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关于当前村级计生干部在统计工作中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编辑:情深意重 识别码:22-938307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7 12:16: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当前村级计生干部在统计工作中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前村级计生干部

在统计工作中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村级,难点在村级。要加强村级人口计生工作,村级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应该说,村级计生干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形势和工作机制的变化,村级计生工作和前一个时期相比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作为计生工作的基础,村级计生干部发挥作用如何,直接影响到统计质量,进而影响整个计生工作的开展。因此笔者在临清市金郝庄乡针对村级计生干部在统计工作中发挥作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村级计生干部在村级计划生育工作尤其是统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各级计划生育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临清市金郝庄乡总人口人,已婚育龄妇女人,辖55个行政村,共有村计生专职主任5

5人,育龄妇女小组长人,村计生协会会长55人。在名计生主任和小组长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占%,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占%。包括绩效工资在内计生主任平均月工资元,年均元。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金郝庄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但从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较低的生育水平不是很稳定的,仍存在着强劲的反弹。特别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日益复杂化、多元化,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流动加剧、隐性早婚早育、出生人口性别比等矛盾和问题,使新时期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从调查情况来看,村级计划生育整体队伍现状与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势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了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工资报酬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村级计生干部的工作有明确的工作规范,作为基层计生干部她们要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由于计生工作的特殊性,相当繁琐,且费时费力,要干好工作误工相当多。在工作要求上,对她们的要求基本上和对乡级干部的要求一样,只有严要求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这无可厚非。但是她们不仅仅是干部,同时还是农村的普通农民,工资报酬远远不及国家干部,每月工资最高不过300元。在工资方面上级是非常重视的,搞了市级统筹,不断增加工资报酬。但和其他群众务工相比,工资待遇就比较差了。因为金郝庄乡经济发展较快,群众务工收入较高,在纺织厂一个女工一个月平均能领到一千多元的工资。计生干部在工作上是“国家干部待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经济上是农民待遇,并且和其他群众的收入相比相对偏低。应该说村级计生干部都是农村妇女中的佼佼者,这样她们心里就会不平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求村级计生干部

靠素质靠觉悟去干好工作是不切合实际的。她们也和其他家庭妇女一样要为家庭为子女着想。于是就有部分村级计生干部“忙完自己的,再干公家的,忙不完自己的,应付公家的”,特别在农忙时更加明显。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不分忙闲,都是一样要求的,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统计质量。

2、计生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不到位,致使计生工作重心难以下移。一是部分村级计生干部未能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村级计生工作复杂性和艰巨性,思想上重视力度不够,麻痹大意,责任心不强,主动工作意识差,工作职责履行不到位。二是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难以适应当前计生工作的要求,部分计生主任业务差,要靠乡级计生干部帮助完成工作,部分计生主任主动性差,要督促采取完成任务。大部分村级计生干部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遇到难题不知道如何处理,或上交一推了之或听之任之。三是村两委对计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有些村能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及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些村工作标准不高,过的去就行,甚至有的村对计生工作不闻不问,到检查时才过问一下。没有村两委的支持,村计生干部的工作很难开展。这样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就很难做到,“乡负责,村为主,户落实”的工作格局难以形成。

3、当前计生工作的复杂形势也向基层计生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计生工作日益复杂化、多元化,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流动加剧、隐性早婚早育、出生人口性别比等矛盾和问题,使新时期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

加艰巨。

第二篇:着力发挥村级计生干部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着力发挥村级计生干部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雷 敏

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村级是最基层、最前沿的工作阵地,面向基层、面对群众,如何做好村级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直接关系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水平,也影响着党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村级计生干部是人口计生工作的“网底”,在抓紧抓好基层计生管理与服务中,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一、村级计生干部职责与工作要求

村级计生干部负责本村人口和计生相关统计资料的收集、归档,收集掌握本村范围内结婚、怀孕、出生、死亡、人流引产和各种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等人口变动基本情况,负责本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及向育龄群众宣传计生政策、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等工作。村级计生干部的工作是人口计生工作的基础环节,基础环节没有抓好,其他工作质量和效果就无法保障。抓好村级计生工作,才能实现“家底清,对象明”、措施得力;村级计生专干履行好政策宣传、计生知识宣传、转变群众生育观念等职责,相应政策才能较好落实,计生服务才能更好地开展,全县的计生工作才能更有效推动。因此,村级计生干部应做到:不断加强对人口理论、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知识的学习;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秋毫,具体工作中能做到眼尖、耳灵、信息快,善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捕捉计生信息,认真分析、科学判断,及时核实,及时反馈,并主动做好群众工作;要吃透政策、法律精神,严于自律,依法办事,在处理事务中做到合法、合情、合理。

二、我县村级计生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素质不够高,业务能力不够强。长期以来,由于村计生专干的选拨方式不够科学,导致选出的部分干部存在文化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202_年我县对全县村级计生专干进行了公开招考聘用,择优选聘了296名村级计生专干。虽然干部整体素质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提高,但由于选聘后保留下来的老干部没有及时转变工作方法,新上任的干部工作经验缺乏,接受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还不够等原因,村计生干部整体工作水平离当前工作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统计资料仍不够规范、完善,计生专干对本村人口变动情况上报不够及时,政策宣传不到位等方面。

(二)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农村计生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求村级计生干部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应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而目前看来,由于待遇偏低,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原因,全县村级计生干部工作积极性普遍有待提高。许多干部没有全力投入到本村人口计生工作中,而存在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心理,平时不抓好工作,等到各项工作开始检查时才狠抓一把,导致工作漏洞多、效果差。

(三)工作成绩不够理想。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目前我县村级计生专干的工作成绩不尽如人意。一是由于情况掌握不清,资料不完善,导致上报给乡镇、县的信息资料不够准确,影响工作措施的制定及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计生政策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计生政策在落实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更好地开展计生服务。三是少数村计生干部还存在碍于情面,不能大胆、公正地开展工作的现象。

三、充分发挥好村级计生干部作用

(一)选好人才。新时期的村级计生干部,应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热爱人口计生事业、本领过硬、年富力强,品行能够得大广大群众认可。在选人程

序上,要公开选聘程序,发动符合条件的育龄群众积极参与,提高选聘工作的透明度,确保选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选出的干部让群众放心、满意。

(二)抓好培训。要切实抓好人口理论和人口计生专业、科学文化、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要进行多种形式培训,实现村级计生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首先是集中授课培训,由县人口计生部门安排本部门现有业务骨干或邀请专家授课,或者邀请工作出色、富有经验的老村级计生干部介绍工作经验。其次是业务培训。将新聘的村级计生干部分期分批抽调到乡镇计生办,跟随、协助计生办人员开展工作,使村计生干部熟悉相关业务,了解上级的工作要求,回村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还可学到其他村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第三是以会代训。乡镇计生办要坚持例会制度,利用例会对村组计生宣传管理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近期工作安排,前段问题分析,鼓励先进,指出不足,促其及时纠正。

(三)提高待遇。多年来,村级计生干部的待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要切实调动起村级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全心全意投入到人口计生工作中,就必须提高村级计生干部待遇。由于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村级计生干部的待遇应根据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待遇结合实际按国家规定比例制定,随村主要干部待遇的提高而提高。

(四)健全考核机制。人口计生部门应根据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宜于操作的考核办法,并提前公布于乡、村、组计生干部之中。要将宣传教育、统计资料管理、组织康检、流动人口管理、优质服务等经常性工作及临时性工作任务列入考核办法内,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量化。考核结果要当场反馈,以便其及时纠正,促进工作水平快速提高。除进行综合考核外,还可进行单项考核,要将考核结果与计生专干绩效挂钩。乡镇应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考评奖金,对评出的优秀村级计生专干进行经济奖励,坚持每年评选表彰奖励一批优秀村级计生干部,树立和

宣传计生工作先进典型。对工作失职,被评为不称职的村级计生专干应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资,对年终综合考评成绩较差且业务考核又处于末位的,应给予警告诫免。奖惩机制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断健全完善,以更好地调动村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篇:当前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主角”作用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前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主角”作用的调查与思考为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主角”作用,提升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近期,XX县委组织部12名干部分两组,由县委副书记和常委组织部长带队开展了为期10天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剖调研活动,共深入全县18个乡镇,随机抽查、定点解剖好、中、差三种类型

村54个,采取听取乡村干部汇报、与党员、干部或群众座谈、实地查看、党务知识考试等形式,找准了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前线指挥部”,担负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任,能否充分发挥“主角”作用,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乡镇党委能够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保持稳定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高度来对待,作为一项牵动全局、抓纲带目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但是也有部分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能完全落实,管党意识不强,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思路不清,工作时紧时松,缺乏连续性,习惯于搞几次突击、整顿,开展几项活动来代替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存在“平时不抓评时抓”现象,没有建立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在村级班子管理上,固强攻弱的力度不够,缺少过硬的综合性典型,后进村治理整顿进度缓慢;部分村党建基础工作薄弱,两室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甚至没有两室,个别村“三会一课”制度不能坚持经常,有的村长时间不能召开党员会,党员发展不正常,党务公开不够及时;乡镇党务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干部对应知知会的党务知识不能熟练地掌握,有的甚至对县委正在开展的重大活动不了解,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热情不高、劲头不足。

二、强化乡镇党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主角”作用的途径

1、从思想上,增强一种意识。即增强乡镇党委的管党意识,提高管党能力,发挥好乡镇党委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党委、党委书记履行职责的考核机制,不断强化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的政治责任,使其牢固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增强自觉抓基层、打基础的意识。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带头精心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定期深入到村,指导、协调解决村内矛盾问题,带头分包问题最多、转化难度最大的后进村,以点带面,指导全局。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专题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会诊。实行党委成员包村“五包”责任制,即包支部班建强、包两委关系理顺、包难点问题解决、包重点工作完成、包选准富村路子,坚决杜绝出现支部瘫痪或半瘫痪的村、支部书记长期由乡镇干部兼任的村、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村。

2、从力量上,抓好两支队伍。着力抓好乡镇组织员队伍、农村党建指导员队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抓力量,确保党建工作有专人去抓、有足够的精力去管,确保党建各项任务落实。选拔高素质年轻干部充实乡镇组织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对乡镇主管副书记、组织委员、专职干事、村党支部书记、主管副书记或委员定期进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党务工作者对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认识,严格落实党要管党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抓早、抓细、抓实。借鉴向后进村下派党建指导员的作法,村村下派党建指导员。重点负责村情民意调研、组织建设指导、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制度规范、后备干部培养等职责,提高村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筑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基。

3、从制度上,建立三项机制。重点建立交流指导机制、督查督办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促使乡镇党委主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主角”作用。一是交流指导机制。实行“月例会、半年述职、年终联查互看”制度。每月组织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例会,乡镇主管副书记或组宣委员参加,汇报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月党建工作。县委每半年直接听取各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县委主要领导进行点评,乡镇党委书记之间加强横向交流,并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年终组织乡镇党务工作者组成联查组,随机确定联查对象,对党建工作进行定点解剖,加强横向交流,促进工作落实。二是督查督办机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日常督导与明查暗访相结合,县委联系办建立日常督查考核台帐,随时将督导和明查暗访的情况记录在档,并利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简报》向全县通报。对督导

第四篇:关于当前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主角”作用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关于当前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

发挥“主角”作用的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主角”作用,提升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近期,XX县委组织部12名干部分两组,由县委副书记和常委组织部长带队开展了为期10天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剖调研活动,共深入全县18个乡镇,随机抽查、定点解剖好、中、差三种类型村54个,采取听取乡村干部汇报、与党员、干部或群众座谈、实地查看、党务知识考试等形式,找准了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前线指挥部”,担负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任,能否充分发挥“主角”作用,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乡镇党委能够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保持稳定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高度来对待,作为一项牵动全局、抓纲带目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但是也有部分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能完全落实,管党意识不强,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思路不清,工作时紧时松,缺乏连续性,习惯于搞几次突击、整顿,开展几项活动来代替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存在“平时不抓评时抓”现象,没有建立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在村级班子管理上,固强攻弱的力度不够,缺少过硬的综合性典型,后进村治理整顿进度缓慢;部分村党建基础工作薄弱,两室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甚至没有两室,个别村“三会一课”制度不能坚持经常,有的村长时间不能召开党员会,党员发展不正常,党务公开不够及时;乡镇党务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干部对应知知会的党务知识不能熟练地掌握,有的甚至对县委正在开展的重大活动不了解,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热情不高、劲头不足。

二、强化乡镇党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主角”作用的途径

1、从思想上,增强一种意识。即增强乡镇党委的管党意识,提高管党能力,发挥好乡镇党委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党委、党委书记履行职责的考核机制,不断强化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的政治责任,使其牢固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增强自觉抓基层、打基础的意识。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带头精心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定期深入到村,指导、协调解决村内矛盾问题,带头分包问题最多、转化难度最大的后进村,以点带面,指导全局。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专题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会诊。实行党委成员包村“五包”责任制,即包支部班建强、包两委关系理顺、包难点问题解决、包重点工作完成、包选准富村路子,坚决杜绝出现支部瘫痪或半瘫痪的村、支部书记长期由乡镇干部兼任的村、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村。

2、从力量上,抓好两支队伍。着力抓好乡镇组织员队伍、农村党建指导员队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抓力量,确保党建工作有专人去抓、有足够的精力去管,确保党建各项任务落实。

选拔高素质年轻干部充实乡镇组织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对乡镇主管副书记、组织委员、专职干事、村党支部书记、主管副书记或委员定期进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党务工作者对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认识,严格落实党要管党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抓早、抓细、抓实。

借鉴向后进村下派党建指导员的作法,村村下派党建指导员。重点负责村情民意调研、组织建设指导、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制度规范、后备干部培养等职责,提高村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筑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基。

3、从制度上,建立三项机制。重点建立交流指导机制、督查督办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促使乡镇党委主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主角”作用。

一是交流指导机制。实行“月例会、半年述职、年终联查互看”制度。每月组织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例会,乡镇主管副书记或组宣委员参加,汇报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月党建工作。县委每半年直接听取各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县委主要领导进行点评,乡镇党委书记之间加强横向交流,并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年终组织乡镇党务工作者组成联查组,随机确定联查对象,对党建工作进行定点解剖,加强横向交流,促进工作落实。

二是督查督办机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日常督导与明查暗访相结合,县委联系办建立日常督查考核台帐,随时将督导和明查暗访的情况记录在档,并利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简报》向全县通报。对督导和明查暗访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及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突出问题,由县委联系办向乡镇党委下发《基层组织建设督办卡》,限期进行解决,解决结果作为年终党建考核排名的参考依据。

三是考核激励机制。设立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奖,评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个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秀信息员,年终进行专项表彰,引导乡、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4、从基础上,力促四项规范。着重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四项基层基础工作进行全面规范,促进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一是阵地建设规范。乡镇党委引导村党支部积极利用好“两室”开展组织活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对没有“两室”的村,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协调资金,在年底前建好“两室”。按照县委组织部《农村“两室”标准》,开展好“两室”达标活动,基本要求为:不透风、不漏雨,有桌椅、有制度、有档案、有宣传设备,能开会、能学习。“两室”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打扫,经常维护,提高使用效率,使之真正发挥阵地作用。

二是档案记录规范。档案记录工作要实行逐级分类,逐层管理,做到“十有”:即“有时间、有地点、有主题、有参加人、有议程、有发言、有决议,有事必记,有记建档,有档可查”。要提高乡村党务工作者对做好档案记录工作的认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档案记录工作进行强调和规范,明确乡镇专人负责,村专人记录,坚持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对丢失记录本、管理不善和记录混乱的要进行严肃批评。

三是党务公开规范。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工作公开制度的意见》要求进行公开,重点在规范公开程序、丰富公开内容、增强公开实效上下功夫,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提高。要做到凡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能公开的都要公开。

四是干部培训规范。乡镇党委定期组织乡、村干部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正规化学历教育,县委组织部负责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岗位素质和专业知识培训,新任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必须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任职资格培训,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参加县脱产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5天;乡镇党委负责对村“两委”其他成员的培训,每名村干部参加年脱产培训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0天。

第五篇:统计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作用的初探

统计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作用的初探

湖南省统计局 202_-10-14 11:00:35 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措施多管齐下才能奏效。

统计如何利用其特有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下面,本文就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建立廉政建设测评体系和运用统计法律手段,坚决杜绝和惩治数字腐败等问题作一分析探讨。

一、利用科学统计方法,加强廉政建设监测评估

针对某一调查目标,设计一套完整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案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统计指标,通过数据的采集、汇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结论。这是统计特有的方法和手段。将其运用于廉政建设监测评估、群众测评机关作风、反腐倡廉目标完成测评等工作中,以发现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预警信息和改进建议,为决策机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存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提供有效的政策性建议。

廉政建设监测评估体系,就是以综合而科学的廉政评估指标体系为衡量内容,以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预测为对策依据的系统工程。它是通过一套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指标,运用指标分析方法对廉政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分析研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成绩和存在薄弱环节的客观依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是正确地把握反腐倡廉工作态势的方法和又一途径。将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产生积极影响。

(一)廉政建设测评的主要目标

1、准确描述腐败状况。将来源于社会及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公职人员贪污、腐败、渎职案件的举报、投诉、立案查处等客观信息和群众对上述现象的认知、对廉政建设的评价等主观测量加以综合,形成科学的指标体系。

2、监测和评估教育、制度、监督等反腐倡廉举措的实际效果。对重大反腐倡廉举措推出前、中、后不同时期的廉政建设监测指标的变化加以量化的比较分析,评估这些重大反腐举措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省市县多层次、跨行业的信息收集系统,综合运用定点监测、抽样调查、深度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手段,多角度综合分析,为科学防范提出对策建议。

3、科学预测反腐趋势。在对数据资料和案例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腐败现象进行类型归纳,提取案例与当事人的特征,发现相应的诱发与控制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政策性建议。

(二)廉政建设测评的基本内容

1、区域、行业和重点相关领域腐败指数的设计和监测。参照贫困率、失业率、人均纯收入等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指标,以举报、投诉、案件查处等为客观依据,以公众满意度为主观评价,准确描述不同区域、行业的腐败状况。腐败高发领域主要有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股权转让、城市国有土地开发中的土地流失、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政府采购系统中的官商合谋、银行和金融机构转移藏匿资产和操纵市场、干部任用中的不正之风、教育事业乱收费以及某些私营企业对国有和集体财产的侵蚀等等。

2、公众反腐倡廉满意度和信心指数监测。可采用电话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建立公众反腐倡廉的定期满意度指数和信心指数,并对群众的认知、评价、具体建议及行动选择等参与行为进行监测。

3、快速反应调查。对新发现的典型腐败案件建立快速反应调查机制,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查处腐败提供参考。

(三)廉政建设测评的组织实施

1、设立监测网络。建立反腐倡廉监测系统,包括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和覆盖主要区域的监测站点。专家组负责监测指标的设计和修订、监测数据的分析、监测报告的撰写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指导、监测方案的具体实施等;监测站点负责具体数据的采集、汇总和上报等。

2、设定调查方式。一是文案收集:收集相关公开资料,人均收入、失业率、贫困率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指标为一类,报刊公开发表的腐败案件及公众反映为另一类。二是新闻监测:对于新闻发布的腐败案件及公众反映进行分类统计。三是站点监测:根据设立监测站点、设计好的指标采集数据。四是电话访问:主要针对舆情类、满意度类、快速反映调查等公众认知和评价问题。五是问卷调查:其信息更丰富,更能配合指数研究与监测。六是个案访谈:根据需要对相关专家和对象进行深入访谈。

(四)廉政建设测评的结果与运用

利用廉政建设监测评估体系可得出对一个地区或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客观评价。主要产出结果:一是腐败预警指数。二是区域、行业、领域腐败评价指数。三是公众反腐倡廉满意指数和信心指数。如果测评指数偏低,就由纪检监察部门,对这些地区部门发出预警,并制定一个客观评价标准,定期进行检测、评估。

(五)廉政建设测评的实际应用

开展群众测评机关作风活动,可促进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机关。

群众测评机关作风工作,是利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设计行风、政风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部门和行业风气进行调查、测评,进行定量和客观的分析后,获得部门和行业在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向决策机构或有关部门提供预警信息和改进建议。是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动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参与监督,拓宽监督渠道的有效手段。

1、群众测评的实施方案 成立专门的测评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以“优化政务环境”为主题,以促进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测评的主要内容可分服务质量、履行职责、工作实绩、廉洁从政、政务公开等五个方面。参与测评人员有社会各界代表,以普通群众为主,每类人员的测评分数各占一定权重。测评调查方式采取召集集中专场测评、设定测评点随机发放问卷测评、上门测评等形式相结合进行,测评监督员负责测评工作,公正性、合理性的监督,负责监督问卷发放和回收。

2、测评结果分析和应用

对测评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可反映各单位机关作风建设整体方面的优劣,也可通过对具体指标的分析反映出单位在某项工作方面存在的差距。对排名靠后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以促进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予以改进。

二、强化统计检查监督 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统计是加强国民经济管理、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而这个工具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建立在统计信息真实、及时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这一点,其结果必将适得其反。“失实的信息比没有信息更有害”,它会误导决策者使之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但是,伴随着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成份的不断扩大,考核指标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而显现出的不科学化和不合理化以及一些干部党性原则不强,思想作风不正,法制观念淡薄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一些地方、部门、单位的统计数字严重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违背党的思想路线,败坏党的优良传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响。从行业特点来说,统计数据上的弄虚作假就是一种严重的腐败。

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指出: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准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对以虚报等手段获取荣誉及其他利益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贯彻执行统计法,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是整顿统计工作秩序的必然要求,是建立诚信统计和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反腐倡廉,端正党风的一项重要举措严格。

(一)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种类及成因

统计数据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大体分为虚报和瞒报两类。

一些地方的考核方法不完善、不科学,同时主管部门对下属上报的各项统计数字不评估、不核实,给投机者有机可乘,如有的地方在考核干部并决定干部是否升迁时,只是以数字论英雄,光看经济指标是否完成了下达的增幅,而不综合看其原有的基础条件以及该干部为此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因而诱发了一些内在品质不良的人,玩起了弄虚作假的游戏。于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便随之而产生。

另一方面,某些领域,某些行业、某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如少交税费等故意瞒报统计数据。

(二)防止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基本对策

1、提高全民统计法律意识,加强统计执法监督 为了增强统计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统计,首先,必须切实加强统计法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统计法法律意识,明确统计调查者和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统计法律的责任。尤其的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带头自觉遵守《统计法》。其次,要形成一个检查监督的机制。一方面,各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要扎实开展各种定期和不定期的统计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并把考核指标作为检查的重点。对查出的各种问题要及时依法予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另一方面,通过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和统计调查分析,发现一些部门和单位上报统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分析,看是否在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存在违纪违法的行为,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2、改进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增强统计工作的抗干扰能力

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形成,在存在利益驱动的前提下,考核方法体系的不科学、不完善以及统计调查方法自身的缺陷,也是弄虚作假现象得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在统计和考核工作中,建议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由于对基层单位的指标完成情况要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又有形地、无形地、直接地、间接地与这些单位领导的荣辱得失相关。这就要求这些考核指标必须设计得十分科学,否则易被投机者所利用。考核及统计的实践表明,科学的考核指标必须能综合反映被考核单位的各方面实际情况。

(2)加快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步伐,大力推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非全面调查,增强统计工作的抗干扰能力。

目前,全面统计调查是我们统计工作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自有许多优点,但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采集的数据受人为干扰的因素比较大,特别是涉及到考核指标时更是如此。而非全面调查特别是抽样调查其指标由于是由上级统计部门对被考核地区的指标直接进行抽样,加工计算出来的,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为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同时应加强统计基础的规范化建设,加强统计、工商、税务、民政、人事等部门的协调,实现单位基本情况的联网建库和资源共享,增强统计透明度,使弄虚作假者无机可乘。

关于当前村级计生干部在统计工作中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