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当前人口与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21-114117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6 12:39: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当前人口与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农村人口与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一)落后的生育观念仍没有彻底改变„„„„„„„„„„„„1

(二)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计生工作出现畏难情绪„„„„2

(三)流动人口日益增多,计生工作难度日趋加大„„„„„„„3

(四)各部门配合协调差„„„„„„„„„„„„„„„„„„4

二、农村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对策„„„„„„„„„„„„„„„4

(一)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转变群众陈旧的生育观念„„„„4

(二)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使计生工作得以有效开展„„„„„„5

(三)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8

(四)加强各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8

(五)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9

(六)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计划生育专干队伍管理„„„„„„„11 参考文献 „„„„„„„„„„„„„„„„„„„„„„„„11 澄海区农村人口与计生工作 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人口与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抓好农村计生工作是顺利实现我国人口计生控制目标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保证。目前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坚持抓紧抓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本文针对澄海区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计生工作的改进的对策,以期澄海计生工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人口与计生 问题 对策

202_年,我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正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台前后,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全国性的计划生育行政法规、政府规章等相继出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出台了适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情况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等,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有力促进了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澄海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领导,积极采取措施,突出重点难点,狠抓工作落实,人口计生各项工作再创佳绩。据统计,202_年全区出生人口7001人,出生率9.59‟,自然增长率4.0‟,计划生育率94.87%,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在近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 作会议上,澄海区再次被评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特别是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一、农村人口与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落后的生育观念仍没有彻底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与当今国际形势不相适应,“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个别地方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农村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还有一部分人刚过上温饱的生活,“养儿防老”、“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还很严重。有的甚至指望多几个孩子帮干农活,为家庭多挣点钱。部分农民还出现了生病返贫的现象,不但在经济上出现无钱看病,在家庭上将会出现一对青年夫妇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两对以上老人的现象。同时我们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跟不上,不能彻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农民还是想方设法逃避计划生育多生子使其老有所养,病有所依。

澄海区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思想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还很严重。据调查,如果国家政策允许,目前澄海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想再生育 二胎占60%左右。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想减轻将来养老给子女带来的负担;二是想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多一份寄托。这种思想既有生育观念的因素,也有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所以群众的生育意愿和国家现行生育政策、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差距,在农村尤显突出,违法怀孕及生育现象有所反弹,逃生、躲生现象不断出现,加大计生工作难度。

(二)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计生工作出现畏难情绪

澄海区各级党委、政府对计生工作虽然都十分重视,每年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计生工作的总体成效却不是非常明显。许多基层干部因此在工作上存在消极应付、等待观望的心态,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上由于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任务日益繁多,许多干部疲于应付,对计生工作也存有畏难情绪。村干部关心、重视、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力度比以往有所减弱,对计生工作有畏难情绪。

不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业务不熟,认识模糊。“上头千根线,底下一支针。”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联系上级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农村多数干部素质普遍不高,缺少能人,我们对此绝不能讳言。由于农村干部素质缺陷等主客观原因,我们党委、政府的许多工作一到农村基层就有掉线、断层的现象。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计生工作,并层层开会加以贯彻落实,但许多群众仍然对计生不甚了了,甚至部分镇村干部、计生管理员对计生工作的目的、任务、政策界限等也不是很 清楚,只能粗略的说一、二点或两、三点,群众更是如坠迷雾之中,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基层干部对计生工作积极性不高。近年来,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多数乡镇出现欠发干部工资现象。村干部被欠发津贴的情况更为普遍和严重。欠资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流动人口日益增多,计生工作难度日趋加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乡镇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城市下岗职工及停产、半停产企业的职工也走向乡村集贸市场另谋职业,这就给澄海去的计划生育管理增加了难度。针对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这一新特点,有的单位认识不足,认为管理是“种了别人的田、会影响自己的园”,不想去管;有的单位由于当地财力紧张,管了怕增加负担,不愿去管,工作上被动,致使工作出现漏洞。

(四)各部门配合协调差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能完成的,它必须由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来完成。但就目前来看,各有关部门配合差,未能形成齐抓共管。如有的医院在接收产妇时不凭有效证件接待、记录,也不向当地计生部门及时反馈情况,导致政策外怀孕异地出生。

二、农村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对策

鉴于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才能改变澄海区农村计生工作的被动局面。

(一)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转变群众陈旧的生育观念

要改变农村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首先要解决好群众的思想观念问题,让群众从思想上支持计划生育工作,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群众的思想观念问题如果解决得好,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就无需跟以往一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见效甚微。计划生育工作的“三为主”方针,就是把宣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其目的无非是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减轻计生工作的难度。因此,要加强人口国情国策、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性与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和少生快富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增强群众的人口意识、人均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要着力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使群众明确少生才能快富,少生才能优育,才能强国富民。新闻部门要利用现有媒体,加大计生宣传力度,各地要加强计生宣传教育硬件建设主要是计生“公布栏”、“宣传栏”、“墙报栏”的建设,采用这些群众平时容易看得见的固定宣传工具,刊登计生宣传内容,让群众直接获取计生知识,加深对计生法规政策的理解,从而达到增强自觉性的目的。同时,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积极主动抓好计划生育,以引导群众自觉转变生育观念。要以切实转变群众的传统生育观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营造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舆论环境。

其次,要加强我区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先导手段,结合农村特点,积极推进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要把宣传教育融入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 总体规划中,融入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中,融入社会保障和优先优惠政策落实中,重点围绕移风易俗、男女平等、利益导向等方面,鼓励男到女家落户、婚礼丧葬简办、家谱编纂改革、村集体利益男女平等分配,努力改变男女有别、重男轻女的不良习俗。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在就业、提干、入党及家庭妇女地位等方面积极维护妇女和女孩合法权益,提高妇女地位。要通过开展群众性文艺宣传活动、面对面沟通交流工作和文明村、文明户、星级婆媳等评选活动,引导带动群众逐步树立新型婚育观念。例如汕头市通过办好《汕头日报》“婚育新风进万家”栏目和汕头电台“计生广角”栏目,认真组织现场采访拍制,大力宣传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典型,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性与生殖健康等知识。结合元旦、春节等节日,开展4个主题的社会宣传教育:一是开展纪念中央《公开信》发表20周年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二是开展“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三是开展10.28“男性健康日”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四是元旦春节期间组织以“春风送温暖”为主题的集中性宣传活动。市领导带队深入基层慰问计划生育贫困户,体现党和政府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关心和爱护,大力营造计划生育光荣的社会风尚。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大力地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认识,转变群众观念,更新群众生育思想。

(二)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使计生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在计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和创新工作方法,将行政指导、经济 制约、社会保障、法制规范等有机会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工作方法。

第一,行政指导。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或政策的指导、提示、建议等非强制性行为,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力,指导其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有效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政活动。主要是采取宣传、教育、引导、示范、培训、劝告、告诫、建议、提醒、鼓励等非强制力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口头告知、书面告知、电话通知、短信发送、政务公开、组织培训等方式,灵活实施行政指导行为。当前应主要建立和完善服务引导、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警示、违法行为纠错、重大案件回访等内容,实施人口计生行政指导工作。

1、服务引导。对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权利义务等内容,通过个体或集中宣传、提醒等行政指导方式,主动服务,维护其知情权,引导他们树立依法生育、文明生育观念。例如:澄海区广益街道开展了育龄妇女查病治病优质服务活动,现场吸引了数百位辖区内的育龄妇女。来自卫生所、计生服务站的医生们为妇女免费检查各种妇科疾病并赠送药品,同时发放计生宣传资料和药具,受到了广大妇女的欢迎。当天,隆都镇也开展了“四术”工作,对140名育龄妇女进行查环查孕,落实结扎1 6例这是澄海区狠抓秋季计生工作,开展集中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该区卫生系统和计生技术服务站所还组织22支服务队深入基层,每天都活跃在全区各个村(居)角落,使受术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高效的技术服务。

2、行政提示。对办理生育证明材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等事项,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管理相对人宣传、解释,提前告知提示办理相关证明材料流程,引导、督促其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履行义务,加强自律,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3、问题警示。对违法情节较轻,无主观故意并能及时纠正的违规行为,警示其立即纠正,并告知其应明确知晓的行为规范和要求,而不再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轻微问题警示,可采取口头警示和书面警示方式。例如:澄海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围绕“保一类、争先进”的目标,自加压力,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动真格抓好秋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自今年9月份以来,我区采取切实措施,集中力量开展计生工作服务活动,突出抓好“四个强化”:一是各级干部强化领导责任。该区模拟省飞行检查的做法,采取不打招呼的形式,区委书记和区各套班子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各自挂钩联系镇(街道)检查督办计生工作,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各镇(街道)落实分工包片,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对象,对清理出来的纯生二女结扎库存对象对号入座,强行落实,带动了节育措施的落实。9月1日至27日,全区共落实“四术”336例,其中结扎120例(纯生二女结扎33例),一孩上环216例。二是强化层级动态管理责任。该区加强对村(居)计生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督办,把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区政府制订相关激励措施,对主动落实计生政策的对象在减免书杂费、招工考干奖分、招考录用教师在城安排、农村 集体分红和收益分配、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以及看医问诊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还制订出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明确责任、严明奖惩,真正把干部的票子、面子、位子与工作挂上钩,彻底解决基层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三是强化部门责任。日前,区委专门举行计生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听取各镇(街道 对各部门计生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进行协调。区卫生局保健院建立健全婴儿接生、孕检管理制度,婴儿出生一周内就把名册反馈给各镇(街道)计生办;公安部门也在半个月内把入户的新生婴儿名册反馈给各镇(街道);民政部门将每月结婚登记名册于次月2日反馈给各镇(街道),确保计生信息上下畅通。为全面堵塞计生漏洞,澄海区还主动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区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每年投入专项经费40万元,各镇(街道)也成立了一支6至10人的专业队伍,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清查验证工作。区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大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力度。自开展集中服务活动月以来,全区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14人,金额29.39万元。四是强化督查督办。从9月份起,该区定期对基层单位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将督查情况作为基层人口目标管理责任考评的重要依据。信访部门加强信访专案的督办,凡涉及计生工作的信访案件,一律列入督办信案。

4、案件回访。对符合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条件的案件,或在社会具有普遍影响的案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回访,巩固执法效果,促使管理相对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通过行政指导,广泛深入地宣传计生政策,让人们明确计生政策的稳定性和严肃性,人口与经济、环境、资源的密切关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人均意识、危机感和责任感。

第二,经济制约。实施经济制约,对违反计划生育者实施经济制裁,是现阶段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有效措施,它的实施有利于计生制约机制的形成。首先,基层通过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把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并将完成任务情况与考核、评先提拨挂钩,奖优罚劣,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其次,对违反计生政策对象,按照政策规定进行经济处罚,如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征收社会抚养费,是依法处理违法生育当事人的一项具体手段,是促进广大公民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有力措施。当然也可依法衣规由村民代表大会制订有关规定,在宅基地集体分配方面给予严厉处罚。同时,各级政府要继续增加对计生工作的投入,建立计生激励机制,对那些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对象要给予奖励,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彻底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第三,法制规范。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最终必须步上法制化轨道。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法规来规范人们的生育观念,按照政策规定引导人们进行科学、进步的生育、节育行为。利用法律、法规规范计生工作中执行公务人员的行为。基于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计生法规的宣传,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用法制手段规范计生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计生法规,以保障计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以法规规范各有关职能部门在计生工作中齐抓共管。如广电、工青妇、公安、工商等部门在法律规定范围共同抓好计生工作,形成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第四,推行基层群众自治,把计生工作重心下沉到村。健全完善村级计生协会组织网络体系,发挥协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重点指导村级修订集利益导向、移风易俗、男女平等、奖惩制约于一体的完善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挖掘村集体内在潜力,梳理出符合各村实际的福利政策,在收益分配上,在婚丧嫁娶、宅基地划分、婚嫁落户上,及在上学就医补助、养老保障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给予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优先优惠,把村里一些得到群众认同的“小政策”、“土办法”增加到村规民约中,使优惠政策具体化、奖惩措施明细化,实现集体经济分配与计生家庭优先优惠的衔接。同时,要规范民主议事、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合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增强村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三)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

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坚持登记管理、审验证明、分类管理制度。二是由政府牵头,协调人口计生、公安、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出台文件,综合决策。以现居住地人口为基数,落实基本事业经费,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专项经费投入到位。三是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考核评估和督查,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情况作为计生工作的重点,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内容,明确责任,并实行政府、计生部门分线考核,落实责任追究制。四是部门联动,实行计卫联手,保障 提供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

(四)加强各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

计划生育工作不是哪一人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一是政策上协调一致。无论是目前各级政府要求制定的惠民政策,还是各部门内部的用人、奖惩制度,如果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根“硬杠子”,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一种氛围,让违法生育者处处碰壁、举步维艰,从而使尚未生育者不敢妄生超生念头。二是行动上相互配合。凡是违法生育者,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实施联合制裁、共同处罚。三是人员上一起参与。过去,各部门抽调人员参加人口和计划生育大突击,基层集中力度,营造出政府坚决遏制违法生育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声势,具有很大的震慑作用。今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应当对过去和当前采取的政策、措施办法进行对比总结,在保证文明执法、按程序执法的前提下,继续采用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营造既和谐又具权威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氛围。

如我区公安部门在小孩上户时,要求在出具医学出生证明的同时出具结婚证、生育证或计生部门出具的相关合法有效证明,再给予上户;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对擅自为育龄妇女实施解除节育措施手术的,坚决予以打击;医疗机构要严格坚持凭证检查和凭证生育制度,并及时通报同级计生主管部门,否则,追究医疗机构及当事医生的责任。

(五)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 建立完善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就是要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改变以往重罚轻奖的做法,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一系列奖励办法和社会保障措施,在公共财政政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奖励优扶政策方面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倾斜,通过调整利益关系对实行计划生育者进行利益补偿,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解除养老等生活后顾之忧,亲身感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切身体会到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最终达到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的目的。一是各级财政投入到位,确保对独生子女领证户的奖励费和对计划生育户免除康检费、节育手术费等兑现到位。二是整合资源,各相关部门制定、落实政策时向计划生育户倾斜,实施“六个结合”,积极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和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三是做好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工作,积极探索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解除后顾之忧。

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实在在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如澄海区全面落实《广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于202_年1月出台了《关于对计划生育对象实施奖励的意见》,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对象实施一系列的奖励。一是在区公开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试中,对独生子女以及农村纯生二女结扎户的女儿,在其考试总成绩的基础上给予奖励3分。二是在村(居)集体年终分红、土地流转经营收益分配中,对农村独生子女予以双份分配的奖励。三是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安排专项资金,优先扶持农村独生子女户和纯生二女结扎户发展生产。四是在每年新招考录用的教师中,优先安排属独生子女在城区学校或就近安排在其居住地所属学校任教。五是对农村独生子女和纯生二女结扎户子女的就医给予优惠,在区、镇医院看病免收挂号费。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六)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计划生育专干队伍管理

一是澄海区制定了《计划生育专干管理办法》。函盖计划生育专干队伍管理、聘用条件程序、工资福利待遇、工作职责、考核与奖惩、培训等,进一步明确了区、街、居计划生育队伍管理权限。二是制定了《街道、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考核细则》。进一步明确了街道和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各街道和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如何,年终进行考核考评,用考核指标来衡量工作的好坏,彻底打破大锅饭,为社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奠定基础。三是制定了《社区计划生育专干考勤制度》。从考勤入手,严格社区计划生育专干考勤制度,强化队伍管理。四是提高计划生育专干的工资奖金待遇。加强计生管理服务,夯实计生工作基础。以职业化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计生队伍建设,认真抓好乡村两级计生干部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扎实推进村级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健全“区管、乡聘、村用、工资统筹发放、退休待遇保障”的管理制度,切实调动村级计生队伍积极性。推进管理服务关口前移,重点强化孕前期全程管理,加强健康查体、“四术”落实工作,建立起从源头遏制违法生育和选择性别终止 妊娠的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依法强力征收社会抚养费,坚决遏制违法生育行为。

参考文献:

【1】王玉梅 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大科技》202_年第7期

【2】柳秀富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科技信息(学术版)》202_年09期

【3】伊莲娟

农村计划生育的政策浅析 《现代经济信息》202_年12期

【4】李欣欣

石人炳 略论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

《人口与经济》202_年05期

【5】http:// 15

第二篇: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委会主任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量大。计生、劳动、民政等各部门的大量工作都要由她们收集整理基础资料,而居委会主任的工资只有910元,各类保险均有她们自己承担。

2、流动人口办证难。原因如下:xxx市一中和林业医院在xxx办辖区,辖区一部分地段又处于本市中心地段,陪读和做生意的流动人口较多,流动性大。部分流动人口不配合办理流动人口证,或因户籍地较远、离开户籍地时间较长等原因办证较难。

3、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计生执法人员虽有执法证,但是并没有执法力度,没有有效征收手段,只能反复做相关人员工作,社会抚养费征收难以到位。

4、计生工作需经常需要公安等部门的支持配合,需上级单位就身份信息查询、抚养费征收等具体工作和公安部门协调,有具体可执行规则可以遵循。

5、居委会主任入户困难。居委会主任入户采集的信息涉及到的内容多是居民的个人保密或是个人隐私,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可以采集信息的证明证件可以做为凭证,居民不愿意配合居委会主任的工作。

第三篇: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虽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措施,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不同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各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的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重点人群监管还不到位

虽然各单位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见到了一定效果,但监管方法还是略显单一,有的单位还出现了重点人群人数不清如劳务工问题、情况不明的现象,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出现了空挡。

(三)领导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计划生育三个一的一把手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和一票否决是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总结出的经验。公司各单位采取了具体措施进行落实,见到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还有个别单位领导由于员工家属婚育观念的转变,连年无计划外生育,主观判断、盲目乐观,造成单位计划生育管理措施不得力,在本单位没有形成系统联动的管理体系,未婚生育、早婚早育、未持证怀孕情况有所抬头。

(四)管理人员素质亟待加强

由于基层一些单位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较多,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公司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近两年的考核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公司文件执行力度不够,有的不纳入年初预算,有的领导在使用上不够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五)群众的生育愿望与现行政策相悖

据调查:目前,我们的家庭中60%以上的想生二胎,并希望儿女双全,这表明员工群众在思想认识上与国家现行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给我们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将带来新的问题和压力,给我们的管理发出了黄色警报,需要引起我们各单位领导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建议采取的对策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有一批思想好、作风正、政策水平高、原则性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且稳定的计划生育队伍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基层大部分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较多,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亟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要认真落实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和一票否决制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领导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工作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经费投入到位、解决问题到位。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发挥工会、纪检、人事等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形成一体化管理。同时,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要在单位和个人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方面把好审核关,认真执行计划生育的一票否决制。

(二)狠抓落实,搞好计划生育管理队伍建设。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配强配齐各级计划生育管理专(兼)职人员,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调整到计划生育岗位上来,从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帮助,为他们搞好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和使用,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研讨交流、开展创新项目等形式让计划生育管理人员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在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细化各项指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要高度重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意义,认真修订细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内容,让各级组织的责任更加明确。要强化考核,重点对否决指标认真落实检查,采取横向联系、纵向汇报、单位自查等多种形式,确保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同时,二级单位要与三级单位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下级对上级负责,责任利益共同承担的监督激励约束机制。

(四)加强重点人群的监管,消除政策外不合法生育事件。针对当前离岗休养女工、随矿家属、再婚家庭等重点人群管理难、隐患多这一现状,我们专门制订下发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监督和管理的通知》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监管力度。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扑下身子,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重点人群不发生政策外不合法生育事件。

(五)完善优待奖励政策,不断提高优质服务能力。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要以落实优待奖励政策为落脚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健康为手段,着眼家庭发展,广泛宣传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实事。并在晚婚、晚育、住房、独生子女入托、就医等方面制定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切合实际的企业优待政策和措施。同时做好生育关怀,继续开展送关心、送政策、送健康的三送活动,各单位要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定期听取计划生育部门汇报、指导计划生育部门和人员做。

(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各单位要创新宣传教育方法,探索开展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式。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发挥基层有才艺的员工特长,编排广受欢迎的计划生育曲艺节目,建设好井站生育文化,开展文化品位高、人文气息浓的计划生育宣传文化活动。

(七)开展交流研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不定期组织举办计划生育工作论文研讨会。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大胆创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促进公司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关系民生和社会的和谐安定,关系着经济生产。我们要做好应对新形势下人口与计生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就面贯彻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紧贴实际,与时俱进,真抓实干,一定会开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摘要:教育改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广大人民教师的肩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马关县古林箐乡中心学校为例。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努力增强改革意识,投身于师德建设实践中,成就于师德建设的伟业。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使命感;制订规范,明确师德内容;完善机制,加强保障监督;诚信治学,共创良好学风。本文就从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师德师风 教育改革 教师使命

一、师德问题

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一直以来备受社会的关注。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专业知识最为高深的一个群体,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其在道德意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规范上有更高、更严格的期望和要求。就目前古林箐乡中心学校的师德现状来看,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方面的。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而教师不同的理想目标在教育教学中会产生不同的动力。当前,在我国的学校虽然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这个环境基本溶入于整个社会中。社会上有不少职业道德的严重失范现象,诸如干部队伍中的钱权交易、执法队伍中的贪赃枉法、新闻传媒的有偿新闻、医务工作者收受红包等,对教师队伍的冲击甚大。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弘扬“蜡烛精神”、做“春蚕”、当“人梯”,已不再是响亮的职业口号,更难化作工作的动力。而在有的老师看来,自己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违法乱纪,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份工资就不错了,什么崇高理想、无私奉献、“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等等都过时了。因而,他们只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认为自己业务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大礼,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小节,大礼不可不讲,小节则可以不拘。长此以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自然发生偏移。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才,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在古林箐教师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教师的职责: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教给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将来就业或是将来有一技之长;至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学校领导、德育处和辅导员 的事,与己无关。正因为有这样的观念,在古林箐中学有的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很少,也不愿意花力气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还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讲课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动不动就发牢骚;更有个别教师衣着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甚至沉湎于社会上的一些“低俗之风”而不能自拔。凡此种种,完全有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不仅损害了教师的群体形象,也毒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而“所谓敬业,是人们基于对一项工作、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和勤勉努力的行为倾向。”1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但这些被视为“国粹”的优良传统在当今学校的校园内甚至大学校园内却受到了挑战。据我对我们乡老师的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不热爱教师职业,没有职业的神圣感,不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本分和义务,在岗不出力,敷衍塞责,马虎从事,不改进教学方法,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2由于他们的不思进取,才会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备课敷衍了事,上课照本宣科,对于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调查数据中发现:学生有高达50%上课不注意听讲,希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相长3的占61%,这要求老师要有自己的讲课方式,做好充分的提前准备;也有一些教师到是看好这个职业,但也不过是把教师工作当作一只“稳定”的“旱涝保收”的金饭碗而已。他们爱吃这碗饭,但又不满足,因而热衷于第二职业,常常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学胡乱应付,而主要精力则花在别的营生上。这种精力投入上的隐性流失现象在学校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有的教师则是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工作随意性强,自由散漫,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停课,对学校的纪律置若罔闻等等,这些都严重的违背了学校师德建设的宗旨。然而进入21世纪,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余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评价一种职业优劣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经济收入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正变为愈来愈有分量的尺度。而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没有离开过“传道、授业和解惑”。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产学研”4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和“科研先导”的口号影响下,今天的许多学校,大部分已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荣,而是以学术成果的多少论英雄了。出现这种原因很简单,因为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在教

师评价中权重太大,可以说真正决定教师的奖励、升职、待遇、地位的已不再是书教得怎么样,而是所谓的科研成果多不多了。正因如此,教师们对自己的本职——“教书育人”并不那么关注,而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关注“有没有文章” “发了几篇文章”以及“发在了哪个刊物”上。虽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明文要求的,但是,只要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有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已至于形势所逼,为了评职称是鸭子也得上架。而且,即便千辛万苦炮制出大作,往往还要托人情,找门子,花钱买版面,真是苦不堪言,面子失尽。

二、师德的失范

社会大环境即知识向经济转型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腾飞的中国,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需求对每个人都显得格外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某些领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社会分配不公平以及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利益格局,使个人主义观念、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整个社会的功利倾向,使教师心浮气躁,“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5这真是当前很多教师心态的生动写照,学校在这方面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金钱物欲的上升,理想情操的失落和道德水准的下降等师德滑坡现象。而教学与科研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研技能,是学校教师的一致共识,至于师德修养如何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正因如此,对古林箐乡中心学校的教师而言,只要学历符合要求,教学过得硬,论文发得多,就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优秀的教师。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这是其一。其二,长期以来,我校的师德教育工作经常被视为政治教育,师德的“德”字常被归结为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其主要内容是让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而不是对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理想、师德态度、师德法纪、师德作风、师德技能、师德良心、师德行为等一系列的师德规范建设工作的培养。同时,我校在师德教育的方法上,大多数也是以开会和学习有关文件的形式来代替师德教育,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形式主义,这就使很多教师对师德教育难以产生好感,也不可能重视。正

是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我校师德失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虽然我国学校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展,但也给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由于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具体操作中常常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平的现象,甚至教学努力的人得不到奖励,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得到肯定。而且,由于教育教学没有量化标准,而科研容易量化,因此科研指标在各学校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在这种抓教学默默无闻,搞科研名利双收的情势下,还有谁愿意去精心备课,用心教学,辛勤育人呢?在另一个方面,我校的教师超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据我调查的资料统计,我校的老师实际工作时间平均每天在十四个上时以上,其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的标准,而且工资与付出并不对等。这无疑给我校的广大老师带来了许多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现在学生不好管,一方面是我乡的独生子女的增加以及家长的期盼与关注;另一方面一些智力低下、心理异常的学生,家长根本不愿意也没条件送进特教学校,而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更是凤毛麟角。诸多因素(教育教学评价、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的压力)使我校的老师们不堪重负。然而升学压力之大是一般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家长、学生、社会、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值极高,一旦考不好,或学生在学校有什么问题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所有的罪过就会集中到教师身上。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教师的职业声望相对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教师等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翻了身,国家对他们十分重视,注意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他们在最初几年辉煌之后,又开始走入新的困境,传统的教师等广大知识分子以理性方式影响社会的情景,正由商业性的明星、歌星、体育明星和政治活动家取代。这种由历史的渐进发展与断裂造成的广大知识分子的失落并影响到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信心,使许多人处在苦闷彷徨之中。更重要的是我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太低,这也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声望。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余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评价一种职业优劣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经济收入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正变为愈来愈有分量的尺度。总之,较低的职业声望挫伤了教师的职业情感,从而也在无形中使教师降低了对自身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孜孜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校的老师们都感觉到了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然而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是僧多粥少。因此我

校教师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曾参加学习进修的现象非常普遍。教育教学工作完全依靠以前的知识基础,普遍感到思维和精力的不适应,工作压力也就随之加大。加上现在的教材都是新教材,不再是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就能把问题讲得很清楚的,往往要借助现代的教育技术,比如说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另一原因是学校福利待遇低下。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加上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浓厚,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使得优秀教师的流失情况极为严重。同时学生择校、辍学、厌学现象严重,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使得老师从教的热情也遭受严重挫折。虽然大部分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希望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但是又觉得自己工作负担重,强度大,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不少教师对职业产生倦怠心理。在国际上,我国教师工资收入指数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1/4。不到印度的1/26,尽管近10年来,这种局面有了较大改善,教师工资收入连年增长,然而教师收入偏低的现实仍未扭转。这种收入的低下的状况,不仅让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而且还导致大量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教育工作。所以许多年轻教师想跳槽的比率越来越高,而他们跳槽的首要原因就是收入偏低。由于做教师工资偏低,许多优秀人才宁可到企业上班,留在学校的也大多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第二、第三职业。

三、改变师德现状的对策思考

在一个总体道德水平不高的社会里,单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既不现实,也无法做到。当然,我们并非否认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但是,社会大环境没有得以不断改善,师德失范问题也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是国家先进科技的发源地。学校教师在参与社会生产的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科技学术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每一个角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其思想素质修养的程度,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对整个社会风气、甚至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水准都有着明显或潜在的影响。如果说以前教师认真执教,“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已无可厚非的话,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对师德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对当代我校教师来说,师德的要求也具有“先进性”: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展示人生的最高境界,还要做小学生们高尚的人格榜样,不仅要把具体的道德规范践行同最崇高 的人生追求相结合,还要引导小学生们确立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追求,达到塑造完美的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教师的师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直接联系着整个社会。正因如此,我们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提出更高的标准,这样才能满足其“既重塑自己,又塑造他人”的崇高职业要求。

师德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第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第二,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考核指标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束后公开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对师德考核为优秀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教学岗位;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在宣传先进典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地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还在于教育界的内部,即,教育体制本身的影响。可以说,多年来我校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基本上不成功的。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大力抓素质教育,报章杂志大力宣传新课程理念,而实际上我校却仍然按教育界的“潜规则”行事,而社会尤其是家长更是以分数和升学率论英雄。近年来素质教育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进,相反,“应试”教育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是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结果,人们急于摆脱贫困,期望通过“新科举”这条急功近利的道路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甚至通往社会上层。教育的“社会稳定器”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器”的作用被夸大了。“应试”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素质教育却是长期的基础教育,而整个社会的浮躁、急功近利,使人们选择了“应试”教育的道路。正因为社会上“应试”教育的倾向,严重地影响了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少教师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由于心理上的扭曲,影响到日常的教育行为。如有的教师往往将自己心中的抑郁和焦虑化作一腔怒火撒向

学生,于是出现了体罚、殴打、讽刺、侮辱学生等等有违师德的行为,师生关系严重恶化。另外,如我校的家教、补课为何屡禁不止?恐怕不能全怪学校和老师,体制问题难辞其咎。„„然而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吕氏春秋 情欲》),“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吕氏春秋 功名》),人性如此!市场经济承认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合法权益,完全符合人的本性。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近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经济出现不过二、三百年,但是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却超过了过去几千年,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承认个人利益,是讲道德的前提。我们提倡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但我们不能要求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实行阳光工资(严格说来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工资)以来,似乎又回到吃大锅饭的年代,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的拿不到津贴,做得好的拿不到奖励,班主任的工作付出与班主任津贴严重失调,无形中打击了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现实中去大谈什么师德,那是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教育腐败要严厉惩治,但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和措施也要跟上。教师的社会地位,从理论上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上属于弱势群体,他们需要严格要求,但更需要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更多一些各界的关注、关心、支持和帮助。当前,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和关注度很高,但对教师的实质性关心帮助却很少。教师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很大,但工作却与待遇不成正比。而这些因素是造成师德失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虽然在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从那个时候起,“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就成了广大教师梦寐以求的一个理想。在202_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这个目标被再次重申为“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如何实施?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义务教育实行经费保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这意味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像保障公务员待遇那样保障教师的待遇,而法律同时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也就是说,在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的保障方面,教师和公务员再也不能有高下之分、先后之别。这样,“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说法,以及让教师工资

亦步亦趋地向公务员看齐的做法,就显得不合时宜、不合情理法理,甚而有人为给教师施加“歧视性待遇”之嫌了。正确的做法是,将“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改为“教师工资纳入公务员工资序列,与公务员工资实行统一保障”;或者进而像法国、德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一样,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公务员范畴。总之使教师的工资待遇具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刚性保障,而再也不用以“不低于公务员”为限,不必看“公务员标准”的“脸色”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待遇弱势和权利贫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像报考公务员那样参与教师职位的角逐;才能如温家宝总理所愿,“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真正造就一大批“一辈子献身教育、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让学生永久铭记”的教师和教育家,“让尊师爱生的传统美德在全国城乡蔚然成风”。

在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的振兴有赖于教育的振兴,教育的振兴取决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任又历史地落到广大人民教师的肩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崭新课题。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努力增强改革意识,投身于师德建设实践中,成就于师德建设的伟业。时时刻刻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一根弦。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德要求,结合教师的实际,我们提出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涌现出来的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大力予以宣传、表彰;对品德有缺陷的教职工,要加强教育、帮助,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愿师德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愿教师真正成为天下更令人崇敬、向往的神圣职业!我们可以断言,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必然也随之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地改变,得到根本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赵福庆,素质教育实施策略[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2]胡永萍.学校心理学健康教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2_.[3]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4]章致政。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J].教书育人,202_.[5]高兆明.从价值论看效率与公平[J].哲学研究,1996,(10).[6]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2_.[7]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研究中心编著.202_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分析报告[C].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8]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的压力与挫折[M].中国和平出版社.[9]万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M].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10]张行涛,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1]傅道春主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12]周俊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甘肃理论学刊,202_,7(4).[13]陈会昌.竞争社会文化透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14]刘芬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2_.[15]当代教育研究[J].202_,(01).[16] ][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注释: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出自《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 互相取长补短 4 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5 出自《墨子亲士》第43页。中山大学出版社。6 引用http://tieba.baidu.com/f?kz=408134922 网站时间:202_年4月6日。

第五篇:当前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专题

202_年湖里区中小学师德建设论文

浅谈当前师德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厦门市县后小学吴彩恋

内容提要: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师德问题、师德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其内涵的主要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小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教师忠于职守,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任务,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的行为损害了人民教师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师德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心不强。

有的教师面对色彩斑斓的市场经济,一部分教师对终身从事“教师职业”思想不稳定,这山望着那山高,患得患失,牢骚满腹;还有一部分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捧的是教师的饭碗,打的是个人的小算盘,想的不是怎样提高业务水平能力,而是怎样运用“关系学”而达到“教而达到不教”;更有甚者校内养精蓄锐,校外满头大汗,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到了校外,而将本职工作当成了“第二职业”。

二、育人意识不强。

有的教师对事关办学方向的某些重大问题,思想认识上模糊,不能自觉地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积极贯穿和渗透在教学全过程,既不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关心学生的全面成才,只教书,不育人。

三、奉献精神不够。

有的教师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呈上升趋势,急功近利,消极应付本职工作,缺乏无私奉献精神。极个别教师甚至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分谋私,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四、协作精神欠缺。

有的教师热衷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只注重个人发展,不关心他人进步,人际关系紧张,教师的人格魅力大打折扣。

五、竞争意识不强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认真学习,是师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展,新的知识激增的今天,不好好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自己不学无术,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可是有的教师,自从跨进了学校的大门后好比进了保险箱,不思学习,不求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个别教师不钻研业务,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六、师表观念淡薄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这里都特别强调了师德的示范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现在有的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自尊、自重、自爱精神缺乏。如: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上课接手机;甚至有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信口开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给学生做了很不好导向。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个人和教师群体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育人环境,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七、爱生作风不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没有别的职业比医生和教师更富有人道性了。”。教师要有正确的爱生观,知之深、爱之切;要全面关心学生,让学生在真爱中体会真爱,学会真爱;要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让“晴朗的天空”永远浮现在你的脸上,让学生时刻都能从你身上取得快乐。但现实中有的教师对待“差”学生,轻者冷言讥讽,重者拳打脚踢,什么爱心早抛到“九宵云外”。

师德建设的策略:

教师存在的这些师德问题似乎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带来的,其实究其深层原因,一是千百年来旧的传统熏陶下过于“中庸”和“学而优则仕”的文化定位等造成的;二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低下,也难辞其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以德润身,建设一支师德纯洁高崇、师风廉明公正、学识精深博广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学校应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这一主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为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制订方案,狠抓落实,深入开展

教师素质要提高,校领导必须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抓紧抓好。要以校长、书记为核心成立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制订本校的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要订出贯彻落实方案的措施,可按四步进行,第一是召开师生座谈会,收集师德方面的存在问题;第二是宣传发动,提高教职工思想认识;第三是明确师德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好书,育好人;第四结合师德存在问题,精选教育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第五,落实学习时间,让教师排除干扰,专心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第六要求教师对照检查自身在师德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制订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计划;第七,结合职工考核,总结师德体会,评比师德成果,树立师德楷模,巩固发展教育成果。只有这样领导重视,周密组织,选好内容,保证时间,落实措施,才能保证师德教育顺利开展,并引向深入。

二、寓教育于活动,活跃教育氛围

做思想政治工作,空洞的理论、教条的说教往往令人们难以接受,活动是易接受、见效快的一种教育手段。可以通过“学先进、创名校、树新风”、“走进社区、展示风采”、教职工论坛、各种竞赛、宣传栏、党员教育、各种文体活动等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师的积极参与,化无形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有形,寓教于乐,使教师在活动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高,精神得到充实,才能得到发挥。在安排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针对性、思想性、层次性、多样性,增强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提高活动效果。

三、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引导教师加强自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一切外因最终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他律也最终必须落脚在自律上,在重视他律的前提下,重在自律。师德的形成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内在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使师德内化为本色与角色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因此,学校要积极做好教师自我教育活动的引导工作,鼓励他们一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依法治校,结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加强对《教育法》、《教师法》,以及学校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学习,用高尚的师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二要将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纳入整个教师素质提高的日常活动之中,学校可成立师德教育宣传报道小组,明确宣传报道内容与任务,发动全校师生撰写通讯稿件,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出黑板报、墙报、手抄报和广播,大力宣传开展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好人好事,批评不良风气,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氛围,树正气,鼓实劲,引导广大教师自重、自慎、自省、自律,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工作体系和评估体系

良好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重在培育,这种培育是蕴涵在师德建设体系之中,而现行的师德工作体系和评估体系都还处在建设完善之中。怎样完善师德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呢?我们认为,一要逐步完善教师管理工作体系。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学校负责人亲自抓,学校有关部门抓落实、抓督促、抓效果。切实改变现行的教师培训制度,将师德培养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将师德教育培训纳入学校师资管理工作体系,长远计划,分段安排,做细做实。二要切实改进现行的教师师德评价体系。必须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师德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系统内以及干部、学生等相关人员中对照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查测评。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政策导向机制。现行教师的各种评比、评优、晋升等工作,多是注重发表多少篇科研论文,教学质量如何,这就是所谓的“一俊遮百丑”,而很少在意教师师德状况到底如何,更不要说把师德的好坏作为一项硬性的指标纳入其中。所以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必须把师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将教师师德评价结果真正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挂钩,实行师德标准“一票否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师德建设工作现在所处的这种弱势地位。

五、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先进典型,会起到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师德建设发展的示范作用,在先进典型的确立上,学校应该坚持“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原则来树立先进典型,这样就不会使得普通教师与先进典型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可以通过师德标兵的评比、“三育人”等先进典型活动的开展,弘扬正气、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从而达到推动师德建设的目的。同时,对那些不能为人师表的教师要给予严肃批评教育,严重的应坚决予以处理,决不姑息。

总之,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师德师风教育,必须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把基本道德融于学校各项管理中,才能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美好的职业——教师,真正美起来、亮起来。家长、学生、社会也才会满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当前人口与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