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浅谈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1-109424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7 00:23: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浅谈

题目:《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浅谈》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20081030001

2姓名:黄玉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实践、从实际出发

内容摘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为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因此,无论是个人的学习生活,还是国家的政策或计划,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正文: 人类的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源泉和基础,意识的产生是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作为世界观的最根本观点,形成的根本的思想方法和路线就是事实求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讲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就哲学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为实践所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把作为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的实践看作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和最高标准。”

当今社会我们正好处在一个高速变化,一个不断变化发展与不断变革的时代,斗转星移、日新月异,我们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使我们的思想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使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摆脱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

因此,无论是我们的个人学习生活,还是国家的政策或计划,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

个人的学习生活

记得从小我们就开始树立远大的理想,有要当科学家的,有要当医生的,有要当飞行员的,有要当律师的,有要当教师的,有要当总统的......还有要拯救世界的,到最后才发现连自己都拯救不了。现在看来觉得是那么的可笑,笑完之余,认真的想一想又觉得是情理之中。小时候由于接触的事物少,经历少,对事物的认识就很浅,更无法想象社会的复杂性,只是凭着一时的爱好,就给自己确立目标.根本没有切合实际地思考,认真地想一想究竟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还有其实现的可能性。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局限性导致了认识的局限性。话再说回来,如果是现在我们就变得实际多了,就像没上高中之前,就会认为自己可以上清华北大,到了高二就想着上重点大学就不错了,到了高三就觉得最多上得了一本的学校,高考完了连自愿都不敢报了。这说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和对自我的认识的深入,制定的目标会越来越贴近实际,符合自己。

那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呢?在《傅雷家书》中讲到:“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当学生的时候,倘若不把马克思主义“身体力行”,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实地运用,那么一朝到社会上去,遇到无论怎么微小的事,也运用不了一分一毫的马克思主义。所谓辩证法,所谓准确的世界观,必须到处用得烂熟,成为思想的习惯,才可以说是真正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锻炼。否则我是我,主义是主义,方法是方法,始终合不到一处,学习一辈子也没用。从这个角度上看,马列主义绝对不枯索,而是非常生动活泼有趣的,并且能时时处处帮助我们解决或大或小的问题的,——从身边琐事到做学问,从日常生活到分析国家大事,没有一处地方用不到。”

“理论与实践绝对不可分离。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马列主义不是抽象的哲学,而是极现实极具体的哲学,它不但是社会革命的指导理论,同时亦是人生哲学的基础。„„我常常有这么个印象,就是一般人的政治学习,完全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生活而学习,不是为了应付实际斗争而学习。所以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什么唯物主义,什么辩证法,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都能长篇大论发挥一大套,一遇到实际事情,一坐到办公桌前面,或是到了工厂里,农村里,就把一切理论忘得干干净净。学校里亦然如此,据在大学里念书的人告诉我,他们的政治讨论非常热烈,有些同学提问题提得极好,也能作出很精辟的结论,但他们对付同学,对付师长,对付学校的领导,仍是顾虑重重,一派的世故,一派的自私自利。这种学习态度,我觉得根本就是反马列主义的,为什么把最实际的科学——唯物辩证法,当作标榜的门面话和口头禅呢?为什么不能把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的道理化到自己身上去,贯彻到自己的行为中作风中去呢?”

我想傅雷讲得很明白,学以致用,学是为了用,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自身实际地去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地从实际出发,才会在对的时间做好对的事情。

国家政策或计划

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上的各民族是千姿百态的,各民族的发展更是千差万别、各有特点,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胜利。

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就中国而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必须根据时代的特征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而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历史上就有过因为没有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而导致了错误。

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斯大林进行了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改革,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当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已经得到巩固和加强后,仍继续沿用这样的制度,就出现了问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导致经济片面发展:工业发展很快,而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某些方面还有所降低;城市中,副食供应不足,多数消费品质量低劣,农村情况更差。面对这一现实,赫鲁晓夫执政后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体制,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他首先从农业入手,开始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播种面积,种植大量的玉米,想以此来增加粮食产量。由于他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没有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大量种植的玉米生长矮小,几乎没有收成。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直接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科学的考虑,没有从实际出发,加上个人又太急于求成,这使得许多从原则上说是正确的改革措施,结果却事与愿违。他还主观地认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了完全和最后的胜利,苏联已进入全面开展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时期,便提出了许多超越现实的口号和目标。最终,赫鲁晓夫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也没能有效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其改革而是失败的。

再看一下我国,在1934年 王明、博古等领导者在突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时,一意孤行,片面地模仿前苏联“城市包围农村”的模式,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国民党要强于中共,就采取全面的攻击,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力量更加薄弱和分散,采取了全面攻击敌人。先后犯了冒险主义、保守主义、逃跑主义,所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中国革命事业遭到严重危害,红军被迫转移阵地,中共开始了慢慢的长征路。

还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大跃进运动,就是由于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也由于部分领导人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实际的调查,就胡乱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还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全国各地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 在农业上,也提出“以粮为纲”。由于忽视了客观 经济规律,忽视国情,忽视实际情况,“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大大失调;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很多人饿死。

以上都是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所造成的错误,当然也有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功典范。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没有完全照搬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的路线,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局面等因素,决定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 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这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思想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的改革开放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这场历史上的伟大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邓小平指出:“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个还不发达的阶段。”他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从本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坚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场伟大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人民得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

还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伟大创举。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是中国近代史遗留的任务,台湾、香港、澳门曾经沦为西方帝国列强的宰割对象,未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邓小平同志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运用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哲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也是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为解决存在着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一个国家实现统一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它为在当今世界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为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与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都是坚持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总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学习并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_年6月第一版

《邓小平的人生理论与实践》

香港新闻出版社

202_年8月第一版 《回归实践论人类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新解读》

人民出版社

202_年12月第一版

《邓小平的实践辩证法》

人民出版社

202_年8月第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_年3月第一版

《邓小平

民族理论与实践》

民族出版社

202_年8月第一版 《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03410.html

补充说明:由于个人的阅历与理论知识不够丰富,无法自己写好4000多字的论文,从书上和网上借鉴了很多,似乎在东拼西凑,但每一句都是经过大脑的思考才决定写下来的,就算是抄,也是深思琢虑了许久才运的。这像马拉松式的马哲论文,历时很长,但也没觉得好,终究凑合着交上去了,还麻烦老师您费神指点指点。

第二篇: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搞好农村信息技术教学

在一次公开课教研活动中,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却上了一堂平淡无奇的常规课,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好评。当时我也启发很大,思考着我们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思考着怎样才是新课程教学的模式,更想到了象我这样的年轻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有很多不到位、不成熟的地方,存在着种种误区。

1、盲目的追求在“新”、“奇”教学中求生存,而忽略了真正教学的最终目的。

2、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不闻不问,不去研究,不去实践,让其放任自流,依然一成不变的进行传统教学。同样也失去了动态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目标。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两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实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动态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好课前准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技能很强的学科,老师的课前准备不可能象其他学科一样只注意知识体系合理,配合例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就可以。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时,可能会比其他学科省力,但要顺利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前付出的劳动肯定要比其他学科多,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前的准备,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首先、除了正常的备课外,我特别要注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农村中学的学生操作能力比较差,我们要以学生身份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操作,尝试学生在任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避免学生的操作结果和教师的希望相差太大;同时还要体会学生在任务完成中是否有收获,是否有成就感。如果觉得没什么成就感,那就可以进行调整课堂的教学内容。其次,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准备好教案,还要给学生准备学案。农村中学的学生程度差异比较大,可能教师自己在演示的时候感觉很简单的操作,对一部分学生却有很大的困难,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操作的学案、帮助的网页、甚至可以利用软件录下教师操作演示,作成软件下发给学生。演示录象的软件很多,比如viewletcamv屏幕录象、屏幕录象机,我们也可以用电子教室软件来录制屏幕操作,我也录制了学生比较困难的操作,效果也很不错。一切从实际出发,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如何促使学生通过“意义建构”,在形成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正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所在。

罗杰斯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情况创设看作“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最重要内容之一。因为信息技术总是与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即“情境”相互联系,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其他手段所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进行学习。不但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趣的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联想、表象,使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当前的新知识,新知识赋予新的意义,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高效的意义建构,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实,所谓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学习对象及须解决问题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并以此为支持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了解了情境创设的基础上,为了能创设合理的情境,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情况。

1、了解学习对象的实际情况

学习对象是指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了解、掌握、整合这些学习对象。创设情境必须围绕学习对象展示,同时分析学生身处在该情况中,学生是否会产生与该学习对象相关的心理感受,考虑到学生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会做什么与该学习对象相关的事情,当这些都反映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时,情景的创设才是可行的,合理的。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系统的研究教材,认真分析教学目标。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吃透教材,合理的处理教材,理清教材的所处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师安排设立的教学情景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才能心里有数。比如,我在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制作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的学校的多媒体作品,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自己的学校,素材应该怎样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等到任务完成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在 “任务”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教师再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效果会更好。

2、了解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

情境的创设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心理,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更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我们的学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在变化。今天的学生跟10年前不一样,跟20年前更是变化很大,他们的喜好发生了变化,他们喜欢的形式也变化了。不同地区的学生又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区,城乡之间也很大的不同,不同的学校也各不相同。所以要认真的研究我们的学生,研究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合理、有效的情境。作为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知道我们的学生程度差的比较多,胆小的女生也不少,层次相差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选择放弃和观望的学生比较多,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情境的要求和程度,选择符合自己学生的难度,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让创设的情境真正发挥作用。

3、了解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

情境的创设就象全国各地的口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喜好,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北方人喜欢面食。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来,四川喜欢辣椒,是因为那里地处盆地,气候潮湿有关。吃辣椒不仅可以御寒,还可以预防因阴湿而导致的各种风湿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等。北方人喜欢面食,首先当然是因为北方寒冷,适合小麦生长;其次吃面容易长脂肪,可以帮助北方人御寒。我们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情境,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这样更能适合学生的“胃口”,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同时也很好的开展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之,从学生的我们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可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信息技术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学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存在合适、不合适的问题,选用教学方法要坚持科学、适当原则,要避免滥用与泛化。

1、先演后练的教学方法。我们学生程度不一,操作能力比较差的同学相对来说比较多。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很清楚学生这种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操作要求比较高的操作,比如,FOXMAIL的设置,我们的学生由于接触电脑的机会不是很多,本身对这软件知道很少,教师应该耐下心来,详细的讲解操作的步骤,不可为赶进度盲目求快,最好配合前面提到的帮助网页或录象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至于丢失成就感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分级、细化的任务驱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很多课为了降低完成任务的难度,将完整的大任务分级为若干个小任务,根据每个小任务的成果。从课堂的效果来看,细化的小任务减少了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弯路。比如,江南风情游,可以把整个“旅游计划”进行分解,产生几个小任务:确定景点、小组分任务了解景点、确定路线。每个任务都进行评价,大大降低了任务难度,提高任务完成率。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等级的任务,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3、自主、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教模式

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产物,而非竞争的产物,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但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经济的全球化就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太多强调了竞争意识,过分夸大了竞争的功能,而缺少协作精神的培养。殊不知,我们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平时就缺少与人分享,与人合作的精神;而我们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合作,比如软件的开发,广告的制作等等,都是几个人的合作,有的甚至是几十人,几百人合作的结果,应该说只有合作才能成功!所以新课程标准明确的强调“交流和合作”,强调“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交流中分享思想、反思自己,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于是,我十分注意安排学生的合作、交流、协同完成任务的机会,并且在安排分组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掌握学习能力和男女比例,使分成的小组更合理,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并且在协作学习、劳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是每个同学又有自己独立的工作,而且不和别人相同,在合作中又自主学习的机会,必须完成的任务。恰当的模拟了现实社会中的工作模式,养成这种自主与合作的工作学习模式,为了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奠基。为了保证协作学习的效率,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管理和组织,按照步骤异步一步层层深入,有条不紊的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最后,汇总整个小组学习的成果,已经是水到渠成之事。当然,每个同学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通过组内协作,组间交流等方式加以化解。教师在小组间观察时,也给出每个小组合理的建议,使其学习更科学,少走弯路,提高学习的效率,维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事实上,信息技术只有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彰现出其巨大的价值。只有坚持实际求实的原则,坚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密切联系我们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积极寻求,才能真正找到适合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第三篇: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从 出发,经过,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具体要求:

(1)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以 的精神探求实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

(2)要求我们把 和 结合起来,把高度的 同严谨踏实的 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 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地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和下列表述一致的是

A.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B.量力而行永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C.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 D.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有自知之明的是哲人

第四篇:一切从实际出发(模版)

一切从实际出发

10125230 虞灵婷

现今我们的社会似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复杂化,人们看待事物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我们判断对错,分析事情的思维与方式如何的日新月异,“一切从实际出发”任然是当今社会我们为人处世中一个重要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说简单点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应该贯穿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我们可以从古代的一些事情中就看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一次,有两个做小买卖的人找他看病。他们都是在路上被大雨淋了,头痛、发烧、咳嗽、不通气。张仲景给他们每人开了一贴麻黄药。第二天早上,一个人病了吃了药,出了一身汗,病以好了一大半;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出了一身汗病却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细进行了分析研究,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差不多,但一个人看病时没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韩寒。没有汗的病人吃过药发了汗就好了;原来有汗的病人再吃发汗药,汗就出得太多了。于是,他另换了一个药方,这个人就很快好了。

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同样患了感冒,由于发病过程中症状不同,用药就要有所区别。由于他一开始没有仔细研究两个人的症状有何不同,只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下就开药,而导致一个病人病情的加重,他就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好在张仲景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积极的研究问题到底出在哪,更加仔细的观察与总结,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从而及时改正了先前所犯的错误。也就是因为张仲景这种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得他能够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逐步提高自己的医术,成为了一代名医,造福后人。

从张仲景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求我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我们知道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对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正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名句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同时赵括“纸上谈兵”的惨痛经历也足以让我们引以为鉴了。

在1938年10月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任务。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矢前进的方向。”同样的,在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到党的思想路线时也说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可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于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以不断实践和积极探索作为检验事物,判断事情的标准。学校就如同一个迷你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在和不同的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因此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目空一切,而是要从这一点一滴的日常交流与生活中,不断积累与不同人打交道的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但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让我们一直坚持从事实中得出的结论。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上一秒看到的事情下一秒也许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得出的经验与结论也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下面的事例就说明了随机应变的重要性:

浙江省一厂家曾生产了一种之地和造型均不错的烟灰缸,大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过了一段时间,产品渐渐受到冷落,原来这些国家公寓里普遍安装了电扇,电扇一开,烟灰就会飞起来,很不卫生。他们马上试制了一种口小、肚大、底深的新式烟灰缸,果然很受欢迎。然而好景不长,销售量再次下降。原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些国家的居民室内安装了空调,主妇们嫌口小的烟灰缸不好清洗。为此厂家又设计出一种口大而底深的新样式,再度占领了市场。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该厂家坚持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函的观点看问题。因此该厂家根据市场需求,坚持发展的观点,追求卓越,努力创新才使得其产品长盛不衰。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我们注重事实,只有注重事实,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到注重事实呢?孔子说过“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也就是说做事要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寡悔”。后悔的事情少了,我们才能体会到事实的重要性,才能更加督促自己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强调在实际生活中把唯物主义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评价他人、事物及自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兴趣,确定最符合自身利益的人生规划,努力为之奋斗,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总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的多个角度与层面,辩证的、全面的从实际的总和去把握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五篇: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我们对一个问题的现实情况没有调查,那么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发言便是乱说一气。乱说一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遵循“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而不是死搬硬套前苏联“从城市到乡村”的战略思想,最终我们依靠这样正确的战略最终打败了侵略者,进而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虽然我们有很多从实际出发的事例,但不得说,其中也有从实际出发而凭主观臆断就认识世界甚至改造的行为。在这里,我就不举“五次反围剿”、“共产风”、“文革”这类老生常谈的例子了,举一些我们身边发生的例子吧。

1、砸车与保钓的矛盾

近来反日浪潮此起彼伏,多个城市出现日系车被砸现象,甚至有人追砍日本人。打砸者和追砍者在道德上的优越感太过自大,眼里根本看不见事物的本质,更谈不上从实际出发,太愚蠢,太邪恶。客观来讲,保钓游行是在以行动来捍卫我们对国土的主权,为的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权益,而日系车是我们国民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保钓游行中的打砸事件与保钓行为在本质上是自相矛盾的,打砸者的这种行为是愚蠢至极的。而人的生存是人的根本权力,砍杀人更是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

2、游行口号的不妥

在反日游行中,各类游行口号低俗不堪,反映出国民的素质低俗和愚蠢,根本谈不上爱国,这也是不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比如“钓鱼岛中国的,苍井空世界的”、“贱你妈的小日本,滚回老家去”、“干死小日本”等等。真不知道钓鱼岛跟苍井空有什么联系,保钓的口号活生生透露着低俗。甚至有人主动请缨“给我枪给去炮,我来保卫钓鱼岛”、“对日宣战”,先不说我们有没有能力打到日本的本岛,即使有,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中国面临的国土纷争岂止钓鱼岛。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的是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大战用的一定是木棍和石头。”丘吉尔也曾有一句名言:“发动战争比结束战争要困难得多。”就像二战一样,酷爱发战争财的国际银行家已经在1919年的《凡尔赛合约》里种下了战争源头。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客观的实际情况的等等事例,实在太愚蠢。

所以,建立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显得尤为重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最基本的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兴趣,确立最符合自身利益的人生规划,努力为之奋斗,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只看眼前利益而随意改变自己的初衷,也是不被推崇的,也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本意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我们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的多个角度与层面、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从实际的总和去正确把握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浅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