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高镇党委将构建小康社会
编辑:平静如水 识别码:22-956109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1 13:12: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镇党委将构建小康社会

高镇党委将在“十二五”期间着力构建小康社会

本报通讯员张新春报道随着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尘埃落定,笔者获悉,横山县新一届高镇党委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将在“十二五”期间内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不断改善村容村貌,逐步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构建小康社会。

镇党委表示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镇村两级干部将齐心协力紧紧围绕水、电、路、坝这些“三农”焦点问题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将加大与县农发办、经济发展局、水务局等部门对接,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解决旧坝的加固维修问题并彻底改造一、二渠,以此保证沿线七个行政村3000亩口粮田的生产用水;主动协调电力部门,确保在两年时间内彻底解决冯家峁、师庄、董定焉三个村的农电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现有公路的养护和个别出行困难村组的公路建设;继续改善农村通讯条件;大力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行业配套功能,从而打造出一个繁华便利的新型集镇。

同时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牢牢把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摆在首位。大力推进农业扶贫开发进程,鼓励农民致富创业奔小康,支持部分有条件的农民率先进城落户,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快小城镇步伐。

第二篇:构建和谐家庭共创小康社会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家庭共创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我国自古就有家国之说,所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和万事兴、家齐

国安宁”等等,都说明和谐家庭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家庭做起。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就是指世间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和谐”是一种状态,“达到和谐”是一个努力的过程。所谓和谐家庭,应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础。它包括夫妻关系的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和谐、邻里之间的和谐等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家庭成员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社会的变革给婚姻家庭领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现实问题,一些家庭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子女教育有误、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问题。

我国现实社会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的现象,一是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还有存在,导致了妇女——这个家庭主要成员的地位低下;二是妇女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很少占有主导地位,导致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平等,家庭暴力时有发生;三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在一部分家庭成员中滋长,侵蚀了部分家庭;四是高度发展的物质社会,导致了婚姻家庭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离婚率升高;五是单亲家庭等的不断出现,使家庭亲情关系淡化,家庭教育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社会和谐。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建设和谐家庭对于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新世纪和谐家庭的标准应紧密围绕“民主法制、公正平等、团结友爱、诚信互助、安定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而确定。笔者认为,新时期应当积极推进“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和谐家庭建设。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和谐家庭?

一是要积极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才能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只有大力倡导和建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邻里关系,整洁舒适、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才能营造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二是要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不断增强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责任心。家庭成员彼此友爱,平等相待,互相信任,尊敬老人,爱护孩子,夫妻互敬互爱,融洽相处。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决定着家庭的质量,也决定着社会细胞的健康。要不断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促进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

三是要树立科学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成员要做到艰苦朴素、勤检持家,爱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水、电、气,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科学消费、健康消费。

四是要以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文明家庭创建的力度。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推动和谐家庭建设的有效载体,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创新发展,带动家庭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家庭成员确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活跃文化生活。

五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既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又要吸收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依法兴家、依法治家。要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这些弱势群体的权利,促进家庭和谐的健康发展。

六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和谐家庭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加强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八荣八耻”为衡量标准,倡导和谐家庭建设。

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和谐,社会就更趋稳定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搞好和谐家庭的建设对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建和谐家庭共创小康社会》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构建和谐家庭共创小康社会。

第三篇:顾高镇党委换届总结

顾高镇党委换届工作总结

按照姜堰市委关于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总体部署,我镇科学谋划,周密安排,及时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从3月5日起至3月20日,圆满完成了换届工作,顺利高票选举产生了7名镇党委委员,5名纪委委员,通过这次换届,镇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确保镇党委换届工作顺利 开展

镇党委对换届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做到了早谋划、早落实,让每一位领导干部明确肩负的政治使命,让每一位代表了解自己的政治责任,让每一位参与换届工作的同志熟知换届纪律要求。印发了1000多份学习材料,有针对性地举办了换届工作培训班,对换届工作的业务知识、工作程序和具体环节进行了详细培训,将工作流程和需要文字材料样稿及时下发各支部,及时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专题学习换届选举工作的政策法规,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正确对待选举结果,自觉服从组织安排。3月5日召开党委换届工作动员会后,成立了镇党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建立联络员巡查制度,印发镇党委换届工作安排意见,对换届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和协调。

二、严格把关,规范程序,确保换届选举质量 为确保这次镇党委换届圆满成功,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把“两关”。

一是严把代表关。注重党员代表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使新选代表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重视村干部、先进模范、各行业代表的比例,镇成立了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在代表资格审查中严格把关,发现问题的,及时进行了调整,从而确保了党代表的质量。在这次镇党委换届中,我镇共选举镇党代表81名,各级干部代表比例占53.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代表比例占18.5%、先进模范人物代表比例占28.4%,其中妇女代表比例占19.7%。

二是严把程序关。镇党委严格按程序办事,过细工作,按照时间服从于程序,必须有的程序一个不少。市委挂钩领导组织部戴部长多次来镇督查指导,对换届工作程序作明确要求。3月20日,市委组织部、市纪委领导坐镇指挥,换届工作顺利而圆满。

三、严肃纪律,广泛宣传,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严格按照中组发【202_】21号文、苏组通【202_】98号文精神,深入落实“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要求,给推荐代表下发给参加推荐人员的函、严肃换届纪律情况调查问卷各88份,回收88份,给党代表下发严肃换届纪律警示教育案例选编、中共姜堰市委组织部严肃换届风气提醒卡、给党代表的函、换届风气测评表各81份,回收81份,同时设立了换届纪律监督电话和信箱,镇领导

干部、各支部层层签订《承诺书》,并通过刷写标语、张贴宣传画、悬挂条幅等有效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扩大换届工作知晓面,对换届工作进行正面引导,为做好换届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具有不同的含义。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单项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任务。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任务,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在“人”,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在“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来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阶段。

在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这两个概念。正确认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工业化,使GDP在202_年力争比202_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将新世纪初的“总体小康”水平,变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全体人民都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在202_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阶段性反映,与在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努力方向上都是完全一致的。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第一,时限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单纯是党和国家在至202_年期间的重要任务,而且还是一项更长期的战略任务,它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第二,重点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兼顾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社会建设。注意着重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矛盾。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主要任务是在兼顾加

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建设,努力完成所规定的经济计划指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的关系还表现在: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把全面小康的目标简要概括为“六个更加”,其中包括“社会更加和谐”。并且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原则。但总的说来,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党的十六大还未能将就如何进行“社会建设”做一个专题来系统、全面地加以阐述。此内容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和总书记胡锦涛的多次重要讲话中得到了系统阐述和完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和需要,针对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有利于党和国家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方面的发展与经济方面的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主要是:资源能源紧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体制的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了深层次的矛盾问题;社会组织管理面临新问题,等等。只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全力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新的杰出贡献。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我们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完成此项历史任务。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第五篇:专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专题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时政背景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

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

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材料二:202_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

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二、典型问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3)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4)这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5)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2.结合我国国情,运用所学知识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

然要求;(2)我国的人口众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3)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还较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

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迫切

3.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但它们又密切联系,互为条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是对“全面小康”的坚

持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性目

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它们共同统一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谈你的看法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

力。(2)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3)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6)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解决好“三农”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扶持弱势群体、逐步消除城乡

差别,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5.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简述其理由。

(1)最根本的是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这是因为: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

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

己的发展。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⑤社会主义初级要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

点。

6.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

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建设之中。

7. 国家还存在着哪些不和谐的因素?(至少说出三个方面)

(1)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

(2)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

(3)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5)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

(6)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力多,城镇就业压力大,就业矛盾突出。

(7)人口增长速度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等等。

8.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哪些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请为消除这些

不和谐的现象献计献策。

(1)一些人诚信缺失,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②社会风气颓

废,各种赌博行为泛滥。③道德素质不高,精神空虚,封建迷信活动屡见

不鲜。④法制观念淡漠,违法犯罪现象普遍存在。⑤腐败现象屡禁一止,部门腐败和行业腐败依然存在。

(2)对上述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必须: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国家;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③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使全体人民懂得依法

律已;⑤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8. 举三个事例,说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各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2)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3)我国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

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4)我国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稳定。(5)我国正在花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城镇“低保”

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9、青少年学生怎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1)要树立崇高理想,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2)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

(3)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自觉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

(4)坚决同一切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作斗争。

三、探究与实践

例题一: 为配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某校初三年同学开展了一次社会实

践活动。

(1)假如你要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一份与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

相关的“提案”,你打算选择关于老百姓的哪些热点问题?答:看病贵,读书难,住房问题难解决。

(2)通过调查与观察,你认为当今社会上还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3)针对所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你准备提出哪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例题二: 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人心,各

地各单位纷纷行动,落实到实处。某学校提出构建“和谐校园”。

(1)请你为该校构建“和谐校园”征集活动形式。(演讲比赛、主题班会,黑板

报、宣传画报,调查报告)

(2)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你所在的班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召开主题

班会,请你为班会设计一个主题。(构建和谐校园,从我做起)

(3)为了这次班会,班主任请你对校园不和谐现象进行做一次调查,你调查到

哪些不和谐因素?

(4)针对所调查到的不和谐现象,请你向学校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例题三:料一:202_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

材料二: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创建平安校

园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具有重大和现实的意义。

(1)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校园安全建设?

答:(1)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意外

事故和不良行为的侵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答:社会: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加

强立法和执法,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学校: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严禁打架

斗殴。同时,完善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开展逃生、救护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家庭:父母对未成年人要尽到保护的义务,用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

人,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安全意识的教育。

自身: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积累生活经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3)围绕上述材料,以你所在班为单位,以“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将我校创建成一所优质文明的学校,提高我们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克服和纠正学习、生活中的不文明言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特提出如下倡议:

①、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

③、积极参与“创文明学校,做文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④、增强道德和纪律观念,举止文明,礼貌待人,不给他人起绰号,不乱扔垃圾。⑤、做到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积极举报各种不文明行为。

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投入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活动中,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做一个举止文明的中学生。

XX中学XX班XXX

XX年XX月XX日

高镇党委将构建小康社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