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实验室管理试题
编辑:花开彼岸 识别码:22-746570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3 09:47: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实验室管理试题

实验室管理试题

编制七个计划

《内部审核计划》、《管理评审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比对和能力验证计划》;《质量控制计划》。

编制六个一览表

《仪器设备一览表》;《检验项目一览表》;《人员一览表》;《在用标准一览表》;《合格供应商一览表》。《标准物质一览表》

建立三个档案

1.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内容包括:个人简历;检定/校准人员培训登记表;检定/校准人员奖罚登记表;检定员证书;毕业证书、各种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复印件等;

2.建立《设备档案》;

3.建立《供应商、服务方的评价档案》。

建立三个标识(标志)管理系统

1.建立《样品标识管理系统》,表明已检、未检状态及送检样品在机构运转的全过程中,其识别应保持不变。样品编号、其对应的原始记录编号、对应的检验报告编号应相互有关联性。

2.建立《设备状态的标志管理系统》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应用“三色标识”即合格证(绿色)、准用证(黄色)、停用证(红色)表明处于受控状态。

3.建立《文件标识管理系统》对质量体系文件和外来适用文件都应进行标识管理,并加盖“受控”印章,表明处于受控状态。

保存好二个记录

1.保存“各种质量记录”,包括:管理评审记录、合同评审记录、申诉处理记录、内部审核记录、分包记录、文件控制记录、服务和供应品采购记录、各类人员培圳考核记录等。

2.保存“各种技术记录”,包括:检定/校准原始记录、证书及报告副本、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现场检测记录、仪器设备使用前后及维护记录、实验室的环境监控记录、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记录等。各种质量记录、技术记录的保存期详见《记录的控制程序》中的规定。

第二篇:实验室管理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构建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重点实验室体系,规范和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组织行业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承担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的、关键和共性科技问题。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按照学科领域、产业需求和区域特点进行规划布局,包括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三个层次。基本组织思路是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延伸,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学科群”(也称“学科领域群”),逐步形成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实验室体系。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分工、稳定支持、定期评估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和管理。

第五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六条

农业部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和学术交流活动,科技计划项目优先委托重点实验室承担;重点实验室应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任务。

第二章

第七条

农业部是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和实施重点实验室规划,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联合协作;

(二)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组织开展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和检查;

(三)批准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人选;

(四)统筹协调重点实验室条件建设、科研任务和运行保障。

第八条

重点实验室主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组织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协助农业部考核和管理;

(二)审核上报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人选,并根据农业部的批复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三)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相关条件,为重点实验室运行提供必要支持。

第九条 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工作,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相关问题;

(二)组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织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人选,聘任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

(三)开展重点实验室考核,配合主管单位和农业部做好评估和检查。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的职责:

(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针对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提出本学科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凝练科研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重点组织开展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前沿性以及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2.培育和发展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 3.聚集和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4.组织本领域高水平的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交流; 5.负责指导本“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和运行工作,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并提供必要的科技信息等服务;

6.承担本“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方案编制和考核评估等工作,组织本“学科群”联合申报重大科技计划。

(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针对学科建设和区域发展的科技需求,以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组织开展区域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

2.聚集和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3.接受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的业务指导,指导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和运行,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三)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1.接受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的业务指导,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活动提供服务;

2.开展科学观测,获取农业科学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 3.开展新品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集成试验研究与示范。

第三章

第十一条

按照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农业部组织编制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

重点实验室按照“学科群”思路进行建设,每个“学科群”由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和若干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及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

第十二条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原则上从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中择优委托建设。

第十三条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原则上从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和涉农企业中遴选建设,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研究方向符合农业发展需求,有明确的研究目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鲜明的研究特色,具有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能力;

(二)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研究团队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学风正派;

(三)有较完备的试验研究条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四)依托单位能够保证运行经费,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等。

第十四条 科学观测实验站原则上从已命名的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和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中选建,新建实验站优先从地方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中产生,基本要求为:

(一)具有学科和区域代表性,拥有必备的仪器设备和设施;

(二)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队伍;

(三)依托单位能够提供必要的运转经费和后勤保障。第十五条 综合性实验室建设依托单位依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本“学科群”建设的建议方案。农业部组织专家对建议方案进行论证,并根据需要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开展实地抽查,确定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形成“学科群”建设方案。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编制实验室建设计划,经主管单位审核,报农业部批准后建设。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建设任务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农业部,农业部组织专家按“学科群”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 鼓励国内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科研单位、教学机构和企业联合共建。

第四章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财务开支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第二十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每届任期五年,原则上由依托单位从本实验室年龄不超过六十周岁的固定人员中推荐,报农业部批准后,由主管单位聘任。

第二十一条

综合性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应成立学术委员会,成员原则上不少于11人,其中依托单位的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非依托单位的专家担任,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主任应为本“学科群”的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五年。

第二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应定期开展活动,指导监督实验室主任按照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开展工作,评价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等。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人员管理制度,保持人员的适度规模和合理流动。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和“学科群”内的公共平台,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设立开放课题,并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和自主研制,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

第二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办法,促进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及科学观测实验站之间的科研人员互访、培训和进修工作制度化;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到实验室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研究,不断提高开放水平。

第二十七条

农业部建立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动态反映科研工作和管理情况,相关信息作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考核和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托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属与收益分配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办理。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应推动科研材料、数据、信息等在“学科群”内共享使用。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与推广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重视对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工作。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

第五章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的考评采取报告、抽查和五年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第三十二条

专业性(区域性)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向综合性重点实验室提交工作计划和总结。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向农业部提交本“学科群”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三十三条

农业部按照“学科群”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定期考核和分类评估。每五年为一个评估周期。

第三十四条

考核和评估指标的设立突出针对性和导向性,形成分类分级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第三十五条

对评估优秀的重点实验室,在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对评估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由农业部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两年时间整改。整改后再次评估不合格的,调整实验室主任或实验室建设依托单位。

第六章

第三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农业部xx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译名为“Key Laboratory of xx, Ministry of Agriculture”;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统一命名为“农业部xx科学观测实验站”,英文译名为“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xx,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第三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的主管单位可依据本办法制定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评估需要准备的材料

一、学校领导

1、汇报材料(两份)

⑴学校规模:完中:高中班数 初中班数 实验班数

初中:初中班数 实验班数 小学:教学班数 实验班数(3-6年级)

⑵理、化、生、科学各科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间数、面积 ⑶理、化、生、科学各科实验台、仪器柜数

2、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学校行政会议记录。

3、校级领导听课本(校长、教务主任)

二、实验教师(复印件)

1、学历证书;

2、职称证书;

3、继续教育证书;

4、实验人员上岗证书;

5、实验教师津贴。

三、实验室管理

1、帐:固定资产帐;明细帐;登记册;消耗帐

2、仪器使用说明书

3、维修记录本

4、实验记录

5、仪器设备损坏赔偿记录

6、挂图使用登记册

7、仪器赔偿登记本

8、学生实验座次表

9、教学仪器损失报告单

10、教学刊物

11、制度

四、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2、实验教学评估

3、实验教学通知单(演示、分组)

4、学生实验报告册

5、二课计划、记录、总结

6、自制教具登记本

7、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复印件(教师、学生)

8、分组实验教案

9、实验教师听课本

10、学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册 注:所有材料日期为:2006.9-----现在乌鲁木齐市教育信息服务中心

第四篇:实验室考核试题

实验室考核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重要参数是()、()和()。

2、混凝土强度达到()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规程规定:当采用批量检测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个。

5、通常认为,混凝土的强度分布服从()分布,对某种混凝土强度检验结果,可用()、()和极值等参数对其进行描述。

6、骨料的()、()、()和(),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必须予以严格控制。

7、矿粉还对混凝土抗渗性有较大改善。这主要取决于它的两个综合效应:一是(),二是()。

8、《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检验项目中()、()、()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9、夏季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用的外加剂为()

10、当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混凝土外加剂标准GB 8076-2008中要求相对耐久性指标的外加剂包括:()。

A、泵送剂 B、标准型高性能减水剂 C、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 D、缓凝剂

2、配制混凝土时,水灰比过大,则()

A、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变差 B、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变差

C、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D、(A+B+C)

3、试配混凝土时,发现混凝土粘聚性较差,为改善粘聚性宜采取()的措施。

A、增加砂率 B、减少砂率 C、增加水灰比 D、(B+C)

4、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适宜选用()。

A、高铝水泥 B、矿渣水泥 C、硅酸盐水泥 D、普通硅酸盐水泥

5、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A、1/2 B、1/3 C、3/4 D、1/4

6、在原材料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水泥用量

B、砂率

C、单位用水量

D、水灰比

7、P.O42.5R中R代表()。

A 普通 B复合 C早强 D低碱

8、冬季低温施工混凝土是指施工期间连续5d日平均气温在()以下。

A 5℃ B 0℃ C 10℃ D-5℃

9、、以下关于混凝土收缩的论述何项不正确()A、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收缩越大 B、骨料所占体积越大,级配越好,收缩越大 C、在高温高湿状态下,养护越好,收缩越小 D、在高温、干燥的使用条件下,收缩大

10、高强混凝土的下列优点中,何项不正确()A、强度高 B、可施加更大的预应力 C、耐久性好 D、延性更好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规定温度为-15℃混凝土防冻剂只能适用于-5℃~-15℃的环境中()。

2、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引气剂,新拌混凝土一定具有抗渗功能。()。

3、混凝土是一种匀质性较差的建筑材料,即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所占体积大致为:固相13-84%,液相15-22%,气相1-5%。()

4、矿物掺和料的掺入会增强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和碱度。()

5、用轻粗集料,轻砂(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 kg/m3者,称为轻集料混凝土。()

6、混凝土回弹时,测区面积不宜小于0.04m2()。

7、回弹法测定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大于60MP。()

8、亚甲兰试验主要是用于判定人工砂中石粉含量主要成分是泥土还是石粉的试验。()

9、在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越多和易性就越好。()

10、钻芯法测定混凝土强度时,芯样的抗压强度不仅要求样品表面的平整度,而且同时要求高径比适宜。()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混凝土外加剂?有什么作用? 答:

2、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答:

3、抗冻混凝土和防冻混凝土有什么区别?

4、混凝土二次抹压的作用? 答:

实验室 月考核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重要参数是(水灰比)、(用水量)和(砂率)。

2、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规程规定:当采用批量检测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个。

5、通常认为,混凝土的强度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对某种混凝土强度检验结果,可用(强度平均值)、(标准差)和极值等参数对其进行描述。

6、骨料的(种类)、(形状)、(粒径)和(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必须予以严格控制。

7、矿粉还对混凝土抗渗性有较大改善。这主要取决于它的两个综合效应:一是(火山灰效应),二是(微集料效应)。

8、《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检验项目中(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相对耐久性)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9、夏季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用的外加剂为(缓凝型泵送剂)

10、当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MPa)。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混凝土外加剂标准GB 8076-2008中要求相对耐久性指标的外加剂包括:(C)。

A、泵送剂 B、标准型高性能减水剂 C、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 D、缓凝剂

2、配制混凝土时,水灰比过大,则(D)

A、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变差 B、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变差

C、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D、(A+B+C)

3、试配混凝土时,发现混凝土粘聚性较差,为改善粘聚性宜采取(A)的措施。

A、增加砂率 B、减少砂率 C、增加水灰比 D、(B+C)

4、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适宜选用(B)。

A、高铝水泥 B、矿渣水泥 C、硅酸盐水泥 D、普通硅酸盐水泥

5、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C)。

A、1/2 B、1/3 C、3/4 D、1/4

6、在原材料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D)。

A、水泥用量

B、砂率

C、单位用水量

D、水灰比

7、P.O42.5R中R代表(C)。

A 普通 B复合 C早强 D低碱

8、冬季低温施工混凝土是指施工期间连续5d日平均气温在(A)以下。

A 5℃ B 0℃ C 10℃ D-5℃

9、、以下关于混凝土收缩的论述何项不正确(B)A、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收缩越大 B、骨料所占体积越大,级配越好,收缩越大 C、在高温高湿状态下,养护越好,收缩越小 D、在高温、干燥的使用条件下,收缩大

10、高强混凝土的下列优点中,何项不正确(D)A、强度高 B、可施加更大的预应力 C、耐久性好 D、延性更好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规定温度为-15℃混凝土防冻剂只能适用于-5℃~-15℃的环境中(×)。

2、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引气剂,新拌混凝土一定具有抗渗功能。(×)。

3、混凝土是一种匀质性较差的建筑材料,即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所占体积大致为:固相13-84%,液相15-22%,气相1-5%。(√)

4、矿物掺和料的掺入会增强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和碱度。(×)

5、用轻粗集料,轻砂(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 kg/m3者,称为轻集料混凝土。(√)

6、混凝土回弹时,测区面积不宜小于0.04m2(×)。

7、回弹法测定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大于60MP。(√)

8、亚甲兰试验主要是用于判定人工砂中石粉含量主要成分是泥土还是石粉的试验。(√)

9、在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越多和易性就越好。(×)

10、钻芯法测定混凝土强度时,芯样的抗压强度不仅要求样品表面的平整度,而且同时要求高径比适宜。(√)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混凝土外加剂?有什么作用?

答: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可以改善新拌混凝土和(或)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作用:①.砼中少量掺入外加剂,可以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②.促进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③.促进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的更多的应用。④.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2、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答:(1)降低成本,节约能源。(2)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渗透性(3)可以降低水化热、取代大量水泥。(4)扩大混凝土品种和强度等级范围。(5)缓凝、润滑。

3、抗冻混凝土和防冻混凝土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抗冻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是指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级的混凝土,是混凝土硬化后在冻害环境中抵抗冻融循环的能力;而防冻混凝土是指:冬期负温下施工浇筑时保证混凝土能够抵御一定限度负温(规定温度)环境,以使水泥水化作用得以继续进行,而不致被冻胀破坏,也就是在负温下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不冻结的一种措施,通常在混凝土中加入防冻剂。

4、混凝土二次抹压的作用?

答:(1)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2)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密实度;(3)破坏毛细血管微泵,阻止混凝土内水分上升,减缓了混凝土内水分迁移蒸发的速度,预防混凝土的开裂。

第五篇:实验室试题参考答案

实验室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实验室应[定期]对其工作进行审核,以证实其运行能[持续地]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2.在审核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对质量体系负责的人员应保证这些纠正措施在[议定]的时间内完成。4.审核工作应由受过[培训]和[有资格]的人员承担。

5.审核人员审核的工作应与[审核人员从事的工作]无关。

6.当审核中发现实验室校准或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性]可疑时,实验室应立即[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书面]通知可能已经受到影响的[所有委托方]。7.审核工作应坚持每年应至少安排[一]次。8.管理评审每年应至少安排[一]次。

9.审核依据的文件应包括[质量体系标准]和[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和[质量计划]和[其它约定的合同或协议]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10.审核工作的目的是确定质量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11.审核工作的方式是[独立]性、[系统]性。

二.问答题(你认为正确,请在括号中画√,否则画X)(每题0.5分)

1.为了实施质量体系,在与质量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岗位上都应使用相应有效版本的文件,及时撤出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2.受控的文件应粘贴在实验室的墙壁上,这样便于大家使用和监督。(X)3.质量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的强制性依据,对所有员工都是强制性的。(X)4.实验室对所有与委托人签订的合同都必须评审,并保存书面的评审证据。(X)5.实验室所有质量体系文件都应该受控,受控的文件都应有控制编号。(√)6.实验室对所有的外购品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才可以使用。(X)7.所有执行检测/校准的规范和标准都必须转化成内部受控文件。(√)8.必须保存所有员工的培训记录。(√)9.员工的资格取决于技术水平和学历。(X)10.由于情况紧急,某件重要的设备来不及检定或验证时可先安排检验,但必须有可靠的追回程序。(√)

11.一个实验室获得了认可证书,只不过是证明该实验室具有顾客可以接受的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能力。(√)

12.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首席执行者领导。(√)13.内审员的职责是发现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X)14.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是在编的正式员工。(X)15.合格的样品必须要有合格的标识。(X)16.内审只是对质量体系运行的现场抽样检查。(√)

17.对所发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的跟踪验证主要是看责任部门是否制定措施,是否实施。(X)

18.内审也应保持公正、客观,审核时对不符合项的纠正不提建议。(√)19.内审工作和监督工作一样应经常开展。(X)20.内审员应在熟悉技术工作的人员中产生。(X)

21.内审员应重点审核质量体系运行中的技术活动部分。(X)22.实验室如发生检测事故则应及时安排管理评审。(X)

23.当受审核部门提出的实施纠正措施被认可后,审核工作就可以结束了。(X)24.验证和比对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实验室校准或检验能力得到了维持。(√)25.所有在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目,必须按要求再验证其纠正措施的有效性。(√)26.实验室如没有分包项目,质量体系建设中该要素可以不予考虑。(X)27.实验室在不具备内审条件时可将内审任务分包给外部有资格的机构来做。(√)28.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29.质量记录文件不一定都要受控。受控文件也不一定都要编号。(X)30.质量主管应对内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质量体系。(X)

31.实验室自己编写的技术作业文件要编号,正式出版和购买的标准可以不要求编号。(X)32.质量文件不能随意更改,要经过原审批部门安排进行。(√)33.质量体系运行的重点是预防出现质量问题。(√)34.为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应经常调整质量体系。(X)35.检验数据错了,应由填写人负责在记录上更改。(X)36.管理评审每年只进行一次。(X)

37.检测部门的负责人可以变更本部门执行的作业指导书。(X)38.质量体系审核只是审查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X)39.凡是法定计量/校准机构出具的证书都是有效的。(X)40.为保证检测质量,内审范围应以检测部门为主。(X)41.所有的检测场所的温湿度环境都要严格的记录。(X)

42.只要检验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符合要求,实验室不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监督体制。(X)43.监督工作的性质和做法其实与内审工作相同。(X)44.有毛病的仪器贴上停用标识就可以了。(X)45.仪器设备必须要溯源。(X)46.质量主管的主要职责是审核检测报告的质量。(X)47.外来文件仅仅是指检测/校准标准。(X)48.文件修订要制定相应记录或更改清单。(√)

49.文件和资料控制仅是指内部文件,不包括外部提供的有关原始文件、资料和标准。(X)50.有质量保证的计算机软件可以不在受控文件之列。(X)三.选择题(请在正确答案处的□中画√)(每题1分)1.实验室对质量体系运行全面负责的人是:

A.首席执行者 □

B.质量主管□√

C.技术主管□

2.下列活动中的哪一项须由与其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进行?

A.管理评审 □ B.合同评审□ C.监督检验□ D.质量体系审核□√ 3.如果在质量体系审核中没有发现任何不符合项,则 A.审核无效,审核员应重新抽样调查 □ B.此质量体系没有不符合项 □√

C.审核员应延长审核时间直到发现不符合项 □ 4.进行现场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主要是 A.修改质量手册□

B.验证质量体系文件实施情况□√

C.寻找质量体系文件的问题,以便改进□

5.实验室的客户请一个有资格的机构对该实验室进行质量体系审核,这种审核称为 A.第一方审核□ B.第二方审核□√

C.第三方审核□ 6.审核过程中确定的不符合项的证据必须

A.记录□√

B.被受审核方管理层认可□

C.能在日后检查□ 7.末次会议上检验部负责人问审核组长是否通过审核时,审核组长说: A.已告知受审核方通过或未通过审核□ B.不是审核组能作出的决定□ C.已通知受审核方去如何整改□

D.ABC三条答案都不是□√

8.有时工作急需,所采购的物资或在检测过程中的消耗品来不及检验或没有合适的仪器,又不能确定质量的,在此种情况下 A.仍不准投入使用□

B.应充分相信供应商出具的合格证或充分相信该检测操作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可以投入使用□

C.要经实验室授权人员审批后,做好记录和标识后方可放行使用□√ 9.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主要靠

A.监督□ B.日常检查□√ C.内审□

D.内部质量控制□

E管理评审□ 10.对仪器设备的审查主要是审查

A.校准/检定证书的合法性□ B.量值溯源结果的有效性□√ C.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的完整性□

四.简答题(选择其中的任意五个题)(每题5分)1.内审大致分为几个步骤进行? 答:1>按照审核计划确定审核任务;2>审核的准备3>现场审核4>编写审核报告5>纠正措施的跟踪6>汇总审核报告。

2.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评审的输入要素。

答:1>确保质量体系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对质量体系进行必要的更改和改进。2>内审的结果和客户的期望。

3.审核与监督的区别是什么。

答: 1>目的区别:审核是验证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对运行中出现问题实施纠正和预防的措施实施跟踪实现。监督是对实体(过程)的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防止实体(过程)随时间推移而变质或降级所进行的观察和监视的控制。

2>执行人员区别:审核人员应与被审核工作无直接责任关系。监督人员应熟悉校准或检验方法及程序、了解校准和检验目的以及懂得结果评审的人员来实施监督。

3>方法区别:审核是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实施要坚持系统性和独立性,审核结果要有向首席执行者报告的汇总报告。监督则是日常性的工作,对观察到问题必须记录并及时纠正。4.简述评价质量体系的三种方式。

答:1>由审核员对内部质量体系进行质量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的独立系统地检查。

2>由首席执行者主持对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和适应性的管理评审。

3>由技术主管负责对检测能力进行验证,确定其保持的水平。5.请阐述预防措施的输入要素? 答:客户反馈意见,法律的变化,内审结果,管理评审的结果,能力验证和比对的结果,纠正活动的结果。

6.应对哪些岗位的人员规定职责和权限? 答:质量体系涉及到的所有人员。

7.质量记录的作用是什么?是否要经过审批?

答:1>为证明质量活动满足质量要求提供客观证据。质量记录具有再现性,追溯性和鉴证性。

2>通常质量鉴证记录需要审批,质量管理活动的记录无需批准。8.受控类文件都包含哪些文件? 答: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计划,质量记录,外来文件,档案文件,计算机的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系统中的电子文件和数据等。9.什么是程序?程序文件一般规定哪些内容? 答:1>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2>目的,范围,职责,工作程序(工作顺序),相关文件和表格。10.比对/验证试验的目的。

答:证明实验室校准或检验的质量,反映出实验室测量系统偏差的水平。

五.应用题。根据下述现象叙述如何进行内审(选择其中的任意三个题)(每题5分)1.有一台实验室在册的仪器,在内审时发现粘贴着红色的停用标识。

答:应按照认可准则第5.5.7条的要求,询问粘贴红色标识的原因,查证由于仪器设备存在缺陷对过去进行校准或检验所造成的影响。

2.在审核检测室时,发现同一种工作有两种记录表格同时在用,并且两者之间并不一致。答:查文件分发控制系统表,确定有效版本。

3.两个检测人员对同一件样品检测的结果表述不一样。

答:询问相关的检测人员,并检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判定是检测人员的问题还是文件的问题。如人员问 题则应安排宣贯和培训。如文件的问题则应安排文件的修订。4.内审员在审核仪器设备时,发现一台进口的仪器没有校准/检定标识。

答:查仪器设备的控制目录,查清没贴标识的原因,并执行认可准则5.5.7条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追溯并对可能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

5.内审员在检测室的检验操作台上看到了一份没有任何标识和编号的检验标准复印件。答:根据4.3.2.1和4.3.2.3条的要求,对文件控制和发放进行检查。

六补充题:什么是计量认证?其法律依据是什么?计量认证的内容有哪些?(5分)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

内容:组织: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

管理体系:文件控制,执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标准为有效标准;服务和供应品采购、合同评审、申诉和投诉、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改进、记录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符合规定要求; 人员的要求:人员的能力符合要求;设施设备环境条件符合要求;检测方法符合要求;检测报告的开具符合要求。

实验室管理试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