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寓革命传统教育于才艺展示中
“寓革命传统教育于才艺展示中”活动方案 姜堰市蒋垛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外辅导站
一、活动设计背景。
1.202_年是建党9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姜堰解放60周年、关工委成立20周年。市文明办、教育局、关工委等单位先后发文,要求各镇以此为锲机,结合本地情况,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缅怀先烈、学党史、颂伟业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2.蒋垛镇属江苏著名的黄桥革命老区,这里建有全省唯一的苏维埃纪念馆,馆内陈列了大量了革命斗争史料,红色资源十分丰富。
3.镇中心校外辅导站举办书画班、舞蹈班已经两年,在老师们的精心辅导下,学员们的书法、绘画、歌舞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进行了多场展示,具备了一定的表演创作能力。
二、活动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通过活动,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创作能力,增长才干,展示才艺,寓教于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参与对象。
镇中心校外辅导站书画班、舞蹈班全体学员。
四、活动步骤。
一看、二听、三动、四展示。
即:看泰州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苏维埃纪念管的革命史料;听五老志愿者、新四军老战士宣讲本地区革命斗争史;动手创作歌颂党、缅怀革命先例,弘扬老区精神的书画作品和歌舞节目;展示小书画家、小演员们的才艺。
五、时间安排及实施过程。
1.10月5,辅导员布置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书画班:宣纸、画笔等文房四宝。舞蹈班:演唱用服饰、舞扇等小道具。
2.10月8上午8时集中校外辅导站多功能活动厅。主持人辅导站站长赵锦元讲话,宣布活动开始。同学们,我们蒋垛是一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千年古镇。在那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年代,蒋垛人为了闹翻身、求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形成了“不怕牺牲,团结奋战,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为缅怀先烈,弘扬老区精神,今天举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大家一展才艺。现在活动开始,先请看家乡革命简史——参观苏维埃纪念馆。全体学员在各辅导员的带领下,穿着统一服饰,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向苏维埃纪念管出发。
3.来到目的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瞻仰了巍峨高大的烈士纪念碑,穿过苍松翠柏,来到了庄严肃穆的纪念大厅,观看了革命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举行武装暴动,抗击“联军”,与恶霸地主、还乡团进行反清乡、反扫荡的图片及革命烈士的遗容、遗物,初步了解了家乡革命斗争简史。
4.__时许,大家集中到纪念碑前的小广场上。主持人:
同学们,刚才我们参观了展示大厅,目睹了家乡人民当年那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场景,现在,请出的两位嘉宾——当年战斗在这里的新四军老战士给我们讲述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故事,掌声欢迎。
老同志们讲述的烈士,有在土地革命斗争中创立第一个党支部、领导暴动,不幸殉于敌人监狱的孟玫祥烈士;有在抗日战争中组织民众反扫荡,慷慨就义的刘凤美、许汉臣烈士;有在解放战争时期坚持内线斗争,落入敌手,坚贞不屈的孟起安烈士„„由于都是亲身经历的,听起来如临其境,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两个小时的讲述,不知不觉就过去了。5.主持人布置活动作业。
分两组进行:A 书画班:根据活动内容,创作继承先烈遗志,弘扬老区精神的书画作品;B 舞蹈班:排练歌颂烈士精神,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歌舞节目。
6.4日——7日,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创作、排练。7.9日,才艺展示。
上午9时,地点:校外辅导站多功能活动厅。舞蹈音乐班学员演奏二胡、古筝、钢琴、葫芦丝等乐器,表演了“红心永向党”等歌舞节目,小演员们歌喉圆润、清脆,舞姿优美,表现了较好的艺术天赋。(见歌舞剧照)
画廊里,书画班的学员展示了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楷书、行书、隶体、素描、工笔、水墨写意等,形式多样,琳琅满目。“浩气长存”、“万古长青”、“缅怀先烈,弘扬老区精神”、“与日月争辉”、“山河共存”等书法作品,有的俊美清秀,有的雄劲有力。搏击长空的雄鹰、傲霜斗雪的高贵品质,用笔用墨,变化多端,各具特色,展示了小书画家们的才艺。
六、活动效果。
这次活动,历时两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媒体关注,家长满意,作品获奖,增强了校外辅导站的吸引力。1.领导肯定。在场的镇党委员负责同志、市关工委领导一致认为这次活动形式新颖、主题突出、效果鲜明,充分展示了小学员们的才艺,激发了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值得推广。2.媒体关注。市电视台摄制组的同志,全程跟踪拍摄,把活动过程制作成专题片,在市电视台上进行播放。市关工委专刊上用大量版面刊登了活动剪影,把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作了专题报道。3.家长满意。陪同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说:“看了活动过程和孩子的表演,书画作品等我们很高兴,觉得农村的孩子终于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自己的少年宫了。孩子们在这里养成了好兴趣,玩出了门道,学到了本领,增长了才干。” 4.作品获奖。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创作的书画作品,有17篇被送到市少年宫参加全市青少年优秀书画作品展览。3 篇获得了一等奖,8篇获得了二三等奖,硕果累累,成绩斐然。(附获奖作品,证书照片)5.增强了吸引力。活动产生了社会效应,辐射周边地区,增强了辅导站的吸引力,许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校外辅导站来接受辅导,促使辅导站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打造蒋垛文化名镇,教育强镇贡献一份力。
第二篇:寓管理于服务中
寓管理于服务中
管理与服务是一对矛盾,但在基层组织工作中,管理与服务具有重要的同一性。首先是构成要件的同一性,管理者即服务者,被管理者即被服务者。其次是最终目的同一性,管理和服务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担负多重任务:既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带领群众致富,又要保一方和谐稳定,乃至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还要结合本地实际,公平公正地落实各项民生举措,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那么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如何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既要党和组织满意,又要群众认可,基层干部就必须要少些官员情怀,多些公仆意识,甘当农家人,就要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接地气,走进基层问民计、走进群众听民声,把群众当朋友、当先生、当亲人,到群众呼声最强烈的地方去,到困难和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才能处理好管理与报务的关系管理与服务内涵丰富,基层干部必须把握好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首先,服务决定管理,管理服从于服务。管理与服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管理是形式,服务是内容。一方面,服务决定管理,当人民群众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必然要求基层干部在社会管理中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干部把群众当朋友,沉到基层结穷亲基层干部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眼向下看、心向下想、腿向下跑,和群众在田间地头聊一聊,炕头树下扯一扯,串串群众的门,吃吃群众的饭、干干群众的活,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抓基层才能抓到点子上,决策部署才能和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合拍,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另一方面,管理服从于服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基层的管理必须服从于服务群众发展的要求。这要求干部把群众当先生,深入基层寻良策;把群众当亲人,走近基层解难题。管理与服务的对立统一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片面地用管理代替服务,会滋生“官本位”思想;片面地用服务代替管理,会增加社会风险。第二,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是基层组织工作的必然要求。基层干部作为和群众直接接触的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更应当顺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一方面,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摒弃一切妨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社会和谐的陈旧管理观念,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进行管理的工作模式,实现由“管理者”角色向“服务者”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加强基层管理工作的方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探索建立一套有利于服务经济建设,操作规范、管理透明、服务高效、执政为民的基层行政管理机制,做到既不失职不作为,也不越权乱作为。
群众对政府的信赖,就象一朵娇嫩的花朵,保护得好能开得鲜艳夺目,反之,则易枯萎,凋谢。珍惜群众对政府的信赖,为政者要倍加爱护。
第三篇:才艺展示
展示多才多艺的我们
从金桂飘香的九月到寒风瑟瑟的十二月,我们又走过了近一个学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也举办的多姿多彩。各色的活动,让我们收获了朋友的情分,团队的意识,集体的荣誉。在一系列的才艺展示活动中,充分展现了新一代学生的自我风采和时代特色,在浦江的校园活动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儿有温馨悦耳的歌曲、活力四射的舞蹈、精湛的武术表演、富有创意的小品个个精彩纷呈;这儿是我们的天下,我们的舞台。美丽的校园处处留下了动人的印迹,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从自己的视角诠释我们眼中的风景。由浦江影协举办的“印象——工大”就展示了这样一群人眼中迷人的校园。谁说女子不如男,自古就有巾帼不让须眉,在这男生云集的南工大校园里,女子才艺秀轰轰烈烈的展开,由浦江学院学生会女生部举办的“才女秀活动” 展现了她们的动人的歌喉和绚烂的舞姿。由浦江学院二分会承办的“手工制作花样模型赛” “T恤涂鸦大PK” 女生部承办的“织出温暖”等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心灵手巧和丰富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由争锋辩论协会承办的浦江学院第七届“浦江论剑”辩论赛,期间 辩手们敏捷的才思,犀利的言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感触。
“才艺展示”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为更多的学生搭建展现自我个性、艺术才华的舞台,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多彩的校园增添了靓丽的风采。
第四篇:寓角色扮演于英语教学中论文
一、前言
自心理学家莫雷诺(J.D.Moreno)创设心理剧后,角色扮演也就成为团体辅导、咨商,以及教学上的重要技术。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个人学习角色扮演的机会,使个人能设身处地去扮演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得以尝试和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增加角色学习,扩展生活知觉,促进行为的弹性和适应性。黄定华(202_:9)认为,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让充满好奇与想象力的学生有机会在各种可大可小、有时现实有时虚拟、表演性的或非表演性的、发生过的或从未发生的情境中释放热情,从而使口语得到锻炼,英语能力得到提升。笔者在英语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在英语的课堂中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来设身处地地锻炼英语口语确为一种学习英语的好办法,下面就“角色扮演法”的概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其在英语教学中对教与学的影响和作用一一阐述。
二、角色扮演法的概念
角色扮演教学法(刘灵202_:42)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法。它倡导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上,学生扮演各种“真实的”生活角色,模仿各种现实语言交流活动。
三、角色扮演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般来说,应用角色扮演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五个阶段。
1.创设英语交际的情景
为了能更好地做好角色扮演,师生可创设交际情景,培养创新精神。英语教学是一种有声的教学,教师应创设英语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直观、明了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学商场贸易对话时,可采用现场贸易法进行教学。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可以选择讲台上自己要买的东西,但必须用固定的英语句型来“成交”。在创设的自然情景气氛中,学生轻松地学会了基本贸易英语。
2.分配角色
角色扮演是一种小组合作学习,但小组活动并不是让几个人一组念念单词、读读课文等就算是小组合作学习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给小组布置任务,如就餐时的用语,可用Whatwouldyoulikefor…?组织会话;其次,小组成员要有分工,例如不同的角色,餐厅服务员,一起用餐的妈妈和女儿等;最后,每个组员在小组中积极进行语言活动,相互之间共同加工,完成Whatwouldyoulikefor…?的整个会话活动。
3.模拟对话
当扮演的所在场景与角色都分配好以后,就轮到模拟对话了。角色扮演者要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中,语言、动作、神态等要与该角色相符。在模拟对话中,要尽量模拟该角色应有的语音语调等,如活泼可爱的小孩子,他的语音语调应该是轻快的;淳朴的农民,应该是忠厚老实的……。此外,在模拟对话的练习中还要学会倾听,即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语言,能掌握别人说话的要点。在模拟对话中,角色扮演者之间应互相帮助提点对方的不足与改进之处,这也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模式。
4.表演
表演前的准备做好了,该是表演的时候了,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角色扮演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最为兴奋的时刻,也是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如教JEFCBook2(上)Lesson51Ann’sbirthday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在上课前先用彩带、汽球布置教室,并且准备一个小蛋糕。那天刚好有一个女生生日,于是我安排她扮演主人公Ann,其他同学扮演Ann’sfriends,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一切的表演成为真实。表演中,同学们把单词如sandwich,plate,candle,doorbell,present及语法句法都运用到表演对话之中,是那么流利而有深情。这样一来,同学们也把那天的课堂内容牢记于心。5.交换角色表演
为了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语言使用,运用不同的方式去操练英语口语,还可以适当地使用交换角色表演来训练学生对英语交际语言的掌握。交换角色表演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尝试,而不拘泥于一种表演模式。在英语教学这个开放式的课堂里,学生的角色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在多样中体会到变化,体会到不同的人使用语言的不同的特点、差异。
四、角色扮演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寓课堂内容于真实生活情景中
角色扮演首先继承和发扬了“交际法”,是“交际法”学科内所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技巧(胡红辉,202_)。它要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各自扮演指定的角色,进行情景对话,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各尽所思,畅所欲言。在这个追求创新与个性发展的时代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2.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提倡同学共同进步
常见的合作学习活动有(萧若瑜,202_):游戏活动、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记录、设计并表演小话剧。通过这些合作学习活动,能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提高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倡同学共同进步。
3.对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发展良好的自我独立意识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杨淑英在《英语课本剧与提高能力》一文中说道:英语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知识,更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发展良好的自我独立意识。思维的创新性是指能够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
4.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同时也是了解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也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在这个国度里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所以,外语教师还肩负着传授异国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使命。“角色扮演”正好可以通过各个小故事反映出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宗教信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结论
综上所述,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之一,运用此方法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在我国缺少英语学习自然情景的情况下把英语口语化。它使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强化,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学生的能力多方面得到提高。
第五篇: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作者:刘俊彪
单位:西吉县将台中学
【论文提要】当今艺术教育的现状而引发笔者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思考。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备课中挖掘德育。
2、在音乐艺术美中感悟德育。
3、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
4、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体现德育。
5、于音乐课外活动中突现德育。
6、教师的自身形象中显现德育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乐情境 德育
国家的兴旺离不开教育,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阵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德育也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为此,作为音乐学科,音乐教学更应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艺术性与思想性应有机的结合起来。
我们向来有“礼乐教化”的传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音乐的教化作用从来都是无可替代的。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今天,时代赋予了音乐教学以更高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指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 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 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祖国颂》、《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文艺界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并从一个侧面反映 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在美的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实施德育呢?
1、寓德育于教材内容之中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音乐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教师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渗透德育。在教唱《国歌》时,可以详细介绍其创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寇入侵,山河沦陷,《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的背景介绍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这首歌曲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感受到巨大的鼓舞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共和国的华诞之日,神州欢腾,普天同庆,节日的礼花撒遍祖国的万水千山,国庆的欢歌飞出亿万人民的心田。在“十·一”前后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七子之歌》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演讲,它的教育形式是具体的,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寓德育教育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无论遇到如何恶劣的环境,也不动摇。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乐曲,就象给我们展现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上东山、渔舟荡漾、花影摇曳的迷人景色。同时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从而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教师还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
在欣赏教学中,不单是放放音乐让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如教材中斯梅塔那的交响组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在观赏前,先请一位学生合着音乐来朗读作曲家写的一段说明“……两条小溪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组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学生们听着走进了音乐之中,再让他们从整体—分段—整体反复聆听,让学生自己在音乐中畅游捷克大自然的美好的景象,领悟到音乐热情地歌颂了美丽的祖国。在拓宽学生艺术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又如,圣·桑斯的大提琴独奏《天鹅》,乐曲一开始,大提琴在小行板上奏出温婉舒展的旋律,表现了天鹅在荡漾的碧波上浮游的神态,端庄而高雅;当大提琴奏出结束长音时,钢琴轻轻地自高音区蜿蜒下行,柔和的级和级和弦交替进行,描绘天鹅渐渐远去。天鹅在湖面上悠然漫游的情景,是对天鹅端庄、高雅形象的歌颂,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症状好、崇高境界的深切追求。教师可以从听觉、视觉入手,分析乐曲结构、乐曲风格、乐曲形象以及乐曲情绪,引导学生理解旋律音响所产生的音乐形象和真挚情感。学生在这美好的画面中引起无限遐想,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不用任何的说教就可以完成人格的塑造、情操的升华,并提升了鉴赏美的能力。
3、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诸多环节,让德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等等,通过这些使学生逐 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联系实际,切忌生硬说教。
4、寓德育于各种课型和课堂之中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开,音乐课的形式越来越显的灵活了,但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在这些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各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展开德育的渗透。歌唱教学中,教材上有很多好的歌曲,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旋律优美,还有一些精心选择的优秀的流行音乐,这些歌曲都有很好的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例如《好大一棵树》、《水手》、《朋友》、《天堂》、《红旗飘飘》等等,这些歌曲通过学唱培养他们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种热爱及在生活中需要的那种顽强的毅力。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音乐创作教学中,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他们一种参与、合作及团队的精神。例如在编创舞蹈或表演音乐课本剧时,要求同学们动作的一致性及协调性,课本剧表演时的投入程度等等,都需要同学的共同努力,不能因为某个人而影响整体的效果。通过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及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锻炼及加强。
音乐的情感作用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方面。音乐可直接激起与音响运动形式相对应的情感,使情感得到调节,心灵得以净化,使情感、情操变得高尚。如学校班会课活动,让同学们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如何遵守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求同学们自己去编小品,再用唱的形式点评。在班会课中,还可运用音乐课中学到的旋律等音乐知识,让同学为班级创作班歌,使班队活动活泼而富有特色,充满生机,学生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教育形式中相互感染接受了教育。学校的班会课活动起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音乐的参与更使班会课取得特有的教育效果。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 感,激发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5、寓德育于音乐课外活动之中
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合唱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统一音色,调节音准,均衡音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使学生知道,美的歌声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音乐课外活动很重要,教师必须占领这块阵地。生活离不开音乐,学生也要天天唱歌、听音乐。但是学生缺乏甄别能力,心灵容易受到低级庸俗的音乐作品的污染,需要教师带领他们去唱、去听健康向上的优美歌曲。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如合唱队、器乐兴趣小组、晚会、比赛、游戏、卡拉OK等等,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比如,合唱是一项高度审美的艺术活动,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从而达到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学校合唱队作为音乐教育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进行唱歌技巧、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唱歌及技巧训练的浓厚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的锻炼,而且通过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
6、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
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三大支柱。在音乐教育中,发扬出道德的根源、人生价值的根源、艺术的根源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音乐教学除了本身的艺术性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我们清楚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利用音乐所特有的形式、手段,把学生培养成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们只要在音乐教学时候,充份挖掘教材中所寓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通过教材中所寓含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等,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作用,努力做到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以上仅是本人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尝试,提出供大家参考。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今后还要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探索,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极强的学科,把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用音乐去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让德育之花开遍整个校园。
参考资料:
1、《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主编:朱则平廖应文
ISBN7-5622-2576-1/G.·1339
2、《中学音乐教学法》 主编:邵祖亮
ISBN7-80553-409-8/J.·352
3、人教版音乐教材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ISBN7-107-18233-1/G.·11322
4、《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编
ISBN7-80553-003-5 5.《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主编: 郁文武
谢嘉幸
ISBN7-04-00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