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郑州一中 高中数学 01正弦定理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22-757809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9 15:51: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郑州一中 高中数学 01正弦定理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1.已知:在ABC中,A45,C30,c10,解此三角形。

2.已知:在ABC中,A45,AB

3.在ABC中,若B30,AB23,AC2,求ABC的面积。

4.已知△ABC中,a=4,b=4,∠A=30°,则∠B等于

5.在ABC中,若a2bsinA,则B等于

8.在ABC中,A60,a3,则06,BC2,解此三角形。abc()sinAsinBsinC

A.83239263B.C.D.2 333

9.在△ABC中,∠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若sinA:sinB:sinC=5:7:8,则a:b:c=

010、已知在△ABC中,b=8,c=3,A=60,则a=()

A2B4C7D 911、在△ABC中,若a=3+1,b=-1,c=,则△ABC的最大角的度数为()

A 120B 90C 6000 0D 150 012、在△ABC中,a:b:c=1::2,则A:B:C=()

A 1:2:3B 2:3:1C 1:3:2D 3:1:2

22213、在不等边△ABC中,a是最大的边,若a

A(,)B(,)C(,)D(0,)42322214、在△ABC中,AB=5,BC=6,AC=8,则△ABC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非钝角三角形

15、若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为4、5、6,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用心爱心专心-1-

第二篇:高中数学《1.1.1 正弦定理》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1.1.1 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有哪些?(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如何解直角三角形?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

2.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称为解三角形.已学习过任意三角形的哪些边角关系?(内角和、大边对大角)是否可以把边、角关系准确量化? →引入课题:正弦定理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正弦定理的推导:

ab①特殊情况: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 sinA= sinB= sinC=1 即

ccc=abc.sinAsinBsinC② 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先研究锐角三角形,再探究钝角三角形)

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asinBbsinA,则

abac.同理,sinAsinBsinAsinC121212③*其它证法:

证明一:(等积法)在任意△ABC当中S△ABC=absinCacsinBbcsinA.两边同除以abc即得:12cab==.sinAsinBsinCaaCD2R,sinAsinDCabAOBD证明二:(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D,∴

ccb同理 =2R,=2R.sinCsinB证明三;过点A作单位向量jAC,C 由向量的加法可得 ABACCB

则 jABj(ACCB)A B ∴jABjACjCB

jABcos900A0jCBcos900Cac∴csinAasinC,即sinAsinC

bc同理,过点C作jBC,可得 sinBsinC

a从而 sinAsinBsinC

类似可推出,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由学生课后自己推导)

④ 正弦定理内容:

bccab===2R sinAsinBsinC简单变形; 基本应用: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2.教学例题:

① 例1:在ABC中,已知A450,B600,a=10cm,解三角形.② 例2:ABC中,c6,A450,a2,求b和B,C.讨论: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如何判断解的数量?思考后见(P8-P9)3.小结:正弦定理的探索过程;正弦定理的两类应用;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的讨论.

第三篇: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正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a

sinAb

sinBc

sinC,接着就一般斜

三角形进行探索,发现也有这一关系;分别利用传统证法和向量证法对正弦定理进行推导,让学生发现向量知识的简捷,新颖。

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如图1.1-1,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探索研究](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ABC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

abcsinA,sinB,又sinC1,A cabc则csinsinsinabc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aB sinAsinBsinC的定义,有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3如图1.1-3,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asinBbsinA,则同理可得从而

a

sin

b

sin,c

sinC

b

sinB,a

sinA

b

sinB

c

sinC

AcB

(图1.1-3)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证法二):过点A作jAC,C 由向量的加法可得ABACCB







则jABj(ACCB)∴jABjACjCBj

0

jABcos90A0jCBcos900C

∴csinAasinC,即

ac

bc

同理,过点C作jBC,可得

从而

a

sinA

b

sinB

c

sin

类似可推出,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由学生课后自己推导)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

sinA

b

sinB

c

sin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使aksinA,bksinB,cksinC;(2)

a

sinA

b

sinB

c

sin等价于

a

sinA

b

sinB,c

sinC

b

sinB,a

sinA

c

sinC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a

bsinA

; sinB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AsinB。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ab

[例题分析]

例1.在ABC中,已知A32.00,B81.80,a42.9cm,解三角形。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0(AB)

1800(32.0081.80)

66.20;

根据正弦定理,asinB42.9sin81.80b80.1(cm);

sin32.00

根据正弦定理,asinC42.9sin66.20c74.1(cm).sin32.00

评述: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例2.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0,边

长精确到1cm)。

解:根据正弦定理,bsinA28sin400

sinB0.8999.因为00<B<1800,所以B640,或B1160.⑴ 当B640时,C1800(AB)1800(400640)760,asinC20sin760c30(cm).sin400

⑵ 当B1160时,C1800(AB)1800(4001160)240,asinC20sin240c13(cm).sin400

评述: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随堂练习]第5页练习第1(1)、2(1)题。

abc

sinAsinBsinC

abc

分析:可通过设一参数k(k>0)使k,sinAsinBsinC

abcabc

证明出 

sinAsinBsinCsinAsinBsinC

abc

解:设k(k>o)

sinAsinBsinC

则有aksinA,bksinB,cksinC

abcksinAksinBksinC

从而==k

sinAsinBsinCsinAsinBsinC

例3.已知ABC中,A

600,a求

a

sinA

abc

2k,所以=2 sinAsinBsinC评述:在ABC中,等式

a

sinA

b

sinB

c

sinC

abc

kk0

sinAsinBsinC

恒成立。

[补充练习]已知ABC中,sinA:sinB:sinC1:2:3,求a:b:c

(答案:1:2:3)

[课堂小结](由学生归纳总结)(1)定理的表示形式:

a

sinAsinBsinC

或aksinA,bksinB,cksinC(k0)

(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五)评价设计

①课后思考题:(见例3)在ABC中,

b

c

abc

kk0;

sinAsinBsinC

a

sinA

b

sinB

c

sinC

k(k>o),这个k与ABC有

什么关系?

②课时作业:第10页[习题1.1]A组第1(1)、2(1)题。

第四篇:高中数学 2.1.1《正弦定理》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5(范文)

正弦定理 学案

【预习达标】

在ΔABC中,角A、B、C的对边为a、b、c,a=。sinA

a2.在锐角ΔABC中,过C做CD⊥AB于D,则|CD|==,即,同sinA1.在RtΔABC中,∠C=90, csinA=,csinB=,即0理得,故有a。sinA

3.在钝角ΔABC中,∠B为钝角,过C做CD⊥AB交AB的延长线D,则|CD|==,即aa,故有 sinAsinA

【典例解析】

例1 已知ΔABC,根据下列条件,求相应的三角形中其他边和角的大小:

00000(1)A=60,B=45,a=10;(2)a=3,b=4,A=30;(3)a=5,b=2,B=120;(4)

b=.例2 如图,在ΔABC中,∠A的平分线AD与边BC相交于点D,求证:

B D C BDABDCAC

【达标练习】

1.已知ΔABC,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60,B=30,a=3;(2)A=45,B=75,b=8;(3)a=3,A=60; 00000

用心爱心专心

2.求证:在ΔABC中,sinAsinBab sinCc

3.应用正弦定理证明:在ΔABC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4.在ΔABC中,sinA+sinB=sinC,求证:ΔABC是直角三角形。

222

参考答案

【预习达标】

bcbcbca1.a,b,.2.bsinAasinB , ,=.sinBsinCsinBsinAsinCsinBsinC

bbc3..bsinAasinB , =.sinBsinBsinC

【典例解析】

例1(1)C=750,000(2)B≈41.80,C≈108.8,c≈5.7或B≈138.2,C

00≈11.8,c≈1.2(3)无解(4)C=45,A=15,a≈2.2

例2证明:如图在ΔABD和ΔCAD中,由正弦定理,得BDABDCACAC,sinsinsinsin(1800)sinβB 0 D BDAB两式相除得 DCAC【双基达标】

1.(1)C=90,,c=00

(3)B=60,C=902.证明:设00

abck,则aksinA,bksinB,cksinC sinAsinBsinC

abksinAksinBsinAsinB cksinCsinC

00

00003.(1)设A>B,若A≤90,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得sinA≥sinB,又由正弦定理得a≥b;若A>90,有A+B<180,即90>180-A>B, 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得sin(180-A)>sinB,即sinA>sinB, 又

由正弦定理得a>b.(2)设a>b, 由正弦定理得sinA>sinB,若B≥90,则在ΔABC中A<90, 有sinA>sin(180-B)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得A>180-B,即A+B>180,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相矛盾;若A≥90,则A>B;若A<90,B<90, 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得A>B.综上得,在ΔABC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4.略

000000000

第五篇:2014年高中数学 1.1.1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正弦定理

教材分析与导入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

3.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能力,通过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发现正弦定理、用几何法和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三角形边角关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两个定理之一,它准确反映了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角的正弦的关系,对于它的形式、内容、证明方法和应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弦定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正弦定理和内角和定理等众多基础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一向为数学教育所重视。

教学难点

用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虽然学生刚学过必修4中的平面向量的知识,但是要利用向量推导正弦定理,有一定的困难。突破此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向量的数量积把三角形的边长和内角的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方法证明这个定理,使学生巩固向量知识,突出了向量的工具性,是向量知识应用的范例。教学建议

正弦定理是刻画三角形边和角关系的基本定理,也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之一。此节内容从地位上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以说正弦定理是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内问题)的拓广与延续,是对初中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知识的定量解释,即对“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这一定性知识的定量解释,即正弦定理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的量化的表示,实现了边角的互化。它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教材这样编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体现相关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这一指导思想;启下,正弦定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产生了余弦定理,二者一起成为解决任意三角形问题重要定理。同时正弦定理为后续第二节的《应用举例》作以铺垫,正弦定理的知识和方法可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这样也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数学的三大价值(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之一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宜采用“发现学习”的模式,即由“结合实例提出问题——观察特例提出猜想——数学实验深入探究——证明猜想得出定理——运用定理解决问题”五个环节组成的“发现学习”模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通过提问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并贯彻“以学定教”原则,即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导入一

师如右图,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

转动.

师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师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师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

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右图,在Rt△ABC中,设BC =A,AC =B,AB =C,ab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c=sinA,c =sinB,又cabccc,则sinAsinBsimC.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sinC=1=

abcsinAsinBsimC.导入二

师:关于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我们知道哪些?

sinA生: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还有absinBc,c。

生: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师:两位同学回答了一个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对于一般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我们有结论吗?

师:对这一结论同学们能提供一些想法吗?

生:有点像正比例关系。

师:在△ABC中A与a,B与b,C与c,他们有怎样的正比例关系?

(1)akA,bkB,ckC;(2)aksinA,bksinB,cksinC;

(3)akcosA,bkcosB,ckcosC;(4)aktanA,bktanB,cktanC。请同学们验证这些猜想的正确性,然后选出正确的。

正确答案为(2)

从而得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abc

即sinAsinBsinC.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正弦定理

郑州一中 高中数学 01正弦定理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