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22-92930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9 12:52: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11月23日上午9:30,由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办,大学生心理学会承办的“202_年心理咨询员暨心理委员培训”第五场在x4153进行。讲座主讲人是心理中心李德芳老师。

本次讲座以“认知行为治疗简介”为主题,讲座围绕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假设、认知行为学派的心理咨询特点、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步骤四个方面展开。

讲座刚开始,杨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参加心理咨询员培训?怎样看待去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你愿意做心理咨询吗?同学们都踊跃发言,活跃了现场气氛。

为使大家真正了解认知、行为,李老师先引用了“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等名言。同时指出由内在的心理产生认知、情感,然后产生外显方式的行为。

在认知行为治疗的假设方面,李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了认知行为治疗即CBT的概念,并指出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感和行为反应,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世界和处事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

在认知行为学派的心理咨询特点方面,李老师先举了一个关于寝室矛盾的例子,从而引出注重评估、注重当下和注重早年生活的结论。随后李老师用图表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情绪-认知-行为的交互作用。

在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方面,李老师指出了七大基本理论。关于A-B-C理论,李老师概括性地指出诱发事件-信念-结果,这一理论的重点在于重视信念。接着李老师介绍了认知歪曲同时介绍了它的十个特征。随后李老师重点讲述了自我奖励,指出人们可以评价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提供自我强化而不必依靠外部强化。关于归因方式,李老师例举了寝室成员之间交往时有意无意的行为而发生矛盾的例子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归因方式。最后李老师讲述了情绪认知障碍的几种关键成分、负性自动思维的特征、自动负性想法消极性的三个表现和检验负性自动想法的方法。

在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步骤方面,李老师介绍了四个步骤,期间还重点提出了换一种心情的治疗方法。

最后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上午11:10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第二篇:一例自卑心理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自卑心理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求助者包某,公安局新考录女大学生。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 “自己先天就不如别人”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SCL-90测评焦虑因子分值为2.4分,为阳性。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SAS、SDS测试也证明了这些问题的存在。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主要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包某,女,24岁,某公安局派出所民警,蒙古族,无宗教信仰,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农村。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自小便常听家人说因为她,导致父母没有养老送终的人,父母一直想生个儿子,但是因为生她母亲得病不能再生了,因此常有罪恶感,偶尔也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太大的价值,自我感觉很少能得到家人的重视。姐姐各方面非常优秀,长的也漂亮,总认为父母更爱姐姐,和姐姐关系也不太好,入学后,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优异的成绩以赢得家人的重视,大学毕业后按照家人意愿报考了公安局,上班后,发

现很多专业知识自己不懂,很多同事们参加的行动自己都不能参加,工作一年下来的考核结果,更让她彻底灰心丧气,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这部门工作,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她常常情不自禁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自己的弱点,还总爱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由此,她失去了自信心,将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对那些自以为无力完成或实际上稍加努力就能完成得任务都轻易放弃了。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一定自制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时容易分心,出勤状况良好。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2)SDS:标准分56;3)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1,焦虑2.4。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上班后,本以为可以有好的发展,让父母因她而骄傲和自豪。但上班后她跟着领导安排的老民警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受到的不是愉快,反倒是紧张焦虑,想象着自己是不是有老民警这样的能力、水平;自己经过锻炼能不能做到这样;汉语说不好怎么工作。接下来的工作,在她看来更觉得难堪,到居民家里做入户核查不敢张嘴,面对犯罪嫌疑人不敢讯问,话都说不明白,笔录做不完整。年底全局责任区民警考核时勉强给了个及格。平时业务上的吃力,语言上的问题也影响到了她其它方面。一年下来,自己的工作成绩在全局倒数,此时她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选择的工作根本不适合自己,她以前觉得无所谓的某些专业知识实际上非常有用,而且全局考核时,其他和她同时参加工作甚至参加工作时间比她短的民警排名都在她前面。所以她觉得自己选择这个工作就是错误,自己无论怎样做都不如其他同事。一年的工作结束了,使她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对自己将来的前途也没有任何信心,最近一段时间变得情绪低沉,睡眠状况也不是很好,自己独来独往,脾气急躁,与同事关系也弄得很紧张,总感觉同事们也常在背后议论她。常常感觉自己在宿舍、单位都没法呆了,有时候都不想上班了,但又不知自己离开这个单位还能干什么。自感压抑,无法解决,前来咨询。

2.个人陈述:“我选择这个工作就是个错误”、“其他女同事都那么漂亮,多才多艺的,我和她们不一样”、“无论我怎么做我都不如别人,我就这样了”、“小时候我妈说我笨的要死,现在的工作情况证明真是这样的”、“我不想去上班,感觉他们都在背后议论我”、“我有时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个错误”、“同龄人陆续都有了情感的归宿,我觉得我就不如她们,我是剩下的” 等等。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教导员叙述:该求助者从没参加过任何文体活动,说话声音很小,走路低头,从没主动和教导员沟通过。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差。没有突出表现,也没有任何违反单位纪律的情况出现,属默默无闻型的。

2.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在学习发展方面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小认为就认为自己很笨。打算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赢得家人的重视。但参加工作后使得她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和同事们比起来没有任何天赋和特长,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情绪略焦虑,面色忧郁。来访时低垂着头,穿着黑色羽绒服,略显疲惫。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胆小、敏感,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两个月。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足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

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近期(考核结果出来以后)发生的,内容只局限在工作生活中,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超过三个月,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考评成绩靠后等)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自己长相不好,很笨);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自己生来就不如别人”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平衡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

2.近期目标:坦然面对考核结果和所谓的“外界议论”,提

高心理承受能力。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

4.最终目标:改善求助者的情绪状况,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低、自卑心理强。其原因是在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自己先天就不如别人”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外界议论等应激性社会事件.不过,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略)3.咨询时间安排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完成情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

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求助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7)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并提出问题。2.心理咨询阶段 1)加深咨询关系; 2)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 4)认知行为干预。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从理性上能接受“每个人在先天遗传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之所以有千差万别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源于后天的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但不知为什么就会这么想问题;

2)说明认知行为治疗原理;

3)认知分析,引导求助者思考一系列问题。具体参考问题如下: 第一、你能考上公务员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如今的落后的背后说明了什么? 第三、你对暂时的工作上的落后是怎么看的?

第四、这些缺点怎么你会放得这么大?难道你就没有优点吗? 第五、这些弱点其他人工作中有吗,他们是怎样处理的? 第六、你努力做了些什么? 第七、效果如何?

第八、对于这些有没有可以改变的可能性和余地?你试一下,如

重新思考就能使感觉好一些。

4)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原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就上述认知分析环节进一步商讨:引导她分析自己形成错误认知模式的原因,并引导她认识到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自己的错误的认知模式;

5)与求助者一同进行观察活动,引导她谈出自己的想法; 6)咨询师与求助者探讨恋爱问题。让其意识到并不是没有恋爱的就是剩下的,就是不优秀的、不好的,而是还没有遇到适合自己的人,引导其改变以前的错误认识。

7)布置咨询作业。3.结束与巩固阶段。任务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焦虑的自我管理; 2)继续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加强与同学和老师各方面交流。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详细描述心烦意乱的情境,以及与单位同事、领导接触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何以有这种感受;

2)让求助者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观察,并将观察结论及反思结果汇报;

3)进一步分析负性自动想法,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入“合理观念”,重新看待自己的努力,重新看待同事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的关系。

4)布置咨询作业。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和敏感了;觉得自己和别人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有天壤之别,别人的成绩也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想明白这些也觉得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了,开始重新和同事交往,在面对别人评论的时候也没觉得什么不舒服。”

2.他人反馈:领导和同事们认为包某变得开朗了;同事们反映她也不再抱怨自己的工作了。走起路来也能抬头挺胸了。在工作中也能积极主动发言了。整个人变得比以前有生气多了。

3.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自卑心理得到了克服;情绪症状(自卑、紧张、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各项活动以及各种评价了,轻松的和同事相处。

4.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48,2)SDS标准分51,3)SCL-90:总分146,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2.0,焦虑1.8。

总结: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自己先天就不如别人”所至,因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和症状标准,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可行的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较好地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自卑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郭念锋主编,民族出版社,202_.7 [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郭念锋主编.民族出版社,202_年7月

[3]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郭念锋主编.民族出版社,202_年7月

第三篇: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认知疗法的观点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途径

认知疗法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它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疗法的大师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艾利斯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因此,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辩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梅肯鲍姆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性语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内化,虽在成人期意识不到,但仍在控制人类的行为和情绪。如果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因此,治疗包括学习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术来解决问题等。贝克也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

认知治疗行为疗法的治疗原理

认知治疗----帮助当事人去修正不切实际的信念,假设和自动化思维。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干扰生活功能。例如:一位唯一在地震中生存的当事人,可能会将家人的死因归咎于自己身上而产生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认知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当事人找出不合理的信念,并且去对抗它,进而采取 更实际的想法和行动来平衡情绪。教导病患运动,可降低情绪迫力下的畏惧和过度关切身体症状。治疗期限通常每周一次持续一至三小时,做8至12次。学习如何有更佳的自我掌控,于某些情境下不适的平复技巧。

在叙述事件阶段或者在行为暴露时,治疗师必须亲切地倾听来访者的陈述,倾听他们荒唐的想法。治疗师可以选择重点放在来访者的叙述上,改变他们原有想法以及重新建构事实和反应方式上。利用治疗师点点滴滴搜集起来的信息作为出发点,去积极地探明来访者的消极、无意识的想法和信念,这些仍需要受到来访者自身的监控。

认知治疗对道德颓废、堕落,罪恶感(和害羞症状较有效。对于PTSD与情感性或焦虑性或人格疾患(反社会性、边缘性、做作性、自恋性人格疾患)并存的当事人,较常使用认知治疗法治疗。

知行为治疗的基本技术

在认知行为治疗中,可采用许多认知干预技术和行为矫正技术:

一些常用的认知技术

1.认识自动思维

在激发事件与消极情感反应之间存在着一些思想活动,可以是消极的自我陈述或是心理想象。例如,某患者看到狗便产生恐惧,在看到狗与恐惧反应之间他有一个想法是这狗会咬我,还可能有狗咬人的恐怖的想象。患者通常没有意识到这部分习惯的思维活动,称为“自动思维”。治疗可用Ellis的ABC理论说明激 3 发事件与反应之间有信念或思维活动B的影响作用,帮助患者认识自动思维的存在和影响。

2.列举认知歪曲

患者的心理或行为障碍与认知歪曲或错误密切相关,受其影响。向患者列举出认知歪曲,可以帮助他提高认知水平和矫正错误思想。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认知歪曲。

主观臆想:缺乏根据,主观武断推测。如某患者某件工作未做好,便推想所有的同事会因此看不起她。

一叶障目:置总体前后关系和背景不顾,只看细节或一时的总是而做出结论。如某学生一次考试中有一题答不出,事后一心只想着未答的那道题,并感到这场考试全都失败了。

乱贴标签:即消极偏面地把自己或别人公式化。例如某一患者将孩子学习不好归于自己,并认为自己是个“坏母亲”。

非此即彼的绝对思想:认为不白即黑,不好即坏,不能容错误,要求十全十美。例如某位患者有一次考试未达到预定目标,便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一切都完了。

3.改变极端的信念或原则

用现实的或理性的信念或原则替代极端或错误的信念原则。例如,某一极端的信念是:我应该并且一定要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这是我的权力,相应的更现实的自我陈述是:尽管我非常想得到某件东西,但我只是有权利去争取,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要得到或别人一定要给我才行。另一极端的信念是:如果我为某事努力 4 工作,就应该获得成功。相应的现实的信念可以是:一个人无法保证事事都能成功,努力并不等于成功,而只是成功的一个条件。

4.检验假设

认识并矫正认识歪曲、错误思想的一个方法是检验支持和不支持某种错误假设的证据。例如,某一患者在受到挫折后,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别人都看不起我”非常抑郁,实际上,他成功地做过很多事,大学毕业,并曾经是企业经理。检验假设这一过程不仅帮助患者认识事实,还能发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歪曲和消极偏面的态度。

5.积极的自我对话

此技术实施方法有二种,一种是要患者坚持每天回顾并发现自己的优点或长处并记录:另一种方法是要患者针对自己的消极思想,提出积极的想法,如下面例子所示:

消极想法 积极想法

我很愚蠢 我会聪明些的

我从不知道如何讲话 我能够思考一些总是并表述清楚

我没希望了 只要努力,我会改变的 我太软弱了 我会坚强起来的

6.三栏笔记法

前面介绍的一些方法可以通过此法实验,让患者在笔记上面画二条线分出三栏,左边一栏记录自动思维,中间一栏记录对自动思维的分析(认识歪曲),右 边一栏记录理智的思维或对情况重新分析回答。下面是三栏笔记的例子。三栏笔记法常作为患者的家庭作业。

自动思维

我从未做过一件像样的事

分析(认识歪曲)概括过分

理智的思维

事实上我许多事都做得不错 我孩子学习不好并非一定是当母亲的过错,他自己的努力, 老师的帮助都有影响。

我身体不好,我没有用了。

一叶障目

身体不好只是暂时的,经过治疗和锻炼是会好转的。

儿子学习不好,这是我过错,乱贴标签 我是一个坏母亲

一些常用的行为技术

7.等级任务安排

应用化整为零的策略,让患者循序渐进,逐步完成若干力所能及的小任务,最后实现完成大任务的目的。例如,有一老太太,一直想整理贮藏室,但一想到任务艰难便畏难而退了。在治疗者指导建议下,她将清理工作分十次进行,每次只清理1-2个箱子,这样,她不再感到畏难和力不从心。

8.日常活动计划治疗者与患者协商合作,安排一些患者能完成的活动,每天每小时都有计划和任务。活动的难度和要求随患者的能力和心情改善而提高。这项技术既可帮助患者的时间可以有效利用,心里踏实,又可改变患者的心境。

9.掌握和愉快评估技术

此法常与日常活动结合应用,让患者填写日常活动记录,在记录旁加上两栏评定,一栏为掌握或困难程度评分(为0-5分,0表示容易,5表示难度最大);另一栏为愉快程度评分(0-5级评分,0表示无愉快可言,5表示非常愉快)。通过评定,多数患者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成功方面以及愉快而有趣的活动,同时还可起到检验认知歪曲的作用,如某患者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作不了任何事,或者作了也不会有意义。通过评估,他认识到自己还是能作一些事,作了以后也有愉快和轻松感,并觉得有些意义。

10.教练技术

即治疗者为患者提供指导,反馈和阳性强化,帮助患者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当他有困难时给予鼓励,有进步时给予强化。

11.其它

包括指导发现问题,自我提问法,利弊分析法,改变期望水平,自信心训练,脱敏、示范、角色扮演等技术。

第四篇:认知治疗笔记解读

认 知 治 疗

笔记

202_/3/18

0 第一章 叙事治疗理论 第一节 引入

一.认知治疗的历史背景

二.认知治疗的理论渊源 补:

第二节 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

补:

一.在特定的情境下,人的某些负性核心信念就会被激活,通过中间信念,产生自动思维,自动思维则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1.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的评估。

一般来说:

2.核心信念

贝克认为: 3.中间信念

另一种中间信念:

影响核心信念形成的因素:

二.认知歪曲 常见认知歪曲类型举例: 第三节 认知治疗的目标、核心特征、和适用范围 第二章 认知治疗操作实务

(一)大纲: 第一节 初始咨询的结构与格式

1.日程设置 2.心境评估

心境等级评估注意的地方:

补充: 3.获得问题概要,澄清咨询目标 4.讲授认知治疗的基本观点

可以说: 5.澄清治疗期望

6.重新认识来访者的问题 7.结束概要及家庭作业

补: 8.获得反馈 第三章 认知治疗操作实务

(二)第一节 第二次之后咨询的结构与格式

一.心境评估

知识回顾:

1.2.3.二.与上一次会谈的联系

三.日程设置 四.家庭作业回顾

五.日程问题讨论及阶段总结;布置新的家庭作业

注意:

六.总结与反馈

注意:

第二节.治疗结束与预防复发

注意:

第一次应为结束做准备,表达出以下信息: 术语表: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第十章 行为治疗模式

第十章 行为治疗模式

(一)基本概念与假设

1.行为与行为反应模式:有机体在接受外来刺激后,经过记忆储存室中的学习经验,知觉力以及自我认同的过程,而做出最后的行为决定,最后有机体的行为反应发生;

2.人性观:人是被环境和遗传决定的反应或有机体;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人的行为是学习来的。

3.基本假设:①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行为是指一般性的行为包括思想情感和身体动作。行为的变化由案主的成熟,学习和中枢神经的变化而来。②行为可分为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③行为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有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④重视与问题相关的当前行为,直接以案主的偏差行为或症状作为治疗对象。

(二)基本方法与技术

1.收集基础资料:案主当前面临问题有关资料,为以后的治疗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和记录;在观察时,工作者有几种方法可以选择:①固定时段观察。工作者选择与案主行为相关的某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时段察。②随机时段观察。工作者随机抽取某一时间,对案主的行为进行观察。③联合时段观察。即工作者采取固定时段观察与随机时段观察相结合的办法。记录是指工作者将观察到的案主的行为情况以文字、图像或者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的次数或频率,行为出现的时间,行为的强度等内容。

2.设计评估方案:是治疗前所必不可少的步骤,评估方案的设计有利于:检验治疗的效果;指导治疗工作的开展;提高治疗的科学性、客观性。设计评估方案可分为三种:

(1)A-B设计(又称前——后设计):A代表治疗实施前的观察记录,B代表治疗后案主的行为记录。但是即使B的情况和A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也不表明改善是由于治疗引起的,因为还可能有一些治疗外的因素引起了案主行为的改变。所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可信度不高。(2)A-B-A-B设计(又称逆转设计):就是在第一个A-B阶段完成后再加入第二个A-B部分。如果由于治疗的介入而导致了案主行为的改善,而当治疗撤除后,行为又回复到原来的情况,表明治疗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原因。在治疗的有效性确定后,再继续施行第二个阶段的治疗;(3)多种基础设计:在该设计中,只有其中一种行为或其中一个人的行为先行接受治疗,其他的行为或其他人的行为仍然做基础性的观察和记录。①一个人的几种行为②几个人相同的行为③同样行为在不同时间、地点的表现

3.治疗的方法与技术:行为治疗模式特别注重治疗的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并且力图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特定的程序,这是该方法的优点之一。(1)操作性技术:操作性技术主要处理与有条纹肌肉和骨骼系统有关的自发性行为。例如走路、谈话、工作、学习等。具体可分为:正增强法;负增强法;差别增强法;消除法;反应塑形法;惩罚法;分解法共七种。①正增强法:在某种行为发生之后给予奖励性刺激,以增强或维持某一理想的行为。其功能是促进该行为的增加。②负强化法:目的与功能与正强化法相同,区别在于不是给予正面的奖励,而是在行为发生之后,马上给予案主减少原有的痛苦,或使之避免原有的厌恶刺激,即负性奖励。③差别增强法:在理想行为出现时给予奖励刺激,在不理想行为出现时,扣除原先的奖励刺激,可以增强或维持理想的行为,同时减弱或消除不理想的行为。④消除法:当某种行为出现后就扣除原有的奖励,以减弱或消除不理想的行为。⑤反应塑形法:也叫相继渐进法。在出现近似目标行为时给予奖励,以建立新的目标行为。介入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第一,订立目标行为。第二,选择有效的奖励刺激方式。第三,找出与目标行为相似的行为。第四,奖励基本行为。第五,逐步奖励近似目标的行为。由基本或容易处开始。第六,如做出非近似目标行为时则停止奖励。第七,奖励目标行为。⑥惩罚法:在不理想行为出现之后给予厌恶刺激,以减少或消除该行为的发生。⑦分解法:把所需要完成的目标行为分解为一连串的程序或步骤,使案主能循序渐进的达到目标。必须先制定目标行为,再按案主能力分解。

(2)反应性技术:反应性行为通常是与反射性反应和非自主性行为有关的,例如内分泌、焦虑、性冲动和不随意肌肉的活动,包括流涎、眨眼和抽筋等。反应性技术大部分都是受古典性条件制约所启发。①反制约:是用一新的制约反应取代原有的不理想的制约反应,而新的制约反应正好与原有不理想的制约反应相反。②系统减敏法: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案主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案主以安全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步骤:松弛训练,设计焦虑等级量表,系统脱敏。③嫌恶疗法: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案主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果反复如此实施,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④泛暴疗法:泛暴疗法包括想象的和真实的两种,前者称为内爆疗法,后者叫真实接触。让案主想象或真实地面对大量引起他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直至他最后惯于这些刺激为止。(3)综合性技术

①自我管理与引导:1教导案主学会面对困境时的处理方法与技术。2包括:自我约定:指案主自己制定管理计划,选择可行目标。自我监控:正确而详细地观察与记录自己的行为。行为日记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案主自己将与计划相关的行为记载下来,并对相关的因果关系加以评论。自我酬赏:当案主完成计划中的某一目标后,可以进行自我酬赏,强化案主的自我管理与引导方式以及改变过的行为。②示范法:1人不是单靠试错的方式学习,人能通过感应方式代入学习过程,所以观察学习和模仿也是学习行为的一个途径。2类型:现场示范:案主和示范者处在同一时间、空间内,案主观察示范者的行为。现场示范对案主的影响最大,案主模仿的可能性也最高。象征性示范:又称符号示范,即示范者的行为显示在影片、录象带、录音磁带等记录装置上,对案主的影响力没有现场示范的大。内隐性示范:想象中的行为。3结果:学习新的行为技巧并表现出来;抑制恐惧反应;促进反应的发生,③果敢训练:1是行为治疗最常见的一种社会技能训练。2目标是:提高案主在某一情境中采取果敢行为的能力。引导案主能够敏锐地觉察到他人的感觉或权力,并做出适当的反应。不是要去攻击别人,而是使案主能够畅快地表达感受和想法,提高自信心和自我形象。④松弛训练法:1主要是教导案主如何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该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放松肌肉和心境。松弛训练法常常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2分为三种:深度肌肉松弛法:是通过收紧与放松身体不同部分的肌肉以使人更好地体会其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状态,并学习放松全身的肌肉。直接松弛法:直接让每组肌肉顺乎自然地慢慢放松。练习时省去收紧肌肉的部分。意象松弛法:通过想象处于一种舒服与安静的状态中,以此放松自己

⑤多模式治疗法:1多模式治疗法的理论前提是人类的复杂人格可分为七个主要要素:

B=行为,指外显的可观察测量的行为; A=情感反应,指情绪、心情与强烈的感觉;

S=感官知觉,指五种基本知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I=心像,指案主如何看待白己,描述自己;

C=认知,指有关形成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及信念的洞察力、哲学观、意见及判断力。

I=人际关系,指与别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D=药物、生物功能、营养以及运动,该要素所包含的不只是药物,同时考虑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运动型态。

2五项原理:人们的行为与人际互动行为都脱离不了BASlC ID这七个要素的领域;这七个要素彼此相关,必须视为一个互动的系统;有系统地评估这七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情形,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完整的治疗法涉及必须矫正这七个要素中的特定问题;心理困扰是诸如感觉的冲突、认知的误导、缺乏人际技巧、外在存在着压力源等因素下的产物。

3治疗过程:首先要广泛评估案主在七个要素方面的功能状况。其次检查不同要素问的互动关系,目的在于找到困挠案主问题的症结点,使工作者更加充分地了解案主。并设计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最后,根据案主独特的不同需求与期望,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多模式治疗法在治疗技术上采取折衷主义,即他们只使用那些对于特定问题已经证实具有疗效的技术。

4.增强物的使用与强化程序:

在行为治疗模式中,工作者为了鼓励案主继续采取某种行为,常常会使用增强物。增强物分为两类,初级增强物和次级增强物。前者指可以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东西,如食物、饮料和睡眠等,适用于年纪较小、智力较低的案主;而后者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社会和心理上的需要,增强物的使用应注意如下几点:①理想行为出现后应尽快给予奖励。②给予奖励前要让案主知道他为何接受奖励。③当某种增强物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其效果会减弱,必须转用其他有效的东西,或把多种奖励放在一起让案主自行选择。④注意增强物是否适合案主的年龄、兴趣和意愿。⑤留意奖励是否过多或是太少。

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