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科研论文: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五篇)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21-1116969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5 19:10: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科研论文: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科研论文: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科研论文: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内容摘要:

坚持性是将目的贯彻到底以及克服困难或障碍的能力。实践与研究表明,幼儿的坚持性只有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反复多次的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通过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目的并坚持完成其目的,在游戏中教给幼儿一定的技能技巧,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言语指导等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有助于他们将来对任何事都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终达到目的,为他们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游戏活动 培养 幼儿坚持性

【正文】

坚持性是将目的贯彻到底以及克服困难或障碍的能力,即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自觉地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动。它对幼儿素质的完善和提高,以至于对人的一生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坚持性也是意志品质的重要表现,是儿童能克服外部和内部的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品质。同时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2-6岁幼儿坚持性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4-6岁则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培养坚持性要从小做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创设各种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坚持性的培养,为他们今后能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因此,我特别注重在游戏活动中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一、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能坚持的原因所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幼儿在兴趣性强的活动中坚持的时间长于在兴趣性弱的活动中坚持的时间。在游戏中有了兴趣,就能促进幼儿向着自己的目的前进,就能坚持到底做完一件事情。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坚持性的培养。如:在区域活动中,娃娃家始终是三岁孩子们的最爱。但玩过几次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娃娃家不怎么感兴趣了,没有兴趣就不可能使幼儿坚持玩完游戏。为此,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他们的认知特点,我在娃娃家的创设上花费了一番功夫。为幼儿创设了“厨房生活区”。在“厨房生活区”为幼儿提供了仿真水果、蔬菜、煤气灶、各种餐具、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具,营造一个自然、温馨的家庭厨房氛围。现在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幼儿都能认真的做着自己的事,有的幼儿在用刀切菜,说要快点给娃娃做饭;有的在用小勺给娃娃喂饭;有的在哄娃娃睡觉。幼儿每次玩起来都流连忘返,再也不到处乱跑了。可见,只要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他们坚持的时间还是很长的。

二、明确的活动目标为幼儿坚持完成任务指明了方向。

幼儿的坚持性与幼儿的自觉性直接相关,由于幼儿对活动的目的没有明确的看法,行动通常是随意发生的。因此,他们也很难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贯彻始终的坚持性。所以,为了提高幼儿的坚持性,培养他们能较长时间的坚持从事一项活动,做事有始有终,那就要帮助幼儿在活动前就明确其目的,并鼓励他们努力坚持实现其目的。比如在区域游戏“巧手坊”中,结合主题《科学在我身边》的开展,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各种废旧的大小不同的盒子,还有我做好的成品“汽车”。并规定今天的巧手坊的活动目的就是做汽车,本身做手工就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加上我新投放的材料,并给他们明确了活动目的,所以孩子们都能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坚持完成这个做汽车的任务,虽然有的汽车做的不是很漂亮,但最终还是实现了其目的。

三、技能技巧的掌握是坚持完成任务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幼儿明确了活动的目的后,有时也不能坚持把一件事做到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幼儿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遇到困难自己无力解决和克服。还是在“巧手坊”做汽车这个活动中,刚开始,孩子们自己动手剪的汽车轮子不是扁的,就是大小不一,做起来的汽车也是东倒西歪或成了一辆废车,孩子们也失去了做汽车的兴趣,有个别孩子开始退缩,想放弃。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问她们:“你们手头上有哪些东西是圆圆的?”有人说:“瓶盖,胶带卷。。。”“那这些圆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吗?”有人说:“可以直接用来做轮子。”我说:“但是做轮子数量也不够啊,谁有什么好办法呢?” 经过我的引导,孩子们最终掌握了把瓶盖,胶带卷印在纸上剪下来做车轮的技能。由此,孩子们碰到类似的困难,也能够自己去克服,同时也能体验到克服困难带来的满足和快乐。以后再进行此项活动,孩子们也不会再半途而废,而会努力把事情坚持到底。

四、角色的约束是幼儿坚持到底的有力保证。

有的幼儿在玩区域游戏时,常会更换两三个游戏内容。一者可能是游戏的材料不及时更换和添置所置,二者可能是幼儿对游戏的内容不感兴趣,从而导致频繁的更换游戏内容。针对此情况,我们一方面可以及时添置游戏材料和及时更换游戏内容,从而延长其游戏的坚持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角色职责来约束他们频繁的交换游戏内容。角色的重要表现靠的是角色饰物,角色饰物还有利于幼儿之间互相了解对方角色,从而达到互相提醒、共同坚持完成游戏目的。如:在角色游戏“爱心医院”里,刚开始时,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浓的,能坚持完成游戏,可几次以后,有个别孩子开始中途交换游戏了,于是,我及时添置了角色标志和装饰物(大夫的工作服、口罩、护士帽)„„这之后,在爱心医院里,医生和护士都带上相应的配饰、穿上相应的服装,在区域游戏中显得异常活跃与兴奋,有了相应的角色装饰物,幼儿能较好的履行角色职责,提高他们对游戏的专注性和坚持性。

五、游戏情境的创设为幼儿坚持性的养成注入了动力。对那些易于表现和模仿的活动内容,开始时幼儿很感兴趣,但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多,兴趣逐渐减弱,坚持游戏的时间也逐渐减少。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主题《热闹的夏天》活动中,结合主题,我们在餐厅开设了做冷饮的游戏,为他们提供了模版、橡皮泥、泡沫塑料等材料,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在模版上做出冷饮花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利用辅助物制作冷饮。这样,所有参与此活动的幼儿都能获得游戏的满足感和新奇感,对坚持性的培养注入了动力。

六、教师的语言指导能激励幼儿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

在幼儿遇到困难退缩时,教师应做到在言语和行为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与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激发幼儿完成游戏的信心,也极大的促进幼儿坚持性的养成。如在游戏 “取乒乓球”活动中。让幼儿把瓶子里的乒乓球不用手拿,而是利用工具用其他的方法把乒乓球拿出来。刚开始,幼儿很感兴趣,都迫不及待的想去尝试。琴琴先拿了一根筷子放在瓶子里去拿球,甜甜、莉莉也跟着各拿了一根筷子也去弄球,只见她们的筷子碰得乒乓球在瓶子里滚来滚去,就是没办法把球拿出来。看她们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于是我提醒说:“想想看,一根筷子不行,那两根筷子行不行呢?” 甜甜、莉莉两个人一起用筷子去夹球,可球就是不听话,总是从她俩的筷子中逃走,两人觉得没办法,就把筷子拿了出来,暂时放弃了。而琴琴呢,看她俩不行,就又去拿了一根筷子,一个人用一双筷子去夹球,一次,两次,球还是没拿出来,琴琴也有点泄气了,我及时鼓励她说:“你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又经过了很多次,球终于被她夹出来了。她兴奋的大声喊:“老师,我把球拿出来。” 甜甜、莉莉两个人也学琴琴的样子,不一会也把球拿出来了。幼儿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做事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幼儿容易产生退却行为,我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在琴琴实在拿不出球来时,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功能,鼓励她坚持下去,促进幼儿坚持完成任务。

七、直面困难、克服困难是幼儿坚持到底的基础。

幼儿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做事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孩子容易产生退却行为。此时,我们应该让孩子独自面对一些他们应该面对的问题,在行动的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在困难面前教他们学会解决克服困难的方法,培养做事有始有终、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其坚持性。如一次晨间活动,我考虑到有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踢毽子,所以我就决定今天的活动内容是踢毽子。孩子们都开始使劲地练习起来。这时,我发现凯凯小朋友才学踢了几下,毽子就被收起来了,然后就走到了阳台边上坐了下来。我连忙走过去问:“凯凯,你怎么坐下啦?”“老师,我踢累了。”运动时间过了一半,我看到凯凯还是呆坐在那儿,我又跑过去问他,他还是回答说:“老师,我累了。”听见他两次的回答,又观察他刚才的行为,我有点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我故意说:“那我现在想和你一起来玩这个毽子,不知道你休息好了没有?”他马上站起来说:“好啊!老师,我们一起来玩,我不累了。”说完,凯凯就和我高兴得玩起毽子来。我们拿毽子你一个我一个的踢起来,渐渐地他踢得有点顺脚了,提出自己去踢毽子了。凯凯前后两种不同的回答,两种不同的行为带给我许多思考:“老师,我累了。”是不是孩子真的累了?在今天的活动中,我观察到其实是他的一种对待困难和失败的心理因素在作祟,他不会踢毽子也不想再学了,他觉得踢毽子太难了。当然,我们看到孩子有困难,就应该教孩子如何去应付面前的困难。今天我的做法就是先转移他的情感,让他在活动中喜欢踢毽子游戏。并引导和鼓励幼儿为克服困难寻求方法,做出努力,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幼儿坚持性的培养铺下奠基石。

总之,幼儿年龄小,对他们的培养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因势利导,需要在各种教育活动中进行点滴的培养与引导。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幼小的心灵,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健全幼儿的人格。

第二篇:科研论文:浅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科研论文:浅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科研论文:浅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内容提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针对幼儿注意的特点,我先找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然后,针对日常教学中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发挥机智,勇于创新,把培养孩子注意力与兴趣结合起来,其次制作新颖、直观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次运用情感生动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

【关键词】幼儿 兴趣 注意力 有意注意

古往今来的成才者,无一不是注意力集中、精力十分投入的人。在幼儿期,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大影响。

一、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分析

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幼儿阶段, 注意的稳定性差、范围小。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再加上教师教育上的疏忽大意,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分散现象。

1、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由一名教师组织集体活动,班上教师若接电话,孩子们会跟唱老师的电话铃声,或教师随意在活动室走动,有的班级经过窗户,正在活动中的孩子们会情不自禁的和窗外的小伙伴打个招呼。

2、组织活动教师的疏忽,也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在一节语言课《我和小猪》中,活动导入出示小猪手偶,其次教师播放PPT讲故事时手偶却一直在手里,导致孩子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分散。

3、教师的授课方式古板,导致幼儿疲劳。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或参与单一的教学活动,或在活动中幼儿面对困难时,教师没能及时的鼓励引导引起注意力涣散。

二、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方法

1、排除干扰,引导幼儿积极动脑。

在教育活动中,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安静,布置整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同时注意动静结合,积极的智力活动和实际的操作活动也有利于保持注意力。例如:在活动中会讲到一个水果或是一只动物,教师可以用谜语的方式,让孩子们开动脑筋猜,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

2、灵活的、交替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1)不断地变换孩子的两种注意,使幼儿的大脑活动有张有弛。据调查显示,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的集中注意五分钟左右,中班幼儿可达到十分钟左右,大班幼儿可延长到十五分钟。特别是3—6岁的孩子由于心理特点,很难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教师必须灵活地掌握方法,既能达到活动效果,又不至于活动疲劳。

案例:在小班教学活动《我和小猪》的语言活动中,我出示了自制大绘本让幼儿观察,他们看到上面画得很漂亮,很感兴趣。于是当我讲了第一遍故事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盯着绘本,一致喊出:“还想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伴随着有关教具的演示,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看着、想着。最后,我遮掩教具,让幼儿随老师一起复述故事,达到了随意注意替代不随意的目的。为使幼儿随意注意不感到疲劳,结束部分我设置了歌表演《快乐小猪》。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2)合理的教学环节,保持有意注意的稳定性。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如幼儿认识《香香的蔬菜》,组织幼儿讨论“你认识哪些蔬菜?”“他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我们要多吃蔬菜?”幼儿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争着发言。之后,可组织幼儿蔬菜印画游戏,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对事物产生兴趣、产生有意观察,这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三、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注意力

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经验,并基于幼儿观察事物的特点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我总结出以下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创设良好学习环境,避免注意力分散。

1、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鲜、多变的刺激物所吸引,所以说,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孩子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方面,尽量做到手机关闭,其她教师不可在活动室随意走动或打扫卫生等,避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

3、好的学习氛围能帮助孩子成为主导者,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避免注意力的转移。例如,教学活动中要对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及时表扬和鼓励,并告诉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孩子们心中有了评判的标准。对于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也可表扬他身边认真的孩子,用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来鼓励他迅速集中注意力,在鼓励中促进孩子的成长。

(二、)教师语言艺术性,激发注意力兴趣。

1、“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即使疲倦和辛劳,也会心情愉快而兴致勃勃。

2、教师要善于利用特殊的刺激物—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地听,并使之有常听常新之感。如在讲故事的时候,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不仅教师的声音要高低起伏,还需要音色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利用新奇学习材料,保持注意力稳定。

教师可利用课件或课程辅助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对眼睛所触及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和好奇,教师便会成功地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动态的事物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在科学活动中利用实物,在语言活动中利用一个活动的手偶或一个活动的课件都利于让幼儿产生兴趣。

(四、)要求明确学习目的,发展培养有意注意。

专家研究认为,有意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培养,所以,要让幼儿有效的集中注意力,必须使幼儿明确任务,即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使孩子能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力。

案例:小班操作课《漂亮的小鱼》,我们尝试先不给孩子们发书,先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出示没有涂颜色的三条鱼,“大家看来了几条小鱼朋友?”齐声“三条”,“看到它们你想到了什么?”“老师,它们是三个好朋友”“它们在做游戏”孩子们说什么的都有,这时,梦晨着急的说:“老师,它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开心?”此刻,我及时把掌声送给了她,巧妙的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啊,它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正着急呢,谁来帮帮它们?”所有的孩子都抢着要帮助小鱼,先让孩子们表达它们的想法,打算怎么装饰,下面讲要求,教师用有趣的语言感染孩子,“大家要让小鱼的衣服穿得刚刚好(不涂到外面),涂了的地方反复涂会让小鱼受伤的,大家要注意喽!(不涂破书)”,在明确任务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动手涂色。

个人启示:操作活动中,要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引导孩子在学的时候有观察的兴趣,在操作时又专心的动力,这样,孩子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明确,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越浓厚,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

当然,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总之,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对孩子浸入更多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只要你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发展心理学》 陈帼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前心理学》 陈帼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儿教育概论》 刘焱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幼儿教师教研活动及写作指导》 王萍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三篇: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整理物品好习惯论文

摘 要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逐步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而良好的习惯是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中形成的,幼儿期的整理习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规则意识极其谈薄,整理习惯尚未形成,整理能力极弱,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让孩子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阻止孩子在游戏后将玩具扔在一边的不好的行为,让孩子去做,去收拾整理,尽管开始时效果不太好,但重要的是摆脱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培养了责任感。

关键词游戏活动 小班 培养 整理习惯

通常新入园的孩子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在热热闹闹游戏后,玩具撒了一地,需要教师反复地提醒才能把玩具收拾好,有的甚至看着别人收拾还是无动于衷,对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在家里没有养成良好的整理玩具的习惯。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样样事情都代为包办。有的家长即使提出整理的要求,但看到孩子那笨手笨脚整理的样子,也会感到不耐烦,边唠叨边替他整理。久而久之,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事事甩在一边等别人去做,没有责任感。俗语说:“三岁看老”指的是孩子小时候的习惯会影响终生。可见幼儿时期的习惯培养有多重要。实践能使孩子印象深刻,实践能让孩子逐渐养成习惯,实践使孩子具有根深蒂固的行为意识,从而让孩子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阻止孩子游戏后把玩具扔在一边的不好的行为,让孩子去做,去收拾整理,尽管开始时效果不太好,但没关系,重要的是摆脱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培养了责任感。

那么,如何让孩子主动去整理物品呢?如何让孩子经历这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呢?

一、充分利用范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意识

利用故事、儿歌、表演等形式,让孩子知道:整理物品是具有责任感的表现,能够受到大家的赞扬。班级中哪个孩子帮助老师收拾整理玩具物品,即使是老师要求之后做到的,老师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给大家树立良好榜样,使幼儿产生良好的行为意识,促使幼儿自觉地进行模仿。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意识

单一的收拾、整理比较枯燥,引不起孩子的兴致,如果把它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幼儿就会十分乐意去做。例如如:在玩具柜上贴上小图画,贴上动物园的画表示放长颈鹿、狮子等小动物,贴车库表示放小汽车等,借机让孩子学习分类、归属;老师带头和小朋友比赛收拾玩具物品,()“送玩具回家”,慢慢地过渡到孩子之间进行比赛。这样,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孩子的兴致提高了,就会主动融入到活动中来。

三、带领孩子观看整理后的物品,培养成功感

小班孩子年龄小,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需要老师的不断肯定,才能逐步建立自信心,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孩子收拾小椅子后,老师要带领孩子观看收拾后整齐的样子,用赞赏的口吻肯定孩子,比较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模样,让大家亲眼看到明显的变化,建立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为以后自觉地整理玩具打下基础。因为,让孩子从收拾中得到成功感和乐趣,才是收拾整理的最大动力。

四、利用拟人化手段,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特点,利用拟人化手段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收拾好后,老师把耳朵凑近玩具箱,说:“听听玩具在说些什么?”然后以玩具的口吻说:“谢谢小朋友,我们都回到自己家里了,真高兴!你们真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有的玩具还在地上,就说:“玩具妈妈在哭”,或放哭的录音,告诉幼儿玩具妈妈在找孩子,让幼儿帮忙找一找。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强化行为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的同情心,何乐而不为之?

五、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父母做到言传身教

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准备一个固定的玩具橱,让孩子收拾自己的东西,也可以和孩子比赛收拾东西,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或满足他的某些合理的要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必须言传身教,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作示范,然后要求他独自完成。千万不要他在前头扔,父母在后头一边骂、一边捡,这样,孩子是永远学不会的。

让孩子学习整理益处多多:有利于培养孩子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孩子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通过共同收拾,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互助协作的精神,发展语言能力等。因此,培养孩子整理玩具的行为习惯,应从小抓起,应从:培养行为意识、化枯燥为娱乐、树立成功感、强化行为习惯、家园要求一致这五个方面抓起,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 202_年。

(美)理查德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 》 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6版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2_.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 江苏教育出版社,202_.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游戏活动论文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

第四篇:科研论文:浅谈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科研论文:浅谈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科研论文:浅谈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摘 要]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是想象力,幼儿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阶段,绘画则是培养幼儿想象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怎样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想象力呢?以逐渐丰富内在储存,启发幼儿的想象力;用启发、开放的语言激活幼儿的想象力;以调动幼儿绘画中非理性心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用丰富的绘画内容和绘画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

[关键词]绘画活动;想象力

未来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许多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共同选择。《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认知目标之一。因此,通过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培养,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研究。而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是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创造力的贫乏,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阶段,他们有着成人没有的思维和感受力,尊重儿童的想象力是对幼儿创造力的最大保护。同时绘画活动是幼儿时期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表达情感、展现个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那么,怎样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这便是课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培养》的首要问题。

一、逐渐丰富内在储存,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不能凭空去想象,他们的想象是建立在头脑里已有各种事物形象的基础上,必须是从已经感知过的、大量的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思维才能形成的。因此,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是想象力发展的源泉。怎样去丰富呢?

首先,在大自然中获取直接经验。在教学实践中要多组织幼儿外出踏青、游览、尽可能接触大自然,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激起他们认识自然界万物的热情;教会他们观察一些事物外形、结构、特征、和色彩的方法;培养他们了解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的能力。这样,幼儿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而想象力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如:画《春天》一课时,教师带幼儿先到户外的小公园感受春天的气息,指导幼儿去观察刚长出的嫩草,去闻闻那醉人的花香,去听听枝上小鸟清脆的叫声„„当幼儿带着这些经验与想象结合作画时,是那么的轻松自然。有的画面看到了美丽的春姑娘在装扮公园、有的画面看到花儿引来一群群的蜜蜂蝴蝶、有的画面看到枝头上停留了许多小鸟在鸣唱;这些都是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创作的画面。

其次,在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上获取间接经验。当前社会的电影、电视、图片、画册等直观材料内容丰富、色彩缤纷,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作品,让幼儿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之余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积累更多想象创造的素材。如:幼儿在看过“建筑艺术”图片后,画出了各种《我想住的房子》;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聪明的小老鼠”、“最笨的猫”等等。

再次,在生活中获取深刻经验。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想象的基础,是绘画创作的源泉。没有获得生活经验,幼儿很难把生活中所见、所闻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更不能在绘画中看到幼儿的奇思妙想。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机会,调动幼儿种种感官去了解周围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回忆帮助幼儿提高内在储存的质量。如:在《逛超市》、《游乐园》等等绘画课中,教师会发现,有了这些生活感受和生活经验的幼儿作画时很有信心,得心应手的乐在其中,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重组、夸张;而若没这些经验的幼儿作画时就很盲目,很难进行画面的创作。

二、善用启发、开放的语言激活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绘画教学不断探究、变革,原有的教师示范——讲解——幼儿临摹三步曲教学法已不是主流,幼儿不仅是画形象,更是画想象。因此,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用启发、开放的语言融会贯通、灵活渗透于绘画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心灵的觉醒,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驰骋。要使教师的指导语更具启发性,教师除应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正确把握幼儿绘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难点,并适时予以指导外,更要不断充实自已,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捕捉到幼儿绘画过程中随时出现的想象火花,才能通过启发性的指导语使这些火花迸发光芒,让他们自由地运用各种绘画元素宣泄自己心中的想象,从而开发幼儿巨大的创新潜能。如:在画《太阳》一课,教师启发幼儿说说:“当天放晴时和天阴沉时你感受到太阳是怎样的?你觉得用什么合适的颜色去表现呢?”在画《“8”的想象》一课,教师可以问:“横看、竖看8分别象什么?” 在画《公园里的树》一课时,孩子们只停留在绘画树的外部形态,而没有更新的思路时,这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一阵大风吹过,树会怎样?”在欣赏作品时教师也可以说:“你能说说你的画哪里最特别?”等等不同时段、不同特点的启发、开放性语言,留给幼儿一定的思考和选择的空间,引导幼儿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能更大胆地发挥丰富的想像力,自如地去创造和表现。

三、充分调动幼儿绘画中非理性心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绘画反映幼儿的心理,而幼儿的心理往往是无理性的。他们常常以自己的感情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甚至是其它无生命的东西,都以为是和自己一样的生活。把过去发生的事和现在的事混在一起,把无生命的与有生命的东西随意组合,还把不合逻辑变为合乎规律。因而,教师只要能充分调动幼儿绘画中这种非理性心理,面对理性的现实生活,以及平静的大自然,都会被幼儿非凡的想象力变得无穷的魄力和无限的生机。如:在《花仙子》、《会跳舞的楼房》这些课中,幼儿赋予了他们生命,拟人物化有了可爱的花爸爸、花妈妈和花宝宝;生命再现有了手脚、扭动着腰肢起舞的楼房。根据幼儿非理性心理的特点教师还可设计一些问题,如:地球上没有一滴水,将会怎样?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陆地,只有海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假如我们都有双翅膀,会变成怎样?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根据所提的问题,将自己想象的结果用图画表现出来。在《我到太空去》、《海底之家》、《未来城市》这些作品中,幼儿就是用自己童真的眼光去关注着人类的发展,用非理性心理盼望着美好的蓝图,用自己无穷无尽的想象去诠释着一切。

四、以丰富的绘画内容和绘画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当前,有的教师认为:“绘画教学时最难就是不知让幼儿画什么?更别提发挥想象力?”其实,用于幼儿绘画教学的题材很多,它在于教师们该如何去选择和借鉴,哪怕是从最简单的一个点、一条线、一团颜色和生活上的种种用品,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可以成为绘画的内容,成为想象的引子。

1、对点、线、图形的联想激发幼儿想象。

如:在《双线活动》一课,教师让幼儿随意画出两条线条,让幼儿观察画出的双线像什么,并在这基础上进行添加、想象、创作出趣味无穷的作品,有小蛇、有立交桥、有火车铁轨、还有跑道等等。在《圆》一课,教师让幼儿看着圆形,启发他们联想,幼儿能想到车轮、镜子、呼啦圈等等,教师让幼儿再以圆形为思维发散点,然后画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幼儿纸上画的圆,有的变成了大西瓜,有的变成了节日气球,有的变成了小动物的头和小娃娃的脸蛋„„。通过这些点、线、图形等小火引,点燃了幼儿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

2、利用大自然、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与物为发散点拓启幼儿想象。

大千世界、万物皆是,从幼儿写的名字、数字,吃的食物,穿的衣物,玩的玩具都可以作为相关元素参考资料,以它们为发散点,更好的打开幼儿思维,发挥幼儿想象,挖掘幼儿创新潜能。如:在《鞋》一课,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鞋的外部特征后进行发散性思维,大胆想象,幼儿很快就画出“鞋”状的潜水艇、消防车、战斗机和花瓶„„在《“8”的想象》一课,教师引导幼儿多个角度去观察“8”,横放的“8”象什么?竖看的“8”又象什么?这样幼儿的思维更活跃,画出了小雪人、不倒翁、和飞翔的小鸟。

3、结合故事、音乐、游戏等多种手段交融发展幼儿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于是我们尝试着语言与美术活动、音乐与美术活动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如:在听故事《房屋上的蘑菇》语言与美术交融一课,教师让幼儿从故事中听到小兔的房屋漏水啦,引出幼儿要想出帮助小兔的方法,有的幼儿在房屋上画上了雨伞、有的画上了云朵、有的画上了小树和小花;在听音乐《水族馆》音乐与美术交融一课,幼儿在音乐中感受海底的世界,微波荡漾的海水,徐徐扭动的水草,自由自在的鱼儿,幼儿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脑海里构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能使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而把绘画活动与游戏交融,以游戏作铺垫,幼儿的想象力能在轻松愉快的绘画中得到无限的奔驰。如:《玩色游戏——扔布团》一课,幼儿拿着布团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尽情的扔在墙上,使颜料在墙上流散开,各种颜色交织融合,创造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幼儿兴奋的发现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奇特的图案,有的说我看到了漂亮的烟花;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彩带;我看到了火山喷发的岩浆„„

总之,幼儿期是想象力、创造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绘画则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每个幼儿都有着巨大的潜能。所以,教师应让幼儿在美术绘画活动中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燃烧起创新潜能的火花。

主要参考文献:

李志雄,王梓微.创意解码.香港:香港新世纪国际金融文化出版社,202_年版。

第五篇:科研论文: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科研论文: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科研论文: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摘要】角色游戏是一种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一种需要,也是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再现。

2、3岁的孩子正处于喜欢模仿、扮演的时期,角色游戏正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利用角色游戏可以为幼儿语言交往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条件,帮助幼儿获得和逐步积累交往的技能和经验,引导幼儿积极地运用语言交往,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语言交往的实践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角色游戏 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工具。知识技能的传播和品德行为培养都要通过语言来进行。因此,发展幼儿语言是幼儿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而幼儿期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如何从小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呢?角色游戏是一种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一种需要,也是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再现。

2、3岁的孩子正处于喜欢模仿、扮演的时期,角色游戏正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利用角色游戏可以为幼儿语言交往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条件,帮助幼儿获得和逐步积累交往的技能和经验,引导幼儿积极地运用语言交往,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语言交往的实践中得到提高。

一、从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着手,为幼儿提供游戏和语言交往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说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那么我们该为他们创设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角色游戏本身就是社会的缩影,它反映了生活。我们首先创设了 “娃娃家”但刚开始,由于我们提供的材料较简单,发现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只会做些单独的平行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是独立的,他们讲话也是以自言自语为多,与同伴语言交流的机会很少,也不会合作游戏。于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更投入到扮演,激发他们的语言欲望,我们更为他们准备好一系列的小型仿真道具。如在“娃娃家”中要有锅、铲、小碗、娃娃、床、衣服等,使他们在游戏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幼儿很喜欢角色游戏的环境,他们觉得很真实、很贴近生活。逐渐看到他们在游戏时的情绪积极了,交往的语言也多了。环境激发了孩子的语言,语言在环境中得到运用,在角色游戏中创设一个与生活相接近的语言操作性环境,为幼儿提供游戏和更多语言交往的机会和条件。

二、利用角色游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貌用语习惯。

礼貌是人的道德体现,也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礼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貌用语习惯。由于近年社会不断发展,家长的素质也随着提高,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也注意到礼貌的教育。但小小班的孩子对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有初步的认识,但却没有经常运用,需要成人的不断提示。利用角色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并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很好的途径。比如游戏中,启示幼儿要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来与“服务员”交往,而“服务员”也要有礼貌的向客人问好,并能向客人使用“欢迎客人到来”“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构建了良好的礼貌用语。我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让不同孩子的礼貌用语都能在各个游戏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真正形成习惯,我将游戏中对角色用语的礼貌要求迁移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要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而这些的文明礼貌用语正是在角色游戏中一天天的培养出来。

三、激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角色语言的体会。

喜欢角色游戏是小小班孩子的天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总是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模仿成人的话语以及说话时的语气、口吻。语言本身是很抽象的,但幼儿从出生开始接触的最多的、听到的就是周围人的语言。所以幼儿一旦喜欢上角色游戏,就会去回忆、去模仿,看大人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尤其3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出于模仿和扮演的阶段。为什么说要让幼儿对角色游戏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学好和会说角色的语言呢?首先,只有喜欢上了角色,平时才会去注意听和学,就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例如:幼儿有了做“妈妈”“爸爸”等角色的经验,教师为了能让孩子们在下一次做时能学的更像,于是就鼓励他们密切关注生活中妈妈、爸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其次,孩子们只要对喜欢各种角色的扮演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把话说好说像。“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的角色会使幼儿对父母的话产生兴趣;商店叔叔阿姨的角色会使幼儿对售货员的语言产生兴趣。幼儿喜欢那个角色的扮演,在游戏中才会一本正经地好好说,在游戏与其他角色对话的过程中锻炼说话,提高表达能力。

四、参与幼儿的游戏,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言语交流。

小小班的幼儿发育还不成熟,经验也比较缺乏,常需成人来“指点迷津”。那么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充当什么角色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呢?在实践中,我个人认为教师最好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学得亲切自然,也给孩子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首先我们作为老师可以以平行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游戏,如:那天,桐桐当妈妈嘴里说着炒菜,不停地做炒的动作。我看到了,于是也在旁边做炒菜的游戏,嘴里还说到:“今天我要炒个青菜给宝宝吃。先放点油,再放青菜炒两下,加点调料,放点盐,青菜炒好了,可以去给宝宝吃喽!关火!再把青菜盛起来,好了,完成!”

听似是我的自言自语,其实这些话是说给孩子听的,这个孩子看了老师边做边说的过程,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除了掌握基本的炒菜全过程外,更是会说了,后来看到桐桐在炒菜时也把这番话说下来了,虽然不是很连贯,但却在无意识下发展了孩子的语言。

五、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指导,发展幼儿的连贯性语言。

角色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老师在看幼儿游戏时,可以做些适当的指导,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并会表现角色。我们不一定要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但语言的提示仍是很重要的,占主要地位。老师在看幼儿游戏时可以采用提问、复述的方法来对幼儿说话进行提醒与纠正。特别是词语的发音。很多幼儿都不是不会说,而是说不清楚,或是说不完整。如:桥桥做“妈妈”帮“宝宝”穿衣服,我问她:你为什么帮宝宝穿衣服呢?她说:宝宝冷了。于是我指导她学习连贯的说:“宝宝冷了,妈妈帮你穿衣服。”她点头然后对着宝宝重复了一遍。孩子连贯性的语言得到了发展。由于幼儿还不太会主动地及时讲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这时就需要成人适时用话来引导幼儿,渐渐地,他们就会在说话时说连贯话,并有一定逻辑,而并非是没头没脑的说话。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我们就通过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在他们喜闻乐见的“娃娃家”等角色游戏的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模仿,在角色游戏中练习说话、学会说话,从而逐渐在交往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口语表达与交往的能力。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继续通过角色游戏,培养我班幼儿在说中学、做中学、玩中学的方法一定会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继续不断发展。

科研论文: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