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浅析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编辑:清风徐来 识别码:21-109335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6 15:24: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2 2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2 2.1农村社会保障层次低,农民参保意识淡薄„„„„„„„„„„„„„„„„„2 2.2、开发岗位,营造创业的优良环境„„„„„„„„„„„„„„„„„4 2.3、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4 3存在的问题„„„„„„„„„„„„„„„„„„„„„„„„„„„„5 3.1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难度仍然很大„„„„„„„„„„„„„„„„5 3.2安置就业的途径、门路拓展不够„„„„„„„„„„„„„„„„„„5 3.3就业的引导服务体系还不尽健全„„„„„„„„„„„„„„„„„„„„5 3.4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5 3.5 再就业成果还不够巩固„„„„„„„„„„„„„„„„„„„„5 3.6 劳动者自身学历、技能偏低制约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 3.7就业和再就业资金短缺„„„„„„„„„„„„„„„„„„„„„„„5 3.8再就业培训设施差,培训工作难度较大„„„„„„„„„„„„„„„5 4对策建议„„„„„„„„„„„„„„„„„„„„„„„„„„„„6 4.1.加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的建设„„„„„„„„„„„„„„„„„„6 4.2.加强对中小型服务企业的服务,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4.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6 4.4.要进一步切合实际,努力拓展就业的途径和门路„„„„„„„„„„„„„6 4.5.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不断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7 4.6.建立政府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7 5小结„„„„„„„„„„„„„„„„„„„„„„„„„„„„„„7 6参考文献„„„„„„„„„„„„„„„„„„„„„„„„„„„„„„8 致 谢„„„„„„„„„„„„„„„„„„„„„„„„„„„„„„„„„8

浅析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提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 问题 对策

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社会保障“调节器”和“稳定器”的作用,我国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保障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新农保参保人数从202_年的3326万人增加到202_年底的4837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2566个县(市、区)开展开来,202_年底,新农合参合率为98.1%,新农保、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202_年底,全国有农村低保对象2814.9万户、5344.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8.8万人,增长了0.7%。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农村低保资金718.0亿元,比上年增长7.5%,202_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202_.8元/人、年,比上年提高349.4元,增长20.3%;截至202_年底,全国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29.2万户,545.6万人,分别比上年下降0.2%和1.0%。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202_年全年累计救助贫困农村居民5974.2万人次,累计医疗补助优抚对象404.5万人次,人均补助水平663元,各级财政共支出优抚医疗补助资金26.8亿元。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社会保障层次低,农民参保意识淡薄

2.1.1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仍然很低,难以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按照调整后的标准(年收入低于2300元)来衡量,中国仍有1.28亿万贫困人口,虽然我国农村最低生活标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相比,增长缓慢;和城镇低保相比,农村不到城镇的一半。

2.1.2广大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刚刚起步,农民的参保意识淡薄。虽然202_年底,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很多群众不是自愿投保,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造成社会保险收缴难。

2.2农村社会保障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就目前政府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金额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看,我国只有10%左右。并且我国10%的财政投入绝大部分给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所享受到的份额极小。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都采取由农民个人和国家补贴缴费的方式。近年来,由于农民的收入增长较慢,在收入没有多少增加的情况下,许多农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支出都难以维持,更不用说为将来的养老储蓄资金。因此,常常在一些地方出现收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困难,参保率低的现象发生。农村社会保障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无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大削弱了农村社会保障的保障功能。

2.3管理不够科学与规范

2.3.1无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呈现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条块之间既无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无统一的管理办法。管理体制的不顺造成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虽然不多,但具体制定政策、掌握政策和执行政策的部门机构却不少。从表面上看,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由多个部门负责,似乎易形成合力并共同解决问题,但实际上,由于这些部门所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

2.3.2保险基金存在风险。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的低下,还集中地表现在保险基金的管理上。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以保证基金上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方是征缴、管理与使用三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控监督,致使基金的使用及保值增值等面临诸多风险。

2.4缺乏必要的法制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有力的法律法规来支撑。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状况看,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立法层次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我国政府虽然在1998年开始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2_年合并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_年颁布《社会保险法》,但迄今还没有一部专门涉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法律,在国务院已经制定的条例中,也极少有属于规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虽然我国过去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些法规、条例和规章,但多是单项的,功能单一,缺乏力度,没有形成有机的法规体系,而且地方不同,内容亦有所不同。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这使得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基本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地。

3、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

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它对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经济因素的制约引起的。因此,从宏观上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国家补贴能力和个人缴费能力,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这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出路。

3.2要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是关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目前社会保障在农村进展不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保障立法滞后。要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立法步伐。首先,全国人大应尽早颁布《农村社会保障法》,就农村社会保障应遵循的原则、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及形式、管理体制、资金来源与发放、保障项目的标准、社会保障的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规范农村社会保障执行者的职责和参保者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使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应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制度化、法律化。其次,抓好单项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建设,如农村社会保险法、农民社会救济法等。

3.3要完善已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3.1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让我们对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了更

加深刻的领会和把握。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进一步明确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农村的发展方向,增强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制定不同地区和不同对象的分层次标准和比例。对东南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央财政拨款可以减少款项,而对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地区,中央财政的拨款和补助应该相应增大。然后再针对该地区的不同的农民对象,设定不同的补助标准。

3.3.2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新农合是惠民政策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农合制度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它的进一步推进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更新和加强制度的完善,只有如此才能把它的优越性发挥到最大程度。比如,针对资金短缺问题,就要通过多方筹集医疗救助资金,加大财政对医疗的投入力度,调动更多的人群开拓多元筹资渠道,积极参与到新农合的过程当中。建立重大疾病的保障体系,让每个需要帮助的农民能够有病能医,从根本上减少农民的生活负担和经济压力。

3.3.3是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安全线”保障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应当解决好相关的两个问题:第一,科学确定保障线标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物价等因素相适应确定可行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既要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要防止因保障标准过高而形成养懒汉的倾向。第二,正确界定保障对象。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以通过最大劳动努力仍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为衡量标准。应该在全面掌握贫困家庭的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的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确定,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

3.3.4是要完善困难户住房救助制度。住房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完善农村低收入户住房的救助制度,首先要统筹残疾人的危房改造,孤寡老人和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以及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等工作,有步骤地解决农村低收入户住房难的问题。

3.4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很多农民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具体操作,还比较模糊,政府应该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下乡知识讲座、农民培训等,印发一些宣传手册、宣传标语,或者利用当地媒体广播等进行宣传,让农民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认识一些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关知识。

3.5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监管体系,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

3.5.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首先,宏观管理上要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范,消除各自管理、条块分割的状态,具体要整合人社、民政、卫生部门职责,将农村社会保障统一管理,并负责制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划、收支标准、实施办法,指导地方组织实施具体保障项目,监督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和发放。其次,各级政府还要针对不同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的管理内容和重点,并尽量保证管理程序的规范化。

3.5.2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要有专门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保管、调拨、投资营运进行全程监控,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

4、小结

继续完善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减少贫富差距的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对扩大内需,促进农民消费、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大力宣传,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

5、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年报,202_ [2].民政部年报,202_ [3].陈蒙蒙《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学研究》,202_ [4].余利民《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特区经济》,202_ [5].秦小红《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当代财经》,202_ [6].刘书鹤.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人口研究,202_ [7].徐元善,孙台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202_

第二篇: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学校编号:10472 论文编号:05220018 中图分类号:C979 密 级:公开

新 乡 医 学 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Rural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

号: 05220018 姓

名: 于利杰 年

级: 202_级

业: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院

系: 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 王海燕 申请学位: 学 士 提交日期: 202_年6月5日

目 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引言.............................................1 1 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2

1.1 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内容........................................2 1.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2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3

2.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窄................................3 2.2 管理体制混乱,效率低下..........................................4 2.3 国家责任缺失,不公平性突出......................................4 2.4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严重缺乏,筹资渠道不合理........................5 2.5 立法进程缓慢,农村社会保障无法可依..............................5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6

3.1 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6 3.2 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强化监督................................6 3.3 强化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性....................................7 3.4 建立多元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机制。................................7 3.5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使农村社会保障有法可依................8 结语............................................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有效应对农村日益严峻的社会风险和满足农民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本已十分薄弱的农村社会保障雪上加霜,农村社会保障的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应未雨绸缪,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防止引发新的社会矛盾,酿成社会危机,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立法、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农村社会保障对策,指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对策 分类号:C979

I

Rural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existing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it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increasingly serious social risks and to meet pressing social protection of farmer's needs.In particular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so that the already weak social security worse in rural areas, rural social security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In the face of the grim situation, we should look ahea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prevent the rise to new social conflicts and lead to social crisi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This article analyzes in depth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security in rural areas put forward in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management, legislation, financ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measures, pointed out that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to improve the rural economy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ural community protect the “safety net” and “stabilizer” role,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with a view to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hina's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provide a sound theoretical guidance.Keywords: rural social security;issues;Countermeasures CLC number: C979

II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现实的差别,城乡的“二元结构”和不平等的“国民待遇”严重限制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也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瓶颈。

而目前我国国内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仍有数量庞大的农业人口,农村贫困人口有4000多万,农村的贫困问题不容忽视。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到202_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提出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前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大量农民工返乡、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农村社会保障的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健全和完善现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铺垫。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显得非常紧迫。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1.1 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内容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农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1]。

实际上,我国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很低,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着社会保障。家庭保障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亲戚之间的相互帮助,是一种最原始的社会保障。土地保障是指农民把土地不仅作为生产资料,还作为生存保障资料,通过土地耕种的收益来维持生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规模缩小,人均可耕地减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功用减弱,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包括农村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农村五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少数地方推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

1.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对于中国农村建构什么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学术界进行了很多探索,为中国农村构筑完善可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不过这些建议大都建立在解决应急问题上,虽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缺少全盘考虑。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使中国农村公民的社会保障实现公平待遇,而且有利于实现土地流转和增加农业投入,对实现以效率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也大有帮助。学术界对公平与效率的一直处于两难选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对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社会由“行政主导型的二元结构”转变为“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面对固化的制度(二元结构)和市场失灵,农村公民面对着更多的生产生活风险,传统家庭保障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生产社会化使农村公民的生、老、病、残等事故已不再完全是私人性质的风险,而是一种社会风险,因此国家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适时和必然的选择。切实做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好新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公平性,维持农村稳定。要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到202_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我们任重而道远。因此,当前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农村社会保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离农村和农民的需要仍有很大差距,许多制度尚未成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十分突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窄

农村社会保障除传统的社会救助、优抚保障外,其他社会保障基本全无,至今仍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承担天灾人祸的能力难以乐观,有的甚至弱不禁风。目前农民最迫切需要的社会保障仍十分薄弱。有资料显示,30%的城镇居民享有80%的社会保障,而70%的农村居民只享有20%的社会保障。近年来,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推广实施,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与农民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农村社会保障乏力、形式相对单一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农民还无法享受到其他社会保障[2]。且长期在农村实行的“五保户制度”等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应保未保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国约有2亿多农民工,但他们却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成为城市化的牺牲品。可以说,他们没有任何保障可言,他们干的是最险、最苦、最累的活,而人身权利、经济权利、甚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游离于城镇社会保障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体系之外的农民工,成了城市中最脆弱的群体,这与他们为城市所做出的贡献极不相称。当前,金融危机使农民工大量的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处境更加艰难,亟需为其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2.2 管理体制混乱,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呈现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城乡分割、条块分割、条块之间既无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无统一的管理办法。如优抚安置和社会救济归民政部门管理,养老保险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医疗保障归卫生部门管理,形成了“多龙治水”的管理格局。管理体制的不顺,造成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虽然不多,但具体制定政策、掌握政策和执行政策的机构却不少。由于这些部门所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工作中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有的项目谁都争着管,从中受益;有的项目又谁都不愿意管,相互扯皮[3]。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的低下,还集中体现在保险基金的管理上。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以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方是征缴、管理与使用三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控监督,致使基金的使用及保值增值等面临诸多风险。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有的用来搞投资、炒股票,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农民缴来的“养命钱”,从而造成基金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基金的正常运转,并在农民心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亟待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监督。

2.3国家责任缺失,不公平性突出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而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在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构建中承担的责任却相去甚远。在国家的立法推动和资金支持下,现阶段城镇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农村,在生活着9亿农民的农村,国家却以财力有限、农民有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等为借口,除了提供一些最低水平的具有应急性质的社会救助外,将广大农民拒之于现代社会保障的门槛之外,这充分显现了社会公平机制的扭曲。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不同社会群体的差距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仅仅能够解决农村保障对象的生存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平和发展问题。

2.4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严重缺乏,筹资渠道不合理

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参保农户自己集资,二是政府的财政拨款,筹资渠道相对单一。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参保的集资数目就十分有限了,主要还是要靠政府财政支持。但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基数过大,政府财力有限,仅仅靠财政拨款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一部分社会投资,主要是来自企业单位投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本身就很困难,再鼓励他们进行当地农村社会保障的投资,这种可能性也较小。对于城市大众型企业,没有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自愿投身于这种公益事业的就更少了。资金的严重缺乏阻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推进。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入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投入过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实际是依靠传统农村的集体补助和投入。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使集体经济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已无力承担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

2.5 立法进程缓慢,农村社会保障无法可依

我国现阶段社会处在发展变革之中,由于经济体制转型,原有的农村问题依然存在,新的社会问题如老龄化、看病难看病贵、失地农民问题、农民工问题等又日渐突出。但现有的法律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主要依靠行政规定,立法进展缓慢,国家缺少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状况来看,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立法层次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我国政府自1998年开始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但迄今还没有一部专门涉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法律,在国务院已经制定的条例中,也极少涉及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虽然我国过去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些法规、条例和规章,但多是单项的,功能单一,缺乏力度,没有形成有机的法规体系,而且地区不同,内容亦有所不同。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得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地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3.1 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地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不同地区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悬殊。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只能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形成各地区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完善作为社会保障最后防线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那些因为疾病、灾害或缺乏劳动能力而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提供帮助,以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在确定最低保障标准时,应根据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及政府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制定制度化的标准。

其次,促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并实现和经济增长的同步、同比提高。使之明确、规范、制度化,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合作医疗方案,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第三,率先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民工就业。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金融危机使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给他们的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与这一群体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当前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发生了分化,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保制度,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对完全市民化或城市归属意愿强烈或有正规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可直接纳入城市社保体系。对回流性强的农民工,要保障其在城市的基本生存,要以较低标准和流动账户来实现回乡后的保险转换。对一般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可设计“便携式”个人账户,降低参保门槛,建立社会统筹部分随个人账户转移的制度,提高参保积极性。这些举措有利于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民工城乡之间的自由流转,促进农民工就业[4]。

3.2 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强化监督

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投保的热情不高,与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规范有密切关系。因此,要使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衡机制上下工夫。首先,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督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系,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制衡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管是指各有关方面对社会保障经办部门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进行评审、鉴定,以达到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与目标的实现,确保各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效益。再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构队伍建设。通过内部提高职工素质和外部引进专业人才的途径,努力塑造和培养一支适应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管理需要的专业队伍。

3.3强化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性

政府在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介入社会保障领域的首要和基本的目标是进行收入再分配,追求社会公平,以维持社会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差距[5]。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和社会地位不平等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甚至有可能是一系列不平等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只有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社会经济政策,特别是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政策,才能防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同时政府应当利用其强制权明确社会保障的权利义务关系,矫正市场失灵,并将由此造成的社会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我国国家与社会并没有完全分立,农村社会保障应当与城市社会保障一样是由具有普遍性的国家而非由特殊性的农村社会来承担的。尽管国家有时只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但是,在普遍认可国家是民主的国家、代表的是全体劳动者利益的基本前提下,就无法放弃国家对维护社会保障的第一主体责任。

3.4 建立多元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机制。

是否具备足够的资金,是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能否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各种社会保障需求的经济基础。鉴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水平,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必须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原则。从国家的角度,必须体现政府的财政责任,因为国家是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鉴于国家财力有限,国家承担的这部分资金可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发行国债和社会保障彩票、征收个人所得税、利息税、遗产税、证券交易税以及部分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收益,包括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部分所得中解决[6]。

由于存在地区差异,各省(市)可自行决定地方各级政府对现行个人账户提供配套资金的比例和数额。从农村集体经济的角度,集体也应承担一部分农村社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会保障资金。集体承担的部分主要来自乡(镇)村办各种企业的利润及集体经济的积累等。对于经济发达地区,集体补助是不成问题的;而对于集体经济力量比较薄弱、乡镇企业又少的地区,集体补助还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克服困难,多方筹资,尽力扶持。最后,针对农户缴费难的问题,可以采取“实物换保障”的办法,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短缺的问题,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步伐。

3.5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使农村社会保障有法可依

要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必须加快制定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但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社会保障基本法,从而使社会保障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极其缓慢。那些作为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法律依据的行政规章之间缺少必要协调,不能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导致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无法可依。

当前应尽快就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范围、保障对象、保障待遇和标准、参保者享受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使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和实施机制也是推进农村社会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7]。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法律监督机制薄弱,主要体现在缺乏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和运营的监督,导致保障基金的管理混乱,违规投资和违规使用基金现象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结语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农村稳定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型农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致谢:

在本毕业论文成稿之际,我心情十分激动,首先要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王海燕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从论文题目的选定、论文的开题、资料的收集到后期论文的写作,都凝聚了指导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使得本论文可以顺利完成。他从工作的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亲自指导,对本文在资料收集上、写作思路上、论文结构上都给予了很多指导,在此对指导老师提供的无私帮助表示由衷的谢意。

另外要感谢学校对我的论文写作提供的便利条件。

感谢各位同学和老师对我的帮助,还要对本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诸位作者、学者和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你们独到的见解和精辟透彻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使我得以完成学业。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黎大有,罗寒光.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DB/OL].http:// [5] 仵广海.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_,18(4):62-65 [6] 张启龙.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思考[J].商业研究,202_(6):179-183 [7] 夏梁省,蔺 岩.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探索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2_(13)

第三篇: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要务之一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很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重要问题未取得共识,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覆盖面窄,缴费率高;收不抵支,资金缺口大;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责任不清、财政支持不够;城乡差别较大等方面。如何切实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当前 社会保障 问题 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实践是一种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由其制度本身承担的功能。因此,在现阶段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理论进行反思和调整,笔者认为尤显必要。本文将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社会保障改革面临的新困境,最后对用和谐社会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给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变化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一、我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从1949年着手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来,经历了创建、发展、瘫痪和改革四个阶段的曲折前进,目前已初步建立以‚三条保障线‛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也已取得较大进展,救灾救济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等初步展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实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覆盖面小、存在‚绿岛效应‛

社会保障本质上要求能够覆盖到社会全体人员,如果社会上只有一部分人得到某个方面的保障,就会产生在社会保障理论上称为‚绿岛效应‛的社会现象。而事实上我国社会保障不仅覆盖面窄,而且覆盖方式不合理。据统计,202_年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社会成员约1.5亿人;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只有440万人,仅占登记失业人员(770万人)的57%;医疗保险的参保职工不到700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不到2500万人,都大大低于实际应参保人数(刘湘毅,202_);而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甚至还由1999年的9.75%下降到202_年的7.06%,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是个庞大的群体,不仅绝对数很大,而且每年的增量也很大;据估计,目前被征地农民有4000万人,每年的增量约为200万人左右,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每年增量保守估计也有400万人左右。面对规模庞大的这一特殊 群体,社保改革和发展凸现制度创新与储备严重不足(高书生,202_)。因此,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比较低,与国际相比,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与覆盖率偏低并存的是覆盖方式的不合理,以养老保险为例,享有养老保障的那部分职工领取的实际养老金占了工资水平的80%-90%,因此其总体处于低覆盖、高替代的状况(魏杰等,202_)。

2、有效性不足、保障水平低

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在于实现对需求者的有效保障,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国对远期的社会保障力度进行了限制,按计划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将从80%左右最终降至58.8%,医疗保险待遇从90%左右降至60%左右。失业保险等也存在着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虽然202_年底城镇居民受助人口由1999年的266万人增加到202_万人,但因保障水平低,部分相对贫困的城镇居民实际上需要帮助而得不到充分的帮助;而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对于1995年40岁的人来说,按人均每年150元的交费水平,且按当时复利12%累计计息,至60岁退休后每月只能领取养老金额15元,这一保障力度显然过低,不利于达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性要求。

3、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管理分散、政出多门,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如养老保障问题,国企 职工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公务员归人事部门负责,贫困群体归民政部门负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由于众多机构共同行使社会保险职能,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既缺乏宏观协调、缺少综合平衡,又加大了管理成本,阻碍了社会保障改革进程。同时,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偏低,社会保障事项一直由政府部门承管,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由政府部门经办,还谈不上按经济规律办事,也还未实行真正的社会化管理。另外,社会保障基础管理水平落后,统计数据虚假,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4、责任不清、财政支持不够

鉴于社会保障的公共或半公共性质,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成为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显然不够。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收支的缺口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情况严重,根据财政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到202_年底,全国养老保险空账达到7000亿元以上。如果空账继续维持,将会在未来若干年后造成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危机。个人账户的做实,取决于‚老人‛和‚中人‛账户的资金来源。由于‚老人‛和‚中人‛在旧体制下没有实行缴费制,而是由国家包下来,在财务上有一部分工资不作为企业成本,而是作为企业的超额利润上缴给国家,当职工生老病死时再由国家补偿给劳动者。现在实行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对这部分劳动者予以补偿,在理论上是完全公平和合理的。社会保障改革中所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并非是真正的资金不足,是责任不清、财政并未真正到位等造成的。

5、立法滞后、体系不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一整套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用法律来对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各种关系进行调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缺少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督机制。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已经出炉,但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至今仍未出台,这样就影响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缺乏法律的依据和基础,人们无法准确把握国家在这种制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个人可以期望的安全值,政府和民间也无从进行合理分工并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

6、基金监管不到位、运用低效

与财政投入不足并存的是社会保险基金高缴费率与低收缴率并存、各级政府社会保障财政责任模糊、社会保障资金预算软约束、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不理想四大突出难题。而且,目前我国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部门有多个,如财政、民政、劳动、人事部门等等,各部门对基金的管理渠道衔接不够紧密,对基金的管理不够专业、对基金使用的监管不到位,造成了社会保障基金集中和使用过程中管理混乱的局面。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过于分散,造成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速度极为缓慢,增值率很低,有的地方甚至发生社保资金被贪污、挪用或盲目投资放贷,致使资金无法收回,造成社会保障基金的 极大损失,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也阻碍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202_年9月,审计署对29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202_年三项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结果发现违规问题金额达到了71.35亿元(其中1999年以前发生的有23.47亿元,202_年以来发生的有47.88亿元)。

二、我国社会保障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典型的‚旧城改造‛工程,虽然我国总体上还处在前工业化发展阶段,却面临着比西方后工业化国家还要优厚的保险福利制度的改革任务;而且,社会保障改革还面临如下严峻的新形势:

1、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家庭,就业是避免贫困和清除依赖的可靠途径,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近几年中国就业格局变化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的主渠道,大量劳动者以灵活方式就业,传统的以单位为对象的社保制度显然不能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

2、社会问题

尽管有人认为‚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所出现的‘一边倒’和过分夸大的倾向,继而对社保改革产生误导,不得不引起重视和反思‛、‚中国人口老龄化并不可怕‛(高中生,202_),但老龄化是基金财务危机的主要因素,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比西 方国家更为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超过10%,按国际通行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老龄化提前到来,即是人们常说的‚未富先老‛。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我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城镇养老负担系数将大幅增加,医疗费用也会随之加重。

3、迁移人口问题

有资料显示,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化的人口已达7000万。未来十几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抓紧完善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

4、区域差别问题

我国先后经历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中部崛起战略,实际上反映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而这种区域差别是决定社会保障管理方式的主要客观因素。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形下,国家出台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更会遭遇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挑战,从而对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构成重大阻碍。

5、经济全球化进程问题

在加入世贸组织和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稳定性与采用社会保障措施来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定性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制的选择和个人账户实账制的推行,有可能因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而受到影响。

三、用和谐社会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在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更应该以和谐社会理论做指导,系统、规范、周到地设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目标,认真结合我国的社会保障国情,努力扩大保障范围,丰富社会保障的结构内容,动态设计社会保障的推动进程,切实保障基金安全并提高运用效率。

1、设定多元化、兼顾社会与经济的保障目标

多元化目标,是指在设计社会保障制度时,既不能仅把其当作一种经济制度来对待,又不能过分强调社保改革为国企改革服务,把社保改革搞成‚闭环系统‛。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及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出发,这种制度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各种慈善事业到各国的正式制度安排,其发展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起于慈悲、止于正义,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矫正‚市场失灵‛、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复杂的、不确定因素甚多且不太稳定的时代。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应当是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并在维护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其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目标,促进社会风尚、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使社会成员都能生存无忧、衣食无虞,应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经济目标,表现在既使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又能促进各种结构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其调节杠杆 的作用。政治目标,主要是保持社会的稳定,平衡各个阶层的利益。

总之,我国社会保障设计理论的目标定位应是兼顾社会性目标与经济性目标;以社会安全稳定为主,以经济效率为辅;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2、体现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中国特色主要应考虑:(1)国有企业因素。国有企业的关键问题在于失业人员的安臵与处理,必须考虑到国有企业职工的积累性贡献与社会保障的欠账问题,这是体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

(2)城乡差别因素。城乡差别的核心是‚三农‛问题。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兴旺、农民的富裕是衡量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指标,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迁移人口因素。根据目前我国人口流动加快的趋势,预计今后20年,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量将可能达到3.3亿人,另外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将进一步增多和加快,解决好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将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特别是人才在全国的流动,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形成。

(4)计划生育因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出了一个大难题:养老问题。不远的将来,老人社会的沉重负担是每一个社会保障理论工作者、政府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5)传统保障因素。传统保障是一种以家庭保障为核心与重 点,辅之以邻里(社区)互助与亲友接济。其特色是在向人们提供一定物质保障的同时,往往还起着精神慰藉、情感保障的功能。后者对人们顺利地度过生命波折期(年老、患病和伤残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探索传统保障与现代保障的具体灵活结合模式,通过有效舆论措施强化对民族优势保障传统的宣传,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保障的有效补充。

(6)地域差异因素。应该充分考虑到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老工业基地与新兴产业区的经济差异,从而设计出合理的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地区结构的协调发展。

3、坚持一元化标准,努力扩大保障范围和覆盖面

所谓一元标准,即在全国各个地域、各种经济成分、各类经济差别地区、各个权力范围内,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标准。标准的统一表现在:

(1)城市与农村统一。对全体公民实行平等的‚国民待遇‛,有步骤、有计划地打破城乡藩篱,不再对占全国人中2/3的农民进行歧视性的制度安排,否则我们永远只是‚城市社会保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社会保障‛。就目前而言,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引导、鼓励措施推行养老金计划,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缴费比例,提高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放宽养老金资本市场运作的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参加者,待条件成熟后,逐渐从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过渡。在经济欠发达地 区,还是应当以传统的养老模式为主,继续实行农村五保户供应制度,同时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达到一定经济条件后再实行养老金计划。

(2)居民与迁移人口统一。要分批分步骤地将流动人口吸纳进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参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群体流动性相对较强的特点,要保证已进入城镇社保系统的流动人员账户的全国可转移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3)沿海与内地统一。沿海与内地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差距,既有政策的原因,也有天然资源的原因,如果因此而拉开二者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将无法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拉大二者之间的结构性差距。

(4)中央与地方统一。中央与地方的保障水平差距,当中央水平比地方高时,客观上损害了中央政府的形象;而当中央水平低于地方时,又会弱化中央的调控能力。

(5)公有与非公经济主体统一。一方面,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障费用缴纳率低下,另一方面在支出时又以高于非公经济退休人员的水平发放。这一经济成分歧视政策给社会稳定留下了隐患。

4、丰富社会保障结构和资金筹集、实现方式

为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政府不仅应当充分调动民间的资源以供社会保障之用,而且应将非政府组织尤其是民间社 会公益组织看成是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合作伙伴。政府主管部门应主动寻求资金来源多元化,发挥社会资金的力量,以填补各项社保基金中空账运行形成的空洞,逐步降低社保基金运行中的巨大风险。相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商业保险更是十分滞后,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延缓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因此,今后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协调和相互促进,将商业保险的功能还给商业保险,通过商业保险补充社会保障功能的不足。也可以争取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贷款和援助建立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项目,甚至可以吸引国际保险基金进入国内市场,通过多渠道融资来建设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政府可积极倡导社会捐助,设立各种公益性机构推动社会捐助事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社会捐助活动给予政策优惠,以进一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改善目前单位负担过重的状况,实现社会保障资金负担比例的合理分配。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必须有资金的支持,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政府要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长久的制度安排,国家财政就要由现在的半到位发展为真正全面到位,包括中央财政要将社会保障投入增长机制固定比例化,地方财政要由不承担或少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发展到财权与事权及社会保障责任的统一。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例如,通过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做实个人账户,也就是说将部分国 有资产从国家财政转为社会保障基金,以偿还老职工的历史欠债。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的方式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如开征新的税种,除已经开征的利息税之外,可以考虑开征财产税、遗产税等;发行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国债等。通过多种开源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必须强调国家的责任,对实行强制养老金计划的,国家应当通过财政补贴的办法对农民发放养老补贴,以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不具备实行养老金计划条件的,国家应加大社会救济的力度,以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的实现。

5、动态设计社会保障推动进程

所谓动态设计,是指整个体系的设计应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与适应度,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制定不同的社会保障措施。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支持手段薄弱的条件下,建设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一个艰苦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0--50年,必须由近及远,由点到面,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在不同经济体制的过渡期,为保持社会的稳定,可以考虑采取混合制的社会保障体制、推行半积累半现收现付制支付。在经济的发展期,可以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采用供款基准制的社会保障体制、推行现收现付制支付。在经济的平衡期,考虑到收入差距的拉大,为促进社会公平,可设计受益基准制的社会保障体制、推行完全基金制,充分发挥社 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

6、加强基金监管,提高运用效率

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是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制度保障,需要在立法上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予以规范,特别是要严厉制裁拖欠和逃避社会保障基金的行为。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上,既要考虑安全,又要考虑效率,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地使社会保障基金增值。要实现安全和效率的目标,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预、决算管理,每年的社保收支预算和决算须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各级各部门之间社保资金管理渠道要保持紧密衔接和通畅,对资金的管理应选择专业水平强、政治思想素质高的人员,同时必须要有严密健全的资金监管机制,对资金的收入应一律上缴当地财政部门,设立专账,每一项支出要有逐级审批,对于通过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由经办机构负责专门发放与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和基金的保值增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规范的制度来监督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确保资金的安全。同时需要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运作,可以采取信托投资的方式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使其在法律上成为相对独立的财产。此外,应当采取组合投资的模式进行投资,降低风险,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和效率。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指导教师: 姓 名:魏宇雨 专 业: 日 期:202_年12月15

第四篇:当前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业发展的潜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如何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把现有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有效地推广开来,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全面了解我县的科技兴农情况,近日,我们深入基层,先后到我县9个乡镇、192个行政村,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和进村入户走访等形式,重点对科技兴农情况及科技兴农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技兴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以新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和科技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兴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60余个,新技术30余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日趋增强。

从调查的情况看,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科技意识日趋增强,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柳杜乡柳杜村绿佳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从202_年开始,引进种植400亩“雪田宝1号” 田瓜新品种,采用甜瓜无

公害生产新技术,通过技术培训指导,每年生产160万公斤无公害甜瓜,通过包装加工推向市场,提高了农民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徐沟镇北郜村走访时,该村农户王利俊介绍说,202_年种植农业局提供的玉米新品种“先玉335”种子发芽率高、纯度好,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科学追肥,亩产达到了1400-1500斤,比一般地块增产近100公斤。村民们都看到了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纷纷表示在今年要选择良种,并与良法配套种植。集义乡每年都要聘请蔬菜专家到乡里讲授几次蔬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每次自发前来听课的人数都在二、三百人以上,有时会议室里座不下,就干脆站在走廊上听。近年来,围绕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我县每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0期,参训人数近3万人次,使全县30%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得到了技术培训,掌握了1-2项致富技术。

(二)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初见成效。

就日光温室蔬菜基地来说,已初步形成规模。集义乡集义村几年来发展日光温室辣椒基地2万亩,水肥一体化示范园108亩。蔬菜种植面积6000亩,共521栋,占地1200余亩,主要作物为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采用一棚一池滴灌施肥模式,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安装、操作,配套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三提高四节约”。“三提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产量,提高了农民收入。每亩增产蔬菜1500斤以上,增收1800元。“四节约”:即节水、节肥、节药节工。亩节约投资800元,亩节本增效达2600元。日光温室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

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步伐。

(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县围绕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先后引进推广葡萄新品种:红地球、乌黑白鸡心、早黑宝、维多利亚等良种,先玉335、农大84、大丰26等玉米良种。先后推广了果树、蔬菜保护地栽培、果品套袋、节水农业等新技术;推广了生物有机肥、豆粕有机肥、土壤改良肥、生物菌肥;在种植大棚瓜菜的基础上,发展大棚葡萄、杏、油桃等;在集义乡集义村示范了水肥一体化管灌技术。全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85%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的科技兴农工作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群众对科技兴农工作的认识不足,科技意识不强,科技素质较低;农业高科技含量低,先进实用技术和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还不太大,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较低,有点无面的状况还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科技兴农工作不够重视,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不够,农业高科技人才缺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分析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条:

一是对科技兴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有些乡镇,科技兴农工作仍然被放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位臵上,缺乏抓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很深刻。科技推广人员参

与单位的临时性工作多,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业务工作时间少;甚至有的科技骨干,被派下去包村、包片,与其自身的工作职能出现“错位”。二是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乡镇农科站人员严重不足,甚至有一人兼多职的现象,且待遇较低;部分村也无负责科技推广的村干部。造成“上边有嘴、下边无腿”,很多事情不好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

四是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在全县农业科技人员中,年龄普遍偏高,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出现了断层。有的乡镇,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集中培训,更没有外出考察的机会,信息闭塞,视野不开阔,科技素质与专业要求相差甚远。一些农民科技素质低,接受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慢。

三、对科技兴农的建议与对策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仅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而且能够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从而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教育培训,夯实科技兴农的基础

农民是科技兴农的主体。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必须首先要造就现代化的农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加快科技兴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搞好三个结合。一是科普宣传要与科技示范相结合。在充分利用图书、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建议在县里每年选拔10个科技进步典型、培养10名科技致富标兵,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提高科普宣传的质量,引导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形成重视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致富的良好风气。二是科技活动要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在进一步搞好科技下乡活动的同时,各级农技人员还要定期深入农村,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开展科技服务,指导群众生产。除实施好国家、省农业项目外,还要在全县集中开展1-3次活动,使群众及时学习掌握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三是技术培训要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发挥好县农业技术培训学校、乡镇电教中心、农民科技书屋及职业学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在举办各种技术讲座、培训班的基础上,把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放在首位,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使80%的青壮年农民能够熟练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

(二)加快科技推广,把握科技兴农的方向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前提,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是突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对小麦丰产方、玉米丰产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名优水果示范园、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等,要制定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实行统一挂牌命名,在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力争把这些基地建成高效农业的展示园,优良种苗、先进技术的示范园和带动引导群众科技致富的样板园,进一步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优化升级。

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搞好示范村、示范户建设。要开展争创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示范户活动。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议加强乡镇农科站力量,各村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各种民营科技企业,兴办各类民间农业科技服务、研究组织。通过健全队伍,理顺关系,上下贯通,逐步建立起“官民”合一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

(三)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兴农的后劲

一是要完善科技投入机制。通过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地方财政倾斜、金融部门支持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导向、金融贷款为后盾、农民投资为主体、引进外资和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二是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加快荒地滩涂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产业基地县建设等。聘请有关专家,搞好咨询论证,切实搞好项目实施规划,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最佳组合方案,走出一条科技兴农的新路子。

三是要鼓励群众增加科技投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新型农村基层组织,并适当给予经济补贴,调动群众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第五篇: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

问题及其对策

——宜宾市屏山县屏边彝族乡 蒋义斌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是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的一个新飞跃,标志着我国反腐倡廉进入了新的阶段。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此就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对策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近年来,各级党委十分重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干部廉洁从政、依法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屡禁不止。有的贪污挪用集体资金、土地征用补偿款、私分集体公款等;有的在救灾救济物资和资金的分配上,不按规定程序,搞“一言堂”优亲厚友;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在村务活动中,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动作中,搞“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如在村集体土地、山林、海滩涂的发包,不向社会公开招标,而是搞“暗箱操作”,搞内部承包,压低价格,从中谋取私利或好处。

2、思想腐化,道德堕落。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文化的渗透、蔓延,不断向农村各个领域扩张,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和政治觉悟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受到了腐蚀,致使精神空虚,道德沉沦,“涉黄”、“涉赌”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干部参与赌博的现象呈蔓延趋势,而且赌博的形式多种多样。

3、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有些农村基层干部无视群众疾苦,贪图享乐,公款吃喝现象依然存在,把大量的村级集体资金浪费在餐桌上,有的借“开展工作需要”向有关人员送“红包”、送礼为名,壮大自己的腰包,虚列、虚增开支、虚报冒领、报销费用等。

4、作风霸道、欺压群众。一些基层农村干部不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自恃为村里“土皇帝”,地位高,开口骂人、动手打人时有发生,严重伤害 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与村民有关的各种事务时,不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执行,而是带着感情色彩处理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欺压群众的现象,如宅基地审批、涉农资金的补贴、农村低保等问题。在村务管理中,有些村干部想的不是把村级集体的财产管理好,促进集体财产的发展,而是考虑自己用钱怎样不受约束、牵制、监督。在用人上利用职务之便安插亲信朋友,大搞宗族化、亲属化,导致群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二)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不高、意识淡薄。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年龄普遍较大,主要是年青人大部分外出务工。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低,综合素质不高,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不少“法盲”、“纪盲”干部。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不能与时俱进,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民主管理意识差,有的村干部甚至成为一村一族的“土皇帝”,造成村务不公开,运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我行我素,为所欲为,出现无政府主义。

2、教育不实、流于形式。一是党风廉政教育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党风廉政教育搞形式,走过场,没达到应的目的和效果,加之农村基层干部生 活待遇低,教育、管理难度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重用轻教、重用轻管的现象较为突出。二是一些基层单位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没有针对性,抓党纪条规的学习力度不够;三是一些单位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形式单一,有的局限于开开会,读读文件,效果不明显;四是抓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不够。

3、制度不全、落实不力。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的党风廉政制度规定、村民自治制度等不健全,不落实。有的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不按规定操作程序办事,让一部分人钻了空子,帐目不全、帐务不清、“白条”入帐的问题十分突出。

4、监督不力、惩治不严。一些基层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留于形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一签订就算完事,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执行不够有力,纪检、审计、公安、检察等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有的地方对群众反映的村干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查处不力。认为只要村干部能完成工作任务,不出事,就是好干部,而且在问题已经比较严重时还麻木不仁,甚至包着、护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惩治不严,致使问题越积超多,引起群众越级上访,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教育、预防、惩治三者 的紧密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达到肃贪倡廉,消 除腐败的目的。

(一)强化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 的教育,筑牢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

1、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要广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花大力气抓好农村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工程,努力营造“廉洁可敬,腐败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加强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大力宣传农村党员、干部的正面典型,把农村干部的廉洁奉公,勤政廉政的光辉事迹大力加以弘扬。以感染农村基层干部,自觉提高自身廉洁自律意识,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努力树立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形象。二是要加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通过开展违纪违法村干部现身说法等活动,使农村党员干部从腐败分子身上汲取教训,自觉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加强民主法制教育。通过普法教育,利用民主法制知识培训、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带头学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提高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按方针政策办事、运用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注重制度落实。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人,注重制度的落实,达到真正的目的。

1、健全村务管理和公开制度。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实现重大村务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民主决策,促进村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坚持“四议两公开”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坚持每月向村民张榜公示村级政务、财务和重大事务,真实、全面地向村民公布全村的重大信息,给村民一个明白。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会计、出纳和实物保管人员分设制度。村级财务收支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和“六有”原则,即:有正规发票,有经办人签字,有用途说明,有财务人员审查,有主管领导审批,大额支出应有村民理财小组的审核意见并报上一级审批,杜绝违规操作。

3、健全村财乡管制度。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确保其有健全的组织、稳定的人员、完善的管理和充足的经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与村民理财小组的联络,定期对村重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核对,以便双方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实施有效的监管。

(四)强化监督,加强干部管理

反腐倡廉,监督是关键,加强监督制约,确保农村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1、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度。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乡镇范围内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村范围内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腐败问题,应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要把执行廉政纪律的情况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述职,接受监督。

2、真正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要创造条件,完善工作机制和体制,规范运作程序,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小组、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纪检小组的职能,对村级政务、财务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以保障村民行使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加强群众监督。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乡镇要在各村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方便群众进行检举或提意见。要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为广大群众实施信访监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加强审计监督。把村级财务列入审计监督范围,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对重点开发项目、土地征用补偿收入、惠农资金等要列为重点检查内容。

(四)严查案件,严肃党纪国法

坚决查处各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对查出的涉案人员,查出一个严肃处理一个,绝不姑息迁就,有力地惩治和威慑腐败分子,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发挥案件查处在基层党员、干部中的震慑教育作用,提高基层干部按章办事、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严肃党纪国法。

浅析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