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浮山县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浮山县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建设临汾卫星城,挺进全省山区十强县”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基础与定位
全县工业经济以铁矿资源为依托,在“十五”期间获得突破性进展,总量规模迅速扩大,总体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素质整体提高,在全县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五年内共实施完成工业调产项目85项,总投资5.5亿元,基本形成“采、选、烧、炼一条龙”的工业格局,基本实现了铁矿石和铁精粉的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到2005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个,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个,超千万元企业21个。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到89.4%。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24.2亿元。但由于产业结构、资源局限、政策调整等因素制约,当前新的矛盾日益凸现。集中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县是以铁矿开采及初级加工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模式,在能源及原材料短缺的市场形势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生命力。但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已经很难有新的更大作为。
(二)经营粗放,资源性矛盾突出。铁矿资源开采难度增大,铁矿可采储量几近枯竭。而煤炭及可接续的优势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三)水平低下,层次性矛盾突出。全县629户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仅31户,占总户数不足5%,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现代企业条件。较具规模的炼铁行业的7座炼铁高炉均属淘汰对象。工业产品层次主要是初级原料产品,整体科技含量十分低下。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临汾卫星城、挺进全省山区十强县”目标,全面贯彻落实“323”工作方针,即坚持实施“强抓矿山、紧抓项目、稳抓建设”三大战略,坚定走“内部挖潜、招商引资”的新路子,充分发挥“政策牵动、资源带动、合力推动”三大动力,努力营造全县上下重视工业、扶持工业、兴办工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举全县之力把工业经济推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323”工作方针具体内容。关于“三大战略”:强抓矿山,就是打击非法开采和偷税行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堵塞漏洞,确保应收尽收;紧抓项目,就是抓好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项目;稳抓建设,就是依据我县财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建设、公路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等。
关于“两条出路”:内部挖潜就是依托境内有限资源及资金积累新上项目;招商引资,就是加强对外交流和联系,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建设项目。
关于“三大动力”:政策牵动,就是充分运用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发挥我县优惠政策的优势,鼓励和吸引广大企业家在我县上项目,办企业。资源带动。就是依托地下矿产资源,发展地上新型产业。合力推动。就是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干部及全县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举全县之力不断推动工业经济走上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三)总体目标。根据我县“十一五”规划,参照全省68个山区县发展目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在2005年7.4亿元的基础上增长102.7%,年均增长15.2%;全县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4.8%,全县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2-3项,超亿元龙头企业15-20个;把铁矿开发加工产业稳定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把煤炭开发加工产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台阶上,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形成新型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模式。
三、产业布局与重点
(一)启动煤电化,发挥领航产业优势。把煤炭产业作为新的主导接续产业,做强做大,使其在今后工业发展中发挥出领航产业优势。当前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立即启动东部77平方公里煤田资源开采及煤电化联产项目;二是加快建设春山煤矿及县城集中供热供气工程;三是积极改造扩建活性碳项目,开发新的煤化工产品。
(二)整合采选炼,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积极整合传统铁矿产业资源,优化和提升传统产业结构。当前主要工作:一是对铁矿石资源进行科学性开采,保护性经营,合理确定铁矿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延长铁矿服务年限,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探寻深层矿产资源;二是加快生铁冶炼行业关小上大、等量置换工作,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炼铁高炉,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支持,新上炉前铸造等项目,设法延长现有高炉的生产期限;三是开发建设科技含量较高的还原铁和特种钢项目。
(三)开发新建材,延伸接续产业链条。以石灰石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发展特种水泥、高岭土等新型资源型工业。推广利用最新水泥加工工艺和技术,发展快凝快硬硅酸盐水泥等新型特种水泥,重点开发建设120万吨特种水泥项目。建设较大规模的石料加工、石灰产品等企业,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开发新型建筑材料。
(四)培育机加工,拓展新型产业领域。努力发展精细铸造,提升现有铸造能力和水平,积极引进机械装备类产品生产工艺、技术、人才和资金,开发机械装备加工领域,培育形成多元化、多样化机械加工产品生产格局,积极拓展新型产业领域,发展纺织业、药品制造业等新型产业。
(五)推进农产品,提升特色产业群体。以肉羊屠宰加工、小米加工、元宝枫加工、鲜牛奶加工、饲料、优质面粉加工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构建以“小杂粮、干鲜果、草食畜”为标志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产业群。
四、主要措施
(一)创建工业园区。按照“规划科学、规模集约、定位清晰、功能明确、配套齐全、服务完善”的原则,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建设三大工业园区,即以冶炼、轧钢、铸造业为龙头的张庄冶炼工业园区;以机电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城北科技工业园区;以煤炭、化工、电力等为龙头的北王煤电化工业园区。积极探索资源整合、规划统一、设施共建、协调发展的机制,实行基础设施集中投入,资源共享、设施共用,最大限度的加快和促进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抓好项目载体。坚持市场运作、企业为主、政府推动,注重整合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招商力量,拓宽渠道,创新方式,提高实效。加大面向大集团招商力度,重点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海外基金、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利用资源条件,瞄准重点产业,聚焦重大项目,推进片区、产业链整体招商,争取在大项目招商上取得突破。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工作,注重培育和挖掘项目源,积极从发展规划、区位资源、民营外资中找项目,从接受产业转移、资源深加工、产品精加工、产业协作配套、产业链延伸上找项目,促进新项目不断生成,保持项目滚动发展的持续能力。
(三)推进项目带动。着力加大资源工业项目的开发、引进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项目生成机制。对在建重点项目加快推动,主动服务,建立与项目业主定期会商制度,定人、定责跟踪推进,提供全程服务。对在谈项目盯牢抓紧,跟踪落实,做到意向项目促谈判、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落实。引导企业通过项目建设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产业配套聚集。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主动创造条件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增强县级工业实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四)着力扶优扶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县政府每两年在全县范围内确定3-5家重点企业,制订相关政策,在企业技改、创优、创牌、融资、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组建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政府给予适当的以奖代助。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品开发、项目引进、技术改造、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五)融通发展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好、有带动力的企业,县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给予重点扶持,提高企业的贷款比例,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由县财政和企业共同筹集资金建立企业贷款担保中心。
五、激励机制与政策
(一)健全工业经济考核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建立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的工业经济发展协调领导机构,建立完善工业发展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奖惩机制,企业要按照年度确定的调控目标和任务扎扎实实组织实施。按企业年终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每年按综合考核和贡献大小,对前20名的工业企业进行排位,实施动态管理,并作为全县工业企业的示范样板企业,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实行领导包项目、包企业责任制,开展领导与企业结对子、与企业家交朋友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每人都要包一个工程项目和重点企业。各乡镇、各部门也都要实行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切实把领导抓项目、抓企业放到突出位置。对于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严格按照《浮山县社会融资和引资项目建设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考核。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积极走出去,跑项目、引资金。对于招商引资有功人员,要按照《浮山县扩大对外招商、促进企业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的奖励政策,进行奖励,形成全县上下抓项目的局面。
(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按照职业化、知识化、现代化的要求,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对企业家政策上要扶持,政治上要关心,切实创新企业家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价值。定期组织企业家学习培训、外出考察,使其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敢谋大业,回报社会。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为企业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严厉打击损害企业家利益,危及企业家人身安全的不法行为,为企业家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国有企业改制要坚持国有资产退出竞争行业、退出国有职工身份的原则,能破则破、能股则股、能售则售、能租则租、能并则并,鼓励托管、承包、租赁国有企业或收购兼并国有企业,以及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要坚持转变身份、适当补偿、续接社保的原则,妥善安置职工。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从而加快我县工业企业的民营化进程。
(四)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体的多层次技术体系,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鼓励企业加速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可按销售收入的3%提取开发基金,税前列支。属于高科技企业的,固定资产采取高速折旧法,其折旧率可以高于其他企业一倍。企业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后,得到应用的,从投产当年所获利润中提取5%以上,奖励新产品开发应用的有功人员。
(五)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清理按规定未被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基金项目和各种摊派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开收费项目、标准、依据,按照法定程序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有关管理规定。县纪检监察、财政、物价、审计、纠风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要坚决制止向企业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赞助的行为,对人为向企业乱设关卡、乱检查阻碍企业发展的部门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要优化舆论环境,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大提高。
第二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
为实施“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进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将我镇2008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的要求,以特色镇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启动一园一区建设,着力招大引强,培植龙头企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二)发展指标
(1)增加值10.6亿元,增长30.9%;(2)工商税收5500万元,增长25%;(3)增量投入5亿元以上;(4)引进外资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5)新增纳税超百万企业4个,超50万元企业8个;(6)新增定报企业不少于10家;(7)新产品开发20只以上,通过省市级鉴定10只;创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申报省以上科技专项10项;申报国家专利50项;(8)创省名牌产品1个,市名牌2个。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特色镇建设力度,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一重抓鞋机企业发展,形成市级产业集群,培大育强龙头企业。二注重石油机械提质增效,做大石油机械市场。三引导纺织企业发展,扩大纺织能力。四做大磨料磨具企业,提升磨料磨具品牌。五发展冶金铸造行业,扩充冶金铸造企业队伍。六促进其他行业发展,达到产业兴镇的要求。明年争取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8家,50万元以上企业20家。
2、着力构建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镇三套班子领导、机关干部全部联系到企业,每人结合一个重点企业,实行挂钩帮扶,落实包保责任,为企业提供信息,解决突出问题,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落实服务措施,为企业用地、供电、信贷提供优质服务。明年目标:一园一区配套设施到位,启动质检中心,加强鞋机商会的力量,建立一个集群金融服务平台,鞋机集群成立一个金融担保机构,为中小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环境优美乡镇争取通过省级验收。
3、重抓招商引资,注重外向开发。首先大力推介我镇工业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民间资本投资,加速产业集聚和发展壮大,尤其以新规划的一区、二区为平台,力争完成引资10亿元,亿元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主要做法:一是围绕产业链招商。针对我镇工业企业的特点,产品结构情况,既注重上游产品的招商,也注重下游产品的招商。二是强化专业队伍招商。明确专人长年招商,落实招商指标,严格考核制度。三是强化重点区域招商。围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就地招商。四是借助客商引商。加大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力度,利用产品特点招商。五是激励全员招商,大打招商人民战争。实现高起点投入,高技术合作的路子。其次注重外向开发,力争外向型经济新突破。以鞋机博览会为契机,实施外向新突破。2008年力争协议注册资金300万美元,完成外资到帐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劳务输出150人。
4、发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全镇民营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双强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创业能人投资创办工业企业。2008年争取发展民营企业150家,个体工商户1000户,注册资金2.8亿元。意大利园区达到新进项目10个,外资50万美元。
5、引导企业创新创牌、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导企业不断加快产品的开发。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以企业为平台,成立科技研究中心和企业研究所,吸收高技术人才,开发新产品。四是调整职业教育方向,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企业培训适用人才。五是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六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企业培育和提供高素质员工。
6、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向纵深发展。近几年,我镇已成功地破产了一些企业,还有部分企业已接近尾声。明年将加大攻坚力度,全力进行扫尾工作。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紧密协调,要将改革与企业盘活、技改投入、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机制创新,激发活力,起死回生的效果。
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湖北省发改委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湖北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着力推进八大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抓好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提高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通过“三个一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改善工业发展环境,促进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按照《湖北省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的总体发展战略,我省以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医药、纺织、建材、食品等八大行业为主,全面启动工业结构调整。
汽车行业:重点支持和服务东风汽车公司与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抓好神龙轿车二期、东风本田二期扩建、东风—日产生产能力完善配套和规模化生产,提高我省专用车生产水平和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钢铁行业:重点支持武钢二冷轧和硅钢改扩建、新冶钢配套设施改造;支持武钢和鄂钢联合重组及冶钢做精做强。石化行业:重点支持武汉石化800万吨、荆门石化600万吨炼油改扩建及抓好仪长输油管线湖北段建设;进一步整合烟草行业资源。电子信息行业:重点支持长飞、邮科院等企业,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激光加工设备等产品。医药行业:重点支持三类以上新药的开发,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化和中药现代化进程,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纺织行业: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棉纺织、服装生产力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建材行业:重点支持“四新两高”产品发展,依托华新等企业建设7
条大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食品行业: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利用和节能降耗水平。
二、抓好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据调查,2005年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803项,总投资额1487亿元。预计有400个项目在2005年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预计新增产值580亿元、利税116亿元。初步选定机械汽车、石化、冶金、建材、纺织、轻工(含农产品深加工)、能源、高新技术行业100个项目,列入2005年“三个三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有5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这些项目包括:
——机械汽车行业中有神龙汽车二期扩建工程、东风本田12万辆乘用车、东风有限襄樊中高级轿车基地和中重型车技术改造、东风车桥改造、中德合资激光拼焊汽车底盘总成,武锅锅炉回收等14个项目。
——石化行业中有武石化及荆门石化炼油扩能改造,湖北化肥厂油改煤,湖北宜化10万吨聚氯乙烯,沙隆达新品种农药,宜昌兴发集团三聚磷酸钠等10个项目。
——冶金行业中有武钢二冷轧、二硅钢、冶金节水改造、500万吨球团,大冶有色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鄂钢转炉技改等9个项目。
——建材行业中有华新水泥南漳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武穴日产6000吨水泥,宜都二期日产4000吨水泥,大冶尖峰日产4000吨水泥,长利玻璃深加工,三峡新材浮法玻璃生产线等9个项目。
——纺织行业中有孝棉实业扩建32万纱锭、经纬化纤3万吨粘胶短纤,爱帝集团针织服装等10个项目。
——轻工行业中有武汉晨鸣林纸一体化、武汉统一饮料扩建、武烟技改、TCL300万台空调、武汉小天鹅80万台洗衣机等14个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中有武汉光迅光电子器件产业化、武汉邮科院移动通信(3G)产品、湖北三环信息银税一体终端、长飞光纤扩建等12个项目。
——医药行业中有宜都东阳光6000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中联药业扩建、广济药业1300吨核黄素、八峰药化700吨氨基酸等8个项目。
——船舶行业主要是长航青山船厂出口船舶基地扩建项目。
——能源工业中有清江水布垭、宣恩洞坪水电站、阳逻电厂三期扩建、黄冈大别山电厂等13个项目。
三、继续支持100家大企业做强做大、100家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抓好100家重点大型企业、100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是“三个三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继续做好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适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情况,对企业进行调整,择优充实新的企业和项目。二是争取100家大型企业和100家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以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5-10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力争100家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合计达到300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家(东风有限、神龙、武钢、武石化、荆门石化、长江电力),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东风本田、鄂钢、冶钢、江汉油田、武烟),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8家;力争100家大型企业销售收入比2004年增长31%。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联系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做好季度详细分析报告和月度统计工作。四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协调服务。
四、继续推进“三个一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一是按照省政府“三个一批”工作的要求,今年再完成武钢、大冶有色、南方集团、医药集团、铝业集团、江南实业、宜化等15户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以及50户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基本实现100户国有骨干企业改制的任务;继续巩固省属企业改制改组和管理体制调整成果,基本完成10户省属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和改制重组任务。二是因企制宜,分类推进企业改制。大型国有企业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要形式。对国有中小企业鼓励实施管理层收购,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制的有效形式。三是加强规范运作和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程序,健全改制报批制度,做到每一个环节依法运作、规范透明。四是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东汽、武钢等15户大型企业为重点,加快企业自办学校、医院、公安消防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五是推进市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
五、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提高经济调控能力。一是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加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发展,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国家禁止的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扎实做好列入国家农产品深加工食品、林浆纸一体化、装备本地化等国债专项计划项目建设或前期工作。三是继续集中部分省预算内资金,实施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技改贴息专项,带动银行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增加对重点工业行业的投入。在各市州、县市全面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融资条件。四是切实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调和调度,及时监测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五是加快武汉乙烯、湖北核电、东风雷诺轿车等重大项目,以及列入我省新型工业化规划的一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
底前有300个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能进入前期启动。六是加快我省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制定和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
六、加强经济运行协调服务,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一是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工作,适时掌握各地、各行业经济运行动态,特别是加强对经济运行中带有倾向性、全局性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二是抓好煤、电、油、运等重要原材料生产要素的组织调度工作,特别是做好冬季枯水期电力供应、煤炭采购、储备和运输,集中资源保重点、保急需。三是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企业资金供需的矛盾。四是引导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五是继续开展全省安全生产、消防、治乱减负大检查,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六是通过经贸洽谈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形式,支持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我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四篇:全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意见
为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和优质名牌产品为依托,按照“政府扶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思路,努力营造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良好环境,着力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能侵犯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正确处理好专业合作与家庭经营的关系。
(二)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入社(会)自愿、退社(会)自由;要按照规范的章程和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成员自主管理,民主决策,规范运行;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合作经济组织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实现组织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三)坚持合作制分配制度。要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实现盈余按成员投资额和交易额比例返还给本组织成员,完善分配机制。
(四)坚持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既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权利,又要给予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依法保护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发展目标
重点引导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及服务业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在优质米、肉鸡、农机等方面促进发展,在现有近200余家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新发展50家,总数达到250家以上。全县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普遍建立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有50%以上的农户加入到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
四、推进措施
(一)鼓励和引导多种形式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或专业村镇,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大、生产相对分散的产品,以乡镇或村屯为单位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重点生产区域建立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生产相对集中的产品,以行政村、自然屯或特定生产区域(可打破村界)为单位直接建立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的前提下,都允许存在、鼓励发展。要注重培养创办合作事业的领头人,支持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及乡镇经济技术部门的科技人员发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尤其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或直接领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主创业。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形式多样,既可发展松散、半松散型的合作组织,更要鼓励发展经济利益紧密联结的合作组织;既可发展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要鼓励发展产销结合和产销一体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规模、上水平。支持和引导已经具备一定经营条件及管理基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成员规模,提高服务水平,规范内部管理,增强自身活力。通过树立典型、扩大知名度和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面发展。扶持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直接参股、控股或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国内外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契约关系。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因势利导,推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组建农产品联合社或行业协会,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
(三)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品质量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优越的生产经营机制,注重提高产品生产质量。要认真贯彻有关农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引入新技术和新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专业合作社设立农资销售点,对社员统一供应农资,降低生产成本。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创立品牌,并享受有关优惠和奖励政策。积极组织合作社开展产品推介活动,帮助扩大销售,提高知名度。在全县范围内,农贸市场应优先安排设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产自销摊位。
(四)支持开展“四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活动。按照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要求,积极开展“四有”创建活动。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地区特色产业,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上,扩大产业经营规模,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要引导“四有”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指导其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效益;指导“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重点要突破合作组织在产品联合营销和收益两次分配上存在的矛盾,进一步拓展合作内涵,加强利益联合。在具备一定条件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吸收农民投资入股,兴办股份合作性质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合作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让农民通过参与合作获得更多收益。
五、优惠政策
(一)加强扶持。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重点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和包装,农产品联合营销及对组织成员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把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在有关农业、科技等项目立项上给予支持。
teniu.cc范文网【www.teniu.cc】
(二)简化登记手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依法登记,需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便于政策、业务指导和工作决策。经营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合作社),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专业协会),可直接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取得社团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一年。teniu.cc为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郑州市经济工作会议及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以做大做强城北医药化工集群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主线,着力抓好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05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890万元,销售收入完成31310万元,分别增长60%、20%。经过3年努力,到2007年底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完成工业投入16亿元。
三、主要措施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工业项目建设年”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抓工业就要抓项目”的意识,始终把抓项目、上项目贯穿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
1、加大投入上项目。积极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营造社会关心,领导重视、多方支持的项目建设氛围。
充分依据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策划项目,包装项目、经营项目,扩大项目来源。
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的积极性,多渠道吸引资金投资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合资、联合、并购、上市等多种方式靠社会资金上项目;加强银企合作,靠金融部门支持资金上项目;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获得上级扶持资金上项目。
2005年要完成工业项目投入4.5亿元。新上1000万元项目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10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项目分别完成4个。
2、强化措施抓项目。认真落实项目建设的“八抓”要求,抓好项目开工、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在项目建设中出新思路、新措施、新机制、新招数,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对项目建设实行台帐式管理,签约项目要排出开工日期、开工项目排出达产日期,实行周监测、月总结、季考评、半年小结、全年综合评定制。严格落实领导分包项目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定向定点定责服务机制。成立项目建设督导组,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对项目建设进行督促检查,定期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零阻力推进,无障碍施工。对化纤厂、空心面厂、恒远包装二期工程、众康医药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要重点跟踪、督促推进,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外向度。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外来投资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依托外来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依托外来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依托外来发展理念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工业经济外向度。
1、多策并举,广开招商渠道。采取多种策略,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定向招商、产业招商、品牌招商、委托招商,资源招商。组织专业招商人员,到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特别是把郑州作为主攻对象,开展蹲点招商;突出品牌优势,发挥“城北医药化工集群”的品牌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对外知名度,充分发挥“羚锐”、灵佑”“科氏”的品牌效应,引导产业聚集;积极研究政策,整合、盘活土地及闲置资产存量,做好筑巢引凤、空壳嫁接招商;加大与国内外行业协会及经济发达地区商会、中介组织的联系,建立委托关系,实施委托招商。
2、全民动员,扩展招商网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使人人都成为招商主体,编织庞大的招商网络。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对招商功臣给予奖励,激励全社会的招商热情;突出企业的招商主体地位,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聘请国内经济界知名人士,作为发展顾问;加强与新郑籍在外地工作人员联系,开展乡情招商、亲情招商。
(三)统筹规划,着力构建特色园区。
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产业聚集度,打造强势板块经济,着力构建特色明显的医药化工集群区。
1、确定重点,打造板块经济。以羚锐制药、卓峰制药、灵佑制药等医药企业为龙头,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工程新药等,积极引导医药企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快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以科氏沥青为龙头,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业,培育化工产业集群。
2、统筹规划,突出园区特色。按照“拉大框架、改善环境、增强功能、提高品位、突出特色”的原则,以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要做好园区规划,使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城镇规划相互融合、相互依托,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功能。利用重点镇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展镇区交通路网,推广管道燃气,提高供电、排水等各类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重点做好北城大道延伸工程,中兴大道排水管网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