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篇一:怀念母亲诗词十首
怀念母亲诗词十首 作者:袁戈 相思
娘眠古息山,子落岳阳田。千里两相望,无时不泪涟。
怀念母亲
棘人远在异乡客,诀别娘系已五期。淮岸濮山空缱绻,巴陵湘水共伤悲。西风回转相愁绝,血雨冰心同泪飞。今跪地门三叩首,连天春草也凄凄。
清明节
人在清明远故土,巴陵湘水共凄楚。天公有泪满瑶池,化作飘飘万里雨。
西江月
风送金幡银练,云乘仙鹤神騋。清明时节向天开,雨漫边庭湘岱。游子一心伤别,相思千里成灾。惟将飨酒岳阳台,北向娘亲叩拜。
怀念母亲 夜雨潇湘灯火昏,清明时节鹒(gēng)声闻,伤魂最是家千里,泪看高堂少一人。
虞美人·端午节忆母
去年端午全家悦,做妹家中客。玉盘锦食对瑶醇,午赏端阳夜 赏月临门。
而今又把菖蒲贴,少个人来也。独把离觞到黄昏,梦到南山 深处见娘亲。
浣溪沙·端午节南山祭母 诀别娘亲一百天,几回梦里泪流干。今携粽子祭南山。一处新居三尺内,数莺低泣短阶前。端阳幽晦楚云盘。
南山祭母 连天秋雨骤,世路鸦声瘦。人在短松冈,寸心冰冷透。
南山祭母
秋雨连绵近月半,四城八镇水成泛。南来迁客行难通,北往骚人眉不展。我去南山飨酒来,竹鸣孤冢把娘喊。风鸦知意同相悲,恨满长天肠寸断。
中秋节夜半人无眠,枕边看月圆。听风推锦户,闻露打琉檐。娘住南山上,我漂云水间。相亲惟梦里,鸡叫泪痕干。
移居乡间 作者:袁金锋 金秋老叟六十八,八月初八再搬家。器俱不添仍旧用,袜鞋虽破尽心踏。亲邻迎迓休迎迓,宾朋海涯非海涯。移居乡间何所事,自挖小池侍鱼虾。
篇二:《怀念母亲》课内阅读及答案
《怀念母亲》课内阅读及答案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这两则日记选自 《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
2.给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薄暗(báobó)沮丧(jǔ jǚ)√√ 朦胧(mēngméng)糊(hūhú)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寂寞;冷落 凄凉_
灰心失望 沮丧__
昏暗 薄暗__
4.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朦胧近义词(模糊)反义词(清晰)沮丧近义词(懊丧)反义词(高兴)
5.第一则日记中,这“说不出的味道”是的。
6.分别概括两则日记的主要内容:
① 夜幕降临时,“我”对祖国、对家乡浓
浓的思念。
② “我”从房东太太盼儿子归来,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关爱。
7.的修辞手法,把夜幕的降临写得极富情调,同时也预示着作者把所想的人和事,织出无形的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8.用双横线画出文中的环境描写。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9.第一篇日记中括号里采用了(对比)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之情。
10.把握句子的语言特点:
“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准确、简洁)
11.体会文中划线的句子的含义 作者怀念起故乡生活的情景,回想起故乡的老朋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而心中多凉和孤独。
12.两则日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对生身母亲与祖**亲无尽的怀念。
篇三:关于怀念母亲的文章
关于怀念母亲的文章
发布时间:2009-12-08|类别:精选文章|打印
怀念母亲
母亲离开我已经快十年了。岁月冲淡了许多记忆,可是对她老人家的怀念却与时俱增。多少次在梦中见到您---母亲:您还是那样慈祥地微笑,还是那般不知疲倦地忙碌,还在做着您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活---我们的衣食起居、饥渴寒暖,都在您的心上,都在您的每日每时中。梦中,我依然承欢膝下其乐无比,可醒来,儿子却常常是泪湿枕巾。
多少次耐不住思念想写一些怀念母亲的文字,但是一旦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了,却又不知从那里开始。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毕生心血,靠着父亲的微薄工资养育了我们四个子女。早年您在房后山边开荒种地;帮别人带过孩子;给别人洗过衣服;在集市上卖过凉粉;到乡下农民翻收过几次的地里拣红苕筋筋,萝卜撄樱;到河坝里拣白石头,挖水涝材;饿了吃口冷饭,渴了喝口河水。有一次不仅被刁民没收了您辛苦大半天拣的一点点东西,还强迫您担了很多转粪,他们装得很满很满,用脚踩了又踩,还有人押着你。母亲我不能想象您那有伤残的身躯是怎么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了的!在生活上为了我们吃饱您经常忍饥挨饿,记得那时我们晚上有时吃面条,做好后你总是让我们先端,儿子那时太小不懂事总是选面条最多,最干的那碗端,剩到最后的是面条最少最浠的,您就用面汤充饥。母亲啊,为了养育您的儿女您承受了人世间的多少苦难和屈辱!母亲在单位上始终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干活最多,赢得了同事们和领导的好评,大家一致推选为先进工作者,还奖励了一尊毛主席瓷像。领袖像儿子见过成千上万,但唯一保存至今的只有这尊。因为这证明了您不但在家里是我们的好母亲,在单位上也是受人尊敬爱戴的好职工。当您竭尽全力把儿女们都拉扯大了,本是您应该生活得更幸福一些,应该得到儿女更好的孝敬,可以更加开开心心的享受儿孙绕膝的更多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可您竟然撒手人寰匆匆而去。人生能够享受母爱是多么地幸福,可如今“子欲养而母不在”了,其悲其痛该让儿子用何言以表?“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想起母亲,却常常任热泪流淌,不能自抑。
再过几天,母亲就离开我们十周年了。1997年1月2日是个平常的日子,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悲痛、天塌下来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生我养我,至亲至爱慈祥的母亲终于忍受不住疾病的折磨,静静的离开了我们。从母亲患病一段时间经住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我就害怕这一天会到来,但是,我却从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急速,如此匆忙!我想,一定是母亲不忍再拖累我们,所以就这样匆匆地走了,可您怎么舍得啊,怎么舍得撇下敬您爱您的儿子?怎么舍得撇下尚未报答您的孙女?母亲,您刚离开我们时,我极力的想从梦中和您相见,实在忍受不了这种阴阳之隔的痛苦分离,可你连一个清楚的梦都不给我。我知道是母亲在耽心我,耽心您的儿子悲伤过度伤害了身体,才做出这样痛苦的选择的。但我相信:母亲的匆匆离去只是化做了天上北斗七星中最明亮的那颗星,每当夜幕降临,您就闪烁地遥望着人间,慈爱地微笑地关顾着儿子的每天,每时,每刻,我感觉到母亲每天都还是和我在一起。
您离开的那个夜晚,是那么的寒冷。母亲啊,任凭儿子怎样抱着您,摇动您,您也一动不动;任凭儿子怎样千呼万唤,也换不回您的一声回应。母亲啊,你知道吗?那时儿子是多么期望能够同前几次一样,用儿子的拥抱,用儿子的呼唤,用儿子的爱把您从死神手中夺回来,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一起。但是母亲您还是去了,看到您的脸那么苍白,那么消瘦,不再有往日的容颜,儿子的心像刀割一样。在那段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您受尽了煎熬、筋疲力尽,终于无力再挣扎些什么,撒手西去。我知道从今往后,我的身旁将不会再有母亲的叮咛;我的身边将不会再有母亲的音容笑貌出现;我的世界已永远失去一份慈爱的目光、一份殷殷的期盼;我已从今永远失去了母亲的关爱!悲伤的心情,如何用语言来表达? 千言万语也无法诉尽心中的伤痛。儿子只有用泪水送别您,用泪水告慰您远逝的英灵!也让泪水去抚慰 自己心中的伤痛,但是任泪飞如雨也表达不尽对您深深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母亲,在您生病期间,儿子没有将您照顾好,是儿子的无能和不孝,让您受尽了病痛的折磨。真的母亲我知道你想让儿子多陪陪您。虽然以前您生病儿子曾有两次请假陪护您直到康复,但这次儿子愚蠢的把白天交给了工作。由于儿子的无知,您带着遗憾永远的离开了我,留给儿子无以伦比的忧伤和哀愁,让儿子感到无穷的思念和内疚。我真的好后悔,这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的!
母亲,这几天您肯定知道我要来看您了,您在想念您的儿子了。要不最近我怎么会几乎每晚都能和您相见呢!我现在真的相信阴阳也有心心想通之说了。这几天您的音容笑貌总是不时的在我的眼前和梦中出现。您还是那样的思念着、还是那样的牵挂着,还是那样的放心不下你的儿子。母亲,儿子又何尝不是呢!母亲,我想您,常常泪湿衣襟。晚上梦中见到您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哭泣中醒来才知道是梦中相见。您走后,我把您的相片集中到了一起,每当我一个人在家里想您的时候,就拿出来看,往事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在眼前出现:
以前我们住在乡场上,一次您看见有人从城里运的冰糕来卖,您自己从来舍不得用一分钱但您给我们买了冰糕,放在碗里浮在水缸中。我们回来后您兴高采烈的给我们吃冰糕,端出来一看碗里只有一根木棍和半碗糖水,您是多么的失望啊。可是母亲您可知道,虽然那时儿子没有见到那个冰糕是什么样子,但那半碗糖水至今还甜蜜在儿子的心中;
记得有次工作应酬酒喝得多了一点,回来后睡在沙发上。尽管是三九寒冬您一晚上起来了好几次问儿子有没有不舒服?问儿子喝不喝水?给儿子盖被子。我知道您那晚上心里惦记着儿子,您自己根本就没有入睡;
儿子还记得那年夏天我们一起翻秦岭,垮泾渭,过八百里秦川,漫步在临潼的万亩石榴园。看秦王军阵;看唐僧生活过的大雁塔;看杨玉环洗澡的华清池。喝黑米粥;吃羊肉泡馍;您是那么的开心!母亲啊,我多么希望您能再给我机会,让儿子陪您去北京,去上海,走遍全中国!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我流着泪写下这些文字。母亲,这一年又快过完了,新的一年就要到来,您在那边还好吗?这几天又降温了,您冷吗?您也在想念您的儿子吗?您的一切,是儿子今生今世永远的牵挂。
母亲,新年快乐!在您有生之年,儿子未能让您过上幸福的生活。来世,我还要您做我的母亲,让儿子能再有机会尽心尽孝侍奉百年!母亲,新年快乐!愿您在天堂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让您对我们的付出,得到您应有的回报。母亲,新年快乐!您对儿子的爱,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内心深处,在这新年就要来临之际,请接受儿子最诚挚的祝福
母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你的儿子 于2006年12月28日
第二篇:怀念母亲(本站推荐)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所含的复杂的思国与思母之情。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内容。
2.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激情导入
1请说说我们学过与他有关的几篇文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认识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二、三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要求做到读得准确、读顺。2.读文检查
A 崇高
真挚
避免
朦胧
凄凉
引用
强烈
沮丧
忍耐
几篇
寝不安席
泪流不止
思潮起伏 频来入梦
可见一斑
B 选词填空。
惊恐
惊奇
惊讶
惊异
(1)管家看了扬科一眼,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的眼睛。(2)那时我有点()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3)同学们一个个睁着()的眼睛,看着魔术师的表演。
偶然
居然
果然
(4)报上介绍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长出一颗新的牙齿。(5)王戎说,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小伙伴们一尝()是苦的。(6)一个()的机会。使我俩成了好朋友。
三、再读课文,自主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从课文的那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4.结合课后练习题二,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四、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1、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2、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3、A怀念亲生母亲:
⑴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⑵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⑶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5.再来找找怀念祖**亲的句子。B怀念祖**亲:
⑴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⑵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⑶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⑷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⑸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⑹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⑺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4重点词句解析。
①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离别的滋味尤为强烈,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对祖**亲的情感随着离别时间的长久在不断加深。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五、讨论质疑: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
六、提升、拓展:
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
》吧!结合课后附录
第三篇: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雨纷纷,欲断魂”时节,这几日心里颇不宁静,时常想起我的母亲,想起她,不由得我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母亲离开我们已近三年了,在没有她老人家的这段时间,我始终不相信她已经永远的离开可我们,离开了她苦心经营五十三年的家,离开了她惦念牵挂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离开了她一辈子用生命爱着的、永远都割舍不下的儿女„„
我的母亲常年辛苦劳作,从来不考虑自己,身体不适时总是隐忍顽抗,家人让她看医生,她总是有所托词,借故不去,小时候懵懂,长大后终于明白,那是母亲不愿意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她认为小病小痛的,扛一扛就过去了,岂不知……坚强的母亲,可怜的娘啊,岁月如此凶狠的吞噬着您的身躯,您终因体力不支、积劳成疾在2011年7月26日8时05分永远的倒下了„„享年73岁,苍天也为您落泪,在您辞世的那一时刻,骄阳似火的天空竟然下起了一霎雨„„
我的母亲名叫任珍梅,出生在耀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1939年生人,她童年丧母,外公粗心大意,所以后来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母亲从小就聪慧开朗,善良宽容,还有些男孩般的勇敢,在没有娘的日子里,在外公出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她总是给东家拾柴,给西家推磨,小小的年龄,矮小的身躯,洗衣、做饭、放羊、挖菜„样样事情都挡不住她的手,幼年的母亲就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以至于到现在母亲娘家的老人一提到母亲都赞不绝口,她在自己的娘家,那个偏僻的小山村一直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母亲8岁那年,随我的外公和姨妈一起来到我们现在的村子,与我后来的外婆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外婆也有一个女儿,就是现在的大姨,就这样,三个女孩两个大人,四个女人一个男人,一个五口之家,生活的艰辛是不难想象的,就外公一个男劳力,外婆又是个小脚女人,母亲姐姐(我们的姨妈)的性格内向,干活说话有些许木讷,能帮衬家务的重任就只能落在年幼的母亲肩上了。母亲遇上外婆,应该是她一生最幸运的事情,我的外婆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贤惠,知礼数、识大体、顾大局,坚毅刚强的个性对我母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外婆她善良宽厚,虽为继母,但她视我的母亲姊妹如同己出,从未有过歧视,外婆她聪明智慧,总是想方设法鼓励年幼的母亲学做劳务和技术,这也造就了我的母亲一生都是一个好强能干的人。
转眼间母亲已经十一、二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但在那艰苦的岁月,穷困潦倒的家庭很难满足母亲上学的愿望,通情达理的外婆硬是咬牙腾出母亲让她去上学,母亲的求学路就这样艰难地开始了„„她每天早早地起床,把家里的庭院打扫干净,把水缸挑满水,给外婆把柴火放到灶前„„才去上学,母亲她从来没有书包,就用一块头巾把书本包裹起来,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笔墨纸砚更成了一种奢求,母亲从未有过非分之想,一直都使用最低廉的文具,劣质的纸张从来都是用过三四遍后才放手,尽管那样,由于母亲勤奋上进、聪明好学,她的学业一直名列前茅。好景不长,外公由于历史问题被关了起来,外婆也有了小姨和舅舅,家庭的负担更重了,就这样,母亲不能再继续上学了,还未高小毕业的她被迫中断学业,后来她时常教育我们说,如果她能坚持把学上完,会成长为一名不差的女干部,至少现在应该是一名县长。外公不在的三年里,母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繁重的体力劳动落在了她稚嫩的肩上,她既要劳作,还要帮外婆带看年幼的舅舅,年轻的母亲就像个男人,吃苦耐劳,泼辣勤快,做事果断,不惜力气。
劳作之余,母亲也喜欢看戏唱戏,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每当傍晚,她常常背着舅舅、牵着小姨去看戏唱戏,从那时起,舅舅和小姨把姐姐看得就和妈妈一样重要,他们的成长成家,都是在母亲的关注下进行的,他们的家庭矛盾也是母亲帮他们一一化解的,母亲为舅舅和小姨付出了许多,他们对我的母亲也有着儿女般深厚的感情。母亲去世后,小姨痛哭流涕,哭诉道,她能离开父母,却舍不得离开姐姐,舅舅在母亲的追悼会上给予了我母亲很高的评价。
我的父亲是本村人,出身穷苦,兄弟姊妹七八个,靠爷爷给大户人家打长工勉强度日,我的父亲从小性格开朗,也喜欢唱戏,他和母亲就是在戏场相识相知的,父亲非常欣赏和佩服母亲,后来经过有心人的媒妁之言,我的父亲母亲在1958年农历6月21日结婚了,那一年母亲十九岁。
母亲是在外公不在的时候由外婆做主嫁给父亲的,外婆一心看上我父亲,英姿帅气,身躯魁梧,又是一位铁路乘警,端着公家的“铁饭碗”,是缺男丁家庭的好帮手。可是母亲那时从内心讲是不愿意嫁给父亲的,因为父亲家里的生活状况比母亲家里还要差,缺衣少食,没有房子,只有三孔破土窑洞,家里弟兄多,还有一个从小就双目失明的叔叔。但母亲从现实考虑,为了扶助自己娘家,他还是同意与父亲结婚了。
父母亲结婚时,家里穷得请不起客人吃一顿饭,只是茶水招待。让母亲感到很无奈得是,在他们结婚后的第二天,爷爷就把父亲双目失明的叔叔交到母亲手中,并说,以后你叔叔就和你们一起过生活了,父亲什么也没说,离开家去乘警队上班去了。父亲的单位远在省城西安,经常全国各地跑车,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家里就是迷茫无助的母亲和双目失明的爷爷在一起生活了。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正逢我国面临自然灾害粮食紧缺,母亲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姐姐出生了,给这个本来就潦倒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母亲饿得实在没办法,只能捡菜根吃,那时实行吃“大锅饭”,领回来的饭只能够一个人吃,母亲只能先尽着爷爷,自己抱着姐姐去外婆家“混饭”。也就在那个时候,外公外婆商量决定搬回外公的老家,因为那里属于后塬,地广人稀,粮食相对多些,最起码能填饱家人的肚子。外公一家走了,远在三十里之外,母亲不能跟着,她已经是成家之人,她还要留守给外婆“看家”,母亲吃不上饭,经常捡油渣、油菜根充饥,姐姐嗷嗷待哺,母亲甚至常抱着姐姐跑到每个亲戚家轮流要饭吃。那时的父亲因患肺结核在山东济南治病疗养,与母亲失去联系长达一年之久。刚强的母亲,那时您柔弱的身体怀抱着姐姐、搀扶着爷爷一路走过了那段饥荒艰苦的岁月。在此,儿女们向您致敬了!
后来,父亲因迫于家庭的现状,主要考虑母亲一个人支撑一大家,多次申请提出回地方工作,母亲起初不同意,从长远考虑,她不想因家庭拖累耽误父亲的前程,但父亲主意已决,终于在1970年由西安铁路局乘警队调回地方车站工作,由于离家很近,能帮忙照顾家庭,父亲就一直在此工作直到退休。尽管父亲调回本地车站工作,但他对工作是个很认真负责的人,母亲也不愿意也从来没有影响过父亲的工作,后来父亲与他人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曾经自豪地说,工作三十多年来,没有一次迟到过,这应归功于我的母亲,在工作上从来没有拖过父亲的后腿。家里地里,母亲还是主要的劳动力,在那艰苦的年代,母亲一个人挣工分,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分散成好多分,家里的粮食仍然不够吃,所以,我可怜的母亲呀,您在家里往往干的是最多的,吃的则是最少最差的,饭是尽着孩子、爷爷和父亲吃,到您没有饭了就随便嚼点干馍,时间长了,由于缺乏营养,您年富力强的身体一点一点的透支了……
我的母亲是一个热情开朗,宽容豁达的人,遇事有着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按道理,她和父亲只赡养双目失明的爷爷就行了,但他们还先后照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并给他们养老送终,就凭此举树立了母亲在邻里百姓中的崇高威望;母亲和奶奶一直有着亲密和睦的婆媳关系,母亲曾经说,奶奶一旦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常常找她倾诉、讨主意,在父亲还没回本地时,奶奶引着小叔常常和母亲睡在一个炕上,无话不说,她们从来没有为家庭琐事红过脸;小叔和舅舅是同龄,母亲结婚时,小叔还是个几岁的孩子,母亲对待小叔和舅舅一样疼爱有加,也可以说,小叔也是母亲照顾着长大的,母亲照看着小叔结婚,照顾着小婶生子,带看着孩子长大,帮着他们盖房子,小叔和母亲不是普通的叔嫂关系,他对母亲有着嫂娘般的感情,听到母亲身患不治之症,小叔他时常恸哭不止,不敢看到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和我们做儿女的一样伤心,在母亲的灵前,小叔他长跪不起„„大伯是家里的长子,他和大妈结婚在我父母之前,按道理,他们应该替爷爷奶奶撑起这个贫苦的家了,但是大妈娘家没有儿子,他们婚后不久,就搬到大妈娘家去了,这样家里就剩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和三个未成年叔叔,辛苦了我那善良的母亲,她每天从生产队劳动回来,一边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双目失明的小爷爷,另一边还要操心爷爷奶奶和叔叔他们,还要抽空去瞄瞄外公外婆他们看有什么事情要做,好在母亲那时年轻体健,决策果断,做事利索,没有什么事情把她难倒。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儿女们逐渐长大了,母亲已不再年轻美丽,沧桑已渐渐爬上她的额头,经过艰苦日月的磨砺,则更加成熟稳重了,母亲虽为女性,但她心胸豁达,待人宽厚热情,遇事从不慌忙错乱,总是冷静思考,周密计划,从长计议,以至于我们亲戚朋友,自家邻居谁家有解不开的难事,都急急忙忙找母亲来商讨。这时的母亲,往往都是先把自家的事情放到一边,急别人之所急,难人家之所难,积极主动帮人家出主意、想办法,虽然我们家并不富裕,但只要谁家有迈不过去的坎,母亲会断然出力、出财物,她永远都是这样果断英明,大气磅礴!
在遇到家庭纠纷,特别是婆媳关系、夫妻关系这样的问题时,母亲总是耐心细致的从中调解,家庭矛盾不是靠一两次说教就能奏效的,母亲有时候会为这样的难题说破嗓子,跑烂鞋底,但她还是不厌其烦,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硬是把好多频临危机的家庭和夫妻说和的完好如初,这是母亲的贡献,也是她的功劳,更是她在邻里百姓中享有崇高威望的理由。在和周围人的相处中,母亲总是替别人着想,总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包容人和事,在我们的成长中,她总是教育我们,便宜是害,吃亏是福,做事情不要总想着占别人便宜,小事小非上,永远抱着吃亏的态度,就会成为一名高尚的人。但在重大事情处理上,母亲却是非常冷静而讲原则的,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住宅由于地势较低,院子里的水很难排出去,而隔壁邻居由于向我家索要后面窑洞地势,父母没有答应,于是心怀妒恨,就把我家门口出水口(也是他们家门口通道)垫得很高,每逢大雨,雨水排不出去,我家就有被淹没的危险,母亲只能把水道挖开,我家邻居前来阻挠,矛盾由此而激化,母亲这时不畏邻居的强势和恐吓,勇敢地、有理有节的和他们理论,思维敏锐、言辞犀利,问的邻居无话可说。在事关重大利益问题上,母亲是原则分明的,做到了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母亲也经常告诉自己的儿女,做人要本分、厚道,平时不要去惹事,但有些事情遇到面前,不要怕事,更不能躲事,要冷静思考,怎么正确、合理的去解决事情。我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您的聪明智慧在我的一生中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为能成为您的儿女而自豪!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疼爱她的每个儿女,一直非常重视子女的上学教育问题。我的姐姐出生在困难中,长在**中,在那个“造反有理、知识反动”的年代,家里尽管贫穷、负担重,但母亲还是坚持让姐姐上学,她同龄的伙伴只读了三五年书,姐姐在母亲的坚持下一直读到高中毕业,是当时我们村唯一高中毕业的女生。弟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在家人的眼里,父母好不容易有了他,他是宝贝疙瘩。可是,母亲从来不娇惯溺爱他,始终在培养他的“男子汉”意识,弟弟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让他割草、放羊、挑水、拉架子车,到了十四、五岁,弟弟就已经能够独挡一面了,他十八岁参加工作,二十四岁入党,三十四岁任铁路局车站站长。在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她唯一的儿子,善良诚恳,自强自立。我排行老二,未出生时,家人都认为这次母亲一定能生个男孩子,岂不知,我的降生给所有的家人带来的是失望,而且我也是让母亲最费神的一个孩子,半岁时候,我不幸患上病毒性肺炎,当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落后,村医还不能准确判断,弱小的我高烧不退,母亲把我送到了县医院,县医院医生认为只是发烧,大量使用庆大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半个多月过去了,还是高烧不退,情况很是危机,家中长辈已经失去信心了,奶奶对母亲说,算了,一个女子娃,救不活就救不活,你也算尽力了。但母亲态度坚决,始终没有放弃,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母亲辗转把我送到西安儿童医院治疗,四十多个日日夜夜,母亲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没有睡过一次囫囵觉,始终未离开我一步,几次医院下达“病危通知”,起初慌乱的母亲越来越镇静从容,坚持不懈地对我进行物理降温,硬是倔强地一次次把我从死亡线上抢了回来。可好景不长,母亲还未喘息平稳,一岁的我,又患上了脊椎血管瘤,需要做手术,高额的费用又一次让母亲紧张起来,贫穷的家庭不堪重负,母亲不顾家人的阻拦,义无返顾地将我送进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现在的西京医院)进行治疗,医生说,血管瘤长在中枢神经上,孩子年龄太小,手术做不好会导致高位瘫痪,医生建议采用保守治疗,用强碱针剂直达病灶,对血管瘤进行烧蚀,就是需要的时间较长,父母亲还是果断地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好在父亲当时还在西安工作,母亲和我就在父亲的宿舍简单的住下了,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打针之旅”,母亲每天抱着我去打针,功夫不负有心人,爹娘又一次把我从死神手中抢了过来。大病之后的我,由于抵抗力差,身体非常弱小,加之大量使用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我的智力、皮肤、牙齿都受到很大伤害。
在我的印象中,所有的大人都说我是个“瓜子”小伙伴也不喜欢和我玩,可是母亲却把我捧在手心里,生怕我被人欺负。后来,我一直在母亲的保护和训练中生活,她始终在开导我、教育我、启迪我、鼓励我,没有忽略有助于我成长的任何机会。不知不觉到了上学的年龄,小学阶段的我,上学很是吃力,老师、同学常常忽略我,回到家里,还是母亲帮助我辅导功课,到了中学阶段,随着我身体的慢慢康复,我逐渐意识到,通过学习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我必须自强自立,努力学习,不让辛苦的母亲再为我担惊受怕,于是,我明白了凡事要靠自己,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读完了高中,又如愿迈进了大学的门槛,现在,我已经是一名拥有23年教龄和15年党龄的光荣的中学高级教师。谁也没有想到,当年的病孩子竟能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母亲呀,是你呕心沥血、劳苦功高!
正值清明假期,母亲三周年将至,思念母亲的心情尤为急切!您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我仔细品味您说过的话,回味您做过的事情,是您把一个层节复杂、关系松散的家庭团结在一起,兄弟姐妹胜似亲生,血浓于水……是您不道辛酸艰苦,不图回报张扬,儿女冷暖挂心上……无情的岁月在您曾经饱满的
脸颊写满春秋,满头乌发尽霜染……这时候所有华丽的语言在您高贵的品质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不知如何再去形容自己的母亲,我只知道我日日夜夜想念她,在这近三年的时间,我没有一天不想她,没有一天忘记她!
有母亲在,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总有一颗心在时时刻刻牵挂着你。无论千里万里,无论山阻水隔,只要母亲在,总会定期聚首,尽享天伦。无论白发皓首,无论儿女成行,在母亲身边,我们永远是儿女。为难事,对母亲说;高兴事,对母亲说。母亲,我们生命的源泉,灵魂的憩息地。如今,母亲去了,我们再向谁去诉说满腹的心事?再到哪里寻找环绕母亲膝下的温暖?
我在清冷的月色下偷声饮泣。无尽的哀思像惨淡的云,在我心头萦绕,挥之不去。我的五脏六腑似乎被淘空了,我的生命之树被连根拔去了„„
泪眼朦胧中我看到母亲站在家门口,面带慈祥的微笑,远远地在向我们招手,耳畔回荡着她爽朗的笑声,渐渐地,母亲的身影慢慢模糊了,但是,分明地,母亲在向我们招手,定格成一幅永恒的画面„„
母亲,进入我的梦乡吧!让我们彼此温暖。您在那寒冷的山坡,多么凄凉啊„„
第四篇: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作者:季羡林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2.词句解析。
①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心中思念。尤其第一次离开祖国的,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亲人。
句中“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在作者心中两者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感到自己与母亲、祖国的距离远了,心中有忧愁、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不断回想起祖国,心中自然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作者对母亲容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我”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布满皱纹的饱经沧桑的脸,疲惫瘦弱的背影,站在村头等候孩子归来„„
(2)对词语的理解。
挚寝薄丧腾朦凄斑真
弃养
暗 沮
思潮起伏 心潮避免
胧
不安席 终天之恨
涌
凉 引用 强烈 可见一学过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和季羡林有关文章《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④“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从6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时间不在母亲身边,如今母亲逝世,想报答养育之恩,也永没有机会,因此心中觉得伤心难过:“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⑤“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作者觉得,母亲的死,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变得空虚和寂寞了,只有遗憾和悔恨一直充满心头。
课文最后以“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结束,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对母亲的怀念却是永远不变的。
“挚”“频”的左下部分不要写成“少”;“斑”与“班”字形比较相似,要注意区别。
第五篇: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一、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所写得一篇散文。在这篇散文里,没有大段的抒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多变的修辞,作者近乎用一种平淡如水的文字写着自己对生母、对祖国的怀念。就在这种朴实地书写中,我们又分明感受到了他情感的真挚与浓烈。
本文在经营布局上也是颇具匠心——穿插了数篇留德日记和《寻梦》片断,真实地再现了作者怀念的轨迹和相思之苦。这样也增加了本文的跳跃性,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困难还在于,受学生自身阅历以及时空阻隔的影响,使得他们不能轻易地体会到——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对祖国产生得深切而丰富的眷恋之情。
为了让学生走进季羡林的那一片心海,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我以“怀念”为线索,抓住极具表现力的四个字“恨”“糊”“哭”“寻”,在反复品味中,在情景朗读中,在资料拓展中,使学生领悟到“怀念”的魂——“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弃养、凄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领悟怀念的背后是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敬与爱。
4、初步感知本文在表达形式上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三、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季羡林生平资料,大致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课题——走近“怀念”
今天,我们来学习季羡林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伴随着季羡林的一生。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探心路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学生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3、认读六个词语“弃养、凄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引导学生带上想象,读出词语的形象与情感。
4、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发现了吗?知道为什么要插入这些日记和《寻梦》片断吗?
5、指名读四篇日记和《寻梦》片断,初步体会季羡林对母亲、对祖国思念之频之深。
6、谁能把我们读到的这些文字读薄,读成一段话?浏览全文,在文中找一找。
(三)含英咀华——体悟“怀念”
1、品读“恨”字——思母至痛
(1)学生轻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季羡林失去母亲后的心境。
(2)你能体会季羡林当时的心情吗?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恨”字?
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教师相机援引三则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季羡林恨谁?为什么而恨?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资料一:季羡林六岁离开了生母,寄住在亲戚家。而这一住就是十六年。他最后一次见到母亲还是在她去世的八年以前。
资料二:《赋得永久的悔》中的片断:“当我赶回家,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资料三:季羡林曾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后,立即迎养母亲。
(3)他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怀念着自己的生母,直到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德国,来到了那个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下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2、感悟“哭”字——思母至深
(1)季羡林带着失母之痛来到了哥廷根那座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指名读文中的第二篇日记,谈初步感受。
(2)体会房东太太对儿子地等待。
“她高兴得不得了”,她高兴成了什么样子?她会为儿子的回来做哪些准备?文中是省略号,请把省略号读成一段话。
后来,儿子没有按时回家,她又会怎样焦急地等待?
(3)从这位房东太太身上,季羡林看到了自己母亲地等待,也更加刻骨铭心地感受到自己心中那份“恨”。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儿子的归来呢?这边的同学可以拿起笔来写一写。此时,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才明白,自己的母亲曾有过多么痛苦地等待,他又有怎样的话要对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说?请这边的同学拿起笔来,写一写季羡林此时最想说的话。
(4)创设情景,母子俩穿越时空进行对话。
(5)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里——指名读:“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6)“真想哭”,这哭声中有什么呢?把你的理解送进朗读中去。
3、涵咏“糊”字——思母至切
(1)学生默读第一篇日记,有不懂的地方画上波浪线。
(2)在学生充分质疑后,重点探讨:为什么作者的怀念是凄凉而甜蜜的?
①师生对话,走进那个“黄昏”:一般说来,黄昏的时候,我们都放学了,大家要——?在这个时候,你们的爸妈下班了,他们都要——?天上的鸟儿在这个时候也要——?此时,季羡林能回家吗?他的家在哪儿?引领学生体会海外游子有家难归的苦衷。
②创设情景,走进作者的心海:“季羡林又孤寂地站在窗前,抬眼望去,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正步履匆匆地往家里赶,漂泊的渔船也静静地停靠在海港,就连不知疲倦的小鸟也开始归巢了。薄暮中,远远地传来了母亲唤儿回家的声音„„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季羡林,你的心会在哪儿?你的心会看到什么?”启发学生想象,让文中的“故乡”“故国”“故国的朋友”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对祖国地怀念变得真实可感。
③在交流中理解“甜蜜”,指导朗读。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当你回忆起这些快乐的时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说,有时候,美好的回忆往往是精神上的安慰,是对心灵创伤的一种治疗。
(3)这凄凉,这甜蜜,最后都融入到了一个字里面,哪个字?(糊)
(4)“糊”是什么意思?这“糊”在季羡林心头的究竟是什么?
4、咀嚼“寻”字——思母至苦
(1)正是这种对母亲、对祖国的爱,使得季羡林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不顾国外多家研究机构的挽留,毅然回国,回到了祖**亲的怀抱。而他的生身母亲呢,却只有到梦里去寻找。读《寻梦》中两个片断,想一想,他在梦里看清了自己的母亲了吗?
(2)紧扣“面影”,体会作为儿子记不清母亲模样的痛苦,指导朗读片断二。
(3)即使看不清楚,季羡林还是要苦苦的去寻找。分男生、女生朗读片断一。
(4)季羡林一生也没有找到母亲清晰的面容。齐读片断二。
(5)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找母亲,就是在寻找生命的源泉,寻找做人的根。季羡林的根在哪儿?
(四)回应全文——升华情感
1、师深情诵读:2001年,九十岁的季羡林回故乡给母亲扫墓,来到母亲墓前,百感交集,“扑通”一声跪倒下去,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滴到了眼前的香烛上,此刻,他在心中暗暗地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今生最后一次来给你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你的身边。”(摘自《真情季羡林》)
2、睡在母亲的身边,也就躺在祖**亲的怀抱。
(五)课外作业——拓展阅读
今晚,请你和你的妈妈去读季羡林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赋得永久的悔》,你将对“怀念母亲”四个字理解得更深刻。
附板设计:
怀念母亲
恨哭糊寻
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