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音乐拓展课教案
编辑:醉人清风 识别码:22-1027707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8 18:54: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音乐拓展课教案

音乐拓展课教案

时间:202_年12月1日上午

地点:园南中学音乐教室

班级:初二(4)班

执教教师:宋斌胜

课题名称:震撼之音

教学目标:

1、感受以灾难为题材的几种艺术形式各自不同的表现特点。

2、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以及歌曲,体会音乐艺术在表现主题思想上的独特手法以及艺术间的可融合性。

3、尝试自己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填写歌词)。

教学重点:体会用音乐描写灾难的艺术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音乐的表现特点和尝试自己用填歌词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同学们,“灾难”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前阵子的印尼的“大海啸”就曾经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所有的报纸和新闻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情。今天,我们就将听到和看到许多表现“灾难”的艺术作品。

同学们,我们知道,艺术起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有艺术的根源都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来,但经过了升华,艺术的表现方式已经超越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表现方式。那么,既然艺术起源与生活,那艺术也必然在表现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当然,也有和很多的艺术杂表现着“灾难”。

一、热点话题导入:

1、地球上有哪些灾难和事故?请你说说看。

(地震、龙卷风、火山爆发、火灾、病毒、战争等可让学生自己来说)。

2、请你说说近期世界上所发生的一些灾难带给人类的思考和感受?

二、艺术中的“灾难”:

我们知道,艺术是人类生活中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升华。既然灾难一直存在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中,那么自然会有很多的艺术来表现灾难。

很多的艺术作品也在描写灾难的,你能否说出几个呢?

(诗歌、文学、绘画、摄影、雕塑、电影、音乐等等)

学生自己举例说说表现灾难的艺术作品。

1、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表现灾难的艺术作品,请你说说看:各类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师总结:诗歌和文学作品是通过字、词、句、体裁;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明暗的对比;摄影是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雕塑是通过角度、点和线的对比等。

3、在各种艺术表现方式中,音乐是一门相当独特的艺术,它没有诗歌的直接、没有绘画的明了,它需要人们用心灵去体会。

三、灾难电影中的音乐。

1、播放一段电影音乐(先看画面)。

三、灾难电影中的音乐。

1、播放一段电影音乐(先隐去画面)。

l 请你想象一下,这段音乐可能描写什么场景呢?(教师可以提示一下:是一种灾难的场景。)l 请你看一下,没有了音乐背景的电影看起来有没有那种震撼的效果呢?

l 观看电影片段(配上音乐)

2、电影是怎样来表现灾难的呢?(画面和音乐等来分析)。

A:电影的画面非常的震撼,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有震撼力。

B:电影中的音乐也显得非常的紧张,能给电影中的画面起到很好的烘托的效果,使电影的效果更好。l 请同学来说说看: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绪?(紧张的情绪是表达主人公在逃避龙卷风时的危险程,一段人声的哼唱表达了导演对龙卷风这种至今人类仍然未能了解的奇特、壮观的自然现象的一种赞叹和感慨。)

l 请说说看,音乐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主题思想的?

l 教师总结一下:通过节奏、力度、音高变化、速度、和声等音乐要素,在流动的旋律中体现情感和思想。★ 音乐除了和电影画面结合,还可以和其他的艺术相结合,可以让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更加强。请想一下,如果音乐和诗歌、文学相结合,将产生什么呢?——歌曲!

四、唱出“绿色与和平”

1、欣赏《绿色劫难》。

(1)简单介绍一下“黑豹乐队”。

(2)讲讲听了这首歌曲以后,给你的感受:

a:从歌曲的主题上来谈。(讲述绿色环保。表达的是对人类对森林过度砍伐这种行为的愤怒以及呼吁人类保护森林,保护自然环境。最后部分,仿佛是从远方传来的女声的歌声,仿佛是对人类要保护自然的一种呼唤。)

b、从音乐的表现方法上来谈。(采用了摇滚的形式,几近嘶叫的嗓音和力度很强的伴奏,给人听觉上和心灵上产生了震撼的效果)

c、谈谈歌曲给你的启示。

五.学填歌词,唱自己的歌。

1、老师先给出两段旋律(一条快的旋律,一条慢的旋律),学生认真学唱。

2、自己来填词,填的词可以是表现任何有关对美好未来向往的内容。

4、请几位同学来唱自己填词的歌曲。

5、请大家来评价一下同学的作品。

第二篇:拓展课教案

店口二中音乐拓展课程教案

第1次

试音、分声部、学习发声练习

1、分出高声部、低声部。

2、学会唱音阶7个音发声练习的口型和音量的控制。

第2次

1、发声练习的巩固。

2、练习歌曲《欢乐颂》第一声部。

3、基本训练: 气息、发声方法、听音训练等,努力提高合唱队员的表现能力。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

第3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继续练习歌曲《欢乐颂》第一声部。

3、合唱的音准训练。有效控制地歌唱:起声后应立即进行保持上面的头声高位置和深呼吸气息的支持状态,丝毫不能松懈,以保持合唱这门集体艺术的“共性”特点。

第4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练习歌曲《欢乐颂》第二声部。

3、合唱的协调训练。恰当处理合唱层次关系:合唱艺术是多声部的艺术,作品中必然存在层次问题,不同歌曲中各声部担任不同的角色。具有正确的层次关系才能让听众听起来协调悦耳。

第5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继续练习歌曲《欢乐颂》第二声部。

3、合唱的对比训练。合唱的对比训练是合唱技巧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织部分。起、伏、强、弱、快、慢六种力度与速度的对比手段训练,以求逐步掌握这些对比性用声的方法,这是提高合唱训练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

第6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完整练习歌曲《欢乐颂》二声部合唱。

3、合唱的咬字吐字训练。吐字指单字的韵母,“Z”是声母字头,“u”是韵母宁腹,咬字时(声母)必须按“五音”的着力部位咬正确,而且必须发音短促有力。字腹(韵母)必须“四呼”的着力点将字吐出来,并保持一定的口型,直到音符的最后瞬间归韵,就是将复韵中韵母的音素结合为一体,而韵尾必须到音符的最后才收声。

第7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继续完整练习歌曲《欢乐颂》二声部合唱。

3、上下管道成一条直线。上下管道成一直线,是一种很抽象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解到,要通过师范和理论结合使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并在练习中自然放松下巴,从张口发声作到最自然。

第8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新歌练习(第一声部)。

3、声音的亮点练习。

训练发声注意要求有声音的亮点,头腔亮点,注意运用气息,声音共鸣到达头腔,找到这种感觉并保持这种感觉。

第9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新歌练习(第二声部)。

3、处理歌曲、音准、节奏练习。

1、对学生的音准、节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安排简单的音准练习,节奏练习,打好基础。

2、处理歌曲 理解歌曲的内容,歌曲的要求,学生对歌曲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对歌曲的处理在情绪上加以注意就能使歌曲情绪表现更淋漓尽致。

第10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新歌练习(二声部合唱)。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合唱训练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第11次:

(一)、合唱训练

1、姿势巩固训练: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声状态,所有合唱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合唱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这是合唱追求的目标,而统一的姿势就是做到这一点的有力保障,另外,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在合唱排练中减少疲劳,从而提高排练效率。

2、呼吸巩固训练: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趋于合理;在合唱表演中,呼吸换气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合唱队整体达到呼吸的统一。

3、发声训练:模仿老师的发声方法和音色,让所有学生的声音往老师的音色上靠,边唱边听,力求音色和谐、统一。

(二)作品训练《When I Close My eyes》《童心向往的世界》 难点训练:

1、第四乐句从第三乐句的最后一拍开始,乐句也略有变化

2、轻声唱谱,注意乐句间准确呼吸。

3、分别用“啦、咯、噜”进行哼鸣练习,可以打开喉咙,冲击头腔和鼻腔。

(三)总结本次训练情况 第12次:童声声乐基础的训练 1. 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①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

②突起练习。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气息的基本练习: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 /1秒完成)。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咳!......”直至气息没了。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

二、用哼鸣所学歌曲的旋律哼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鼻腔共鸣以及气息的稳定,因此必须长期坚持练习,利用熟悉的旋律练习哼鸣能更好地让学生有兴趣做好每次训练。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附训练内容: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5 5 5 || 5-----‖ La le li lo l 2.1 1 | 5 3 1 ‖ Lu 3.5 3 1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四、总结培训内容第13次: 介绍优质的合唱队伍

(一)介绍合唱队的特征

合唱队里有所需的声部,有足够数量的人以及在组织上有特定的体裁,这些还不能使这个集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合唱团。合唱团应拥有一个艺术演唱集体所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称之为合唱音响成分。

首先,全体合唱人员要善于同时唱,也就是说,所有人要象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一首歌曲的演唱。唱时,在同一时间发出一个词的音,在指定的地方吸气,完成由快到慢和由慢到快的过渡。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节奏齐。同样必要的是,每一个声部和整个合唱团的合唱人员在作品内容要求的地方能够以同样大声或同样小声来演唱。这种个别人在众人中不突出的本领可保证整个合唱团音响力度的平衡。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力度齐。合唱团的全体成员应准确地演唱自己的声部,正确地演唱自己的旋律,音调纯正,不跑调。每一个人都善于纯正地演唱,就可保证整个合唱团音调的纯正。这个合唱音响成分称之为音准。在合唱曲中,文学的词具有很大的意义。合唱团人员如果词读得不清晰,会妨碍听众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词与曲在一首歌中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合唱人员应特别注意所唱作品的词,发音准确和清楚。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吐字。对作品进行卓越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事先要拟订个别地方的不同力度、不同音响色调,亦即色调变化。合唱的上述特征——齐(节奏齐和力度齐),音准,吐字,色调变化——只有在其总和中才能造就一个名副其实的合唱团。

(二)、呼吸训练: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歌唱之前上身保持直立姿势,两眼平视前方,双肩放松,挺胸收腹。其次再用口鼻慢慢地平稳地吸气,缓缓地用口呼气。在训练过程中可形象地去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如在闻花香或在用麦管吸水;吐气时让学生想象是在缓缓地用嘴吹蜡烛上的火苗,让它晃动而不息灭,让学生学会有控制地吸气和呼气来锻炼横膈膜的自控气息能力。练习方法:吸气——控制——吐气(每次各10秒)

(三)、发声练习: 1、2/4 5 4︱3 2︱1——‖

“u”短音

练习声带闭合“u”长音“O”短音“O”长音

2、和声练习第一声部 ⅰ第二声部 5第三声部 3第四声部 1

3、做哼鸣练习:m(a)位置高,穿过眼睛唱出来,多做几个,先看手势,逐个声部加入,然后试着四个声部同时发声,位置要高,声音要轻。

(四)、排练歌曲《在山间》

1、分声部唱旋律。

2、用“u”模唱,寻找“头声”的感觉。

3、两个声部合起来。

4、填词。

5、合唱。

6、感情处理,注意看指挥的手势,起声和收声要整齐。

第14次: 合唱声音处理

1、介绍适合合唱作品的音量。

很多作品都要通过小而弱的音量来表现内容,造成力度的对比音量大的歌手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歌声,以免破坏整个声响效果。弱声时要求更集中、更有力、更有紧张度。因此,队员应该掌握半声、轻声、抑制声的唱法;学会随时调整力度,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演唱符合整个色调的变化要求。

1、音色 通过对共鸣的泛音的调节,使音色有灵敏而多样的变化能力,或浓或淡,或明或暗,能高亢激越,能深沉委婉,有极大的适应性,能根据音乐内容而作出变化,这些变化又统 一在色调处理之中。

2、发声歌唱的声音有音质、音高和音量的要求,还有色调处理的起伏变化,要调动所有与发 声有关的器官参加工作,而且正确灵活地配合动作,才能实现演唱的发声。

(1)起声——有“激起”和“舒起”两种,唱歌时主要用“激起”,这种发声需要声带靠拢,意识中想好了音色,音高和音量的要求、把韵母和共鸣器官的位置都准备好,用符合情绪要求的恰如其分的气流突然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起声要求音头准确、整齐而有弹性,干净清脆,不能带有“舒起”所特有的沙哑声,防止臃肿无力的起声。半声、轻声和抑制声都属于弱的音响,但是方法和效果是不同的。半声指演唱时较少使用本嗓,通过饱满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均匀节制而富于流动感地控 制声音。这种音色的穿透力很强,凝聚并有良好的共鸣,使较远距离的观众也能清晰地听 到柔美的倾诉,常常刻划诗意、神秘、梦幻的意境;轻声指使用正常唱法减少音量的技巧,属于色调处理中的力度对比,优美而含蓄;抑制声更侧重于表情意义,用有力的气息支 持着短个唱词的始终,与半声唱法相比较,显得多用本嗓而不过于强调共鸣,往往表现悲 伤、愤怒、痛苦这类情感。成熟的合唱队能默契地运用这些技巧,并且与咬字吐字等其他 技术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音乐内容。

(2)共鸣——歌唱的时候,人体的喉腔、咽腔、鼻控、口腔、胸腔、头腔(包括前额和 两颧)都起着共鸣作用,由声带产生的基音p通过这些共鸣可以增大音量,改变音色,使演 唱不太费力而达到很好的效果。其中喉腔、咽腔和口腔都是可以灵活调节约。头和身体的 姿势也影响着共鸣。通过训练,合唱队员可以随着不同的音量、音色要求,随时把共鸣调 整到最佳状态,这是一门相当复杂的艺术,很多声乐艺术家毕生探索声乐的奥秘。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合唱队员都是歌唱家,但是一些基本知识还是应该掌握的。指挥在排练合唱 时应该结合一些基本技术要素来使其统一,以取得良好的合唱共鸣。

3、学唱《在山间》(1)、第一、二声部分别学唱谱。(2)、第一、二声部合唱歌谱。(3)、钢琴分别弹奏第一、二声部,二声部试着合唱歌谱。

4、声部平衡和谐练习

第15次: 教学内容

1、介绍“轻、柔、美、高”原则

2、合唱中不提倡“波动”

3、发声练习

4、细排《在山间》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合唱区别于独唱,不适合使用波动,合唱讲究的是共性而不是个性。

2、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轻、柔、美、高”原则是高水准合唱队必须具备的。教学准备:

1、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1)、关于波动 波动是合唱的忌讳,尽可能不要使用,因为波动的幅度大小或波动太快都会破坏合唱的音响。合唱追求的是共性、统一,这种演唱形式有别于独唱中极富个性化的演唱技巧的发挥。

(2)、合唱中需要把握的“轻、柔、美、高”原则

近年来在合唱艺术中,表现的倾向是“轻、柔、美、高”,即音量轻,音响柔和,音色美,共鸣位置高。采用积极的轻声作为基本力度,在表现需要时才偶用强声。用抒情性女高音的音色感觉作为统一的基础,其他声部与之靠拢,在取得共性的前提下发挥各声部的表现特长。这种趋势使合唱音色亲切热情,声部之间融合,容易取得音准协和,高位置共鸣使低声部不再笨拙,整个合唱节奏鲜明、灵巧而富于变化,从而扩大了刻画音乐形象的能力,更便于深刻细腻地抒发感情。这体现了现代人审美标准的变化我们应该掌握这个动向,使合唱艺术更加科学化。

2、发声练习(1)、连音练习(2)、跳音练习(3)、齐唱连声曲《A MA NI 》

3、排练《编花篮》(1)、二个声部分别跟琴唱一遍歌谱。(2)、钢琴错开一个声部分别与另一声部合练。(3)、二个声部分别不加伴奏唱谱。(4)、抽查部分同学的唱谱情况,给予及时的纠正。(5)、布置各声部长课后逐一检查。

1、初步了解合唱中的审美艺术体验

2、了解合唱中要求统一的目的3、注重头声训练

4、分声部练唱歌曲《在山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合唱统一要求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在合唱队中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要有团队意识。

2、通过呼吸训练,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地使用气息歌唱。

3、通过发声练习,用“u”或 “lu”来练唱,以此训练学生的头声。

4、两声部合唱,先唱乐谱,后填词。做到声音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教学准备:

1、教学图片

2、教学录像

3、钢琴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1、向学生介绍合唱中的审美艺术体验。当我们投身到合唱活动之中时应保持一种最兴奋、最积极、最崇高的精神状态,全神贯注、排除杂念,整个身心都化入音乐表现之中,这就是演唱时的审美艺术体验。人们得以在其中陶冶情操“铸造高尚” 的灵魂和锤炼健全的人格。当处于合唱状态中时,人的整个精神状态都是积极的,都是对艺术极富表现力的。

2、提出合唱统一的目的。合唱的统一要求是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在演唱中我们应尽量做到强而不炸,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统一得越好,合唱队的演唱水平就越高。让我们在演唱实践中把理论转化为对作品的艺术处理。

3、发声练习

4、排练《在山间》(1)、分声部唱谱(2)、分别用“Lu”模唱各声部的旋律(3)、分别用“啊”模唱各声部的旋律(4)、用“啊”合唱二声部(5)、强调声部的和谐、统一,声部之间互相听并互相靠拢,二声部尽量往第一声部靠拢。(6)、试着用轻声唱来表现,在控制音量的同时状态还需保持积极。(7)、分声部轻声唱词。第16次:

1、发声练习

2、排练《在山间》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合唱统一要求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在合唱队中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要有团队意识。

2、通过呼吸训练,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地使用气息歌唱。

3、通过发声练习,用“u”或 “lu”来练唱,以此训练学生的头声。

4、训练学生对指挥手势的敏感性。教学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发声练习(1)音域扩展练习(2)头声练习(3)哼鸣练习:调整音色、音量、音高,适当控制,哼鸣的位置高,穿过眼睛唱出来。

2、合唱曲《小号手之歌》排练(1)分声部唱谱、唱词。(2)合唱歌曲(3)歌曲处理(4)教师示范mp、mf、p、f、渐强、减弱、渐慢等在音响效果中的变化和指挥手势中的表现。(5)对合唱中的起声和收声提出要求,要整齐划一,在感觉上好象是一个人在演唱,要集中关注指挥的手势,一切行动看指挥。(6)训练队员对指挥手势的敏锐性。

第三篇:拓展课教案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 2. 动手制作、自主探索莫比乌斯带。

3. 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具、学具准备

剪刀、胶棒、彩笔、纸带4条。教学过程:

提出要求,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魔术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变魔术,好吗?

师:这是一张普通的纸条,请问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生:4条边,两个面。

师:那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让学生想一想)(备:如果没有学生会做的话就教师提示)师:你能展示给大家看么?

生展示:纸条的两头捏在一起就做到了。师:请你来指一指它的两条边、两个面。(师姐说:上边,下边,里面,外面)师:有同学想这很简单嘛!(老师把纸圈放开)那你能把它变成1条边,1个面么?(生试一试)

生:纸条一头旋转180度和另一头粘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示范,讲解: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我们先捏住纸条的两端,做成纸圈,(生跟师一起做)然后左手不动,右手旋转180度,把反面翻上来,和正面粘在一起。(生跟做)(速度慢、等学生)(落实全班每人都会粘莫比乌斯带,师巡视,同桌互相帮助完成)(纸条始终让生看清楚)

师:它是一条边,一个面么?(指一生,它是一条边么?有什么好办法?)生:用手指沿着边一直摸,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会怎样?

生:又回到了起点?(师补充而且经过了每个地方)那它是一个面么?有什么办法? 生:沿面一直摸下去

师:为了让我们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用彩笔沿着这个面一直画下去。师:有什么发现?

生:最后又回到了起点,而且整个面都画到了。师:证实了它是一个面。

师:你知道这个奇怪的圈叫什么名字么?师: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的。(板书:莫比乌斯带)

师:同学们,假如一只小蚂蚁爬在莫比乌斯带上,它会有什么奇遇呢?(出示课件)生:小蚂蚁永远也爬不出去。

师:小蚂蚁经过了每个地方,却始终也爬不出去,哎,真是爬无知经啊!为什么会是这样? 生:一个面。(师板一条边,一个面)实践 一.(1/2)

师:这个莫比乌斯圈还可以变魔术呢?(停顿)如果沿着这个圈的中线一直剪下去,会怎样呢?

生:„„(师没有评价)

第 1 页

师示范:到底是什么呢?试一试,剪一剪,在剪之前老师有一个建议:首先折一小段,再沿中线剪开一个口子,最后沿中线一直剪下去。师:是什么呢?

生:变成了一个大圈!

预案1:

师:刚才有同学轻轻地问我,大圈还是莫比乌斯带么? 生:不是;是

师: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怎么办? 生:用笔画。师:你来说说,生:又回到了起点,(师补充:没有经过每个地方不是莫比乌斯带。)预案2:

生:这个大圈是不是莫比乌斯圈呢? 生:是 生:不是。师:怎么办?

生:用笔画,起点和终点重合了,但有些地方没有画到,师:说明不是莫比乌斯带。

师:还想剪吗?如果再沿中线剪开,会是什么样? 生:„„

师:剪一剪,你得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莫比乌斯圈真是太神奇了!二.(1/3)

师:还有更神奇的呢?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条,粘成莫比乌斯圈,如果沿1/3处(用剪刀演示在哪里)一直剪下去。沿着莫比乌斯带的1/3处一直剪下去会怎样呢? 生:„„

师:试一试,剪一剪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变成了一个大圈套一个小圈。(此处可出彩)师:颜色上有什么发现? 生:„„ 用途: 师:(举起)一个看似简单的小纸圈,竟是如此的神奇,它可不光好玩有趣,还很有用!想想在生活中它都可以用到什么地方呢? 生:„„(让生细说)

师:我们平时听磁带的时候,都是一面听完了再听另一面,如果把磁带做成莫比乌斯带会有什么好处呢?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很有趣的图片(出示课件)

1.这是北京西城区的一个莫比乌斯爬梯,有空你可以去玩玩

2这是瑞典198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这个图形看上去是立体的,可如果你沿着它的面一直摸下去会发现又回到了起点,而且经过了每个地方。它只有一个面。实际上它是一条立体的莫比乌斯带。

3.这是中国科技馆的展品,叫做“三叶扭结”。它也是一条莫比乌斯带,假期,同学们可以

第 2 页

去看一看。总结

师: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生:„„

师:是呀,“莫比乌斯带”非常神奇,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希望这节课能给同学们有所启发,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问为什么,相信更多伟大的发现会在四(6)的每个同学身上诞生!

师:还想接着研究莫比乌斯带吗?你还想怎么玩?(出示课件)生:旋转360度,沿1/4,1/5,对折剪„„)

(没有的话,师引:刚才我们是旋转180度,沿着1/2和1/3剪开,你还想怎么玩?)师:请拿出4号纸条,选一种玩法剪一剪,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师:时间过得真快,下课了,同学们,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下课!

第 3 页

纸桥承重

教学目标:

(1)学习怎样提问题、收集资料、表达交流。(2)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3)了解有关桥的一些知识 课前准备:

1.世界著名桥梁(幻灯片、简介)2.桥梁的种类(幻灯片、简介)

3.材料:报纸、铅画纸、钩码、挂盘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习提出问题,并进行归纳。(2)了解世界著名桥梁。教学过程:

(1)介绍本单元学习任务:了解桥梁的有关知识,探究桥梁的形状与承重有关,完成学习包相关作业。

(2)介绍本单元学习目标:学习如何提出问题,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3)引入:我们学校附近有几座小桥,大家知道还有很多大桥,老师给大家介绍。(4)“世界著名桥梁”幻灯片。

(5)同学们,关于桥,你们想知道些什么?(6)学生发表看法,记录在黑板上。(7)修改问题,使问题的指向更明确。

(8)将问题归纳为几个大类。(如桥的种类、桥的结构,桥的材料,桥的功能„„)(9)分配任务,大家回去分头就刚才提出的问题收集资料,下一节课在课堂里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交流汇报 教学目标:

(1)学习表达交流中的要求。

(2)同学间初步形成相互学习、启发的风气。教学过程“

(1)各小组汇报本组收集的资料,其他组同学可以对资料提出问题(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并对汇报情况进行评分(内容、形式、声音、语言表达等各方面)。

(2)教师在每组汇报后适当点评,指出汇报时应注意的问题。(3)大家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桥的知识和汇报的技巧)。

(4)我们是否亲自制作一座桥?参考学习包第29页几种形式,先回家试试看。

第三课时

探究纸桥的形状与承重

第 4 页

教学目标:

(1)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2)在探究中学会相互启发与合作。教学过程:

(1)讨论纸桥制作的条件,以便比赛公平。(如:统一纸张、不用任何粘结材料、比赛时“桥墩”间距一定、承载的中午挂发要一致„„)

(2)各小组先用废报纸试验。将纸折成各种形状的“桥”,试验其承重多少,从中找出承重最大的纸桥。

(3)各小组交流探究经过,但不介绍探究结果。

第4课时

比赛、评价 教学目标:

(1)以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参与探究。(2)体验评价方式 教学过程

(1)各小组演示制作的纸桥,测定纸桥最大的承重。(2)公布比赛结果,优胜组代表交流探究、制作体会。(3)个人写活动体会、评价,小组互评。

六、课后反思:

(1)初次让学生尝试实验探究过程,不要求形成完整的概念。要在多次实践后,学生才可能有较强的自主意识。(2)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压力”、“形变”、“承重”等问题,实验探究时,有点无从下手。教师应及时启发指导。

(3)比赛是一种较好的形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课内课外任务适当,学生能完成。

第 5 页

《神奇的水》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科学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透明玻璃瓶、红色的水、薄纸巾或棉布条、一元硬币或曲别针、滴管、大的空塑料瓶、钉子或锥子、托盘或盆、盛水的容器、小物品(最好由一种材料构成的)、搅拌棒、玻璃棒。教养方面:

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教育方面:

科学知识: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发展方面: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汇报员。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神奇的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新浪视频和土豆网等网站找到相关的实验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然后指导学生做好相关的实验,让同学们对水的神奇之处有切身体验。教学过程

一、简单的引入新课的学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一些本领,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

二、探索和调查

一、发现水的神奇之一——往高处“爬”。

1、师提问:把窄纸巾插入红色的水中,纸巾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预测并发表。)

2、分组实验。实验中注意捏纸巾的手尽量不要晃动。还可以将薄纸巾用夹子固定在铁丝上,用双手托住细铁丝,观察水往上“爬”的现象。

3、汇报实验结果。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 5.魔术表演:变色花,【百度视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b9bce0100ckzf.html 教师要指出只要是水通过材料的毛孔或细缝隙穿行的现象都属于毛细现象。

第 6 页

二、发现水的神奇之二——表面张力。

导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水往高处爬的奇妙现象,其实水还有更神奇的性质,不信,大家再来做个实验试试。

(实验准备:每个小组发一枚硬币,一支滴管。)(1)设疑。

教师用滴管滴一滴水在一枚平放的硬币上,提问:如果一直这么滴下去,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水会从硬币上流下来)

(2)猜测一枚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组员们自由猜测,讨论后组内得出的结果由记录员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实验前,先猜测,必然会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于判断和推理,在脑海中产生多种解释模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3)讲解往硬币上滴水的实验要求:

①在做实验时,硬币要平放在桌上,每次只能滴一滴水,边滴边数,记录当水溢出来时,一共滴了多少滴?

②要从各个角度(正面、侧面)观察硬币上的水。(4)学生分组实验。先观看实验视频,然后自己再做。

【百度视频】http://video.sina.com.cn/v/b/58903308-2304812953.html 【百度视频】http:// 4.除了这些,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5.学生预测后试验验证。

第 8 页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出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科学知识: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出蒸发要吸热的科学原理。教师准备:温水、小烧杯、酒精、温度计、纱布、酒或酒精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喜欢玩游戏吗?上新课以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湿布画两幅简笔画。请大家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刚在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水迹还存在吗?

生:不在了。“水干了”

师:这时你的脑子里会产生些什么问题? 生:水到哪里去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出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主体探究:

师: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可能变成了什么?你看到了吗?闻到了吗? 生:渗到黑板里去了。生:蒸发到空中去了。

师:请你们自己给蒸发下个定义,也就是说什么是蒸发?(板书:蒸发)生: 其实蒸发就是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的现象。(板书:水—

—水蒸气)师: 在我们的周围,你还知道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请举例说一说。生:夏天,人们经常往地面上洒水,水一会就干了就是蒸发。生:湿衣服会干了。

师:其它的液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呢? 生:有。不盖盖的酒精会蒸发掉。师:在蒸发的过程中有没有温度限制呢? 生:没有。

师:可以说:(板书:在平常温度下进行)。师:在蒸发的过程当中,还有没有其它的现象呢?

师:我们现在看书29页,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水干后是否还有这种感觉?请把你的感觉填写在书中29页下面。

生: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先感觉很凉,等水干了就不凉了。

师:大家讨论分析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先感觉很凉,等水干了就不凉了

第 9 页

的原因。

生:蒸发过程中还会(板书:吸热)

师:是不是所有的蒸发都需要吸收热量呢?我们在通过一个实验进行验证。指导学生利用温度计做实验,体验蒸发需吸热的科学原理。(出示课件)

生:实验(师:指导学生用温度计先测教室温度,再测酒精温度,然后取出温度计看温度的变化。)

生:汇报实验结果,温度计温度下降。生:发现蒸发过程中还有吸热的现象。

师:夏天,从游泳池上岸之后,觉得特别凉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因为被风一吹,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了人体的热量,所以觉得凉爽。师:生活中蒸发需要吸收热量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些吗?

生:穿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容易着凉感冒,是由于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人体热量所引起的。生:夏天走在树林中,感觉特别凉爽是因为树叶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热量。生: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教室会凉快许多,是因为地面的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教室周围的热量。导学明理:

师:看书P30,什么是蒸发?

生:课件演示:

1、在常温下

2、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3、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4、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下面老师要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平时你们怎么晾衣服的? 生:通常把衣服晾在太阳能照射得到又通风的地方。

师:还有吗?晾衣服的时候是不是团成一团,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就行了?为什么? 生:还要把衣服摊开来晒。只有这样,衣服才会干的快。师:联系这个生活实例,同学们能否说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

生:(出示课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与蒸发的面积有关;

2、与风有关;

3、与温度有关

师:作业看书28页以小组形式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与蒸发的面积有关;

2、与风有关;

3、与温度有关(注意只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板书:

8.水到哪里去了

在平常温度下

蒸发:水----吸热----水蒸气(液体)

(气体)

第 10 页

《变色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物体变色的现象,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出变色游戏原理,体会到有些物质的变化,会生成新物质。

2、能力目标;能按照图示进行正确操作,完成变色游戏;能通过实验找出一种可以用作隐形墨水的植物汁液;能举出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变色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愿意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变色的现象,能辨别物质的变化是否会产生新的物质。

难点:通过趣味活动,指导学生探索神秘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实验桌上有1个纸盒,装有8个100ml小烧杯,分别盛有淀粉糊、柠檬汁、洋葱汁、白菜汁、冬瓜汁、白醋、碱水、甘蓝汁,1个500ml大烧杯中装着稀释的漂白剂,竹筷上穿有红纸条、棉布条、橡胶条和塑料条, 稀释的碘酒、滴管,棉签、3根蜡烛、3个小碟子、火柴、宣纸3张,记录卡1张。

教师准备:水槽内有稀释的碘酒溶液, 用米汤写好字的白纸 ,多色果冻,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日记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1)教师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一起欣赏任小辛同学的一篇日记(出示课件, 配音朗诵日记内容)。

202_年5月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下午,我们全家到大姨家作客,在表姐的书橱上,一篇名叫《同志的信任》的文章吸引了我。文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爱国革命者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就义前,偷偷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密信,而聪明的鲁迅先生将信浸泡在碘酒中,让字迹浮现出来。起初我还真的不信,结果试了试,太奇妙了,还真的能行。

(2)提问:看了这篇日记,你相信有这么神奇的事情吗?我们该怎么办?

2、实验演示,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课前用米汤写在白纸上的密信,提问:谁能想出办法,让字迹浮现出来?

(2)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将白纸浸泡到稀释的碘酒溶液中,写有“21变色游戏”的字迹立刻浮现出来。

3、大胆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1)教师谈话:看到这一现象,你想说什么?

(2)学生质疑:米汤原来是无色的,为什么现在会显出蓝色的字迹?米汤中有什么东西,遇到碘酒会变色?米汤写的字放在其它液体中会变色吗?

(3)教师讲述: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做游戏揭开这些谜底,共同学习

(二)、自主探究,交流研讨

第 11 页

1、游戏一:淀粉遇碘酒变成蓝色

(1)教师讲述:在每组的实验桌上,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游戏材料,介绍碘酒和淀粉糊。

(2)课件出示游戏方法:先用滴管吸入碘酒,再向淀粉糊中滴入3-5滴,边滴边搅拌,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3)学生看图操作,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汇报游戏结果:淀粉糊滴入碘酒后变成蓝色。(教师板书:淀粉 遇碘酒 蓝色)

(5)教师讲述:已经变成蓝色的淀粉糊不具有可逆性,产生了新物质。(板书:生成新物质)

(6)引导学生寻找米汤和淀粉湖游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两种不同物质遇碘酒都会变成蓝色?

(7)学生大胆猜测,小博士释疑:米汤、马铃薯、馒头、山药、红薯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淀粉,它们遇碘都会变成蓝色。

2、游戏二:用植物汁液试制密信

(1)教师谈话:用米汤可以制作密信,其实制密信的方法还有很多呢!有些植物的汁液就可以做密写药水,制成密信。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四种植物的汁液:柠檬汁、冬瓜汁、洋葱汁、白菜汁,请选择你喜欢的汁液做游戏。

(2)课件出示游戏方法: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汁液做游戏,用棉签蘸着汁液在纸上写一个字,想办法让它快速干燥;与小组同学交换纸片后,放在蜡烛上方烘烤,距离要适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填写记录卡。

(3)学生看图操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汇报游戏结果:

(5)提问:除了刚才游戏中的四种汁液外,还有哪些植物的汁液也可以做密写药水呢?

(6)教师讲述:除了蜡烛可以加热,课本81页上图还为我们提供电灯泡烘烤的方法,师生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3、游戏三:漂白剂褪色游戏

(1)学生分组探究:按照课件所示方法,将布、橡胶、塑料、纸的一部分浸入漂白剂中,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重点强调;漂白剂是一种腐蚀性的化学试剂,游戏中千万要注意不要碰到皮肤上,进行安全教育。

(2)师生归纳出结论:布、纸遇漂白剂易褪色,橡胶、塑料遇漂白剂不易褪色。(板书:纸、布遇漂白剂褪色)

(3)联系生活实际,例举生活中的褪色现象?

(三)、丰富知识,拓展延伸

(1)小魔术:把甘蓝水分别倒入白醋和碱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甘蓝水遇碱水变成绿色,遇白醋变成红色)

(2)出示多色果冻,电教媒体展示:制作多色果冻的方法。

(3)学生“畅谈收获” 教师寄语,结束全课。

第 12 页

《有趣的磁铁游戏》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小科学家记录本、利用网络搜集的磁铁的知识,曲别针、钉子、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铜器、铝器等。

教学课题:有趣的磁铁游戏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知道磁铁都有南(S)、北(N)两极,能指南北以及能吸引哪些物体。知道有些物体可以被磁化而具有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与同学合作探究磁铁指南北的特性;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2.探究磁铁两极磁力强、中间磁力弱的特性。3.能能认用真简观单察器、材大做胆简猜单想的。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

2、展示图片,讲秦皇陵利用磁石门防刺客的故事,3、提问: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4、引入:其实,磁铁不仅能吸铁,它还有许多重要的本领,这节课,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来进一步认识这位老朋友。(板书:有趣的磁铁)

5、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6、引入:看来同学们的想法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来认识磁铁,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

二、观察交流,实验探究

(一)认识磁铁

1、谈话:课前你们搜集了一些磁铁,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拿出来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交流:磁铁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每一块磁铁上面都有S、N两个字母。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你能给不同形状的磁铁起个名字吗?(认识常见的碲形磁铁、柱形磁铁、条形磁铁。)引导学生说出磁铁的两极。

(二)探究性质

1、做玩磁铁的游戏。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磁铁,知道常用的磁铁形状各不相同,但却都有两个极:S极、N极。下面我们就开始做完磁铁的游戏,一边玩一边探究其中的科学知识。

活动要求:(1)每个组都有一个材料盒,教室还有许多现成的材料,你都可以把它充分的利用起来。

讨论:小组的同学先商量商量,你们打算利用磁铁玩什么游戏?在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小组的同学要合作、不能抢材料、要边玩边观察现象,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第 13 页

强调:在玩磁铁的时候请你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用不同的方法

(2)仔细观察,每一种玩法至少要有一个发现(3)通过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

(4)把自己的发现用简单的语言、图画或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各组至少进行一种游戏:

3、小组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学生汇报那一种游戏就探究那一种):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引哪些物体,可以吸引哪些物体; 把磁铁隔着纸、木板、塑料等物体吸铁,观察能不能吸住;

“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吸引的数量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悬吊磁铁”游戏:把一块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手转一转,等到它静止下来,观察它的指向;

磁铁碰磁铁游戏:用一块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另一块磁铁的两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

4、师生总结出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极磁性最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指南北,干扰信号。

三、介绍资料,交流应用

1、提问:刚才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发现了磁铁这么多的重要本领,谁来说一说?

2、联系实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谁能举个例子说明它们分别运用了磁铁的哪个性质。

3、谈话: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磁铁最早的国家,“司南”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磁铁的实例。出示磁铁的发展历史(资料来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8638.htm#8)。出示中国的四大发明:(资料来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420.htm)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小明家有一个深水池,有一天妈妈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掉到深水池了,你能帮她想个办法,不用下水就能把钥匙捞上来呢?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提问:这节课,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2、评价:你觉得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怎样?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3、布置作业: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玩磁铁游戏,发现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课后你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制作一个玩具?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交流。

第 14 页

第四篇:音乐拓展课《古诗词吟唱》

音乐拓展课《古诗词吟唱》

课题:《在吟唱中探究古诗词意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送元二使安西》等几首古诗词的复习和新授《游子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诵读和吟唱的知识与技能。

2.学生自主学习,用诵读、吟唱、演奏、肢体语言等表演形式体验和表现中国优秀古诗词的美感,探索古诗词的意境。

3.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递进”教学理念,满足学生差异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能较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并掌握古诗词诵读的基本方法,进而能准确表达古诗词意境并通过各种表演形式进行表达,逐步形成“吟——唱——演”教学模式。

一、导入:

教师: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优秀中国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明珠,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学校的《古诗词吟唱》音乐拓展课活动已开展一年多时间,同学们已经学会吟唱不少古诗词。我们中预年级同学自开学以来,也已经学习吟唱了几首古诗词。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说一说,我们已经学习吟唱了哪几首古诗词?

学生:我们已经学习吟唱了《咏鹅》、《送元二使安西》、《木兰辞》和《满江红》。教师: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徜徉在古诗词文化的长河中,通过对诗人情感和心灵世界的探寻,来品味古诗词的意境。在吟唱古诗词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有表情地诵读。请同学说一说,诵读和吟唱古诗词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疾徐有度、声情并茂……

教师:并且不仅要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疾徐有度、声情并茂,而且要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现在,我们就请各小组同学来复习已学会的古诗词。

二、复习《送元二使安西》、《木兰辞》、《满江红》 1.复习《送元二使安西》 2.⑴ 诵读

(先播放示范录音,学生再模仿录音有表情地诵读)

⑵ 吟唱(由同学弹奏古筝伴奏)

教师:这首歌曲的曲调来自古琴曲《阳关三叠》,音乐风格典雅古朴,很好地体现了诗歌的内涵,词曲相得益彰。

(唱两遍,第一遍集体吟唱,第二遍由部分同学来表演吟唱。)⑶ 同学们谈对该首诗的理解及所表达的意境。

[关键词:朝雨浥尘,柳色一新,充满诗情画意。殷勤劝酒,诉说衷肠,与友人难分难舍,对友人远赴边疆的体贴关怀。以景衬情,情切景真,离席送别中的千古绝唱。] ⑷ 教师讲解、概括: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这首诗又叫《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依依惜别的情谊,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3.复习《木兰辞》

教师:《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是依依惜别的朋友情谊,北朝民歌《木兰辞》则表现了一位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⑴ 诵读:

木兰辞(北朝民歌)

⑵ 同学谈对该首诗的感受和理解及所表达的意境:

[关键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端庄从容的风姿。] 教师: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表现出木兰对父母的关爱和孝敬,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一代巾帼英雄南征北战英勇杀敌,表现出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抗敌御辱的爱国精神。

⑶ 吟唱(由同学或老师钢琴伴奏)

⑷ 并用肢体语言(自编舞蹈)表达《木兰辞》的意境。

3.复习《满江红》

教师:《木兰辞》既体现了古代中国妇女的英雄形象,又表达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们吟唱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古诗词? 学生:《满江红》。⑴ 诵读:

满江红(宋)岳飞

⑵ 同学谈对该首诗的理解及所表达的意境。

[关键词:“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浩然正气、英雄气质,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收复山河的宏愿,艰苦的征战,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历史已把《满江红》词铸成岳飞爱国精神的载体。] 教师: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在吟唱中,我们要唱得铿锵有力,把诗词中气势很好地体现出来。⑶ 吟唱(由同学或老师钢琴伴奏)

(第一遍集体吟唱,第二遍请几位男同学来表演)

三、新授《游子吟》

教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复习展示只能暂告段落。上节课老师布置了同学们预习(唐)孟郊的《游子吟》,今天我们来学唱这首诗。这首诗的曲调是老师根据诗歌的情绪和意境,运用中国民歌音调来编配的。

1.(先听范读,再集体有表情地吟诵《游子吟》。)《游子吟》(唐)孟郊 2.教师简单介绍《游子吟》: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缝制着游子身穿的寒衣。临行前一针一针细密细密地缝,生怕儿子迟迟不归。小草向着太阳,就象儿女心向母亲。儿女小草一般的情,哪报得了母亲太阳般的恩。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3.学唱曲调。(哼唱或带唱)

4.学生有表情地吟唱的同时,请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这首诗的意境。(一男一女两位同学扮演游子和慈母表演小品)。5.教师和学生对表演点评。6.集体充满激情地吟唱《游子吟》。

7.教师:母亲对我们的的成长付出了她们全部的爱,请同学们说一句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同学自由发言)

四、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有表情地来诵读和吟唱古诗词,并且怎样来体会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大家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希望在今后的《古诗词吟唱》音乐拓展课活动中,每一位同学都有新的收获和进步!

第五篇:素质拓展课教案

《学会与人合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合作是一门艺术,联系各自实际情况,学会与人合作的主要小技巧,引导学生尝试与他人合作。

2.过程与方法:以情景剧的形式让大家对于合作有更深刻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导学生宽容他人,以广阔的胸襟看待他人,发现他人的优点。形成乐于帮助他人,培养集体意识。教学重点:

1.锻炼学生合作能力

2.使学生放开束缚,解放思维

3.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考入大学主要靠的是分数,而一个人步入社会站稳脚跟,并最终取得成功,靠的是能力。“与人合作”是人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就像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一样。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二、讲授新课:

在职场,你更离不开合作。你要与你的同事合作,你要与你的老板合作。

(一)举例

刘先生是某电子公司高薪聘用的一位信息管理员,一年过去了,刘先生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技术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每次均能够按计划、保证质量地完成项目任务。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公司对刘先生的专业能力非常赞赏,有意提升他为项目主管。然而,在考察中公司发现,刘先生除了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外,从不关心其他事情,而且对自己的技术保密,很少为别人答疑,对分配的任务有时也是挑三拣四,若临时额外追加工作,便表露出非常不乐意的态度。另外,他从来都是以各种借口拒不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如此不具备团队精神不懂得合作的员工,显然不适宜当主管。于是,刘先生失去了一次升迁的机会。

就此例子,让同学分析刘先生失去升迁机会的原因。

(二)游戏活动

为了大家可以锻炼一下与人合作的能力,我们这节课不会进行单方面的讲述,这节课将是以游戏和情景剧的形式来让大家直接的参与进来。

1、游戏规则是参加者先举起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收;再举起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的受;知道所有参加者的手都彼此相握;然后,要求大家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一个错综复杂的结解开。

提示:在解开的过程中需要每个人的配合,当需要解开你这部分的小结的时候你就成了主角,他人都为你提供必要的帮助与环境。2.我们将为四组提供大小规格相同的纸,游戏规则是:

各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这些有限的纸,将纸搭起来,哪组搭的最高哪组获胜。

(三)情景剧

首先,我们将分为4组,在各位老师中抽取四位作为这四组的队长,而在座的同学们将进行抽签,抽到1.2.3.4的16位同学将会分别与1.2.3.4组的老师们进行合作,这样我们将拥有四组。

其次我们这里有4个情景,由四个队长进行抽取,大屏幕中将会显示出四个情景中各组将要面临的状况,而各组的目的就是通过合作将这些状况完美的解决掉。

三、总结本课内容:

本节课的游戏和情境剧在各位的合作中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团队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

因此,今天我们开这次素质拓展课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合作是人与人之间很重要的一种相处方式。我们每天都要做许许多多的事,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不断地寻求帮助,提高自身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合作是成功的捷径,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俗话说得好,不合作不成功,小合作小成功,大合作大成功。一个“人”字,就是相互支撑的一生,与别人合作,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音乐拓展课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