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两点感悟(5篇材料)
编辑:平静如水 识别码:21-61310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2 15:43: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两点感悟

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两点感悟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一种题型叫做逻辑判断,大部分没有进行详细学习相应知识点的同学对于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很熟悉,很多同学做起来完全是凭感觉来做题,这样我们的正确率是很低的。因为在逻辑中有很多的内容是和我们生活当中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而命题人就是用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来考察我们。比如“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请你吃饭。” 在生活当中我们会理解成“那下雨的话就不请吃饭了。”实际上在逻辑当中是推不出来的。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学习过相应知识点的同学就会很明确的知道这样题目是肯定前件能够推出肯定的后件,否定的后件能推出否定的前件,若给出否定的前件则推不出任何的结论。如果我们还带着生活当中的想当然来做题的话,那么得到的答案就必然是不正确的。

上面的例子是一道必然性推理的题目,在行测考试当中必然性推理的题目不会太多,但是每年都会有,如果推理知识不会的话就很难掌握,但是如果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话就会简单很多,这部分题应该是我们必须要得到的分数。因为提前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在考试当中又不会浪费我们的做题时间。但是有的同学在刚刚接触这类题目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困难,好多同学都说“老师为什么我上课的时候听懂了,回去做题还是会用自己的想法来做题。”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接触逻辑,这就要求大家在平时的练习时,把自己的想法先放到一边,要用这些推理思想去推,可以说逻辑的题目是严谨的,每一步都是要有根据的。如果没有根据仅是自己的想法的话,就不能是正确答案。必然性推理题目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知识点,多加练习。在做题时要放弃自己生活中想当然的思想,以题目当中的条件作为推理依据进行推理。

关于秒杀的问题,有很多同学会问:“老师,有没有什么秒杀的方法?”我回答说:“秒杀是什么意思?就是一秒钟就做完一道题,140道题别人用120 分钟做完,我们用140秒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就杀完了?”我想说其实秒杀就可以说是捷径,那我们想想生活当中的捷径是什么,是别人告诉你的这是捷径么?还是自己经过多次实验或者说失败总结出来的呢?打个比方,我们站在原地都能够看到远处远远的山头,到达这个山顶有三条路可以走,哪条是捷径?哪条路最近呢?别人可能会给你很多的结论,但如果你真的想得到正确的答案的话,那方法只有我们自己去试一试。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人家可能会爬山,你不会,擅长别人走的路不见的就适合每一个人。如果我们每一条路都试试的话,自己就必然会知道到底自己最适合走哪条路。这和我们做题的方法也是一样的,在平时练习做题时,我们切忌不要怕麻烦,要一步一步的做出来,每种方法都尝试一下(这里也不单适用于逻辑的题目复习,还包括数学类题目的复习)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哪种方法是最适合我们的,有助于我们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高。在考试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缩短做题时间找到自己秒杀的方法。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第二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定义判断复习

台州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在备考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模块总体上分为四种题型,分别是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在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题量相对固定的是逻辑判断和定义判断,均为10道,广大考生普遍认为定义判断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导致了定义判断题简单而正确率不高的现状。

一、定义判断复习的误区

定义判断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给定标准定义进行判断的能力。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然后再对该概念进行定义,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件或行为。题干中给出的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这种题不是很难,考的不是平时知识积累,考的是一种领悟能力,是一种严格理解和规范理解的能力,要答好这种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并进行小量的训练。

这种题一般是10道,用时一定要控制在8分钟以内,即每道题48秒左右,是标准时间题。定义判断是每年公考判断推理部分的必考题型,难度很小,如果考生在平时稍加练习,掌握做题规律,考场上认真审题,完全属于拿分题型。但很多考生却花了大量时间用在这种题型的复习上,效果并不一定很好。

误区一: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成正比

很多人认为知识面越宽,定义判断答对的成功率越高,事实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没有关系,如果以专业的眼光来做定义判断的话,反而不利于快速作出正确判断。

误区二:定义判断需要专门辅导

很多机构花大量的时间用在定义判断的辅导上,这是有违考试规律的,同时也浪费了广大考生的宝贵时间,这是不可取的,万源泉老师建议考生朋友不要花大量时间用在定义判断的复习上,只需要十分钟就可以搞定,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二、先用两分钟时间了解题型特点

经过研究,发现最近几年来公务员考试中定义判断试题有如下特点:

1、定义本身不容置疑。依据这个定义所确定的正确选项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规范表述有不一致的地方,考生不要因此产生障碍,这就要求应试者在解题时,要理解被定义项的内涵,不要放大或缩小,否则就会对定义产生误解,犯类似“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2、题材比较集中,法律概念占据主体题材。前两年的题目几乎全部是法律概念,但2004年以后法律概念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也将是以后考试命题选材的趋势;

3、定义、概念本身比较专业,但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有所接触,一般不会很陌生;

4、题目一般比较容易,是一种不需平时知识积累,一点即通,不点易错的题型。

5、提问形式有肯定性的判断和否定性的判断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选出一个最符合定义的选项;后者是指选出一个最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定义判断并不是判断定义本身的正误,而是根据给出的定义(定义核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的理解、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最终选择最符合题意的备选项.三、再用三分钟的时间了解定义判断的规律基础

1、定义的要素

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组成定义项的概念是定义联项。例如:“意外事件是指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其中“意外事件”就是被定义项,“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就是定义项,“是指”就是定义联项。

2、定义的特征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务或事物。例如商品的外延就是古今中外的一切商品。

3、定义判断的逻辑方法

在对定义判断进行解析之前,万源泉老师首先介绍一下定义的逻辑方法:(1)“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

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一般可用公式表示: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具体解释如下:第一,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范围更大、外延更广的概念,以确定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类事物。第二,被定义项的种差,即指被定义项的这个种概念与同属于其他同级种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同其他对象的本质区别。第三,把被定义项同属加种差构成的定义项用定义联项联结起来,构成完整的定义。

例如: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解析:这是给“人”下的定义。其中,“人”的属概念是“动物”,确定人是动物这类事物中的一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是种差,是将人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得出的本质差别;“是”是定义联项,它把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属+种差)联结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定义。

(2)四要素分析法

定义中通常包含四项要素,即主体、对象、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这四项要素可能全部出现在题干的定义当中,也有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项。但是,从这几年的命题情况看,一般出题人不会把这四个要素同时作为考查点,只是会选择其中的一项、两项或三项。

1.主体,就是行为或事件的发动者、当事方,如果选项不能满足定义中对主体条件的要求,即可排除。

2.对象,是指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即某些定义必须针对某些特定的对象,如某些单位和个人。

3.主观要素,即行为者或事件的当事人主观上具有什么样动机、意图、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目的。4.客观要素,指客观上实施了什么行为,采取了怎样的行为方式,达到了一种什么程度,造成了一种怎样的结果。

(3)定语中心词分析法

在题干中没有明显的主体、对象、主观要素或客观要素的情况下,而且题干中有一连串的定语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定语中心词分析法。中心词表示的是行为或事件的一个大类,也就是逻辑上的“属”,定语是对中心词的的限制或修饰,使这个大类进一步缩小、精确化,在逻辑学上我们称之为“种差”。题目既有可能同时将定语和中心词作为考查点,也有可能中心词并无特殊之处,题目的考核点重在对定语中所设定的条件。

以上方法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其实质是相同的,仅仅是一种参考和借鉴。

四、再用二分钟时间进行突破

在解答定义判断题时,运用“属+种差”的方法进行分析最为快捷实用。在仔细判断定义“属”与“种差”的前提下,与选项进行对照,从而筛选出正确答案。

1.从定义项的“属”和“种差”入手,看选项是否属于该定义项中“属”和“种差”的范畴,不符合的立即排除。

例如:投机是指为了以后再销售(或暂时售出)商品而购买,以期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投机范畴的是()A.10年前老张承包了村里无人要的15亩果园,如今依靠果树发家致富 B.小刘最近买了一双皮鞋,因不喜欢样式又转卖给朋友

C.老杨以10.03元的价格买入2000股股票,以11.00元的价格卖出 D.王老师买了住房自住,后来房价上涨,王老师卖出房屋,从中获利

解析:首先判断定义中的“属”和“种差”各为什么,本题中,“属”为省略了的“行动”,“种差”为“为了以后再销售(或暂时售出)商品而购买,以期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问题要求找出“属于投机范畴的选项”。分别分析:A老张承包果园并非为了以后再销售,因而不属于投机行为。B小刘买皮鞋显然不是为以后再销售,不符合“种差”,因而不属投机。C老杨买股票目的为了再销售,从而从差价中获利,毫无疑问属于投机。D王老师买房子目的是自住,后因其他原因才卖,最初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获利,因而也不属投机行为。

2.寻找定义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上例中,考生应该注意的关键词分别为“为了以后再销售(或暂时售出)商品而购买”,“期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牢牢抓住这两点,很容易得出答案,A、B、D三个选项都不是为了以后以获利为目的的购买。

根据我的经验,定义中常见关键词通常有以下几类:主体、内容、时间、地点、对象等等。3.做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格外注意,看完题干后不要急于做答,要仔细看清问题是肯定性的还是否定性的,即有问“属于”定义范畴的,还是问“不属于”定义范畴的,避免因急于争取时间而导致本来拿分题目却得分不高。

想的分数。

掌握了以上几点行测答题技巧,再通过考前多做练习,相信每位考生都可以在这部分拿到自己理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定义判断名为定义判断,实质是考察应试者的一种领悟能力,是一种严格理解和规范理解的逻辑推理能力。

五、最后利用三分种时间进行考前训练

定义判断一定不要大量做题,做多了也没有用,最多做十道题熟悉题型和强化要点就行了。最好选近两年考的试题,以前考的题没有太大的训练价值。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朴素逻辑一拖五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为了方便大家高效备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朴素逻辑一拖五详情公布如下,逻辑判断以其分值和题型比重在逐年上涨,所以学好方法技巧更有助于上岸。

2018国考行测备考朴素逻辑一拖五

随着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日益临近,考生对于考试的复习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在行测文科方向,逻辑判断以其分值和题型比重以及近两年的出题频率,一举成为行测考试中重要题型,其中朴素逻辑又在2017年国考和2018年多省联考出现了新的考试趋势:多年未见的一拖五的朴素逻辑题目。这类题目虽然看似复杂,但是解起来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还是依然着眼于每道题的个体去分析,同时巧妙运用前面题目中已经出现过的思路,而解这类题目时排除法和突破口法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解题方法。

朴素逻辑出现的题干内容普遍比较贴近生活,而考生解题时的困难主要在朴素逻辑的题目无法根据推理规则进行直接推理上。因此弄清楚朴素逻辑的各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就成为考生最重要的一步棋。根据历年考试形式,给各位小伙伴们一些真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把排除法和突破口法深谙于心:

【例1】王铭、李盈、杜葭三人大学毕业后,一个当上了公务员,一个当上了空姐,另一个当上了司机,他们各自作了如下陈述:

王铭:王铭当上了公务员,李盈当上了空姐;

李盈:王铭当上了空姐,杜葭当上了公务员;

杜葭:王铭当上了司机,李盈当上了公务员。

结果证实,王铭、李盈、杜葭的陈述都只对了一半。

由此可见:

A.王铭当上了空姐

B.李盈当上了公务员

C.杜葭当上了空姐

D.王铭当上了司机

【解析】D。根据题干能够发现明显形式相异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即王铭的话和李盈的前半句,所以能够判断李盈的前半句一定为假话,则杜葭一定当上了公务员,所以王铭的前半句就一定为假话,推出李盈当上了空姐,则杜葭的后半句为假,推出王铭当上了司机,选择D选项。

【例2】为了熟悉各个部门的工作,某部门实施轮岗制度,人事部门的张三,后勤部门的李四,综合办的王五三人进行转岗,其中李四不去人事部。

1/2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那么,轮岗的结果为:

A、张三去后勤部,李四去综合办,王五去人事部

B、张三去综合办,李四去后勤部,王五去人事部

C、张三去综合办,李四去人事部,王五去后勤部

D、张三去人事部,李四去综合办,王五去后勤部

【解析】A。朴素逻辑可以用代入法的题目选项信息往往给得详细并且具体,这道题根据排除法,能够看到张三不能去人事部,李四不能去后勤部和人事部,王五不能去综合办,回到选项进行比对后,选择A选项。

各位考生对以上知识进行认真学习与应用,希望对大家对朴素逻辑部分的学习有帮助。在解一拖五的题目时,只需要将题目进行拆解,看成五道题,再去适当运用前几道题已经获得的思路,即可攻克这类题目。

2/2

第四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之结论型题目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之结论型题目

行测答题技巧:

结论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部分的常考题型之一。这类题型的题干给出一段论述或推理,要求选出能够根据题干所给信息进行归纳或推理的选项,类似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题。下面,就逻辑判断的结论型题目进行讲解。

一、常见的提问方式 “由此可以推出:”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下列哪项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

二、解题核心

专家总结如下解题核心:

1.将选项逐一与题干内容进行对比,排除与题干材料无关、矛盾的选项以及过度推断的选项;

2.正确选项既可能是对题干材料整体内容的概括,也可能仅是对题干某一细节的概括。【例题1】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实地数据后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气温上升了5至6摄氏度,并且来自其他海域的哺乳动物增多导致南极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因此,在上述地区作为哺乳动物主要食物来源的磷虾的密度下降了近80%。而同一时期,生活在该地区以磷虾为主食的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由此可以推出()。

A.气温上升对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B.气温上升造成了南极海洋哺乳动物捕食的竞争加剧 C.如果磷虾的密度继续减少,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都会灭绝 D.气候变暖和哺乳动物的捕食竞争加剧威胁了帽带企鹅的生存 解析:将选项逐一与题干内容进行对比:

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生态环境”的问题,错误;

B项,由第一句可知“气温上升”和“海洋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是并列关系,错误; C项,“灭绝”的说法属于“过度推断”,由题干只能推出会“急剧减少”,错误;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D项,题干第一句指出存在的现象:气候变暖和哺乳动物的捕食竞争加剧;后两句叙述了这一现象的后果。“急剧减少”说明已经威胁到了其生存。D项可以由题干内容推出。

因此答案为D。

点拨 无中生有(A项)、过度推断(C项)、与题干信息矛盾(B项)是结论型题目中最常见的三种错误选项。

【例题2】 当受到害虫侵袭时,大豆和其他植物会产生一种叫做茉莉酸盐的荷尔蒙,从而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更多蛋白酶抑制剂,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害虫吃下这种化合物以后,其消化功能会受到抑制。植物生物学家德鲁西亚发现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整个“防御通道”由此将被关闭,于是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便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由此可以推出()。

A.大豆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 B.茉莉酸盐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害虫 C.不能产生茉莉酸盐的植物将很难抵御害虫 D.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大豆的抗虫害能力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惠新西街学习中心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实用方法汇总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实用方法汇总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复习工作已经逐渐提上日程,在行测文科方向,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重要题型,其中逻辑判断又是考生最为头疼的一类题目,逻辑思维能力有别于正常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所以学起来要困难一些,但逻辑判断型题目解题技巧性较强,如果能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快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题目。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级试卷中出现了一题五问的考查形式,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今天中公教育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些解题技巧来快速应对这类题型。

(一)排除法:主要适用于题干信息复杂繁琐、选项比较具体的题目;(二)假设法:当题干存在多种不确定情况,不能直接推理的题目。

【例题】某办公室有王莉、李明和丁勇3名工作人员,本周有分别涉及网络、财务、管理、人事和教育的5项工作需要他们完成。关于任务安排,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①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②人事和管理工作都不是由王莉完成的;③如果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那么财务工作由李明完成;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到了周末,3人顺利地完成了上述5项工作。1.以下哪项的工作安排符合上述条件? A.王莉:管理、网络;李明:教育、人事;丁勇:财务 B.王莉:教育、财务;李明:人事、管理;丁勇:网络 C.王莉:网络;李明:人事、管理、财务;丁勇:教育 D.王莉:网络;李明:教育、管理;丁勇:人事、财务

2.如果李明只完成5项工作中的一项,那么包括该工作的所有可能性是以下哪项? A.人事、财务 B.人事、管理、财务

C.人事、网络 D.财务

3.以下哪项中的任务不可能均由李明完成? A.教育、人事、财务 B.教育、人事、网络 C.教育、管理、财务 D.教育、管理、网络

4.以下哪项中的任务不可能均由丁勇完成? A.财务、管理 B.网络、人事 C.管理、人事 D.教育、管理

5.如果管理工作和网络工作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则以下哪项是可能的? A.教育工作是由李明完成的 B.财务工作是由丁勇完成的 C.管理工作是由李明完成的 D.人事工作是由丁勇完成的

【中公点评】翻译4个条件,①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②-王莉人事 且-王莉管理;③丁勇人事推出李明财务;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

1.【答案】B。中公解析:本题选项比较具体,具体每个人从事的工作已给出,所以可使用排除法进行解题。选项A,王莉有管理,不满足条件②,错误;选项C,丁勇只有教育,不满足条件④,错误;选项D,丁勇人事 且-李明财务,不满足条件 ③,错误;排除ACD,答案为B。

2.【答案】A。中公解析:本题可使用假设法解题,把选项作为可能存在的情况一一代入看是否存在符合提干内容。若李明单独完成人事,还剩网络、财务、管理、教育4项待分配,其中只要王莉不分配管理即可。存在可能。排除D选项。若李明单独完成财务,还剩网络、人事、管理、教育4项待分配,其中只要王莉不分配人事,管理即可。存在可能。排除C选项。若李明单独完成管理,还剩网络、人事、财务、教育4项待分配,由条件②可知,丁勇完成人事,又由条件③可知,李明还需完成财务,所以李明不可能只完成管理,排除B。答案为A。

3.【答案】D。中公解析:代入法。代入A、B、C三项均符合题意。代入D项,结合条件②可知,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财务工作由王莉完成,与条件③矛盾,所以答案为D。

4.【答案】B。中公解析:代入法。代入A项符合题意。代入B项,结合条件②、条件③可知,财务和管理工作由李明完成,王莉只完成教育一项工作,与④矛盾。代入C、D两项也不存在矛盾。所以答案为B。

5.【答案】A。中公解析:假设法。管理工作和网络工作是由同一个人完成,此人不能是王莉。剩余财务、人事、教育待分配。又因为王莉不能单独完成教育,所以王莉完成的必然有财务。排除B选项。此时,若管理和网络分配给丁勇,人事则可以分配给李明。此时教育可以分配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满足所有条件。所以A正确。

中公教育建议各位考生对以上知识进行认真学习与应用,希望对大家的朴素逻辑部分学习有帮助,祝各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公教育温馨提醒您,备考有计划,中公教育与你同行!

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两点感悟(5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