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行政领导的重要作用
编辑:明月清风 识别码:22-1032463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2 12:55: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行政领导的重要作用

文章标题:行政领导的重要作用

行政领导的重要作用

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作用概括为:

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行政领导以推行政务为主要工作内容,主要是执行性的,它依据国家的法律,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来组织和领导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管理

。离开了行政领导,政治领导也就无从实现。

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公共行政必须有统一的意志和指挥,这就需要行政领导者通过行政领导进行协调,通过制定各种活动程序来控制广大行政人员。同时,现代公共行政也需要行政领导整合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职能,使行政人员通力合作。此外,行政领导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一般而言,行政领导是推动他人去做,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来表现的,因此行政领导是一种具有管理性质的社会活动,公共行政过程与行政领导过程是交叉的。就具体过程来看,公共行政实质是一个不断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出主意”、“用干部”是行政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正是这两种领导职责构成了有效的公共行政活动,并贯穿于公共行政活动过程的始终。

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公共行政的宗旨在于提高行政效能,以高质量、高效率实现行政目标。从公共行政的社会效益来看,效益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行政领导的决策活动。从公共行政的效率来看,效率的高低也有赖于行政领导的组织、指挥行动。从一定意义上讲,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成败的关键,对公共行政的效能会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出自teniu.cc-http://www.teniu.cc/]

在我国进行的经济改革中,一项重要的方针就是改变工业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和夕阳产业,发展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技术和朝阳产业。例如在钢铁工业结构改革中,国家要求逐步淘汰小吨位转炉和电炉,减少高碳钢和小直径、低厚度线板材的生产,重点发展合金钢、特种钢、大规格线板材。但在短期市场利益和地方利益的驱动下,改革工作进展有阻;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首脑机关,发挥权威作用,责令各相关中央职能机关和省厅部门对有悖于改革精神的事件坚决查处、取缔,同时对利益影响较大的地区进行了一定的补贴和扶助,在几年的式建立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基本完成了党中央指定的钢铁工业改革发展规划。体现了行政领导在推行公共行政中的重要作用。

《行政领导的重要作用》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行政领导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202_—202_学行政领导分工

202_-202_学

化州市第二中学行政领导分工

校长、党支部书记:张化兴

主持学校全面工作。负责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组织人事,政策法规,学校发展与规划,财务,教职工政治思想等工作。副校长、纪检委员、党支部副书记:李林

分管学校纪检监察、学校体育(艺术)、健康卫生、心理健康教育、食品安全卫生工作。

副校长、宣传委员:李政任

分管办公室、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副校长、党支部委员:陈列平

协助校长工作,分管德育安全工作、师德师风建设、综合治理、精神文明、理论学习、关工委、团委等工作。

副校长、党支部委员:梁亚来

协助校长工作,分管教学工作、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教师培训、招生自考、教育教学科研,负责教职工绩效考核等工作。副校长、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张康瑞

分管总务后勤,财务收支监管、基建、物资采购的预审等工作,学校“三产”及安全工作、负责教育工会工作。

陈标球:办公室主任,主持办公室工作。协助校长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负

责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职务评聘、学校效能建设、校外工作联系等工作。

唐晓:办公室副主任。分管教育宣传、社区教育、档案管理、文明办公

室评比、教职工荣誉制度积分统计、维稳日报等工作。

陈延:办公室副主任。文明办公室评比、教职工荣誉制度积分统计、维

稳日报等工作。

李郭瑜:教务处主任,主持教务处工作。负责教学常规管理考核,主抓学

风教风建设,开展各种教学竞赛、教学服务活动,建立教学质量跟踪、评价、分析体系,做好教学质量目标分解工作,规划好优生、潜质生、学困生培养方案等工作。

李东升:教务副主任,协助教务主任工作。处理教务处日常事务,负责学

籍档案管理、日常考试等工作。

蒙开炯:教务副主任,协助教务主任工作。处理教务处日常事务。

彭一波:教务副主任,协助教务主任工作。负责档案室、图书馆管理工作。梁帝寿:政教处主任,主持政教处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安全、卫生

工作。主抓校风建设、星级班级寝室创建、荣誉制度实施,开展德育创新科研工作,安全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工作,规范班级管理等工作。

赵金水:政教副处主任,协助政教主任工作。寝室指导教师培训和考核工

作,周末学生活动安排和管理等工作。

陈璋国:政教副处主任,协助政教主任工作。处理政教处日常事务。陈晓博:政教副处主任,协助政教主任工作。负责学生德育安全工作,派

出所社区联系、警民共建、门卫值勤人员考核工作。

陈木贵:总务主任,主持总务处工作。负责学校财务管理、学校的财务预

决算、物业管理、校容校貌建设等工作。

赵善爱:总务副主任,协助总务主任工作。负责秩序管理、校舍安全、消

防、对外联系等工作。

陈华雄:总务副主任,协助总务主任工作。负责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分管食堂,助学券和爱心营养餐实施等工作。

林飞雄:总务副主任,协助总务主任工作。负责学校财产管理,勤杂等工

作,小卖部规范管理。

赖少强:教研室主任,主持教研室工作。负责教育科研、教师继续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

李启志;教研室副主任,协助教研室主任工作。组织校内教研活动。蒋路生:体卫处主任。主持体卫处工作。负责体育卫生工作和艺术教育工

作。

陈文;体卫处副主任,协助体卫处工作。负责体育教学工作,“两操”及

课外文体活动,校运动会组织。

黄勇:工会副主席,协助工会主任工作。

李卓辉:团委书记,主持学校共青团的日常工作,负责团的组织建设,学

生积极分子入党的培养、推荐,负责教工团支部的工作。

彭小斌:团委副书记,协助团委书记工作。负责学生会、学生团体的管理

工作。

王红梅:女工委主任,管理本校女教职工群众组织的工作,协助落实党和

政府有关计划生育工作。

第三篇:行政领导考核办法

领导工作考核评估办法

(202_年7月10日第六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一、考评对象

学校正副校长、正副书记、中层干部

二、考评方法

1、采用二级考评方法。先由校领导工作考评小组进行逐项评议,由总考评组进行综合平衡,确定等级。

2、考评小组由党、政、工和教职工代表组成。对领导工作考评先进行量化,按得分高低依次分成优、良、中、差四个等级,90—100分优等、80—90分良等、60—80分中等、60分以下差等。被评为差等的教师不发学期效益工资。

三、考评内容及权重

(一)德(16分)

1.政治态度(6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富有创新改革精神,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令,促进学校安定团结,政治学习和有关会议全勤得6分,无故缺席一次扣3分,事假一次扣2分,病假一次扣0.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政治上有错误得0分。

2.职业道德(5分)

坚持原则,忠诚于教育事业,勇于批评、抵制不正确言行,有奉献精神,先人后己,不谋私利,得5分。原则性不强,不敢于批评、抵制不正确言行,以权谋私,全局观念差,得3分以下,渎职、失职、发生责任事故,得0分。3.为人师表(5分)

品行端正,作风正派,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做师生表率,得5分;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社会公德意识较差, 言谈举止欠文明得3分以下,有严重问题,在师生中或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得0分。

(二)勤(30分)

1.工作量(4分)

本职工作满工作量或超工作量,且按规定兼课得4分,本职工作量满,但兼课数不足得3分,没按规定兼课2分。

2.出勤(6分)

全学期全勤得6分。全学期迟到、早退累计10次以内,事假三天以内,病假一周以内,得5分。超过的得4分及以下。旷工半天扣3分,一天不得分,期末考核降一个等级,影响严重的降二个等级。

3.履行职责(20分)

月考核全优得满分,有一个良扣3分,一个中扣5分,有一个差扣10分。月考核有一个中等,期末考核最高良等,有一个“差”,期末考最高中等,有二个差等不发期末效益工资。

(三)能(24分)

1.业务知识(4分)

能认真学习有关本职工作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写出读书笔记或论文,并在校内或校级以上获奖或交流得4分。没有获奖或交流得2分,没有论文或读书笔记得0分。

2.业务能力(10分)

本职工作有计划、总结等基本环节,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并能运用一定的理论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得10分。本职工作计划性不够,管理制度不全,不善于分析总结问题,得7分。本职工作没计划、工作较忙乱,得4分及以下。3.工作作风(10分)

工作主动积极,认真负责,工作方法得当,得10分。工作态度一般,工作方法粗糙,得7分。工作被动、不自觉、不服从工作分工,闹地位,比待遇,闹不团结,得4分,情节严重者得0分。

(四)绩(30分)

要求办学思想端正,有创新精神,工作有成效,得到师生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期末由教代会代表投票决定,分优、良、中、差四档。优占60%以上得30分。良及良以上占85%以上得25分,中及中以上占85%以上得20分,差及差以下占15%以上得15分及以下。

第四篇:第四章 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

领导与领导者

一、领导的含义

作为管理职能的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领导的构成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1、权力;

2、对人的认识与理解;

3、与组织和群体成员的联系;

4、领导的风格、作风以及营造出来的组织、群体氛围。

所谓领导艺术,就是指在实施领导的方式、方法上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

领导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性,其次是因人而异,再次是注重实效。

二、公共组织领导者

公共组织领导者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

领导职责主要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和道德责任。

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来源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内部来源,即从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升任和补充。

另一种是外部来源,即从全社会选拔优秀人才。

当前我国法定的是通过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四种方式产生的。

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权力构成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

职务权力即职权。其主要影响方式:⑴合法要求;⑵奖励报酬;⑶强迫;⑷决策;⑸信息控制。

个人权力(即非职务权力)是职务之外的,是由于个人的性格、知识、经验、能力、技术、乃至个人的品质和行为、业绩、声望或其他个人因素获得的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也就是个人影响力。其的主要影响方式有:⑴专家权;⑵个人魅力;⑶良好的人际关系;⑷高尚的品质;⑸创新精神。

领导者的基本技能(THC技能)

1、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T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正确地找我了从事一项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掌握专业技术;②掌握工作方法和程序;③掌握工作制度和政策。

2、人事技能(Human Skill)H技能

人事技能是指在工作中与人打教导的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②识人用人的技能;③评价激励技能。

3、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C技能

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判断和概括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预测技能;②判定技能;③概括技能。

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一、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具体表现为:

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⑵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⑶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二、我过的行政领导制度

行政首长制是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这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是领导个人分工负责制度。个人分工负责制就是行政领导集体内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三、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

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是前两项领导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具体化。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可以表现为三个层面: ⑴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关系的制度;

⑵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联系的制度; ⑶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

第五篇:行政领导科学决策

行政领导科学决策

摘要: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领导者的作用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决策体现出来的。领导者也需要对自己所属的部门、组织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做出决定,这就是行政领导学要研究的行政领导决策问题。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行为,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表现为形成的方针、政策、法规、决议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策和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对象、特定行为作出的具体决定。决策涉及的主体是国家和地方的行政机关,是人、财、物较为集中的权力机构。因此,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决策层能否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施有效的科学决策,事关工作大局。

关键词:决策

行政领导

正文:行政领导决策,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个人或集体,依据法定的职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解决行政领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活动。“科学的决策”的衡量标准。第一,要有准确的决策目标。两个要求:一是正确,二是明确。第二,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检验一项决策是否符合科学的决策的标准就是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否实现确定的目标。第三,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第四,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

科学决策的原则:

1、客观原则。客观原则为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这决不就要求领导者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分析之上。

2、信息原则。决策者要善于发现可供利用的信息,应注意三个问题:(1)要拥有„信息权力”。(2)要善于从一般人忽视的信息中汲取决策的智慧。(3)要具有正确的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区分“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切不可使自身的决策建立在虚假信息的基础之上。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领导者自己的调查研究,称之为“走动式领导”。二是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以获取信息。

3、预测原则。科学的预测是科学决策的前提。领导者如何使自己在日常的领导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4、可行原则。决策方案只有在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前提下,才能对其进行最终选择。

5、选优原则。即任何一个决策方案的最终确定,一般来说,都是确立在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这一基础之上的。

一、现阶段行政领导决策存在的问题

1、行政决策意识不科学。一是政绩观偏差:好大喜功。一些地方的行政首长追求政绩,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容易脱离客观实际,喜欢做表面文章,如大上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项目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二是改革观错位:急于求成。一些领导干部对改革有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只要动机良好,改革的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从而形成了对改革举措不可持怀疑或否定态度,都要大干快上的浮躁风气。三是民主观缺失:独断专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虽具有反馈信息快、决策成本低,决策责任明确,沟通方便等特点,但同时也容易造成行政首长恣意妄为、越权决策、独断专行等弊端,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产生。四是程序观缺位:盲目自信。一些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时缺乏公众参与意识,不充分调查研究,不尊重事物发展规律,不遵守法定决策程序等。

2、行政决策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决策制定权限不明确。尽管党政分开的改革初显成效,但在实践中,作为决策决断中枢系统的各级党委、政府及人大的决策权力、职责及范围划分仍不明确,人大及政府的决策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二是决策系统功能不协调。各级政府已经建立的由信息、参谋、决断、执行和监督等子系统组成的决策系统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作用。三是决策力量发挥不完全。各级党政部门的决策研究咨询机构地位不高、职能发挥不全,体制外或民间的政策研究咨询组织发育缓、数量少、功能弱,未能真正在政府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作为主要决策者的党政领导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作指导,决策时盲目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长官意志主导决策,导致下级缺乏自主决策的权力,严重削弱了决策中的民主机制。

3、行政决策程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擅自决策。一些领导干部的决策实践中,仅凭自己主观臆断,一些主要的功能环节如目标的确定、备用方案的拟制和以及追踪评价等往往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忽略不计,“谋”、“断”不分家或不“谋”而“断”时有发生。二是现场决策。有的决策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全面的分析论证,甚至不经过法律程序,以致草率决策、重复决策、错误决策时有发生。三是独自决策。有的领导在行政决策时没有向专家学者进行决策咨询,便不切边际独自决策,甚至有些只是把向专家咨询作为彰显“公开化”、“民主化”的工具,为主观决策提供科学论据。四是暗地决策。由于我国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度低。一些部门及领导在制定重大决策时过程不透明,一般只将决策结果公之于众,严重侵犯了民众的知情权,使决策很容易脱离民情民意,导致干群关系恶化。

4、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一是无法可依:缺乏刚性和统一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的决策责任追究规定分散于不同的部门制度当中,与绩效考核、党纪处分等交织混合在一起,缺乏刚性和统一的行政决策责任追究法律制度。二是有法难依:缺乏完整、有序、一体的实施环节。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关行政决策责任制度,但这些制度之间缺乏内在的相互衔接,整体配套性不强,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三是执法难严:行政首长负责制成为瓶颈性障碍。当前仍存在一些重大行政决策失误得不到追究和只追究单位责任不追究决策人责任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行政首长处于行政权力中心位置。

二、行政领导科学决策的措施

1、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提高决策主体素质。一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领导干部首先必须讲政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科学决策态度。二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在领导决策过程中,科学文化知识程度越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就越深刻,就越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了解邻近学科、边缘科学知识,力争把自己塑造成为通才,奠定科学决策的坚实基础。三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和状态,直接影响决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因此,领导干部需要培养充满自信、豁达乐观、尊重事实、客观公正、乐于进取、勇于竞争、临变不乱、多谋善断等心理素质,便于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决策。

2、科学决策的前提基础--严格行政决策程序。领导决策是一个过程,需要严格的程序来控制,才能产生科学决策。一是加快行政程序立法。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虽然已有一些关于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但仅局限在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等极少领域,就整体而言,行政程序的立法严重滞后,绝大多数行政行为的程序没在法律化,已完成法律化的程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程序不完整,相互脱节,手续繁琐,互相冲突等问题,应该按照先分散后统一的原则加快行政程序立法。二是强化决策程序意识。作为领导者在制定决策时,要有强烈的程序意识,努力做到每一个决策都要一丝不苟地按法定程序进行,避免因决策的随意性导致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三是严经民主程序决策。行政首长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需要经过一定的咨询程序。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开端,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作为领导者在作出决策前,应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真相,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科学决策的有效保障—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一是建立行政决策权监督制约机制。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公开、效率等原则要求,以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制约机制、法律制度制约机制、群众参与监督机制为基础,以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为核心,以充分发挥监察专门机关监督作用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专门机关监督与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强有力的监督制约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和电子监察等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实现对行政决策前、行政决策中、行政决策后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控和全方位监督。二是建立行政决策审计和评价制度。加强对行政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执行等环节的审计和评估研究力度。依法全面开展审计,科学决策评估指标体系,保证行政决策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规范和完善行政决策问责制度。结合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不断规范和完善行政决策问责制度,实行集体决策失误“一把手”责任追究制。

俗话说:一着好棋,全局皆活。决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是全局工作成功的关键,是领导工作的主要矛盾。如何在领导实践中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把好科学决策关,是新形势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应该学习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实践“三个代表”最根本的体现。

行政领导的重要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