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优秀网文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22-948765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5 19:01: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优秀网文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解放思想,再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该停、也不能停:这是笔者品读完《解放——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大论战》的第一感受。没有真理标准大论战,可能改革开放事业会胎死腹中;没有社会主义性质大论战,可能改革开放事业会一直像小婴儿般懵懵懂懂;没有对外开放大论战,可能改革开放事业会年少“夭折”;没有市场经济体制大论战,可能改革开放事业会像一位迷途青少年不知何去何从;没有所有制大论战,改革开放事业可能会像一位刚进入社会的青年难以转变身份;没有党的执政方式大论战,可能改革开放事业就像一位不知如何在社会上谋求一席之位的年轻人;没有经济社会发展大论战,可能改革开放事业就像一位在社会已立稳脚跟但又不知如何权衡事业与爱情关系的年轻男士;没有是否坚持改革的大论战,可能改革开放事业就像一位已经来到而立之年的男人正思考以后的路该怎样走。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接踵而至的思想解放大论战,是改革开放事业一路“ 过五关斩六将”迈进而立之年的“尚方宝剑”。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当下沐浴神州大地的科学发展观。

实践证明: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上至党中央与国务院,下至省市县,要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因为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如同孪生兄弟。祖国六十华诞,九州共欢腾,在歌颂祖国取得的沧桑巨变同时,重温所走过的每一次解放思想坎途,是为了更好地继续解放思想以迎接祖国更让人为之刮目相看的沧桑巨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因此我们坚持了解放思想,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突破的好局面。滨海新区的大开发开放,再次点燃了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热情。挑起综合配套改革大梁的天津,在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的新探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没有解放思想,会有今天热火朝天、旨在实现南北方协调发展的滨海新区大建设吗?遍布华夏东西南北中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产物。改革开放急先锋的珠三角与港澳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解放思想的展现。“ 老”特区深圳如愿以偿为祖国综合配套改革破冰,继续“特 ”下去,是解放思想的铁证。广州晋升为国家中心城市,担当辐射泛珠三角乃至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没有解放思想,何来今日粤港澳共建大都市圈前所未有的“ 默契”?没有解放思想,何来珠三角“扩容”到西南、华中以至践行“先富带动后富”大战略?没有解放思想,何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爆发力未来甚至可比肩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硕果诞生?正是解放思想,所以我们能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不断攀越新高度。

在五湖四海沐浴在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解放思想春风之际,汪洋书记主政南粤大地,迅即掀起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热潮。新一届的广东省决策层站在了(本文来自中 http://www.teniu.cc 转载请注明!)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站在粤港澳合作务必取得质飞跃的高度、站在珠三角必须跳出珠三角而谋划珠三角以服务全国的高度,重拳推出“双转移”战略,通过努力争取、从国务院手上拿到了系关“大珠三角”前途命运的红头文件,将泛珠三角合作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些与国家解放思想密不可分,但也离不开广东的解放思想。实践将证明:广东新一轮大解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高瞻远瞩的决策,对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需要解放思想,而作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岂能不解放思想呢?作为立志为祖国建设事业建言献策的网友,要明确如何更好建言献策、如何能使建言献策更好服务于国家……这些都需要解放思想,而且是长期的解放思想。虽然网络问政已经风生水起,在国家、在省的层面已经上升到重要的高度,但在基层还是有所顾忌。如何能使建言献策下到基层,基层不畏惧深圳热衷于网络问政呢?如何将网络问政形成更好的运作机制,使网络智慧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呢?笔者认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只要网友们都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铭记于心,那么网络问政的未来一定很美好。为了这一天到来,笔者愿“身先士卒”,抱着满腔热忱,不断解放思想,在自身能力不断提高中为广东省、为祖国各项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祖国六十大寿之际品味《解放——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大论战》,别有一番情趣。因为解放思想是祖**亲最想要的,要披荆斩棘、突破重围,最终实现民族振兴、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功,需要解放思想,需要持之以恒的解放思想。坚持不懈的解放思想是高智慧,在解放思想中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添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解放思想是块瑰宝,无价的,所以思想论战不能停,要贯穿整个改革开放事业的始末。笔者相信:只要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地、适时地解放思想,我们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第二篇:村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征文

从线车子讲起

你们咯些八零代九零代,冇经历共和国成长过程,呷得好穿得好,还要玩得好,动不动就打的,美得你!

梁老倌,你是五零代的,给我们讲讲过去了的故事。

讲么子呢?就从线车子讲起罢。

晓得线车子吗?线车子就是单车,也就是自行车。不过我还是喜欢喊它线车子。**人喊自行车线车子,大约是两个轮子成一条线走,走得飞快,不成一条线走就会倒,要讲平衡才能骑走,就形象地喊自行车为线车子。现在你们是懒得骑线车子的了,我们那时要有线车子骑,那是威风,是潇洒,是吸引男人女人眼珠子的美!

哇塞!不会罢,单车有么子炫的?!我们三四岁就骑着小单车玩儿了。

你们莫笑,梁老倌五六岁也骑过线车子,讲骑实际是坐,搭上大人的线车子,也过瘾哩。有一年,我随娘到**街(现**市**镇)上去,从三甲走有八里路,行了四里路到了八十亭再也行不动了。娘有哮喘病,也背不动我,只好在八十亭歇息。正巧,公社的书记骑了线车子到县政府开会,娘算得上老党员,是第一批土改工作队队员,一直是大队妇女主任,她叫书记停一停,搭上我走一程。书记将我放到线车子座位前的横杆上,骑上车就走。那可能是我第一次坐线车子,风快的,乐得我又喊又叫,手舞足蹈,不要行路,真好!过后我对娘说,我也要骑线车子,搭上娘,娘也不用行路了。娘笑着讲,好崽,等你长大了,也当书记,就有线车子骑了。

笑死个人了。原来梁老倌细时际理想就很大,大到骑个线车子!

你们好笑,是你们冇经历,告诉你们罢,这个骑线车子的理想,梁老倌到1983年才实现。那年老倌三十岁结婚,左弄右弄,弄了张上海永久牌线车子的内部分配票,跑到五金公司守了一个上午,盯着装配好,数了钱骑上就走,生怕被人抢了去。线车子那时是我的宝贝,放在大院内怕丢,关到办公室看不到也不放心,每天扛到三楼上的家里,摆到挤挤的阳台上心里才安定。

有那么珍贵?梁老倌也太夸张了。

确实珍贵,也冇夸大。那线车子一百二十多块钱买的,我那会月工资才四十多块,不呷不喝也要三个月才能赚辆线车子。换到如今,截然不同,线车子是太贱啰,一个月收入换得十多辆线车子了。

嘻嘻,梁老倌你现在是骑靡托,哪天才换小车?

讲起小车,梁老倌我想起了爷老子的事来,那是1981年冬,我爷老子病了个多月,不呷也不拉,**人民医院会诊,怀疑是结肠癌,建议送省医学院附二医院治疗。爷老子那时已气息奄奄,皮包骨头,坐火车或是长途汽车恐怕就会故在路上,只能想办法搞辆专车送。好在**人民银行有辆专门押送头寸(钞票)的嘎斯车,领导特批给我用二天。我在嘎斯车上放了张床,用铁丝固定,床上铺上厚被,爷老子困在被子里就不冷了,再放一条长椅子,我和医院派的医生坐在椅子上观察,以防万一。嘎斯车开了七个小时才到长沙、、、、、、不会罢,梁老倌又乱说,现在去长沙,二个多小时就足够了。

你们不晓得哩,那嘎斯车走得慢是其一,过去的路是么子路,一直到宁乡县城都是砂石铺的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难走得很,过了宁乡县城才有到长沙的柏油路。哪象现在,车子高级了,走的都是高速公路,飞快。

那你爷老子呢,是不是去晚了?不会牺牲罢!

讲来又是个大笑话。我爷老子当天看了急诊,医生讲冇办法,建议去肿瘤医院。当天晚上,只好住在人民银行省分行招待所。爷老子似乎晓得得的是绝症,便死了心,不转去转来,死也要死到老家。爷老子原是个酒鬼,怕死就听了医生的戒了个多月酒,咯会就叫嚷着要喝酒。我想他恐怕活不了几天,要死就死个痛快,便真的买了白酒兑上热开水给他喝。咯天晚上爷老子困了一觉好的,第二天一早又要喝酒,照样兑了热开水喝了一大杯酒。离开长沙往回走,嘎斯车开到宁乡的三角坪,爷老子突然要解手,我便从路边饭店里寻了个大钵子,接上了一大钵乌黑梆硬的大便。要晓得他老人家便憋了一个多月了,这一开闸,那病居然好了一大半,喊着要呷东西。后来恢复喝酒,病完全好了,又活了十六年才故。

梁老倌又带晚辈们的笼子,冇听说过喝酒能治绝症的。

我也不敢相信,有个老中医解惑讲,我爷老子一生好酒,每天一斤米酒成了生活习惯,感冒发烧住进医院,怕死就听了医生的戒了酒,打乱了生活节奏,呷不进又郁闷,肠子里的排泄物淤积便拉不出,就出现了结肠癌的表象。到长沙去嘎斯车颠簸了大半天,我爷老子把一身都摇麻了,看了病又死了心,喝了热酒就燥动了肠胃,回来的路上又颠簸,便将肠子里的淤结物排了出来,病也就自然好了。

冇听说过破车子颠簸还能治病,咯倒是奇闻了。

后生仔,五十年前,老鬼做梦想骑一辆线车子,冇想过骑摩托的,换到那时我若是讲要骑摩托,那才是奇闻;若是我讲要开小轿车,那则是奇闻上的奇闻了,要笑掉别个大板牙的。

呵呵,梁老倌真的要换小车了。

共和国变化大,老倌我也得跟上,小车钱是准备好了,就是车型太多,冇想好买台么子车好。再过几十年,老倌这把骨头要还在,讲不定还要换架飞机玩玩哩!

梁老倌你是过来人,温故知新,想想我们到你那个年纪会是个么子样?

到那时啊,只怕是小车子当线车子玩,飞机当摩托骑,飞船作小车子开啰!哈哈!

哈哈!那确实!

第三篇:农民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昔日“寒士”今“欢颜”

1948年秋天,我虽然只有6岁,但是,当年烙印在我心中的一件往事,至今难忘。那一年,本村一户有钱有势的人家,将我家和其他乡亲居住的1栋8间住房的屋子拆除一半,空出地基来给他盖高楼大厦。剩下的4间住房,我家有3间,加上一半厅堂,总面积大约只有40平方米。那时我一家三代,总共7口人,每人平均不到6平

方米。在这3间房子中,有1间是放牲口的,实际住房只有两间,爷爷、奶奶住1间,父母带着不到1岁的妹妹住1间,我和哥哥只好睡在厅堂里。不久,这户人家的高楼大厦盖起来了,高出我家房屋一倍以上。然而,我家的半边房屋由于“元气”大伤,屋架逐渐松动、倾斜;墙壁出现裂缝,最后竟至倒塌。当时,正值严冬“风怒号”,“卷我”床上“三重茅”(借指被服),如此长夜受冻“何由彻”啊!后来父亲虽然将房屋修好了,但是,由于这户人家的高楼大厦地基高,我家的房子地基低,每逢下大雨,高处的雨水就像山洪一样冲入我家,屋内形成“水乡泽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家的住房条件逐渐好起来了,如今更是大大改观。我哥哥的5个子女先后都在城里购买或建造了的房子。其中,我的大侄女购有两套住房,面积达200多平方米,我的二侄女建有1栋4层的楼房,使用面积500多平方米。我的二侄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三次易地建房,最初在老家农村建了1栋两层楼的房子,不久在集镇建了1栋3层楼的房子,后来在城里除了建起1栋两层楼的房子之外,还建了一个店铺。我妹妹在农村,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盖起了1栋4间1厅的砖瓦楼房。再说我自己吧,现在也是一家三代,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孙子,全家8口人,一共购有3套住房。我和老伴住一套,两个儿子的小家庭各1套,总面积330多平方米,每人平均40多平方米。与60多年前我一家三代的住房相比,总面积增长7倍多,人均面积增长近6倍。其中,如今的人均面积等于当年全家住房的总面积。并且,现在的房屋质量要比过去好。那时是砖木结构的破旧房屋,而现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楼房,再也不用担心“怒号”的寒风“卷我”床上“三重茅”了,也不会出现屋内的“水乡泽国”了。真可谓“风雨不动安如山”啊!

抚今追昔,感慨万端!我们这些以前的“寒士”(古代指“寒士”为贫穷的读书人,我把这二字借用过来,特指平民百姓),今日终于“俱欢颜”了!

第四篇:供电所职工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本人今年53岁,先后在**县的洋口、浒零、河口、栟茶等乡镇的农电业务部(曾经叫用电站、供电所)工作。回顾从事农电工作的33个年头,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国家农电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再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忆往事,农电发展的历程历历在目,很多农电的成就和趣事也涌上心头。

告别煤油灯的时代

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没有

电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但对生活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农村的人们来说,昏暗的煤油灯和蜡烛是他们夜间照明的主要工具。

1977年10月,**县各乡成立了用电管理站。我作为第一批农电工作者进站工作,当时我们的第一目标是:户户通电,改变农村的无电历史。70年代末,原洋口乡八大队(现兴坝村)使用丁槐树作为电线杆,6平方毫米的铝塑线作为照明线路主线,绝缘子用小白料代替,由于线路长,线径小,电压降大,导致农户家出现上面用电灯,下面点油灯的怪现象。记得我结婚那年,也就是1980年,我所在的村仍尚未全村通电。80年代初,才开始使用水泥电线杆,当时作业设备还比较落后。电线杆都是靠人工竖起。第一批的村电工都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几个人,一声号子就能竖起一根7.5米的水泥电线杆。1989年,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里面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用肩膀扛起了洋口人民的光明,使人们告别了无电的历史。”对比今天,导线的主线都达到50平方毫米以上,变压器容量都达到100千伏安以上,电线杆都是10米砼杆,人海战术的肩扛手拉演变成了现在的吊车机械化作业。

“七所八站”与“电老虎”

80年代初,用电站最初是与“七所八站”的其他单位一样作为政府事业单位建制的,具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当时电在人们的观念当中还不是一种商品。用电站也不是像今天的农电业务部那样,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用电站也叫用电管理站,是管理方,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强势的。

改革开放涌现出了大批乡镇企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电力给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由于农电资源稀缺,用电站往往采取划分片区的方式进行轮流供电,平均每周都有三天左右晚峰拉闸限电。因此对于农户而言,但凡家里宴请宾朋,就要请托人请求在请客当天能够照顾供电,对于大量的乡镇企业来说,电就更加是命根子,设备缺了电就无法开工,即便对于部分不需要设备的企业来说,晚上赶工如果没有电对效率也有很大影响。所以,面对动辄拉闸断电的用电管理站,他们只好送去一个外号“电老虎”。

一直到1999年,我已经在浒零镇工作4年了,多年不见的老友见到我还戏说,听说你雄踞栟茶西北,当着“电老虎”,好不威风。

背着锅子下乡去

今天我们在工作中一直强调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情况还远非如此。记得当时下乡施工,农电人员一般都在农户家里吃喝,这导致用电站的声誉一直不太好。1995年,我在浒零工作期间经历了一次农网改造。当时我们给全体施工人员部署工作,在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改造工作的同时,也要求加强作风建设,改变农电人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施工队随队带上锅碗等用餐工具,在工地旁边由自己就地解决餐饮问题,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使农电人员的形象大为改观。当时,中国电力报、南通日报、南通电视台等众多媒体都来到浒零就这件事情进行采访,对施工队的事迹进行宣传。我认为,这就是早期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农电队伍身上的体现。

让农村电网与城市电网一样稳定

由于农村电网的铺设时间相比城市较晚,运行也不够成熟,在电线的质量上也与城市有较大差距,电压不稳一直是影响农民用电质量的一个症结问题。80年代,电冰箱在农村还是个稀罕物,在制冷的时候,周围邻居家的电灯就会突然暗下去。如果使用电炉等稍大功率的电器,就可能造成整个村子无法用电。电压不稳定给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村子里办喜宴的人家,一般都要请村电工吃饭,这样,出现电压不稳定,跳闸断电后,可以及时送电。哪家办事情,跟他们有过节的人也很容易捣乱,在家里突然插上大功率电器,必然跳闸。

1994年以来,在国家和省里的统筹安排下,一轮又一轮的农网改造开始大规模推进,先后经历了扶贫通电工程、“两化”建设、农网改造工程、配网改造工程。配网改造过程中,当时的浒零用电站改造线路151千米,新墩配电屏68张,新建配电房31座。我们贯彻农网改造“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改善了供电设施的健康状况,提高了供电质量,降低了线损,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到90年代末期,跳闸断电现象就已经大为改观。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的电网稳定程度已经非常高,在基层调研的时候,有的农户反映:“农村用电和城里一样,电压稳定了,农村的电网质量越来越高了。”

第五篇:文联献礼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在祖国的版图里遐想

珠穆琅玛峰挺成一根旗杆

我不息地攀登着

用饱含深情的泪滴作垫

以求把我滚烫的心脏悬在旗杆的顶尖

长江黄河是我的动脉和静脉

周而复始地重复与心脏最近的路线

有时奔涌如潮

有时静止如水

惟独翕动的嘴唇

把爱的语言向

着母亲默念千遍万遍

我的脉络已经与长江黄河相连

我的血液已经向干涸的沙漠续延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

我永远处在高丘平原和山间

从长城的伟岸里

我感触到了脊梁的坚硬

从泰山的巍峨里

我嘲笑自己曾经的渺小

狐独寂寞的日子

我常聆听脉搏的声响

然后

我把自己藏在版图心脏的位置

用泪眼静静地品味

母亲对于海峡彼岸的忧伤

和来自这块土地的苦辣酸甜

优秀网文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