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人格心理学期中作业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2-1121020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9 00:55: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格心理学期中作业

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09级临床心理专业。

阶段一 观察与描述:中西方人在想法和行为表现上存在差异,表现在交际、家庭、性开放程度等各个方面。西方有五大因素人格模型: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神经性、开放性;中国有七大因素人格模型: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事态度,所以推论中西方在想法和行为上的确存在差异。

阶 段二 理论:人格是在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的环境影响下产生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情景论强调后天环境,特别是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决定作用。因为人 成长在社会的过程中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心理和行为会趋向模仿和学习大众行为。假设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让东西方人民的想法和行为存在稳定独特的差异,故而人格结构有差异。

假设:

A、中国文化倡导以和为贵,要和周围的人打好关系相互帮助。西方人则过多提倡和鼓励独立成长,按规章办事,关系清晰明确。

B、中国儒家文化倡导伦理型集体主义文化,家丑不可外扬,只和亲密的人说心里话。西方人则更多的是个人主义文化,人与人的关系简单,真心话无从说起。

C、中国人礼仪教人做人谦虚,西方人重真实,如实表达。

D、中国人重孝道,思考方式考虑整个家庭。西方人重自己,考虑自身为先。

E、中国人仁、义、礼、智、信的自我克制和要求。西方人崇尚自由和真实的自我。

阶段三 检验:

A、中国人通过拉关系的方式办事的频率高于西方人,出现特有的酒桌文化。

B、中国人和父母,同学,朋友交流感情的次数和频率较西方人多。

C、中国人介绍自己时谦虚的比例高于西方人。

D、中国人养儿防老及赡养老人的事实多于西方人。

E、中国人在性开放程度低于西方人。

还可以例举许多方面,当以上5个方面的数据都高于西方人时,我们可以说上述有关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对中西方人格结构差异的影响得到实证材料的支持。

第二篇:人格心理学作业_j镜像自我

一个人心理独立的复杂与艰难

——读李晓文老师《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从共生到独立”一章有感有些人走着不同的路,却看到了相似的风景,最后到达了同一站点;有些人明明走着同样的路,却欣赏了不同的风景,到了不同的终点。也许,我们应该祈祷:即使道路坎坷,依旧舒畅欢欣;即使处境难堪,仍旧笑看未来。因为,做一个心理独立的人的确复杂、艰难。有人说:整个人类都是早产儿。这句话不无道理,生理独立并不代表着心理的独立,它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也许有的人一生都没有结束这个过程。从共生到独立,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研究者玛勒提出分离——个体化的几个阶段,即分化阶段、实践或练习阶段、复合阶段和对象恒久性阶段。一个人从婴幼儿开始就要经历这些阶段,其间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会阻止,适当的会用一些惩罚,可以很好的抑制孩子的攻击本能;当孩子做了让父母高兴的事时,父母们会微笑或夸奖他们,由此强化他们的优点。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它会让孩子们懂得去爱、去信任,从而更好的从共生走向独立。孩子会通过内射、认可和投射来逐渐丰富自我。所以小孩子很容易内射父母的品行习惯做事方法,潜移默化的被大人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孩子再大一些可能会懂得如何取舍,认可父母的优点并内化它们。父母是孩子心中的神,对他们崇拜,把它们当成自己的理想性对象。而且在婴幼儿到儿童这个成长阶段,会逐渐形成个人与他人的边界感,也懂得如何整合自己,从自我感觉良好到开始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对象恒久性这一阶段如果能很好的发展,就会在父母生气的时候依然保持对他们的爱,这一点很重要。上学后,老师成为学生的自我对象。特别是初中前后,学生的心理一片混乱并出现前所未有的叛逆,老师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重视、做出恰当反映。有目的的创造机会和场合让学生充分的投入活动和展示自己的潜能,并进行适当的赞扬或约束,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以学生为主体,发现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并为之骄傲。有些老师可能会努力塑造学生面前的完美形象,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为过度理想很容易让学生认为任何瑕疵都是与理想状态的背离,因而受挫性差,容易极端。在大学的时候可能密友性自我对象作用更明显,因为离家在外,与父母的接触少,学风自由,与老师的接触少。但是同伴关系虽然可以产生社会化行为,却不必然促进积极的社会化。一个人若是心理健康,他会从同伴中汲取优点,逐渐改掉自己的缺点,由而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

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伙伴对一个人从共生走向独立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一个人很容易形成自恋症等心理疾病。纵使外貌再亮丽,智商再高,都活的不幸福,这样的人生又何其不幸。因而,一个心理独立的人真的要感恩那些在自己人生岔路口指引方向的“路标”,即使他们可能并不愿意站在那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让你走向了独立,走向了成熟。

第三篇:人格心理学(本站推荐)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人格概述

人格: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人格概念的特征:人格是稳定的,但是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

人格的研究:六个理论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特质流派称: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上的;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认识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遗传影响—▲————▲————▲———————▲———————环境影响生物学派特质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

认知

无意识——▲———————▲——————————▲—————————意识决定 决定因素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社会学习人本主义

生物特质

认知

决定论——▲———————————▲————————▲—————▲——————自由意志

行为主义/社会认知精神分析特质人本主义认知

生物学

人格研究方法:假设检验方法、个案研究方法、数据统计分析法

假设检验方法:理论根据、提出假设、检验论证

第二章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萝伊德首先提出:无意识、自由联想、梦的解释

心理动力:本能(生和性的本能—利比多;死与攻击的本能—塔那托斯)本能的压抑、释放和转换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口唇期(0——18个月)

肛门期(18个月——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6——12岁)

生殖期(12——18岁)

人格结构:脑解剖模型(前意识、意识、潜意识)

结构模型(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出生时就有了,这是我的自私的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本我采取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生命的头两年,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自我逐渐发展起来,自我的行为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5岁的时候超我发展起来,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遵循道德价值原则。

超我部分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占的比例关系是最多的意识水平: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自我超我本我了解意识的途径:梦、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画人测验)、自由联想、弗洛伊德口误、催眠、意外、象征行为。

心理防御机制:压抑、否认、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智化(合理化)、投射、自居认同)

焦虑类型:神经质焦虑、道德性焦虑、现实焦虑或客观焦虑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1、自我概念(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

2、人格发展周期及基本理论:

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关爱和照顾的重要性)

学步期——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一周岁后认为自己有能力是独立的,他们有了

强烈的个人操纵感)

儿童早期——主动性对内疚(参加一系列的社会交际活动,必须解决自己面临的所有问题和困难)

小学期——勤奋对自卑(进入小学后对自己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而努力学习,取得

公众的表扬)

青少年期——认同感对角色混乱(个人的价值观逐渐形成,认识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寻求一种特殊的关系,寻求一种自己的归属感家的感

觉)

中年期——繁衍对停滞(关心下一代,对孩子的教育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老年期——自我完善对失望(保持原来的状态,克服生老病死的各种危机)

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

1、寻求优越: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自卑感,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每个

人都要克服自卑感而抗争。

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首先,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就是溺爱,溺爱

剥夺了儿童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过度冷淡,就是忽视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3、出生次序:中间的孩子最好,因为他既没有受到过多的溺爱也没有受到过多的冷淡,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包容心,会有克服自卑的勇气和毅力,能靠自己的能力去追求优越。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生命能量——等量原则、均衡原则

2、人格结构:EGO自我——自己选择的东西和意识

个体无意识——个体所有的人格特性

集体无意识——所有的人都具有的人格特性,有原始意象组成。

(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具有女性的一面、男性原始意象——女性具有男性的一面)

3、人格发展:童年——意识产生的阶段

青春期——二元阶段。有自己的意识和别人的意识

中年期——最关键的人生转折期

老年期——照亮自己的时期

中年期是人生的关键期:人的两大目的——自然的目的、文化的目的中年期的人格变化:人格面具的消除,社会角色的扮演。童年时期的兴趣又重新拾起,对原来的价值更加坚定。

4、达到潜意识的分析方法:词语联想测试、梦的解释、积极想象。

5、分析治疗的主要原则:补偿,神经症是自我救助、自我惩罚

霍妮的社会文化人格理论

神经症的产生来源于:儿童期不正常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那种制造焦虑的家庭环境霍尼根据他们避免焦虑的不同方式确定了三种交往风格的神经症患者

1、接近人群——靠自己的无助感来应对他们的焦虑,他们依赖他人,强制性地寻求其父

母或照看者的喜爱和接受。

2、反对人群——战斗,攻击性和敌意行为是对付不良家庭环境的最好武器,对自己的不

安全感和不适应感进行补偿。

3、离开人群——简单地采取与外部世界不和谐的方式来应对焦虑

第四章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斯金纳理论

斯金纳把自己独特的行为主义标榜为激进行为主义,行为不会因为(你感到)焦虑而改变,相反,不去参加聚会的决定和焦虑都是对情境的条件性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

在非条件性反射(本能反应)的基础上,通过外界物质的强化作用,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其实是在强化物的推动下,形成的一种习惯性反应。

操作式条件反射

在非条件性反射(本能反应)的基础上,没有外在强化物引导作用下,通过自己本能要求的反应下自己寻求自己必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从此自己习得的一种条件性反射。行为学习基本概念

行为——环境——行为相互作用

1、行为潜能:在某一特定场合做出某种反应的可能性。

行为潜能=期望+强化值

2、期望:对行为所得的价值的估计。期望值是对以往活动的经验值。

3、强化值:比起其他强化来,我们更喜欢某种强化的程度。显然强化值的大小依情景和

时间而变化。

米勒的刺激—反应人格理论

1、刺激:引起反应的线索。刺激之后的反应会泛化也会分化,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和消退

来辨别;机体内部的反应也会形成线索,如日久成积的心理障碍因素;多重线索的联合作用,如环境和人的相互结合。

2、强化:复杂的构成。满足需要—特殊情况下的微妙强化,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会特

意引起别人的注意;驱力下降形成强化(原始驱力—生理上的需要引起动机,刺激驱力—习得性驱力如紧张、焦虑、恐惧)借助任何方法消除这些心理障碍,而形成的强化;获得奖励前的行为和逃脱惩罚后的行为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1、相互决定论:行为由内部力量(奖励、惩罚)和外部力量(信念、思想、期望)共同决

定,行为并非是由单一的力量决定,也非由两种力量简单叠加决定。而且任两个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不仅环境会影响行为,行为也可能影响环境。班杜拉把潜在环境和实际环境区分开来,潜在环境对情境中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实际环境是由我们的行为创造出来的。

2、认知对行为的影响:人们用符号和预见来指导自己未来的行为,然后得到的是经理或

惩罚,当然过去的强化和惩罚的经验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大部分行为是在没有外部强化或惩罚的情况下发生的即自我调节机制;每一个行为的出发点都是由自己的期望值及它的强度而决定哪个因素为重点。

3、观察学习:学习不仅仅发生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观察习得的行为

并不一定要表现出来。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对人格的整体探索和个案探索

整体研究法:每一个人的共同特质;个案研究法:研究一个人的独特人格即各种特质的独特组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特质,只是数量有多少而已。但有的时候一个单一特质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格,这些为数不多的个体可以用一种基本特质来描述。

一个人的核心特质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次级特质,所以对待每一个人都要谨慎认真。

2、机能性的自主性与本体性

有些行为曾经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后来成为了机能性的自主行为;人格的发展在生命最初几年之后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也会贯穿整个青少年期,这就是人的本提性。

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因素分析:通过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称为根源特质(十六

个);其中有五大是最重要的。

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格结构:把所有特质归结为三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内外向型、神经质、精神质)

第六章 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1、人的责任(人是自己的主动建构者,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

2、此时此地(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3、个体的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马斯洛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动机类型:一种是匮乏动机——是由于一些基本需要的缺乏而产生的;

一种是成长需要——它包括无私地给别人爱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需要层次:

1、生理需要(饿、渴、睡眠)——是最基本的生存下去的需要;

2、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满足后,安全、稳定、被保护、远离恐惧和混乱,以及对结构

和顺序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满足了以上两种需要之后,马斯洛提出两种爱,一种是自私的爱

关注的是获得,而不是给予;另一种是无私的爱,以成长需要为基础,它永远不可能因为有了所爱的东西而满足,它是一种为了另一个人的爱。

4、自尊需要——一种是自尊的需要,另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他人为这种需要是

必须要得到的,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地认为受人尊重的,或者是处于权威的地位。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潜能的完全发挥,自我价值的体现,高峰体验。

虽然每一个需要层次虽然都是独立的,而且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但是每一个层次并不是完全明显分界的,而是逐层递加的有时甚至是同时存在的。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的基本观点

1、心理和谐的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

坦诚地对待自己的经历,他们的目的是体验生活;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他们对别人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他们不屈从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与其他人相比,不太屈从于社会期待的角色要求,他们更遵从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与其他人相比能更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感,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他们能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使自己摆脱某种不好的情绪。

2、焦虑和防御机制

当我们接触到与我们的自我知觉不一致的信息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接收这些不一致的信息工具是潜知觉。

最普遍的防御机制就是扭曲和否定。

3、有条件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的环境中长大的,但它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们学会了抛弃他们自己的知识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赞许的那部分自我。

然而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接受我们人格中的所有方面,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在无条件关注中我们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受、被爱、被引以为荣。父母应该以一个完全可以自主的成人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处理自己人格的缺陷和优点。

凯利的个人建构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像科学家一样,能够不断提出并检验自己对世界的假设。如果假设和检验结果匹配我们就会接受这些假设,如果检验结果不对,那我们就会放弃这种假设,并且用另一个假设去取代它。

没有任何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个人建构,也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组织建构的方式。假设=建构

个人建构系统:两个人会有不同的人格是因为他们的个人建构不同,有可能是他们拥有两个完全对立的建构,或者是不同的建构方式。虽然没个人的建构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他们始终会有相关联的地方。所以也有部分人格相同的人。

第四篇:人格心理学

人本主义流派:

我们不应该忽略人的力量,用分数把人放在一个连续体上衡量,人是独特的和有个性的。

一.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自我表露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人际的交往是自我表露的双向发展,相同水平的反馈是公平的,你表露的越深别人才会表露的越深。你说今天我想打飞机,别人就会说,哈哈,我有片。(呵呵,原型毕露(=^_^=))

1.表露的相互性:我们一般会向喜欢的人表露自己,也会喜欢想自己表露的人。

2.朋友和恋人的表露:高程度的表露发生在正在发展的同伴间,而不是朋友和恋

人。因为后者额亲密程度已经很高了。

3.爱表露的男人和女人:男人会为了免受嘲笑和拒绝减少表露

4.创伤经历的表露:把创伤摆在桌面上表现的是你的勇气和力量,同时这个也是

对身体有好处的,很有好处。写下创伤后免疫力立即增强,二.孤独:

孤独的原因:

1.悲观的预期:试验证明孤独者的悲观预期是错误的。他们会把一些小的迹象解

释为拒绝。

三.自尊:自我是有别与自尊的概念,自我是自己对自己人格的特征看法,就是说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尊这是自己对自己这个自我的评价。低自尊的人也会喜欢自己,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感觉良好,可是他们缺乏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和自我欣赏。

1.自尊与失败的反应:我们面对的一切评价意味着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本质上就是别人的评价。这是很可鄙的,我们的成功和失败应该和别人的评价分裂开来,用自己的评价来定义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可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到底有多少的评价是我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给我们的?

低自尊的同学并不需要自己去体验失败,仅仅是想象一下下,他们就失败了。消极的预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没有努力之前他们就放弃了。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成功哦。那样我们会更接近成功的哈。

低自尊的同学会接到失败的信息后想到更多的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而高自尊者为什么不会泄气呢?为什么他们不放弃呢?他们在失败的时候的策略是什么呢?有两种类型的评价,一种聪明和有能力之类的,一种是诚恳,善良,有善之类的社会性评价。当高自尊的同学的到了失败的信息的时候他们会很犀利的提高他们的社会性评价。这样他们保持了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同时他们会提醒自己自己可以在另一个领域中表现更好,他们不会停留在一个失败中。如果把事情搞的一团糟,他们会提醒自己,我有很多的朋友。如果自己的足球踢得很臭,他们会想到自己的肌肉是多么的发达。他们会用以上策略避免自己走下坡路,保持自己的良好自我感觉。

有两种人,一种:从来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不小看自己,你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是可以感觉到他对自己的良好自我感觉。另一种人:呵呵,我就不说了,我想成我第一种人。

自尊稳定性低的人会更多的为讨好别人而行事。一个低分和一个粗鲁的回答和拒绝都会引起他们的自我怀疑,而一个恭维和一次愉快的交谈则会让他们感到骄傲和自我欣赏,他们更可能体会到压抑。别人的任何粗鲁的和无厘头无聊的无趣的故意的有意的回答,行动(只要不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我都是可以无视的,那个要死的人,这么可以浪费我的时间和伤害我呢?我怎么会为这样一个要死的人而感到不愉快呢?我也是要死的啊。我的底线是身体上的人身攻击。其他的就可以轻飘飘的飘过啦。娃哈哈。

第五篇:人格心理学面试

人格心理学面试面试说明

面试目的是更好的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要求学生在2分钟30秒内对随机抽取的两个问题进行说明,要求尽量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和语言来进行回答。面试教师不负责提醒、指正、解答和辩论。超时、回答不完整、错误或者使用书面概念过多会相应扣分。每个题目十五分,一共两个题目。

举例:

什么是人格,你认为人格存在么,为什么?(15分)

学生需要首先解释什么叫做人格(5分),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5分),并证明自己的观点(5分)。这样方可获得满分。题库

1)实验法或者心理测量是否能够对人格进行研究,你怎么看,为什么?

2)什么是人格,你认为人格存在么,为什么?

3)精神分析理论当中“本我”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你怎么理解。

4)精神分析理论当中“自我”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你怎么理解。

5)精神分析理论当中“超我”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你怎么理解。

6)“冰山理论”是什么意思,怎么证明。

7)简述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并评论。

8)什么是防御机制,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9)你如何评价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

10)解释阿德勒的“自卑”概念,说明你的看法。

11)“生活形态”的概念,请举例说明。

12)“自卑情结”是否能够被补偿,为什么,它跟社会兴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3)评述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14)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是什么意思,请证明它的正确或者错误。

15)说明“面具”和“阴影”的含义。

16)评述荣格的人格理论。

17)简述霍妮的“基本罪恶”,说明你的看法。

18)霍妮认为神经症是如何产生的,请予以说明,并发表你的看法。

19)举例说明霍妮所提出的神经症人格表现。

20)新精神分析与传统精神分析之间的主要异同。

人格心理学期中作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