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如今高校网络评教盛行,评教结果又与教师的绩效直接挂钩,因此评教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通过对以桂林理工大学30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自身易受个人情感影响,评教内容无针对性,时间安排不合理,评教方式比较单一等。鉴于此,提出一系列改进评教措施,强化高校评教的制度建设、提高学生评教主体的积极性、评教内容更具针对性,合理安排评教时间等。
Abstract: Nowadays,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prevails and its results are directly linked to the teachers' performance,so the cred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s very important.Taking 300 students i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samples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it is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re easily impacted by personal emotional,evalu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re not targeted,time arrangement is unreasonable and evaluation model is single etc..In view of this,the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improving students' enthusiasm as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evaluation,providing more pertinence teaching content,and arranging reasonable teaching assessment time etc.关键词:大学生;教学质量;评教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teaching quality;evaluation of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3-0190-02
0 引言
教育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高校发展的根基。通过学生评教的方式,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对高等教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从欧美引入学生评教的体系后,直至2000年前后,包括综合性大学、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在内各类学校都主要采用学生评教的方法来评估教师上课质量的“优劣”(别敦荣等,2007)[1]。学生评教从初期的纸质评价到采用网上评教系统,能很便捷地实现对所有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进行评价。大学生对评教必要性认同程度较高,对于评教客观性和有效性的认同程度比较低;参与评教积极性较高,但对于多数教师的评价等级和真实看法存在差异,测评结果高于真实看法(袁雨莎,2012)[2]。大多数高校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以反映和跟踪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很多高校在学生评教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化现象(周天芸等,2015)[3]。社会身份和知识及权力的差异导致师生关系存在着对抗性效应(李炳昌等,2013;李金枝,2012)[4-5]。以上学者大都从定性的角度对大学教学评价行进分析,提出大学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桂林理工大学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发现高校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高校评教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学生评教调查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共计17道选择题,通过对桂林理工大学300名在校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能更深入了解学生对评教的态度及相关不足之处。调查的8项基本内容包括:①性别比例:男生178名,占比59.33%;女生122名,占比40.67%。②年级比例: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学生人数分别为24人、77人、150人、49人,占比分别为8%、25.67%、50%、16.33%。③评教的必要性:228人认为有必要,占比76%;38人认为没有必要,占12.67%;34人认为无所谓,占比11.33%。④学生对评教的态度:70人抱着应付的态度,占23.33%;188人认为需要认真对待,占62.67%;也有42人表示看心情,占14%。⑤评教的真实性:108人觉得符合事实,占36%;169人认为部分符合事实,占56.33%;23人表示不符合事实,占7.67%。⑥对本校评教的看法:其中有134人相信能提高教学质量,占44.67%;136人觉得评教是形式主义,占45.33%;还有30人认为是跟潮流或者其他看法,占10%。⑦学生对评估结果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看法:161人觉得还是要看学校执行情况,占53.67%;90人认为老师上课会更加严谨和改进,占30%;49人认为老师将一如既往,占16.33%。⑧评教系统是否完善:仅78人认为较为完善,占26%;222人认为不够完善,占74%。另有9项内容如图1所示。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专家的文献仔细阅读,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发现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方面、教师方面、评教体制这三个方面:
第一,从学生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容易受个人情感影响。我们的选择总是会被环境和个人情感所影响,在网络评教时,若该课程的老师平时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学生一般会打高分,如果有的老师平时比较严厉,学生可能会给差评,而这无关老师的教学好坏。②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只有30.33%的学生认为评教结果不会影响自己的成绩,而更多的是不清楚。第二,从教师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能力、态度、方式等。课堂上老师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上的互动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果老师只是按PPT的内容或书本简单讲述,没有挖掘其中的内涵,那么学生将是非常反感,也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②教学绩效压力的影响:许多学校将评教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奖金或者津贴直接挂钩,给广大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一方面会制约教学方法的发展,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评教结果高分与放宽考试等类似交易现象发生。第三,从评教体制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内容:①评价内容不够合理、缺乏针对性。目前评教的内容往往过于宽泛、笼统、模糊,让学生无从判断。另外没有专业和课程的区分,每门课程的评教内容基本一样,没有针对性。②评价方式单调、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网络评教,形式单一,缺乏双向交流。评教一般会安排在期末课程都结束的时候,评教后也很难看到教师做出的改变,使得学生评教的积极性深受影响,达不到改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生评教的改进措施
学生评教的目的是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生沟通,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并引导教师正确对待评教。针对高校评教现状,结合桂林理工大学调查问卷,提出以下对策:第一,坚持公开性和安全性原则。公布评教结果,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觉得评教不仅仅是形式化工作,更是对自己学习效果负责。同时许多学生对评教的保密性表示质疑,虽然学校网络平台表示评教是匿名的,但是还是会偶尔出现泄露学生的信息,加强保密措施很有必要。第二,评教频率和时间安排,学校一般在期末进行评教,这样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每个学期能进行多次评教,通过各阶段的教学反馈,学校能实现,以更好地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第三,自愿原则和提出文字性的建议。评教与选课相挂钩,大部分学生有抵触心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鼓励学生提出文字性的建议,尽量在主管评教中给老师提出更加细致的改进建议,通过反馈,老师根据反馈情况听取适当的改进建议而采取实际行动。第四,建立科学、合理和规范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学校对评教应加强组织和宣传。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充分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不同学科或不同专业的特点,提出客观、科学、系统、有效的评教指标体系。教师对学生评教的客观性表示疑虑,主要是对课程成绩不及格或者严肃批评教育过的学生的评教结果表示质疑,学校需要认真宣传、组织,杜绝代评教现象的发生,尽可能集中组织评教。开展关于学生评教的主体班会,创造评教氛围,加强学生评教意识。结论
通过对桂林理工大学300份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发现学生评教的客观性总体比较欠缺。首先学生评教具有局限性,阅历少,知识层面较浅,对评教的看法和理解难免片面,评教结果容易失真。其次学生评教具有主观性,个人情感容易影响评教结果。最后学生评教具有偏差,评教得分高低无法反映授课质量的差异,由于每个教师的性格不一样,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高或者比较严格,可能使得部分学生耿耿于怀,对教师的评教较差,评教得分较低,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是针对桂林理工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分析的结果可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进一步扩展问卷调查的范围可能会得到其他的结论,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77-83.[2]袁雨莎.大学生评教调查及策略研究――基于吉林省一所工科院校的调查[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39-44.[3]周天芸.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及其效果探讨――基于S大学的评教数据[J].高教探索,2015,7:78-82.[4]李炳昌,陆梅.从师生关系看高校学生评教的合理定位[J].教育探索,2013,10:66-68.[5]李金枝.从学生视角管窥高校学生评教[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8):26-29.
第二篇: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N大学为个案
彭虹斌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目前许多高校采用学生评教制度,以期通过学生评教来确保教学质量,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在其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本研究通过对个案学校访谈研究,在肯定高校学生评教积极作用的同时,分析了学生评教所固有的局限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学生评教的完善对策。
关键字:学生评教;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的各类高等学校,上至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下至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均采用学生评教的方式来评估教师上课质量的“优劣”。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的确能够促进教师满足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但单一的学生评教方式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研究以N大学为个案,主要方法是对个案学校的实地研究,采用访谈、课堂观察、文献分析等具体方法。共访谈了10位教师、30位学生,每位访谈时间都在15分钟以上。收集学校有关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文献资料等。访谈的内容是关于学校实施学生评教以来的一些情况,学生对评教的态度和内心感受,以及教师对评教作出的反应。在研究过程中还收集了一些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所有的访谈都做了记录,并进行了详细的整理。
一、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学生评教是一种简单化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大学教务处可以根据学生填写的评价结果,用计算机软件很快就可以得出教师的得分,既节省了时间,又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似乎是一举几得的好事,我们通过访谈,发现问题并非这么简单。
1、学生评教的偏向性 学生给老师打分存在明显的偏向。这种偏向是与传统教育有关的,我们目前的大学生都是受传统教育过来的,曾经受过的学校教育主要是靠“讲授——接收”型教学模式完成的,对老师滔滔不绝的演讲般式的授课方式比较习惯,从而内心喜欢那些逻辑性强、语言流畅的讲解。N大学的学生A这样说:
“我们通常会对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打分会高一些,最喜欢的是那些知识水平渊博,讲课也好的老师,其次是喜欢知识水平不高,讲课有技巧,有风格,幽默风趣的老师;总之,如果老师知识水平高,语言流畅、讲话幽默,尤其是讲课具有逻辑性;板书工整、优美;仪表得当;对布置作业认真批改,我们给分会高一些。我们不喜欢那些照本宣科、不注意仪表,讲话不流畅,没有授课技巧,经常有不文雅的小动作,对那些不喜欢的老师,打分会低一些。”
由于我们高校中,教师以讲为主,师生互动不是很多,教师必须掌握高超的讲授技艺,配以生动的案例,否则,想取得学生良好的评价是很难的。华南师大一位高年级的本科生B说:
“对于上课,如果教师的案例多并且生动;讲课内容贴近生活的话,我们会比较喜欢,评价要好一些。”
N大学一位屡次获学生高分的老师H这样介绍经验,强调案例的重要性。
“讲课的方式要‘活’,即从案例出发。案例要多,人的理解是从具体到抽象,最好从案例中抽出问题,然后回到案例。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案例,如焦点问题、生活中的问题,总之,案例一定要贴近生活,设问要层层深入。”
从这位老师的经验介绍可以看出,在传授型的课堂中,传授的技术要遵循传统教学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现实出发”,“从生活出发”(即让教学贴近生活)等既传统又含有现代味的教学技能。讲课要重视“活”,并不是强调互动多,而是要求案例更好地服务于传授,让学生在生动的糖衣炮弹下接受知识,而不是真正地在课堂中实施“活动”教学。
可以说,调动学生的兴趣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学生动辄要求课堂生动、形象、有趣,有学生提出,老师上课应该像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那样风趣、幽默、优美。他们哪里知道,求学注定是艰苦奋斗的过程。知识的内化是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可以苦中取乐,但不可能只有轻松欢乐,纯粹的“乐学”只不过是一种诱人的广告语。[①]
2、学生打分的情感性
大学生是成年人,但成年人也不是没有价值取向的。我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家,“人情”是一道门槛,学生对他们喜欢的或与他们关系融洽的老师都会多给一些人情分,善于与学生搞好关系,有亲和力的老师会赢得学生的好感,在评教中,有一定的优势,得分会增加。我曾经采访我的一位学生。我问:“和你们私人关系比较好的老师,你们打分会不会有所不同?”
N大学的学生C说:
“对于那些上课不太好,但对学生很好,我们会给老师面子,分数不会低。例如,×××老师,上课照着书念,普通话讲得也不好,因为他对学生很好,考试给学生打分很高,因而,我们给他的分也不低。”
在一些学院,有些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记学生考勤,学生不喜欢,打分也低,法学院的一位学生D对他们本科阶段教学评价这样认为:
“如果某任课教师给学生方便,‘关怀学生’,‘细微之处见真情’,如不记学生考勤,对旷课的学生不加以‘刁难’,对不听话的学生不使用过急的言语,与学生搞好关系,尤其是在考试前给我们透露考试信息,我们会给这位老师的打分很高。但我们班中有几个调皮佬,他们与要求严格的老师一直对着干,如果这些老师因为他们不来上课,记他们的考勤,扣他们的平时分,调皮佬们会在评教时给老师打很低的分,不仅如此,如果这个调皮生在学生中有威望,他还煽动其他与他们相好的同学给老师打低分。这些老师得知评教的分数第二天准会气得面色发青。”
教育科学学院的学生E也认为:
“我们比较喜欢比较有亲和力,关心学生,脾气好,也喜欢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对学生这代人比较了解的老师,因为80年代以后出生的学生与教师有代沟,如果教师能消除代沟,熟知学生的兴趣,关心学生心灵,对这些老师我们评分通常会比较高。”
N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位学生说:
“我们不喜欢那些生气时使用不理智的语言伤害学生、办事不公正的老师,也不喜欢那些给那些与自己关系好的学生高分的老师,或者考试中给学生普遍较低分的老师,对这些老师,我们评教时打分会低一些。”
可见,人情在评教中是有一定影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本来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不同的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会有所不同,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近的老师,学生会在评教中给予较高的分值。由此可见,人情是避免不了的一个因素。
N大学的的学生评教和津贴挂钩,评教不及格者按具体规定扣发一定比例的津贴,导致一部分教师不敢管、不愿管而一味迎合学生,以期学生给自己好的评价,这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造成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成绩失真。进一步,如果学生评教的结果影响到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等关涉到教师切身利益的方面,教师无论如何,从“自保”出发,不得不姑息、迁就学生,对学生不可能从严管理,甚至无底限地降低对学生的学业要求等等,只图相安无事,你好、我好、大家好。在学生评教的压力下,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热潮中,不少教师或主动或被动地在向学生邀宠。适者生存,这似乎也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不光是我国内地高等学校学生评教活动中出现教师讨好学生的现象,就连新创的中国大学的楷模——香港科技大学也出现教授为获得高的评分而在作业和分数上讨好学生的情况。[②]在一些学校这可能已经成为一些老师和学生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了。这样大家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然就相安无事。
N大学的一位资深教授I说:
“学生对教师评分,影响到教师的切身利益。现在大学扩招,反正学生入校了,都得毕业,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不必抓那么严,太认真了,学生反而对教师不满意,弄得不好,影响到学生的评教情绪。”
另一位N大学的副教授J也叹息:
“要是我对学生要求严格一点,学生评教结果肯定会差,2006年上半年就是这样,我才勉强得80分。但我还是坚持原则,考试不及格的我还是不迁就,上课不来的,肯定扣平时分。”
3、学生评教的随意性
大学生上课并不是像公司那样采取上班打卡的制度,学生来不来上课是自己的事,推行学生评教制度后,一些老师干脆不抓学生考勤。所以,有些学生经常不来上课,有些学生时来时不来。有些学生即使来到课室,也未必认真听课。由于评教主要是无记名问卷调查,部分学生认为评教是学校或老师们的事,与自己无关,于是采取应付的方式,不认真、客观地对问卷进行回答,胡乱填写,使评教工作完全变成一种走过场的事情,导致给老师打分出现随意化的倾向。华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同学F这样说:
“我给教师打分有时是委托别的同学打的,因为我经常逃课,也不知道老师上课清况,有时是听室友的意见,他们说那位老师上课好,我就根据他们的意见随便打一个差不多的分。反正给老师打分不影响我。”
评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完全交由学生来处理,一些不负责任的学生会滥用这种权利,会严重降低评教的信度,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在国外关于学生评教的科学性也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通过对教师讲课模式的调查,发现不同模式的等级级别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证明学生有能力对教师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另一种是通过让学生在网上从品质、温和和性感三方面对教授特质进行匿名评价,结果发现温和和性感影响到对教授品质的评价。当把教授分为性感和不性感两组时,对性感组教授的品质和温和打分高。[③]因此,建议应慎重对待学生评教结果,对学生的评价分数不应该是敬畏,而应该存有一些怀疑。因为,有一些学生缺乏严肃性,导致评价分数膨胀。
4、学生评教的差异性
我国的高校的普通班学生绝大多数是通过高考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看似成年人,但实质上他们的心理并不是很成熟,大一的学生还具有高中生的稚嫩味,大多数学生会认真对待评教,但由于刚刚从高中过来,他们会以高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和风格来评价大学教师。大
二、大三的学生开始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理性的程度。大四的学生忙于毕业找工作、考研,对评教活动已基本上抱着一个兄长或师姐的心态,对教师的评价已不以为然了,不会像前三年那样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N大学的一位大三的学生G说:
“我们在大一时,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很认真的,但在大
二、大三就开始应付了,尤其是大四就没有那么认真了。其实,每个同学对老师课程教学的要求都不一样,众口难调。”
由此可见,教师要实施自主教学,评价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学生,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需要教师兼顾各类不同学生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好,会降低评教的可信度。
二、评教标准侧重于“教”
众所周知,大学是肩负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大学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不同于中小学老师,大学生也不同于中小学生。大学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自主性,其教学任务、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要求不同于中小学,决定了评教标准与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是一对矛盾。
教师的专业自主表现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渗透在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上既要传授专业知识,也要传授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中小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所选教科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高等学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最大的不同是其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是由国家教育部规定,也没有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均是由任课教师根据专业计划和本领域研究发展的最新状况,由教师本人进行挑选的,这些内容可能是根据某种教材加工、增删而成的知识体系,也可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学生传授本领域最新的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进展,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激发他们解决学术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兴趣;教师还要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引导高年学生参与部分研究工作,要用自己的研究经历教育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设计与进行试验的方法与思路。这些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当独立自主性,可能学生对这些内容丝毫不感兴趣,但作为一个高校教师,不得不按照专业领域的知识逻辑进行讲解,授课内容因教师的知识水平、研究水平以及教学风格的不同而极具个性化色彩。因而,其教学内容的性质与中小学有着质的差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去探求问题,鼓励他们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新的视角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但高校评教标准主设计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授”,以N大学的评教标准为例,第1项涉及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第2-7项涉及的是教师的讲授。第8-10项涉及的学生的学习,包括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教标准明显地侧重于教师的“教”。
大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与教务管理部门推行的学生评教永远是一对矛盾。高等学校课程的实施方式会与学校教务处制定的评教标准产生不协调,因为高等学校普遍把评教标准制定权交给教务管理部门,然后由学生来评教,而且学生评教的结果影响教师的晋升、奖励和评优等,这样的标准制定后,教师必须按这些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学生要求,让学生在评教中给“好”的分数。但这些标准不管什么学科、什么专业,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些标准是由教务管理人员制定的,并非是经过广大教师和有关专家共同研讨制定出来的,而且这些标准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并非有效地兼顾“教”与“学”。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一项双边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如果这些标准侧重于教的话,无疑是片面的。受制于这些标准,教师们想尽方法让课堂满足学生“听”的需要。相应地,课程实施方面不得不向“评价标准”看齐,阻碍教师灵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三、学生评教完善对策
学生评教作为学生的学习权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高等学生作为消费者有充分的理由参与评教,从法律上讲,学生有受教育权的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这也为学生评教提供了依据。但学生评教一定要加以规范,评价标准要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区别对待,且评教结果只有参考性,不能作为奖惩的依据。
1、学生评教不能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奖惩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只能作为改建和完善该门课程教学的参考。学校将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的晋职直接挂钩,学生评教排名靠后的教师在申请晋职时将受到影响,同时,评教结果影响学校对院系的拨款。学生评价的重点是教学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美国、加拿大很普遍,已上升为一种制度。学生评价数据应包括对教学评价的总结。教学效果排名包括所有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级别的课程。[④]在美国的高校,学生作出的教学评价只是参考,不具有权威性,只是作为老师改进教学、促进课程发展的一种手段,并不能作为教师奖惩的依据。鉴于学生评教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教师不敢管、不愿管学生,甚至向学生邀宠,以求相安无事的弊端。参考美国大学的经验,我们可以继续完善学生评教,将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依据,以此来不断改进该门课程的教学,但不能作为教师奖惩、评优以及继承晋升的依据或畔脚石。借鉴美国哈佛大学学生的评价的经验。[⑤]学生的评价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① 技能知识的掌握及思维方式的转变。② 授课形式:从老师课堂授课,课堂讨论,实例分析,专业活动,书面作业及教师的评阅情况等等。③ 任课教师的长处和弱项。④ 整体性评价及对以后学生的建议。学生评教的目的在于为每一个学生、院系、其他学术评价以及发展需要服务。
2、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专业乃至课程体系之间宜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高等学校是学者们进行教学科研的场所,不同的学科之间存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例,人文学科的知识作为一种“反思性的知识”或“反思性的理论”,旨在通过认识者个体对于历史上所亲历的价值实践的总体反思呈现出认识者个体对于人生意义的体验。人文知识的内容主要是历史知识、道德知识、艺术知识、文学知识、人类学知识等,表现为故事、“典型”的问题、文学和艺术形象、生活经验、历史事实与评价等等,这些内容应反映所选取的人物的独特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而且这些内容应是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形成大规模的社会行动,而在于促使和帮助个体反思自已的历史生活,反思自己在历史生活中所信奉和实践的价值观念的合理性,并由此形成新的生活态度,确定新的生活方向。因此,对于某一人文知识,既不能进行“逻辑的”证明,也不可进行经验的证实或证伪,还不可能通过促使社会集体行动的方式来获得认可,而只能通过不同的个体的内心世界来加以欣赏、鉴别和认同。从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的独特性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教师讲授有关知识为主,学生在理智上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有关社会知识的教学宜于超越课堂,采用“社会实践”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再将实践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和补充,而是将其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人文课程宜于“交往——对话”、“自主——钻研”、“讨论课” 等形式,利于个体经验的参与、反思与表达。活动尽可能发生于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情境中。
理工科的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自然知识,它们是一种“描述性的知识”,旨在通过一定的概念符号和数量关系反映不同层次自然界所存在的一些“事实”和“事件”。理工科的教学早期采用的是科学知识“教授”加“演示”或“证明”的模式,以后倾向于采用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来的的“发现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
由此可知,人文类、社会科学类以及理工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同,如果统一采用评教标准,则不利于照顾学科之间的差异,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
3、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和教育督导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美国教师晋升正教授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同行评价,即本系相关专业的正高职称的教师集体对被考核人听课,然后匿名打分,作出评价。结果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条件之一。这种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评教的不足对教师晋升产生的影响。以亚拉巴马南部大学为例,它下属的的一个学生评教委员会,在2003年的报告中指出,即使是运行得最好的教学评价,也应该有其它评价手段补充。[⑥]借鉴美国的经验,高等教师的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和教育督导评价三者相结合的形式,学生评教可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同行评教和教育督导评教的结果作为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的依据和参考。这样可以有效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①]潘艺林.“学生评教”信奉什么教育哲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2):27-31.[②]张红伟,章建石.学生评教如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N].科学时报(B03),2007-3-13.[③] James Felton,John Mitchell,Michael Stinson.Web-based Student Evaluations of Professor s:The Relations between Perceived Qua1ity,Easiness and Sexiness[J].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04,29(1):91-108 [④]王光彦.美加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B):48-53.[⑤]花海燕哈佛大学学生对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75-83.[⑥] Senior Vice President for Academic Affairs.Final Report of th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Committee[R].AL 36688: University of South Alabama Mobile,2003.1-11.
第三篇: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和困难的分析,并对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对策及创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创业。
一、引言
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在社会就业岗位未相应增多的情况下,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必然形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因此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将越来越多,甚至也有可能成为今后就业的主流。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但调查表明,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状况仍旧不容乐观,实际困难较多。如何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1、创业失败率高
高校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数,而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只凭一股热情而缺少创业策划、不熟悉市场、选择项目不合理、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不懂人际交往规则、不善于管理、合伙人不团结、资金不足、家庭变故、学习压力大而中途退出等等。
2、自主创业参与者少, 旁观者多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 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 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例如清华大学,由于毕业生就业并不是太困难,同时又由于自创业需要承担相当的风险,虽然清华大学有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创业环境,但是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并不多,目前清华大学自主创业的学生约500人,只占清华学生总数的2%左右;而在美国,像斯坦福等知名大学,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可以达到10%。
3、高校不够重视学生创业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单纯重视就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大多局限于阶段性的创业计划竞赛,而对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对投资项目论证、资金筹措、产品技术、质量管理、市场开发、人际关系、商业法规及政府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其次缺乏为企业培养和提供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大多数企业认为,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责任心、组织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创业所必须的。
三、大学生创业存在的困难
1、缺乏创业信念和社会经验
大学生心中的创业,更多的是成功的事例,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对此他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创业中如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感到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另外,他们对公司的运作认识过于简单,没有考虑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
2、想法过于幼稚,脱离实际
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的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而没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许多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当老板来指挥员工干活,他们对创业问题的认识还处于糊涂状态,还很简单幼稚。因此他们的行为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他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谬误,导致难以正确处理一些具体事情。其实创业首先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工作岗位。要想帮助更多人就业,就必须有把企业做强做大的能力。而打工是取得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的好办法。
3、创业能力低,经营范围窄
良好的创业能力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然而现今,高校大学生对于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几乎是一无所知。并且,大部分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难以发挥出专业特长。大部分学生创业范围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等等,一般都局限于服务行业,而且由于在校读书不能脱离学校专门从事创业,他们所进行的创业地点都局限在学校内或学校周围,扩展到其他地方去有一定的难度。
4、资金缺乏
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没有资金,再好的新技术也难以化为现实生产力。昂贵的学费已使家庭举步维艰,吸引社会投资更是谈何容易。大学生要创业,没有资金来源,通过做兼职或勤工助学也很难积累创业资金,即使一部分同学通过家里的扶持或贷款等其他渠道获得了启动资金,也可能会因为资金周转和所要承担的投资风险而使创业变得困难重重、压力重重。因此,通过淘宝网等进行网上创业因为所需的启动资金少而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但毕竟大学生创业的形式并不能仅仅局限于淘宝网。
四、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1、政府方面
(1)构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既需要有活动载体,也要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一是提供政策支持。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并紧密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和落实新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二是提供项目支持。要为大学生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为主,加强创业指导,组织力量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三是争取资金支持。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入风险投资,同时要募集社会资本,本着双赢的方针,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2)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政府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
(3)建立奖励表彰制度。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奖励表彰制度,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表彰,并给予适当创业补贴,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2、学校方面
(1)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少运用“讲授———接受”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要想真正实现创业,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将创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创业能力。创业教育重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教育体系上应包括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习模拟、实地调研四个部分。
(2)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通过自身行动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学校可以组织创业设计大赛,开设创业讲座等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兴趣。尽可能的利用校内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进行创业实践的机会。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可以适当的将一部分管理内容让学生来参与,比如食堂,商店,环境卫生,校内便民服务等等一些岗位,在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学生在这些项目中学习一些管理技能,从而丰富创业经验。另外,学校可以尽可能的联系企业,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让同学有机会真正的接触企业,明白企业运作的道理和流程,学习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3)建设创业师资队伍。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对教师在创业方面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培训课程,供教师充电,了解相关的创业知识,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或者由教师自己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 注重吸纳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定期邀请一些商界人士来给学生讲解最新的市场动态,最真实的创业经历等等。
3、学生方面
(1)明确创业动机。创业并非一件易事,在校大学生在选择创业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的创业动机,弄清自己为什么要创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要明确自己的创业动机,减少和避免因盲目行动所造成的失误。
(2)提高自身素质。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这样在创业时,就能抓住自身的优势,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3)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创业前可以利用兼职等机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这对于在校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大有裨益。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企业管理能力,是无法在当今市场立足的。加之大学生创业初期缺乏资源和营销经验,对各种突发状况没有很好的应急措施,在创业过程中易冲动,承受不住打击,必然会导致最后的失败。
(4)树立良好人际关系。在创业的路上,仅凭自己能力足够、知识全面、技术过硬远远不够,这当中忽略了创业中的一个可利因素——人际关系。成功创业来自于70%的人际关系+30%的知识。在创业资源中,人际关系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想创业,就必须广交朋友,积累各方面的资源。
五、大学生就业选择方向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方向,有人提出在如下四个方面可供选择:
1、高科技领域。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一般来说,技术功底深厚、学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才有成功的把握。推荐商机: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
2、智力服务领域。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例如,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传统渠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
3、连锁加盟领域。统计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则高达80%。对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最好选择运营时间在5年以上、拥有10家以上加盟店的成熟品牌。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等。
4、开店。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正由于走“学生路线”,因此要靠价廉物美来吸引顾客。此外,由于大学生资金有限,不可能选择热闹地段的店面,因此推广工作尤为重要,需要经常在校园里张贴广告或和社团联办活动,才能广为人知。
六、结论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自主创业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解决当前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而是对学生个人、高校和社会发展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程。虽然现今大学生创业仍然面临着多重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的。
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伴随着创业过程的进展,他们会面临许多挫折和挑战,因此大学生要树立不怕困难与挫折,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加强意志锻炼,使自己在创业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光明。
第四篇: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当今实属知识经济时代,各类组织对人力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涯进行期和职业生涯开始期,在此期间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发展自我,并在这些基础上合理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因为职业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掘个人潜能、增加个人成功的机会、提升个人职业竟争力。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浅薄、学校职业规划教育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这一交替时期并没有合理的规划个人职业生涯,通过对这一现状的研究、分析,我们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学校大力度的培养职业规划方面的专业师资力量;通过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通过与外界企业联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最终实现合理的职业规划。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对策
如果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比作一次旅行,那么出发之前最好先设定旅游线路,既不会错过梦想已久的地方,也不会千辛万苦却去到并不喜欢的景点。如今,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已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论文与报道。一时之间,职业规划成了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国外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教育,而国内的职场人士只有在撞到南墙的时候,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疑问,许多人愿意花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去计划一
次休假、一次旅行,却不愿意花少许时间去进行事关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到位,方式手段单一。
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数高校也没有设立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从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
2、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
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信自己的实力。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不敢大胆接受,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向往的高职、高薪的单位缺少竞争的勇气,从而丧失理想的就业机会。当代大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了解方面不够深入全面,具体表现为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定位模糊。
2O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现状》调查中,51.4%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还有17.6%的人只有3—5年的规划。在“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你喜欢或者与目标工作相近吗”一题中,有36.6%的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光4%的人“找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26%的人“是经过考虑和挑选才最终确定”的。在另一道题“你毕业多久之后就重新换了一份工作”中,有23%的人回答在短短半年内就换了工作;在1年内跳槽的占18.3%;两年内换工作的人占24%;只有25%的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超过3年。这种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不足和缺失,必然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盲目无措,备受挫折。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产生的原因
据了解,绝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职业规划的性质,因而更不会了解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并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本人的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这一发面的残缺,甚而空白的状况。
1、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不到位,教育方式单一。国家教育部门在校学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引导或职业培训的力度不够;学校也没有在这些方面投入财力、物力。导致职业规划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形式,就算有些学校看到了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大学生职业生
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局限于课堂的黑板和案例分析。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缺少联系实际和个性化指导,学生参与性不强,局限于表面文章,成效不大。
2、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教育以及家庭的原因导致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由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升学和就业压力增加导致了学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分重视,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要求。同时社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的是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学识和能力。
三、辅助大学生合理的制定职业规划的途径和方法
职业规划的过程是毕生的过程,职业规划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程化”。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解决毕业就业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1、加强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提高高校职业规划教学质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师资力量是关键。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方针:
1让高校与企业联合,为教师提供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
选聘制度的培训。
2.下达政策,要求教育部门为教师开设有关规划教育、指○
导方面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课程。
其次,学校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
1.免费提供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知识○
运用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
2.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使教师定期,定时的给大学○
生开展有关职业规划的辅导课程,或是交流会。
2、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
大学阶段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断探索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全面深入的认知自我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和关键。全面合理的认知自我为职业规划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成为了连接职业规划下一步工作的纽带和桥梁,也为职业规划的发展奠定了良性循环基础。如果不能合理的认知自我,职业规划就会出现偏差。合理的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就是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爱好、长处、短处,所处的职业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个性特点进行职业选择。
总之,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我们的职业道路才能走得更顺。
参考文献:
[1] 张芬.基于DEA方法的中部地区普通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分析[D].[2] 高泽宇.基于SWOT理论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D].2012[3] 黄文颖.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变化趋势及机理分析[D].2012
[4] 胡江.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研究[D].2012 [5] 赵兴明.高校国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问题研究[D].2012 [6] 王雅霏.比较视域下的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研究[D].2012 [7] 王念.医学生就业意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D].2012 [8] 张文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D].2012 [9] 赵国伟.地方医学院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评价研究[D].2012
[10] 时丽红.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D].2012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动力,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目前属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为使大学生创业健康的发展,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创业存在的种种的问题基础上,并对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一、大学生创业的特性及内涵
所谓创业,简言概括为“开创一种新的劳动形式,或者是一种新的劳动范畴”。大学生的创业,就是通过注册自己的公司,利用在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社会交往、市场营销规划等各种能力,参与市场运作,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创业是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如今的大学生创业有其自身的特性和优点,即大学生年轻勃发,知识结构较新,思维较灵活,受到传统理念的约束较少,富有创新观念和探索精神。同时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个异化的创意,在创业竞争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是大学生创业优势的整体体现。
二、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各高校也日益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扶持,有调查研究显示,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有8.5%。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比例只有 2%~3%。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
经验缺乏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拥有理想抱负,但往往趋于理想化,他们对具体的市场也不太了解,缺少开拓、分析市场的能力;还会过高地预测市场效益,容易忽视潜在的风险,对于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辩证客观的分析和看待。由于创业经验缺乏,大学生创业会走一些弯路,有的甚至由此而全身而退。缺乏经验的另一特点是,大学生没有创新理念和良好的市场营销策划,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进行营销创新、技术能力创新,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市场战略方案,因而很容易地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二)创业资本有限
创业资本不足已成为牵制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大学生创业的资本来源包括家庭的帮助、银行机构的贷款、自行的筹措、投资公司等。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筹备比较难,他们要创业离不开家庭的大力支持,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创业的资本短缺。由于大学生创业者未来的还款、盈利能力预期较低,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往往不愿意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也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比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考试过程的作弊、简历造假行为、欠银行贷款不还、恶意欠交学费等不诚信现象,使得金融银行机构向大学生发放创业贷款显得比较谨慎。
(三)创业教育的不足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并未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方案之内。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学习获得的创业知识和基本实践创新的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创业的基本要求,例如有些大学毕业生对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了解的甚少;有的对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合法程序缺乏一定认识,相关工商部门的登记,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的税收基本政策都不是很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我国实施执行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成功的几率,除了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还必须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大力扶持、以及必要的创业教育指导。
(四)团队协作能力较弱
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成员有高度的心理相容,对群体有较强烈的认同感,其兴趣爱好比较接近,同辈群体大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大学生创办的公司,一般都由几个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进行开办公司,团队的合理结构设置是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创业需各方面人才的合理搭配及组合。例如理科生,在财务管理、企业策划、文件的整理等方面先天不足,而纯文科生,则对事物的分析存在的相对表现化。大学生所开的公司成功,不仅仅是公司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创办公司的人员,是创业的团队。而大学生缺乏相互的团结协作及互相的配合能力,缺乏共同配合、扬长避短的经验,这样公司自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受到冲击,假如其创业团队再不能有效的合理搭配、及时的调整,不能及时的解决公司内部的矛盾及公司面临的各种情况,公司的倒闭是难免的。
三、对大学生创业的措施
鉴于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基本情况的分析,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取得创业成功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创业宣传的力度
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观念及创业意识、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的主要渠道作用,大学生创业宣传的主要方式有:请创业比较成功的人士、优秀的企业家,尤其是创业成功的同龄大学生来校开办创业讲座,举行全校性的创业创新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论坛及微信平台,等等,共同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组织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举办创业座谈会或是创业沙龙,为学生的创业设想提供一个比较固定的组织或活动的场地,扩大大学生创业培训参与度,吸引较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创新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及课程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创在业创新、课程学习两不耽误;其后引导各种舆论,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二)正确认识创业实质内涵
大学生创业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指导,创业是有层次之分的,较高层次是科学技术型创业,高校对于大学生开展的较低层次的创业项目,也应该给与关心、帮助和支持。我们认为,对于大学本科生或高职生而言,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他们创造参与创业创新实践的机会远比创业本身更为重要。着重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为此,对于大学校园中的各类创业活动,学校都应给与支持的态度,对于校园中出现的一些商业行为,也要给予正确认识及引导。许多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创自己的事业”,由此可见,创业具有个别性、差异性特征,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大学生创业的特征,给予相应的创业指导、创业教育。学校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大学生创业要采取多方面的举措
完善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知识结构的具体措施有:开设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课程,并提高其授课的质量;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公司管理人员或相关专业人士到校做报告,介绍其创业的经验及实际的操作过程,交流创业的计划方案;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由专职相关专业的教师负责,确定“为生服务”理念,依据大学生的不同创业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等。当然,完善大学生创业性的知识结构、创业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学生创造参与创业创新实践活动的机会,这些活动可以是学校层面的创业创新竞赛或设计大赛,去公司企业开展岗前实践及锻炼,在校内为大学生设立一些风险不大的创业岗位等。
(四)加快高校创业文化建设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并加快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可以利用高校的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同时要和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高校的创业文化建设。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要突出产业的特色,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快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体包括举办创业教育的培训、创业计划大赛等;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开展高校与企业交流,如相关专业的培训、创业论坛等,大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为大学生引进的创业项目,提供综合性的创业指导教育服务。还应注重大学生创业观念、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缓解社会和家庭压力,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五)加强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高校创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力推进大学创业教育,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在培养目标上,侧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开放型的创业型人才; 第二,在课程设计上,要积极开发创业、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创业、创新需求;第三,在培养的模式上,坚持教科研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差异,设计多样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采用弹性制的教学机制,因材施教。创业创新教育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结合各自的办学层次与特色,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目前的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自主创新、自由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显得较为薄弱。高等院校应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转变,在课程学习中适当地在融入一些市场分析、企业的融资、相关的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让大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己创业的观念与创业的信心。同时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科研力量,建立“创业机构中心”,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信心逐步的树立,一方面需要社会建立起有效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以个体素质和自身实力为基础。政府必须不断出台和完善就业政策,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的同时,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杨贞,李剑力.河南省创业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1).[3]谢作昱.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3% 所有风险别都自己扛[N].中国青年报,2006-12-08.[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刘万永,蒋韩薇.大学生创业走向任性【N].中国青年报,20())一11一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