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推动广场文化建设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庄晏红(小编整理)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21-114443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9 00:41: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推动广场文化建设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庄晏红

推动广场文化建设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市顺应时代的呼唤,适应群众的需求,相继建设了以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文化宫下沉式广场,环岛路音乐广场、书法广场、白鹭洲摄影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广场文化随之兴起。自202_年5月1日起,我市组织开展的多项广场文化活动,每年都在市、区级活动场地和街道、社区活动场地举办,如每逢周末,集中于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举办的“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我市各专业、业余文艺团体踊跃登台表演,内容多以音乐、舞蹈、民俗表演等为主要形式,虽然吸引了众多的群众驻足观看,但由于主要是各区、各部门的宣传演出,群众的参与性不大,无法真正体现广场文化的包容性和广泛参与性。而像文化定位非常强的音乐广场、书法广场、摄影广场却是缺少活动变成休闲景点而没有成为精品文化广场。如何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为“艺术之城”赋予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光彩;如何推动广场文化良好的态势,特别是在新的时期怎样更好地打造广场的品牌、怎样让广场文化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怎样更好地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是摆在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面前新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广场文化特性

广场文化,就是在广场举行的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文化艺术活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广场文化的特点是贴近群众,拉近人们与艺术的距离,文化广场是表现自我的宽松、自由的氛围和优化的空间,体现了人的基本需要。广场是没有围墙的大舞台,它既可以有业余、通俗、普及的艺术,又可以有专业、高雅、精品的艺术;既可以有传统和现代的舞台演出,也可以有乡风民俗、民间艺术的广场群众表演。军营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等都可融入广场文化,成为大家所共有的精神乐园。可谓是雅俗共赏、少长咸集、兼容并蓄,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更深、更广,这正是广场文化独特魅力所在。

广场文化要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文明、高尚、和谐的追求,这无疑是对封建迷信和低俗的文化现象的一种抵制和否定;广场文化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其昂扬向上、健康有益的格调,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品位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从构建现代文化大市的高度,做好广场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打造我市广场文化的品牌,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化品位。发展先进文化活动,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先进的文化正确引导广场文化,牢固占领这块重要的基层思想文化阵地。

三、充分发挥广场文化功能

广场文化不是简单的“广场+文化”,而是在广场中体现文化、反 映文化、创新文化,同时文化在广场中要体现广场的特征和广场的功能,让文化在广场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我市的白鹭洲广场作为市民主要的文化活动广场,广场文化开展得较早,比较成熟,“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已渐渐成为我市广场文化的品牌,但白鹭洲广场主要的特性是综合性的活动广场,大型的广场文化“温馨厦门”演出,主要是宣传和展示厦门各社区、部门的风采,民众难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无法真正体现广场文化的包容性和广泛参与性。民进厦门市委主委《借鉴福州广场文化活动经验,推动我市广场文化建设》的信息,调研了福州文化广场活动的先进经验,文中提到福州市委、市政府将社区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纳入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开展了群众广场文化“八个一”工程,群众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成为福州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得到了中央、中宣部、文化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民进厦门市委为我市广场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得到了副市长郭振家的批示。

而我市几个非常有文化特性的文化广场如文化宫下沉式广场、环岛路音乐广场、书法广场、白鹭洲摄影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等广场在设计、建设上都较好的体现了文化广场的特性,但在广场文化功能张扬不够,群众性文化活动基础薄弱,活动的基础设施不够,广场的管理不完善,使这些广场没有形成文化精品广场。如何充分发挥文化广场的功能,必须在精心打造广场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做到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广场文化的内在属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各项功能,对于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四、规范完善广场的建设

厦门的广场建设不可谓不美,但文化活动设施不完善,管理不明确不规范。一个规范化的文化广场`,是指其功能齐全,组织机构完善和管理制度健全,这是广场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要通过加大广场设施建设,保证广场文化活动所需要的用电、用水、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等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机构,加强对广场文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广场文化活动的宏观指导。

五、市文联参与活动的几个文化广场活动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着重培育广场文化活动的品牌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广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成为我市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线。市文联根据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广场文化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多年来坚持组织下属文艺家协会配合几个广场(音乐家广场、书法家广场、摄影家广场等)节庆活动,面向广大民众,举办公益性的演出、讲座和展览等活动,加上文联的品牌公益活动“送欢乐进基层”,公益演出“文化三下乡活动”。以及各协会自身的公益活动如:市音乐家协会“音乐广场”青年歌唱家演唱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民间文艺进校园”;市书法家协会的“大众书法讲座”;市摄影家协会常年举办摄影展等,这些公益性活动旨在以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和美、和谐的佳节氛围,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文联多年来的广场文化公益演出,增强了政府的亲和力,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市文联将努力使每年的广场系列公益演出活动做成品牌,持久地开展此类活动。

2:建议划拨文联广场文化活动专项经费

由于没有专门的广场文化活动资金,文联的广场文化活动只能在节庆日和政府的大型活动中作为承办单位。象在潘维廉先生倡导下,市旅游局主办,文联成功承办的“环岛路旅游文化跳蚤市场”“百名画师绘厦门”在举办了一届后,由于没有资金,就没办法再继续举办。而自己的品牌广场文化活动也都要靠各协会的文艺家公益演出和音响灯光公司的赞助。文联下属十个协会、七个社团组织每年公益活动有近20场,基本都是用这种形式在坚持活动。文联还策划将举办的一些广场文化活动(如:每星期举办的民文协 “闽南文化传习活动”;音协的“音乐讲座”由于没有经费而无法持续举办。

3:建议协调明确广场管理,建设音协的活动场所

市文联的广场文化活动主要在几个协会相关的音乐广场、书法广场、摄影广场等举办。书法广场、摄影广场由于管理职责明确,书法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在广场有专门的活动办公地点,所以两个协会常年可以开展公益性的展览和讲座。音乐家广场是一个从设计上、建设上都非常有文化定位的文化广场,文联多次在音乐广场举办大型的活动。例如:每年“

五、一”的文艺家公益演出;厦门爱乐乐团“

五、一”“

十、一”的山海交响公益演出,“环岛路旅游文化跳蚤市场”“百名画师绘厦门”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多家媒体甚至中央电视台都报道活动盛况。但由于音乐广场的管理职责不明确,没有音协的活动场所,每次举办活动都要因为用电需要而辗转多个部门没有结果,最后都要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才能解决。

4:建议建设民间文艺广场,推动广场民间文化活动

民间文艺源自民间,广场活动是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福建省现无专门的民间文艺广场,创建厦门民间文艺广场,打造厦门闽南民间文化广场的品牌,领福建民间文化广场之先。民间文艺广场的活动要作出民间节庆文化活动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以点带面,大力营造喜庆氛围。民间文艺要以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传播健康文明的思想、科技知识和生活知识,用民众喜闻乐见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广场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场地、设施、资金等方面给予广场活动一定的支持,可借鉴福州模式,从推广品牌活动入手,通过物质扶持、活动引导、完善组织、树立品牌等手段,打造我市广场文化的品牌,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化品位。使广场文化活动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让广场文化这一城市名片响起来,亮起来,让广场文化成为群众休闲健身、展示才艺的场所,同时成为弘扬爱国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的阵地。

第二篇: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如何推动文化进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形成健康、科学、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们湖北省沙洋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将培育农村文化能人作为推动文化进户、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来抓,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形成了文化能人带动社会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县共培育农村文化能人396人,共发展腰鼓队165个,秧歌队84个,街舞队31个,戏曲剧团8个,歌舞剧团32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创新思路抓引导

近年来,我县许多地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中心户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重视。调查发现,当前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仅靠政府组织、行政命令(号召)根本不行,即使勉强开展一阵子,也维持不了多久,应当建立在农民自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但凡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红火的地方,都有一个或几个带头人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我们将其称之为农村文化能人,并决定以此为抓手,引导他们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对以锻炼身体为主的能人,考虑到主要集中在城镇,大部分是退休、下岗职工或者家庭主妇,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定期组织周围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并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加各类庆典活动,打出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沙洋城区的“祝你健康”街舞队队长祝友珍老人、“红满天”腰鼓队队长贾贤华、后港集镇的“康媛”腰鼓队队长陈兰英,开始只是为了自己锻炼身体,不曾想到却带动了周围一大批群众参加,便一发不可收拾,自筹资金或者发动社区组织,组建了自己的文艺队,常年组织开展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二是对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的能人,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办礼仪公司、歌舞团、戏曲团等方式,传播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沙洋阳光礼仪公司、海燕歌舞团、闸口村花鼓戏团、神州舞蹈培训学校等艺术团,都是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成立的,常年为企业或者群众提供专业艺术表演。

三是对以自娱自乐为主的能人,主要集中在农村,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利用农闲,组织周围群众打腰鼓、跳健身舞、扭秧歌、卡拉OK,每逢村里农户有红白喜事,大都免费服务,丰富农户的文化生活。五里镇有20个村都成立了腰鼓队或者文艺队,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比着学、比着干,创作出了一大批来源于生活、适合群众口味、倡导科学文化知识的节目,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着力培育促发展

一是培训提高。为切实提高农村文化能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利用双休、农闲时间,拿出专项经费,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民间舞蹈、民族器乐、歌唱等文艺知识培训。对老文艺骨干,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分散活动的方式,先后举办13期集中培训班,参学达300多人次,收到了较好效果。曾集镇老艺人许飞,通过培训,掌握了歌唱、舞蹈、戏剧小品等新门类技艺,组建起了家庭艺术团,还培养了30多名文艺新秀,长期活跃在荆楚城乡。对文艺新秀,我们择优培训,因人因艺,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现已累计培训400多人。沙洋镇下岗女青年王梅,业余爱好文艺,通过培训,舞蹈、歌唱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还协助丈夫办起了剧团,解决了30多名姐妹的就业问题。

二是活动展示。为使文化能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条件,浓厚氛围。在每年春节、元宵、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我们都轮流选调优秀民间剧团参加城区民间文艺调演、踩街活动。近五年来,共选调8个民间剧团和16支业余舞狮队、舞龙队到城区参演。在定期举办的社区纳凉晚会、两年一届的歌手比赛、三年一届的群众赛歌会中,我们都注重发挥文化能人的作用,鼓励、动员他们或担任合唱指挥,或担任领唱,或组织文艺节目。在农民运动会等重大活动时,我们都利用开(闭)幕式机会,组织文艺表演,展示他们的风采。五里镇还在今年5月组织开展了腰鼓汇演,每村选派一支队伍参加,约2万名群众现场观摩,场面十分壮观,群众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极大促进了该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是典型引导。在培育农村文化能人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宣传典型,正面引导,积极推介,使之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阳光礼仪乐团是我县最早成立的一家专业乐团,创始人张劲大学毕业后,凭着对文艺事业的执着追求,致力于发展专业礼仪乐团,先后在荆门、广华开办了2家分店,202_被省文化厅授予“积极为农民服务的先进单位”,荆门日报星期天版多次进行专题报道;五里镇68岁的退休教师、痴心于文化事业的杨道美老师的事迹十分感人,通过我们的推介,在省、市主流媒体进行了专访和系列宣传,影响很大。我们还在沙洋电视台、《沙洋周刊》上开辟专栏,介绍先进典型人物,正面宣传引导,使文化能人的工作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注重结合求实效

一是坚持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相结合。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各镇目标管理内容,明确要求各镇每必须重点扶持4—5个文化中心户、1—2个民间艺术团或社区(村级)腰鼓队、文艺队。各镇也把建设和扶持村级文艺队、文化中心户纳入工作目标。五里镇高度重视文化能人的作用,镇里安排专人逐村进行辅导,全镇21个村目前已有20个村建起了文艺表演队。官当镇把扶持村腰鼓队、文艺队纳入了镇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建一支文艺表演队补助202_元。各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也积极响应,重点扶持一个文化中心户或者一个村级文艺表演队,目前已有62个市、县驻村工作队对口援助资金和音响、电视机等设备达3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村级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参加县以上文艺活动而获奖的文化能人,我们实行以奖代补,直接奖给其本人,激励他们更好地创作。

二是坚持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挖掘传统特色文化相结合。将我县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特色文化挖掘出来,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补贴。全县共有8个地方花鼓剧团和2个皮影剧团。每个花鼓剧团和皮影剧团都有1-2个文化能人作支撑。通过组织民间剧团文艺汇演,扩大了地方戏曲和剧团的影响,培育带动了一批戏迷,同时也培育了一批传统艺术接班人。目前,我们已将辖区内的6个地方花鼓戏剧团申请纳入文化遗产补助项目,如获批准,必将有力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坚持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民间协会建设相结合。依托村老年人协会或者文艺协会等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引导文化能人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五里镇各村的腰鼓队、高阳镇新贺村的秧歌队,都是由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牵头,引导文化能人兴办起来的,协会主要提供场地、保管器乐,文化能人主要带头、带领、带动群众开展活动。日常活动经费主要通过“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即村里(社区)补一点、文艺队外出参加庆典挣一点、农民自发捐资筹一点。我们还积极引导有经济实力、热衷于文体活动的文化能人,自筹资金兴办家庭文化活动中心。五里镇陈池村11组宜志辉致富不忘回报家乡,看到组里群众非常喜欢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去娱乐,便购置音响等设备,在自己家门口办起了家庭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一方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培育农村文化能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是传播了健康生活方式。每到傍晚,很多城镇、农村居民忙完家务或者工作后,都喜欢参加这些文化能人组织的跳街舞、打腰鼓、扭秧歌、跳交谊舞等活动,场地宽阔,而且免费,既可以跟着学,又可以在旁边欣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二是净化了一方社会风气。五里镇草场村,以前是乡政府驻地,集镇人口比较集中,由于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很多农民染上了打麻将、买码等赌博恶习。如今,在几位文化能人的带动下,先后开办了3家露天舞场,只要不下雨,每晚都有100多名群众来参加,迅速扭转了当地赌博盛行的不良风气。

三是培育了一批文艺骨干。五里高中退休教师杨道美,现年68岁,退休后一直坚持自掏腰包,不要任何报酬,义务为周围群众提供文艺指导,培育了一大批文艺骨干,指导成立了3家艺术团,并帮助20个村建立了腰鼓队或文艺队,有力推动了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是促进了邻里团结互助。很多群众反映,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通过参加打腰鼓、扭秧歌等文体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以前因家庭琐事和抹牌赌博发生的扯皮现象少多了,不少积怨、矛盾也得到了和解,邻里间的关系更和谐了。如五里镇陈池村4组的罗传朴、刘昌云两家,曾因屋界纠纷打过两次架,光医药费就花了1.5万元,双方积怨很深,镇、村干部调解多次也得不到有效化解,但自从两家都有人参加文化能人组织的文艺活动后,由于经常性交流,增进了了解,逐步化解了恩怨,昔日的“仇人”变成了今日的朋友,在当地一时成为佳谈。

五是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很多镇、村干部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群众从中感受到了干部的良苦用心,不知不觉拉近了党群、干群的距离,特别是合并村,行政管辖范围增大,干部、群众相互不熟悉,但通过引导群众参加这些文体活动,在干群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很多群众也表示,参加这些文体活动,特别是镇里开展文体节目比赛,大家都愿意做点什么,有的直接上场参赛,有的在幕后策划指导,有的在台下鼓劲打气,昔日的集体荣誉感又回到了身上。

第三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跃群众精神文化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跃群众精神文化

近年来,源汇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社区,面向群众,努力探索,采取搭建载体、培育队伍、开展活动、破解“瓶颈等措施,走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区群众文化的新路子,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文明素养,提升了城市品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搭建载体。源汇区将群众文化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以各类广场、游园为依托,建成固定社区文化广场18个、沿河文化活动中心6个。各办事处还积极协调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共建,目前,已有10余个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中心无偿向社区群众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是培育队伍。该区坚持政府引导和群众自办相结合的路子,相继培育出了柳江社区的“腰鼓队”,老街社区的“夕阳红文艺队”,新华街社区的“小蜜蜂曲剧团”,受降路社区的“普法文艺队”等特色文艺团队27个、民间艺术队63个,兼职演出人员达1700余人。艺术团体组织者以免费培训的方式,组织群众参与舞蹈、歌唱、戏曲、秧歌、腰鼓等演出活动。三是开展活动。该区通过每天举办“激情广场大家唱”、“舞动漯河大家跳”,每月举办“月末文化广场”,每季度举办“社区文化展演”,每年举办“家庭文化才艺比赛”,常年开展“图书进社区”、“经典文化进社区”等多种文化活动,将一道道文化套餐奉献给广大市民。各社区还在部分街巷制作艺术版面160多幅,绘制科普、文化长廊4条,同时发动居民利用书法、绘画、剪纸等形式美化楼道100余处。

四是破解“瓶颈”。源汇区通过企业冠名等方式举办文化活动,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温州国际商贸城负责人告诉记者,年初以来,他们先后和区文化部门合作,成功举办了源汇区第十三届民间艺术大赛和社区月末广场文化活动,不仅缓解了社区文艺团队活动经费不足的难题,而且为商场聚集了人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文化品位,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第四篇: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分析

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也愈加丰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广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广场舞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和健身方式而言,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同时还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

一、广场舞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

在公园、休闲广场以及社区空地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广场舞队伍,他们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转动身体,而广场舞参与者都是面带笑容,神清气爽,给人一种幸福、快乐的感受。广场舞主要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成为国民的特色娱乐休闲建设项目,同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大部分情况下,广场舞主要是社会民众自发组织,在广场、公园以及社区空地等场所聚集,广场舞参与人数各不相同,同时不会受到舞蹈基础与年龄限制,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休闲活动。同时广场舞还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结合不同区域文化喜好以及民族特色融入各种舞蹈元素,比如交际舞、健身操以及腰鼓舞等。从整体来看,随着时代发展,广场舞也越加完善,并逐渐成为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核心项目,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二、广场舞和群众文化建设

(一)广场舞能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广场舞对于群众文化建设而言,其主要作用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广场舞作为一种较为亲民、简单的艺术形式,能够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还使社区文化活动更加多样化。因为广场舞自身的娱乐性和多元性特征,其不会被基础设施、时间、服装道具以及舞蹈基础所限制,符合当下人们的快节奏学习与生活。同时参与广场舞,还可以起到强化社交与陶冶身心的功能,符合当下人们的交友、娱乐和健身需求。广场舞集中化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群众文化的基础特征和主要发展方向,同时还为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基于广场舞帮助下,群众文化将进一步带动其他各种文化活动的深入发展,而各地文化管理部门以及政府部门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广场舞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同时结合群众反映组织各种丰富的文艺活动,通过该方法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

广场舞逐渐成为各个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而广场舞本质上属于一种高品味与高文化层次的活动,通过参与广场舞可以更好进行联系沟通。各个年龄段、层次和阶段的人群也可以借助該平台进行互相学习与交流。而该平台能够有效吸引人们的广泛参与,从而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此外,广场舞也为人们提供了进行自我展示的基础平台,可以让人们自由发挥白身的才艺,释放情绪。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宣泄情感,从而通过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广场舞还可以使人们接触多样的艺术层面,不断提高人们文化水平与艺术修养,而这也代表着人们能够进行和谐、文明交流。通过广场舞提升整体文化水平,有助于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三)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广场舞全面普及和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群众的互动与交流,相关参与者在广场舞活动中,互相沟通和关爱,从面获得一种精神层面的慰藉,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世界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激发人们精力。因为广场舞本质便是娱乐和服务大众,所以其属于一种百姓较为青睐的娱乐活动,在舞蹈工作以及歌曲等方面的编排十分接近时代精神的弘扬主题,蕴含丰富的正能量和强大的生命力。广场舞的优势特点还可以帮助社会群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通过最为有效的传播方式发挥出帮助群众改善不良习惯的作用,起到凝聚力量和振奋人心的效果。同时其他各种活动组织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玉溪市红塔区北城街道在同治年间组建的乡绅班,表演滇剧;清宣统年间还成立了于旗灯会,随后还创建了五种民间组织,表演花灯,形成了十分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北城公社还在1982年创建了北城文化站,涵盖文化茶室、乒乓球室、放映室、阅读室、会议室以及图书室等部分,为北城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带动了当地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北城群众文化已经发展为拥有400多文艺骨干的规模,成为街道文化活动的主力。

第五篇: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 庄晏红

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 ——厦门市民间文艺的现状、思路与对策

民间文艺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并享有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艺成果,彰显着5000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闽南的民间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内涵和魅力。丰富的艺术种类,精彩的民俗活动,精美的民间工艺等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闽南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闽南文化区域的思想、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此意义上来说,保护闽南文化艺术,就是保护闽南人的根(陈耕)”。厦门拥有许多优秀的闽南民间文化艺术,但传承的状况令人担忧,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闽南文化面临着“断层、碎片”的状况,很多较边缘的闽南民间艺术更是濒临绝种,抢救、保护成了当务之急。许多学者、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刻不容缓。福建省在202_年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第二批实施的省份,现已全面开展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工作。202_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及教科文卫委员会和省文化厅又下发通知,将202_年1月1日定为“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日”,并同时启动了“202_年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年”活动。福建省成为全国第三个由省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省份。

一、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厦门地处于祖国东南和海峡西岸的重要位置,明清以来一直是闽南文化的汇集地、传播地。在闽南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包括有大量的民间故事、闽南歌谣、闽南方言谚语和歇后语、戏曲、曲艺、民间舞蹈、民间阵头、民间美术、民间工艺,还有民俗、婚俗活动等。因此,保护闽南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厦门民间文艺事业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作为开放的特区,厦门当之无愧为闽南文化向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和交流中心。在新时期构建厦门海湾型城市宏伟蓝图,以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强市的目标下,厦门在发展高度发达的经济同时,始终不忘艺术之城的建设,文化艺术在经济的促进下得到很大的发展,发展厦门的文化艺术, 离不开闽南民间文化艺术。

同时,发展闽南民间文化有利于沟通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为完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大业贡献力量。海峡两岸同根、同宗、同文、同语、同风、同俗。闽南更是台湾河洛人(闽南人)、客家人的祖籍地。数百年来,闽南文化一直是作为入台的闽南移民怀念故土、不忘祖家心愿的表达方式,在台湾被较为完整地传承和保存下来,她成为一种风俗,涵盖面广,群众基础深厚,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语言、建筑、饮食、生产劳动,到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人的性情行为等,无不浸透着浓重的闽南文化色彩。在今天,闽南文化、风俗依然是新一代台湾同胞维系与大陆亲情的重要桥梁,闽台两地民众的生活与民间文化相互交汇、相互融合,所以说闽南文化是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见证。厦门作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地区,发展闽南文化在沟通海峡两岸文化认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闽南民间文艺现状

本的四至八月,我们就厦门市民间文化艺术现有资源进行了摸底,并重点到漆线雕、石雕、木雕等民间工艺厂,民间剧团,民间艺术社团进行了参观考察,也到厦门周边闽南地区的民间文艺活动及民俗活动进行了调研。在此期间共召开3场专题座谈会,邀请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就厦门民间文化艺术的建设及成立民间艺术协会献言献策。经初步调查及搜集整理,闽南民间文艺的种类多样、技艺高超、表现力丰富,有属于国际一流、国内优秀的艺术门类,也有濒临失传或已不见的种类,以下为对厦门及周边地区闽南民间文艺的初步调查及搜集整理出来的主要种类和项目。

(一)闽南民间文艺主要种类

1、闽南戏曲:

如梨园戏,高甲戏、南音、打城戏、北管戏、布袋戏(又名掌中戏)、提线木偶(古称嘉礼戏)、铁枝木偶戏、皮影戏等。

2、闽南曲艺:

如锦歌说唱、荷叶说唱、方言讲古、答嘴鼓、大广弦说唱、月琴说唱等。

3、闽南音乐:

如南音、北管、歌仔、闽南语歌谣和现代闽南语歌曲等;

4、闽南民间舞蹈、:

如拍胸舞、贡球、车鼓、海底反、嗦啰连、跳火群、大鼓凉舞、舞龙、弄狮、扛阁、公婆背、踩高等。

5、民俗阵头:

如宋江阵、蜈蚣阵、鼓吹阵、八音阵、牛犁阵、八家将等。

6、闽南工艺

如漆线雕、石雕、影雕、木偶雕刻、彩扎、漆篮、漆器、水仙花雕刻、泥塑、面塑、珠绣等、竹编、草编、纸扎、花灯、瓷器、瓷灯、瓷壶、剪纸、刺绣等。

7、民间美术

如漆画、木版年画、漳浦剪纸、漳州棉花画、同安农民画等

8、民间文学、口传文学

闽南民间文学和口传文学中有谚语(如俗语、歇后语、冠头语等)、民谣(如童谣、情歌、劳动歌、生活歌、故事传说歌、习俗歌、劝善歌、乞食歌等)、民间故事(如妈祖、保生大帝成仙成道的传说,陈三五娘的传说,郑成功的传说,陈嘉庚的传说),以及新编民间故事(关于闽南或厦门)的山川日月,豪杰英雄,以及反映他们生活、爱情的种种传说,故事、掌故等。

9、闽南民俗

(1)岁时节俗:如正月初一的“开正”活动;正月十五的观灯,吃“上元圆”活;三月清明节,;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舟,吃五月粽活动;八月十五日中秋吃月饼,博饼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山活动;大年二十九(或三十日)过年活动等。

(2)婚俗活动:如换庚贴、下聘、送财礼、迎亲、送嫁、逗新娘等活动。

(3)农耕活动、宗教活动、神明节俗等

10、闽南服饰

闽南服饰,如斗笠,草帽,凉帽,虎头帽,雨伞,短裤,裙子,凉鞋,木屐等等。

(二)厦门民间文艺的主要生存状况

厦门自古以来就是闽南民间文化的汇集地、传播地,许多民间文艺虽不是原生的,但这些民间文艺传入厦门后,经历了长期的孕育与繁衍,都因为有着浓厚的本土特色而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民间文艺源自民间,民俗活动是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是民间文艺的载体,但民俗活动在闽南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自己的舞台,现在民间文艺的生存状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有的甚至不为人所知或已失传。

厦门民间文艺的生存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戏剧类的有国家专业剧团,如歌仔戏剧团、高甲戏剧团等,这些剧种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有一些民间的职业剧团活跃在基层;曲艺类的基本上是业余爱好者组成的民间社、团在基层小规模的活动;工艺类的产业化发展比较好,如漆线雕;民俗类的大多濒临绝境;美术类所剩无己。

三、加快厦门民间文化艺术建设的建议及对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于本的11月成立了厦门民间文艺家协会。但是,单就传统的、优秀的民间文艺保护而言,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说启动厦门民间文化艺术普查、成立民间艺术团,创建厦门民间文艺家广场,举办较为大型的厦门民间艺术节等,集中来讲还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抢救本土优秀民间文艺。民间文艺的保护工程,不能只停留在填表造册,收集文字。随着老艺人相继去世,有些民间艺术就不再在民间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本土民间文艺就逐渐缺乏传承人,这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构成了威胁。建议文化部门掌握各地的重点艺人,可以有目的去依靠老艺人带班示范,传授表演技艺。有些艺人年岁已高无法动弹可口头指导,尽量的去保持其艺术形式的原貌,不让其失传。

2、建议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部分资金分批对重点项目民间艺人给予一次性艺术补贴。这项措施能让老艺人真切地享受到保护工程为他们所带来的关心和鼓励,使他们乐意传承,乐意奉献。而我们不仅完成了抢救,收集了民间艺术精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民间艺术新的传承人。

3、建议定期举行本土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舞蹈展演。通过展演的形式来激活原生态的艺术。原生态是传统的,传统文化就是在这种不断继承、发展中丰富创造的。展演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保护、发现人才、铸造品牌。

4、鼓励和扶持具有专业能力的艺术家组建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对本土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包装、创新和发展。依靠社会力量,实施厦门的民间文艺保护工程。对外宣传厦门特色文化,打造厦门本土文化品牌。

推动广场文化建设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庄晏红(小编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