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论证报告(5篇可选)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22-620620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6 15:55: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特征俞加明显。而其中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高科技有重要组成部分,说明它的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密切相关。现在,通过市场调研,征求专家意见,结合我院现有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认为已具备开设“计算机控制技术”三年制高专专业的条件,具体论证如下:

一、增设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潮正浩浩荡荡地席卷着传统制造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等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信息化规划的重点,对信息化及相关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工业的信息化水平,不仅是改变传统工业的锐利武器,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我国及我市周边地区工业企业信息化现状

汽车产业是烟台市乃至胶东地区的重要产业,是烟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汽车工业作为烟台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烟台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山高新产业区,世界各著名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落户。上海东岳、大宇重工、矢崎汽车配件、北方奔驰等大型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纷纷入驻,荏原空调、珍晟产业、首钢等其他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也迅猛发展,大宇造船厂也正在筹建中。然而,与工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极为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出现人才断层 :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传统上大多来自高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也不愿到生产一线从事应用与维护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中专层次的学生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操作,没有能力从事系统的管理、开发与维护,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结构的断层,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大量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完善我国的工控人才结构。

为了进一步地了解计算机控制人才的需求状况,我们分别对青岛、济南和烟台50多家企业单位进行了市场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单位对现有在岗的工控

人才不满意,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专业人才学历较高,但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上岗后往往需要重新培训;另一方面是部分老工控技术人员不能适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面前无能为力。80%的企业表示仍需要大量的技能型计算机控制人才。

2、高技能型人才尤为短缺 :随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的不断引进并陆续建成投产,对一线生产人员素质和层次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一批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补充到生产一线。企业劳资部门普遍反映,由于行业背景和国有用人体制的束缚,能适应高技术含量工作的各类、各层次毕业生极为短缺,特别是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生产适应能力,拿得起、留得住的人才更为难求。

3、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制约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者普遍认识到,合理的人才结构既需要一批专业尖子人才,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而尖子人才可以引进,但不可能引进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青岛、烟台、威海作为半岛制造业基地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烟台市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迫切要求胶东地区唯一一家汽车行业办学的高职院校担负起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现代化控制人才这个任务。

(二)计算机控制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1、计算机控制在制造行业生产及管理中应用现状

随着企业新一轮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嫁接改造的完成,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成为现代设备控制和工艺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整个生产线的连续生产工艺控制,还是单机生产控制,无论是单个工艺指标的检测调整还是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PLC、DCS、FCS、工控机等技术与设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和生产线,没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整个生产就无法进行。

近几年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对合理组织供产销各个环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地竞争力产生了极大地推动。PCS-MES-ERP的紧密集成,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的实施,对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及相关的各层数据的网络传输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当今的计算机控制已经不仅是单一的控制功能,同时还将控制参数的采集、变换、传输、存储和管理溶为一体。

2、企业对计算机控制专业人需求状况

现场技术人员和劳资部门告诉我们,企业生产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由专业厂家开发调试。在投入正常生产后,需要有专人跟班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维护及操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分析,判断故障点,使得计算机控制系统充分发挥对生产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最佳控制。另外经常需要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状态设置、调整控制参数,这些工作往往是保证生产过程正常、产品质量优异、以及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从人才结构层次分析,此类岗位最适于高职毕业生来承担。

3、高职层次计算机控制人才需求量

通过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各类企业的各类生产线非常需要充实能在一线工作的计算机控制专业的高职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熟悉相应的生产工艺、了解先进设备和液压传动、电气控制设备基本知识,掌握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测试技术,具有熟练的故障点检测、控制系统调试、维护并且安心在生产一线工作。这样的人才,在各类企业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此外,由于前些年企业不景气,延缓了人才的引进和职工的技术培训,造成企业一线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骨干操作人员平均年龄在 45-50岁左右,且知识和技术老化,对先进的、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设备无从下手,经常出现由于无法驾驭计算机控制设备而改用手动控制的事情,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无法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地生产。

我们还对其它地区和其它行业进行了调查得到的信息是:大量事实证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集约化、生产技术的精密化和高度化、生产设备的复杂化和信息化,更依赖于大批高级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一些国家和地区,正是由于培养了大批计算机控制高级技术人才,为运用科技成果,引进、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最终为形成自主技术提供了人力条件,才带来了经济的腾飞。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企业的技术需求,就业面宽,市场需求旺盛。据我们对相关院校的计算机控制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明,一般可以达到连续三年在 95%以上,学生

出口畅通,就业前景广阔。

4、对高职生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企业普遍提出,希望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求他们既了解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又懂得计算机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的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一些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计算机控制产品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计算机控制设备推广应用的能力。

5、高职层次计算机控制人才在企业中的定位(岗位群)

该专业就业方向比较灵活: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汽车制造、冶金、化工、电力、纺织、烟草等行业,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设备的日常维护、技术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专业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洽谈、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等。

通过在本行业的调查,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为各类企业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高素质、高技能的掌握机械、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是符合社会和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的,该专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增设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1.良好的物质条件

建校二十多年来,学校以发展速度快、办学质量高闻名齐鲁大地,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嘉奖。目前,学院设有汽车制造与维修、电子工程、机电工程、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等五大类10多个专业。拥有30多个实验、实习、实训场所,设备价值达6000多万元,并建成了一大批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实训场所,并拥有一个实习工厂、一个研究所。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存有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学院建有完善的校园网、闭路音像教学系统、多媒体语言训练中心和电子阅览中心,初步实现了教学现代化。适用于“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实验、实习场所有电工实验室、模电实验室、数电实验室、电子实训室、仪表测量实验室、微电机控制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自动控制实训室、虚拟测量实验室等,这就为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物质

基础。

除了本校的实习外,我们还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上海东岳汽车有限公司、烟台矢崎汽车配件厂、大宇重工业烟台有限公司、北方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荏原空调有限公司等等,完全能满足该专业的教学要求。

2、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我院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还积极引进人才,改革教师考核、激励制度。多年来,我院一直以汽车制造和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主,先后开设了汽车制造与维修、电子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长期的专业建设锻炼出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学院在把握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脉搏,立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基础上,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教学现代化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控制专业现有教师26名,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10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外聘教授2人,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4人。能够满足大专层次的教学需要。

3.专业顾问委员会

为了保证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我校还聘请了许多专家成立了专业顾问委员会。其成员有山东科技大学教授、企业单位总工程师、企业人事处主任等。我们定期召开专业顾问委员会会议,请他们出谋划策,从专业设置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从理论教学到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实践环节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我院经过20多年的办学实践,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的选聘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革,从基本技能的培养到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办学基础。近年来,我院现已相继开办了与之相近的多种专业,如汽车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有一定的经验和条件,为“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开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充分论证,我们认为我院已具备开办“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条件,特此申办三年制“计算机控制技术”高专专业。

第二篇:通信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通信技术专业

论证报告

信息工程系 2010-04-28

通信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一、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

1.开设通信技术专业是三门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信行业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改革开放以来,通信行业迅速发展,通信企业对通信技术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随着3G、NGN、IPTV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及电信行业对国际开放。经分析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通信技术人员至少出现130-150万的人才缺口,我省三年内,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缺口约10000余人/年,三门峡地区及周边区域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缺口约1000余人/年。此外,目前我省通信企业从业人员10万,约60%没有取得从业资格,需进行通信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另外还有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的培训、关键岗位资格培训等等,可见,我院通信技术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非常符合三门峡地区社会工业发展的规划,是对中原崛起第一梯队人才战略的最好响应。

2.开设通信技术专业是我院计算机专业群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我院自2001年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来,目前已经形成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为辅的专业群,相关专业连续三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其中约20%的学生在黄河金三角的通信技术相关岗位就业。就业信息显示,紧紧围绕主干专业,加快专业转型升级,增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满足专业群发展的需要,避免孤立发展,有必要吸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成功经验,创办通信技术专业。

3.开设通信技术专业得到行业专家的普遍认可

为筹建本专业,我们与中国移动三门峡分公司和中国联通三门峡分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并邀请中国移动三门峡分公司总经理杨建军、中国联通三门峡分公司副总经理郭越朝等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与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座谈,专家一致认为我院开设通信技术专业符合三门峡地区通信业发展的需要,是顺应三门峡地区发展潮流的。

因此,无论是社会人才需求,还是专业群发展的需要,通信技术专业都有开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通信技术,是构成现代信息社会三大技术之一,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神经中枢,通信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代表了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通信产业的发展是当今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通信技术人才是我国需求量最大的八大类人才之一。

在移动通信系统方面,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公司的网络覆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中国联通公司号称其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98%,那么基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基站的稳定的工作是我们移动通信系统稳定工作的基础、是移动通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优质移动业务的前提。随着基站在维护和管理方面走向专业化、正规化,大批经过职业培训的基站维护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在2006年,基站建设与维护方面的人才中,维护人员占了60%的比例。基站建设人才需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各个工程公司对3G基站方面的人才大大增加。为了抢占3G基站建设的制高点,未来的人才储备至关重要。

2006年,3G手机的销售量达1亿部,而2008年将翻一番达到2亿部。在3G终端的制造、销售和维修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在3G终端的销售方面,需要大量既具有专业通信知识又具有营销实践能力的人才来开拓市场。伴随3G步伐的加快,市场对通信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出要求不断提高,复合型的通信人才将成为市场的宠儿。保守估计3G有50万人才的缺口,有的专家认为3G能带来100万的就业市场。

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了我院设置通信技术专业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也是完全可行的,随着学校建设的不断发展,办学条件的逐步完善,教师素质及技能的不断提高,通信技术专业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具有实力、有特色、有前景的专业。

三、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1)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为依据而制定的。

本专业培养大学专科层次,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既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有从事通信技术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工作在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现代电器、通信终端等领域的与通信技术相关的产品生产(工艺、调试、检测、维修)、技术、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2)基本规格 1.知识结构 :(1)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 ,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必备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及接口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路、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及通信原理、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

(4)掌握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电路设计、制作、测量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2.能力结构 :(1)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借助工具阅读、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解读电子电路系统原理图,查阅技术资料,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4)具有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3.技能结构 :(1)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分析、仿真的能力。

(2)掌握一般电子线路和通信电路的检测、调试、维护和管理的专业知识。(3)初步了解通信系统、网络设计分析及安装调试,具备工程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识别能力。

(4)掌握电信市场调研和进行业务开发的方法。

(5)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设计、实验调试等基本技能。4.素质结构 :(1)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较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3)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能力。(4)具有适应专业岗位,适应工作、生活环境,勇于面对社会竞争,积极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主干学科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持续发展能力课四部分组成。课程修读形式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基本形式,选修又分为限选和任选两种形式。专业限选课是指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所限定选修的课程,学生选择该方向后,必须修完该方向的所有课程,原则上学生只能修读一个专业方向。专业任选课是指学生修读专业课程后再拓展专业知识面时可任意选修的课程,学生选修专业任选课的学分不得低于3学分,专业任选课的开设由专业根据学生需求而定。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参观学习、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劳动实践、暑期专业自主实训、顶岗实训等教学环节。

专业核心课程及简介

1.电工与电路应用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与电路的基本理论,达到正确使用常用小规模、中规模集成电路,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合理选用有关器件的基本方法,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有关的技术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有电路与电路应用基础,正弦交流电路及其应用,三相交流电路及其应用,简单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及其应用,数字电子电路及其应用,同时也涉及诸如放大、整流、滤波、调制、解调、抽样、D/A、A/D 转换等典型技术。

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著。2.计算机硬件与外设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使学生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掌握常见外设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计算机硬件及外设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应该能够制定计算机配置与选购方案、熟练组装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对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维护,以适应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的要求。

本课程选用自编讲义《计算机硬件与外设》主编:鲁晓辉 目前已经完成初稿编写 预计2010年8月印刷

3.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具有程序开发、设计、编辑、编译和调试的能力,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培养学生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技能。

教学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基本输入、输出和顺序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预处理命令,宏定义,复杂数据类型,文件等。

本课程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设计》,谭浩强著。4.通信原理

本课程介绍数字终端编码技术-语音信号数字化、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PCM30/32 系统、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同步数字体系(SDH)、数字信号的传输。其中数字传输系统包括 :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基本理论、基带传输的线路码型、基带数字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再生中继传输性能分析、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本课程选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信原理》,丁龙刚编著。5.现代通信技术

本课程介绍同步数字体系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通信技术领域的基本技术。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所学通信基本理论串接起来,形成 “ 全程全网 ” 的通信系统概念。本课程选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通信技术》,孙青华著。

6.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交换的基本原理,交换技术的分类及交换技术的演进过程; 2.各种交换单元及交换网络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电路交换系统的硬件、软件结构及程序控制原理; 4.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5.ATM 交换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6.IP 交换技术;7.光交换技术。

本课程选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劳文薇著。7.移动通信技术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移动无线信道信号传输特征,以及适合此信道的调制技术。介绍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组织方式以及第一代(模拟)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介绍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将来从事移动通信网的系统设计、网络优化和相关技术的开发打下基础。

本课程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金明著。

五、专业筹建情况 1.专业定位准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通信行业需要大量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尤其需要具有一定通信工程能力、通信系统维护能力、设备检修能力的实用技术型人才。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及对毕业生的就业调查,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可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如下:

(1)通信施工工程的安装、调试、维护岗位

(2)通信相关产品(如3G)的检修、测试、营销岗位(3)通信终端产品售后服务的技术主管岗位(4)通信业公司的网络运营岗位(5)各类通信制造公司的技术岗位

因此,通信技术人才就业面广, 在通信相关单位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工程施工、系统维护、设备检测及维修、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网络运营、设备生产及调测等都是通信技术人才的发展方向。

2.专业群发展完善

我院信息工程系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已经发展成熟,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设以来,在学院率先实施了“2+1”和“岗位主导·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被评为院

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多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通过与省内外企业合作,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特色之路。计算机类专业就业率高,专升本上线率达到100%,专业群的健康发展为通信专业的开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学校现有条件充分(1)实训条件

我院拥有校内电工电子实验室、EDA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数字电子实训室、手机维修中心等等,目前基本能够满足该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的需要。例如通信专业开设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能够在电工电子实验室完成;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的技能培养能够在网络工程实训室完成等等。学校建有三十多个多媒体教室,充分满足专业教育教学的需求。

我院与中国移动三门峡分公司和中国联通三门峡分公司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确立了校企双赢的办学模式。专业依托移动、联通公司进行教学、实习、实训,核心课程由企业的技术专家在企业内部为学生讲授,让课堂走进企业(如通信工程设计与案例、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等课程的讲授、实训都在移动、联通公司的基站和机房内完成);学院可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资格培训、配合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发。

(2)师资情况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名,其中硕士4人,在读硕士7人,教师学科类型齐全,学历层次较高;副教授1人,讲师4人,均为双师型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梯队分布合理。另外2009年引进全日制研究生两名,分别是通信专业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能够胜任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聘教师5人,均是中国移动三门峡分公司和中国联通三门峡分公司的技术专家,他们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

(3)图书资源

我院拥有与专业相关的图书15000余册,图书资料中的电子电路技术类、通信理论类、通信工程类、设备测试维修类等相关图书资料比较齐全,学院开通了中国知网,并与中国移动三门峡分公司和三门峡市图书馆签订了图书资源共享协议,丰富的资源能够满足师生查阅需求。

4.就业前景良好

截止到2009年8月底,计算机类专业已毕业学生达到1000余人,在豫西地区从事通信相关行业的有近200人,比例达到了20%。与本地通信行业专家座谈,了解到三门峡市及周边地区通信类相关岗位缺口较大,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计算机类专业与北大方正、华硕电脑、罗技科技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渠道。

综上所述,我院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拥有丰富的校内外软硬件资源和层次较高、分布合理的师资队伍,能够较好地完成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篇: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综述

09热工一班姚跃辉200910610118

计算机控制是自动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技术在许多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日益复杂,控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控制理论有时无法解决复杂的控制问题。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控制理论发展,先进的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推动计算机控制技术不断前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CRT显示技术、现场总线智能仪表、软件技术以及自控理论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突飞猛进。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人们可以对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完成常规控制技术无法完成的任务,微型计算机控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农业、工业、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21世纪是计算机和控制技术获得重大发展的时代,大到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制成功,小到日用的家用电器,甚至计算机控制的家庭主妇机器人,到处可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现代从事工业控制和智能仪表研究、开发及使用的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工业控制领域里继续邀游。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应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象相联系,以获得一定控制目的而构成的系统。这里的计算机通常指数字计算机,可以有各种规模,如从微型到大型的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辅助部件主要指输入输出接口、检测装置和执行装置等。与被控对象的联系和部件间的联系,可以是有线方式,如通过电缆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进行联系;也可以是无线方式,如用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光波等进行联系。被控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各行各业的生产过程、机械装置、交通工具、机器人、实验装置、仪器仪表、家庭生活设施、家用电器和儿童玩具等。控制目的可以是使被控对象的状态或运动过程达到某种要求,也可以是达到某种最优化目标。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来实现工业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工业控制机的输入和输出时数字信号,而现场采集到得信号或送到执行机构的信号大多是模拟信号,因此与常规的按偏差控制的闭环负反馈系统相比,计算机控制系统需要有莫属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这两个环节。

计算机把通过测量元件、变送单元和模数转换器送来的数字信号,直接反馈到输入端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要求按偏差进行运算,所得到数字量输出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器送到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使被控变量稳定在设

定值上。这种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组成。工业控制机硬件指计算机本身及外围设备。硬件包括计算机、过程输入输出接口、人机接口、外部存储器等。软件系统是能完成各种功能计算机程序的总和,通常包括系统软件跟应用软件。

(1)数据采集系统

在这种应用中,计算机只承担数据的采集跟处理工作,而不直接参与控制。它对生产过程各种工艺变量进行巡回检测、处理、记录及变量的超限报警,同时对这些变量进行累计分析和实时分析,得出各种趋势分析,为操作人员提供参考。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计算机根据控制规律进行运算,然后将结果经过过程输出通道,作用到被控对象,从而使被控变量符合要求的性能指标。与模拟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在模拟系统中,信号的传送不需要数字化;而数字系统必须先进行模数转换,输出控制信号也必须进行数模转换,然后才能驱动执行机构。因为计算机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所以控制算法的改变很方便。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跨学科以及应用性、技术性、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要求具备较强的自动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要求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具备基本的设计技能,能够设计出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学习该课程对我们工科专业的学生是十分重要而有用的。

09热工(1)班姚跃辉

第四篇:计算机控制技术

一、填空题

1、所谓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生产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的三个步骤: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决策、实时控制输出

3、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外来事件作出反应的特性。

4、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类型:OIS、DDC、SCC、DCS、FCS、PLC5、工业计算机有哪些特点:可靠性高、实时性好、环境适应性强、模块化设计,完善的O/I通道、系统扩充性好、系统开放性好、控制软件包功能强。

二、作图题

1、作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2、作出计算机制导控制系统(OIS)的系统框图

三、问答题

1、计算机总线大致可分为几类?其内部总线又可分为几类?

2、简述smith预估控制的基本思想。

3、常见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总线体系结构有哪几种?

4、什么是数字滤波?常用的数字滤波有哪些方法?

5、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干扰来源有哪几类?各类干扰又有哪些具体形式?

6、现场总线的定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论述DCS、FCS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五、计算题

关于PID控制,要求:

1、写出模拟PID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及其传递函数。

2、推导出位置式数字PID的控制算式。

3、推导出增量式数字PID的控制算式。

关于模糊控制

六、设计题

现要求用80C51单片机处理A、B、C三个输入信号,其中A为0-20V的交流信号,B为0-10mA的直流电流信号,C为0/24V的直流电压开关信号,要求得到A、B信号的幅值及C信号的状态。其中ADC采用ASC0809。请补充必要的电子元器件,并将元器件正确连接(可用网络符号)。

提示:交流信号?整流,开关

第五篇:计算机控制技术总结

第一章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实时决策控制: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处理,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控制行为。

•实时控制输出: 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控制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部分组成。

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和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型式

答: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

第二章

什么是总线

所谓总线,就是计算机各个模块之间互联和传送信息的一组信号线。总线可以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而内部总线又可分为片级总线和系统总线。

模拟量输入通道:是把从系统中检测到的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经接口送往计算机。

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组成一般由I/V变换、多路转换器、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接口及控制逻辑等组成。

信号调理:为了将外部开关量信号输入到计算机,必须将现场输入的状态信号经转换、保护、滤波、隔离等措施转换成计算机所能接受的逻辑信号,这个过程叫信号调理。

采样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和幅值上也连续的模拟量信号、转变成在时刻0、T、1 T、2 T、…K 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的过程成为采样过程。

量化:采用一组数码(如二进制码)来逼近离散模拟信 号的幅值,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量化过程:将采样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量化过程。

3.采样保持器

(1)孔径时间和孔径误差的消除

 孔径时间: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量所需的时间,称为孔径时间。

孔径误差:对于随时间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说,孔径时间决定了每一个采样时刻的最大转换误差。对于一定的转换时间,误差的百分数和信号频率成正比。

孔径误差的消除: 采用带有采样保持器,限制信号的频率范围。

模拟量输出通道任务是把计算机输出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以便驱动相应的执行机构,达到控制的目的。

模拟量输出通道一般由接口电路、D/A转换器、V/I变换等组成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结构形式

1.一个通路设置一个数/模转换器的形式(数字保持方案)

优点:转换速度快、工作可靠。

缺点:使用较多的D/A转换器。

2.多个通路共用一个数/模转换器的形式(模拟保持方案)

优点:节省数/模转换器

缺点:分时工作,适用于通路数量多且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要用多路开关,且要求输出采样保持的保持时间与采样时间之比较大; 可靠性差。

2.6 硬件抗干扰技术

3种过程通道抗干扰技术主机抗干扰技术系统供电与接地技术

干扰既可能来源于外部,也有可能来自内部。外部干扰由外界环境因素决定;内部干扰是由系统结构、制造工艺等决定。

过程通道抗干扰技术

1.串模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1)串模干扰

定义: 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

(2)串模干扰的抑制方法 答:•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

–如果串模干扰的频率与被测信号频率不同时,可以采用滤波器来抑制干扰;

–当尖峰型串模干扰为主要干扰源时,用双积分式A/D转换器可以削弱串模干扰影响;

–对于串模干扰主要来自电磁感应时,信号应仅可能早地前置放大,提高信噪比;

–利用逻辑器件的特性来抑制串模干扰;

–采用良好的屏蔽,以减少电磁干扰。

2.共模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1)共模干扰

定义:所谓共模干扰是指模/数转换器两个输入端上公有的干扰电压。

(2)共模干扰的抑制方法

变压器隔离、光电隔离、浮地屏蔽、采用仪表放大器提高共模抑制比。

数字PID控制器的改进

积分项的改进

(1)积分分离(2)抗积分饱和(3)梯形积分(4)消除积分不灵敏区

微分项的改进

(1)不完全微分PID控制

改进原因:在PID控制中,对具有高频扰动的生产过程,微分作用响应过于灵敏,容易引起控制过程振荡,降低调节品质。

改进方法:串联一阶惯性环节,组成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

两种PID控制的阶跃响应:

(2)微分先行PID控制算式

改进原因:为避免给定值的升降给系统带来冲击,如超调过大,调节阀动作剧烈。

改进方法:只对被控量y(t)微分,不对偏差e(t)微分。

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

作用:避免控制动作过于频繁,消除频繁动作所引起的振荡。

施密斯预估控制的思想

施密斯预估控制原理是:与D(s)并接一补偿环节,用来补偿被控制对象中的纯滞后部分。这个补偿环节为预估器,其传递函数为Gp(s)(1--e-ts),t为纯滞后时间。由施密斯预估器和控制器D(s)组成的补偿回路称为纯滞后补偿器,其传递函数为D’(s),经补偿后,消除了纯滞后部分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且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所谓振铃现象,是指数字控制器的输出以二分之一采样频率大幅度衰减的振荡。

振铃现象的消除 第一种方法是先找出D(z)中引起振铃现象的因子(z=-1附近的极点),然后令其中的z=1,根据终值定理,这样处理不影响输出量的稳定值。

第二种方法是从保证闭环系统的特性出发,选择合适的采样周期T及系统闭环时间常数Tt,使得数字控制器的输出避免产生强烈的振铃现象。

软件抗干扰技术

经常采用的软件抗干扰技术技术是数字滤波技术、开关量的软件抗干扰技术、指令冗余技术、软件陷阱等。先进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专家控制技术和预测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系统通常由模糊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执行机构、测量装置和被控对象等5个部分组成。

6.6.1数字滤波技术

数字滤波是通过一定得的计算或判断程序,减少干扰在有用信号中比重。

与模拟滤波器相比,数字滤波器的优点:

程序实现,不需硬件,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可以对很低频率进行滤波,克服模拟滤波器的缺点,根据信号不同,采用不同的滤波方法,灵活、方便、功能强。

1平均值滤波:适用于周期性干扰

2中位滤波:使用偶然的脉冲干扰

3限幅滤波:使用偶然的脉冲干扰

4惯性滤波:适用于高频干扰

6.6.2开关量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1.开关量信号输入抗干扰措施

干扰特点:多呈毛刺状,作用时间短。

解决方法:两次采样、多次采样,完全一致方为有效。

2.开关量信号输出抗干扰措施

惯性大的输出设备(如各类电磁执行机构),对毛刺干扰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惯性小的设备(如通讯口),耐受能力小,需要输出抗干扰。

解决方案:重复输出统一数据,重复中期尽可能短,外设阶受到干扰信号,还来不及做出反应,一个正确的输出信息又来到了。

6.6.3 指令冗余技术

解决方案:在关键地方插入单字节指令(NOP),这就是指令冗余。

6.6.4 软件陷阱技术

什么是软件陷阱:就是一条引导指令,强行将捕获的程序引向一个指定的地址,在那里有一段专门对程序出错进行处理的程序。

软件陷阱的实现:无条件转移指令

软件陷阱的位置(1)未使用的中间向量区(2)未使用的大片ROM区3)表格(4)程序区

网络拓扑结构

星形、环形、总线型、树形。

1.网络拓扑结构

(1)星形结构:结构:中心结点是主结点,它接受各分散结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结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

特点::①网络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和管理,建网容易;

②网络延迟时间短,传输错误率较低;

③网络可靠性较低,一旦中央结点出现故障将导致全网瘫痪;

④网络资源大部分在外围点上,相互结点必须经过中央结点才能转发信息;

⑤通讯电路都是专用线路,利用率不高,故网络成本较高。

(2)环形结构::结构:各结点通过环接口连于一条首尾相连的闭合环形通信线路中,环网中,数据按事先规定好的方向从一个结点单向传送到另一结点。

特点:①信息流在网络中是沿固定的方向流动,故两个结点之间仅有唯一的通路,简化了路径选择控制; ②环路中每个结点的收发信息均由环接口控制,因此控制软件较简单;

③环路中,当某结点故障时,可采用旁路环的方法,提高了可靠性;

④环结构其结点数的增加将影响信息的传输效率,故扩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3)总线形:;结构:个结点经其接口,通过一条或几条通讯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其任何结点的信息都可以沿着总线传输,并且能被任一结点接收。由于信息传输方向是从发送结点向两端扩散,因此又称为广播式网络。特点:①结构简单灵活,扩展方便;

②可靠性高,网络响应速度快;

③共享资源能力强,便于广播式工作;

④设备少,价格低,安装和使用方便;

⑤由于所有结点共用一条总线,因此总线上传送的信息容易发生冲突和碰撞,故不易用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

(4)树形::结构: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

特点:①通讯线路总长度较短,连网成本低,易于扩展,但结构较星形复杂;

②网络中除叶结点外,任一结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什么介质访问控制?

各结点通过公共通道传输信息,因此存在如何合理分配信道的问题,访问控制方式的功能是合理解决信道的分配。

(1)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适用于总线形

工作原理

当某一结点要发送信息时,首先要侦听网络中有无其它结点正在发送信息,若没有则立即发送;否则,等待一段时间,直至信道空闲,开始发送。

确定等待时间的方法

①当某结点检测到信道被占用后,继续检测,发现空闲,立即发送;

②当某点检测到信道被占用后就延迟一个随机时间,然后再检测。重复这一过程,直到信道空闲,开始发送。

(2)令牌环——适用于环网

令牌的定义

是控制标志,网中只设一张令牌,并依次沿各结点传送。

(3)令牌总线——适用于总线形式

原理:把总线形传输介质的各个结点形成一个逻辑环,即人为地给各个规定一个顺序。控制方式类似于令牌环。.差错控制技术

改善信道的点性能,使误码率降低

(1)奇偶校验

(2)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

(3)纠错方式3种:重发纠错,自动纠错,混合纠错

分布式控制系统

答:分布式控制系统就是指综合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CRT显示技术、通信技术,集中了连续控制、批量控制、逻辑顺序控制、数据采集等功能,为用户实现过程控制自动化与信息管理想结合的管控一体化的综合集成系统。什么叫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是用于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自动化最底层的现场仪表或现场设备互连的通信网络。

现场总线的体系结构主要表现以下6个方面:

(1)现场通信网络(2)现场设备互连(3)互操作性(4)分散功能块(50通信线供电

(6)开放式互连网络

OPC OPC是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嵌入技术,OPC采用客户/服务层结构想下层提供接口,时信息进入OPC服务器,向上层提供接口,实现向上互联。

系统集成:

按系统整体性原理,将原来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元素组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满足目标、相互联系、彼此协调工作的新系统的过程、技术与科学而引出的系统集成工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论证报告(5篇可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