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第56号教室的玄机》有感
编辑:空山幽谷 识别码:21-100305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1 00:53: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56号教室的玄机》有感

王晓春编著的《第56号教室的玄机》集纳了王晓春老师的70余篇读书笔记,是他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以及《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三本书的精深解读。作者以其数十年积淀的丰富的一线教学及教育科研经验,为中国老师详细剖析雷夫老师的教育艺术,并结合中国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提出了如何在中国学校移植雷夫经验的具体建议,对于将美国名师的经验本土化极具指导性。

这里先介绍雷夫·艾斯奎斯,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艾斯奎斯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等。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 “天才与圣徒”。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

而今天我主备的这本书,是王晓春老师写的关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以及《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的读后感集结成册而成的。王晓春老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观念更新,问题生教育,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已发表的教育专著有《家教难题会诊》、《走近孩子的心灵》、《家教参谋》、《孩子,让我们一路同行》、《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20余部。

为什么雷夫老师的经验超越了国家和文化的限制,在我国引起了这么大的共鸣呢?王晓春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雷夫老师所面对的问题和我们很相似,而他的对策却技高一筹,这是吸引我们的地方。如果美国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我们问题差距很大,那么他的经验吸引力就会小很多,而雷夫老师面对的应试问题,教师评价,学生问题,教师与家长关系问题,教师与领导关系等问题都和我们很像,教育都是教育,孩子都是孩子,教育是人类共通的规律。雷夫老师说:“我认为全世界的教育,远远比我们呢认识到的更有共通性和相似性。不过相似归相似,如果雷夫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我们一样,那对我们的吸引力就会小很多,事实上,雷夫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性。而王晓春老师就是将这种可以借鉴的方法更具体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里举一个例子,雷夫老师上自然课缺少经费去购买教学用品时,并没有放弃或者是勒紧裤腰带自掏腰包,而是想到了募捐这种方法,将所需的学习用品列出来,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将列表贴在墙上,让有心为班级出一份力的家长为班级捐款。王晓春老师在读后感中写道“募捐,这种方法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有相关的政策不允许,也容易滋生腐败,但是我们有教师节啊,教师节的设立本意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威信和社会地位,但随着教师节送礼的各种问题的频频出现,教师节并没有起到相关的作用,让教师节遭人诟病。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过教师节,教师可以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将本班所需的学习用品,比如书籍、光盘、益智玩具、实验器材等物品清单和价格贴在墙上,并告知家长,本教师欢迎各位家长在教师节自愿送礼,但是礼品有些限制,都是学习用品,在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您可以买来,交给我们班专管此事的学生干部,除此之外,就一概不收了,这样既能够促进孩子学习,也让那些家长安心放心。本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读读我今天所介绍的这两本书。

第二篇:快乐玄机

每日名言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每日自励

我通过创造而认识我是谁

每日短文 快乐玄机

在布达拉宫买门票的时候,我们每人获赠一条哈达。大家把哈达挂在脖子上,问导游该把哈达献到哪里,导游说,过一会儿上到红宫和白宫的时候,大家可以随意把哈达敬献给任何一尊佛像。

蓝天在我们的头顶,蓝得有些失真;偶有白云飘过,就有人急唤同伴:“快给我拍一张!拍上这朵白云!”

我们走到一堆刻着文字的石头面前,看到旁边的树上挂着几条哈达,便问导游这是怎么回事。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石头叫做玛尼石,是朝拜者们从遥远的地方一块块搬来的。”有人被虔诚的朝拜者不辞辛苦搬运石头的举动感动,当即从脖子上摘下哈达,用一个活结系在了玛尼石边的树上。

转过一个弯子,我听到了一阵特别嘹亮的歌声,是无伴奏的女声合唱,高亢得仿佛钻到了云彩尖上。便忍不住猜想:难道布达拉宫也像别的旅游景点那样举办民俗活动,用地方风情歌舞吸引游客?

喘息着爬到最高处,感觉脚下的路面突然变得好光滑。“哟,这里怎么会是水磨石的地面?”有人向导游发问。导游笑起来,说:“你再好好看看,这跟你们那里的水磨石地面是一样的吗?”我们便一起弯下腰仔细勘察,结果发现,这里的“水磨石”是可以刮下土渣的。导游解释说:“这叫阿嘎土,是我们西藏特有的。你们可能会问,土做的地面怎么可能这么硬、这么亮?告诉你们,那是因为捶得久的缘故。捶地面是个很辛苦的差事,也是个很光荣的差事。布达拉宫的地面就是信徒们一下下捶出来的。”

这时候,我又听到了那无比美妙的女声合唱。灿烂的高音,近在咫尺,直捣耳鼓。

我听不懂那歌词,但约略可以断定那是饱含快乐的。跳荡的音符,阳光般掠过了我,又雨丝般浸润了我。“大概,这是倾诉爱与被爱的欢乐的歌子吧?”这样想着,不由得在心里默记了那旋律,时间不长,竟可以断断续续地跟着哼唱了。

到了红宫和白宫,大家纷纷将脖子上的哈达献给了最能打动自己的佛像或最能触动自己的灵塔,只有我的脖子上依然挂着那条哈达。

从最后一个灵塔殿出来,我又被那歌声撞个满怀。终于忍不住问导游:“这是谁在唱歌呀?这么好听!”导游走到殿堂廊柱前,掀开遮挡视线的墨色网罩,用手指着一个方向说:“你看,那个金顶正在维修,为了不扫参观者的兴,就给遮挡起来了;现在,金顶修得差不多了,开始捶地面了,那歌就是那些捶地面的人们唱的。她们都是虔诚的信徒,能被选来捶神圣的金顶地面,这是她们今生最大的荣耀。所以,她们就边劳动,边快乐地唱歌。”

原来,那是在劳动中唱的歌!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见过劳动中的人有这么欣悦、这么欢畅!想来,那搬着沉重的玛尼石前来朝拜的人也是会在遥迢寂寞的路上唱歌的吧?因为佛在心里,因为佛在旁侧,所以一切的辛劳都可以被解读为幸福!一时间,我这个终日在工作中苦熬苦挣的人被这顿然的领悟温柔地包围。我摘下脖子上的哈达,把它系在了朝向金顶方向的廊柱上,又举起相机,为在金顶上幸福劳作的人们拍了一张照片。

——如今,那张照片已被我设置成了电脑桌面。每天,我都巴望着有人问起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张照片,我愿意向所有的询问者不厌其烦地讲述,讲述一个有关快乐的真实故事。

每日文摘 上帝创造母亲时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在进入第六天时,天使来到上帝面前,提醒他说:“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啦。”

上帝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要求吗?”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

有一百八十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

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

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

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

此外,她必须有六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六双手……这怎么可能?”

“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帝回答说,“而是她所必须具有的那三双眼睛。”

“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提出这个标准……”

“是的,可她需要。”上帝点了点头说,“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这太难了,”天使劝道,“上帝啊,您该歇歇了,明天……”

“不行!”上帝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在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的这件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六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九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

“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

“她会思考吗?”

“当然!”上帝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一个地方渗漏了。我早就说过,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上帝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这不是渗漏,”上帝说,“这是一滴眼泪。”

“眼泪?”天使问,“那有什么用?”

“它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上帝说。

“您真行!”天使赞道。

上帝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不,”他说,“我并没有赋予她这么多功能。”

每日一诗 我想我能行

If you think you are beaten, you are;

If you think you are beaten, you are;

If you want to win but think you can't;

It's almost a cinch you won't.If you think you'll lose, you're lost;

For out of the world we find

SUCcess begins with a fellow's will;

It's all in a state of mind.Life's battles don't always go

To the stronger and faster man,But sooner or later the man who wins

Is the man who thinks he can.

中文:

如果你认为你败了,那你就一败涂地;

如果你认为你不敢,那你就会退缩畏葸;

如果你想赢但是认为你不能;

那么毫无疑问你就会失利。

如果你认为你输了,你就输了;

因为我们发现人世间

成功从一个人的意志开始;

成功是一种心态。

生活之战中,胜利并非总是属于更强和更快的人,胜利者终究是

认为自己能行的人。

第三篇:读《56号教室》有感

第56号教室”到底有什么奇迹呢?带着连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都被感动而推荐的困惑,带着这位美国五年级老师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使得读过的同行会如此激动的好奇,在一个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在优柔的灯光下,我轻轻

第56号教室”到底有什么奇迹呢?带着连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都被感动而推荐的困惑,带着这位美国五年级老师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使得读过的同行会如此激动的好奇,在一个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在优柔的灯光下,我轻轻地翻开了这本期待已久的书。于是,一个个“奇迹”在我眼前一一展现。读到第一页,我立即就被雷夫老师的话打动了——“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就这一句简单的话,让我似乎感觉到这位满脸络腮胡子的美国同行,在他的教室里一定做出了很不简单的工作。因为他——一个看似平凡而粗狂的男人,居然肯为了一些孩子,付出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时间,那么这个男人一定不简单!这一读,我目不转睛地读了四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一边读,一边跟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比较着,边读边汗颜啊。而且,有些雷夫谈到的想法,看到的同行犯的过失和错误,还有遗憾与不足,我多多少少也曾经历过啊。渐渐地,我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着雷夫书中的一些文字、一些人和一些事,我发现我是如此不能释怀,又如此地不能释放这本书给予我的思考和联想,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甚至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地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太多的感受,太多的体会,太多的思考,我感觉应该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于是,我轻轻地敲下了如下文字:

一、奇迹一:创造了一间无限大的教室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 这句尹健莉老师的话,引起我的思考与联想。我想,一间教室的容量,从空间上来讲一定是有限的,但从它所创造的价值上来讲,是无限的。雷夫在他的第56号教室中创造的价值就是无限的,因为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成功、喜悦,并诞生着奇迹。于是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教室:我每个学期也都在努力营造着温馨、和谐、优美、整洁的教室环境,让孩子们能在舒适、宜人的环境里学习,可是这里仅仅只是有限的教室而已,还没有具备独特魅力和吸引学生的魔力。再来看看雷夫的教室,有用于演出的灯光设备,有学习数学的学具,有做自然科学实验的设备,墙上有精美的学生作品,教室里有让学生玩音乐的角落,这里有“舞台、有影院、有作坊、有实验室„„这里有可以给五年级学生的一切。这都是雷夫花时间、用心思、亲自带领学生们一同营造的56号教室的小天地。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了。”这样的乐园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不珍惜?所以,我想,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现在才刚刚开始。

二、奇迹二:创造了“道德发展六阶段”自律规则,从而为学生一生奠基。

雷夫老师的“道德发展六大规则”,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而且是身先为范。在这本书中提到了道德发展的六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对这六个阶段的提法很是钦佩,并且非常认同。因为我想不出比这更简明扼要、层层递进的要求了。而我往往就是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在定班级条约时,除大伤脑筋外,还写得多而复杂,没有层次和递进,这样反而让学生无从遵守,无所适从,尽管这样,最终还是丢三拉四,违例者层出不穷。尤其值得自我批评的是,我制定的班规,很大程度上是要求学生应该怎样,不能怎样。这些规则不是出自学生的身心,而是我站在自己立场上,本着不给自己造成麻烦的角度,带有强制色彩的规定。造成的后果不言而喻,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能遵守,但是毕竟是强制的。只有像雷夫这样激发学生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他们一生的根本。当学生能达到第六阶段时,这个孩子已经是个很有个性、很讲原则、很自律的人了,难怪雷夫带他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去旅行、去参观、去用餐时,孩子们的彬彬有礼和见识广博让人惊讶。这都得益于孩子们自律和雷夫言传身教。

书中多次提到“小小莎士比亚”们的用餐礼仪、文明参观和住宿自理,还有过马路时的习惯,每当读到这些事例,我都要沉思一下,并反思我的学生们。虽然我也总在强调,也在教他们该怎么做,甚至是不断强调。但每次不管是班级活动还是外出活动,甚至是换个场地上课,实话实说——要花不少的时间来维持秩序。我以前也一直在困惑,苦于找不到良方,原来道德六大阶段才是最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我想这六阶段的修炼不仅是孩子,我们大人也要率先垂范才是。其实我们每做一件事都会是因为其中的某一个原因。第六阶段是最难达到也是最难教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因为一旦做出示范也就等于违背了这一行为。这六个阶段的总结真是太精辟了。我会努力向雷夫那样,帮助孩子战胜恐惧、不为奖赏,学会遵守规则、体贴别人,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三、奇迹三:用全身心的付出诠释了“教师”两个字的崇高与神圣。

雷夫真是个了不起的男人,他更是个了不起的教师。因为他的孩子们和他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女人有博大的母爱之心,男人也有深沉的父爱之情!了不起的雷夫,放着条件优裕的卡米洛特学校不呆,却去了校长不干涉他的工作方式的丛林学校,所教学生可以说大多是非英语为母语国家来的“外来务工子女”。他所面对的每一年的孩子大多来自美国中部的贫穷家庭和一些亚非移民家庭。在他的书中,也有提到过,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大都不好,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家长的倾力配合,这样的孩子学习大多都不太理想。但是,雷夫没有遗弃他们,反而留在56号教室,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地影响、教育、改变着这些孩子。

首先,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钦佩万分!第56号教室的学生每年更换一批,雷夫却能够仅仅用一年的时间把一种生活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将之内化于心。他是那般沉迷于莎士比亚喜剧和算术之中,引领孩子们感受古典音乐与经典文学的魅力。他是教室的驾驭者,课堂就是他精神的殿堂,他将孩子们的心留在课堂,更能用全部的心血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每年,他的假期都交给了孩子,带着他们全国各地的旅游,演出莎士比亚戏剧;每年,他把自己的工资薪水都给了孩子们的活动;每天,他把自己的时间全都交付给了孩子们!于是,孩子们优秀起来,卓越起来,成长起来!我在书中读到这样一个事例:雷夫指导新来的一批学生完成一项手工作品,其中需要把图样放大,为了能让学生在周一拿到放大的图样,雷夫需要牺牲周末4个小时时间去影印店放大。当学生们听到雷夫的回答后,全部安静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老师愿意为他们付出。我想,有了老师这样无私的付出,孩子们怎么会感受不到,做得不好?正如雷夫说的“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像这样的例子在在他的工作中举不胜举,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的付出和奉献,才有了孩子们在56号教室惊人的进步吧。

其次,我更为他的终生坚持而感动万分!25年如一日,用全部的责任、爱心、激情,浇灌着他热爱的教育事业。走进56号教室的学生一定会想:有了雷夫老师,不论我的出身如何卑微,我的家庭如何缺乏温暖,我的世界仍可以播下美好的种子,抒写经典的华章,实现迷人的梦想,成为一流的公民!雷夫用他的坚持和毅力改变了学生们的想法,让他们充满了自信和勇敢。还有的就是对生活、对生命的渴望。之所以要这样评价,是因为我看到雷夫不一样的信念,他没有让学生怕他,没有让学生恐惧,他让学生信任他,喜欢他,认可他,尊敬他„„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拥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更重要的呢?所以56号教室的学生才能这么勤奋、这么懂事、这么有礼貌吧。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想到的一点是关于雷夫带学生去旅行时在住宿和过马路这两方面所付出的。金钱和时间上的牺牲是一定的。但我最钦佩的是雷夫对于学生在旅行中收获的定位——不是要赶行程让学生走马灯似地看、记,食的营养和住的安全、舒适是最重要,这就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啊!我想,在雷夫心里,在他眼里,学生的生命最最重要。尤其是他为了让学生们吃好、住好、参观好,他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分析和策划,他要用更多的精力来引导,没有爱和心,怎么做到?正如孩子们总结旅途时所说的“我最喜欢的是雷夫把我照顾的很好。”还有过马路,每每过马路,雷夫必先以身挡车,等所有的车都停了才让学生经过。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爱和责任,还有勇气啊。毫不夸张地说,雷夫是在用生命引领孩子们前进。在这方面我真的需要在心理和行动上都努力才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曾经有过成功、有过失误,但我会用雷夫老师的话来激励自己:“要达到自己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第四篇:读56号教室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二章有感

安晓燕

在教育处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前两章。特别是读完第二章“寻找第六阶段”后感触颇深,而且和本书的序者尹建莉(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

首先是惊讶。惊讶一位来自异国他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老师竟和我们——这些国内的一线教师对教育有着如此多的共同感受:在一次次教育的失败案例中失去信心,而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下去。面对这一切。雷夫老师不仅限于感慨,而且去思考并实践——怎样改变?怎样做的更好?他在探索的每个阶段都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接着是共鸣。雷夫老师所描述的六个阶段中,前四个阶段就是我们现在的班级现状,甚至第四阶段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不知是否有些班级已达到了第五或第六阶段,我想我只做到了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培养合格人才”。我让学生遵守学校或我制定的规则,循规蹈矩,而我在“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下感受这一快乐。最后是深深的反思。细细想来,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一直在遵守着生活中的一切规则,从小到大,从未想过打破。其实人生并无规则可循,而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不是遵循规则的人,并且常常打破规则。但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则【第六阶段的人】,我想也可能是灵魂深处的一种信仰,我们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如果想让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孩子达到第六阶段,我想我们先从改变自己做起。我们能够体贴别人,但我们做很多事情是为了达到目的,例如:争取优秀,争取第一,得到赞扬,而不是第六阶段中提到的我只为我的信仰而作,只有我们理解了,做到了,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而不是说教和制定规则。

最后,向大家推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雷夫在本书中介绍了多部电影,我只看过这一部。从没想过这部电影还能和教育学生有关,还有如此多的内涵。请大家有空细细品味,看看会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读《完美教室》有感

读《完美教室》有感

这些天,我阅读了《完美教室》这本书,它讲述了三年时间40个孩子和老师在一起的学习、生活、成长的故事。看完这本书,我颇有感慨,感慨于老师对孩子的用心,感慨于生命教育,感慨于„„ 感慨之一:用心对待孩子

记得文学家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 爱孩子谁都会说,要做确是难上加难。这就要靠老师平时拥有一颗平和的心,善思善诱,让孩子时时面对阳光,这就是我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一点。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老师在用心对待孩子的同时,也要带动孩子的积极性,让所有孩子都能做事信心十足。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导向成功的第一要诀。”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处事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乐于面对挑战。俞老师为孩子制作名片,给孩子们的寄语,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 与学生平等交流,营造一种和学“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

感慨之二:生命教育

书中提到杨老师的病逝,也不由使我想起了几年前在中心小学听过一次关于生命教育的教育的讲座,也不由让我想起一些新闻时事:“为什么现在学生自杀的事件较多?因为有些孩子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而学校有必要,也有责任通过教育让孩子知道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以及社会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有专家分析,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重、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及感情问题。学习和竞争的压力,已经成为困扰孩子的最大问题在孩子承受学校学习、社会适应等压力的同时,不少家长也把自己对社会压力的理解和感受,不自觉地灌输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久而久之,压力冲破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孩子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有关专家指出,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过度娇惯、保护孩子,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惯性的主要根源。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情感脆弱,自身承受能力差,很难接受压力,这种孩子特别容易两极分化,要么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过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现实打击,都会以自杀、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社会学家指出,中国当前还有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读书作官”、“光宗耀祖”改头换面成了“求学可以当白领、赚钱发财”等。有关人士认为,今天的孩子承受了许多在他们的年龄段不该承受的压力,社会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的渠道也十分缺乏,因此愈发凸显教育的作用和力量。

生命教育应该是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家长和老师最好能像对朋友那样,从孩子的视角,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教会孩子跟别人沟通,学会正确处理困难和压力,使孩子能在轻松、快乐、健康中成长。读完《完美教室》同时还让我看到了俞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点点滴滴真挚的感情,虽然我是一名体育教师,但我坚信,用心对待每一位孩子,我定会收获教育的真谛和快乐。

《第56号教室的玄机》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