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抑郁症的案例分析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21-91900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1 12:19: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抑郁症的案例分析

抑郁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是一例使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抑郁症治疗的个案。通过测查、搜集和整理来访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来访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其协商制定治疗目标与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疗过程中综合使用运动治疗、身心减压治疗、厌恶治疗等方法,初步消除抑郁情绪给来访者带来的负性情绪体验,将其消极思维模式转变为积极思维模式,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并使其初步形成自我成长的能力。经过多次心理咨询和治疗后,来访者基本恢复正常,效果明显,并协助其对治疗效果进行巩固。

关键词:抑郁 焦虑 认知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来访者女,38岁,身高1.6米,体重50公斤。已婚,育有一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在一家电子配件厂工作。

2、个人成长史

随父母长大,家庭环境良好。性格温顺,比较内向、敏感,做事追求完美,与同事、朋友的关系不错。

3、精神状态

情绪低落,意志减退,焦虑,烦躁,易怒。睡眠质量差,失眠,早醒,多梦。

4、身体状态

从小身体状况良好。最近感觉腰酸背痛,耳鸣,头脑发木,去医院检查,身体并未有异常状况。

5、社会功能

人际关系淡漠,不愿意与别人说话交往,能勉强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

6、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170,其中躯体化因子分为2.17,强迫因子分为2.8,抑郁因子分为3.45,焦虑因子分为2.6.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均超过临界值2分,阳性项目数大于43,可筛选阳性。

《SDS》总粗分72分,标准分90分,为重度抑郁。《SAS》总粗分43分,标准分54分,为轻度焦虑。

二、来访者主诉

202_年底房屋拆迁,由于所有拆迁事宜均由丈夫的哥嫂处理,后来偶然得知哥嫂私自侵占了自己家几万块钱拆迁款,婆婆的4万块钱拆迁款也下里被哥嫂占用了,在房屋分配上也没有做到公平合理,并且哥嫂有钱后也不归还曾经借自己家的钱。未拆迁前,与婆婆、哥嫂的关系一直很好,尽心尽力照顾婆婆,帮助哥嫂照顾孩子,但现在自己的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内心觉得很不公平,心理极度失衡,对婆婆和哥嫂逐渐产生怨恨,总是纠结于这个问题,睡眠越来越差,逐渐失眠,依赖安眠药也不能很好地入睡,即使入睡,也容易多梦惊醒,情绪越来越低落,勉强能打起精神工作、照顾家庭和孩子。丈夫生性比较木讷,沉默寡言,与丈夫的互动不多,夫妻关系比较冷淡,内心孤单;以前与同事、朋友的关系很好,也比较开朗,经常会与同事朋友一起聚会聊天,现在变得不愿意说话,即使同事朋友找她聚会也打不起精神,周末不愿意外出,兴趣缺失。由于睡眠质量不好,失眠多梦,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导致自己精神萎靡不振,神经性耳鸣,觉得自己已经神经错乱,反映迟钝,大脑里会长恶性的东西,担心自己的寿命会缩短,会得老年痴呆症,偶尔的腰疼会让自己认为自己的内脏器官出现病变。既想去医院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又担心万一真的检查出自己所担心的问题怎么办,总是处于这种焦虑、烦恼的极度矛盾的心态中,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后,就经常查阅与之有关的书籍资料,容易对号入座,担心自己走上自杀的道路。感觉自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既对婆婆、哥嫂满肚子意见,又不想把关系闹僵,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平和;既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又认为自己还有照顾年迈的母亲和抚育年幼的孩子的责任。其实自己内心很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儿,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太大的障碍,也到处寻医问药,极力想摆脱这些烦恼,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不去胡思乱想。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衣着整洁,面色有点苍白,情绪低落,愁眉不展,语速较缓慢常叹气,言语表达清晰流畅,思维判断正常,自知力完整,求助愿望较强烈。

2、朋友反映

最近一个半月沉默寡言,经常叹气,性格变得内向,越来越不合群,反应冷淡。平时喜欢的聚会也不参加,喜欢独处,但工作仍能顺利完成,上班出勤准时。

四、评估与诊断

(一)综合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心理状态评估

1、来访者的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意志减退,焦虑,精神恍惚。

2、来访者的社会功能状态:觉得活着没意思,有自杀想法,社会功能下降,人际关系敏感。

3、资料可靠性:可靠。来访者自知力完整,对自己的状况能客观的评价,并能意识到自己问题所在。与朋友的反映是一致的。

4、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表层问题是对婆婆和哥嫂的怨恨及对生活的压抑和焦虑,实质问题是心理失衡,对别人的不信任,自我的不接纳。

5、来访者问题的性质:抑郁性神经症。

(二)诊断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知情意行统一,自知有心理问题,主动求治,逻辑思维清晰,个性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无家族精神病史,可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根据CCMD-3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的紧张不安,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来访者并无此类反应,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三)诊断依据

1、时程长,1年以上:

2、由强烈的现实刺激引发;

3、反应强烈:痛苦、无助,无法自行解决;

4、内容已泛化。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无明显生物因素,身体状况良好,无器质性病变。

2、社会因素:婆婆偏心,分配不公,遭受损失,倾诉对象少。

3、心理因素:(1)无法接受分配不公的现实;

(2)不合理信念的困扰;(3)情绪抑郁的困扰。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过与来访者协商,初步制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或近期目标:

(1)学会放松技术,改善抑郁情绪,消除躯体反应,提高睡眠质量;

(2)改变错误的认知观念

2、最终目标或长期目标:

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治疗方法和适用原理

由于这种心理疾病以抑郁心境为主,并伴有焦虑、空虚感、疲惫、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碍等神经症症状,但人格仍较完整,日常生活不受显著影响,感到痛苦,且有求治愿望。发病前大多数有比较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以咨询师认为应以心理治疗为主,综合运用支持疗法、认知治法和行为疗法等对来访者进行系统治疗。

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运动治疗,厌恶疗法,身心减压治疗,催眠治疗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咨询原理: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是指一个对某件事的认识、看法,包括对过去事情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认知是行为和情感的基础,错误认知和不合理信念是导致行为与情绪问题的根源,而一旦对这种信念和认知过程加以纠正,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与行为。认知行为治疗就是通过改变来访者关于自身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教会来访者一些适应环境的技能,以帮助纠正导致不良情绪与行为的信念的认知过程。

1、合理情绪疗法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该理论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所造成的。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本案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于婆婆偏心、哥嫂无情才导致了抑郁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来自来访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

来访者者认为,我对婆婆和哥嫂那么好,他们却这样对待我,太不公平,进而认为是自己不够好,别人才会这样对待自己,自己这辈子好不了了,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导致自我挫败感与抑郁情绪。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以合理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

2、厌恶疗法

依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来访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

在来访者者手臂上缚上一圈粗橡皮筋,松紧适宜,要求来访者每当回忆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时,立即拉开橡皮筋,弹击手臂造成疼痛,提醒自己不再去想那些导致自己情绪低落的内容,使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或当前所做的事情上,思维不转换弹击不止。

3、放松训练 依据交互抑制原理,教来访者做放松训练。每晚睡前一次,30分钟左右。

4、运动疗法

让来访者者坚持每日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一方面用以帮助来访者宣泄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可使其兴奋起来,调节内分泌,使体内多巴胺分泌趋于正常。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1、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2)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在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每周两次,每次50分钟,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过程大致分为:

1、建立咨询关系,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2、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3、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进一步改变其认知;

4、结束阶段,巩固新观念。

(二)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咨询次数:1次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认知行为治疗。过程:

(1)填写咨询记录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规则,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来访者充分表现出尊重、共情、理解、积极关注等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

(2)通过摄入性会谈搜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促使来访者得到充分宣泄,释放内心压抑,引导其发现问题形成的原因,初步解释说明;

(3)独立完成SCL-90、SDS、SAS的自测,并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来访者,形成初步诊断。

(4)和来访者共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5)布置家庭作业:个人价值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2、第二阶段(领悟阶段)咨询次数:1次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学会放松技巧。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过程:

(1)反馈测验结果,结合问题行为做出初步分析。讨论家庭作业,从小事上肯定自己,并通过关注、共情等技术巩固咨询关系;

(2)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认识症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和认知,以考试受挫为线索,探寻自己的逻辑错误,以回忆、想象的方式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来访者的歪曲认知和错误观念有:“觉得活得不好,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自己得了这样的病,害怕被婆婆和哥嫂看笑话,还让父母和家人担心”,“我对别人好,别人也应该对我好”等。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发现自身存在的歪曲的认知和不合理信念。通过与咨询师的共同努力,来访者学会把她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3)布置作业:请来访者在每日特定几个观察点进行记录,记下她每天想起那些事情的次数和时间长度;继续思考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坚持适量运动及睡前做放松训练。

3、第三阶段(修正阶段)咨询次数:2次

目的: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调控能力。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过程: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来访者:现在我还是很痛苦。

咨询师:你是什么时候对婆婆和哥嫂产生怨恨的? 来访者:得知哥嫂侵占了我家和婆婆的拆迁款之后吧。咨询师:你亲自证实了你哥嫂侵占了拆迁款的事实吗? 来访者:没有,只是听别人说了拆迁办法,自己私下里琢磨的。咨询师:有句话你听说过吧,眼见未必真,耳听未必实,更何况你只是道听途说的,并未加以证实,那能确保这件事的真实性吗?

来访者:(沉默)不能吧。

咨询师:一件可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扰乱了你的生活,对吗? 来访者:(沉默)也许是吧,难道是我想多了吗? 咨询师:你与哥嫂的关系好吗?

来访者:未发生这件事以前,关系挺好的。咨询师:那现在你认为你们的关系还跟以前一样吗?

来访者:我疏远他们了,不愿看到他们,一看到他们,我就生气。他们见到我还是像以前那样跟我打招呼、说话,但我不想跟他们说话。

咨询师:如果你现在有困难,他们还会帮助你们吗? 来访者:应该会吧。咨询师:你对金钱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呢,能谈谈吗?

来访者:大家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不能的,我也这么认为。钱多了不是好事,但过日子得花很多钱。即使我很有钱,我也不会奢侈浪费。

咨询师:你现在的生活需要为钱发愁吗? 来访者:基本不担心。

咨询师:如果你哥嫂把侵占的钱还给你,你打算怎么办呢? 来访者:我会把钱存起来吧,不会大手大脚地花钱,还是像原来那样过日子。

咨询师:那多一些钱与没有这些钱的,你的生活会有很大的改变吗?

来访者:没有吧,我还是会像以前那样过日子吧。

咨询师:那你还会计较钱多钱少吗?一个家庭要幸福美满,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其中婆媳关系、妯娌关系是最难处理的,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和诚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对等的,并不是你对别人多么好,别人也会以同样的好对待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为人处世原则,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头上,别人不是你的附属物,不可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事情的。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既然在拆迁时,你们同意了让你哥嫂去处理拆迁事宜,那么就要相信他们,不要因为道听途说而影响了你们的关系,影响了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原则应该是,我们要以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但在实际中,我们却经常错用了这个观念,而是要求别人以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对待自己。

来访者: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我总是觉得,怎么对别人,别人就应该怎么对我。现实中好像不是这样的,只要我真心真意对待别人,别人终会发现我的好吧。

„„

(2)反馈咨询作业:

通过家庭作业分析使来访者明白,是现实事件使她产生了心理冲突,但是她的核心错误观念导致了她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4、第四阶段(巩固阶段)咨询次数:1次

目的:咨询总结,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过程:

(1)在对来访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来访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鼓励来访者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和处理婆媳关系、妯娌关系,指导来访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询问生活规划执行情况,总结几次咨询,将合理观念由浅到深整理出来,请来访者大声朗读三遍,鼓励她运用到生活中。《SCL-90》和《SDS》测验,反馈结果。

SCL-90测试结果:总分135;阳性项目数20;阳性症状均分2.10。各项因子分:躯体化1.30;人际关系敏感1.44;抑郁2.08;焦虑1.30;偏执1.67,有治疗效果。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总粗分30,标准分36(低于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3分)。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

(1)李女士情绪明显好转,自述“心情好多了,睡眠质量有很大的改善,身体症状减轻很多,能够适当适时调整自己,想到面对婆婆和哥嫂也不会像以前一样焦虑发愁了,对他们的态度缓和了很多。心态的改变和放松训练让我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集中精力,与别人的相处变得随意而自然”。

(2)逐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2、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来访者能坦然敞开心扉,有很强的求助愿望,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咨询中,能很配合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和调整自己,这和来访者有很好的自我认知能力也是分不开的,治疗顺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来访者周围人士评估:“不再像以前那样压抑、焦虑了,整个人开朗了许多”。

4、总结经验 抑郁症的产生一般都伴有或重或轻的心理或社会因素,而这一点在李女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发生强烈的心理刺激后,由于心理调节能力较弱,心理遭受到严重创伤,把一切责任归因于外部环境,因而心境就变得极其沮丧和低落。同时,由于最初没能得到及时调节和宣泄,状况变得越来越糟,逃避和心灵的自我消极注视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她最好的防御方式。从改变她的生活入手,首先使她生活上从单一走向多样,同时辅以不良认知矫正,然后再从精神上加以支持和理解,努力唤醒其自救意识和行为,使其在信任别人、正确认识自我、改变自己行为的相互作用下自我鼓励、肯定,并在自我系统的促进下,提高自我效能,从而逐步走出抑郁的低谷,重新面对新的人生,达到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2_年7月第1版 [2] 乐国安主编,咨询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2_ [3] [美] Richard S.Sharf著,胡佩诚等译,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_ [4] [美] Gerald Gore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_年9月第1版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抑郁症)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抑郁症)案例一(202_.5.二)

一般资料:某女,55岁,丧偶,病退,在儿子的劝说下前来咨询

案例介绍:35岁丧偶,性格刚强有主见,独自一人将儿子抚养成人,那时养成了喝酒的习惯,每天都要喝2两白酒,否则就觉得不舒服,喝醉后心情不好时就回听到别人在窗外议论自己“孤儿寡母”,看到墙壁上有一些狰狞的面孔,边说边哭。40多岁时患慢性肾炎和高血压,常年服药治疗,喝酒量有所减少,但一直未能戒除。近一年来情绪明显低落,不爱看电视也不爱出去串门,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家务也懒得打理,睡眠紊乱,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动作迟缓,做事常发呆,犹豫不决,想什么事都觉得很困难。上个星期天见到了小孙子,喜出望外,逗孙子玩了会,说话量明显增加,孙子走后又回到了低落状态。最近时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反复提到不想活了。家人很是担心,劝她来看看心理医生,在反复多次劝说下,来进行咨询。

单选:

1、求助者“心情不好时就会听到别人在窗外议论自己”,这可能是(A)。

(A)评论性幻听(B)感觉过敏(C)猜疑心理(D)关系妄想 单选:

2、求助者“看到墙壁上有一些狰狞的面孔”,这可能是(B)。

(A)原始性幻视(B)想象性幻视(C)原发性妄想(D)突发性妄想

单选:

3、求助者的求医行为主要表现为(B)。

(A)主动求医(B)被动求医(C)家人强迫(D)医生转介

多选:

4、判断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依据不包括((A)存在幻觉(B)存在妄想(C)有自知力(D)被动就医

多选:

5、求助者持续表现出的精神症状有(BD)。(A)情感淡漠(B)情感低落(C)意志倒错(D)意志减退

单选:6、该案例的临床表现属于(A)。

(A)抑郁发作)。

BC(B)恶劣心境(C)双向障碍(D)适应障碍

单选:

7、求助者的诊断考虑为(B)。

(A)抑郁性神经症(B)情感性精神障碍(C)严重心理问题(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单选:

8、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属于(B)。

(A)心理正常(B)心理不正常(C)心理健康(D)心理不健康

多选:

9、本案例所需做的鉴别诊断有(ABCD(A)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B)慢性酒精中毒性闹病

(C)药物所致的精神障碍(D)肾性脑病所致精神病

多选:

10、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ABC)。

(A)心境低落或悲伤(B)兴趣或快感缺失(C)疲乏或精力减退(D)自杀观念及行为

。)多选:

11、求助者生理改变特点有(BC)。

(A)经常早醒(B)睡眠紊乱(C)食欲不振(D)注意困难

多选:

12、导致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有(ABCD)。

(A)躯体疾病(B)酒精滥用(C)药物作用(D)丧偶创伤

多选:

13、本案例需进一步收集的信息有(BCD)。

(A)个人病史(B)求治经历(C)家族病史(D)身体检查

单选:

14、该案例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A)。

(A)转介治疗(B)认知治疗(C)心理治疗(D)生物反馈 案例二

王某,女,47岁,初中文化,已婚,退休工人,失眠,情绪低落2个月,伴有想死念头3天。由丈夫和弟弟陪来。自我陈述:

我是在半年前退休的,刚开始还好。后来就觉得无聊,很烦躁。想打电话给丈夫又怕影响他工作,儿子在大学读研究生也很忙。晚上睡不着,有时只睡1~2个小时。心情也越来越差,做事没精力,对什么事都没兴趣。每天早上丈夫出门的时候,就开始担心这一天该怎么过,他下班后会好些。记性也越来越差,连做菜都会忘记放调料。我越想越觉得自己没用,再这样下去会害了丈夫和儿子的。所以我就想死了算了(哭泣)。

丈夫反映:我妻子初中毕业后就进了工厂,一向工作兢兢业业,是劳动模范。半年前退休后在家,刚开始很好的,很勤快地做家务。但2个月前我发现她好像有心事,整天闷闷不乐,做事没有精神,说话反应慢。晚上睡觉时老翻来翻去睡不好,我看她精神不好就劝她去看看医生。大概一个半月前我带她去看内科,医生说她是“更年期综合症,失眠”,开了些安定,吃了药后睡眠好了些,看上去精神也好了些。但近一个月来我看她越来越瘦,吃饭没胃口,还说胸口被东西堵住了,吃不下,人也瘦了好几斤,性生活也明显减少。每天除了做饭就在床上躺着,也不看电视。这2、3天特别厉害,我下班后发现她连饭也不做了,还说活着没意思。我想可能是她一个人在家太寂寞了,打算陪她出去散散心。今天早上我回来拿忘了带的东西,发现她正在系绳子要上吊,说她不想活了。我就带她来了。

王某病前工作认真,做事力求完美,能力强,是劳动模范,性格偏内向,人际关系好。在与医生谈话过程中始终低着头,表情忧伤,有时还哭泣,没有抱怨别人,但是对自己很自责,让丈夫洗碗感到很不应该。在鼓励下交谈仍然被动,回答问题时反应慢。

单选:1.求助者自我陈述的核心症状是(B)A、失眠

B、情绪低落 C、记忆减退 D、无聊和烦躁

单选:3.求助者的失眠最可能的原因是(C)A、更年期

B、生物钟倒错 C、心理疾病

D、白天无聊睡眠过多

单选:4.求助者表现出的心理障碍的规律 是(B)A、昼夜倒置

B、晨重暮轻 C、昼夜相似 D、晨轻暮重

多选:5.求助者认为“越想越觉得自己没用”,这是(A、自责 B、自罪 C、内疚感)。

ACD D、自我评价低

单选:6.求助者认为自己“会害了丈夫和儿子”,这是(B)。

多选:单选: A单选:多选:单选:A、关系妄想 B、自责自罪 C、被害妄想 D、冲动控制障碍

7.求助者自我陈述中出现的症状有(ABC)A、情绪低落 B、失眠 C、兴趣丧失 D、被害妄想

8.求助者的病程最准确的是。(B)、6个月 B、2个月、1.5个月 D、3天

9.对求助者的自我陈述最确切的评价是。(B)A、可靠且详细 B、可靠但不详细 C、详细但不可靠 D、不详细且不可靠

10.求助者自我陈述中反映的问题有(ACD)A、行为障碍 B、思维障碍 C、意志障碍 D、心境障碍

11.求助者出现问题的生物学原因是.(D)CA、心脏功能减退 B、甲状腺功能减退 C、垂体功能减退 D、以上都不对

多选:12.如果要排除生物学原因还应该收集的资料包括。(ABCD)A、既往躯体病史 B、生理功能改变 C、外伤或手术史 D、生育史

单选:13.求助者问题可能的社会性诱因是(B)A、人际关系不良 B、生活环境改变 C、社会文化改变 D、生活环境艰苦

多选:14.求助者说“对什么事都没兴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D)A、一致性异常 B、统一性异常 C、稳定性异常 D、同一性异常

单选:15.求助者说到“我就想死了算了”的时候表情难过,哭泣,这是。(C)A、统一性正常 B、同一性异常 C、一致性正常 D、稳定性正常

单选:16.求助者觉得“胸口被东西堵牢了”,这是。(B)A、感觉过敏 B、内感性不适 C、内脏性幻觉 D、感知综合障碍

单选:17.求助者思维方面的表现是(A)A、思维迟缓 B、思维散漫 C、思维贫乏 D、思维剥夺

单选:18.求助者丈夫反映求助者“说话反应慢”,这是。(D)A、思维剥夺 B、思维贫乏 C、思维散漫 D、思维迟缓

多选:19.对于求助者的情感反映,说法正确的是。(AC)A、情感低落 B、情感平淡

C 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一致 D、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不一致

单选:20.求助者要自杀,这是由于。(C)A、情感淡漠 B、意志倒错 C、情感低落 D、意识模糊

多选: 21.求助者“每天除了做饭就是在床上躺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意志减退 B、木僵状态

C、行为和内心体验具有协调性 D、行为和内心体验不具有协调性

单选:22.关于求助者的自知力判断正确的是。(C)A、完整 B、不完整 C、丧失 D、无法判断

单选:23.此求助者最适合做的心理测验是。(C)A、16PF B、SAS C、SDS D、WAIS-RC 单选:24.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B)A、一般心理问题 B、心境障碍 C、神经症 D、严重心理问题

第三篇:抑郁症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抑郁症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南皮二中贾连发

一:一般资料

小月:女,12岁,是河北某农村一名六年级学生。父母与奶奶、小月还有弟弟一家五口人,生活在一起。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家庭经济状况在所处的农村中一般。父母均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二亩温室大棚和几十棵梨树。

小月的父母由于农活较忙,无暇照顾小月,也没时间同她交流。小月从小主要由奶奶带大,同奶奶在一个房间睡,奶奶非常疼爱她,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活也不让小月做。奶奶与妈妈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如做饭早了、晚了、锅谁刷了等等,婆媳不和,奶奶吵不过妈妈。小月的爸爸是只会做活,不管婆媳的争吵。

在小月上小学三年级的那一年,弟弟出生了,这样爸爸妈妈就更忙了,与小月接触的时间更少了,家中争吵的次数也随着这忙碌而增加。在小月上完五年级的暑期的一个早上,奶奶又和妈妈为一点小事吵架了,吵完后奶奶走了,妈妈以为象往常一样奶奶一会儿就回来,可是一直到晚上奶奶也没回来,妈妈害怕了,忙找人四处找奶奶。第二天早上,人们在她家的梨树地中,发现喝了农药的已经死亡了的奶奶。小月的妈妈放声大哭,很是后悔,也很自责。在家境一般的情况下为奶奶出了大殡。从奶奶死到出完殡,小月哭也没哭,村子里的人都说,小月这孩子她奶奶白疼了。但是自此小月话少了。

升入六年级,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小月变了。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原来课下常和同学们一起跳绳,但现在常独自一个人,同学们喊她跳绳也不去了,情绪低落,班主任多次教育也不见改变。在老师讲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她说,她也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没人爱她,疼她,也想去天上和奶奶一起过幸福的生活。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建议来咨询

二:主诉

小月说:“我恨妈妈。”“奶奶没了,没人疼我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三:观察和老师的反映

小月近一个月来,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成绩下降。原 1

来课下常与同学们一起跳绳,但现在常独自一个人,喊她跳绳也不去了,郁郁寡欢,班主任多次教育也不见改变。曾流露过自杀的想法。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使用郭念峰教授的心理健康十标准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发现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强度及心理康复力、自信心是弱势因素。使用病与非病,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定性,属于非精神病性的,根据求助者的主导症状及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持续时间、强度与发生频率进行分析判断,求助者的表现属于心理障碍。

根据分析初步诊断小月是抑郁症,小月的抑郁症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抑郁症,是对生活中不幸事件等精神刺激产生的结果。主要特征是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感到生活没意义,无助感,自我评价低。小月的症状与这些特征相吻合。奶奶和小月感情深,对她疼爱有加,奶奶因和妈妈吵架而自杀,对她小小的心灵是个很大的刺激,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压抑的心情不能得到渲泄,再有,她从小就与奶奶在一起,对奶奶有很强的依赖性,现在奶奶死了,她觉得生活没了依靠,因此产生抑郁症。

五:咨询目标制定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宣泄压抑情绪,树立生活的信心,减少依赖性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学会面对生活,增强生活适应力,学会合理宣泄

情绪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理论:认知行为疗法 运动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情绪障碍。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压抑的情绪没有得到宣泄,由于认知的错误导致,故心理咨询的任务就是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方式。外部事件只是引起不良情绪的间接原因,人们对此的信念、看法才是更直接 的原因。因此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的观念,调整认知结构,宣泄情绪。运动能加强新陈代谢,疏泄负性心理能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能较快地提高情绪、消除抑郁症的一系列症状。2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退出咨询

2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每周2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可分为:

1心理诊断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 202_年10月11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增强求助动机

4)确定咨询目标

5)制定咨询方案

方法:会谈、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与小月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压抑情绪 ;

3)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温暖、与通情达理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接纳。

4)确定咨询目标

5)布置咨询作业: 写出与奶奶一起度过的欢快生活及对奶奶的怀念 第2次 202_年10月13日

目的: 巩固咨询关系;

宣泄被压抑的情绪

方法: 会谈、运动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与小月一起读她的作业,让她重温与奶奶的生活。小月放声大哭,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并巩固已建立的咨询关系。

2)运用运动疗法,使小月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感受生活的快乐,树立起生活信心。)鼓励小月走出失去奶奶的生活阴影。

4)布置咨询作业

a运用咨询中学习的方法,试着重新与走入同学们的生活,b写出失去奶奶后自己生活的变化。

第3次 202_年10月17日

目的: 使求助者认识自己对奶奶的依赖 ;

树立自信心,减少依赖,摆脱无助感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完成得很好

2)引导小月谈出同学们对她的关心,调整无助感这一不正确认知

3)通过作业分析小月失去奶奶后生活的变化,并与同龄人的生活相比,使认识 到自己的依赖性。

4)鼓励小月面对现实,让小月写出自己的优点,树立起信心,鼓励她面对现实。

5)咨询作业:

a.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平时奶奶帮做的事。

b 观察并记录妈妈一天中所做的事

第4次 202_年10月21日

目的:巩固求助者的自信心;

引导求助者改变对其母亲的认识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小月自己梳了头,但是没有记录妈妈一天中所做的事

2)对小月自己梳头进行了表扬及鼓励;

3)调整小月的不合理信念:妈妈不爱她。

4)引导小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妈妈和奶奶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是没有处理好。妈妈失去奶奶后和你一样伤心。

5)征得小月同意,下一次咨询请妈妈来。

6)咨询作业:帮妈妈做一件事

第5次 202_年10月24日

目的:改善母女关系;

增强生活能力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鼓励小月谈劳动中的感受;

2)与小月的妈妈交谈,她说自己很不容易,一天到晚太忙了。为婆婆的很事后悔,也觉察出小月的变化,只是以为过些日子就好了,没想到她有这么多的心思,非常着急,不知怎么办?

3)我建议她主动改善与小月的关系,试着让小月参加日常的简单劳动,一方面在劳动中改善关系,让小月体谅她的辛苦;一方面让小月在劳动中增

强自信心,培养自理能力。

4)咨询作业 :和妈妈一起劳动,与妈妈交流劳动技巧

第六次咨询202_年10月28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

接纳自己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很好地完成并谈了劳动中的辛苦

2)肯定小月的劳动能力,对她的进步给予肯定

3)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4)咨询作业:写出妈妈的优点

第七次咨询202_年11月3日

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

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对妈妈有了新的认识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运动,合理释放自己的情绪。

4)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使求助者健康成长。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妈妈、老师、同学们的评价:

“我觉得我长大了”。“这孩子现在帮我干活,和我的关系好多了”“小月上课注意听讲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小月又和我们一起跳绳了。”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促进了健康成长。

(注:1这算不得是一次完整的咨询,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测量工具,不能进行心理测量。2 按本地区教育部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咨询不能收取费用)

第四篇: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姓名:小S 性别: 男 年龄: 14 性格特征:为孤僻、沉默,对什么都缺乏兴趣,随意性很强。

二、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纯属应付。学习表现得很盲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他知道答案)。

2、自身的生活也很没有规律,生活懒散,自己的物品总是随意摆放。晚上就寝后,很难入睡(有时会到户外走动),起床却很早。

3、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有时还有抵触、急躁的情绪。

4、没有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通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会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

5、经常会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易走极端。对有些问题会越想越严重,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

6、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翻看别人的物品。班级同学把他当小偷,总是躲的远远的,不愿和他交往。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父母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错。读初中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其溺爱有加。初中以后,其父亲经常外出,难得回家,这种稳定的家庭成员关系被打破。经常单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逐渐变得不愿和父亲交流。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躲在某个角落看书或胡思乱想,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成绩一直都很好,他父母也经常以他们为例数落他,责怪他不争气,他慢慢变得话少了。

2、个人成长历程

小S身体状况一般,小学时成绩中等,无明显心理障碍。从中学开始,由于学习任务加重,他的学习开始成绩下滑,但这时尚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尽管注意力已不集中。作业能按时完成,但质量很低。

小S平时极少和老师、同学交往。当有同学惹他的时候,开始忍着,后来会想尽一切办法报复,把别人的好东西弄坏或偷偷的扔掉,和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僵。

3、学校教育

小S原校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不允许有学生影响学校教学的现象出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抓学习上,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对象他这样的学生注意很少。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不但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教会他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反而拼命的对其施加各种压力,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经常在课堂批评或不正确地评价他,说他脑子笨,没有上进心,一天到晚只知道发呆消磨时间。同时班级同学也经常取笑他,老师也要求学习好的同学不要和他交往。由于教育的大环境使他觉得越来越不被人重视,这更加剧他对学习的厌倦,进而会转化为对周围事物的厌倦。

四、分析与诊断

1、诱发因素

儿童抑郁症即儿童神经症抑郁,病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孤独、不愉快、忧虑、失望和精神痛苦,有时还可表现为具有攻击性。儿童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因心理遭受长时间不良刺激后而诱发的。

2、行为表现

儿童抑郁症的行为往往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孤独、离群,对同伴和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冷漠,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容易自我贬低、自我责备,甚至产生自虐,性格极其古怪。有的患者会变得固执、焦躁不安,易发脾气。另外还具有周期性的喜怒无常,有时患者还会表现出爱挑衅、有破坏和攻击行为出现。此外,这类儿童还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腰痛、失眠、食欲不佳、消瘦、全身游走性疼痛或搔痒等。

通过几次与小S的谈话和对诱发因素、行为表现的分析,确定小S患有轻度抑郁情绪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从小S这一个案可以看出形成其抑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感上受到过重大打击(这主要指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由于家庭原有的稳定人际关系被打破,他长期和不爱说话的母亲生活,缺少父爱,对于他的早期心理发展影响很大,易形成内向性格。这为他以后的人际关系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母亲不爱讲话,更使得他也会使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而且长期积累在内心深处,这就导致了他不良的身心发展。

第二,自尊心、自信心曾经受到过严重挫折。小S的挫折主要来自于父母、老师及同学的讽刺、挖苦,在这种情况下他逐渐失去和周围人交往的信心。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习困难进行教育,经常在班级中批评他,挫伤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他的自尊心。进而形成不良的情感认识,即厌倦学习,从而加快其成绩下滑,同学们也不愿和学习成绩不好的他(所谓的差生)接触,让他缺少跟别人交往的机会,便使得他更加封闭自己。很明显这是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第三,心理防御的过分表现。我们都知道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之一就是压抑。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压抑,这种被压抑的冲动与欲望并不会消失,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小S就在这种情形下,把自己的抑郁转化为胡思乱想,经常有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想法。

第四,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较严重的偏差,进而形成不良的认识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意志的指导下使他去行使一些不合常理或不正当的事情。

五、心理辅导策略

根据小S的实际情况,采用认知与行为矫正相结合的综合性辅导对策。疏导过程要求形式多样化,例如个别疏导、集体疏导等。个别疏导是利用个体(包括同学、任课教师、朋友等)单独给予帮助。集体疏导是利用集体(包括班级、学校、社会团体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给予帮助。心理疏导过程要考虑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争取到家庭和任课老师的支持尤为关键,也是辅导工作中的重点。

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缓解小S情绪入手,引导其摆正目前自己的位置,从而解决其自我责备、自我贬低的古怪性格。第二阶段从帮助他明确其错误认识态度及长期如此的后果着手,促使他积极配合老师和周围人对他的帮助,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配合的转变。第三阶段则指导他逐步去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去。第四阶段则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做好跟踪辅导,直至他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地踏上社会。

六、辅导过程

1、第一阶段

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主动找到了我。请他坐下以后,他看起来很紧张,两手捏着衣襟,大约沉默了一分钟。我问有什么心里话,你可以讲,我会替你保密,以取得他的相信。当然他还是将信将疑。他开始讲话,但我从他的讲话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而且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这是人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表露出他既想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次谈话主要问了一下他对新学校的感觉和原校的情况,以及他的一些兴趣爱好,为下一阶段的诊断治疗打下基础。在谈话过程中他显得比较激动。我也察觉他看问题的方法与一般学生有很大不同。

从谈话中我了解他的情绪变化和认知困惑。在谈话中一方面和他交换我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利用谈话帮他树立信心,找回自尊,慢慢地他不再会责备自己没用,没人瞧得起,因为我已经给他最多最直接的关心。他逐渐喜欢我去找他谈话,后来他跟我讲,每一次谈话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放松,一种从未有过的信任。我也鼓励他主动找我聊天。应该说这一阶段的策略实施还是比较顺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第二阶段

随着彼此信任关系的逐步建立,小S开始跟我谈了一些自己看问题的方法。他说,一次在图书馆看书,正看得兴致浓浓,突然附近有一个人的手机响了,他心里想,这个人怎么这样没道德、没修养,真是社会的渣子,像这样的人应该给予严惩,甚至应该判死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有人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等,他都会认为这样的人会破坏改革开放,会阻碍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应该在社会存在等等。从他的言谈中可以看出,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进而形成适当的情感意识,从而导致他用不适当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客观事物和突发事件。正因这样,长期的不当情感积累,给其内心造成极大压力。

为此,我主动去发现他生活、学习中每一处闪光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还刻意的安排一些额外劳动给他。有一段时间我安排他每天负责打扫教师办公室,他打扫的很认真,每天还帮老师摆好桌椅放好物品,办公室的老师都夸这个小孩不错。我也借此机会在班级大大表扬了他,看得出来他虽略显羞涩,但内心是很开心的。除此以外,我针对他的特点提出一定的要求。第一,每个星期要能够举手发言一次。第二,能够很工整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我们之间建立了信任,他的作业慢慢能很好完成,虽然正确率不是很高。可是举手发言他却一时很难做到,为此我还特意关照任课老师,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逐渐引导他主动发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三周的引导,才有了他的第一次主动举手,就这件事我还特意打电话给其父母,要求给予他表扬,他父母也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了。事后他别提多开心,还特意跑到办公室告诉我这件事,我也鼓励他做得更好。

3、第三阶段

在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父母经常不在一起,父亲因业务关系经常外出很少能见面,一般都和母亲在一起。他母亲不太爱说话,喜欢看书,经常带他到图书馆看书,但他总是看些根本看不懂的书(对于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而言)。例如,上晚自习经常自己的英语书不看,却在看大学生才看的新概念英语,有时看一些哲学书或者还没有学过的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他还谈到一件事,有一次到表哥家做客,看到表哥的飞机模型很漂亮。他就说了一句,这个模型做得真好。结果他表哥说这不算好。为此他就一直不高兴,也不讲任何理由。回到家里,他就一直想为什么模型很漂亮,而表哥说不漂亮?是不是表哥瞧不起我?甚至想,我为什么要去他家呢?要不去该多好啊?这个模型是不是他买来的?我真想把这个模型踩得粉碎,等一系列问题。从这次谈话可以看出,他已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一旦失去自尊或受到重大挫折便会发作。但这种攻击性通常又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把攻击冲动转化为抑郁倾向,越是想攻击,抑郁也就越深。

针对这种情况,这一阶段我引导他逐步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因为有了前两阶段的基础,他已经能够和班级一些同学交往,但话还不是很多。在进一步树立信心的同时,我特意安排班级内几个信得过的同学,主动和他交往并在一起玩。刚开始他有些不习惯。慢慢的他能做到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打篮球。有了这样一个开始,以后只要学校有活动就尽量让他参加,引导他逐渐融入集体,得到更多同学的关照。开始他还是不太情愿,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做得越来越好。这其中,我还特别抓住两次学校组织学生活动的机会,启发他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同学的温暖。记得有一次到外地秋游,我特意把他和几位要好的同学编在一组,一路上我们谈学校生活,谈今后打算,能够从谈话中感受到他不再有偏激的看法,可以用正确的观点思考问题,在中午自由活动时我们还在一起野餐,一起打牌,一起拍照,整天都玩得很开心。在回来以后,他在秋游感想中写道——我觉得自己已经属于集体,不再感到孤独,这次秋游是我有生以来最愉快的一次,我要用更好的表现、更好的成绩去报答老师对我的关心。

确实,我在辅导中无时无刻都融入对他的关心,对他无私的爱。在假期,我安排几位同学到他家做客,使他在家中也能感受得到来自同学的关爱。他的父母也热情的接待了同学们,这也让他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小S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他的孤独、离群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4、第四阶段

在小S的情况已有很大的改变的前提下,我的疏导工作重点放到行为规范方面,从小S的家庭着手,要求父母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多带他进行户外活动,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其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在学习生活中,通过移情来解决他的胡思乱想。主要是将生活安排的很满,通过忙碌丰富的生活来代替胡思乱想。有时还带他出去散步。长此以往,通过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实践,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地改变。

七、成效与反思

通过前后近8个月的心理疏导,小S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抑郁症的主要特征都消失,平时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没有明显的人格缺陷。目前,小S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工作中表现很好,带班师傅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最近他打电话给我,很高兴地告诉我:他现在正在学电脑办公自动化,还利用工作之余读夜高中,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顺利毕业。有时他还会在休息日到学校来看看几位老师,谈笑中能够感觉到他已能适应现在的生活。通过跟踪调查,我认为对小S的辅导是基本成功的,效果也很明显的。从中可以认识到,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破碎动荡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害,孩子的情感在这样的家庭中得不到补偿,很容易造成人格方面的缺陷。虽然小S在得到老师帮助的情况下有了变化,但社会上其他的错位群体、弱势群体,是否应该得到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帮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五篇:张国荣抑郁症的原因与分析

张国荣抑郁症的原因与分析

高城 H11000824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202_年的4月1日18时41分,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16楼的窗口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46岁的绽放生命。

张国荣患有抑郁症(心理因素)

1989年,因厌倦了娱乐圈的各种争斗是非,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并移民加拿大。第二年返回香港,开始挑战各类角色的电影,在电影事业上再创高峰,拍摄了如《东邪西毒》、《霸王别姬》、《红色恋人》等一系列经典电影。1995年,宣布复出歌坛,从此以后,张国荣便在歌坛与影坛创下了一个个不可磨灭的成就。但也因为他的一些大胆前卫演出和他的同性恋身份,一直受到各界的非议。202_年,张国荣开始筹划导演一部电影,但是在准备阶段便困难连连,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感觉到身体与精神上出现不适,于是开始停减各项工作,病情却并没有因此得到好转。最后证实,他患上了抑郁症。一年以后,在202_年的4月1日,张国荣于香港文华东方酒店跳楼身亡,享年46岁。

症状:在这一年里他深受失眠所苦,必须靠安眠药才能入睡,性情也有所改变,脾气变大,所想的都不是好事,看许多事也都不顺眼,甚至怕见朋友。张国荣的经纪人陈淑芬也证实:“他是忧郁症。他这个病呢就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控制他自己的情绪,就好像他自己的手啊、脚啊有时候都没有办法控制„„他发作起来时所有的筋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痛得很厉害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病情,把他折腾得非常的惨,简直让他痛不欲生。而且他还有很多工作去做,他每一件工作都不敢去答应,他很想去做,但是没有办法去答应人家去做。”

经常发呆,神情恍惚,听不见别人讲的话,李碧华说他‘缩在沙发一角像个影子’„„邻居时常听到他的家里传来吵骂声,摔东西声。他的朋友后来讲他在打牌时一反常态,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赶走众人。”

下面将分别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的因素讨论张国荣的抑郁症的病因:

生物遗传学因素

张国荣所得抑郁症在遗传因素上的联系或许在他的性格上有所体现。他曾接受采访,在谈到童年经历时说:“(我是)有点怪的孩子,不像个孩子,又不太说话,从不被人注意。我家虽然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家庭,可是客人来的时候,从不会有人意识到我的存在。不知道是不是天生就是这种性格。一直非常孤独,又没有倾诉自己感受的对象,或许是不知什么时候形成的这种性格。”可以从这段话中看出,张国荣有着内向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存在着遗传的可能性。但是是否因为这样的性格特征而造成了他之后的抑郁症却不能得到肯定答案,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被单一性格所影响。从张国荣一生发展来看,他还有着坚强,乐观等性格特征,所以在他事业初期经历不顺时他才能够坚强面对。而在他的个性中,也流露出认真、细心和追求完美的特点,这些特点会使他在面对各种事情时显得敏感,也会影响他对事物的认知判定,这一方面会在后面的心理学影响因素中进行详细分析。但是心境障碍并不是单单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也会起到很大作用。抑郁症的病因中有60%-80%要归结于环境因素,而且环境对于男性的影响要大于女性。所以对于张国荣抑郁症根源的探寻,需要进一步探讨心理学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心理因素

对于张国荣的心理变化,要从幼时开始分析。张国荣曾在不同的采访中表达过自己的童年生活并不十分愉快。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所以儿时父母没有时常在身边陪伴。而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很生疏,只与外婆和照顾他的保姆比较亲密。这些因素造成了他儿时孤僻内向的性格。记者曾问他小时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六岁的时候,外婆去世了„„那天我回到家,发现外婆坐在椅子上已经去世了。那一幕,直到现在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从这一回答不难看出,在回忆过去往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一些消极的画面,这也反映出一种用消极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一个人童年的影响会贯穿一生。从儿童依恋理论来说,幼时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种心理模式,当孩子与父母建立起安全的关系时,这意味着在孩子需要保护时能够即时从父母那里得到温暖,这样的孩子会肯定自己与自己所处的环境。而另一些与父母的关系属于不安全型的孩子,他们会认定世界是没有希望的,自己是没有任何能力的。这一心理建构会一直延续到他们长大成人后,那些不安全型的孩子会在认知和社会能力等方面显示出偏差。而从张国荣的童年可以看出,儿时生活是给予了他一种悲观消极的环境模式,而他对自身周围环境的理解与观察,也反映出他的一种敏感细腻的情感,这样一种情感也会使他易产生抑郁焦虑的心态。童年的消极影响也表现在他成人后的婚姻观上:“我不敢相信婚姻。因为我家里离婚很多,我爸爸和我妈妈关系不好,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看到我哥哥和姐姐离婚。所以我对自己结婚这件事也完全没有信心。我对结婚没有好印象。所以也许一辈子不会结婚。”

社会因素:

在张国荣的感情生活中,备受瞩目的应是他的同性恋身份。起始之初,他也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他很明白如果公开表明后的处境,自身也对这件事情十分在意。但是最后,他还是勇敢的承认了这件事情,显示出了他极大的勇气和对这份感情的认真。但是同性恋现象在中国依旧是一件不太被众人接受的事情,尤其是在当时的年代,虽然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但在某些思想方面却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开放,所以在张国荣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友人后,他所受到的非议和不公平待遇一定让他深感困扰。或许这也是其中一个让他心情抑郁的原因。但是他和他的同性恋友人之间感情一直很稳定,也并没有因他患上抑郁症而出现裂痕。虽然他因抑郁症而引起情绪上的较大起伏,但是他的同性恋友人一直在他身边默默支持,也许这也是他能够在得上抑郁症后坚持面对一年的动力。

总体而言:张国荣自身的内向、敏感和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征导致了他产生抑郁症的倾向,而这些个性也许是遗传所致,但也与他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而他在生活上遇到的应激事件也是导致他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这也取决与他自身处理应激事件的方式。所以说是外在与内在的因素共同导致了他患上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案例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