禁到公共场所饮酒 8.劳教人民警察在劳教工作中处于(ABD)的地位。A.执法者B.管理者C.惩治者D.教育者 11.下列属于“六管”(、“六定”“六落实”)的有()。A.B.C.D.12.劳动教养教育改造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征是(BCD)。A.政治性B.法定性C.强制性D.综合性
16.下列,属于劳动教养人员在被劳动教养期间享有的权利是(BCD)。A.自由通信权B.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节假日休息权D.依法获得劳动保险的权利 21.录用人民警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BCD)。A.由单位或学校推荐B.公开考试 C.严格考核D.择优选用
22.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有(ACD)。A.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B.奉公守法
C.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 D.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24.我国劳教工作坚持贯彻(ABCD)的原则。A.人道主义B.惩罚和改造相结合 C.社会协助D.个别化
1、劳动教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BCDE)
A、分析法
B、比较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科技整合的方法
E、系统科学的方法
2、劳动教养适用的工作原则包括(AE)
A、法定化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社会性原则
E、司法化原则
3、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包括(BCDE)
A、组织职能
B、统筹职能
C、协调职能
D、保障职能
E、监督职能
4、劳动教养关注的是行为人的(ABC)
A、主观恶性
B、不良人格
C、不良的心理状态
D、行为
E、态度
5、劳动教养人员的民主管理是指让劳动教养人员进行(ACD)
A、民主参与
B、统一领导
C、相互监督
D、自我约束
E、自我激励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0.7分,共7分。要求判断所给的命题正确与否,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2.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和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3.人民警察的宗旨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4.警衔是区分人民警察等级和身份的称号和标志。(√)9.劳教人员在会见时收受物品和钱款,须经劳教所第一负责人批准、检查。(×)10.劳教场所的警车驾驶员工作时间必须着装。(√)
11.《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是一部单行法规。(×)
12.国务院在有关文件中间接地表述了劳动教养是一种治安行政处罚。(√)
13.建设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依据和规范是《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14.劳动教养工作机关的首要特征是它的设置具有合法性。(√)
15.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工作纪律的“五不准”规定在《人民警察法》中。(×)
16.劳动教养的客观要件是依法适用劳动教养的前提条件。(√))17.根据规定,劳动教养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大中城市。(×)
18.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是常设性机构。(×)
19.在特殊情况下,劳动教养人员的近亲属也可以原告的身份提起行政诉讼。(√)
20.劳动教养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所企分离。(×)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21.《劳动教养试行办法》是进入八十年代后劳动教养工作最直接、最具体的法规依据。
22.司法部为劳动教养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的原则是五个坚持和五个有利。
23.现阶段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指实施了一定的违法犯罪行为,不够或不需要给予刑事处罚的人。
24.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对主要事实不服,由审批机关组织复查。
25.劳动教养决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应当在一个月内交付劳动教养场所执行。
26.劳动教养司法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劳动教养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的活动。
27.根据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8.劳动教养人员的法律地位由法定权利和法定义务两个方面构成。
29.对于劳动教养人员提交的控告、检举信件或材料,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拦、扣压和打击报复。
30.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是教育、感化和挽救。31.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是劳动教养教育的四项基本要素。
32.一线管教干警每月找劳动教养人员个别谈话教育要在15人次以上,每名劳动教养人员每季至少接受一次个别谈话教育。
33.劳动教养生产,应当因地制宜,主要从事劳动密集性和操作简便的农业、手工业、加工工业和建材工业。
34.劳动教养生产计划的编制,大体可分为分析预测、目标决策、计划执行和反馈调整四个阶段。
35.根据劳动教养管理体制的划分,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劳动教养
行政事务,所属的劳动教养管理所负责劳动养执行活动并对被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教育改造。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6.劳动教养工作基本原则
答:劳动教养工作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劳动教养执法活动全过程,(1分)对劳动教养机关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1分)的行动准则。(1分)主要包括:法制原则、教育为主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1分)
37.劳动教养检察监督
答:劳动教养检察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1分)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1分)对劳动教养机关违反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行为,(1分)有权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1分)
38.劳动教养适用程序 答:劳动教养适用程序:是指有关机关为输劳动教养案件,(1分)对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人适用劳动教养(1分)而进行活动的法定次序、方式和手续。(1分)包括:提出、审查批准、申诉复查和执行四项基本程序。(1分)
39.劳动教养人员法律地位
答:劳动教养人员法律地位:是指劳动教养人员(1分)在劳动教养期间,(1分)依照法律应当享有的权利(1分)和应当履行的义务。(1分)
1、劳动教养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批准或转发的关于劳动教养或涉及劳动教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2、劳动教养人员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劳动教养人员直接参与管理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中队干警的具体指导下,征求和反映劳动教养人员对管理、教育、生活卫生、生产劳动、文体活动等方面意义实施事务性管理。
3、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指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依法向复议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申请,由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4、社会帮教:社会有关部门对解教人员继续进行教育和挽救,使社会帮教与劳动教养场所的教育改造衔接起来,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劳动教养成果,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
5、所外执行:指本应该在劳动教养管理所执行的劳动教养人员,因符合规定条件,经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公安机关等单位和近亲属在劳动教养管理所外就地负责管教的一种执行制度。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劳动教养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1)与时俱进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
(3)因人施教原则
(4)以理服人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2、劳动教养人员与罪犯的区别
答:(1)法律地位基础不同
(2)权利义务的设定依据不同
(3)法律地位的具体内容不同
3、女性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矫治原则
答:(1)感化教育原则
(2)感性教育原则
(3)个别教育原则
(4)激励教育原则
40.列举1991年以来司法部发布的7个劳动教养规章的名称。
答:1991年以来,司法部制定的劳动教养规章包括:①《劳动教养人员生活卫生管理办法》;②《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以上两个规章均答对或只答对一个都给1分)③《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执法细则》;(1分)④《劳动教养管理工作若干制度》;(1分)⑤《劳动教养人员守则》;(1分)⑥《关于加强劳动教养场所警戒工作的暂行办法》;(1分)⑦《劳动教养教育工作规定》。(1分)
41.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有哪些要求?
答:①坚持“四化”方针,即实现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分)②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使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1分)从根本上保证这支队伍在政治上合格。(1分)③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的素质。(1分)④坚持“从严治警”。(1分)
42.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分)②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2分)③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劳动教养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2分)
43.劳动教养教育考核制度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①依据考核结果应评出教育工作等级,并与被考核单位主管领导、干警的政绩、奖金、评选先进挂钩。(2分)②应建立教育工作统计报表制度,专人负责按规定统计考核内容,及时地进行数据汇总上报工作。(1分)③建立教育档案,做好各类原始教育资料积累工作。(1分)④建立劳动教养人员学籍卡、成绩册、鉴定表等教育档案管理制度。各种表薄原始件至少保存三年,以备查考。(2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试述完成劳动教养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
答题要点:①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完善劳动教养立法,实现劳动教养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2分)②完善适用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程序,健全组织和工作制度,提高劳动教养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教育改造质量;(2分)③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争取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促进综合治理工作,办好劳动教养事业;(2分)④要以建设现代化文明劳教所为目标导向,加强劳动教养场所建设,加强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2分)⑤要积极发展劳动教养生产。同时,国家应保障劳动教养特殊事业单位正常的经费来源。(2分)
45.试述劳动教养人员法定权利的内容。答题要点:(1)政治权利;(2)宗教信仰自由;(前两项可给1分)(3)人身权利;(1分)(4)申诉权、起诉权、控告权、检举权;(1分)(5)一定的民主生活权利;(1分)(6)通信权、会见权;(1分)(7)私人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继承权;(1分)(8)获得劳动工资的权利;(1分)(9)受教育权;(1分)(10)合法的婚姻家庭权;(1分)(11)依法受奖和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1分)
1、试述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范围、意义和计算标准
P129;P132——P133
答: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范围: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精神和《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办法》的规定,以及劳动教养实际,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范围是劳动教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劳动教养的审批(决定)、执行等行政职权时侵犯劳动教养人员人身权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违法决定劳动教养,造成实际损害的②违法决定延长劳动教养期限,造成实际损害的③刑讯逼供或体罚、虐待劳动教养人员,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的④殴打或唆使纵容他人殴打劳动教养人员,造成严重后果的⑤侮辱劳动教养人员,造成严重后果的⑥对劳动教养期满的劳动教养人员无正当理由不予解除劳动教养的⑦违法使用武器、警械、界具造成劳动教养人员身体伤害、死亡的⑧其他违法行为造成劳动教养人员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意义:劳动教养行政赔偿制度是继劳动教养行政诉讼制度之后,建立的又一个重要的劳动教养制度,它对于切实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其损害能得到及时补救,促进劳动教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障劳动教养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由于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前提是劳动教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了劳动教养人员的人身权,而人身权又包括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等,因此,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精神,劳动教养行政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分为两种:⑴侵犯劳动教养人员人身自由权的,包括违法决定劳动教养、违法决定延长劳动教养期限和对劳动教养期满的劳动教养人员无正当理由不予解除劳动教养的,这三种情形,应当在实际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内按日赔偿,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品均工资计算⑵今番劳动教养人员生命健康权的,包括劳动教养工作人员在管理中刑讯逼供或体罚、虐待劳动教养人员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的;殴打或唆使纵容他人殴打劳动教养人员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的;违法使用武器、警械、界具造成劳动教养人员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在这些情形下赔偿金应按如下基本方法计算:①造成身体伤害的,应支付医疗费②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支付医疗费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抚养的无能力劳动的人还应支付生活费。③造成死亡的,应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对死者生前抚养的无能力劳动的人还应支付生活费。
2、试述探索劳动教养特色的基本内容
P49——P53
答:(1)坚持劳动教养的性质和特色,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教养、的工作方针政策。明确劳动教养制度的特性“强制性”、“教育改造性”和“行政性”,具有以下意义:①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教养工作的方针政策②有利于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管理教育③有助于劳动教养工作与监狱工作严格区别开来(2)加强劳动教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实现劳动教养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3)坚持把教育改造作为劳动教养机关的根本任务,全面做好管理、教育、劳动生产等各项业务工作(4)加强劳动教养机构、场所建设和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为劳动教养工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5)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劳动教养工作,落实好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四、案例题
被告人丁某系劳改农场管教干部。一日,丁某在搜监时,发现劳改犯米某私藏小锉一把,遂怀疑其妄图越狱潜逃。丁某召集与米某同监的七名犯人,先向他们介绍了米犯的情况,并且说:“今晚如果他不老实就好好地收拾他(指拷打)。”随后,丁某将米某押至中队办公室内审讯,令米犯跪在地上,米犯不肯交待。丁某遂一直罚米犯跪着。晚上,丁某找来看管禁闭室的职工王某、张某参加审讯。丁某用木棍、竹竿和浸湿打结的麻绳抽打,边审讯边抽打达两个多小时。米某被打得伏在地上昏死过去,无法继续审讯。被告人丁某遂叫人用冷水将米犯冲淋后抬回监房。1.丁某的行为触犯了(ABCD)。
A.《公务员法》B.《人民警察法》C.《刑法》D.《监狱法》 2.丁某的行为已构成(D)。A.故意伤害罪B.唆使他人刑讯罪 C.渎职罪D.刑讯逼供罪
之二:监狱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监狱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规范人民警察着装行为,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监狱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监狱劳动教养人民警察(以下简称人民警察),按照规定穿着全国统一的制式服装。新录用或调入的人民警察必须经省(区、市)司法厅(局)政治部警务部门培训合格后,方可着装。第三条 下列人民警察工作时间必须着装:
(一)监狱、劳教单位的人民警察;
(二)警察专业技术单位的人民警察;
(三)到下级单位调研、检查工作的上级机关人民警察;
(四)警车驾驶员;
(五)经省(区、市)司法厅(局)批准着装的其他有关人员。第四条 人民警察着装时,必须按照规定配套穿着:
(一)执勤、训练、劳动、抢险救灾、处置突发性事件、执行追捕等任务时,通常着执勤服。其他场合通常着常服,也可以着执勤服。
(二)着常服时,内着衬衣,扎系制式领带。外着制式衬衣时,衬衣下摆扎于裤腰内,并扎系制式腰带。着长袖衬衣时,扎系制式领带。着短袖衬衣时,不扎系领带。
三级警监以上警衔的人民警察,着白色衬衣、扎系深蓝色领带;一级警督以下警衔的人民警察,着铁色衬衣、扎系浅灰色领带。
(三)着多功能服附内胆时;内着衬衣、冬常服。不附内胆时,内着衬衣、春秋常服。
(四)着常服时,佩带硬肩章。着作训服或者外着制式衬衣时,佩带扣式软肩章。着多功能服时,佩带套式软肩章。
(五)除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形外,应当着制式皮鞋、胶鞋。
(六)参加授衔、宣誓、阅警等重大仪式或者外事活动时的着装,按照主管(主办)单位规定执行。第五条 人民警察着装时,除在办公区、宿舍内或者其他不宜戴警帽的情形外,应当戴警帽。
(一)着常服、多功能服或者外着制式衬衣时,男人民警察戴大檐帽,女人民警察戴翻檐帽。着执勤服时,戴警便帽。
(二)戴大檐帽、翻檐帽、警便帽时,帽檐前缘应当与眉齐高。大檐帽饰带应当并拢,并保持水平。戴冬帽时,护脑下缘应当距眉一至三指。
(三)进入室内时,通常脱帽并将其挂在衣帽钩上(帽徽朝下);无衣帽钩时立姿可以将警帽用左手托夹于左腋下(帽顶向体外侧,帽徽朝前)坐姿可以将警帽置于桌(台)前沿左侧或者用左手托放于左侧膝上(帽顶向上,帽徽朝前)。
在宿舍内时,警帽应当统一放置在衣帽架或者床铺被褥上。
(四)驾驶或者乘坐警用摩托车时,必须戴警用头盔。
第六条 人民警察着装时,应当按照规定缀钉、佩带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警号佩带于外衣左胸处,胸微佩带于外衣右胸处,臂章佩带于外衣左臂处。不得佩带其他与人民警察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
第七条 人民警察着装时,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警服和便服混穿;
(二)不得歪戴警帽,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常服内着毛衣(衫)或者衬衣,内着内衣时,毛衣(衬)、内衣不得外露;
(三)不得在外露的腰带上系挂钥匙或者饰物;
(四)不得赤脚穿鞋或者赤足。男人民警察鞋跟不得高于3厘米,女人民警察鞋跟不得高于4厘米;
(五)不得系扎围巾,不得染指甲、留长指甲,不得染彩发、化浓妆、戴首饰;
(六)男人民警察不得留长发、大鬓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蓄胡须,女人民警察发辫不得过肩;
(七)除工作需要或者眼部有严重伤疾外,不得戴有色眼镜。
第八条 人民警察着装时,应当举止文明。不得边走边吃东西、扇扇子;不得背手、袖手、插兜、搭肩、挽臂、揽腰;不得嬉笑打闹、高声喧哗;不得席地倒卧等有损人民警察形象的不文明举止。
第九条 人民警察着装时,非因工作需要,不得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得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除参加重大礼仪性活动需要外,不得在公共场所饮酒,在任何情况下严禁酗酒。
第十条 人民警察着装时,必须随身携带由司法部统一监制的警官证。第十一条 人民警察着装执行公务时,应当按照规定携带必要的警械装备。第十二条 两名以上人民警察着装外出时,应当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威严有序。
第十三条 人民警察必须爱护和妥善保管警服、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警官证等,不得变卖、出租、抵押、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拆改,不得赠送、转借给非人民警察,警官证如有遗失,本人要及时向警务管理部门报告,由警务部门按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人民警察季节换装的时间由各省(区、市)司法厅(局)规定。第十五条 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着装:
(一)非工作时间;
(二)女人民警察怀孕后体型发生显著变化的;
(三)因涉嫌违法违纪被停止执行职务、接受审查的;
(四)辞职、辞退、开除公职的;
(五)其他不宜或者不需要着装的。
第十六条 退(离)休人员、调离非人民警察岗位的人员不得着装。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人民警察,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警务管理部门进行纠察和处理:
(一)情节轻微的,当场进行批评教育和纠正;
(二)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扣留其证件,并向其所在单位开具《违反警容风纪通知单》,必要时,带离现场进行教育。
第十八条 违规者所在单位收到《违反警容风纪通知单》后,视情节轻重,按警务管理部门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 各单位要加强警容风纪的教育和管理,每年11月作为警容风纪检查月。对规模遵守警容风纪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并作为年终评比的重要依据之一。要及时通报检查情况。
第二十条 司法行政系统其他按规定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人员的着装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司法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之三:队列指挥和队列基本要求
第一条 队列指挥位置
指挥位置应便于指挥和通视全体。通常是:停止间,在队列中央前;行进间,纵队时在左侧中央前,必要时在中央前,横队、并列纵队时在左侧前或左侧,必要时在右侧前或右侧。变换指挥位置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进到预定的位置后,成立正姿势下达口令。纵队行进时,可在行进间下达口令。
第二条 指挥员在队列指挥时必须:
(一)姿态端正,精神振作,动作准确;
(二)清点人数,检查着装,;
(三)严格要求,认真维护队列纪律;
(四)正确选择指挥位置;
(五)口令要准确、清楚、洪亮。第三条 队员在队列生活中必须:
(一)坚决执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
(二)按规定的顺序列队,牢记自己的位置,姿态端正,精神振作;
(三)集中精力听指挥员的口令,动作要迅速、准确、协调一致;
(四)保持队列整齐、肃静、自觉遵守队列纪律;
(五)将学到的队列动作,自觉地用于训练、执勤和日常生活中。第二章 单个队员的队列动作 第四条 立正
立正是队员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的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见第1图)。
第五条 跨立(即跨步站立)
跨立主要用于队列训练、执勤等场合,可与立正互换。口令:跨立。
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而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右手手指并扰自然弯屈,手心向后。携枪时不背手。
第六条 稍息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携警棍时,携带的方法不变,其余动作同徒手。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
第七条 停止间转法
(一)向右转 口令:向右--转
要领:以右脚跟为轴,右脚跟和左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转90度,体重落在右脚,左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身保持立正姿势。
(二)向左--转
要领:以左脚跟为轴,左脚跟和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左转90度,体重落在左脚,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身保持立正姿势。
半面向左(左)转,按向右(左)转的要领转45度。
(三)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
要领: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第八条 行进
行进的基本步法分为齐步、正步和跑步,辅助步法分为便步、踏步和移步。
(一)齐步
齐步是队员进行的常用步法。口令:齐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屈,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着夏季作训服时,与第四衣扣同高;着冬季作训服时,与第五衣扣同高;着水兵服时,与腰带同高),离身体约25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6-122步。
(二)正步
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它礼节性场合。口令:正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踢出(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约7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向前摆臂时,肘部变屈,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内稍向下,手腕下沿摆到高于最下方衣扣约10厘米处(着夏季作训服时,约与第三衣扣同高;着水兵服时,手腕上沿距领口角约15厘米),离身体约10厘米;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三)跑步
跑步主要用于快速行进。口令:跑步--走。
要领:听到领令,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在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上),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约85厘米,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直,肘部贴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时,拳贴于腰际。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
便步用于行军、操练后恢复体力及其它场合。口令:便步--走。
要领:用适当的步速、步幅行进,两臂自然摆,上体保持良好姿态。
(五)踏步
踏步用于调整步伐和整齐。停止间口令:踏步--走。行进间口令:踏步。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先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齐步走或跑步摆臂的要领摆动。
踏步时,听到“前进”的口令,继续踏2步,再换齐步或跑步行进。
(六)移步(5步以内)移步用于调整队列位置。1.右(左)跨步
口令:右(左)跨×步--走。
要领:上体保持正直,每跨1步并脚1次,其步幅约与肩同宽,跨到指定步数停止。2.向前或后退 口令:向前×步--走。后退×走--走。
要领:向前移步时,应按单数步要领进行(双数步变为单数步)。向前1步时,用正步,不摆臂;向前3、5步时,按照齐步走的要领进行。向后退时,从左脚开始,每退1步靠脚一次,不摆臂,退到指定步数停止。
第九条 立定 口令:立--定。
要领:齐步和正步时,听到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跑步时,听到口令,再跑2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两拳收于腰际,停止摆动)着地,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踏步时,听到口令,左脚踏1步,右脚靠拢左脚,原地成立正姿势(跑步的踏步,听到口令,继续踏2步,再按上述要领进行)。
第十条 步法变换 步法变换,均从左脚开始。
齐步、正步互换,听到预令,即换正步或齐步行进。
齐步换跑步,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听到动令,即换跑步行进。
跑步换齐步,听到口令,继续跑2步,然后,换步行进。第十一条 脱帽、戴帽
(一)脱帽。口令:脱帽。
要领:双手捏帽檐或帽前端两侧,将帽取下,置于左小臂,帽徽向前,掌心向上,四指扶帽檐或帽前端中央处,小臂略成水平。
(二)戴帽。口令:戴帽。
要领:双手捏帽檐或帽前端两侧,将帽迅速戴正。
(三)携警棍时,用左手脱、戴帽。第二十条 坐下、蹲下、起立
(一)坐下。口令:坐下。
警棍靠右侧--坐下。
要领:左小腿在右小腿后交叉,迅速坐下,两手自然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
(二)蹲下 口令:蹲下。
要领:右脚后退半步,臀部坐在右脚跟上(膝盖不着地),两手自然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蹲下过久,可自行换脚。
(三)起立 口令:起立。
要领:全身协力迅速起立,成立正姿势或成持警棍立正姿势。
第三章 分队队列动作
第十二条 班的队形
班的基本队形,分为横队和纵队。需要时,班可成二列横队或二路纵队。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两肘之间)约10厘米,距离(前一名脚跟至后一名脚尖)约75厘米。
第十三条 集合、解散
(一)集合
集合,是使单个队员、分队按规范队形聚集起来的一种队列动作。
集合时,指挥员应先发出预告或信号,如“全体注意”,然后,站在预定队形的中央前,面向预定队形成立正姿势,下达“成××队--集合”的口令。所属人员听到预告或信号,原地面向指挥员成立正姿势;听到口令,跑步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挥员集合(在指挥员后侧的人员,应从指挥员右侧绕过),自行对正、看齐,成立正姿势。
(二)班集合
口令:成班横队(二列横队)--集合。要领:基准兵迅速到班长左前方适当位置,成立正姿势;其他士兵以基准兵为准,依次向左排列,自行看齐。
成班二列横队时,单数士兵在前,双数士兵在后。口令:成班纵队(二路纵队)--集合。
要领:基准兵迅速到班长前方适当位置,成立正姿势;其他士兵以基准兵为准,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对正。
成班二路纵队时,单数士兵在左,双数士兵在右。
(三)解散
离散,是使列队的单个队员、分队各自离开原队位置的一种队列动作。1.离开
口令:各班带回。
要领:队列中的班指挥员带领本队迅速离开原列队位置。2.解散 口令:解散。
要领:队列人员迅速高开原列队位置。第十四条 整齐、报数
(一)整齐
整齐:是使列队人员按规定的间隔、距离,保持行、列齐整的一种队列动作。整齐分为向右看齐和向中看齐。
口令:向右看--齐。
要领:基准兵不动,其他士兵向右转头、眼睛看右邻士兵腮部,前四名能通视基准兵,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视到本人以右第三人为度。后列人员,先向前对正,后向右看齐。
口令:以×××同志为准,向中看--齐。
要领:当指挥员指定以“×××同志为准(或以第×名为准)”时,基准兵答“到”,同时左手握拳,大臂前伸与肩略平,小臂垂直举起,拳心和向右。听到“向中看--齐”的口令后,迅速将手放下,其他士兵按照向右(左)看齐的要领实施。
口令:向前--看。
要领:迅速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一路纵队看齐时,可下达“向前对正”的口令。
(二)报数 口令:报数。要领:横队从右至左(纵队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纵队向左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数列横队时,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名”。连集合时,由各排长在队列内向指挥员报告人数。如“第×班到齐”或“第×班实到××名”。
第十五条 出列、入列
单个队员和分队出、入列均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1步用正步),或按照指挥员指定的步法执行;因故出、入列要报告(须经允许)。
(一)单个队员出列、入列 1.出列
口令:×××同志(或第×名),出列。
要领:出列队员听到呼点自己姓名或序号“出列”的口令后,应答“是”,然后,进到指挥员右侧前适当位置或指定位置,面向指挥员成立正姿势。
(1)位于第一列(含一列横队)的队员出列,按本条上述规定执行。
(2)位于中列(路)的队员出列,向后(左)转,待后列(左路)同序号的军人向右后跨1步(左后退1步)让出缺口后,按本条的上述规定实施出列;位于“缺口”的位置的军人,待出列军人出列后,即复原位。
(3)位于最后一列的军人出列,先退1步,然后,按本条有关规定实施出列。2.入列 口令:入列。
要领:听到“入列”口令后,应答“是”,然后,按出列的相反程序入列。
(二)列、排出列、入列 口令:第×列(排),出列。入列。
要领:听到“第×列(排),出列”、“入列”的口令后,由出“入列(排)的指挥员答“是”,并用口令指挥本列(排),按本条的有关规定,以纵队形式出、入列。
第十六条 行进、停止
横队和并列纵队行进以右翼为基准,纵队行进以左翼为基准(一路纵队行进以先头为基准)。
(一)行进,指挥员员应下达“×步--走”的口令。听到口令,基准兵应向正前方前进,其他士兵向基准翼标齐,保持规定的间隔、距离行进。纵队行进时,排、连通常成三路纵队,也可成一、二路纵队。行进中,可用“一二一”,(调整步伐的口令)、“一二三四”(呼号)或唱队列歌曲,以保持步伐的整齐。
(二)停止,指挥员应下达、立--定”的口令。听到口令,按照立定的要领实施,分队的动作要整齐一致。停止后,听到“稍息”的口令,先自行对正、看齐,再稍息。
第六章 敬礼
第十七条 敬礼、礼毕 敬礼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
(一)敬礼 口令:敬礼。向右看--敬礼。1.举手礼。
要领:上体正直,右手取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拢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戴无帽檐帽时,微接太阳穴上方帽墙下沿),手心向下,微向外张(约20度),手腕不得弯屈,右大臂略平,与两肩与两肩线一线,同时注视受礼者。
2.注目礼
要领:面向受礼者成立正姿势,同时注视受礼者,并目迎目送(右、左转头角度不超过45度)。
(二)礼毕 口令:礼毕
要领:行举手礼者,将手放下,行注目礼者徒手或背枪时,停止间,应面向受礼者立正,举手敬礼,将头转正;行举枪礼者,将头转正,右手将枪放下,使托底钣轻轻着地,同时左手放下,成持枪立正姿势。
第十八条 单个队员和分队敬礼
(一)单个队员敬礼要领:单个队员在距受礼者5-7步处,行举手礼或注目礼。徒手或持警棍时,停止间,应面向受礼者立正,行举手礼,待受礼者还礼后礼毕:行进间,(跑步时换齐步),转头向受礼者行举手礼(手不随头移动),并继续行进,左臂仍自然摆动,待受礼者还礼后礼毕。
(二)分队敬礼 1.停止间敬礼
要领:当首长进到距本分队适当距离时,指挥员下达“立正”的口令,跑步到首长前5-7步处敬礼。礼毕后,向首长报告。
例如:“****同志,保安队员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应到××名,实到××名,请指示,队长×××”。报告完毕,待首长指示后,答“是”,再敬礼。礼毕后,跑步回到原来位置,下达“稍息”口令或继续进行操练。
2.行进间敬礼
要领:由带队指挥员按单个军人行进间敬礼的规定实施,队列人员照原步法行进。
之四:警械的使用
警械,是指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器、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警械是警察履行职责时依法所使用的专门器械,是保障警察履行职责的一种基本装备。
警察在值勤中使用警用器械其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
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
《人民警察法》
第十一条规定:“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可以使用警械。”
一、警械的使用特点与分类
(一)警察使用警械的特点
1.专用性。警械是国家依照法律专门配备给警察,并由警察专门使用,任何其他机关和个人均无权使用。
2.使用的目的性。使用警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警察职责的履行,是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工具。例如:在处理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事件时,经警告仍不能制止,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可以使用警棍强行制止。
3.使用的规定性。由于使用警械是一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因此,警察在任何场合下使用警械,使用哪种警械都必须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去行事。
(二)警械的分类
警械的内容在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近年来也使用了一些新型警械,总的说来:警械可分为四大类:
1.驱逐性警械:包括警棍、电击器、麻醉枪、高压水枪、催泪弹、爆震弹、闪光弹等。
2.约束性警械:如警绳、镣铐等。
3.震慑性警械:如警笛、警报器,红色回转警灯等。
4、自卫性警械:如防弹衣、头盔、盾牌等。
二、警察使用驱逐性、制伏性警械的条件
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伏性警械。
(一)主体条件。
必须是警察才能使用这些警械。非警察未经法律、行政法规授权,不得使用这些警械。
(二)对象条件。
必须是对实施列举的八项违法犯罪情形之一,才能使用这些警械。这些对象是:
1.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这里所说的“结伙斗殴”,是指成帮结伙地进行打架斗殴的行为。“殴打他人”,是指以暴力直接损伤他人身体的行为。“寻衅滋事”,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无理取闹,从而引发与他人的冲突或纠纷的行为。“侮辱妇女”,是指以下流无耻的动作、语言,调戏、侮辱、捉弄、猥亵、摧残妇女的行为。“其他流氓活动”,是指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破坏社会公共秩序、伤风败俗的行为。
2.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即指纠集多人,以哄闹、纠缠、辱骂,强行闯入等方式对公共场所进行干扰和破坏的行为。
3.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即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4、强行冲越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即指不听劝阻,用强制甚至暴力的方式越过警察为执行勤务需要而设置的界线。
5、以暴力方法抗拒或阻碍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即指在警察履行职责时以暴力方法进行反抗、拒不服从或进行阻挠和干涉的行为。
6、袭击警察的。即指对警察进行攻击,包括对人身的暴力攻击和乘坐的交通工具、居住或办公的房屋等进行暴力攻击的行为。
7、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这是除上述六种情形以外的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需要当场制止的行为。具体包括: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飞机等公共交通运输秩序的;在公共场所捏造或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或者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和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等行为。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况。这是指除《条例》以外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情况。例如;《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五种,即拘传、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在执行上述强制措施遇到抗拒、逃窜等情况时可以使用警械。再如:《人民警察法》第十一条规定,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警械。《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在限定时间内拒不离去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命令使用警械或者采用其他警用手段强行驱散。”这些都是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况。
(三)程序条件。
指使用驱逐性、制伏性警械必须事先向当事人发出警告,经警告无效后,才可以使用这些警械。所谓警告,是指以口头语言或者其他方式向违法犯罪人员发出立即停止违法犯罪活动,否则将受到强行处置的告诫。所谓警告无效,是指违法犯罪人员经警告后,非但没有停止,反而继续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拒不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情形。
(四)限度条件。
指使用驱逐性、制伏性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这种警械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易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生命危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限度。
在具体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伏性警械时,往往要遇到比较复杂而不易掌握的问题,使用这类警械时,必须遵循这样几项原则:
1.对抗拒警察命令、具有严重危害的违法分子使用的原则
在违法犯罪人员中,大部分是服从警察命令,接受警察处置的,对这部分人没有必要使用警械。只有对那些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等的违法分子抗拒警察命令、不听警告的才可以使用警械。对袭击警察、或者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警察履行职责的,只要有必要,也可以使用警械。除此之外,例如,对违反计划生育等抗拒政令的行为,对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触犯党纪的行为,对违反道德行为等等,均不能使用警棍等警械。
2.择轻、适度使用的原则
各种警械的威力不同,在制止违法行为时只要使用威力较轻的警械能够明显制伏的,就不要使用威力较重的警械,以有效地制止对方为限度,不能无限度地作为惩罚手段持续使用。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使用这些警械的目的已经达到,应即停止使用。
另外,一般情况下,不能对怀孕妇女、老年人,身体有明显残疾的人、病人和儿童使用警棍等警械。但当上述人员侵犯受特别保护目标、对象或情节特殊需要必须使用时除外。
三、警察使用约束性警械的条件
手铐等约束性警械是对违法犯罪分子实行人身束缚的强制警械。警察依法执行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使用约束性警械的条件是:
(一)主体条件。
必须是警察才能使用约束性警械,非警察未经法律、行政法规授权,不得使用。
(二)对象条件。
必须是对违法犯罪分子及重大犯罪嫌疑人才能使用。对不是违法犯罪分子或重大犯罪嫌疑人不能使用。
(三)目的条件。
必须是为防止违法犯罪分子或重大犯罪嫌疑人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时才能使用。因为约束性警械的作用,就是约束违法犯罪分子和重大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使发生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其他危险。在没有发生这些情况的可能时,不得使用。
第二篇: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公共科目部分
所有在编在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均须参加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资格。
公共科目,包括法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基本知识、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刑法基本知识、刑事诉讼法基本知识(含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行政许可法、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工作规定、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省级公安机关组织的中级以下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由省级公安机关统一命题、统一评判。
基本级、中级、高级执法资格考试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试卷试卷由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法律文书题组成。其中,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案例分析题3题,每题10分;法律文书题2题,每题10分。
六、题型与示例
(一)判断题
答题要求:应试人员对每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不填或者错判均不得分。
示例: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接受。()
(二)单项选择题
答题要求:每题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应试人员 应将该选项选择出来,并将代表该选项的ABCD填写在该题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示例: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法定程序鉴定
B、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C、侦查人员 D、医生检查(三)多项选择题
答题要求:每题设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应试人员应将该选项选择出来,并将代表该选项的ABCD填写在该题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示例:2006 年5 月10 日,Y 市发生了一起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黄某被当场抓获。侦查人员发现了以下证据,属于物证的有()。
A、黄某与被害人搏斗过程中脑袋被桌角撞破,在现场留下的血迹
B、被害人邻居称,一个小时前看见黄某进入被害人家 C、现场有一把沾有血迹的菜刀,黄某承认系作案工具 D、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制作了《 现场勘验笔录》
(四)不定项选择题
答题要求:每题设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应试人员应将该选项选择出来,并将代表该选项的ABCD填写在该题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示例:某县公安局刑警队民警(着制式警服)驾驶警车追捕一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途中车辆故障无法启动。民警即拦截了一辆路 过的机动车,告知车主要使用其车辆追捕犯罪嫌疑人,遭到拒绝。民警强行将车开走,当日即抓获犯罪嫌疑人。该公安局在该案犯刑事拘留期满后,又对其适用继续盘问。一个月后,该县公安局将征用车辆归还车主,未向车主支付任何费用。该案存在以下执法问题()。
A、该县公安局对己刑事立案的犯罪嫌疑人适用了继续盘问措施 B、该县公安局没有及时将征用车辆归还车主,并支付适当费用 C、该县公安局征用了个人的交通工具用于追捕犯罪嫌疑人 D、该县公安局征用个人交通工具追捕犯罪嫌疑人,未依法征得车主同意
(六)案例分析题
答题要求:应试人员应仔细审阅试题,根据有关法律知识、原理及规定作出全面分析,结合试题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答题中涉及的法律依据只需答出法律名称即可。
示例:2006 年7 月4 日下午2 时,S 市无业人员张某(男,30 岁)看见本地居民王某(男,50 岁,独居)像往常一样准时离开家后(经多次踩点,张某知道王某每天下午2 时出门,晚6 时才回来),便迅速撬窗潜入王某家行窃,窃得现金2200 元、金手镯1 只(经鉴定,价值3000 元)。正在继续翻找时,不料被回家取东西的王某发现,王某一边大喊“抓小偷”,一边猛扑过去,死死抱住张某。张某一时难以挣脱,又怕被邻居听到,便掏出撬窗用的改锥乱扎王某头部、背部,王某惨叫倒地。
问题1: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犯罪? 案情续一:
王某的邻居陈某外出回来,走到王某门前,见王某倒在地上,脑袋周围都是血。突然,有一人慌慌张张从王某家夺门而出,跳上停在 路边的一辆车号为SK 1215 的面包车驾车飞速离去。陈某立即打电话报警称有人杀人后驾车逃跑。S 市公安局110 接警后,迅速指派各路口拦截车号为SK1215 的面包车,并指派侦查员持《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证》 到王某家勘查现场,通知120。侦查员到达现场,发现王某已死亡,并在现场找到一把带血的改锥,上有几枚指纹。
问题2:如果你是侦查员,到现场后,你认为应当收集哪些证据?开展哪些侦查活动?
案情续二;
接到110 指令,正在附近值勤的s 市公安局刑警队民警刘庄、周红即在卡口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不久即发现车号为sK1215 的面包车,便令其停车,张某加大马力强行闯关。刘庄开枪击中张某左肩,张某驾车失控,撞上隔离墩。人赃俱获。
问题3:民警刘庄开枪击中张某后,应当怎么做? 案情续三:
刘庄、周红将张某带回刑警队,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张某立案侦查,后经刑警队负责人批准,认为其罪行严重,于2006 年7 月4 日晚10 时决定对张某刑事拘留30 日,并口头告知张某已被刑事拘留。因周红另有任务,刘庄即将张某关押在刑警队办公室,拟待周红回来后再讯问。7 月6 日8 时,刘庄、周红将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了张某的家属,并第一次讯问张某,张某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还供述,从王某家逃跑后,怕王某向公安机关指认他,便又回去用改锥朝王某头部猛扎了十几下。7 月7 日,张某问看守民警:“听别人讲,可以请律师,我可以请律师吗?" 民替答:“可以,但必须经过公安机关批准。”
问题4:在上述办案过程中,刑警队及其民警的做法存在哪些错 误?
案情续四:
侦查终结后,S 市公安局以张某涉嫌故意杀人罪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
问题5:S 市公安局对张某行为的定性是否正确?你认为应当如何定性?
(七)法律文书题
答题要求:应试人员应对试题所提供的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按规范格式和内容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或者要求应试人员对试题所提供的法律文书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规范或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法律文书题还应文字通顺、标点正确、无语法错误。答题中涉及的法律依据只需答出法律名称即可。
如题目要求制作法律文书的,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l、格式正确,应具备的事项齐全;
2、请求合法有据,定性准确;
3、文字通顺简练,无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4、题中未涉及的当事人自然情况及公安机关的名称、文号等可自行编撰,但不得署应试人员姓名。
示例:肖某(2O 岁)和杨某(15 岁)预谋抢夺,2010年5月6日上午,二人骑乘两轮125型五羊摩托车,在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与长安街交叉口处,趁正在等人的郭某不备将其提包枪走(内有人民币500 元、5000 元活期存折一张)。第二天,二人在街上寻找作案目标时被巡逻民警抓获。
问题:现假定你为本案的办案人。请根据上述案情撰写一份呈请刑事拘留报告。
第二部分 公共科目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四次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提出。
理解:法治,法治理念,“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大意义。
熟悉并能够运用:“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及其内在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分析和评价有关案例、实例。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法治 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学性 开放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基本要求:
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服务大局的基本内涵,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理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熟悉并能够运用:“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内在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分析和评价有关案例、实例。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要求的内容。
理解:健全完善立法的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 严格公正司法的基本要求 加强监督制约的基本要求 自觉诚信守法的基本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立法和制度建设、日常执法工作,分析和评价有关案例、实例。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一)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法的本体
基本要求: 了解:法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法的概念的争议,法的价值的含义
法律规则的含义、逻辑结构,法律原则的概念与种类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
法的渊源的含义,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的含义,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法的效力的含义
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
法律事实的含义
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任的免除条件,法律制裁的含义 理解:法的特征,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法的局限性,法的价值的种类(秩序、自由、正义),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法律规则的种类,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
权利与义务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不同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同一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位阶出现交叉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
公法、社会法与私法的含义与区别 研究法律体系的意义
法的效力根据,法的对人效力原则,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及溯及力
法律关系的特征与种类,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 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的特点 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责任的竞合,归责原则。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分析和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法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法的特征(规范性 国家意志性普遍性 强制性 程序性 可诉性)
法的作用(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法的局限性)
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含义 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 法律规则的分类)
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的含义、分类及相互关系)法的渊源的概念(法的渊源的含义)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 行政规章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法的效力的含义 法的效力的根据 法的效力范围 法对人的效力(法对人的效力原则)法的空间效力 法的时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法终止生效的时间 法的溯及力)
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法律关系的含义与特征 法律关系的种类)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和种类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和种类)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
法律制裁(法律制裁的含义)
第二章 法的运行
基本要求:
了解:立法和立法权限,执法的含义,司法的含义,守法的含义与构成,法律监督的含义与构成,法律监督的体系,法律适用的步骤,法律推理的含义,法律解释的含义,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理解:立法与法治,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民主立法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立法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执法的特点,司法的特点,法律适用的目标,法律推理的特征,法律解释的特征,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熟悉并能够运用:执法的基本原则,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的区分,演绎法律推理,归纳法律推理,类比法律推理,设证法律推理,语义解释,立法者目的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客观目的解释,分析和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执法(执法的含义 执法的特点 执法的基本原则)司法(司法的含义 司法的特点及其与执法的区别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守法(守法的含义与构成)
法律监督(法律监督的含义和构成)法律监督体系(国家法律监督体系 社会法律监督体系)
法律适用的步骤(确认事实 寻找法律规范 推导法律决定)法律解释(法律解释的含义与特点 法律解释的种类)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第三章
法的演进
基本要求:
了解:法的起源,法产生的根源,法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法的现代化的类型,法律意识的含义,法的现代化的含义,法系的含义,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含义与区别。
理解: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的含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法的现代化的动力来源,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熟悉并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异同,运用法的演进理论分析和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法系(法系的含义 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含义与区别)
法治(法治的含义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含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第四章
法与社会
基本要求:
了解: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法与科学技术的一般关系,法与宗教的一般关系。
理解:法与和谐社会,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法与人权的一般关系,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熟悉并能够运用: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法与政策的联系和区别,分析和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法与政策的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实施方式、调整范围、稳定性与程序性程度等方面的区别)法与政策的联系
(三)宪法基本知识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和序言
基本要求:
了解:宪法概念、特征,我国宪法序言的基本内容 理解:宪法的地位 宪法的作用 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确定的四项基本原则
第二章 总纲
基本要求:
了解:国体的概念 国体的种类 政体的概念 政体的种类 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种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所有制 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经济体制 我国的基本国策
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熟悉掌握并运用: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民主集中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国体的概念 国体的种类 政体的概念 政体的种类 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种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所有制 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经济体制 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的基本治国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要求:
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 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权利的基本种类 人权的概念 人权的内容
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的性质 人权的法律保护 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含义 人身权 财产权 社会文化权
熟悉掌握并运用:平等权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公民的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 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第四章 国家机构
基本要求:
了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大的性质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任期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 全国人大的会议制度)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的性质 国家主席的任期 国家主席的职权)国务院(国务院的性质 国务院的组成 国务院的职权)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我国的行政区划 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自治权限)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的性质 人民法院的职权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理解: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我国的司法体制 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中央国家机关的种类 国务院(国务院的性质 国务院的组成 国务院的职权)我国的行政区划 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自治权限)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的性质 人民法院的职权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第五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理解:国旗、国歌、国徽的意义
熟悉并运用:保护国旗、国歌、国徽的基本要求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破坏、侮辱国旗、国徽的处罚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988年4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993年3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4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4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00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公布 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的若干规定的决议》第一次修正 根据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04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号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14号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的若干规定的决议》第一次修正 根据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04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0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6号公布 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号公布 自1999年12月20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公布 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2006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3号公布 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一章 总 则
基本要求:
了解:制定人民警察法目的
理解:人民警察任务、职责、权限,活动准则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人民警察的任务 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
第二章 职 权
基本要求:
了解: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权限 理解:人民警察职权与职责的关系
熟悉并能够运用:当场盘问检查和继续盘问的适用条件、时限 交通管制的条件和程序 现场管制的条件和程序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权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 非工作时间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义务 当场盘问检查和继续盘问的适用条件和时限
第三章
基本要求:
了解:人民警察的义务 人民警察的纪律 理解:人民警察义务与纪律的联系和区别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人民警察的义务 人民警察的纪律
第四章
义务和纪律
组织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备条件 不得担任人民警察情况 担任人民警察领导应当具备的条件 人民警察的奖励种类 人民警察的处分种类
理解:公安机关的性质 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备条件 不得担任人民警察情况人民警察的奖励种类 人民警察的处分种类
第五章
基本要求:
了解:人民警察的服从义务 人民警察的工资和福利制度 理解:人民警察服从义务的例外 警用标志的专用性
熟悉掌握并能够运用:非法制造、贩卖、持有和使用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的认定和处罚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人民警察的服从义务 人民警察的工资和福利制度 非法制造、贩卖、持有和使用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的认定和处罚
第六章 执法监督
基本要求:
了解:人民警察执法监督的种类
警务保障 熟悉并能够运用: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回避的情形 人民警察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的回避
第七章 法律责任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违反人民警察法的法律责任
基本要求:
了解:违反人民警察法的法律责任种类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违反人民警察法的法律责任种类(行政处分、纪律处分、刑事责任、赔偿责任)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基本要求:
了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目的 警械的概念 警械的种类 武器的概念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责任
理解: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基本原则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受法律保护的含义
熟悉掌握并能够运用:使用警械的条件 使用武器的条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警械的概念 警械的种类 武器的概念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使用范围 约束性警械使用范围 使用武器的情况 不得使用武器情况
(六)刑 法
第一章 刑法概说
基本要求:
了解:刑法的概念、机能、目的以及刑法的体系与结构。理解:刑法的性质及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的基本原则。熟悉并能够运用:解释刑法的各种方法,刑法的适用范围。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刑法的概念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我国刑法的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 时间效力)
第二章 犯罪概说
基本要求:
了解:犯罪的理论分类
理解: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以及犯罪的本质特征与法律特征之间的关系
熟悉并能够运用:犯罪的法定分类,犯罪的基本特征。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犯罪的基本概念 犯罪的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第三章 犯罪构成
基本要求:
了解: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犯罪构成的分类。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特点、意义,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确定方法。
熟悉并能够运用: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犯罪构成理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的具体内容。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的分类
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 危害行为(行为的实质 行为的表现形式 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危害后果(危害后果的特征 危害后果的种类 危害后果的意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点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 刑法上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犯罪主体的概念 自然人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能力 特殊身份)
犯罪主观要件的概念 犯罪故意(故意的概念 故意的种类 故意的认定 事实认识错误)犯罪过失(过失的概念 过失的种类 过失的认定)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
第四章 排除犯罪的事由
基本要求:
了解:排除犯罪事由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及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的本质与成立条件。
熟悉并能够运用: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的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具有防卫意识 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紧急避险的概念 紧急避险的条件(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 危险 正在发生 出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法益 具有避险意识 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第五章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基本要求:
了解: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概念及其与完成形态的关系。
理解: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各种犯罪形态的刑事责任。
熟悉并能够运用:未完成形态的成立条件。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主观上为了犯罪 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犯罪未遂的概念与特征(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得逞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遂犯的刑事责任
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中止的时间性 中止的自动性 中止的客观性 中止的有效性)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第七章 共同犯罪
基本要求:
了解:刑法规定共同犯罪的意义。
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与构成要件的关系,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不同形态,共犯人的分类,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与共同犯罪理论。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共同犯罪的概念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必须二人以上 必须有共同故意 必须有共同行为)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主犯的概念与种类 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关系 主犯的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教唆犯的认定 教唆犯的处罚)
第八章 单位犯罪
基本要求:
了解:单位犯罪的概念、性质与类型。
理解: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
熟悉并能够运用: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单位犯罪的概念 单位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 客观要件 主观要件)单位犯罪处罚的根据 处罚原则
第九章 罪 数
基本要求:
了解:区分罪数的意义。
理解:罪数的区分标准与区分方法。
熟悉并能够运用: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的特征与处理原则,罪数理论。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实质的一罪(继续犯 想象竞合犯 结果加重犯)
第十章 刑罚概说
基本要求:
了解: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关系。
理解:刑罚的概念与特点。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罚目的的具体内容,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
考试内容:
第十一章 刑罚的体系
基本要求:
了解:刑罚体系的概念与特点。
理解:各种刑罚方法(刑种)的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刑罚体系的概念 我国刑罚的种类 主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死刑的概念 死刑的适用 死刑缓期执行)附加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 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对象 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主刑与附加刑的关系
第十二章 刑罚的裁量 基本要求:
了解:量刑的意义,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的基本含义以及量刑的酌定情节。
理解:量刑的概念、原则以及缓刑制度的具体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量刑的法定情节,累犯、自首与立功的成立条件,数罪并罚的方法。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量刑概念 量刑原则(以犯罪事实为根据 以刑事法律为准绳)量刑情节的概念 量刑情节的分类(量刑情节的分类概述 法定量刑情节 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累犯(一般累犯 特殊累犯 对累犯的处罚)自首(一般自首 特别自首 自首与坦白的区别 自首的法律后果)立功
第十三章 刑罚的执行
基本要求:
了解:刑罚执行的概念、原则以及减刑、假释的意义。理解:减刑和假释的概念与条件。
熟悉并能够运用:减刑的限度与幅度、减刑的程序与减刑后的刑期计算方法,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条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刑罚执行的概念 刑罚执行的原则 减刑的概念 假释的概念
第十四章 刑罚的消灭
基本要求:
了解:刑罚消灭的概念、赦免的概念与我国特赦制度的特点。
理解:时效的概念。
熟悉并能够运用:追诉时效的期限与计算方法。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追诉时效的概念 追诉时效的期限 一般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
第十五章 罪刑各论概说
基本要求:
了解:刑法分则体系的概念与特点。
理解:罪状、罪名、法定刑的概念与分类。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条竞合的表现形式及其处理原则。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我国刑法分则的体系,我国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罪状 罪名 法定刑)法条竟合的概念
第十六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基本要求:
了解: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况。
理解:危害国家安全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熟悉并能够运用:危害国家安全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间谍罪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第十七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基本要求:
了解: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况。
理解: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放火罪 失火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劫持航空器罪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交通肇事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
第十八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基本要求:
了解: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概况。理解: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假药罪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第十九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
走私罪
基本要求:
了解:走私罪的概况。
理解:走私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走私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走私武器、弹药罪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第二十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3):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基本要求:
了解: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的概况。
理解: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
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第二十一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基本要求:
了解: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的概况。
理解: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伪造货币罪 持有、使用假币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普通罪名 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变造货币罪 高利转贷罪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用卡信息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第二十二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5):
金融诈骗罪
基本要求:
了解:金融诈骗罪的概况。
理解:金融诈骗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金融诈骗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集资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 票据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 保险诈罪
第二十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6):
危害税收征管罪
基本要求:
了解:危害税收征管罪的概况。
理解:危害税收征管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危害税收征管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偷税罪 骗取出口退税罪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第二十四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7):
侵犯知识产权罪
基本要求:
了解: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概况。
理解:侵犯知识产权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侵犯知识产权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假冒注册商标罪 侵犯著作权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
第二十五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8):
扰乱市场秩序罪
基本要求:
了解:扰乱市场秩序罪的概况。
理解:扰乱市场秩序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扰乱市场秩序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合同诈骗罪 非法经营罪 强迫交易罪
第二十六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基本要求:
了解: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况。
理解: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故意杀人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 故意伤害罪 强奸罪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非法拘禁罪 绑架罪 拐卖妇女、儿童罪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诬告陷害罪 侮辱罪 诽谤罪 刑讯逼供罪 暴力取证罪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重婚罪 遗弃罪 拐骗儿童罪
第二十七章 侵犯财产罪
基本要求:
了解:侵犯财产罪的分类。
理解:侵犯财产罪的概念与特征(构成要件),侵犯财产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侵犯财产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抢劫罪 盗窃罪 诈骗罪 抢夺罪 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 敲诈勒索罪 故意毁坏财物罪
第二十八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
扰乱公共秩序罪
基本要求:
了解:扰乱公共秩序罪的概况。
理解:扰乱公共秩序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扰乱公共秩序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妨害公务罪 招摇撞骗罪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聚众斗殴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赌博罪
第二十九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
妨害司法罪
基本要求:
了解:妨害司法罪的概况。
理解:妨害司法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妨害司法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伪证罪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窝藏、包庇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脱逃罪
第三十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3):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基本要求:
了解:妨害国(边)境管理罪的概况。
理解:妨害国(边)境管理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妨害国(边)境管理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第三十一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4):
妨害文物管理罪
基本要求:
了解:妨害文物管理罪的概况。
理解:妨害文物管理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妨害文物管理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倒卖文物罪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第三十二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5):
危害公共卫生罪
基本要求:
了解:危害公共卫生罪的概况。
理解:危害公共卫生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危害公共卫生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非法组织卖血罪 医疗事故罪 非法行医罪
第三十三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6):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基本要求:
了解: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概况。
理解: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盗伐林木罪 滥伐林木罪
第三十四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基本要求:
了解: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概况。
理解: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第三十五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8):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基本要求:
了解: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概况。理解: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组织卖淫罪 强迫卖淫罪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嫖宿幼女罪
第三十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9):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基本要求:
了解: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概况。
理解: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第三十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基本要求:
了解: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概况。
理解:危害国防利益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危害国防利益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第三十八章 贪污贿赂罪
基本要求:
了解:贪污贿赂罪的概况。
理解:贪污贿赂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贪污贿赂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 受贿罪 行贿罪
第三十九章 渎职罪
基本要求:
了解:渎职罪的概况。
理解:渎职罪中的普通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渎职罪中的重点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 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 徇私枉法罪 私放在押人员罪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故意泄
露国家秘密罪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公布 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999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7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1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6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4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0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l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0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4号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2002年 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4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规定的解释(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文物的规定适用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解释(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9次会议通过2000年12月13日公布自2000年12月19日起施行)法释[2000]4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2次会议通过1998年4月17日公布 自1998年5月9日起施行)法释[1998]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997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40坎会议通过1997年10月29日公布 自1997-g 11月8日起施行)法释[1997]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 136次会议通过 2000年11月15日公布 自2000-g 11月21日起施行)法释[2000]33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8次会议、2001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84次会议通过2001年4月9日公布 自2001年4月10日起施行)法释[2001]1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1次会议通过2000年11月22日公布 自2000年11月28日起施行)法释[2000]3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7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42次会议通过 1998年3月10日公布 自1998年3月17日起施行)法释[1998]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13次会议通过2000年5月12日公布 自2000年5月24目起施行)法释[2000]1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8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2次会议通过2004年12月30日公布 自2005年1月11日起施行)法释[2004]2l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1次会议、2004年11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2004年12月8日公布 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法释[2004]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8次会议通过2000年12月5日公布 自2000年12月10日起施行)法释[2000]4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17曰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1次会议通过2000年11月22日公布 自2000年12月11日起施行)法释[2000]3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2次会议通过 1998年4月19日公布 自1998年5月9日起施行)法释[1998]9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3次会议、2004年9
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26次会议通过2004-年9月3日公布 自2004年9月6日起施行)法释[2004]ll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9次会议、2005年5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34次会议通过2005年5月11日公布 自2005年5月13日起施行)法释[2005]3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5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3次会议通过2006年1月11日公布 自2006年1月23日起施行)法释[2006]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6次会议通过2006年11月14日公布 自2006年11月16日起施行)法释[2006]9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6次会议、2006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66次会议通过2007年1月15日公布 自2007年1月19日起施行)法释[2007]3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 , 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7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19次会议、2007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72次会议通过2007年2月28日公布 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法释[2007]5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6(2006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1次会议、2007年2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71次会议通过2007年5月9日公布 自2007年5月11日起施行)法释[2007]11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7年7月8日)法发【2007】22号
(六)刑事诉讼法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刑事诉讼法制定的目的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理解: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的若干基本理念和基本范畴。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任务 刑事诉讼的主要阶段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了解: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点。
理解: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主要原则的含义、内容和基本要求。熟悉并能够运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对基本原则的规定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的关系 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平等适用法律原则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辩护原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无罪推定原则(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 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及其处理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基本要求:
了解: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与组织体系以及各种诉讼参与人的概念
理解:公检法三机关的性质以及各种诉讼参与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熟悉并能够运用: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主要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别规定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划分 诉讼参与人的概念、种类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概念、诉讼地位、诉讼权利、诉讼义务 被害人的概念、特点、诉讼权利、诉讼义务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特别保护
第四章 管 辖
基本要求:
了解:管辖、立案管辖、审判管辖、级别管辖、地区管辖的概念。理解:划分立案管辖、审判管辖的根据和原则。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对审判管辖、级别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专门管辖和特殊情况管辖的规定。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立案管辖的概念 立案管辖的划分依据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立案管辖范围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地域管辖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中的级别管辖 行业公安机关的立案管辖
第五章 回 避
基本要求:
了解:回避的概念和意义、回避的种类。
理解:回避的适用人员、回避的理由、回避的决定机关或人员。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对回避的规定。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回避适用人员 回避理由和方式
第六章 律师参与刑事诉讼
基本要求:
了解:辩护制度、自行辩护、指定辩护、委托辩护、拒绝辩护、法律援助制度、刑事代理制度的概念。
理解:辩护人的范围,辩护的种类,辩护人参加诉讼和律师辩护的意义。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关于律师在侦查阶段参与刑事诉讼的规定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刑事辩护的概念 律师在侦查阶段参与诉讼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的规定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
第七章 证 据
基本要求:
了解:刑事证据、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及人证、物证、书证、原始证据、传来证据、有罪证据、无罪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概念。
理解: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和意义,各种证据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别,理论上对证据分类的依据及间接证据的特点和运用,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原则的要求和意义。
熟悉并能够运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规定的证据形式概念、特征以及收集要求。
考试内容:
基本级掌握:刑事证据的概念 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 证据的法定形式 物证的概念、特征、收集要求 书证的概念、特征和收集要
第三篇:公共部分
招聘单一职名预备职复习参考题范围
第一部分: 公共部分
一、安全试题
一、填空题
1、乘务员上下车时要(紧握扶手),不能(飞乘飞降),列车运行中不能开车门乘凉,扫倒垃圾。
2、通过线路时严格执行(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制度,严禁钻爬车底,跨越车辆。
3、火灾分为(固体物质火灾)、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气体火灾)、金属火灾。
4、穿高跟鞋作业会造成行动不便,遇有紧急情况,奔跑时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故规定所有工人(作业中)不能穿高跟鞋。我局规定的鞋跟高度不得超过(20毫米)。
5、旅客列车发生火灾爆炸后分(灭火)、抢救、分隔、(警戒)四个组。
6、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分轻伤事故、重伤事故、一般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7、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8、《行规》第34条规定,运转车长在值乘区段值乘的车门由(运转车长)负责管理,不作业时,必须关闭车门。运转车长作业车门不准旅客乘降和逗留。遇有特殊情况,旅客必须在运转车长值乘车门乘降时,由(客运乘务人员)负责管理。
9、乘务员对消防器材、紧急制动阀、手制动机做到(知位置)、知性能、(会使用)。
10、列车安全设施必须做到(设备齐全),(标志明显),作用良好。
11、因列车上抛掷物体造成铁路沿线(当班人员)伤亡的,列(值乘该列车客运单位)责任。
12、《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则》中规定,电气化区段停站不得(冲刷车皮)和严禁(攀登车顶)作业。
13、(直达特快列车)及(动车组)不设运转车长,其他旅客列车运转车长的设置按有关规定执行。
14、运行中餐车油炸食物使用前进方向(第一个)灶眼,用油量不得超过容器的(1/3)。
15、哈铁公网电[2007]349号电报规定,森防期内,凡发现有列车中途违反规定向车外抛洒炉灰焦碳的,无论有无后果,列车长(一律免职),直接责任者(开除路籍),造成森林草原火灾的追究刑事责任。
16、一般事故分为(一般A类事故)、(一般B类事故)、(一般C类事故)、(一般D类事故)
17、《技规》第390条规定,铁路行车有关人员,接班前须(充分休息),严禁(饮酒),如有违反,立即停止其所承担的任务。
18、“三新”人员是指(新人)、(新职)、新岗。
19、轻伤事故由(发生事故的单位)提出定性定责意见,经上一级(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同意后作出处理决定。
20、铁路信号分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
21、“三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
22、为方便旅客的旅行生活,限量携带下列物品;气体打火机(5个),安全火柴(20小盒)。
23、给旅客倒水时做到(站稳)、(接杯)、不倒满
24、三级安全教育是指“三新”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站段)、(车间)、岗位三级安全教育
25.对待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为未查清问题原因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整改措施不放过,(没追究管理人员责任)不放过。
26、路局安全管理办法的内容是:“以信息为前提,(以控制为手段),以管理为核心,(以‘三基’为根本)”。
27、旅客列车禁止乘务室、(行李车)、邮政车、(发电车)吸烟。
28、旅客人身伤害按程度分为死亡、(重伤)、(轻伤)三种。
29、发生旅客三人以上食物中毒处理办法是及时报告、(安置病人)、保护现场、(调查取证)。
30、危险品的检查应有组织、有(制度)、有检查、有(措施)。
31、下列物品不得带入车内,不超过(100)毫升的酒精,不超过(600)毫升的摩丝、发胶、卫生杀虫剂、空气清新剂。
32、(烈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健康状况)危及他人安全的旅客,站车可以不予运送。
33、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和事故处理单位应本着(实事求是),(依法办理)的原则,积极负责地处理事故。
34、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列车工作人员应本着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利于(抢救)的措施,尽力予以救助。
35、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未经列车同意乘车的(无票人员)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其(抢救程序)比照铁路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36、依照《条例》规定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37、旅客列车发生三人以上食物中毒时,列车长应当及时通知前方停车站或所在站(卫生防疫部门)和(公安部门),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38、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时,列车长应收集不少于两份(同行人)或(见证人)的证言和有关证据并保护证据材料。
39、收集证人证言时,证言、证据应当(准确)、(真实),并能够证明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
40、铁路旅客人身伤害事故责任分为旅客自身责任、(第三人责任)、(铁路运输企业责任)及其他责任。
41、旅客违反铁路安全规定,不听从铁路工作人员引导、劝阻等(违法违章)行为或其他(自身原因)造成的伤害,属于旅客自身责任。
42、铁路运输企业对旅客的货币、(金银)珠宝、(有价证券)或其他贵重物品所发生灭失、损坏不负赔偿责任。
43、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列车向车站办理移交手续时,编制(客运记录)一式两份,连同车票、旅客随身携带品清单、(证据材料)一起移交。
44、(旅客自身)责任或(第三人)责任造成的人身伤害,医疗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45、遇无人护送的精神病人乘车,列车长要(指派专人)看管,(乘警)予以协助。
46、对无人护送的已上车无票精神病患者,列车长编制客运记录移交前方(县、市所在地)车站及(三等以上)车站处理。
47、旅客列车发生旅客人身伤害应急处置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理原则是:赶赴现场、(组织抢救)、调查取证、(移交处理),事故通报。
48、乘务员在列车上发现危险品,对(发令纸)、鞭炮类的危险品应(立即浸水),作记录移交列车前方停车站处理。
49、听觉信号,长声为(3)秒,短声为1秒,音响间隔为1秒,重复鸣示时,须间隔(5)秒。
50、铁路信号分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
二、选择题
1、列车尾部风档处和餐车厨房侧门要(B)
A、悬挂旅客止步帘 B、安全防护栏 C、由专人防护
2、严禁摸黑开关电器设备(A)
A、防止触电 B、防止破坏设备 C、防止混电
3、遇有背面作业时要认真执行(B)A、一慢二看三通过制度 B、一看二下三了望制度 C、一停二看三作业制度。
4、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员所携带的物件(包括长杆、导线等)与接触网设备的带电部分需保持(A)米以上的距离。
A、2 B、3 C、4
5、管规规定对消防设施必须定期检查,在(A)之前要普遍检查。A、暑运 B、路外地方事故 C、春节
6、压力表红区表示(A)
A、泻压 B、强压 C、满压
7、各种空调车和动车组的电茶炉、空调、电热采暖的操作和使用由(A)部门负责。A、客运 B、电务 C、车辆
8、在客车上查出的危险品,应予没收,由值乘的(B)妥善保管。A、列车长 B、乘警 C、行李员
9、列车长防火岗位责任制有(C)条。A、3条 B、5条 C、7条
10、《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规定,机车、轨道车的鸣笛方式中连续短声表示(A)? 答:A、紧急停车 B、报警 C、开车
11、岗位安全教育培训由(A)负责。A、班组长 B车队负责 C、段教育科
12、哈铁劳卫[2007]27号文件规定,各单位每年要利用(B)开展两次全员劳动安全教育。
A、五一、十一 B、春秋季节 C、暑运、冬运
13、包租行李车由于货物中夹带危险品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列(C)主要责任。A、客运段 B、装车站 C、中铁快运行包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14、按照哈铁劳卫[2007]26号文件规定,铁路局安全管理综合评估考核组每(B)对站段进行一次考核评估。
A、季度 B、半年 C、一年
15、死亡事故损失工作日按(C)个工作日计算。A、4000 B、5000 C、6000
16、列车按运行等级分为(C)种。A、7 B、8 C、9
17、站段劳动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为(A)。
A、段长 B、主管安全副段长 C、安全科科长
18、列车运行中抛物造成线路上施工人员人身伤害的,列(A)。A、客运段责任职工伤 B、客运段非责任职工伤 C、其他伤害
19、从业人员请假离开或返回工作岗位途中,在其作业场所内,发生与企业生产活动有关的伤亡,列(A)
A、责任事故 B、非责任事故 C、其他事故
20、乘务员退乘后不参加集体列队,私自离开属于(B)。A、违章行为 B、违纪行为 C、违法行为
21、因作业事故产生从业人员左耳失聪是(A)损伤。A、功能性 B、器质性 C、病理性
22、硫磺属于(C)
A、腐蚀品 B、毒害品 C;易燃品
23、《客规》规定旅客限量携带品中,允许携带摩丝不超过(B)。A、500毫升 B、600毫升 C;200毫升
24、不属于管制刀具的是(C)。A、匕首 B三棱刀 C、长螺丝刀
25、机车发出拧紧手制动机的鸣笛方式为(B)。A、一长一短声 B、三短声 C、三长声
26、列车尾部风档处和餐车厨房侧门要(B)
A、悬挂旅客止步帘 B、安全防护栏 C、由专人防护
27、发现旅客违章携带危险品乘车,按该件全部重量(C)乘车站至下车站四类包裹运费,危险品交前方停车站处理。
A、补收 B、按50%补收 C、加倍补收
28、机车鸣笛“三长声”的鸣示方式是(B)A、紧急信号 B、召集信号 C、停车信号
29、列车上发生旅客伤害事故,需要拍发电报,主送单位应为(B)
A、担当列车所属客运段 B、责任单位或处理单位 C、事故处理站所属车务段 30、对发令纸、鞭炮类的危险品应立即浸水,作记录移交列车(A)A、前方停车站 B、列车前方三等以上车站 C、县市所在地车站
31、旅客人身伤害按程度分为(B)种。A、2 B、3 C、4
32、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分为(C)类。A、3 B、5 C、6
33、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一次造成5人死亡的事故属于(B)事故。A、一般伤亡 B、重大伤亡 C、特大伤亡
34、在列车上发生旅客人身伤害时,列车长应当会同(B)查看旅客受伤程度,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A、当班乘务员 B、铁路公安人员 C、救护人员
35、旅客列车发生(B)人以上食物中毒时,列车长应通知前方停车站及有关部门,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A、2 B、3 C、4
36、发生旅客伤害事故时,列车长应收集不少于(B)同行人或见证人证言。A、1人 B、2人 C、3人
37、发生旅客伤害事故需要收集证人证言时,以(A)为最有法律效力。A、非铁路工作人员 B、当事人 C、受害者
38、列车上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应当将受伤旅客移交(B)处理,车站不得拒绝受理。
A、列车前方停车站 B、三等以上车站 C、旅客发站
39、受伤旅客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由(C)垫付。A、客运段 B、车站 C、旅客
40、旅客自身责任或第三人责任造成的人身伤害,医疗费用由(B)承担。A、铁路企业 B、责任人 C、旅客
41、铁路旅客人身伤害事故责任分(B)种。A、3 B、4 C、5
42、因误售、误剪不停车站车票造成旅客跳车的,属于(B)责任。A、列车 B、车站 C、旅客自身
43、由于组织不力,旅客下车挤、摔造成伤害的,属于(C)责任 A、车站 B、第三人 C、列车
44、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旅客或家属可获取的保险金最高额为(B)元。A、10000 B、20000 C、30000
45、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旅客或家属可获取的赔偿金最高额为(B)元。A、20000 B、40000 C、60000
46、由于铁路运输企业过错造成旅客自带行李损失时,铁路运输企业承担的赔偿最高额为(B)元。
A、600 B、800 C、1000
47、列车发生(A)伤亡时,除抄送本单位及有关局客运处,还应抄送路局安全监察室。A、无票人员 B、旅客 C、人员
48、哈铁客[2005]41号文件规定,旅客人身伤害按发生原因分为(C)种。A、4 B、6 C、7
49、齐客“四五一”旅客伤卡控办法中规定,列车长应做到(A)。A、八巡八看 B、八重点八防止 C、八查八解决 50、列车上旅客甲某关门挤伤(非故意)旅客乙某手指,属于(A)。A、其他责任 B、第三人责任 C、自身责任
三、判断题
1、与机车相连接客车,前部端门加锁。(√)
2、无天桥人行过道,可横越线路。(х)
3、每节客车应配备二个定检合格的灭火器,封印完好,栓挂牢固。(х)
4、机车轨道车一长声表示启动注意信号。(√)
5、发现旅客在区间坠车时,列车应在前方停车站进行处理。(х)
6、旅客在列车上发生意外事故,列车可直接送往铁路医院抢救。(х)
7、紧急停车信号是一长三短声。(х)
8、从业人员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包括乘坐本企业交通车船肇事)导致伤亡的,按责任事故考核。(х)
9、一次事故中死亡一人,重伤两人,分别计算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х)
10、组织旅客乘降,加强车门扶老携幼工作可以纳入劳动安全班前预想范畴。(х)
11、“三懂”是指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措施,懂预防火灾的方法。(х)
12、乘务人员在企业内候班室、外地公寓、客车宿营车等处候班、间休期间,发生与生产活动、设备有关的责任事故造成伤亡,列责任事故。(√)
13、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企业发生死亡、重大死亡、特大事故,应在24小时内通过属地的铁路局劳动安全监察部门,报告铁道部劳动安全监察部门。(√)
14、铁路当班人员在疏导道口、引导或帮助旅客上下车、维持站车秩序过程中被列车撞轧而伤亡的,列非责任事故。(х)
15、铁路信号中的红色表示停车,黄色表示注意或减低速度,绿色标识按规定速度运行。(√)
16、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17、客运乘务员在列车运行中发现车辆轴温报警器报警时,要立即通知列车长到场处理。(х)
18、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职前必须经过健康检查,身体条件不符合拟任岗位职务要求的,不得上岗。(√)
19、邮政车、行李车货物堆码应留有防火通道,距离不得小于1米。(х)20、《技术》中规定,机车、轨道车的鸣笛方式中一长三短声表示警报。(√)
21、餐车炉灶、烟筒根因油垢起火可以用石棉被、灭火器、水进行扑灭。(х)
22、单位临时雇佣人员在作业中因设备原因发生人身伤害,不列为本单位责任事故。(х)
23、餐车因防火层脱落或防火距离不足,及电器设备短路、绝缘损坏、漏电引起的列车辆和客运共同责任。(х)
24、段安委会是段安全生产最高决策、管理机构。(√)
25、车辆分离操做由车辆乘务员和列车长负责,运转车长负责协助指挥。(х)
26、与机车相连接客车,前部端门加锁。(√)
27、每节客车应配备一个定检合格的灭火器,封印完好,栓挂牢固。(х)
28、机车轨道车一长声表示启动注意信号。(√)
29、受伤旅客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由铁路企业承担。(х)30、发现旅客在区间坠车时,列车应在前方停车站进行处理。(х)
31、旅客在列车上发生意外事故,列车可直接送往铁路医院抢救。(х)
32、紧急停车信号是一长三短声。(х)
33、列车内发现无人护送的精神病旅客,应移交中途站。(х)
34、管规规定对消防设施必须到期检查在暑运、春运、“
五、一”“
十、一”之前要普遍检查。(√)
35、对造成列车严重超员列车要通报批评,对酿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单位领导责任。(х)
36、行李车、邮政车、发电车等非乘座旅客的车辆应分别挂于机车尾部和列车前部,起隔离作用。(х)
37、危险品是一类具有易燃、易爆、强腐蚀性、毒性、放射性物品的总称。(√)
38、因承运人过错造成旅客人身伤害或随身携带品损失时,予以赔偿。(√)
39、铁路运输企业责任分为客运部门责任和行车等其他部门责任。(√)40、旅客下车挤、摔造成的旅客人身伤害一律定为列车责任。(х)
41、在铁路旅客运输过程中,一名旅客的名贵项链丢失,按规定列车应承担50%的损失。(х)
42、旅客人身伤害事故中一次死亡12人的属于重大伤亡事故。(х)
43、旅客随身携带品赔偿金的最高赔偿限额为人民币800元。(√)
44、列车上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列车应编制客运记录移交车站,乘警应在客运记录上签字。(х)
45、旅客列车上发生有人跳车、坠车时,应立即停车。(х)
46、旅客列车上发生人身伤害,拍发事故电报的主送单位应为客运段。(х)
47、列车上发现危险品时,应编制记录,移交列车前方停车站。(х)
48、旅客列车门头、通过台有积雪属于A类信息范畴。(√)
49、列车上只要发生旅客人身伤害,除追究所在车厢乘务员责任之外,列车长应联挂处理。(х)
50、《铁路旅客人身伤害及自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х)
四、问答题
1、应经常向旅客宣传安全常识内容有那些?
答、劝阻旅客不要站在车辆连接处;不要手扶门框、风档;不要将头伸出窗外;不要向车外抛物;列车通过桥梁、隧道时应动员旅客关闭车窗;锁闭厕所。
2、行李架的物品摆放有那些规定?
答、随时调整行李架,做到平稳整齐,大不压小,重不压轻,长横短竖。笨重物品,铁质利器,杆状物品,玻璃制品放在座位下面,发现可疑行为,无主行为,应立即报告列车长和乘警开包检查。
3、标准化作业车门管理乘务作业中要做到那些?
答、加强车门管理,认真执行“停开、动关、锁、出站四门了望”制度,列车进站到岗试开车门,停稳开门,组织旅客乘降,验票上车,扶老携幼,严禁旅客背面下车。
4、哈铁人(84)第104号文件规定的“四做到”内容是什么?
答、做到班前充分休息;做到精力集中;做到正确着用护品;做到横越线路“一停二看三通过”。
5、哈铁人(84)第104号文件规定的“七不准”内容是什么?
答、不准饮酒上岗;不准擅离岗位;不准飞乘飞降;不准随车捎脚;不准钻越车辆;不准抢越线路;不准走轨面、枕木头、线路中心,车下作卧。
6、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紧急制动阀? 答、(1)、车辆燃轴或重要部件损坏;(2)、列车发生火灾;(3)、有人从车上坠落或线路内有人死伤(快速旅客列车不危急本列车运行安全时除外);
(4)、能判明司机不顾停车信号,列车继续运行时;(5)、列车无任何信号显示,进入不应进入的地段或车站;(6)、其他危急行车和人身安全必须紧急停车时。
7、铁路职工在执行职务时着装是怎样规定的?
答、应穿着规定的制服、制帽,佩带易于识别的标志、证章,客运服务人员和接触旅客的工作人员服装应保持整洁。
8、乘务员上下车应注意什么?
答、乘务员上下车时要紧握扶手,不飞乘飞降,列车运行中,严禁开车门乘凉探身了望及清扫垃圾。
9、乘务员在电气化区段作业时,严禁什么?
答、电气化区段停站时,不冲刷车皮,严禁攀登车顶作业。
10、通过线路时,要执行什么制度,顺线路行走时要注意什么?
答、应走天桥、地道、平行道,并严格执行一停二看三通过制度,严禁钻爬车底跨越车钩。顺线路行走时走路肩,不走轨面轨心和轨枕头,并随时警觉前后列车,禁止在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前抢越线路。
11、使用紧急制动阀的方法如何规定的?
答、使用紧急制动阀时,不必先行破封,立即将阀手把向全开位置拉动,直到全开为止,不得停顿和关闭。遇弹簧手把时,在列车完全停车以前,不得松手。在长大下坡道上,必须先看压力表。如压力表指针已由定压下降100KPA时,不得再行使用紧急制动阀(遇折角塞门关闭时除外)
12、旅客列车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旅客列车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原则是“谁主管,谁负责”。
13、乘务员“三懂三会”的内容是什么?
答、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
14、职工上岗前为什么严禁饮酒?
答、因为人饮酒后,酒中乙醇即会麻醉人的神经,使人过于兴奋或神志恍惚,失去正常的理智,反映迟钝,判断能力减弱,容易造成事故。
15、森林、牧区防火期如何规定? 答、春季定为每年3月15日至7月15日(我段决定提前10天进入森林、牧区防火期,3月5日至7月15日),秋季定为每年的9月15日至11月15日。
16、进入林区牧区前有何硬性规定?
答、必须将锅炉、茶炉(餐车后厨)炉灰清尽,水浸后排出车外;在林区、牧区运行时,禁止排放炉灰及火源。
17、进入林区、牧区广播员应做哪些工作?
答、一是进入林区、牧区的列车,广播员要加大森林、牧区防火宣传力度,广播词要有针对性;二是加大宣传频次,做到大站开车必宣传,区段宣传间隔不超过一小时。
18、什么是轻伤及轻伤事故?
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指受伤职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构不成重伤者。
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19、什么是全员安全教育?
全员安全教育是面向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的定期安全教育。目地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不断增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技术素质。20、乘务员在上、下车或途中作业有哪些要求?
乘务员在上下车时要紧握扶手,不飞乘飞降,列车运行中严禁开车门乘凉、探身了望及清扫垃圾,列车头、尾部风挡处和餐车厨房侧门处要安装卫生安全防护栏,并捆绑、加锁。
21、列车员劳动安全守则“一必须、六不准”内容是什么?
答:“一必须”:必须车停开门,车动关门、锁,出站四门检查了望。
“六不准”:不准运行中开车门扫垃圾、倒灰和进行其他作业;不准运行中开车门乘凉和向外探身;不准运行中从车窗探头了望:不准运行中摘挂方向牌:不准运行中攀登车顶作业;不准在会车时相互呼喊。
22、什么是劳动保护?
答:为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法律上、技术上、设备上、组织制度上和教育上采取的一整套综合措施,叫劳动保护。
23、《技规》中对与带电接触网的距离是如何规定的? 答:《技规》第158条规定,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000mm。
24、旅客列车在特大桥梁和长大隧道内遇突发事件,危急人身安全时,应如何处理? 答:旅客列车在特大桥梁和长大隧道内遇突发事件,危急人身安全时,列车长要会同司机、车辆乘务员、乘警迅速查明情况,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利用列车广播向旅客通告情况及处置方式。
25、旅客列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措施(十字法)? 答: 立即停车,疏散旅客,迅速扑救,切断火源,设置防护,报告救援,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协助调查,认真取证。
26、不安全行为系指什么? 答、是指人为造成的错误。
27、容易造成客车火灾原因有那些?
答、一是炉灶设备不良,使用管理不善;二是电器设备损坏、老化、绝缘不良和违章用电;三是乱仍烟蒂火种;四是旅客携带或托运包裹夹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五是客车停站时顽童、盲流等上车人为弄火;六是故意放火或纵火。
28、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答、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服从安全。
29、旅客人身伤害按程度分哪几种? 答、轻伤、重伤、死亡。
30、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分为哪几类?
答、轻伤事故、重伤事故、一般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特别重大伤亡事故。
31、发现旅客在区间坠车应如何处理?
答、应当立即停车处理(特快列车不危及本列运行安全时除外)。在不具备停车条件或迟延发现时,列车长应当通过运转车长通知就近车站派人寻找。同时,列车长应在前方停车站拍发电报,向事故发生所在地所属铁路局和列车担当铁路局主管部门报告。
32、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时,列车长收集证人证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收集证人证言时,应当记录证人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内容。证言、证据应当准确、真实,并能够证明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
33、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列车来不及编写记录应如何处理?
答、因特殊情况来不及编写记录的,列车长必须指派专人下车与车站办理交接,并必须在三日以内向事故处理站补交有关材料。
34、受伤旅客住院期间的生活费是如何规定的?
答、受伤旅客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由旅客垫付,如旅客或其家属确有困难,经事故处理站站长(车务段长)批准,用站进款垫付,待事故责任明确后,由责任人或责任单位承担。
35、事故速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事故种类;发生日期、时间、车次;发生地点、车站、区间里程;伤亡旅客姓名、性别、国籍、民族、年龄、职业、单位、住址,车票种类、到发站、票号、身份证号码;事故及伤亡简况。
36、旅客自身责任或第三人责任造成的人身伤害,医疗费有何规定?
答、旅客自身责任或第三人责任造成的人身伤害,医疗费由责任人承担。第三人不明确或无力承担时,由铁路运输企业先行垫付后,向第三人追偿。
37、铁路旅客人身伤害事故按责任分为哪几种?
答、旅客自身责任、第三人责任、铁路运输企业责任,其他责任。
38、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旅客人身伤害属于旅客自身责任?
答、旅客违反铁路安全规定,不听从铁路工作人员引导、劝阻等违法违章行为或其他自身原因造成的伤害,属于旅客自身责任。
39、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旅客人身伤害属于铁路运输企业责任?、答、由于铁路运输企业人员的职务行为和设施设备的原因给旅客造成的伤害,属于铁路运输企业责任。
40、铁路运输企业对旅客哪些随身携带品损失不负赔偿责任?
答、铁路运输企业对旅客的货币、金银、珠宝、有价证券或者其他贵重物品所发生的灭失、损坏不负赔偿责任。
41、哈铁客[2005]41号文件规定,旅客人身伤害按发生原因分为哪几种? 答、7种。分别是:挤伤;摔伤;轧伤;跳车;烧烫伤;石击列车;其它。
42、什么是危险品?
答、危险品是指容易引起爆炸、燃烧、腐蚀、毒害、传染病病原体或有放射形的物品及枪支、管制刀具等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物品。
43、检查危险品六字法的内容是什么?
答、采取“宣、问、看、闻、摸、检”六种方法。
44、什么叫听觉信号?
答、号角、口笛、响墩发出的音响和机车、轨道车的鸣笛声。
45、旅客列车发现旅客携带品应急处置预案简要内容?
答、列车员在列车上发现危险品,应立即予以收缴,并通知列车长和乘警,交由列车长和乘警按规定妥善处理;对发令纸、鞭炮类的危险品应立即浸水,作记录移交列车前方停车站处理;乘警按站车交接程序向车站公安派出所移交;对查出携带危险品的旅客,由公安部门依照规定给予处罚。
46、发生行车重大、大事故有旅客伤亡应急处理措施简要内容?
答、组织抢救;及时汇报;维护秩序;参与防护;保护现场;全面查找;服从安排;拍发电报;顾全大局;安排供应。
47、旅客列车发生旅客人身伤害应急处置预案简要内容?
答、赶赴现场;组织抢救;调查取证;移交处理;事故通报。
48、旅客列车发生职工人身伤害应急处置预案简要内容? 答、赶赴现场;组织抢救;调查取证;及时上报。
49、旅客列车发生不法分子行凶应急处置预案简要内容?
答、抓住时机;组织力量;维护秩序;分化瓦解;防止逃跑;仔细观察;及时救治。50、旅客列车发生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简要内容?
答、判明情况;及时报告;及时救治;保护现场;办理交接;协助调查。
第四篇:人民警察中级执法资格考试(公共部分全集)最新最全题库2
33、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ABCD)。A、物
B、人身利益和权利 C、智力成果 D、行为
34、下列符合权利与义务的一般关系的表述有(AB)。A、法律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 B、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别
C、在任何历史时期,权利总是第一性的,义务总是第二性的 D、权利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35、法律制裁的种类有(ABCD)。A、行政制裁 B、民事制裁 C、刑事制裁 D、违宪制裁
3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执法活动的有(ACD)。A、张某因为自己没有钱而拒绝开办公司
B、税务人员李某认为贾某有偷税嫌疑而查办该案件
C、法官出差办案途中遇见两个人吵架,遂依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
D、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王某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37、关于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有(ABCD)。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D、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38、下列关于法律权利享有者的表述,正确的是(ABC)。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D、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39、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构成,以下属于我国的法律部门的是(AB)。A、宪法 B、行政法 C、法律 D、地方性法规
40、下列有关执法与守法区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BD)。
A、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 B、行政机关的执法是主动的,公民的守法是被动的
C、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
D、执法须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无须遵循程序性要求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A、法的实施方式包括法的法的法的适用等主要环节 B、执法和司法都是被动性的 C、公正是司法的生命
D、所有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42、赵某与王某为邻居,常有口角。一天,由于王某养的羊吃了赵某菜地里的菜,赵某大怒,遂砍伐王某屋前的果树10棵。王某向乡派出所控告,乡派出所接到控告后,经调查,以县公安局的名义对赵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决定。赵某就王某的经济损失赔偿800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BC)。
A、王某因对果树享有所有权而形成民事法律关系 B、县公安局与赵某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C、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D、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43、下列情形中存在法律关系的有(ABCD)。A、王某(未婚)决定将自己的房屋赠与某福利院 B、林某要求自己的配偶承担扶养义务 C、常某依法纳税
D、钟某因名誉受损向法院提起诉讼
44、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有(ABCD)。
A、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可以是我国某些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B、国家机关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其权利能力是由该机关的职权决定的
C、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两大类
D、非企业法人自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但它们不得进行营利活动
45、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包括(BD)。A、行政地方性法规 B、宪法及宪法相行政法 C、婚仲律师法 D、经民商法
46、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CD)。
A、某小区发生盗窃案,没有受害人报案公安机关不能立案 B、B乙发生债权债务纠纷,公安民警可以为其作出裁决 C、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张某目不识丁,他可以不遵守法律
D、李某是精神病人,其将他人打伤后自己和监护人都不承担法律责任
47、某人由于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对被害人支付赔偿费1万元,又被所在单位开除公职。该人所受的法律制裁有(ABC)。A、行政制裁 B、民事制裁 C、刑事制裁 D、经济制裁
48、甲欠乙10万元,一天因债务之事发生口角,甲冲动之下将乙打死。公安机关将甲逮捕,准备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甲因病死亡。公安机关遂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有(AB)。A、民事法律关系 B、刑事法律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 D、经济法律关系
49、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BCD)情形形成法律关系。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
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被处以行政拘留或者被处以罚款
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50、下列关于司法的含义,表述不准确的有(ABC)。
A、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的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B、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C、仅指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D、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51、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表述不能成立的有(AB)。A、在近代,法律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司法是对社会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52、某单位两名职工,因犯抢劫罪被人民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有期徒刑6年,并承担受害人人身损害赔偿金3000元,同时被单位开除公职。本案中涉及的法律制裁包括(ABC)。A、行政制裁 B、民事制裁 C、刑事制裁 D、经济制裁
53、下列不属于法律关系范畴的有(BCD)。A、限制行为能力人之间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 B、甲和乙之间的赌博债务关系 C、政党社团章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D、无效的合同关系
5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适用于(ABCD)。A、在中国领域内的中国人 B、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 C、在中国领域内的无国籍人 D、在中国领域内的法人
55、下列不属于执法活动的行为有(ACD)。A、张某认为自己没有钱而拒绝同女友结婚
B、工商部门人员认为某公司营业执照存在问题而予以检查 C、检察机关依法侦查马某贪污犯罪问题
D、法官在家中对发生口角的弟弟和妹妹依事实和法律进行劝解
56、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有(CD)。
A、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但不高于本级地方政府规章
B、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C、按照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某些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可以溯及既往
D、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57、在我国,“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基本含义是(ABD)。A、司法权具有合法性 B、司法权具有独立性 C、司法权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D、司法权具有专属性
5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含义是(ABCD)。A、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
B、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C、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D、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社会宗教财产状况等都是统一适用
59、汪某和范某是邻居,某天,双方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范某怒而挥刀砍向汪某,致汪某死亡。事后,范某与汪某的妻子在中间人的主持下,达成“私了”。后汪某父母得知儿子身亡,坚决不同意“私了”,遂向当地公安部门告发。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之后,移送检察院。最后,法院判处范某无期徒刑,同时判决范某向汪某的家属承担民事责任。就本案而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有(BCD)。A、该案件形成多种法律关系
B、引起范某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C、该案件中,范某与检察院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 D、范某与汪某的家属之间不形成实体法律关系
60、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ACD)。A、《民法(草案)》
B、《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公安机关执法细则》 61、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BD)。A、法律事实 B、法律权利 C、法律事件 D、法律义务
6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ABD)。A、法律关系的主体 B、法律关系的客体 C、法律关系的依据 D、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五篇:人民警察中级执法资格考试(公共部分全集)最新最全题库4
1、民警甲在执勤中因态度恶劣,与群众发生争执,群众向当地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投诉。公安机关督察机构的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C)。A、立即将投诉情况移交,由有关部门处理 B、及时出警
C、按照规定给予现场处置 D、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诉人
2、看守所民警孙某因体罚被监管人员被给予记大过处分并停止执行职务,孙某对此不服,可以在被停止职务期间(A)。A、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提出申诉
B、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 C、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同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民乙执行安保勤务时,群众王某对此提出质疑,遂发生争执乙两人用警绳将王某约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民乙使用警绳不合法 B、督察人员有权进行现场处置
C、乙拒绝或阻碍督察人员进行工作,可以将其带离 D、督察人员无权扣留警绳
4、一交警在处理事故时执法不文明,与群众发生口角。某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接到群众投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督察机构应立即将投诉情况移交,由其他部门处理 B、督察机构应及时出警,按规定给予现场处置 C、督察机构应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诉人
D、对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带离现场
5、人民警察有下列(D)行为的,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的措施。A、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和领导的决定,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B、涉嫌泄露警务工作情况的 C、违反规定使用武器的 D、从事非营利性经营活动的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认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反纪律需要采取禁闭措施的,由公安机关督察机构作出决定,报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长批准后执行
B、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禁闭决定不服的,可以在被禁闭期间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
C、受理申诉的公安机关对不服禁闭的申诉,应当在收到申诉之时起24小时内作出是否撤销禁闭的决定 D、申诉期间,禁闭决定不停止执行
7、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对下级公安机关拒不执行上级命令的,正确的做法是(A)。A、无权责令执行 B、可以责令执行 C、不可以责令执行 D、可以代替执行
8、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不可以采取的当场处置措施有(D)。A、当场予以纠正 B、立即禁闭
C、扣留违规使用的警械 D、带离现场
9、受理申诉的公安机关对不服停止执行职务的申诉,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A)日内作出是否撤销停止执行职务的决定;对不服禁闭的申诉,应当在收到申诉之时起()小时内作出是否撤销禁闭的决定。A、5;24 B、5;48 C、10;24 D、10;48
10、公安机关督察人员在以下现场督察中采取措施不妥当的是(B)。A、民警张某警容不整,督察人员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其当场改正
B、民警李某警容不整,并在执法现场对群众大声斥责,引众人围观,督察人员对其进行制止后将其带离现场
C、民警孙某路面巡逻时,与摆地摊的顾某发生争执,孙某对顾某使用手铐欲将其带离现场,督察人员发现此情况后,将顾某一并带离现场
D、民警丁某驾驶警用车辆为朋友婚礼车队开道,督察人员发现后将该车辆扣留
11、甲市A区派出所民警王某采用连续拘传的形式,对犯罪嫌疑人赵某拘禁达72小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有权对此事进行查处 B、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不能进行现场督察
C、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应当将查处情况上报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
D、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不力的,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可以直接进行督察
12、A市B区公安机关承担一次大型演出活动的安保勤务工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此次勤务工作不属于现场督察事项
B、此次勤务工作属于现场督察事项,只能由A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派员督察
C、此次勤务工作属于现场督察事项,只能由A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指令B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进行专门督察
D、此次勤务工作属于现场督察事项,可以由A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派员督察或指令B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进行专门督察
1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决定不服的,可以在被停止执行职务或者被禁闭期间向(D)提出申诉。A、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 B、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督察长 C、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 D、人民检察院
14、下列属于可以由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责令执行的情形是(A)。A、下级公安机关对上级超越法律的指令拒绝执行的 B、下级公安机关对上级超越行政法规的决定拒不执行的 C、下级公安机关对上级的命令拒不执行的
D、下级公安机关对上级超越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拒绝执行的
15、甲市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无权进行监督的事项是(B)。A、A区刑警队民警讯问工作情况 B、A区派出所民警户籍管理工作情况 C、A区重要警务部署的组织实施情况 D、甲市公安机关装财部门警务后勤保障情况
16、甲市A区刑警队民警周某在非紧急情况下,未开具搜查证而对犯罪嫌疑人住处进行了搜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有权对此事进行查处
B、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应当将查处情况上报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
C、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对此事直接进行督察
D、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不力的,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可以直接进行督察
17、民警察有下列(D)行为的,可以对其采取禁闭的措施。A、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和领导的决定的 B、违法收取当事人办案经费的 C、殴打他人的
D、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
18、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反纪律被禁闭的期限为(B)。A、1日以上5日以下 B、1日以上7日以下 C、1日以上10日以下 D、1日以上15日以下
19、县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在查处民警甲强迫犯罪嫌疑人徐某证实自己有罪的事件后,应当(B)。
A、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报告查处情况 B、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报告查处情况 C、向上一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报告查处情况
D、向本级公安机关报告查处情况,然后才能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报告
20、受理申诉的公安机关对民警不服禁闭的申诉,应当在收到申诉之时起(D)内作出是否撤销禁闭的决定。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21、公安机关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下列当场处置措施错误的是(A)A、对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当场予以纠正 B、对违反规定使用警械的,可以扣留该警械 C、对违反规定使用警用车辆的,可以当场扣留该车辆 D、对拒绝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任务的,一律带离现场
22、某市公安局督察队发现民警王某在执行路线警卫任务时歪戴手带戒指。督察人员可以(C)。A、当场予以纠正 B、没收警帽和戒指 C、对王某予以训诫 D、责令王某停止执行职务
23、公安部设督察长,由公安部一名()成员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设督察长,由公安机关(C)兼任。A、正职领导;行政首长 B、正职领导;副职领导 C、副职领导;行政首长 D、副职领导;副职领导
2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反纪律被停止执行职务的期限为(C)。A、5日以上30日以下 B、10日以上30日以下 C、10日以上60日以下 D、5日以上60日以下
25、下列不属于公安机关督察机构依法进行现场督察的是(A)。A、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秩序维护情况 B、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情况
C、基层公安机关对《居民身份证法》的执行情况 D、人民警察在工作时间外的行为作风情况
26、关于民警违规使用警用车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该事项属于现场督察事项 B、督察人员现场处置时无权扣留车辆
C、民警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必要时,可以带离现场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此类事项,应当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报告查处情况
27、受理申诉的公安机关对民警不服停止执行职务的申诉,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A)内作出是否撤销停止执行职务的决定。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督察机构可以进行现场督察的是(C)。A、民警甲使用警用标志的情况
B、民警乙在治安调解中被群众举报的情况 C、民警丙在办理户口过程中被指责不文明的情况 D、民警丁被群众举报上车不排队的情况
2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公安部督察机构可以对部属各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的情况进行现场督察
B、自治区公安机关的督察机构可对本公安厅及下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处置公民报警情况进行现场督察
C、市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可对本市内发生的治安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现场督察
D、县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仅对所辖派出所发生的违法适用强制措施案进行现场督察
30、某县公安机关设立督察机构,下列不属于该机构监督的事项是(B)。
A、该县某派出所民警张某从事营利性活动情况 B、该县公安机关所属各单位使用警车情况 C、该县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文明执勤情况
D、该县所属市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对一起刑事案件的调查取证情况
31、公民谢某协助公安机关抓捕逃犯过程中受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
A、公安机关对谢某受伤无需给予抚恤或补偿
B、公安机关对谢某受伤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或补偿 C、公安机关抚恤补偿情况不属于督察事项 D、公安机关抚恤补偿情况属于督察事项
32、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认为人民警察违反纪律需要(BD)的,由督察机构作出决定,报本级公安机关督察长批准后执行。A、采取禁闭措施 B、降低取消警衔 C、给予行政处分 D、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措施
33、民警朱某下班后与朋友李某前往一餐馆就餐,期间与邻桌客人顾某发生争执,因不满餐馆老板偏袒顾某,朱某与李某对顾某和餐馆老板大打出手,造成对方轻伤。督察机构对王某作出禁闭的处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
A、禁闭期限为1日以上7日以下
B、应当收回朱某的警械,但无需收回执行职务的有关证件 C、朱某在禁闭期间不得执行职务
D、朱某在禁闭期间可以携带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
34、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可以派出督察人员参加(AC)。A、本级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会议 B、本级公安机关的重大警务活动部署 C、下级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会议 D、下级公安机关的重大警务活动部署
35、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可以派员进行督察的范围包括(ABCD)。A、上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 B、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 C、同级司法机关所属单位 D、下级公安机关
36、下列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有权对相关事项进行督察的表述,正确的有(AC)。
A、刘某虽符合逮捕条件但系生活不能自理人的唯一扶养人,市局预审机构对其逮捕后,刘某的辩护律师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及控告,市局督察机构可派督察人员进行督察
B、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提不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侯某因没有及时采取监视居住而脱逃的案件必须由上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进行督察
C、对符合逮捕条件但因羁押期限案件尚未办结的邱某未办理监视居住的案件,督察机构可以派出督察人员进行督察
D、民警门某向干扰证人作证的嫌疑人陈某通风报信的案件必须由本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进行督察
37、下列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有权对相关事项进行督察的表述,正确的有(AC)。
A、派出所民警采用引诱方法询问刑事被害人案可由市局督察机构派出督察人员进行督察
B、派出所民警采用引诱方法询问刑事被害人案可由市局督察机构指令县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进行督察
C、县级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部署情况可由市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进行督察
D、县级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部署情况可由市级公安督察机构指令督察人员进行督察
38、某县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有权进行监督的事项有(BCD)。A、相邻县派出所民警执法办案情况 B、本县一次重大体育比赛的勤务情况 C、本县一次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情况 D、本县派出所民警受理刑事案件情况
39、下列属于公安机关现场督察事项的是(ABCD)。A、民警李某对群众请求救助的处置情况 B、户籍民警张某对辖区内公民户籍登记办理情况 C、巡警刘某对治安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 D、交警王某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认定情况
40、人民警察(BD),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的措施。A、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和领导的决定的 B、涉嫌泄露警务工作秘密的
C、违反规定使用武器,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D、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D)。
A、A县公安局督察队可对B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的执法情况提出督察意见
B、A县公安局督察队可对本局警务保障部门关于警用设备采买的情况进行督察
C、县公安局督察队可对市局预审处民警李某刑讯逼供的案件进行督察
D、县公安局督察队可对所辖派出所民警李某非法搜查的案件进行督察
42、某县一派出所所长张某在工作中多次向群众吃拿卡要,群众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控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A、该县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张某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报告查处情况
B、该县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张某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报告查处情况
C、该县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不力的,上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可以直接进行督察
D、该县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不力的,上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不可以直接进行督察
43、下列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有权对相关事项进行督察的表述,正确的有(ACD)。
A、县级督察机构查处民警陆某与嫌疑人串供一案后应当向市局督察机构报告
B、对因辞退警官职务序列人员导致纠纷的案件只能由本级督察机构进行督察,查处后应向本级行政首长汇报
C、对民警未按规定回避的情形可由本级督察机构进行督察并向上级督察机构报告查处情况
D、对民警执法行为投诉的案件本级督察机构查处不力的,上级督察机构可以直接进行督察
44、民警王某与朋友李某聊天时,无意中泄露了警务工作秘密,后李某将该信息上传至互联网,造成泄密。督察机构对王某作出停止执行职务的处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A、停止执行职务的期限为10日以上60日以下 B、应当收回王某的警械和执行职务的有关证件
C、王某对停止执行职务的决定可以提出申诉,申诉期间停止执行职务的决定暂停止执行
D、王某在被停止执行职务期间,一律不得离开居住地
45、下列属于公安机关现场督察事项的有(BC)。A、民警甲在办案中接受当事人请客送礼 B、民警乙泄露某专案工作秘密 C、民警丙在某案件取证过程中造假 D、民警丁在办案中向当事人索要钱财
46、下列可以由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将投诉材料移交有关部门的情形有(ABCD)。
A、甲投诉民警何某接受香烟的事项
B、乙投诉某交警队在侦查中未按照法律规定扣留涉案汽车的事项已提起行政诉讼
C、丙投诉民警没按法律规定进行回避之事已提起行政复议 D、丁投诉民警许某刑讯逼供的事项已到市信访办
47、下列关于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执行职务,表述正确的有(BCD)。A、督察机构可以向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派出督察人员进行督察
B、督察机构只能向下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派出督察人员进行督察 C、督察机构可以指令下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对专门事项进行督察 D、督察机构只能建议下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对专门事项进行督察
48、人民警察(ACD),可以对其采取禁闭的措施。A、违抗命令,不服从指挥,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 B、涉嫌泄露公安工作秘密的 C、唆使他人打人的 D、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
49、有群众向督察机构投诉称,其车辆被公安机关非法扣押。督察机构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AC)。A、立即将投诉情况移交,由有关部门处理 B、及时出警
C、按照规定给予现场处置 D、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诉人 5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ABCD)。
A、督察机构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作出的错误命令,可以决定撤销或者变更,报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后执行
B、督察机构对下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错误命令,可以决定撤销或者变更,报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后执行
C、督察机构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作出的错误命令,可以决定撤销或者变更,并立即执行
D、督察机构对下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错误命令,可以决定撤销或者变更,并立即执行
51、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对违反规定使用的(ACD),可以扣留。A、执法记录仪 B、警用车辆 C、警用标志 D、警械
52、受理申诉的公安机关认为停止执行禁闭决定确有错误的,应当(ABC)。A、予以撤销 B、向当事人赔礼道歉
C、在适当范围内为当事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D、向当事人赔偿损失
53、下列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有权对相关事项进行督察的表述,正确的有(BD)。
A、县公安局督察机构接受市局督察机构指令对市局预审总队民警陈某非法扣押案进行督察
B、县公安局督察机构受市局某副局长的指派对市局预审处民警尚某非法搜查案进行督察 C、市公安局督察机构对所辖各县局民警执法执勤行为进行督察 D、市公安局督察机构对所辖各县局民警是否具有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行为进行督察
54、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对下列(ACD)情况,可以责令相关公安机关予以执行。
A、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拒不执行法规的 B、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拒不执行上级命令的 C、下级公安机关拒不执行法规的 D、下级公安机关拒不执行上级命令的
55、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对110报警投诉民警甲在处理交通事故现场不尊重少数民族习惯的行为,应当(AB)。A、及时出警
B、将情况报告上级公安行政首长 C、按照规定给予现场处置 D、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诉人
56、甲市A区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民警在办案过程中违法取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BCD)。
A、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有权对此事进行督察 B、只能由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派员督察
C、只能由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指令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进行专门督察
D、可以由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派员督察或指令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进行督察
57、民乙在一次勤务活动中,对不配合执勤的群众李某使用手铐进行约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BD)。A、民乙使用手铐不合法 B、督察人员有权进行现场督察 C、督察人员可以扣留手铐
D、必要时,督察人员可以将民警乙带离现场
58、下列警务活动中,属于公安机关督察机构督察事项的有(ABCD)。A、重要领导人警卫部署的组织实施情况 B、石某寻衅滋事治安案件的处罚情况 C、民警何某使用警用车辆的情况 D、民警肖某休息日着装饮酒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