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供灯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21-107638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3 19:25: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供灯

供灯祈愿文 词:阿底峡尊者

中译:释妙融、罗卓丹杰

诸佛正法圣贤僧 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愿成佛

愿灯盏变化成三千大千世界的广大轮围 愿灯柱变化成高广须弥山王 愿酥油变化成大海

愿数量无尽,在无量佛前皆有无量明灯

愿此光明消除三界之顶以下至极苦地狱以上所有的无明与障碍 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净土都显现亲见

稀有光明此灯烛,供献贤劫千佛等,无余广大十方境,师尊空行护法众。

坛城圣众尽奉献,父母为首有情众,此生以及各所生,皆能亲见佛净土。

愿与弥陀合为一,三宝三根众谛力,吾等如此所发愿,祈请加被速得成。

德雅他 班杂支雅 阿哇波达 那耶梭哈(重覆三次)

------------------

供灯愿文

阿底峡尊者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嗡啊吽!

愿灯器等同三千大千世界,愿灯芯巨如须弥山王,愿油汁多如周边大海,愿灯数于一一佛前各亮一亿,愿灯光驱除有顶直至无间地狱一切有情的无明黑暗,而现见十方诸佛菩萨刹土。

嗡班则达玛阿罗给阿吽

诶玛吙!

稀奇稀有光明灯,贤劫千尊佛陀等,浩瀚十方无余刹,师尊[1]空行及护法,坛城尊众前供养。父母为主诸有情,愿今生及世世中,亲睹圆满佛净土,无别怙主无量光。依于三宝三根本,尊众谛实之威力,发愿速成祈加持。

达雅塔,班赞哲亚阿瓦波达呢耶索哈 阿底峡尊者所造供灯愿文终

阿底峡尊者于卫藏诸供殿供灯时,十八位阿阇黎异口同声宣说:

愿吉祥!

一切如海如来前,供上无数如海灯,如海有情得成佛,轮回大海皆干涸。

——秋扬让珠造

供灯之功德(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讲授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很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对供灯比较重视,但有些供灯的方法不太如法,需要纠正过来;还有一部分人有供灯的条件和能力,但因为不知道供灯的功德,这方面做得不太圆满。所以,今天给大家讲一下供灯的功德。

这一点,有关佛经中介绍得非常多。前段时间我也想翻译一些藏地大德们的供灯教言,但因为最近比较忙,只是简单翻译了一下阿底峡尊者的《供灯愿文》。希望你们不管在哪个地方供灯,都应该尽量念诵,这样功德一定会增上的。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详细,有部经叫《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宣讲了供灯的十种功德:

一、照世如灯。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师如意宝一样,慧灯照亮整个世界。

二、肉眼不坏。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有些人眼睛看不清楚,需要戴度数很高的眼镜,一层一层的,这说明以前没有供过灯,这辈子应该好好供。开玩笑!但确实有这个功德。

三、得于天眼。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恶智能。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现在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灭除大暗。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七、不在暗处。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

八、具大福报。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世间人认为大福报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轿车、有房屋、有人民币或者有美金。其实我认为真正有福报的人,终生不会造罪业,具有修持善法的机会。没钱不一定是福报浅薄,一个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机会圆满,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九、命终生天。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其他经典中也说,长期供灯的人不会生于恶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间,也生于高贵种族的家庭中,不会生在具邪见者的家里。我们极个别道友生长在具有邪见的家庭中,父亲的邪见如山王,母亲的邪见也极其严重,孩子以微薄的力量很难转变他们。而供灯的话,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这种家庭中。

十、速证涅槃。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

此经所介绍的十种功德,大家应该要记住,如果以信心来供灯,功德决定会得到的。上师如意宝在世时,对供灯也极为重视,别人供养他老人家的财产,全部作为普贤云供的基金,请僧众们每天供3000盏灯,多年来一直如此,至今法王圆寂接近四年了,从来也没有间断过。法王在讲《贤愚经》时说,他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一辈子对两种善根最重视,一是印观音经旗,二是供灯。托嘎如意宝每天要供500盏灯,别人对他的供养,基本上不作其他功德,都是用来供灯。同样,法王老人家一生中除了放生以外,对修寺院、建学校等其他功德也不太重视,最重视的就是供灯。噶当派的三同门也很重视供灯,他们在佛堂上供奉着释迦牟尼像、经书和佛塔,不间断地供水、供灯。所以,大家有能力的话,应该尽量供灯。

在供灯的过程中,发心非常重要,一定要想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贤愚经·贫女难陀品》中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佛陀在舍卫国时,国中有个女人叫难陀,她生活贫穷,依靠流浪乞讨为生。因常常看到波斯匿王等王公贵戚在佛面前供养,她就想:“我前世没有积累资粮,以致今生贫穷卑贱,现在遇到如此广大的福田,一定要种下福德。”于是她四处乞讨,终于化到一枚钱。拿着这枚钱去买油做灯时,卖油人说根本不够,但是出于同情,就给了她两倍的油,刚好够做一盏灯。

贫女非常高兴,把油灯放在佛陀面前的众灯之中,默默发誓:“我是个很贫穷的人,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慧的明灯,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发誓之后,她便顶礼而去。

第二天,所有供灯全部熄灭,唯独她这盏灯依然明亮,灯油、灯芯毫无减损,如同新点的一样。目犍连去收拾灯具时,想把它灭掉,等晚上佛讲经时再供,但以各种神通也没办法熄灭。(大家都知道,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的神通并不是像现在的魔术师或能力大一点的人,他用小指来撼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这么大的神通都无法熄灭这盏灯。)佛陀告诉他:“你们声闻弟子的神通,根本不能灭掉发大乘菩提心之人的灯。”并授记贫女未来成佛。这盏灯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举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争相做灯供佛,历时七天七夜。以此因缘,佛陀宣讲了自己前世当牟尼王女的整个经历。所以,供灯时发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同时,还应像《供灯愿文》中所讲的那样,观想灯器遍于三千大千世界,灯芯犹如须弥山王那么大,油汁如同须弥山周围的四大海或地球上的七大洋那么多,灯的数目是百千万佛刹中每尊佛前有一亿个灯盏,愿这些灯火遣除有顶至无间地狱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而现见诸佛菩萨的清净刹土。假如你没有很多资具,只要以菩提心来念诵这个愿文,哪怕只供一盏灯,功德也是无法衡量的。

《闻解脱续》中还有伏藏大师所造的供灯愿文,麦彭仁波切的著作中有《文殊供灯愿文》,(以前在麦彭仁波切圆寂纪念日时,我们学院曾念过,)我们也可以这样观想。现在有些人发心不正,我原来遇到一个女众,她说冬天要多供一点灯,因为实在太冷了。她把供灯作取暖用,这样不太好。听说她屋子里这边一排、那边一排,全部是灯。确实,供的灯很多,家里就很暖和,但这种发心不好,不应该是为了自己取暖。

当然,如果你有任何所求,通过供灯也能得到。供灯有世间、出世间两种功德,从世间角度讲,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不会变成盲人,纵然即生中眼睛不太好、身体不健康,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获得健康,还能发财、长智慧等等。而最主要的是它出世间的功德,供灯能让我们生生世世获得智慧的明灯,遣除无量众生的无明黑暗,亲睹诸佛菩萨的尊颜„„《佛说施灯功德经》中说:“彼施灯者所得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供灯人所得的福德无量无边,唯有佛陀才能了知,天、龙、智者、班智达,甚至声闻、缘觉都没办法知道。

佛陀在此经中还说,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没有受过戒的人所供之灯,即使如闪电般迅速灭了,灭的原因或是灯芯不行,或是灯油不足,或是风太大了,但是这种功德,任何声闻、缘觉、天龙八部、智者都无法了知,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彻达。

所以从今天开始,希望大家开始供灯。佛陀亲口所说的如果你都不信,那你就成法油子了。对于供灯的功德,我是深信不疑,这种信心并不是迷信。研究佛法、修行佛法这么多年,虽然我是很差的,但自己的辨别智慧和分别念比较重,一般来说,不可能随随便便相信什么,然而佛陀所说的这些教言,没有任何理由说它不了义。所以自己从小到现在,看见别人供灯就非常随喜,哪怕一个人家里只一盏灯,也知道这个功德很大。

我们藏地基本上全民信佛,对供灯确确实实比较重视,除了有些年轻人被其他民族同化了,一切恶习全部具足,优良传统弃之不顾以外,比较纯洁的藏族人,家里没有不供灯的。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当时生活非常困难,每天从牛奶中取出的酥油,要留着冬天吃,家里人也比较多,有时候还会来客人,酥油是很紧张的。但家家户户都会留一块酥油,说这是供灯酥油,我们小孩子也知道,自己再怎么饿也不能吃。每天晚上,最少供一盏灯是不会缺的。现在不管你到哪个藏人家里,佛面前也都会有几盏灯。比较富裕的家里,佛堂里的灯非常多。去年开同学会时,我大致了解一下,除了一两个人以外,大多数人基本上天天供灯,虽然有些是国家干部,但也有不同的善巧方法。

所以,你们的传统能不能也改变过来?其实任何事情都需要习惯,习惯了就不难了。比如念咒语,在学院呆十几年的人,不管走到哪里,口里都会念咒语,手里也拿着念珠,看见一个旁生会念嗡玛呢巴美吽。但在其他寺院里面,这样的行为比较少。很多居士表面上看来很虔诚,遇到一个上师、到一个寺院,偶尔做点功德是有,可是长期性这样行善,确实比较缺乏。

供一盏灯的功德真的不可思议,《譬喻经》中有一个公案说:惟卫佛涅槃以后,有个盗贼到寺院里准备偷三宝物,当时看不清要偷什么,发现佛前的灯快灭了,就用箭去把灯炷挑正,使佛灯恢复光明。灯光非常明亮,直接照到佛像的面容,他看见庄严的佛像之后,感到毛骨悚然,心想:“别人都拿财物来这里供养,我怎么能盗取私用呢?”他当即发愿今后不再偷盗,革心向善。以此一念清净,他91劫的罪障逐渐消除,福德不断增大,最终当时的发愿成熟,于佛陀在世时证得圣果。他就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这个公案,我讲《入行论》时也引用过,由于各个经典不同,内容上略有差异。)所以我们做一件好事时,应当生起强烈的信心、发下坚定的誓言,这会成为将来证得光明智慧的因缘。

《杂宝藏经》中也有个公案说:有位女子在7月15日佛陀所要经过的街道,点灯供养佛陀。阿阇世王因为被提婆达多的恶言所惑,听到有人点灯供佛的消息,十分愤怒,就用利剑把她从腰部斩杀。那女子死后投生在天界,成为非常庄严的天女,后来降到人间,在佛陀面前听法而获得圣果。

现在没有佛陀那么殊胜的对境,但在佛像前供也是可以的。放上释迦牟尼佛的佛像、佛塔和一本经书,在前面供一两盏灯,并不是很困难。你们以后能不能将供灯作为日常必做的事情?不是偶尔开心的时候、开法会的时候,或者来了一位大德的时候,才在一起供灯,完了以后就再没有了。长期性的供灯,跟偶尔的供灯还是有差别。所以任何一个佛教团体中,大家集中时只要因缘具足,就应该一起供灯。若能长期供是最好的,如果实在不行,也应该在每月的初八、十号、十五、二十五、二十九、三十,或者诸佛菩萨的圣诞佳节供灯。

供灯的数目不一定要固定,但七盏灯是比较传统的。供七盏灯和七杯水的缘起,是因为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在地上走了七步。但如果想修一些法,想获得一些悉地,那应该供一百盏灯,《胜乐轮续》云:“欲成胜悉地,应供百盏灯。”还有供一万盏灯的说法,《菩萨藏经》云:“燃十千灯,若酥若油。”十千就是一万,也可以点一万盏酥油灯或其他油做的灯供佛。现在有些地方开法会,或者在一些神山中,许多人都供一万或十万盏灯。以前上师如意宝朝拜印度金刚座时,我们就在金刚座的佛塔面前,用了好几个晚上,供了十万盏灯(当时是用蜡烛供的)。我们学院出去的几个道友,在五台山也供了十万盏灯,去年圆满时让我去一下,但我实在空不出时间来。

当然,供灯虽然功德大,但把闻思修行全部放下来也不行。外面的学习小组,有些负责人爱供灯的话,就整天不学习,一门心思供灯、供灯„„这样太偏激了;有些负责人特别喜欢闻思,天天强调闻思,把供灯、念咒语统统放下来,这样也不行。我们上师如意宝对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所有善根都同等地重视。

藏文的《圣弥勒经》中还说:“供一千盏灯的人,将于未来世值遇弥勒佛,成为弥勒佛的首批弟子,并闻佛初转*轮。”有些人若想得天眼,供灯也可以让你达成所愿,佛陀在《布施经》里面说:“以燃灯施,得天眼清净。”总之,经常供灯的人,生生世世不会愚笨,也不会堕入三恶趣,转生为人时,智慧、性格等各方面让人欢喜。所以我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教育我:“你要好好供灯,长大以后会开智慧,变成有教养的人。” 在供灯时,灯器、灯芯是有一定讲究的。灯器可以用金、银、铜、铁、玻璃等制成。以前藏地的有钱人就用金子、银子打造灯器,然后供在觉沃佛像前或佛寺里面。所以把钱存在银行里没有用,应该买很多金子、银子,让工匠把它做好供在佛寺里,供灯器的功德还是很大的。当然,如果你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用陶瓷的。我小时候根本没有金银,灯器全部是用泥巴烧成的,炉霍一带这种瓷非常好,即便这个也很难得到。

做灯芯时,中间要放吉祥草或者细竹签,外面缠有三层棉花,分别表示戒、定、慧。灯芯的根蒂要稳固,表示以清净戒律为修行基础;中间端直,表示禅定无偏;上面要尖细,容易点燃,也表示智慧敏锐。灯芯不能做太细了,否则来世会长得特别瘦,全身都是骨架;也不能做太粗了,不然会变成特别胖的人,而应当匀均适度。灯里面一定要干净,不要有渣渣或不干净的东西。供灯的材料,不论奶油、酥油、植物油都可以,但做灯的时候,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假如不会做灯芯,也可以用灯漂。

灯器的大小不固定。一般而言,我们藏地有一种长明灯,昼夜不灭,有能力可以这样供,这个灯的功德是最大的。有些老年人、有福报的人发愿:“我临死之前不灭灯。”把灯在佛像面前一直供着。这种供器要大一点,昨天我弟弟给母亲买了一个,我看了一下,是玻璃的,挺好的,装两斤油应该没问题,两三天添点油就可以了。我说:“你还是比较孝顺啊!出去就给母亲买佛法方面的东西,比我好。”

其实你们想报答父母恩德的话,也应该让他多念一点观音心咒,心咒不念的话,可以让他供一点灯。在我们藏地,人老了以后每天要么做灯,要么念观音心咒,要么拿转经轮,这三样事是不离开的。但是其他民族的有些人,老了以后特别无聊,天天都在等死。有些子女为了报答父母恩德,就给他买一件羽绒服,或者带到天安门上去看一看。还有的人说:“今天是母亲节,我要好好地孝顺您,请您到海鲜馆美餐一顿。”这种行为不太如法,应该让他造一点善业。因为他活的时间并不长,每天最好是供点灯。有佛像是最好的,没有的话,也可以在一个台上供,这样的功德非常大,我也非常希望大家多供灯。

在家里或寺院中供灯时,有些事情一定要注意。首先应该小心火灾,注意安全;然后灯器在擦拭的过程中,不要在上面跨来跨去,因为这是诸佛菩萨的用具,我们一定要恭敬,灯器上面也不能踩,应该把它放在干净的地方;油灯一旦燃尽,要马上撤下来,切不可把空灯供于佛前;灯供完以后,要马上擦拭干净,不擦而继续供是不恭敬的;不能用嘴来吹灭供灯,这有很大的过失,若有特殊原因,则应该用镊子掐灭或者扣灭;平时供灯时,口水不要掉进灯油里面。你们请客时,口水若掉在别人碗里,别人不一定特别愿意。同样,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时,你的口水会不会干净?自己也可以想一想。以清净心摄持的供灯功德非常大。你们方便的时候,应该多看一下《佛说施灯功德经》,这里面讲了很多功德,供一盏灯的功德都难以描述,不要说供十盏灯或者百千万盏灯了。所以希望你们应该发心,尽量在自己的佛堂上供灯。假如实在很懒惰,也应该供一些莲花灯等,这样也会有功德。但不如供酥油灯的功德大。

值得注意的是,人死了以后,务必要在尸体旁放一盏灯或七盏灯,这样亡者会获得解脱。噶玛朗巴、绕那朗巴等伏藏大师在中阴解脱教言,以及《西藏度亡经》中说,人离开世间的时候,始终有一种黑暗的感觉,那个时候如果有一盏灯,对亡者非常有利益。《施灯功德经》中也说,临终时如果有灯,将得到四种光明,一是太阳的光明,二是月亮的光明,三是天人的光明,四是佛的光明。人死后会趋入可怕的黑暗境地,此时有一盏灯的话,真的是一种引路明灯。

我们藏地有种说法,假如这家人太穷了,死后连一盏灯的酥油都没有,大家会特别惊讶。我们学院有些道友去世的话,我会让其他道友给他准备灯,国外或者汉族没有这个习惯,但是藏族人的话,提前已经准备好了七盏灯或十盏灯。因此,人死的时候,最好在他头顶上摆着阿弥陀佛像或上师像,还有一些佛经,然后再供几盏灯,这样亡者就不会痛苦畏惧。

《闻解脱》中说:嗔恨心重的人,死后会在油锅里煎炸等,倘若生前供过灯,就不会受这些痛苦;如果贪心比较重,就会见到恶人、恶鬼等境象,而供灯的功德会让他远离恶业而转生净土;如果痴心比较重,身体会往下沉,处于一片黑暗中,点灯的力量就像有人拿着电筒带路一样,使他远离危险不会堕落;骄慢之人会听到妖魔鬼怪的恐怖之声而生气堕落,点灯会保护他无法听到这些不善之音;疑心重的人会遭受兵器的伤害,却看不到这些利器在何处,生前供灯的利益会使他身在光明之中,避开这些兵刃的加害。

对亡者来讲,即使不能为他做超度仪轨,49天供灯也是不能间断的,供灯越多,对亡者的利益越大。人死了没有什么好哭的,应该为他做有利益的事情,念一些佛号,头顶上放转经轮,做一些这方面的功德。诸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一定会对他有很大的利益。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对死人还是活人,都应该为他积功累德,制止过失最大的恶行。

供灯功德是佛陀的金刚语,并不是我们信口开河。供一盏灯、七盏灯,我根本看不出来它的功德,只有佛陀才知道其中微妙。因此,你再怎么贫穷,也应该要供一盏灯。以前我在学生时代,当时政策还没有开放,在教室里、宿舍里不敢供灯,就星期天悄悄到山里供几盏,供完以后马上回来。但现在你们不需要这样,每个人应该是有条件的。

你们进寺院、朝神山时,应该发心供个灯,有机会的话,往灯里加一点酥油。有些人可能去过拉萨,拉萨那一带的传统很好,每逢初一、十五,寺院里面人山人海,藏民们都拿着酥油在佛前供灯,看后真的让人很羡慕、很敬仰。有些人穿得破破烂烂的,但内心很纯洁、很淳朴,这种行为并不是假装的,也不是以好奇心引发的,而是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现在藏地有极个别的偏僻地方,仍保留着非常纯洁的传统,行善行为一直不间断,这些大家都应该学习。

任何一个民族有好的地方,我们都值得借鉴、效仿。当然,我并不是说藏族的一切都是好的,藏族也有不好的习俗。比如说,有些人喜欢打架,或者不让孩子读书,跟汉族人相比,很多地方还是跟不上。然而使用转经轮、念观音心咒,尤其是供灯这方面,家家户户做得非常不错,许多人都供着长明灯。希望你们也能发心供这种灯,尤其是年纪大的道友,没有能力闻思修行的话,至少每天都要供灯,这个应该不难做到。我小时候隔壁有个老太太,她就发愿供长明灯,灯器是用铜做的,比较大。我们一群小孩总趁她不在时,偷看灯器里的酥油,她就经常把它盖着。(当然,我们并不是偷酥油,只是好奇想看一下。)前几年据我了解,她还是一直在供。看大家能不能也发这个心?

这样的供灯,真正有智慧、对大乘有信心的人看起来,还是很生欢喜的,而邪见比较重的愚痴者,看了以后不一定有兴趣。所以《佛说施灯功德经》的后面说:“难见难思佛境界,智者闻即生欣喜,无信心者闻不乐。”这样的功德难以见到、难以思维,全部是佛的境界,但前世积累过资粮、具有甚深智慧的人看了听了,就会心生欢喜,马上下决心要供灯,等会儿下完课后到处去找灯器。

昨前天我讲了观音心咒的功德,很多人都生欢喜心,发愿念10万遍以上。我觉得念10万遍是最低的,有能力的话,应该念1亿,你们不要太害怕了!当然,有些人以前有过发愿,比如要念文殊心咒1亿,那就不敢说了,没有发过愿的人一定要尽量多念。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发愿念1亿遍观音心咒,临死之前念多少就算多少吧,这是上师如意宝也讲过的。有些人说:“我现在63岁了,1亿遍肯定念不完。”不能这么想,你临死之前发了这个愿的话,也能得到这种功德。同样,供灯也是如此,智者听后会生起欢喜心,而无有信心的愚者人,则会不乐不喜。

总而言之,供灯的功德不可思议,完全是一种佛的境界,我们佛教徒应该深信不疑。正如刚才所说,不管四众弟子还是没受过戒的人,短暂时间中供灯的功德尚且难以言喻,更何况是长期供灯的利益了。当然,最重要的灯是智慧明灯,因地时如果经常供灯,未来就能获得佛陀的大智慧灯,《大集经》中说:“为令众生燃慧灯故。”《华严经》也说:“慧灯破诸暗,是彼之境界。”佛陀的慧灯能破除世间一切黑暗,这就是佛陀的真实境界。我们在因地时以种种因缘这样学修的话,最终也会得到这种功德。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也不啰嗦了。希望大家以后把供灯作为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应该劝亲朋好友一起供灯,一起积累这样的功德。以后如果你有能力,成了寺院的住持,或者自己有道场,应该要求下面的人每天供灯。上师如意宝有些行为,现在看来真的不可思议,当时让学院每天供3000盏灯,这么多年来一直不间断,一盏灯的功德都不可思议,这么多的灯更是无法言说了。在座的各位法师中,以后肯定有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每个人下面有成千上万个人,大家共同这样做善事的话,整个世界也会遍满光明。愿佛法的慧灯遣除世间的一切黑暗,每个众生都能获得智慧的明灯!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2025

第二篇:灯

《灯》教案

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象征手法及其作用;体会文中语义含蓄的句子。

2.把握关键词语,理清作者思路。

3.结合对文理和文义的分析,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思路和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象征的立意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我们知道这篇散文采用了象征手法,即以海燕象征革命的战士,以雷电象征反动势力,其实很多名作家都喜欢用这种手法为文。那么,什么是象征手法呢?所谓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象征手法包含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我们今天学习的巴金的《灯》也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

二、字词识记:

噩梦

窒闷

泥泞

回溯

溺死

火炬

殉情

徘徊

梦寐

三、作者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在“五四”浪潮的冲击下,走出封建家庭,1923年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赴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义思想最吸引他,并开始创作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中从事的种种活动,揭露了封建军阀同志的残暴与不义。他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作者以很大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启蒙教育方面,尤其《家》作用最大。鲁迅曾称赞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四、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巴金就为抗战到处奔波,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战斗的笔杆。1941年9月,巴金从昆明转到桂林,一直住到第二年2月。在这半年时间里“生命的毁灭、房屋的焚烧、人民的受苦,我看得太多了!但是一切是不是就把中国人民吓倒了呢?是不是就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吓倒了呢?当然没有。”巴金在这段时间内接连写下了《长夜》《寻梦》《怀念》《灯》、《火》等几篇散文。这几篇散文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有着共同的情绪流露,有着相似的艺术表现手法。后来作者把它们都收入了《废园外》这部散文集中。

五、解题:

“灯”有多层意义,既指文中所写的灯火,又指光明、温暖、希望,也是一种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六、理清结构思路。

本文的思路:(1)先写眼前的灯给“我”和夜行者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2)再写回忆的灯给“我”和在人生道路上的奋进者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3)接着写联想的灯给古今中外的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4)最后回过来写眼前的灯,得出“灯光是不会灭的”的结论。

七、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这篇文章是以“灯”为象征,写灯光给人光明和温暖,希望和勇气,从而表达出抗战必胜的信念。巴金曾说:文中的“灯”“灯光”主要的寓意是指光明,是指对光明的向往。

八、师生共同讨论,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第一部分(1—4段):写眼前的灯给“我”和夜行者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

第二部分(5—8段):从眼前的灯光引起回忆,赞美灯光给人以勇气和温暖,指明行进方向(“回忆”——切身的经历、体会)。

第三部分(9—12段):讲述有关灯光的传说与友人的故事。进一步揭示灯

光的象征意义(“联想”——域外的传说、朋友的经历)。

第四部分(13段):坚信“灯光是不会灭的”,完成了由“窒闷”到“微笑”的感情转变(结束了“回忆、联想”,再次写“眼前”——“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九、从全文看,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思路的?

全文内容始终是围绕着“灯”展开和深化的,其具体脉络是:

眼前(灯)(1~4)→回忆(灯)(5)→眼前(灯)(6~8)→联想(灯)(9~11)→回忆(灯)(12)→眼前(灯)(13)

十、分析文章第一、二部分(1—8自然段)

第一段,说明“噩梦”“空闷”“寒夜”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象征政治环境的黑暗和作者找不到理想出路压抑苦闷的心情。)

第二段,“沉睡的大海”比喻什么?为什么“灰白色的马路”“像浪花似的浮起来”?

(“沉睡的大海”比喻黑暗的浓重,越是“黑暗”,越衬托出灯光可贵。“马路”的浮现,虽然是灯光的作用,写“马路”实际是巧妙地暗写灯光。)

第三段,写灯光“从平房里射出”有什么用意?“扫淡”一词可否换成“照淡”“减弱”?

(“灯光”来自“平房”,意在暗示光明、希望在人民之中。“扫谈”一词用得十分有力,它突出了灯光主动搏击,迫使黑暗变淡的情意,“照淡”“减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第四段,灯光使几种人受益?文中强调哪种人最需要灯光?为什么?(三种人:“我”,“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第三种人最需要灯光的指引,所以作者特意写了眼前一个“夜行者”,说灯光使他“眼里、心上”感到“明亮”。“温暖”,给他指路。)

第五段,说明“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这句话的含义。

(强调灯光的普遍作用——指路。)

第六段,作者在“廊上”看到灯光和“在雨中摸夜路”看到灯光,感觉为什么没有一点分别?

(迷途人需要灯光“指路”,迷途的“灵魂”更需要灯光的“指引”,才能从迷阵中找到归路。文意从灯的物质作用升华到精神作用。)

第七段,“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这是对上文的补充,强调灯光使“心灵”得到了慰藉。)

第八段,“我爱这样的灯光”一句抒发了怎样的心情?“这样”指什么样的灯光?

(说明作者对灯光的感情愈来愈深,由赞而到爱。指“心”得到益处,给那些因苦闷而不眠的人带来勇气和温暖的灯光。)

十一、分析文章第三、四部分:

第九、十段,作者引用欧洲两则古老的传说,用意何在?

(揭示灯更深广的象征意义: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为捕鱼人导航,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曾给恋人以力量,既分别颂扬了骨肉之情和坚贞爱情,又含蓄而深刻地告诉人们,不管现代或古代,不管是中国或是希腊,不管是陆上或是海中,只要有“灯”就会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就会有光明,有温暖,就会给人们指出归路,给人以奋然前行的莫大鼓舞。)

既然希洛的火炬早已熄灭,一对情人也已死去,为什么说“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

(这里的“火光”已经不是实指,它是爱的象征,真善美的标志,至今“亮在我们的眼前”是说这种精神千秋万代照耀、鼓舞着人们,引导人们去追求美好的人生。)

第十一段,“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人更需要精神“食粮”,才能更好地活着。)

“永沉海底”是什么意思?

(比喻如果没有灯光的指引,会迷失人生航向,绝望毁灭。)

第十二段,“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灯的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它不仅救活一个人的生命,而且使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灯所象征的团结友爱的奉献精神正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十三段,“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相信希望之灯永照人间,光明终将驱散黑暗,正义必定胜利。“微笑”与开篇的“窒闷”照应,反映出作者由空虚到充实,由压抑到振奋,由迷茫到坚定的思想发展轨迹。)

十二、总结课文,再次梳理文章的思路:

“我”的恶劣处境——山边灯光燃起的希望——灯的形象和作用(眼前的灯光——回忆的灯光——联想的灯光)——阐明自己的信念

十三、归纳主题

文章以紧紧围绕“灯光”这一象征物,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想,让读者从豆大的灯光联想到险恶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民众力量追求光明的不屈斗争,通过对灯的歌颂,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民众力量。,通过现实、回忆、联想,写灯给人们照明、指路,从而使人感到希望和光明,作者以此给人们点燃心中希望之灯,从中表达对抗战的必胜的信念。

板书设计:

窒闷

(眼前灯)①傍山建筑的平房里的灯光---扫淡黑暗

(回忆灯)②风雪夜豆大的灯光---给身体指路

(眼前灯)③山脚的灯光---给心灵指路 呼吸畅快很多

(联想灯)④灯塔,一盏孤灯---给爱指路

⑤火炬---给精神指路

⑥一盏油灯--给人生指路 | |(眼前灯)山那边的希望光明之灯 微笑

第三篇:灯

教学目的

理解本文,以灯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灯》,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黑暗统治下对中国人民的胜利仍然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灯》,“形”较散,起笔便写感受;接下去,又从对眼前灯光的观察写到与灯光有关的故

事与传说,议论感慨杂列其间,学生不大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象征手法连贯全篇,含蓄抒情的语句也较多,增加了学生理解作品主旨的难度。因此,在讲解课文之前,要让学生了解巴金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思想状况及有关的时代背景。课上应指导学生梳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教师要用简明的语言讲清《灯》的写作背景,客观、恰切地介绍作者巴金在当时的思想状况。

2.以导读题引路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作者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在授课前印发一份有关作品创作背景的文字材料,先让学生自己阅读。

布置以下三个预习题:

1.想想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中心思想的。

2.熟悉文中关于灯的两则传说和一个真实的故事的内容,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惜篇幅写这些内容。

3.读罢全文,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

附:《灯》的写作背景

《灯》是巴金在1942年2月写成的一篇散文。抗战以来,巴金与进步的文艺界人士,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巴金在西南地区目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看到时时出 现的险恶的政治形势,心情是苦闷和抑郁的。但他在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周恩来)的关怀帮助下,抗日救国的意志愈益坚定了;尽管环境艰苦危险,他始终未放下手中那支宣传抗日的笔,民族解放战争必胜的信念化作战斗的力量,写下了像《灯》这一类鼓舞民众斗志,抨击投降势力的文章。为适应斗争环境,《灯》采用的象征的手法,含蓄深沉的语句中充满了作者真挚的情 感。

二、巴金写作《灯》的背景。

鉴于有关背景材料已在课前印发给学生,引入新课时用语应简洁,不要重述“材料”的全部内容。

教师引入语:

1942年2月,巴金在桂林写下一篇有名的散文《灯》。

那时,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连续扫荡我抗日根据地,气焰嚣张。国内的妥协势力重新抬头,悲观消沉的情绪日渐蔓延;再加上日本法西斯政府铤而走险触发了太平洋战争,更使一些人迷惘、恐慌。

巴金在共产党的教育下,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始终是坚定的,他自觉地投入战斗,秉笔为文,用特有的战斗方式鞭挞亡国论的鼓吹者,用火一般的热情感染、激励国统区的民众。《灯》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的。在我们全文朗读这篇文章之前,先听听作者当时的心声吧:

“这些天里,笼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紧紧地压住我的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种。我听够了叹息和疑虑的询问,我看够了报纸上可怕的标题。我的心反抗着,我的信念坚执着。我怀疑过„将来‟么?我相信恶势力的胜利么?我愿意在侵略者下面低头么?不,这不可能。我的心始终在反抗。因此它燃烧起来了。”

(这些话是巴金1942年2月写下的,见《废园外·后记》)

三、朗读全文。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由师生分别承担若干段的朗读任务。

教师:第1—3段。学生甲:第4—8段。

学生乙:第9—12段。

教师:第13段。

这样安排还有一个目的:通过换人轮读暗示学生,文章有如上的几个层次。

(至此,教学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四、提出导读题让学生自读15分钟。

以下导读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提示学生抓阅读重点,二是让学生寻求答案时进行“第一阶

段”理解(不是每个题都兼有这两个作用)。

导读题:

1.作者起笔写“窒闷”感,收笔时却落在“微笑”上,在这一感情转换过程中既无他人诱导

劝慰又无突发事件,作者究竟是靠什么力量完成这一感情转换的呢?

(此题较长,宜用投影幻灯或事先写好的小黑板展示。)

2.按“眼前”(灯)→“回忆”(灯)→“联想”(灯)→“眼前”(灯)这一线索来考虑 文章的结构。

(由于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对“灯”象征意义的解析,所以文章线索问题由教师提出以便节省时间集中精力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五、依据导读题,设计好口询题并以此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用12—14分钟)教师提问:

1.全文有多少个自然段都写了(或涉及)灯光?

学生对第3段到第12段都写了灯光是不会有什么争议的,当然也会肯定地指出第1段没有写及灯光。

问题是,第2自然段究竟涉及了灯光没有?

这一段是暗写了灯光,虽未言及灯光二字,但作者对于灯光已感受到了。这是行文很巧妙的一段,也可以说是由“噩梦中惊醒”到渐而清醒的一个过渡。作者的感情变化是从视觉变化开始的。

“漆黑的一片”→“黑色逐渐减淡”→“终于分辨出来了”(实写视觉,暗写感情)(以上文字可形成板书)

在“漆黑”的夜里竟然分辨出山、宅、菜园,靠的正是灯光。第3自然段的内容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第13自然段并没有实写灯光,但作者的心理活动涉及了灯光,而且揭示了灯光的象征意义——“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处理以上内容,5分钟)

2.文章的主体内容都是写灯光,自然,□□□□□□也是靠对“灯光”的体味来完成的。

(应填:作者的感情变化)

3.作者除了写眼前的灯光,还通过什么材料写灯光?这些材料最后落在哪一点上?

通过回忆“风雪夜走出迷阵”(我的经历),“哈里希岛的传说”,“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

事”,“友人投江”等材料来写灯光。这些材料最后都落在“我”对灯光的体味上。

这个问题搞清了,又会加深学生对散文“形散神不散”这一特点的认识。

(处理以上内容,8分钟左右)

六、布置作业。

1.《灯》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本〔思考和练习〕第四题的每个小题都应怎样回答。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抓住具体的材料或语句弄清象征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一课时布置的作业(结构及内容概括),完成“教学要点”中第1项所提出的任

务。

1.复习提问:《灯》是按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教师以板书形式展示学生回答的要点:

眼前(灯)→回忆(灯)→联想(灯)→眼前(灯)

教师小结:

作者正是以“灯”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将现实的感受和一些故事贯串起来,表达一个中心的。

2.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请两至三名学生谈文章的结构,并说出划分的根据——亦即每一部分的内容提要)。

如果学生回答有不合理的地方,就结合已板书的“线索要语”进行后发、校正。

板书如下:

第一部分(1—3段):从噩梦中惊醒,看到黑夜中的几点灯光(“眼前”)。

第二部分(4—8段):从眼前的灯光引起回忆,赞美灯光给人以勇气和温暖,指明行进方向(“回忆”——切身的经历、体会)。

第三部分(9—12段):讲述有关灯光的传说与友人的故事。进一步揭示灯光的象征意义

(“联想”——域外的传说、朋友的经历)。

第四部分(13段):坚信“灯光是不会灭的”,完成了由“窒闷”到“微笑”的感情转变

(结束了“回忆、联想”,再次写“眼前”——“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以下两点:

第一,从上面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虽然伫立在一个定点上,但思绪驰骋,选取的材料不受时空限制,有所见也有所想,有切身体验也有他人的故事,虚实相济、古今结合。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散”,那《灯》可谓“形散”之典范;但这些材料都聚向一个中心——尽写对灯光的特殊感受,恰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艺术特点。

第二,要注意,作者写眼前的灯光时,即对议论、抒情,其意都比较显露,可以说是“直抒胸臆”(注:可以让学生读这些句子)。写传说及友人的故事时,不多议论,讲究含蕴,留给读者品味的空间。

二、理解全文的象征意义。

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时,要安排好启发性较强的思考题(题目宜小不宜大)通过口询、讨 论进行。

1.第1段中“窒闷”一词真是指居室空气不足吗?

(“窒闷”一词的含义很深,暗指当时的政治空气很沉闷,失败主义情绪给人们造成的精神上的重负。点出了时代背景,为全文以象征手法行文奠定了基础。)

2.灯光,本来是作用于人们视觉的,但作者着力写灯光在感情世界上的作用,这是为什

么?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以明了作者就是要以灯光为象征,向人们指出抗战的光明前景。必胜的信念犹如黑夜的灯光,犹如迷路行人的标灯。)

3.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写灯光给予他特殊感受的词语并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例如:第6段“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

舞。)

4.作者写了两个古老的传说,颂扬灯光(火炬)的伟力,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请讲讲第11段在文章的作用。

(这一段写得必要、精湛。没有这一段,两个传说就会游离开文章的中心,只不过是 “凑

凑材料”而已;有了这一段才能说明作者出于抒情、说理的需要才精心采选了这样的材料。

这一段的设置反映了作者驾驭材料的高超能力,放得开,收得拢。“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这几句话是全文的精髓,灯光的象征意义至此已基本揭示出来了。如果读者能体会这几句话,也一定能产生与作者共同的感受─《灯》不单属于巴金,这篇文章中透射出来的“光”与“热”也会“恩泽”每一位追求光明前景的中国人的!)

5.“友人的故事”写得很细,二、三十年前的情景与最近的晤面一一交代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把“真实”的材料用“繁笔”写出来,一是强调作者对灯光的特殊感受是长期形成的,灯光与作者的感情早已融为一体—“物我同一”,因此作者由“窒闷”到欣慰“微笑” 的感情转变是完全合理而可信的;二是加重“真实材料”的力度,使象征意义落到实处避免“虚幻化”,如果全文都写畅想,便会显得“轻飘”,作品的现实意义也将被削弱。

几点说明:

第一,这节课难度较大,应多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二,尽量抓课文中的原话来分析、阐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考和练习〕的第四题(含5个小题)应让学生在课下笔答,并安排专时逐题讲评,讲评前教师应抽检部分学生的作业。

这一题的参考答案在“教参”中有载,这里不再重复。

第三,如有必要,可以再安排一节课进行比较阅读(与《白杨礼赞》、《海燕》作比较,进一步弄清象征手法的行文特点及作用,区别一般的比喻句与有象征意义的比喻句,不要把象

征与比喻混为一谈)。

第四,在讲课中应遵循“从大到小”的原则(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倡的科学的教学原则)。把写作背景先交给学生,是“大”,让学生先把握住全文的象征意义,也是 “大”;没有这种先“抓大”的基础,对含义深刻的语句是难以彻悟的,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含义也体会不深,甚至会忽略过去。

第五,这篇课文不宜搞“顺序平推”式的串讲,有些“隐示信息”也不一定即时处理,可采

取“前后勾联”的方法解决。如,第1段中的“噩梦”与时局有无关系,须读至第6段最后一句(“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才可能得出肯定的回答。

第四篇:灯

如今的繁华都市,被各种各样刺眼的灯光笼罩着,总给人一中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而在一片喧嚣之外,却有一处灯光,它没有霓虹灯那样绚丽多彩,没有太阳灯那样耀眼,它不像灯笼那样充满着喜气。它散发出的是昏黄暗淡但却柔和的光。

在我的记忆中,着灯光已经亮了很久很久。灯光下那个小女孩,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樱桃般的小嘴,高高的鼻梁,还有那美丽的面庞,隐藏不住她的俊秀。每天,她都端坐在那张木头椅子上,手拿一支笔,托着腮帮,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做作业。她时而闭目沉思,时而抓耳挠腮,时而又会心的一笑„„小孩子们都在一旁快乐地追逐玩游戏,她望着,眼神里流露出几分羡慕。

国庆之夜,家家户户都在窗外挂上了大红灯笼,从屋里传出电视播放声、人们的歌声、还有热闹的欢笑声。大家都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周围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我趴在窗台上,发现与众不同的还是,还是那扇旧窗户里闪耀的灯光。我很不解,便去问爸爸,爸爸抚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这也许就是小姑娘庆祝国庆最好的方式吧!”

我常常望着那扇窗户发呆,从小姑娘身上,我找到了自己所缺少的那种孜孜不倦和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愿着灯光永远陪伴着小姑娘。愿有更多这样的灯光亮起来,让这些灯光照亮我们美好的明天!

河南新乡长垣县胡庄五年级:张珂琳

第五篇:灯 塔(范文)

——信仰之光

照亮前方

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师的名作《法苑珠林》中,有言:“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灯塔,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和支撑,纵观伟大祖国的历史长河,逝去的近一百年,有这样一个政党一直以一个灯塔的形象屹立在茫茫大海上,用光指引着方向,用信仰凝聚发展之力,他,就是共产党。他,信仰共产主义。

在逝去的一百年中,因为他的存在,我们无畏无惧,当主权面对挑战时,我们亮出利剑;当民族遭受屈辱时,我们义无返顾;当震撼撕裂大地时,我们开山劈路;当风雪阻断归途时,我们用爱取暖;过去,现在,未来,因为他的指引,我们从未迷失方向。

忆往昔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番话曾是方志敏同志在英勇就义前所说。忆往昔,无数的党员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从嘉兴南湖的烟雨迷朦,到“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从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到陕北窑洞的运筹帷幄;从天安门城楼的国旗飘扬,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一步步引领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辉煌,正是无数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造就了现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赵一曼在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时,她选择坚守;杨靖宇在孤身对抗六百敌人时,他选择顽强;刘胡兰在躺向铡刀时,她坚贞不屈…… 信仰,照亮了他们的人生,也为前仆后继的继承者点亮了方向。

看今朝

“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这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说过的话。看今朝,一个泱泱大国从落后到腾飞,从贫穷到富强,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和追赶,获得今天的世界地位,离不开每一位优秀共产党员锲而不舍的奋斗和信仰的坚守。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嫦娥三号上天揽月,蛟龙潜水下五洋捉鳖;首艘航母扬帆起航,东风返航导弹震撼出场;城乡居民保障更全面,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在一个年轻睿智政党的指挥之下以可见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罗阳,生命的最后阵地,在辽宁舰;孙波,人生的终点,停在中亚的戈壁大漠;兰辉,最后一天,在北川防汛的路上……

信仰,使他们无畏生死,用燃烧生命迸发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展未来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时讲到的话。展未来,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将继续走向辉煌,共产党依旧是指引正确方向的灯塔,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和政府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中国将从农业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未来的中国将会形成更节俭、舒适的消费方式;未来的中国更注重民生建设,人民会更有创造力和活力;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公平正义的现代经济、行政和政治体制的国家。

灯塔,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灯塔,在我们心中树立希望;灯塔,是我们信仰的图腾。与我们每个人同呼吸共命运的大船——中国,一直有党这座伟岸的灯塔在照亮前行的航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