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23-624417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8 16:25: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论文全文模板(供参考)

单击此处输入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

作者A1,作者B2

(1.单位,城市1 邮政编码1;2.单位,城市2 邮政编码2)

1摘要: 在此处输入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不少于500字)。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 词1;词2;词3(不多于5个,选词应规范,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图分类号: TQ35(中图分类号5个字黑体小五,后面的分类号Time s New roman 小五)

Title in English

Author A1, Author B2

(1.Affiliation 1, City 1 Post Code 1;2.Affiliation 2, City 2 Post Code 2)Abstract: 单击此处输入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用第三人称写法,必要时可适当加长),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key words: word1;word2;word3(中英文关键词须一一对应)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1 可接下一级标题或正文。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遵守我国著作权法,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每篇论文(含图、表)不超过10个page。其内容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不多于5个)、参考文献。另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给出第一作者和导师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电子邮件,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等信息。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1.1 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题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1.1.1 下接正文。页码采用A4纸型纵向排列,页边距上、下均为3cm,左右均为2.5cm。文字大 1 在此处添加第一作者及导师简介 小规定如下:摘要、作者简介、图名、表名及内容、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正文中除标题外均为五号字,标题见样例。中文均采用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排序。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10幅为限。图题、表题应附相应的中、英文名。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须写清。标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和文字内容重复。

表1 中文表题居中(表随文出现)

换行时此处对齐

Tab.1 Table title in English(be placed at the center)基本要求 物理量和计算单位

注: 表注采用小5号宋体

表中文字中文采用小5号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公式主体居中,编号右对齐,如下所示。

C11C12xK11K12x0xM11M12KxF

(1)xxMMCCKgg2121222222g21ΦTMΦIT2222

(2)ΦKΦΩdiag12nΦTCΦdiag21222nn

图1 中文图题(图随文出现)

Fig.1 Figure title in English(be placed at the center)图中说明文字采用小五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只列出已经公开出版且在文中直接引用的主要文献,近5年的文献量应占50%以上。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各类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①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②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③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A].编著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④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⑤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或“, et al”。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

参考文献:

[1]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期刊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2] 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第二篇:第六期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征文通知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六期——暨『未来·汽车』学术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六期 ——暨『未来·汽车』学术论坛

征文通知

一、论坛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学联研究生总会联合主办,以构建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博士生学术交流平台为己任,以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为目的,由在校博士生自主组织,以博士生互动交流为主要手段,同时积极发挥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指导作用,帮助博士生开阔视野、启迪思想、提高创新能力。

每期论坛均论坛涵盖专家特邀报告、优秀博士生学术报告、学术沙龙、体验式培训、互动娱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六期——暨『未来·汽车』学术论坛将于2012年4月14号召开,由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承办。除交大博士外,本期论坛还邀请了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优秀博士参加。

二、征稿范围

本次论坛的征稿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主要专业的科研需求为出发点,从材料工艺、智能控制、能源动力三个不同层面寻求知识交融,征稿范围如下:

1、材料与成形方向

先进成形、精益成形、金属塑性成形理论与数值模拟、汽车车身数字化制造、汽车轻量化材料应用、结构碰撞性、振动、噪声及舒适性(NVH)研究、先进焊接与连接技术、异种材料连接工艺、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损伤与失效机理研究、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2、智能与控制方向

汽车系统辨识、行星车控制技术、先进传动与控制技术、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车辆底盘控制系统、车辆运动控制与自动导航、车辆辅助驾驶与主动安全系统、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研究及特种车辆、柴油机性能和电子控制、新能源混合动力汽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六期——暨『未来·汽车』学术论坛

车电控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控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集成与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及混合能量存储系统技术、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

3、能源动力方向

喷雾与燃烧研究、先进发动机技术开发、新能源新动力、内燃机、汽车空调与制冷技术、变速器技术、发动机节能环保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整车集成和开发、节能与排放研究。

三、与会要求

1、参加本次论坛可通过以下4种方式:A投稿并宣讲,B投稿并展示,C投稿,D旁听(由于场地限制,人数有限);

2、投稿范围包括学术论文(包括已发表论文)及学术报告(尤其鼓励有深度的综述性学术报告);

3、参加本次论坛请填写《报名登记表》(附件1);

投稿并宣讲的博士生建议提交论文全文,可参考《论文全文模版》(附件2); 投稿并展示的博士生需根据投稿论文采用论坛专用模板(附近3)设计墙报,交由组委会打印并在论坛中展示;

4、请于2012年4月5日前发送报名资料(《报名登记表》、论文全文或墙报)至邮箱sjtume_yanhui@126.com,文件名请使用“第六期博士生学术论坛_姓名”,投稿并宣讲的博士生请于2012年4月5日之前将10分钟左右的PPT文档发送至上述邮箱。

四、征稿奖励

1、论坛将为所有投稿的博士生提供纪念礼品;

2、对于投稿并展示的博士生,论坛将根据观众评价评选出优秀论文和最佳论文。对获奖论文,论坛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资鼓励;

3、对于投稿并宣讲的博士生,论坛将根据嘉宾老师的点评意见评选出优秀报告和最佳报告。对获奖报告,论坛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资鼓励。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夏璐(***)

郭青宏(***)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六期——暨『未来·汽车』学术论坛

赵晓凯(***)

或发送邮件至sjtume_yanhui@126.com咨询

报名截止时间:2012年4月5日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组委会

2012年3月

第三篇: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实施方案

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实施方案

目的意义

丰富广大博士生的知识储备,促进优秀研究成果的交流,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博士生钻研学术的热情,启迪博士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增强博士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论坛宗旨

撞击思维 拓宽视野 探索前沿 求实创新 论坛原则

贯彻学术民主、研究自由、鼓励创新、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则 活动方式

采取论文宣讲、专家点评、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以及总论坛与分论坛相结合的方式。活动内容

总论坛由开幕式、闭幕式、国内外著名专家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宣讲会和学生与专家座谈会组成。

分论坛包括经济学分论坛、化学分论坛、车辆工程分论坛、医学分论坛,活动由论文宣讲、专家点评、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等组成。参加范围

学科:经济学、化学、车辆工程、医学。单位:经济学分论坛参加单位有经济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和东北亚研究院;化学分论坛参加单位有化学学院和理论化学研究所;车辆工程分论坛参加单位为汽车工程学院;医学分论坛参加单位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和药学院。

人员:上述各单位博士生和有关专家;总论坛邀请国内校外著名专家4人、国外著名专家4人;各分论坛邀请国内其他三所高校相关重点学科的优秀博士生参加。

论文:本次论坛将从上述各学科博士生提交的论文中计划评选80篇优秀论文(每个分论坛20篇)在分论坛宣读,从分论坛中各评选1篇(共4篇)优秀论文在总论坛宣读。

论坛程序

见附件

奖励办法

见附件

预期效果

吸收一批优秀博士生参加本次论坛,交流学术观点;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参与点评和做报告,拓宽学术视野;吸引学生听众,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邀请外校优秀博士生参加本次论坛,扩大学校影响力;将入选论文整理成集,树立吉大研究生新形象。

组织机构

顾问委员会 主 任: 裘式纶

副主任: 吴振武 胡平于永利 秘书长: 胡平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于永利 于雅琴 王冠军 王利锋 冯守华 刘

李 凡 宋冬林 李玉谭 李泽生 吴振武 张屹山 胡平赵吉生 赵吉光 赵树宽 郭学东 徐学纯 裘式纶 管 欣 颜炜群

组织委员会

主 任: 胡平

副主任: 郭学东

王利锋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于爱国

王登峰 王

田绿绿

许正良

孙纯良

孙连坤 刘晓冬 陈玉梅

邵国光

李俊江

谷树严 沈颂东 张春田

胡平胡春平

郭学东

顾晓威

崔占臣 康学林

睢大员 路来金

执行委员会

任:

副主任: 李 博 马威力 谭维明 曹品鲁 秘书长:

史本叶

副秘书长:上官厚兵 姬世东

委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上官厚兵 于 亮 王

妍 王作昭

王 嵩 史本叶 卢 昊 高文信 王利锋 孙延波

周延民

康永刚

马威力

刘维维

齐百钢 苏 南 苏 勇 李 博 郁 郁 张 敏 张 爽 金景鹏 姬世东 赵玉岩 段志伟 赵 玥 胡 滨 赵静斌 奚英伦 郭菁菁 陶 然 曹品鲁 崔 衢 谭维明 魏 玥 附 件

1、“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日程安排

2、“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活动内容及程序(1)总论坛开幕式活动内容及程序(2)总论坛闭幕式活动内容及程序(3)各分论坛活动内容及程序

3、“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提交办法

4、“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专家邀请函

5、“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博士生邀请信

6、“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奖励办法(设:个人奖、组织奖)

7、“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特邀专家介绍

8、“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特邀嘉宾名单

9、“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嘉宾邀请函

10、“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各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

(1)经济学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2)化学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3)车辆工程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4)医学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

11、“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组织委员会工作职责

12、“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执行委员会工作职责

13、“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

(1)总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下设:联络组、材料组、宣传组、接待组、会场组、医疗保健组、保卫组、财务组、应急小组等)

(2)经济学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人员构成需与总论坛筹备工作组下设的各组相对应,下同)

(3)化学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4)车辆工程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5)医学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

14、“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经费预算明细表(内部使用)

15、“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参会指南

第四篇:2004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机械工程)第一分会场“机械设计与工作性能”综述

2009年10月12日上午,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机械工程)在北京科技大学拉开帷幕。根据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机械工程)的论文情况,本次会议共设置三个分会场进行交流,其中,“机械设计与工作性能”为第一分会场的主题。

2009年10月12日下午14:00-17:30,第一分会场“机械设计与工作性能”(第一场)在北京科技大学机电信息楼1104B会议室进行。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张清东教授主持,北京科技大学张康生教授、曹建国副教授应邀参加并点评了本场学术报告会。

报告会首先由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八所大学的十一位博士研究生进行关于机械设计理论、工业机械工作性能分析方向的学术报告,然后由专家总结点评,最后与会人员现场提问三个环节组成。现将会议内容如下:

1.面向快速响应设计的机床零部件知识库系统开发。东北大学的博士生侯守明首先介绍了东北大学及其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科特点,并按照其论文内容从知识库系统结构、基于混合推理的系统工作流程、相似配置实例检索流程、实例相似性计算以及基于知识融合的实例库构建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他的科研内容。他的科研成果为基于UG/TCEng平台开发面向机床零部件快速响应设计KBE系统,能够快速构建企业产品开发平台;采用基于CBR为主、RBR为辅的集成混合推理模型,优化了实例检索的质量,实现产品实例的智能检索,利用UG/KF技术,将KBE技术和CAX系统有机地集成,可快速构建产品实例库,减少系统开发的难度。2.基于感性工程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来自山东大学的博士生王震亚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感性工学的专业特点,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感性设计的具体方法和实施程序,并以感性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紧密联系为依托,从认知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寻找感性因素定位的方法。最终以感性工学技术将感性转译为设计要素指导产品造型设计。3.基于逆向工程的埋伏牙正畸方案数字化设计。东南大学博士生吴斌首先介绍了介绍了东南大学及其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科特点。接着,他详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针对医临床学上位于颌骨内的埋伏牙,无法直接观察及难于准确定位的问题,开展研究,预测了不同牵引力作用后的埋伏牙的移动方式,并确定了 最佳牵引方式,达到了辅助临床定位的目的。

4.基于产品平台的复杂产品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来自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宗驰详细阐述了其研究背景,并从产品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产品设计的多学科分解表达以及复杂产品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管理平台等方面介绍了其研究内容,同时介绍了应用实例。

5.基于虚拟样机的双齿轮并联传动系统均载性分析。中南大学的博士生徐震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双齿轮并联传动系统的特点,通过建立双齿轮并联传动机构三维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双齿轮并联传动均载特性,并揭示了啮合刚度、阻尼和齿侧间隙等因素对系统载荷均衡性的影响规律。

6.提高6辊CVC冷轧机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辊形设计与应用。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米凯夫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大型工业机械设计及其工作性能的分析与控制的专业特点,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研究对象,所要解决的工程难题,并建了大型6辊CVC冷轧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局部浪形的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应用到工业轧制生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7.一类非线性Mathieu方程的分岔与稳定性分析。来自中南大学的博士生陈思雨首先介绍了参数激励系统的特点及现有的分析方法,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一类非线性Mathieu方程的分岔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求出了系统的分岔响应方程;由于时变项及激励的影响系统的平衡点产生漂移,利用该方法得到了平衡点变化的一般规律。8. A new method for isotropic analysis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博士生曲海波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专业特点,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终端受限的并联机器人的完全各向同性分析的内容及方法。并且应用了该方法具体优化了并联机构。

9.斜齿球形齿轮齿面接触分析。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博士生苏进展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的应用环境,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凸-凹型、凸-凸型及凸-斜型斜齿球形齿轮副的接触印痕和传动误差,并与直齿球形齿轮、同斜齿轮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其对安装误差不敏感及可有轴交角安装,并可以提高齿轮副的重合度、承载能力。

10.基于密度法的复杂三维结构的拓扑优化。来自东南大学的博士生徐彬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拓扑优化的准则和一般方法,并以高空作业车作业臂的后安装架为例,基于密度法和RAMP材料插值模型,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工具,建立后安装架的拓扑优化模型。以后安装架的体积减少20%为约束,采用优化准则法,实现后安装架柔度最小化的优化目标。

11.四位置问题机构综合的矩阵方法研究。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士生杨通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给定四位置综合四杆机构的机构学特点,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把以位移矩阵法给出的有限分离四位置及复合四位置布氏曲线的表达通式经坐标变换化为标准形式,运用射影几何原理和解域思想,实现了布氏曲线的连续绘制和有限表示,给出了 机构类型解域,使机构的选择具有直观性、精确性。另外还对解域进行其他属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进行本场学术报告的各位博士研究生紧紧围绕机械工程学科的前沿问题,广泛交流了学术成果。他们的研究领域的广泛性、研究内容的多样性以及研究方法的新颖性,引起了出席会议的各位评委和与会者极高的兴趣,大家就一些存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评委教授们给各个作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各位报告人也认真聆听评委老师的教诲,整个会场气氛活跃,与会者感觉意犹未尽,期待第二场的召开。

(二)2009年10月13日上午8:30-12:00,第一分会场“机械设计与工作性能”(第二场)在北京科技大学机电信息楼1104B会议室继续进行。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李威教授主持,北京科技大学孙志辉副教授、邱丽芳副教授应邀参加并点评了本场学术报告会。报告会首先由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九所大学的九位博士研究生进行关于机械设计理论、工业机械工作性能分析方向的学术报告,然后由专家总结点评,最后与会人员现场提问三个环节组成。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1.基于感性工程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生邱明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对象——高方平筛结构的特点,并针对其断裂问题详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内容。采用基于实验数据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为筛体结构故障诊断建立了良好的仿真平台。通过减小水平压紧力消除了筛箱短横梁处的断裂现象,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证明。2.CVC轧机动态力学行为分析。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士生许焕宾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板带轧制自动化的专业特点,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研究内容。建立大型工业轧机三维弹塑性辊系动态模型,成功模拟了单机架带钢轧制过程,分析了使用CVC辊形时接触区轧制压力、摩擦力的三维分布情况及轧辊内应力的分布情况,对于指导工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3.人字齿轮减振降噪的修形优化设计。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博士生王成首先介绍了人字齿轮的特点及其应用环境,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其修形优化设计的方法。从减振降噪和提高工效出发,小轮齿廓采用三段修形,并给出了齿轮端面齿廓修形量的计算方法,为实际加工提供了依据,同时,以传动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复形调优法进行优化,从而 获得最佳修形参数。最后以一对试验人字齿轮为例,通过对修形前后测量与理论计算得到的承载传动误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形后的承载传动误差明显减小。同时,振动噪音也有明显降低。

4.轧辊接触长度对辊系受力与铝板带凸度的影响。来自中南大学的博士生黄长清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铝板带轧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影响函数法的原理,基于影响函数法研究了轧制过程中轧辊接触长度与工作辊凸度对辊系受力和板带凸度的影响。对于提高板带轧制精度和为辊系设计和加工提供了参考。

5.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来自武汉大学的博士生朱恩涌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复合行星轮系的特点和应用前景,并详细阐述了其论文内容。在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齿轮副综合啮合误差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行星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用数值仿真方法对系统方程进行了求解,改变系统无量纲激励频率,得到了系统五种稳态响应:两周期次谐响应、单周期非谐响应、三周期次谐响应、准周期响应和混沌响应。

6.宽带钢热连轧机自由规程轧制辊形配置方案研究。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士生米凯夫首先介绍了宽带钢热连轧机的发展趋势,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自由规程轧制的相关内容。针对热轧品种多样性及混合编排轧制的要求,阐述了从辊形配置角度提高轧制规程编排灵活性的原则与理论依据。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理论分析以及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数值仿真,详尽对比分析了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辊形技术在热轧大单位“批 量同宽”及“逆宽”条件下的板形控制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自由规程轧制为目标的热连轧机最佳辊形配置方案,并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对新建宽带钢热连轧机多目标下的辊形配置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混合支承的储能飞轮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来自东南大学的博士生王洪昌首先介绍了储能飞轮系统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混合支承的储能飞轮系统的设计及动力学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8.驱动力分配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样车转弯性能的影响。来自燕山大学的博士生赵明慧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电动汽车驱动技术的专业特点,并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四轮独立驱动技术可使电动汽车底盘实现电子化、主动化,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针对研制的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样车,采用等转矩与变转矩驱动力分配模式,进行了转弯行驶试验和仿真分析,并提出了转弯行驶时的最佳驱动力分配模式。运用ADAMS软件仿真了实车转弯试验,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并给出了转弯行驶时各轮滑动率趋于零时的驱动力分配模式。9.轴重对轮轨粘着影响的数值计算研究。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博士生申鹏按照其论文内容详细阐述了随着轴重的增加,轮轨粘着系数的变化趋势并比较分析了产生最大粘着系数时对应的蠕滑率及其变化规律。随后,本场报告会支持人李威教授对第一分会场的学术报告作了总结和点评。他衷心感谢全国各地博士生以及专家参与这次盛会。最后他指出 此次学术论坛体现了学术批判和教学相长的精神。孙志辉副教授和邱丽芳副教授也分别对各位博士研究生的精彩报告作了深入点评,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期间,与会博士生还就各自相关研究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会场气氛热烈。

两天来,与会全体博士研究生和点评专家本着沟通、互动、交流的态度开展对话,对机械工程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广泛而且深入的讨论,交流了思想,加深了友谊,促进了沟通。先后有来自全国15所高校的20位同学从理论和实践不同方面对当前机械工程领域各种前沿及实际问题做了专题报告,涉及工学、装备、控制等各个方面,有6位专家针对博士生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研究思想、方法、路径等问题做了现场点评。分会场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整个分会场特点可以概括为:报告选题广泛、会场气氛热烈、同学参加认真、专家点评精彩。

参与第一分会场学术交流的全体博士生一致感谢主办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承办方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展示博士生学术风采的舞台,架起了学术对话和沟通的桥梁,能够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钢铁摇篮,共同庆祝全国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生的节日。

第一分会场的报告会发言虽然结束了,但会议上我们思想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观点的争论和各位专家的谆谆教诲却会引发我们长久的思考,促使我们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已知和未知的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通知

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通知

——交通运输工程(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由北京交通大学承办的教育部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以“交融思想,启迪智慧 ”为宗旨。根据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特点,向博士研究生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针对相关主题进行研讨,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本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于2011年11月3~4日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

一、论坛规模

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由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所征集到的学术论文进行评审,并选择其中100名优秀的在校博士生学术成果作者作为正式代表参会进行交流。参会代表须得到所在学校研究生院(部)、研究生工作部推荐,博士生学术论坛组委会负责参会代表的资格审核及录取工作。

为促进更多博士生的学术交流,本次论坛将根据博士生成果提交情况面向北京地区招收旁听代表50名。另外,为保证本次论坛的学术质量,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学术成果,现向海内外相关学科博士生公开征集学术成果。

二、征文议题

本次学术论坛的征文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1.交通运输经济与政策:理论与实践

2.综合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3.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

4.交通运输系统运营组织、管理与控制

5.运输组织现代化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6.交通运输系统仿真

7.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

8.物流工程与管理

9.其他相关问题

(二)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1.列车运行控制的高效安全控制算法及关键技术

2.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

3.新型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4.交通信息融合和集成技术

5.智能车路协同系统

6.系统控制与优化理论及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7.交通信息检测与容错技术

8.交通信号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

9.基于安全约束的列车节能驾驶理论

10.网络条件下的运行控制理论技术与方法

11.其它相关问题

(三)道路与铁道工程

1.铁路及公路规划与设计

2.轨道结构

3.路基及路面工程

4.轨道交通综合新技术

5.公路(铁路)边坡护坡绿化

6.道路与铁道工程建设与工务管理

7.道路与铁道工程检测及监测技术

8.其他相关问题(铁道工程相关的桥梁、隧道工程理论与新技术等)

(四)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1.载运工具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2.载运工具结构疲劳及可靠性

3.载运工具故障诊断技术及试验技术

4.载运工具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5.载运工具先进动力技术、节能技术及环境保护

6.载运工具安全与检测控制技术

7.载运工具传动控制

8.载运工具网络与控制

9.牵引供电技术

10.其他相关问题

三、参会待遇

本次学术论坛不收会议费。会议期间,被邀请参会的正式代表(成果第一作者)免住宿费,补贴餐费,旁听代表不提供食宿。学术论坛学术委员会将评选出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最佳学术创新奖1名,最佳成果展示奖1名,颁发荣誉证书。

四、成果要求

1.成果能代表本人或本校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2.成果必须未经公开发表,可为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和创新作品等,内容不得涉及任何国家机密。

3.论文摘要、全文等应符合相关成果的格式要求(详细要求请浏览论坛网站)。

五、成果去向

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将选取优秀论文收录于《2011年交通运输工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推荐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发表,酌情收取版面费。

六、重要日期

1.论文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10月10日

2.成果交流录用通知日期:2011年10月15日

3.参会回执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10月20日

4.论坛报到时间:2011年11月2日

6.论坛举办时间:2011年11月3日~4日

七、申请及联络方式

成果提交时请与报名表(扫描件)一并提交至电子信箱phd2011@bjtu.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咨询可通过邮件或电话(010)51685594。

八、参会回执提交方式

学术论坛正式录取名单(含旁听代表)将于10月15日在学术论坛网站公布,成果获得录用的作者,请于2011年10月20日前将参会回执(在论坛网站下载)发送至电子邮箱。

九、参会其他要求

论坛将为博士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要求参加本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正式代表准备成果的交流主题发言,每人15分钟,交流提问时间5分钟,在提交参会回执时提交报告PPT。

十、论坛网站

本次论坛的网址为:http://gs.bjtu.edu.cn/2011bslt/index.htm

或:http://ccte.bjtu.edu.cn/2011bslt/index.asp

北京交通大学

2011交通运输工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组委会

2011年8月

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