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创业学》课程论文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22-496662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31 03:45: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创业学》课程论文

安徽科技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创业学》课程

(论文)

……装…………订………线……………

学院专业级班姓名 学号 得分

………密…………封…………线………

2013-2014-2学期《创业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从下列三个主题中任任选一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与所选主题相关的论文。

1、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

2、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

3、选取我校大学生创业园的任何一个项目,以****公司的项目选择策略(或发展定位、或财务管理、或市场营销策略、或组织架构)为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论文要求:

1、主题明确,条理清楚,行文流畅。

2、不得下载和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2500字。

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内容摘要:

评语:

评分:

第二篇:创新创业课程论文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要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通过宣扬大学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为此,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以科技协会为平台,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感受创业,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态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多方面的品质。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最终都取决于教师。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学生,学生才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才会突破常规,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性学习。没有一定数量的创造性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品质的学生。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或校友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创业技能知识,使学生获得实际经验。

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可以对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创业品质给予强化。创业往往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组建起自己的团队。一个精诚团结、各方面能起互补作用的团队,才能实现1+1>2的效果,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通过教师队伍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合作意识,将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产生深刻的推动作用。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将其列为必选科目,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他们的创业学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一些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在课外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包括“网络教学”、“实地考察”、“企业家论坛”、“创业

计划(设计)”等环节,以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视野,使课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解答其在课堂学习中和实际创业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其提供创业借鉴与指导。

环境类课程要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尽可能把校园的布局与美化、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应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建设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如校园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器等。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实践证明,一种有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综合性知识,如有关政策、法规等知识,以及更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必须在教学思想上有根本的改变,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知识横向拓宽,纵向加深。使学生从日趋合理的知识结构中获得创造能力的培养。

系统创业知识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大学课堂、图书馆与社团。创业者通过课堂学习能拥有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图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第二,媒体资讯。一是纸质媒体,人才类、经济类媒体是首要选择。例如,比较出名的《21世纪人才报》、《21世纪经济报道》、《IT经理人世界》等。二是网络媒体,管理类、人才类、专业创业类网站是必要选择。例如,比较出名的《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华英才网》、《中华创业网》等。此外,各地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信息中心的网站等都可以学到创业知识。第三,与商界人士广泛交流。襄樊学院还不定期的邀请校内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更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讲座,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社会实践。学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方面通过实习环节开展创业实践。专业实习是专业理论应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创业阶段实际操作过程,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另一方面,创业基地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

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我认为以下几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第二,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品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第三,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开设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课程,创设环境类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创业能力。第四,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以校内外创业基地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

第三篇:创业管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2.浅谈创业机会的识别 3.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机会研究 4.浅谈创业机会的发掘与把握 5.浅谈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 6.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培育 7.创业机会来源研究 8.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析

9.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困境及其出路 10.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11.浅谈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12.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 13.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 14.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15.浅谈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要求 16.浅谈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17.浅析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

18.大学生创业环境的问题分析 19.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 21.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2.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研究

23.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比较研究

24.如果你准备大学毕业后直接创业,请写一份简明的创业计划书 25.通过查阅有关马云的创业史,写一份《读马云创业史有感》..26.寻找创业合作伙伴之我见.27.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 28.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 29.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机制研究 30.创业团队中的信任管理研究 31.创业团队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32.论创业团队的规范化管理 33.浅析创业团队的组建 34.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

35.创业者寻找产品市场的技巧分析研究.36.创业者的融资方法总结与分析.37.创业者素质胜任力特征分析 38.浅谈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内部管理

39.通过查阅有关史玉柱的创业史,写一份《读史玉柱创业史有感》.40.资源整合能力对创业过程的影响研究 41.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机制初探 42.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 43.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44.天使投资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45.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研究 46.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 47.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48.大学生创业融资策略探析 49.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50.创业融资渠道探讨 51.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分析 52.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 53.大学技术创业过程融资行为分析 54.论大学生创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

56.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原因与风险管理对策 57.创业初期融资渠道分析 58.浅析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的影响 59.浅论天使投资对创业企业的影响 60.浅析初创企业融资渠道 61.创业者的融资方法总结与分析 62.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 63.创业的风险与防范分析.64.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 65.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66.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7.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68.大学生网络创业途径与支持体系研究 69.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析 70.大学生网络创业SWOT分析 71.网络创业基本模式的特征比较 72.浅谈大学生初创企业的财务管理

73.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解决策略

附件一:论文书写范例

试论创新教育的实施 [字稍微写大些,以小二号大小为好]

摘要:教育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命题…….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思维训练

[正文:尽量用楷体书或行书书写,切忌使用草书(大连笔字)]

一、××××××

(一)××××××…

1、××××××(1)××××××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9-09(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8.[3]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1[EB/OL].(2002-07-09)[2003-01-04].http://edu.sina.com.cn/l/27718.html.[4]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07.[5]﹝美﹞索里、特尔福特,等.教育心理学[M].高觉敷,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94.[6] 秦骏伦.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127.[7] 托·R·布莱克斯利.右脑的奥秘与人的创造力[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41-42.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结业论文

导语: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结业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能力培养 作者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内容摘要:

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我认为以下几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第二,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品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第三,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开设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课程,创设环境类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创业能力。第四,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以校内外创业基地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

正文: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能够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的重要课题。全面开展切实有效地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调整,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已突破200万大关,达212万人,2005年又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38万,2006年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13万人。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早在2004年就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大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是34万,2002年是37万,2003年是52万,2004年是69万,2005年达到了79万。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大多在20~2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要求独立地、有主见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依赖父母的心理逐渐消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明显增强,同时又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要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通过宣扬大学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为此,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

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以科技协会为平台,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感受创业,培养创业意识。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态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多方面的品质。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最终都取决于教师。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学生,学生才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才会突破常规,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性学习。没有一定数量的创造性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品质的学生。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或校友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创业技能知识,使学生获得实际经验。

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可以对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创业品质给予强化。创业往往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组建起自己的团队。一个精诚团结、各方面能起互补作用的团队,才能实现1+1>2的效果,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通过教师队伍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合作意识,将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产生深刻的推动作用。

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将其列为必选科目,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他们的创业学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一些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在课外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包括“网络教学”、“实地考察”、“企业家论坛”、“创业计划(设计)”等环节,以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视野,使课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解答其在课堂学习中和实际创业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其提供创业借鉴与指导。

环境类课程要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尽可能把校园的布局与美化、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应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建设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如校园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器等。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

实践证明,一种有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综合性知识,如有关政策、法规等知识,以及更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必须在教学思想上有根本的改变,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知识横向拓宽,纵向加深。使学生从日趋合理的知识结构中获得创造能力的培养。

系统创业知识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大学课堂、图书馆与社团。创业者通过课堂学习能拥有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图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第二,媒体资讯。一是纸质媒体,人才类、经济类媒体是首要选择。例如,比较出名的《21世纪人才报》、《21世纪经济报道》、《IT经理人世界》等。二是网络媒体,管理类、人才类、专业创业类网站是必要选择。例如,比较出名的《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华英才网》、《中华创业网》等。此外,各地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信息中心的网站等都可以学到创业知识。第三,与商界人士广泛交流。襄樊学院还不定期的邀请校内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更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讲座,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社会实践。学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方面通过实习环节开展创业实践。专业实习是专业理论应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创业阶段实际操作过程,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另一方面,创业基地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参考文献:郁义鸿,李志能,罗博特·D·希斯瑞克。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 李儒寿,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探析。襄樊学院学报徐萍,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当代教育论坛 4 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中国高等教育贴

第五篇:创新创业课程结课论文

创新创业课不等于纸上谈兵,本文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欢迎阅读了解。

摘 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的历史较短,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缺乏本土的创业案例,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方面,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思路、基本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思考

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培养模式。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都离不开高等教育。所以,高校是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不仅传承、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新技术、新文化、新知识方面都起到了引领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指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重要标准,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创业就业成功率的要求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然而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的焦点和难点,从国家到学校都在努力寻找促进就业的良方,而创业无疑是一条重要出路,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不足1%,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2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全程教育与模块化相结合2010年5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教材建设、实习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参考相关院校的教学经验,考虑到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达到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重点等方面有所区别。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的四个模块:

1.创新创业理论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启蒙阶段,应结合入学教育,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快速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把创新创业教与专业教育融起来,让学生把握专业特点和前景,从专业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未来创新创业的大体方向,本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就业创业形势,掌握创新创业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通过第一课堂教学讲授、第二课堂活动、参观考察创业基地、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作报告等形式开展。

2.创新创业素质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期。素质教育的定位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泛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辨别机遇、风险预见、耐挫的能力,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本模块主要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座为载体,主要对学生进行创业心理品质塑造、创业知识的理论教育和实习、实训为阵地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从事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应具备的创业心理品质、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知识,培养其以后从事职业必需的敬业进取精神与基本专业技能,牢固树立创业意识,按职业目标去塑造自己。同时,通过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校友报告会、走访、参观企业等社会实践,让学生清楚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创业靠能力、发展凭素质是市场经济下实现就业创业的客观要求。

3.创新创业技能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巩固期。创新创业教育是受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活动,创业者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成功,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和驾驭复杂情况的能力,更要掌握创新创业的实用技能,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一是通过第一课堂传授学生相应的创新创业技能技巧,如,创业市场分析,创业信息收集,政策把握,团队组建与管理,人脉拓展,创业融资与成本控制,公关与市场营销等必备知识,二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强化这些技能,全面掌握这些技能,无论将来学生是否创业,都能受益终身。

4.创新创业实践模块[2]:主要是针对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成熟期。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学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建立和推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作用,而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校门实现真正创业的准备。通过以上三个模块知识的传授,学生掌握了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能力,这一阶段就应积极为学生营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更多的创新创业的实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检验自我所学和提升自我所得,为走出校门做要准备。本阶段可以通过创业软件模拟、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等,使学生树立信心、掌握创业知识、懂得创业程序,实现成功创业。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在我国起步还比较晚,理论还不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但从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来看,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上以指导和服务为主,加强创业观念、创业模式、创业理财、赢利模式、创业融资与风险投资教育,强化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心理素质、创业实践、创业技巧等方面指导,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多举办成功企业家讲座、开展模拟招聘会、创新创业设计比赛、参观成功企业等活动,也可以利用创业模拟软件,建立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以新颖的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教育我们的学生都去下海,去开办公司,而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各种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就业教育的目的主要使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专业、学业、职业、事业等关系,促进他们顺利完成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就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本质上来看是就业教育的延伸。在我国的就业刚刚兴起,而创新创业教育才起步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去指导就业教育,用就业教育的基础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可以把创新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融合起来,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务实与务虚相结合务虚是前提,务实是宗旨和目的,务虚主要指包括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形势、方针政策宣传等一些理论性、政策性的东西,这些是必须做的,且还要宣传到位,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把社会实际需求和创业者自我发展相互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政策和理论讲解上,最终目标还要落在务实上来,解决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关心的就业上,务实主要是创业教育的落实情况,如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创业成功率等,即产品的质量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是否相一致,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要转变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来培养合格人才,达到按需生产。

(五)集体备课与单独备课相结合[3]

一门课程建设需要用时间、实践来检验,更需要集体智慧来完成,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前提和保障。队伍的稳定性、长期性、连续性非常重要,可采取专兼职相结合、外出学习和校本研讨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办法,鼓励老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个研究的课题项目,组成课题组,根据学校实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分阶段进行研究,用较深的理论指导实践教学。依据学校和学生特点,制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教学和实践任务,力争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内容的备课和授课,遇到问题集体研究,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5).[2]方守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及实施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3]才忠喜.对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2,(1).[创新创业课程结课论文]相关文章:

《创业学》课程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