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1-86355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7 12:34: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考点名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通讯方式: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有神经和体液两条途径,前者主要在生理学讨论。液体途径中有许多信息分子参与,所谓信息分子有细胞内外信息分子,细胞外的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细胞因子等,又称第一信使,是将信息从某一种细胞传递至另一种细胞,细胞内的信息分子,即第二信使,则承担将细胞接受的外来信息,转导至细胞内的任务,最终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

2、分类:根据胞外信息分子是否直接进入另一细胞,分为直接通讯和间接通讯两大类。①直接通讯,指信息分子从相邻细胞之间的连接通道由一个细胞进入另一细胞所进行的通讯联系方式。连接通道由两个细胞质膜上的连接小体构成,连接小体是一种由六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分子。连接小体通道的开关主要受Ca2+调节,细胞内Ca2+浓度提高,通道关闭。②间接通讯:指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分泌到细胞外,经扩散或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再通过一定机理把信息传递入靶细胞,产生相应生理效应。这种方式可分长距离通讯和短距离通讯。

3、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的特点 ①高亲和力:即使激素的浓度很低,也能与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

②特异性:信息分子通过特定的结构部位与受体特定结构域结合,所以只有有相应受体的靶细胞才对激素起反应。③结合反应的可逆性。

④激素的生物效应大小通常与激素受体复合物的量成正比。

 知识拓展:

1、信息分子的类型及作用胞外信息分子分亲水性和亲脂性两大类。亲水性信息分子包括神经递质,肽类蛋白质类及儿茶酚胺类激素等:亲脂性信息分子包括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信息分子的作用是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性质和作用。亲水性信息分子不能穿过细胞膜,其受体在靶细胞的膜上,亲脂性信息分子易穿过细胞膜,其受体存在于靶细胞的胞浆及细胞核中。

2、受体的概念、类型、数量和作用

细胞中能识别配体(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等)并与其特异结合,引起各种生物效应的分子均称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结合蛋白质,在细胞表面的受体多为糖蛋白。

3、质膜受体可分四类: ①与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 ②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 ③与酷氨酸蛋白激酶偶联的受体; ④与鸟苷酸环化酶偶联的受体。

4、受体数量:各种靶细胞受体数量相差很大,少者每个细胞只500个左右,一般为10000-20000个左右受体数目的多少,决定靶细胞以信息分子的敏感性。信息分子浓度低时,受体数目越多的靶细胞对信息分子的反应越敏感,反之,敏感性较差。同时,受体的数目亦可受信息分子浓度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靶细胞受体的作用是识别信息分子,不同的信息分子能被特异受体识别并结合,然后把信息分子的信息转导到靶细胞内,再通过一定的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5、亲脂性信息分子的信息传递

①亲脂性信息分子主要指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包括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盐皮激素及性激素后者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

②这类信息分子属脂溶性,能穿过细胞膜,所以它们的受体在细胞内,其中类固醇激素的受体存在于靶细胞的细胞浆中,而T3、T4受体存在于细胞核内。

③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方式是:类固醇激素通过靶细胞质膜进入胞浆与胞浆受体结合成HR复合物一受体变构变成活性的激素受体复合物,后者进入胞核与染色质的特定位点结合,使相应的基因开放转录成相应mRNA,从而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激素不同,形成的HRa不同,开放的基因,合成的蛋白质不同,产生效应不同。

6、亲水性信息分子作用原理

①亲水性信息分子指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衍生物一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这些信息分子(称第一信使),因为不能直接通透靶细胞质膜,只能与质膜上的特异受体相结合,然后通过胞内信息分子即第二信息传递入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②第二信使是指能把细胞外信息分子所带携带的信息(第一信使)转导到细胞内,并通过它在细胞内调节各种代谢通路,表现不同信息效应的一类物质。据目前所指,细胞内第二信使的物质主要有cAMP,cGMP,IP3,DAG和Ca2+等。③cAMP信息通路:

肽类及儿茶酚胺类激素以及生长因子等,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升高(或降低),cAMP浓度升高可使蛋白激素激活,后者使蛋白质或调节蛋白质磷酸化,从而产生生理效应。Ca2+信息传递通路、IP3和DG信息传递通路、cGMP信息通路、酪氨酸蛋白激酶信息传递通路等内容作一般了解。

第二篇:生态系统间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特征: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再给你介绍一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联系,那就是信息传递。生物之间交流的信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它可以把同一物种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意愿”表达给对方,从而在客观上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主要方式有:

1.物理信息 包括声、光、颜色等。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比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胁的意思;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就是传递给当地土蜂和其它昆虫的信息。

2.化学信息 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酶、生长素、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正是小便中独有的气味警告同类:“小心,别进来,这是我的地盘。”许多动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动物身上发出的特别气息——性诱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后代。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这样,如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猪笼草就是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罐子”分泌蜜汁,来引诱昆虫进行捕食的。

3.营养信息 食物和养分的供应状况也是一种信息。老鹰以田鼠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再如,加拿大哈德逊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皮毛公司,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他们收购的多是亚寒带针叶林中动物的皮毛。该公司历年收购皮毛的种类和数量的详尽统计(见附图)说明了猞猁与雪兔是食物链中上下级的关系,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到猞猁的生存。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敌减少,又促进了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性数量的变化。

4.行为信息 行为信息是动物为了表达识别、威吓、挑战和传递情况,采用特有的动作行为表达的信息。比如地甫鸟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蜜蜂可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将食物的位置、路线等信息传递给同伴等。

植物传递信息的“秘诀”

生物学家们早就发现,植物尤其是同类植物之间是完全可能进行“语言”交流的。那么,植物之间究竟是怎样实现“对话”的呢?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发现,在一片柳树林中.一旦某一棵树遭受虫害,其新叶中的石炭碱的分泌量就会大量增加,以降低新叶对害虫的适应性,从而保护自己,减少虫害,这是人们能够理解的—种适者生存的自然现象。奇怪的是,在这棵遭受虫害的柳树周围约70米范围的其他柳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越靠近被害之树,叶片中的石炭碱浓度越高。它们是通过何种方法来传播“预警信息”的呢?起初,科学家怀疑是通过树根传递的,但挖开树根发现。这些树根并没有实际的接触,显然树根不是“语言的枢纽”。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才发现,受害之树所释放的乙烯,要比正常情况下多得多,由此认为传递“语言”的物质很可能是乙烯。乙烯通过风的媒介作用,给邻近的柳树发出危险及预防信号,使其各自采取防卫措施。同样的,英国植物学家厄·豪克伊亚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美丽的白桦树被害虫咬伤后,其树叶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便急剧增加,以此抑制害虫的取食。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动物学家也发现这一类似现象:当金合欢树遭到动物取食时,叶片中的单宁酸含量就会真线上升,其毒性足以使取食者丧命。同时,它还通过空气释放一种气体,使周围45米以内的金合欢树都能接到信号,在5-10分钟内大量产生单宁酸,迎战来犯之敌。许多科学家认为,植物各器官是通过自身发出的电信号传递信息,进行“电话交流”。实际上,早在1873年,就有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检测到捕蝇草体内的电流产生,证实了“植物电”的存在。随后,不少科学家采用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刺激,在食虫植物、感震植物、攀缘植物和非敏感植物中发现了电信号。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植物探测仪,把这种仪器的一根引线与植物的叶子连接,通过电子翻译器,便可在耳机内清晰地听到植物在“说话”。比如,在光照良好或雨露滋润时,植物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在刮大风或干旱的天气里,植物则会发出低沉的“叫声”。

植物学家发现,在干旱季节,某些缺乏水分的树木,仿佛在低声呼喊:“水!水!水!”可惜听到这种呼喊的并不是树木的朋友,而是树木的敌人,也就是那些专靠咬树为生的小蠹虫。听到树木如泣如诉的喊叫以后,小蠹虫立即就判断出哪些树木最惧怕干旱,哪些树木最缺乏抗旱能力,于是它们便向那些树木发起进攻。不过,根据昆虫学家们的意见,这—特点也可以利用来同专门危害树木的害虫作斗争。因为只需复制出一种频率与树木“说话”相同的超声波就行了,小蠹虫肯定会上圈套的。现在,日本科学家成功地将植物电转换成了和谐的音乐。他们

采用改进的人体电脑检测仪器,将测到的植物体内的电位差输入电脑,再利用处理杂音的音程转换软件,把植物的微弱电流先变成声,后改编成了音乐。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植物通过“电话交流”,可有选择地将外界信息输入体内,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

最近,德国科学家又进一步证实、有的植物可以通过高频声音“说话”,只是由于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罢了;另一些植物则通道极微弱的)巴来传递信息——这种微弱光,人眼难以觉察,但仪器却可以测出。德国生物学家赫伯特·威茨教授最近宣称,已经破译了包括洋槐、梧桐等10余种树木的“语言”。他甚至指出,不同树种的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如橡树、山毛榉、杉树较为风趣、而马尾松相比之下却较为朴实。

植物间存在语言交流这—说法,解释了为何—株合欢树在被野羊啃食后,周围同类树的叶子中会很快产生苦味,以及为何当一株橡树被砍伐后,其余橡树即会产生更多的种子等现象。如此看来,我们原先认定的“平静”的森林,实际上并不平静。(来源:《黑龙江林业》202_年第10期)

第三篇: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形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 养信息和行为信息。3 1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光、声、热、电、磁等都是物理信息;动物的视 觉、听觉、冷觉、热觉和触觉是典型的物理信息感受的过程。这 些物理信息有的表示识别, 有的表示威胁、挑战, 有的向对方炫 耀自己的优势, 有的表示从属, 有的则为了配对等。3 1 1

光信息。萤火虫的闪光、蝴蝶的飞舞、花朵艳丽的色彩 等都属于光信息。萤火虫在夜晚是依据发光器官所发出的闪 光来寻找配偶的。有一种萤火虫(photinus py ralis)雄萤到处飞 来飞去, 但严格地每隔58 s 发光一次, 雌萤则停歇在草叶上 以发光相应答, 每次发光间隔时间与雄萤相同, 但总是在雄萤 发光2 s 后才发光。据研究, 每一种萤火虫的发光频率都不相 同, 这极好地避免了种间信号混淆和种间杂交。3 1

2声音信息。人们最熟悉的声音莫过于鸟类宛转多变的 叫声了, 鸟类和昆虫的鸣叫声非常类似于萤火虫的闪光, 都具 有物种各自的特异性。澳大利亚蝉可发出800 Hz 的低频声, 其声音强度在80 dB 以上, 由于雌蝉的感受器对800 Hz 的低 频声最为敏感和具有最大的指向性, 所以常常被吸引到鸣叫着 的雄蝉群体中来。3 1 3

热信息。生活在南美洲的响尾蛇, 头部有个颊窝, 能够 感知0001!温差的变化;响尾蛇能够准确地捕食动物, 主要 就是靠颊窝对温差的敏感性。3 1 4

触觉信息。有些动物交配行为的完成有赖于触觉信 息。雄园蛛在生殖季节走近蛛网, 在网边用前足按一定的力度 和节律牵动雌蛛所结网的蛛丝。雌蛛立即作出反应, 也像有美 食一样冲了过来。这时, 雄蛛会暂时退到蛛网的外面。雄蛛等 到雌蛛回到网中央后, 它会又一次弹起蛛网。当雌蛛确认是雄 蛛的求偶信号时, 就会做好交配准备, 安静地等在网的中央。雄蛛一面不停地拨动蛛网, 一面爬向雌蛛, 完成与雌蛛的交配。3 1

5磁信息。由于生物生活在太阳和地球的磁场内, 少不 了要受到磁力的影响。生物对磁场有不同的感受能力, 常常被 称为是生物的第六感觉。候鸟在天空中成群结队、南北长途往 返飞行能够准确到达目的地, 特别是信鸽千里传书而不误, 在 这些行为中, 动物就是通过感知电磁场的变化, 从而确定自己

所处方位和运动方向的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形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 养信息和行为信息。3 1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光、声、热、电、磁等都是物理信息;动物的视 觉、听觉、冷觉、热觉和触觉是典型的物理信息感受的过程。这 些物理信息有的表示识别, 有的表示威胁、挑战, 有的向对方炫 耀自己的优势, 有的表示从属, 有的则为了配对等。3 1 1

光信息。萤火虫的闪光、蝴蝶的飞舞、花朵艳丽的色彩 等都属于光信息。萤火虫在夜晚是依据发光器官所发出的闪 光来寻找配偶的。有一种萤火虫(photinus py ralis)雄萤到处飞 来飞去, 但严格地每隔58 s 发光一次, 雌萤则停歇在草叶上 以发光相应答, 每次发光间隔时间与雄萤相同, 但总是在雄萤 发光2 s 后才发光。据研究, 每一种萤火虫的发光频率都不相 同, 这极好地避免了种间信号混淆和种间杂交。3 1

2声音信息。人们最熟悉的声音莫过于鸟类宛转多变的 叫声了, 鸟类和昆虫的鸣叫声非常类似于萤火虫的闪光, 都具 有物种各自的特异性。澳大利亚蝉可发出800 Hz 的低频声, 其声音强度在80 dB 以上, 由于雌蝉的感受器对800 Hz 的低 频声最为敏感和具有最大的指向性, 所以常常被吸引到鸣叫着 的雄蝉群体中来。3 1 3

热信息。生活在南美洲的响尾蛇, 头部有个颊窝, 能够 感知0001!温差的变化;响尾蛇能够准确地捕食动物, 主要 就是靠颊窝对温差的敏感性。3 1 4

触觉信息。有些动物交配行为的完成有赖于触觉信 息。雄园蛛在生殖季节走近蛛网, 在网边用前足按一定的力度 和节律牵动雌蛛所结网的蛛丝。雌蛛立即作出反应, 也像有美 食一样冲了过来。这时, 雄蛛会暂时退到蛛网的外面。雄蛛等 到雌蛛回到网中央后, 它会又一次弹起蛛网。当雌蛛确认是雄 蛛的求偶信号时, 就会做好交配准备, 安静地等在网的中央。雄蛛一面不停地拨动蛛网, 一面爬向雌蛛, 完成与雌蛛的交配。3 1

5磁信息。由于生物生活在太阳和地球的磁场内, 少不 了要受到磁力的影响。生物对磁场有不同的感受能力, 常常被 称为是生物的第六感觉。候鸟在天空中成群结队、南北长途往 返飞行能够准确到达目的地, 特别是信鸽千里传书而不误, 在 这些行为中, 动物就是通过感知电磁场的变化, 从而确定自己 所处方位和运动方向的 3 2

化学信息

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

信息传递, 这种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通称为化学信息。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性外激素, 甚至尿和粪便等都属于传 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化学信息深深地影响着生物种间和种内 的关系。有的相互制约, 有的相互促进, 有的相互吸引, 有的相 互排斥。化学信息在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 对它的研究近几年 发展迅速, 并逐步形成一个分支学科∀ ∀ ∀ 化学生态学。动物的嗅觉、味觉是典型的化学信息感受过程。动物根据 味觉信息要判断食物可吃还是不可吃, 好吃还是不好吃, 从而 作出吃还是不吃、多吃还是少吃的决定, 而这些对于维持它的 生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 狗具有非常发达的嗅觉, 能够 感受空气中一些化学物质所携带的气味信息, 这对于狗在寻找 和选择食物, 发现敌害, 躲避不良环境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3 2

1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化学信息。植物给人们的印象似乎 只能呆在那里等待被动物吃掉, 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 如植物的 苦味是一个重要的化学信息, 对许多植食动物来说, 可以起到 拒食作用, 不过这种苦味对有些植食动物来说可能又是引诱的 信号。3 2

2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化学信息。昆虫性外激素是生态系 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化学信息。例如, 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 素, 可以把3 km 以外的雄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 的性外激素的数量不到0 01 mg , 但雄蛾仍然能够作出反应。小蠹甲在发现榆、松等寄生植物后, 会释放聚集化学信息, 以召 唤同类来共同取食。棉蚜虫受到七星瓢虫攻击时, 被捕食的蚜 虫会立即释放告警外激素, 通知同类个体逃避, 于是周围的蚜 虫纷纷跌落。蚂蚁群体中的侦察蚁分泌的追踪外激素能引导 同类觅食、去搬运食物等。

哺乳动物能发出很多气味, 即使是动物的尿和粪便也包含 着许多的信息, 皮脂腺被广泛认为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的信息 源。3 23

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化学信息。在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之 间同样发生着复杂的信息联系。为人们熟知的是植物的他感作 用(allelopathy)。他感作用是指植物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 学物质, 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某种影响的相互作用。植 物的他感作用有的是互利的。例如, 农民在种植庄稼时发现: 作 物中的洋葱和甜菜、马铃薯和菜豆、小麦和豌豆混种或间种能够 相互促进, 比单独种植产量高。有的是相互拮抗、相互排斥的, 这种现象常称为

异株克生现象 , 如某种黄瓜(Cucumis sativus)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可以阻止绝大多数的杂草生长, 维持其在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黑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 这是 因为黑核桃树皮和果实含有氢化胡桃酮, 这种物质被雨水冲到 土壤里后再被氧化成胡桃酮, 从而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异株 克生现象是植物控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奇妙办法。3

3营养信息

营养信息是指通过营养交换所传递的信息。食物链(网可以看作是一个营养信息系统, 通过营养交换, 能够把营养信

息从一个种群(或个体)传到另一个种群(或个体)。由于食物 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即符合生态金字塔规 律。因此, 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就会引起食物链中其他生物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例如, 松籽歉收, 这就预示着松鼠数量的减少, 以松鼠为食 的貂、鼬等动物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在草原上, 当羊多时, 草 就相对少了;草少了反过来又会使羊减少。因此, 从草的多少 可以得到羊的饲料是否丰富, 以及羊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信息。达尔文发现, 在英国, 三叶草传粉要依靠丸花蜂, 由此推

断, 三叶草的繁茂是由于英国丸花蜂多, 而丸花蜂比其他地方 多的原因, 是因为那里喜食蜂房和蜂子幼虫的田鼠特别少, 而 那里田鼠少的原因, 是因为村镇中有许多猫。

那么, 不妨照此推衍下去: 三叶草是英国牛群的主要食物, 而英国海军的主要食品是牛肉罐头, 于是三叶草在生态学上与 英国海军大有关联;这样看来, 英国之所以能够拥有一支强大 的海军, 从而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最终应该归功于猫。著名生 物学家赫胥黎更进一步幽默地说:

人所共知, 英国的猫是老姑 娘们喂养的, 所以英国能够称霸四海, 无论从逻辑上, 还是从生 态学角度上来看, 归根结底, 都应归功于英国那些爱猫的老姑 娘。

达尔文的猫与三叶草 的故事, 加上这一番

演义 , 当然 是言过其实, 诙谐有趣。但就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个故事却显 示出营养信息的传递情况。3 4

行为信息

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方式向同种的其 他个体或其他生物发出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 有的表示威 胁、挑战, 有的向对方炫耀自己的优势, 有的表示从属, 有的则 为了配对, 还有则是欺骗, 等等。

例如, 蜜蜂发现蜜源时, 就用舞蹈动作来表示, 以

告诉 其 他蜜蜂花源的方向、距离。蜜蜂中主要的舞蹈有两种: 一种是 圆圈舞, 圆圈舞是采集了花蜜的蜜蜂向同伴传达在蜂箱近距离 内采蜜的信号;一种是摆尾舞, 摆尾舞是招呼同伴到百米以外 去采蜜的信号。其摆尾速度与蜜源距离有关。地行鸟鸟是草原 中的一种鸟, 当发现敌情时, 雄鸟就会急速起飞, 扇动两翼, 给 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息。有些鸟通过飞行姿势和跳舞 动作来传递求偶信息。豪猪遭遇敌害时, 将其体刺竖直, 形成 可怕的姿态, 从而赶跑敌人.

第四篇:信息传递研究报告

信息传递研究报告

关于信息传递改变的调查报告

“如今利比亚战事还在僵持,多国联军继续对利比亚防空炮等进行轰炸。”一大早,我就被电视“吵”醒了。我看爸爸那高兴的样子,比中了彩票还高兴。这时,戏剧开始了,妈妈立刻把节目换成戏剧,我和爸爸连忙后退,一起走向电脑。

在电脑前,我问爸爸,你和妈妈早上总要争着看电视,要在过去你们怎么办?爸爸叹了口气说,以前我和你妈妈小的时候,家里贫困,连一部收音机都买不起,家里只有一台放戏曲的破机器,一星期都不开几小时,到了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食堂里才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我参加工作几年后,市场上才有了彩电,要获取外界信息只有靠它们了。你们现在多好啊,在家里用电脑发一个电子邮件,全世界都能收到。

人类过去是怎样传递信息呢?经过上网查阅,我知道了:古代战争时期,古人就用火发出的光来传递消息了,最绝的是孔明灯一一孔明灯又叫“天灯”,是三国时代诸葛亮为确保军事通讯的迅速和方便而发明的联络工具。它的外表是一个用细篾糊制的灯笼,类似于现在的热气球,点燃灯笼下悬挂的松香或油脂,灯便会慢慢升到空中。人们利用孔明灯的颜色、数量,可以向远处传递不同的信息。除此之外,古人还有很多方法传递信息:烽火狼烟、飞鸽传书、快马送信等。后来,人们发明了电报、电话、电视和互联网。

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缤纷的网络再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危险。XX年的一天,一名新疆学生在网吧玩了一整夜的网络游戏后,倒地猝死。

还有一件事:一名湖南少年由于迷上了一个打打杀杀的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脾气也变得暴躁古怪。XX的一天,因为在游戏中输给了对方,他竟然用刀刺向对方——自己生活中的好朋友。

上网,可以发表文章,可以聊天,但要进入的聊天室是青少年专用的,不过,即使这样你也不能完全保证其中的每个人都是“青少年”,所以,绝不能一对一地私聊,要让管理员看到你们的谈话内容,保护你的安全。最后,请记住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私密信息。

我们要做互联网的主人,不在让他毒害少年,不在看那些不健康网站,青春年少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把握自己,就是把握人生的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晴空!

第五篇:细胞间的暗战感想

观《人体奥妙之细胞间的暗战》有感 生命真是一个琢磨不透的事物。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到现在,生命的进化程度与速度令人咋舌。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很多年前,就有许多科学家对生命的组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为此做出了很深刻的研究。人体的组成同样也成为众多科学家争相研究的课题。《人体奥秘之细胞间的暗战》是一部非常精彩,堪称为科幻大片的纪录片。它用一场星球大战来描述人体内部细胞和外来侵入的病毒之间的暗战,一场我们看不见却从数十亿年前就已经开始的战争,并以极其高超的制作技术为我们形象而真实的刻画了一场细胞间的大战。

“我们对宇宙了解的越多,就觉得它越简单,细胞却不同,我们了解的越多,它反而显得越复杂。”这极其形象的对比,强调了微小的细胞内部竟然蕴藏着一个深不可测的世界。在这个美妙的世界中,却上演着一场史上历时最长的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追随到远古时代,那是,地球还在被单细胞和病毒主宰。我们的细胞每天都在与病毒这个宿敌较量。这些无情的微型机器通过杀害细胞而繁殖,而细胞内部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我们前所未知的机制不断消灭着病毒。正是这场历时40亿年的战争改变了人类的进化历程。

细胞是活体的基石。首先细胞膜是一层精致的保护层,它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许多流动的蛋白质附着在细胞膜上,作为载体运输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包着的粘稠透明的物质就是细胞质,其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被定义为细胞骨架,发挥着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作用。另外,各种细胞器存在于细胞质中,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各类生命活动——线粒体被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提供其他生理活动的能量;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基地;溶酶体则被称作细胞的“消化车间”,对外源性有害物质和内源性衰老受损的细胞器具有消化作用等等。在细胞的最深处,隐藏着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它保存着遗传物质DNA,控制生化合成和细胞代谢,决定细胞或机体的性状表现。同一个人体中的细胞所含DNA是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组成人体的120亿细胞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内部所含的指令是一样的。细胞的宿敌病毒相当具有作战能力,这些由一个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拥有其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遭受到这些无形生物的频频轰炸——细菌与病毒。它们通过嘴巴鼻子等人体通往外界的开放通道得以入侵,一旦进来了,就无法驱除。这些设计精良的外来侵入者,每一个都抱着入侵细胞核的目标,但凡有一个病毒进入细胞核,就能控制整个细胞。病毒无法依靠自身存活,唯有找到可以寄生的细胞,它才能繁殖。因此,经过数亿年的进化,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制造出许多伪造的钥匙,镶在突出的纤维尾部,使得它可以轻易地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识别并被运送进入细胞内部。但细胞也拥有它自身的一套防御系统,即进入细胞内部的所有物质都会被送到一个叫核内体的分拣站,由它来分解并决定送往细胞的哪些部位。尽管病毒被分解,但其内部会释放出一种特殊蛋白质粘附于分拣站内壁,将壁膜撕开,释放病毒。细胞膜之下大量的马达蛋白将会运送病毒穿过重重阻碍通向细胞核,病毒利用其衣壳上伪造的通行证被蛋白触角识别并被拉入细胞核内,但病毒太大无法进入核孔,与此同时,马达蛋白会将病毒往反方向拉,致使病毒撕裂,内部的DNA被注入细胞核内。细胞的DNA机械盲目地将病毒的遗传编码,转录为给细胞的执行指令,绘出了自我毁灭的蓝图。经过不断地繁殖,病毒已经成功地占领了细胞的控制中心。但在细胞正常运作被停止前,它利用最后的时间向外界发送了已被攻克的警告,一旦被巡逻的白细胞发现,它会将被感染的细胞连同其内部的病毒大军一起消灭,否则将会继续感染其余细胞。

直到这个阶段,我们才会意识到发生在自己体内的战役。加速的血流将更多白细胞送抵战场,导致鼻部组织充血红肿,我们感到的鼻塞,实际上正是猛烈攻击病毒的迹象。人体一

旦被一种病毒感染过,能制造对付该病毒抗体的白细胞将永远保留在骨髓中。如果再次感染同种病毒,免疫系统会知道如何应对。

这只是永无休止战争的一场战役。人类和病毒之间的战争便是进化,但这是协同进化,双方都必须改变。如果没有与宿敌之间的竞争,我们也不会进化成今天的样子。细胞的历史充满改革和创新,因为病毒迫使细胞不断改变,它们帮助细胞适应了不同的环境。正因此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模样。这场雨病毒的战争,时时刻刻都在,70亿人体中激烈的进行着,虽然我们很少察觉,但我们互争雄长相互改变,共同提高。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