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社工实务基本技能(5篇)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1-119917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11-06 19:41: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社工实务基本技能

社工实务基本技能

一、自我探索—内容

1、自我认识:包括外表和举止、爱好和厌恶、性格、长处和短处、价值观、感受。

2、自我评价:个人对于自身观点与感受的看法,是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觉,是个人“内在对话”的外在体现。

3、接纳他人:工作者应包容案主的感受、想法和看法,包括优缺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建设性和破坏性的态度和行为。警觉于自己接纳他人的态度,并不断提升自己接纳他人的程度,是社工必备的素质。

4、自我肯定:社工在表达意见时有肯定新颖的见解,包含了富有价值的知识、意见和感受。社工的反应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充满自信的和对人充分尊重的。

5、自我控制:掌握自己情绪,以及适当控制行为冲动的能力。掌控自己的直觉感受、仔细选择语言表达、注意身体姿势、控制表情和语调。

二、会谈技巧—过程及技巧

1、准备阶段:会谈动机(面对不同动机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主动求助动机的保持中立态度;没有动机或动机的帮助其发展动机)、会谈安排(会谈地点—“物理上之可接近性”原则,注意外观、位置和布置;会谈时间—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对于时间的要求不一样;具有弹性的时间安排;会谈期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会谈准备(会谈时间的限定、地点的选择、场所的布置、以前的会谈记录、相关的资料)。技巧是:A、社工者的权威性;B、鼓励、支持和同理心。形式是:A、从非指导性、开放性的—细节解释和特殊部分的讨论;B、非个人性资料—个人性资料;C、最近的—过去的;D、明显和清楚的—不容易观察的。

2、发展阶段:1)深度和广度的会谈技巧(掌握之,达至一个有效平衡点)。A、兴趣的表示:口头或非口头—“嗯、我知道、是的、继续说、很好”&点头微笑身体前倾。

B、反映:指一个人心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并且愿意去听某一特定话题的谈论,如对话题重要性的表达、对某一部分内容的反应、对某句话的反应。反映技巧的表达中,社工感情应该是中立的。

C、澄清和解析:澄清涉及区分主观事实与客观事实、涉及与谈话内容的选择以及不同选择下可能结果的讨论。解析是指将模糊察觉的东西,以知觉的语言表达出来,通常是将服务对象潜在的在感情上的信息用比较清楚的通俗的语言加以表达。

D、摘要与重述:摘要是指将会谈中的各部分综合起来,明确所讨论的范围,并暗示尚未谈及的部分。重述是指通过简短复述来进一步明确会谈的方向。E、质疑:用提问的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在回答的过程中自己察觉一些问题的本质或者自己行为的一些技巧,由此作出优缺点的判断。2)会谈转换:类型有—A、开端转换:用短短的问题或评论,把会谈中不相关的题材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话题转换。B、倒退转换:指社工通过原先话题的评论而引发新的主题。C、突变转换:指社工明显地打断正在讨论中的话题。

3、结束阶段:A、会谈时间(时间进度安排)和会谈目的(是否实现):面谈之初告预告谈时间;会谈时注意会谈进度;是否结束取决于目的是否实现。B、注意双方的情绪状况。C、技巧:复述(复述会谈中所讨论过的事情,使双方对会谈目的的完成情况有一个交流和决定)、摘要(社工对会谈要点的主观判断,摘要会要征询服务对象的意见,通过摘要可促使双方对于会谈结果,或者双方共同达成的发展方向有一个交流和决定。D、结束时的气氛也很重要。

三、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

1、运用语言与非语言信息,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

A、工作者对会谈或活动的环境进行妥当的布置,给案主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个案会谈(暖色为基调,安全而简洁的家具和装饰,椅子摆放呈90—130度地位置,注意隔音效果和防止外人打搅)、小组活动(场地以圆形较合适,中间最好没有障碍物)、社区会议(讨论性的会议在安静的场所,宣传性的会议在大写或隆重的场所)B、工作者以亲切、友善的语言与开放的姿态,向案主传达温暖、热情、真诚等信息,让案主自然放松下来。如工作者身体略微前倾,双手放松叠放在腿上或自然垂放,眼神则望向案主眼睛或稍下位置,显出聆听的姿态,同时面带微笑;语言应自然大方、简洁明确易懂、幽默。C、设计小活动,打破冷场和尴尬的局面。应根据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等背景进行设计:老年人(简单、安全为主)、青少年(一定的挑战性)、儿童(考虑动手能力和智力)

2、运用专注与倾听技巧,鼓励案主倾诉自己的问题。

A、专注:指社工者对受助者的语言内容及非语言内容的专注观察,同时社工者也要用语言及非语言方式,把这种对他的关注传达给受助者,使其能感受到社工者的尊重和接纳。、B、积极聆听:不是被动的倾听,而是A)力图把握案主的用意和感受,并加以适当的回应,让案主体会到你的诚意与理解,回应包括点点头或说“哦、我明白了”等;B)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和同情的表情来表达你对此的兴趣,并记忆与分析案主的话语;C)采用跟进的说话方式,比如问案主“后来呢?

C、选择性的不专注:以影响案主的发言,使案主的话题不至于跑题,从而达到控制谈话重点的目的。

3、运用同理心与自我表露的技巧,促进话题的深入与专业关系的形成。

A、同理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融入他人的过程,或感受他人如何经验事件的感受,以了解及察觉另一个人的思考、感觉、经验与个人状况的过程。方式:通过复述对方的话来完成,但不能照搬对方的话,而应通过释义的方式来完成,即用你自己语言重新描述对方的思想和情感。重点是放下自己的意思和主观偏见,力求了解案主的感受和想法,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案主。

B、自我表露:社工者有选择地将亲身体会、处事方法和态度、对人对事的感受向受助者坦白,是受助者能借鉴别人的经历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作用:表达信任、示范作用。但应注意不要过多地分享个人的信息,以免使自己成为谈话的主题。

四、讨论技巧(目标:促进问题的解决)

1、有效提问

1)方式:A、开放式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词回答,有助于激发思考)B、深究问题型问题:为了获得理解和加深谈话对象参与的程度和深度,以发掘更多信息而提出的。“描述、告诉和理解”之类的词来进行,如“你能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吗?”C、重新定向型问题:在把话题转移给其他人时利用。D、反馈和阐述型问题:需要进行总结,或对已经讨论的问题进行阐明时使用。“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有谁能对此总结一下呢?”E、封闭式问题:缺乏经验的新手(工作者)使用。

2)注意:A、初期和开导阶段应针对所有谈话对象提问;B、注意给谈话对象一些时间去思考问题;C、谈话回答问题后,感谢对象的意见;D、在合理的时间内如果没人回答,从对象中寻找非语言符号,找出谁希望参与和回答问题;E、如果没人回答问题,考虑重新组织和表述问题或询问是否需要澄清;F、避开有倾向性的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G、避免太多的“是/非”问题;H、避免问题使对象产生防卫和对立情绪;I、抑制通过“点名”提问来吸引注意力。

2、邀请和鼓励

1)邀请:指社工者通过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声音和话语等语言或非语言信息,向谈话对象暗示,或直接推动谈话对象加以表述,或参与到正在进行的讨论中。

2)鼓励:社工者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如声音、手势、简单的句子等影响谈话对象在讨论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与想法。注意:应具体、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子。

3)如何做:首先工作者以开放的肢体语言、放松的态度等,向谈话对象表示愿意做一个倾听和交流者;其次,注意观察案主或小组成员的表现,如沉默、逃避眼神接触等,工作者应理解其心态、接纳其逃避情绪,同时利用鼓励和邀请的技巧去回应。做法:运用鼓励的话语、微笑颔首等肢体语言、在小组中可让第三者邀请该对象,使其获得更多的支持,促进小组的融洽关系。

4)过程使用:建立关系的初期,工作者与案主比较陌生,应较多的鼓励和支持;在案主表述个人经历与感受时,会有矛盾与挣扎的心理,不宜直接邀请,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案主谈论自己关心的问题时,工作者只要关注就好了。

3、头脑风暴

1)含义:鼓励讨论者平等的参与,在公平、信任的基础上,倡导每个人自由地建议、设想,以促使思想和意见的爆发。有助于小组成员产生互相的信任,增进小组凝聚力。

2)过程:A、清楚地表达目的、议题、讨论的问题和头脑风暴的指导;B、严格设定时限,如12—20分钟;C、成员按照顺序表达自己的想法;D、在听取和产生意见和想法时,是不允许进行评价、批评、评论和讨论的;E、成员不断地轮流参与是允许的,想法的数量是头脑风暴的目的;F、讨论完善;G、当所有团队成员都发言以后,引导者问:“这是我们所有能想到的吗?” 3)原则:不评判

4、领导技巧

1)领导的五因素:奖赏权、强制权、法定权、专家权和模范权。社工者主要是通过专家权和模范权来获取领导地位。

2)小组讨论中,应具备的技巧:A、社工者必须有组织小组讨论的技巧(维系小组、确定主题、限制时限);B、控制小组讨论的技巧(干预问题和危机);C、引导小组讨论的技巧(掌握科学程序)

3)注意:A、把握小组讨论的程序;B、处理冲突,化解歧见:其一,在冲突发生之前,加以管理避免冲突;其二,冲突发生后,尽快、直接处理,探知真相加以协调;其三,在冲突难以化解的情况下,考虑民主决议。

五、影响技巧

1、影响:是指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让别人因你而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行为。

2、社工者影响与领导者影响的区别

A、领:为了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社:强调以为人本、为案主服务;B、领:利用权威;社:人格魅力与价值观的影响;C、社的专业视角是人与环境互动。

3、技巧

1)教育:A、含义:社工者为了帮助案主提升其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己的经验与专业知识,传授给案主。B、正向性提升潜能;负向性消除不当行为或情绪。C、注意:选择案主喜欢或适合的方式;与案主年龄、受教育程度、能力、文化背景相应;不能代替案主思考或决定。

2)对质:A、是指社工者直接针对案主回避的问题,指出案主言谈、感受和行动的不一致与矛盾,或者挑战案主,让案主面对实质的问题,去除不现实的想法,改变缺乏建设性的、自相矛盾的行为。B、注意:注意关系较稳定后才加以对质,并且对质时,抱着真诚、友善、接纳的态度;针对案主具体的言行,对其中的矛盾或偏离现实的地方,加以对质;注意观察案主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为避免案主较负面的感受,应先肯定再对质,3)倡导:A、通过公共发言、组织活动、媒体宣传、政策建议等多种方式,倡导或挑战有关机构或相应政策,以谋求或保障服务对象的应有权益,甚至影响政策,促进社会的变迁。B、倡导对象是较大的机构、组织,尤其是机构的主要决策者。C、方式:联名情愿的方式、呼吁公众的参与、采取法律行动、提供专家意见。D、倡导的运用可以扩大社会影响,从而影响社会,以服务于案主或社群。E、取决于影响的对象、社工者的能力、成功的可能性、可资利用的资源、案主和社会工作者可能承担的风险。

4)整合资源:A、社工者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和运用来自机构的、社区的、社会的各种资源,并加以整合,使各方面的资源能彼此配合,发挥最大的效力。B、首先,社工者需要了解各种资源,并分析其功用;其次,强化现有的支持系统,扩展所需的社会资源,并加以有机地整合。C、注意:尊重案主个人的意愿;注意增进案主对资源的认识,提升其运用资源的能力。

第二篇: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

一、自我探索的内容

1、自我认识包括外表和举止、爱好和厌恶、性格、长处和短处、价值观、感受

2、自我评价是指个人对于自身的观点与感受的看法,是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觉,这样的想法是从内心衍生出想法及价值观,不是从他人的赞美与看法而来的。

3、接纳是指工作者应包括案主的感受、想法和看法,包括其优缺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建设性和破坏性的态度和行为等。

接纳不等于赞同,而是不采用否定、责备、拒斥的态度,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便于案主的表达。

4、自我肯定变现为社工在表达意见时有肯定新颖的见解,包含了富有价值的知识、意见和感受。

5、自我控制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掌控自己情绪以及适当控制行为冲动的能力。

二、会谈技巧

(一)、会谈与一般谈话(202_年实务论述题)

1、会谈与谈话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来表达观念、态度、感受的一种沟通方式;面谈是最主要的形式;都会产生相互影响等。

2、会谈与谈话的根本不同在于会谈是有目的性的,会谈之间的互动也是有目的性的。会谈有较为正式的组织、清楚划定的角色分配以及规划交流过程的标准。

(二)、社会工作会谈与其他会谈的区别

1、社会工作会谈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会谈围绕着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及服务对象与其他社会环境的关系而展开的。

2、社会工作会谈会因社会机构及行业的责任不同而呈现出内容和目的的不同。

3、社会工作会谈内容呈现出丰富性。

4、社会工作会谈关心个人的活动,重视感觉与态度,而较不关心纯粹客观的资料。

5、社会工作会谈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介入方式,本身具有治疗性。

6、社会工作会谈随着个人和环境的互动状况而发生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非控制性。

三、建立关系技巧

1、运用语言非语言信息,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

首先,对会谈或活动的场地加以妥当的布置,为案主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其次。社会工作者要以亲切、友善的语言与开放的姿态想案主传递温暖、热情、真诚等信息,让案主自然放松下来,消除戒备心理

2、运用专注和倾听技巧,鼓励案主倾诉自己的问题

专注是用肢体语言信息传递对案主的尊重、关注与接纳,使其感受自己与工作者关系中的安全,从而鼓励案主去自由表达,并在工作者的支持与帮助下,共同来探索自身的问题。

运用专注技巧时,社会工作者扮演的主要是倾听角色,但这种倾听不是被动的倾听,而是试图去把握案主的用意与感受,并加以适当的回应,让案主认识到你的诚意与理解。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运用选择性的不关注去影响案主的发言,使案主的话题不至跑题,从而达到控制谈话重点的目的。

自我表露是社工有选择地将亲身体会、处事方法和态度、对人对事的感受向受助者坦白,使受助者能借鉴别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

四、讨论的技巧 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是基于一定的经验与知识,根据对象、场合与谈话进程的不同,艺术地加以提问,以引导服务对象敞开话题,并朝着目标话题迈进。

(2)为了有效地进行提问,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以下九点:(略,P198)。

五、影响技巧

教育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为了帮主案主提升其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己的经验与专业知识,传授给案主。

教育技巧的运用有正向性与负向性两种。正向性是传授案主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其潜能。负向性是指引导案主分辨、认识自身态度、观念、行为等方面的错误,从而消除案主的不当行为或情绪。

在运用教育技巧时,社工要注意选择案主适合或喜欢的方式加以教导,注意所教导的内容、深浅程度与案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能力与文化背景相应,要注意不能代替案主思考或决定而是促发案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质技巧指社会工作者直接针对案主回避的问题,指出案主言谈、感受和行为的不一致与矛盾,或者挑战案主,让案主去面对实质的问题,去除不现实的想法,改变缺乏建设性、自相矛盾的行为。

运用对质技巧,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在关系较稳定后才加以对质,并且对质时,要抱有真诚、友善、接纳的态度,而非批评与责难。要针对案主具体的言行,对其中矛盾或偏离现实的地方加以对质。要注意观察案主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我们要谨慎使用对质,因为对质可能会带给案主较负面的感受。

倡导是通过公共发言、组织活动、媒体宣传、政策建议等多种方式,倡导或挑战有关机构或相应政策,以谋求或保障服务对象的应有权益,甚至影响政策,促成社会的变迁。

倡导技巧针对的对象是较大的机构、组织,也可以针对该机构主要决策者来施加影响。

运用倡导技巧时,注意倡导应该以获取社会关注为手段。在运用倡导技巧前,需要考虑都方面的因素,要考虑可能给案主带来的风险。

整合资源是指社会工作者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运用来自机构、社区、社会的各种资源并加以整合,使各方面的资源能彼此配合,发挥最大的效力。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各种资源,并分析其功用。强化现有的支持系统,扩展所需的社会资源,并加以整合。整个过程要以案主需要为本,充分尊重案主的意愿,要增进案主对资源的认识,提升其运用资源的能力。

第三篇:第二章社工实务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考点)

本章共有三节内容组成,结合三一原则学会理解。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述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考试大纲要求:

1、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本节重难点:

1、儿童的特点包含哪些?(生理、心理和行为)

2、儿童的需要有哪些层面?

一、儿童的概念和定义(了解即可)

(一)儿童的概念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8岁以下任何人统称儿童。我国对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二)儿童的界定

1、生理年龄

2、心智年龄

(三)儿童的特点(考点)

1、生理特点;

成长性(防止营养不良)、基础性

2、心理特点;

发展性(人格的形成)、依恋性(情感和生存)、可塑性(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3、行为特点; 探索性(搭积木)、模仿性(示范行为)202_年真题-单选

【例题】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联。社会工作者对儿童所处的抚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介入,是基于儿童的()。a.探索性 b.模仿性 c.可塑性 d.依恋性 答案:c 【解析】可塑性是指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202_年真题-单选

某县妇联在各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服务,其中一项内容是帮助留守儿童每月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通话两次,加强他们之间的亲子联系。这项服务设计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a.发展性 b.依恋性 c.可塑性 d.模仿性 【答案】b 【解析】儿童的依恋性体现为:儿童对其抚养者的依恋,不仅基于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题中,社会工作者让留守儿童与其父母通电话交流感情,满足了留守儿童对其抚养者依恋的需求。

二、儿童的需要(考点)

(一)生存的需要

(二)爱的需要(情感、宠爱)

(三)学习的需要(生活技能、礼仪知识)

(四)游戏的需要(获得快乐、角色体验)

(五)社会化的需要(适应社会的过程)

(六)被保护的需要(儿童权益)202_年真题-单选

儿童喜欢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快乐,学会与人相处,游戏主要满足了儿童的()需要。a.生存 b.自我保护 c.身心成长 d.生命安全 【答案】c 【解析】儿童在游戏中获得身体的成长,并通过游戏学会与人相处,逐渐地认识了解社会。游戏主要满足了儿童的身心成长需要。

三、儿童的成长与面临的问题

(一)婴儿期(0-1岁)生理层面 避免疾病困扰和生命安全

(二)幼儿期(1-5岁)情感 分离焦虑,恐惧,过度依赖等

(三)学龄期(6-11岁)学习性问题,厌学,未成年人犯罪

四、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了解)定义

儿童社会工作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

五、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基础(了解)

(一)宪法

(二)儿童权利公约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节考试大纲:

1、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节重难点:

1、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2、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微观、宏观)

3、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考点)

(一)儿童生物学(遗传学说)

(二)儿童心理学(3个理论)

1、心理分析理论(个体早期经历对成长的影响)

2、心理社会发展论(健全人格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3、行为或学习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学习不同的行为模式)

202_年真题-单选

幼儿每次在吃水果之前,家长都要求他(她)先去洗手,然后再拿水果,重复多次之后,幼儿再看到水果,即使没有家长提醒,也会自己先去洗手。这符合()的原理。a.观察学习b.模仿学习c .古典制约 d.操作制约 【答案】c 【解析】行为或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模式有三种:①古典制约。古典制约涉及儿童的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例如:食物的香味和父母准备晚餐的声音,可能是引起儿童饥肠辘辘的刺激。②操作制约,是指在适当的反应出现时给予奖励的一种学习和行为反应方式。③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儿童还以观察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与制约的学习模式相互增加与互补。题中,儿童形成了水果—洗手的刺激关联,是古典制约模式。

(三)儿童教育学

202_年真题-单选

儿童教育学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有时会在某一两个方面表现突出,而在其他方面落后于其他人。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留意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表现,即使他们未能在某些方面达到一般水平,也不要责罚他们。依据这一理论,社会工作者在为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时,应采用()的工作取向。a.儿童为中心 b.需求为本 c.优势视角 d.问题为本 【答案】c 【解析】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这从教育学的角度为社会工作者对儿童采用优势视角的工作取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证明。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

(一)宏观层面 制定法律 组织调研

参与公共事件分析,提供建议

(二)微观层面(考点)

1、支持性服务:对家庭提供服务,如亲子关系,分居家庭冲突

2、保护性服务:防止或制止侵害,如少儿失学,家庭暴力

3、补充性服务:对薄弱环节增强,如留守儿童

4、替代性服务:改变生存环境,如孤儿、弃儿,流浪儿 202_年真题-单选

“留守儿童之家”的社会工作者发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存在共性,表现为:父母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联系,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容易成为坏人的侵害对象。鉴于此,社会工作者写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与需要》、《增加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增设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教育课程》的两份提案,通过h省的人大代表提交到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在上述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采用了()服务。

a.支持性 b.保护性 c.补充性 d.替代性 【答案】c 【解析】补充性服务是通过专业介入,对儿童境遇中存在的某些薄弱或者缺失环节,以适当的增强。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补充性服务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题中,社会工作者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写了两份提案,正是采用了补充性服务。202_年真题-多选

当儿童由于父母死亡、疾病、吸毒、入狱、离家出走等原因不能得到父母照顾时,需要替代性服务。属于儿童替代性服务的有()。a.亲属照顾 b.福利机构照顾 c.家庭寄养 d.收养 e.托儿所照顾 【答案】bcd 【解析】替代性服务是指通过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如对极度危险家庭监护权的剥夺,流浪儿童的救助等。目前开展得最多的替代性服务是对孤儿弃儿的养育服务,可分为:①儿童福利院安置,或称院内救助、机构养护等;②家庭寄养;③收养。

三、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

(一)家庭

(二)学校

(三)同辈群体

(四)大众传媒(注意社会文化、网络传播的影响)

四、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了解)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驻校社工)

(二)社会福利机构(孤儿院)

(三)社区

(四)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本节考试大纲: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本节重难点:

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2、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一)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

自决:儿童的行为能力尚未完全,但是同样需要案主自决

(二)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 环境:人是情景中的人,系统论

(三)社会工作者的特殊角色

社工:提供者,支持者,教育者,中间人,调控者

保护者,这是个特殊的角色。202_年真题-单选

新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要从事儿童服务。该中心的社会工作者近期在社区开展了“预防儿童性侵害”和“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等活动。在上述专业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担当很多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是()。a.支持者 b.教育者 c.服务者 d.保护者 【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活动中,担当着多种角色。如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教育者、中间人、调控者等。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一保护者。社会工作者要从保护社会的未来的角度,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资讯,联络有关部门共同抵制侵害儿童权益的事件,无论这种侵害是来自于家庭外部,还是直接来自于儿童的抚养人。

二、“评估”方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查阅资料、问卷、访谈等。

(二)评估量表(考点)

1、智力量表

2、行为量表

3、社会期望量表

4、自我意识量表

5、儿童受虐量表 202_年真题-单选

小羽自幼跟爷爷、奶奶生活,备受宠爱,是个十分调皮和任性的孩子。上小学时。小羽才回到父母身边,和父母比较生疏,学习表现不佳,时常被父亲呵斥,小羽为此变得非常焦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作业也完成不了。老师也反映小羽在学校不爱说话,课间活动时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母亲十分着急,求助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在和小羽初次面谈后,想借助一些量表来了解小羽面临的问题,下列评估量表中,较为适用的是()。a.儿童行为量表 b.社会期望量表 c.儿童智力量表 d.儿童多动症量表 【答案】a 【解析】行为量表用于测查4~16岁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由家长根据孩子半年内的情况作出分级评定。该表所测查的社会能力主要包含儿童的体育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况和在校学习状况;行为问题包括的范围较广,有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倾向、社会交往退缩、多动等。该量表主要用于儿童社会工作中对儿童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的筛查,题中,行为量表适用于了解小羽面临的问题。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儿童辅导(儿童个案)

(二)儿童小组工作

(三)受虐儿童的社工介入

(一)儿童辅导(考点)儿童辅导的游戏治疗模式

1、想象互动游戏治疗

设置游戏的情景,让孩子以转化的方式进行沟通,也容易透露隐秘性的事情,同时还可能试验新方法也不会伤害他人。

特点:注意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通过孩子的游戏了解孩子的感受

2、想象互动游戏治疗的技巧(1)用言辞表达或口语化

把孩子正在玩的一项动作用言语表达,赋予明确意义(2)刺激化 鼓励孩子更专注地玩(3)设定限制

(4)相对游戏(通过冲突看儿童的反应,扮演相对角色)202_年真题-单选

儿童由于年龄小,许多困惑或遭受的创伤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社会工作者常采用绘画、布娃娃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说出游戏人物的感受及想法,协助他们表达感觉和想法。这种游戏治疗方式的特点是()。a.社会工作者用口头提示的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想法 b.关注游戏过程的自发性 c.注重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 d.强调非语言的交流 【答案】c 【解析】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许多困惑或遭受的伤害难以用语言表述出来和表达清楚。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可以运用游戏治疗模式进行儿童辅导。

游戏治疗包括:①想象互动游戏治疗,如画图、捏黏土、讲故事;②沙盘游戏治疗。其中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特点足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沙盘游戏疗法的本质特征是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其基本原则在于,最大限度地给人们以想象的自由,允许人们精心构造和发展自己头脑中任意驰骋的各种主题。案例中,绘画、布娃娃游戏属于想象互动游戏,其特点是要注意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通过孩子的游戏了解孩子的感受。沙盘游戏治疗(考点)

1、设置标准

沙盘、沙子、人或物的缩微模型

2、沙盘游戏的目的 探索心理世界

3、过程和步骤

介绍使用、陪伴性观察、共同探索、记录留念 202_年真题-多选

沙盘游戏是儿童社会工作者的一种具体辅导方法,下列关于沙盘游戏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a.沙盘游戏最重要的设置是“童心” b.沙盘游戏有助于儿童自由的表达内心的感受

c.在儿童操作沙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与儿童保持充分的语言交流 d.社会工作者要让孩子明白可以选择任何模具来做任何形式的创造 e.沙盘游戏治疗需要有一定的主题 【答案】abd 【解析】沙盘游戏强调唤起童心,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是沙盘游戏疗法的本质特征。沙盘游戏治疗的过程和步骤包括:首先,对儿童介绍沙盘游戏的沙和水的使用,介绍各种模具的类别和摆放位置,然后治疗师帮助来访者以一种自发游戏的心态来创造沙盘世界以及自由地表达内在的感受,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童心”的唤起。接下来,儿童开始摆放沙盘世界,此时所奉行的是“非言语的治疗”原则。

(二)儿童小组工作

1、概念 儿童小组工作是指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使小组中的儿童能够获得小组经验,产生行为改变和恢复正常功能,以及与他人和周围环境达成有效的调试,最终促进个人及小组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种类

课后辅导类、社会交往类、志愿服务类、主题培训类等;

3、要点

(1)新颖有趣,安全第一;(2)多做示范(3)避免空谈道理

(4)社工具有亲和力,态度亲切和蔼(5)平等(空间位置、心理距离)

4、亲职教育服务(考点)

概念:亲职教育服务就是指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诸如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亲子沟通平行小组

家长组和子女组,可分开也可同时进行联合活动,改善亲子关系。202_年真题-单选

小玲,12岁,父亲性格粗暴,母亲对她期望值较高,只要小玲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便会不由分说地责骂。小玲变得越来越沉默,胆小怕事,她悄悄对社会工作者说:“我也想考好,可不知该怎么做。”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应采取的做法是()。

a.协助小玲增强改变自己的动机 b.协助父母了解小玲的想法 c.协助父母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 d.协助小玲理解父母的想法 【答案】b 【解析】亲职教育服务是指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诸如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亲职教育服务大多以训练的方式为主,其训练的内容有沟通技巧等。传统的亲职教育服务始终把重点放在孩子方面,不少家长训练课目均以处理或改变孩子的行为问题为主,例如孩子的学习问题、难以与家长有效沟通等。题中,小玲与其父母缺乏交流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首先让其父母和小玲学会沟通的技巧。

(三)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

1、儿童虐待

(1)受虐儿童:家暴儿童、流浪儿、性侵儿童等;

(2)儿童疏忽:父母未尽到应当提供的支持、医疗、教育及法律规定的相关照顾

2、儿童身体虐待的指标

3、儿童性虐待的指标

4、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1)辅导主题

受害经验分享、对暴力责任的看法、自我保护计划、陈述感觉、性别角色认定、自尊心的建立等。(2)辅导的功能

协助儿童学习新的价值观和行为

例如:暴力的发生不是他们的错、增加自尊、学习新方法自我保护、认识可以协助自己的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学习新的非暴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1)优先考虑儿童安全;(2)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感觉;(3)结合有关资源积极介入; 同时注意隐私保护 202_年真题-单选 小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一向品学兼优,近来,老师发现小明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沉默寡言,身上还常常青一块,于是把小明的情况告诉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明父亲去年失业,最近母亲又与父亲离了婚。父亲经常借酒浇愁,醉酒就打骂小明。社会工作者在与小明的面谈中发现,小明害怕回家后再遭父亲打骂,已向同学借了钱,查好了南下广州的列车时刻表,则社会工作者应该()。

a.辅导小明提高与父亲沟通的技巧,降低被打的风险 b.向小明的同学和邻居了解情况,对虐待事实进行确认 c.与小明沟通,告诉他不要着急,以后会帮他处理这个问题 d.缓解小明的焦虑,并联系儿童保护中心提供庇护 【答案】d 【解析】对受虐儿童的社会-作,优先考虑的是儿童的安全,进而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他们的感觉。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须与家庭、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以及社区有关力量或社会资源密切配合起来,对受虐儿童予以积极的介入。案例中,小明经常遭到父亲的打骂,并想要离家出走,在这种情况下,缓解其焦虑,并联系儿童保护中心提供庇护,无疑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做的。202_年真题-单选

社会工作者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军开展的个案辅导中发现,小军手臂及面部有多处瘀青,并且步态不正常,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a.向公安机关或儿童权益保护机构报告 b.立即通知小军的监护人到场 c.辨别小军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 d.继续按计划进行个案辅导 【答案】c 【解析】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对受虐儿童的辅导是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的第一步,它优先考虑的是儿童的安全,进而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他们的感觉。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须与家庭、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以及社区有关力量或社会资源密切配合起来,对受虐儿童予以积极的介入。案例中,小军手臂及面部有多处瘀青,并且步态不正常,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首先辨别小军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以保护小军。

第四篇:202_社工中级实务

202_年社工师中级实务试题

一、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相反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与小李的就业目标不一致。小李的的择业观存在偏差,其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必须从修正小李的就业观入手。(2)对小王的服务目标做出具体的修改?

第一,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

第二,从父母入手,动用家庭资源督促李某尽快就业。

第三,针对李某学历较低,建议并帮助其参加业余学校学习或职业培训。第四,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新动向,新需求,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社工在社区调研中,发现该社区部分低保家庭中,有些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有些则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

同时,社工还发现社区存在大量资源,例如,该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经常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活动,平时,居民关系融洽,邻里之间会相互关照,沟通各种信息。据此,社工计划整合社区资源,为低保家庭提供服务。(1)该社区有哪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

正式的资源:社工;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 非正式资源:邻里;家庭

(2)为向低保户家庭提供有效服务,社工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第一,针对有些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的低保家庭,组织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在政策框架内,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经济援助。依靠社区福利中心的专业力量对低保户医疗、护理、心理疏导、康复等方面的帮助。

第二,针对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的低保户家庭,依托社区福利中心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鼓励邻里之间多沟通,积极参加社区企业就业市场招聘会,动员企业多深入社区开展就业岗位及待遇宣 传。

第三,针对有些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的低保户家庭,社工应从树立正确就业观入手积极宣讲低保政策,指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认识到低保政策的目的,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及脚踏实地的劳动获得幸福生活。

三、小杜是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当老年人说起自己被家人虐待时,不知如何处理;而对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源。为此,她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已经哭了好几次,怀疑自己能不能从事本职业,也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感到无助和无力。

针对以上情况,老宋对小杜开展督导。(1)逐一列出支持性督导的具体内容。

社工常面临的压力: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来自服务机构的行政压力;来自社会对社工认识的压力。

小杜的具体压力: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她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已经哭了好几次,怀疑自己能不能从事本职业,也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感到无助和无力。

老宋应针对以上情况,给予小杜情感上支持,帮助其顺利走出困境,增强信心。

(2)逐一列出教育性督导的具体内容。

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教导社会问题的知识;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教导有关工作者本身的知识;提供专业性建议与咨询。

第一,针对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的困惑,老宋要告诉小杜这是大多数新社工的经历,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引导小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投入实践。

第二,针对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老宋要向小杜传授老年人的一些基本知识及老年社会工作的一些技巧。

第三,针对当老年人说起自己被家人虐待时,不知如何处理;而对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源的困惑,老宋要逐一进行分析与回应。被家人虐待的事要进行确实调查,确认后帮助老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人身安全,并学会做起家人的工作。老人不合理要求的事情,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知道寻求资源的事情,鼓励小杜运用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在政策框架内满足老年人的合理要求。

四、某基金会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资金支持,指定医院手术。住院期间,大 多数家长对以后手术康复以后升学、就业心存忧虑,心理压力大。针对上述情况,医院社工部安排实习社工拟定一份“患儿家长互助小组”的活动方案,以协助家长更好的应对压力。第三次活动方案如下:

目标: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内容和过程:(1)暖身活动(2)对上次活动内容进行回顾(3)将组员分两组,讨论压力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4)观看患儿护理知识片,教授家长护理知识(5)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中照顾患儿的情景,告知夫妻要协调合作、共同完成。(6)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

1、根据活动目标,指出具体内容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具体内容的安排与目标偏离。目标是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减压的方法与技巧,可具体内容和过程是教育照顾患儿的一般常识。

2、完善该方案:(1)暖身活动

(2)邀请专家具体指导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减压的方法与技巧。

(3)请术后成功融入社会的患儿家长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经验。(4)观看有关患儿成功以后手术康复及以后的升学、就业录像(5)就如何更好地减压这个话题相互讨论(7)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五、社工发现某子弟学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许多问题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能早发现、早治疗,便能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尽管该市在202_年就对本市中小学生开展免费体检,但该项政策并未费及打工子弟学校。

社工通过进一步走访社区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很差,垃圾遍地,缺少公共卫生设施,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少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还有部分家庭因病陷入困境。

针对以上情况,社工计划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项目。

分别以“直接接入”和“间接接入”的角度,为该项目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介入目标和重要介入策略)。

直接介入目标:教育学生与家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因病陷入贫困的家庭渡过困难。间接接入目标:改善社区环境,倡导政府政策将打工子弟学校纳入政策惠及范围,把社区建设成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直接介入策略: 第一,与学校配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第二,与社区配合,引导学生及家庭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第三,对部分因病致贫的家庭根据政府的政策给予适当的帮助。间接接入策略:

第一,发放“给全体居民的一封信”,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改善社区卫生设施,深入开展“文明与您同行”活动,通过播放卫生不良导致的疾病宣传片或宣传单张呼吁社区成员共同营造社区卫生环境。

第三,倡导社会政策,呼吁将本社区的学校纳入政策惠及范围。第四,联系社区医院或志愿者医生,在社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和健康讲座。第五,发挥社区榜样和骨干力量,成立社区志愿组织,积极开展可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

第五篇:第七章社工实务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考试大纲要求: 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本节重难点:

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2、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3、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三、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四、矫正的起源与发展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理解记忆)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两个因素)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福利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二)特殊性

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三)系统性

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专业性

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专业的方法、理论、知识和技术

三、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考点)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住房条件和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较好教育、有效就业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恢复重建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

202_年真题-单选

老张服刑15年后获假释回到社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小李的服务对象。小李接案后,首先陪老张参观社区,向其介绍了社区的变化及社区资源,如就业形势、低保政策、社会保障事务办理地点等。在随后的集中教育活动中,小李还为老张等假释人员安排了参观城市规划展、一讨论新闻时事、学习市民公约,学习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活动。本案例中,小李设计的服务是针对老张的()需要。a.职业发展 b.再社会化 c.基本生存 d.继续教育 【答案】b 【解析】矫正对象的需要之一是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矫正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正常成员。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沦、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题中,老张服刑15年,首先就要对其再社会化,提供帮助其学习社会知识、就业培训等等改善其社会生活的服务。

202_年真题-单选

小军因吸毒被强制戒毒结束后,矫正社会工作者小张跟进了小军的个案。接案时小张了解到小军为非婚生子女,母亲改嫁后一直无人管他,小张对小军的需要进行了评估。此时,小军最需要满足的是()要求。a.生理脱毒 b.基本生活保障 c.就业 d.法制教育 【答案】b 【解析】矫正对象的需要包括: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题目中,小军戒毒成功后,最先需要解决的生活压力,也就是基本生存的条件,所以小军最需要满足的是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序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了解)

1、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 ☉感化社会工作之父——奥古斯特 ☉矫正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建立

2、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的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3、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

☉社区矫正的定义: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在社区内。☉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1)被判处监管的(2)被宣告缓刑的(3)监外执行的(4)被裁定假释

(5)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矫正工作的参与主体

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

民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社工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考试大纲要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节重难点:

1、矫正工作各个阶段的区别;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一)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1、对象:被拘押、保释、尚未被定罪的犯罪嫌疑人

2、社工职责:接触了解、撰写调查报告 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性质和作用

1、性质是罪犯承认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为法庭判决提供参考意见。

2、作用是其提供的罪犯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特征等资料有助于法庭做出何种刑法处置的判定

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撰写

1、犯罪实事记录

2、前科

3、本人生活史

202_年真题-单选

小强数月前因与人发生冲突,造成对方重伤致残而被拘押和起诉,成为社会工作者大刚的服务对象。在小强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之一,大刚应向法庭提交犯罪嫌疑人的()。a.法庭审判方案 b.个案会谈笔录 c.背景调查报告 d.犯罪事实记录 【答案】c 【解析】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与受助者(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围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

(二)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1、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

2、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

3、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考点)

(一)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

1、帮扶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

2、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3、帮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4、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情

(二)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1、公民教育。

2、心理、情绪辅导。

3、职业技能训练。

4、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三)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1、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

2、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3、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202_年真题-多选

下列工作中,属于监禁场所内矫正社会工作内容的有()。a.预防服务对象间犯罪观念的“交叉感染” b.协助服务对象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c.协助服务对象适应监禁场所的生活 d.协助服务对象制定作息制度及监督措施 e.帮助服务对象恢复重建其社会功能 【答案】abce

【解析】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包括:①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包括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②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③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以恢复重建其社会功能。d项应为,向服务对象讲解监狱的作息制度和监管措施。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社区矫正的定义

处所:社区;功能:矫正、治疗罪犯。内容:缓刑、假释、社会服务、院舍训练;性质: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刑罚制度

(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缓刑:短期自由刑、免受入狱的社区型刑罚

☉假释:刑期届满前的释放处分,设施内处置向设施外处置的转变 ☉监外执行:因特殊原因暂予监外执行 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社工任务:观察保护(观护)

案主要求:保持品行、服从命令、接受辅导、汇报情况

(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主要内容:

提供住宿 进行训练 掌握技能 回归社会 主要形式:

1、中途家庭:无家可归、不便回家者

2、寄养家庭:青少年,避免沾染恶习、感受家庭氛围

3、教养院:不良行为或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学校教育,提高适应能力

4、感化院:犯罪青年、青少年,0.5-3年矫正,改善思想、心理、行为

(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1、社区服务(社区劳役)界定:

其是替代自由刑的非监禁化社会处遇它是罪犯在规定时间内从事的无偿劳动,以此赎罪悔过的刑罚措施。

2、优点(四点)

☉在公益劳动中,培养劳动习惯、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服务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本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在非监禁化中,避免隔绝、恶习交叉感染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界定:

又称更生保护,需要更生保护的原因:罪犯刑满释放后往往缺乏了社会适应能力,受到了社会歧视,家庭拒绝,同伴疏远,就业困难,造成了学习中断。

2、主要内容:

☉提供住宿场所:无家可归、有家难回者

☉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技能培训、介绍职业、联系学校,养成良好习惯 ☉提供生活辅导、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提供物质帮助

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本节考试大纲要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本节重难点:

1、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2、改善服务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工方法

3、改善社会环境的社工方法

4、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模式)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考点)

(一)人道主义: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二)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和视角(考点)行为主义理论(行为、环境、改变)认知理论(对世界的了解及认知)标签理论(被认为的。。)优势视角(向健康发展的潜能)

“社会——心理”视角(人在情境中)

202_年真题-单选

20岁的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因盗窃电脑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社会工作者在与小红第一次谈话时,小红说“我的东西也经常被人拿走,我的电脑也被偷了,我也没报过案。为什么我拿别人东西就被抓,我太冤了„„”。经过预估,社会工作者制定了帮教小红的计划,目标是教导小红正确认识自己盗窃行为的性质与危害,学会换位思考,进行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一帮教计划依据的是()a.系统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c.认知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答案】c 【解析】认知理论认为,人的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者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其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方面的能力,从而使行为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考点)

1、接纳

2、可塑性

3、个别化 202_年真题-单选

社区矫正对象徐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3年。他从小生长在离异家庭,奶奶将他一手抚养长大,百般宠爱,徐某逐渐成了一个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偏执、冲动、任性的“小霸王’。矫正初期,无论社会工作者怎样努力,徐某总是沉默不语,消极抵触,但社会工作者并没有放弃,从生活琐事开始,真心实意地关心徐某,渐渐地,徐某开始对工作者产生了信任。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坚守了()的社会工作作价值理念。a.接纳 b.保密 c.个别化 d.非评判 【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价值和尊严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因此,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中,正是因为社会工作者坚守了接纳的价值理念,才使得徐某逐渐改变了态度,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信任。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

1、行为治疗方法

(1)评估方案;外在问题行为出现的频次和强度(2)规则和技巧: 反应性技巧

反制约(新的制约反应取代旧的)、系统脱敏法(怕蛇看蛇)、厌恶疗法(想象烟的危害而戒烟)操作性技巧

正增强(奖励刺激)、负增强(厌恶刺激)、消减(增强物)、塑形(奖励)、连扣(目标分解分步骤)、惩罚(厌恶刺激)综合性技巧

有规则管理的行为、模仿、自我表演;(3)增强物的使用;(4)强化程序。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考点)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1955年提出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改变信念)a代表引发事件 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 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出现情绪和行为的困扰(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

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202_年真题-单选

社会工作者小王发现矫正对象小芳情绪不稳定,常常前言不搭后语,幻想有人要害她,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小芳的丈夫因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小王察觉到小芳的精神状况有异常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a.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开展治疗,改善小芳的情绪问题 b.转介给社区精神科医生,由医生做出评估 c.送小芳到丈夫工作地,由其丈夫照顾

d.向小芳所在社区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报告小芳目前情况 【答案】a 【解析】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因此,社会工作者发现小芳不理性的认为有人要害她时,应该对她情绪进行治疗,改变她的思考方式。202_年真题-单选

为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融人社会,社会工作者小张开展了以“调整心态,积极就业”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在小组第4节活动开始前,组员们听说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因再次犯罪被抓,议论纷纷。组员中,有人表现得很焦虑,有人无动于衷,有人认为这是个人行为,与其他人无关。此时社会工作者最宜采用的做法是()。

a.继续按原定小组计划开展活动

b.在本次小组活动中增加对在犯罪行为的讨论 c.取消本次小组活动,转用个案方式逐一沟通 d.组织一次公益劳动以淡化该事件造成的心理冲击 【答案】b 【解析】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即对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探寻和识别的具体方法。它主要包括:①反映感受。让服务对象具体描述自己的情绪、行为以及各种感受,从而识别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②角色扮演。让服务对象扮演特定的角色,重新体会当时场境中的情绪和行为,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③冒险。让服务对象从事自己所担心害怕的事,从而使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呈现出来。④识别。根据非理性信念的抽象、普遍和绝对等不符合实际的具体特征分析、了解服务对象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b项,社会工作者增加对犯罪行为讨论的做法,可以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二)致力于改善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考点)

1、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综合治理,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应用。202_年真题-单选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综合治理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并通过社区教育形成有利于矫正对象改过自新的社会氛围。这些做法是()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a.社区工作方法 b.社会工作行政方法 c.个案工作方法 d.小组工作方法 【答案】a 【解析】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它通过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在参与的过程中,让社区成员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与自决的精神,加强他们在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以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民主及和谐的社会。题中的做法体现的是社区工作的方法。202_年真题-单选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社区社会工作站在学习和研究基础上为矫正对象开展了“当新人、做好事,多加分”的宣传服务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注意收集活动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完善。上述工作采用的是()方法。

a.社区社会工作 b.社会工作行政c.社区综合治理 d.社会工作研究 【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宏观上,既要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又要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题目中,先根据政策法规,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同时又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正是采用了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

(三)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1、个案管理的缘起和定义

2、运作和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制定矫正工作计划(重点、分步骤)、协调对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服务、发掘服务对象潜能,使自己解决问题。

社工实务基本技能(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