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中俄经济合作与国际经济体系转型国际研讨会综述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23-623918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8 10:02: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俄经济合作与国际经济体系转型国际研讨会综述

中俄经济合作与国际经济体系转型国际研讨

会综述

刘宗义

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共同举办的“中俄经济合作与国际经济体系转型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7月14~15日在上海举行,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北京和上海的著名专家学者近60人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体系改革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过程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作用、影响与合作以及中俄经济合作的问题和前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主席、俄罗斯铁路总公司总裁亚库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镭代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学术交流分委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分别致辞。

一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体系改革发展趋势

当前,许多国家都在经历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的进程,但由于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效应的降低,不排除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但是,世界“文明对话”论坛主席亚库宁、欧亚经济共同体副总干事、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拉季耶夫等俄罗斯学者则强调这次危机是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而不是金融危机。他认为,此次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美国所实行的寅吃卯粮的财政体制,而金融界的投机加重了其严重程度。金融泡沫的出现不光与金融技术的发展有关,更与金融体系有关。从深层次来讲,这次危机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危机。经济危机是周期性发生的,在一定时期,技术所允许的增长达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经济危机,走出危机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是刚性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与政治、社会的动荡密切相关,也和世界经济体系的转型密切相关。要彻底摆脱危机,必须开展新技术革命和培育新资本市场。率先采用新技术的国家将获得比较优势,而后采用新技术的国家将付出更大的代 价。格拉季耶夫指出,尽管处于经济危机之中,有些新兴技术还是在不断发展的,如纳米技术、太阳能等,但新技术的发展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面临许多不稳定因素。他们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很有可能只是危机的开始,世界经济将走向二次探底。据格拉季耶夫推断,2015年左右世界经济将会出现真正令人震惊的一幕。

俄罗斯“纽康”专家咨询公司董事长哈京指出,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的措施是不断增发美元,这使得许多依赖外部市场的国家产生经济结构性危机,并造成国际金融体系垮塌。美国实际上是要依靠发行美元走出 危机,但这种后殖民主义的做法是没有前途的。美国的银行系统是经济危机的最大受益者,银行从业人员希望将这一体系延续下去。美国政府作为监控者,不想改变这一局面,而像日本这样的美国的债权国也不希望改变。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系主任梁赞诺夫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的危机是自由主义的危机、自由市场的危机和全球化的危机。在后危机时代,全球化进程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整个世界将进入反全球化进程之中,这不是由于各国间的合作减少,而是由于各国更重视本国利益,各国将建立起民族经济调控体 系,保护主义盛行。再者,地区性市场体系将建立,各国之间的合作体系将加强,但地区一体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进展将十分困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海冰认为,金融危机既给我们带来了考验,也带来了变革。全球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将取决于各国政府的政策。美国对其以往的行为反思不足,只想扩大出口并维持美元的地位,走的还是老路;欧洲因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原先的缺陷暴露得比较充分;而亚洲则充满了活力,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未来5~10年内,我们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当前,全球经济的协调和分化同时进行,在全球层面,G20试图对全球经济进行整合,但有效性尚待加强。在地区层面,俄罗斯在积极融入欧洲的同时,也应积极融入亚洲;中国也希望加强与日本及俄罗斯等国的合作,但在此问题上,中国需要得到积极响应。在国家层面,我们需要突破意识形态、贸易保护主义和狭隘国家利益的束缚,着眼于长远利益和全球利益。

关于当前欧洲经济出现的问题,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教授认为,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尾声,是欧盟一些贫穷小国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结果。欧盟由于只实行货币一体化,而没有实行财政一体化,所以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但欧洲经济的复苏步伐不会被主权债务危机打乱,债务危机只是反映了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的现状。他认为,全球化进程有可能会停止,但已经形成的全球市场不会消亡。全球经济仍需要通过合作和协调找出一条共赢的道路。伍贻康教授强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欧元诞生以来欧盟面临的最大挑战。欧洲债务危机超出了欧洲的范畴,也超出了国际经济的范畴,对全球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俄方学者认为,欧盟在这场危机中即使解体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当前欧元面临背水一战,这是欧洲一体化的重 大机遇。欧盟一体化如果走强,将确立区域政府管理模式;反之,世界范围内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将受到严重挫折。伍贻康教授认为,就世界经济总体而言,国际经济体系将向区域一体化、货币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发展协调化、世界经济民主化方向发展。

二 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过程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作用、影响与合作

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经济危机,两国专家一致强调中国和俄罗斯应该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刘军梅副教授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和俄罗斯面临共同的风险:首先是美国开发新能源和建立绿色经济的挑战;其次是金融开放的冲击;再次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权威性风险;还有国际金融危机救助机制和区域金融合作的挑战;最后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

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统计研究所所长、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副院长西姆契拉认为,中国和俄罗斯都有足够的能力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有些西方人士低估这两个国家能力的做法是可笑的。当今世界通用的西方的各种评价体系中常有故弄玄虚的现象,造成人们对各国情况了解片面。按照西方的评价标准,一些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对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分析经济危机,不能光考虑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忽视人文和精神因素。精神和道德因素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具有重大影响。他认为,从历史大趋势看,大国兴衰是一个正常现象。危机可以促使文明发生突变和改革。目前的经济危机可以看做是20世纪70年代危机的延续,我们应将其看作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拐点。中俄两国自然将会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领袖,这不仅是由于两国拥有巨大的资源,而且还由于两国之间的合作。中俄两国应从小的方面着手,通过具体的合作和交流——包括文化的交流,推进相互之间的战略合作,改变两国发展趋势。中俄两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应该拥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但他认为,当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或者第三大经济体,没有积极要求加入G8,在G20中的作用也不突出,这使得其他国家感到疑惑,从而影响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哈京认为,中国在建立自由经济体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政府仍对经济发展发挥监控职能,而俄罗斯不仅在建立自由经济体系方面落后了,还放弃了政府对经济的监管,因此在危机中出现了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大。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新教授指出,目前俄罗斯国内最大的政治就是政府提出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到2020年转变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转向创新发展模式。为实现这一宏大战略目标,俄罗斯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现代化联盟”。这个“联盟”的核心是发展俄、欧、美“三角关系”,与欧洲国家特别是德、法、意、西和欧盟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与美国构建互利平等合作的有效模式,要求“长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新兴市场国家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独联体的一体化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关税同盟为核心的统一经济空间建设。试图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俄罗斯的经济现代化。中国完全可以在俄罗斯融入东亚一体化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与俄罗斯携手开创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欧亚经济共同体副总干事格拉季耶夫院士回应认为,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而建立的,而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为了政治目的而建立的。中国正在努力扩大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影响,这对于欧亚关税同盟非常重要。在欧亚经济共同体,除白俄罗斯外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而白俄罗斯已经是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并通过货币互换成为了中国货币体系中的成员。如果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话,那么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上海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此外,中国还可以成为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观察员 国,甚至成为欧亚经济共同体反危机基金、高新技术中心和欧亚开发银行的成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唐朱昌教授认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提升面临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考验,世界经济再平衡使得中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俄罗斯害怕沦为中国的原料产地。因此,中俄经贸关系迫切需要转型,中国应采取主动,从一般商品贸易为主向技术和服务贸易转型,从边境贸易为主向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次地区合作转型。中国和俄罗斯应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共同的储备货币;在图们江、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发展方面进行合作;在能源方面加 强合作;进行金融合作,双方建立本币结算机制;此外,还应加强在文化、教育、服务等软经济方面的合作,以人为本,提升中俄之间的信任度,其基础是相互尊重。上海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潘大渭教授和院欧亚所所长余建华教授还建议中俄两国加强在G20、金砖四国以及俄罗斯将要加入的亚欧会议中的双边合作,以双边推动多边的发展。

三 中俄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和前景

中俄两国学者都不否认中俄经济合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哈扎诺夫教授指出,现在中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为商品的买卖,这种情况不能满足双方的期望。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石化产品,这种贸易结构是不健康的。中俄经济合作应向深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他认为,影响中俄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因素主要有:两国经济差距拉大、边境走私、双边投资水平低、远东移民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当前,中俄经济合作缺乏大的贸易机构和贸易集团的支持,双方政府应在此方向努力。此外,还应该发挥个人的积极性,给予两国公民更大的商业活动空间。还有俄方学者提议,双方应考虑贸易安全问题,在双边贸易中采用美元之外的货币结算。李新教授则强调,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的不同,俄罗斯政府正在努力实现经济现代化,改变经济结构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摆脱对原料、能源的依赖,但前景难以乐观。

陆南泉教授肯定地说,中俄两国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实质性变化。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中俄两国货物贸易的品种结构难以发生实质性变化,即俄难以改变经济发展以出口原材料为主导的模式,而中国向俄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各种消费品。2009年中国对俄出口服装等生活用品与机电产品要占出口总额的85%以上,而从俄进口的产品中仍以能源与木材等原材料为主,机电产品已降 至2%,至于高新技术产品仅占1.5%。在这种情况下,中俄合作应朝着以下方面作出努力:要把科技合作放在首位;加强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能源与林业传统领域的合作应进一步加强;从长远来看,劳务合作仍有潜力;旅游业的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货物贸易要继续发展。对中国来说,一是要提高商品质量,要创名牌;二是进一步规范化,非规范贸易已走到尽头;三是发展加工工业;四是根据发展对俄货物贸易的需要建立出口基地;五是与俄边境省区切勿盲目地建互贸区、开发区,更不要不切实际地急于创建自由贸易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合组织研究部主任陈玉荣教授和中国俄罗斯东欧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田春生教授认为,双边经济合作中的问题是成绩基础上的问题。去年以来,中俄能源合作获得重大进展,达成了建设中俄石油管道的协议,并且两国正式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开始就毗邻地区的发展进行协调。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巩固两国战略合作的基础,但经济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复杂性,所以两国应建立正常的贸易平台和机制,为长期合作创造条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强晓云副教授建议双方对合 作应坚持正常、客观的心态,合作应以呵护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为目标,并采取现代化、多样化、合法化的方式。

格拉季耶夫建议,因为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备的科学和教育体系,在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只是目前缺乏资金,而中国拥有组织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提供长期信贷的经验,所以,中俄两国可以建立新型合作机制,借鉴以前两国在原子能领域合作的经验,在民用航空领域、以专业经理人培养为主的教育领域以及卫生保健领域开展合作。哈扎诺夫建议,俄罗斯应鼓励中国向俄远东移民。同时俄罗斯也应考虑其他友好国 家的情况,鼓励中亚国家和韩国等向远东移民,最终在俄远东建立以俄罗斯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经济文化共同体。

中俄经济合作的重头戏是能源合作。2009年两国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陆南泉教授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其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特别是其实体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使得油气公司资金极度紧张。同时,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俄罗斯通过与中国签署贷款换石油的协议,可使俄罗斯在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方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贷款换石油的协议,对中国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有 利于中国获得较为稳定的石油供应,对于扩大其他能源合作也可能起到推进作用。中俄能源领域合作的加强与扩大,对于巩固与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亦是十分重要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希罗科拉德教授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对华出口天然气的情况。他承认,过去几年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几乎已经陷入停滞。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主要存在两个难题:一是阿尔泰边疆区的西部管道建设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二是俄罗斯天然气报价太高,中方难以接受。对于阿尔泰边疆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普京总理已经亲自解决。至于天然气价格问题,由于新技 术的发展,各国对新能源的开发逐渐提上日程,俄罗斯天然气定价也面临一定压力。此外,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巨大,中俄之间天然气输送比较便利,无需要经过其他国家领土,可以减少不少麻烦。因此,中俄就天然气问题达成协议完全是有可能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丁佩华研究员也指出,在向中国出口天然气问题上,俄罗斯应该考虑外部竞争的压力,在与俄罗斯天然气合作受阻的情况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合作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再者,能源定价过高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此次金融 危机的发生就有高油价因素的影响。

(责任编辑 常 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5期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能力

土木工程 1004班 王见祥

【摘要】:当今时代是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否则只能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之中败下阵来,湮没于历史。所以我们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逐渐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能力,当然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更有义务来这样做,因为我们接受了国家的高等教育的培养,相较于其他人群我们有更多机会和条件来接触国际的前端思想与事物,只有我们武装了自己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建设祖国的大潮中更多的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以更加文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思想 实践 创新 合作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内心深处要认识到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性

(一)解放思想坚持党的领导

我们都懂的一个道理,思想正则目标明确,所以说端正思想问题是一切事情办好的前提条件。[1]一个忙忙碌碌的富人要比单纯的穷人更可怜,富裕和贫穷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看法,财富、光荣、健康也不像拥有者所说的那样美好和快乐。是好是坏全凭自己的感觉。对自己感觉满意的人才会高兴,而不取决于别人是不是对你满意。

1.改革开放的成就表明我们要解放思想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30多年了历程,这30多年的巨大变化我们都是可以看得到的。国际形势在以90年代的苏联解体结束了两极格局,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邓小习近平总书记以深远的眼光告诉我们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同时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我国也加入了WTO组织,与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日趋加强,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国内政治体制逐渐完善,经济上通过不断努力逐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在社会改革方面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伟大命题不断提出,是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在文化方面,我们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吸收了很多先进的文化,使国内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2.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思想堡垒

这些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从来都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我们要时刻惊醒,如“茉莉花革命”等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整个的国际大环境,在接受外来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决不可以全盘的接收,我们在培养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来作为自己的思想堡垒。

一.落实培养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力的方法(一)实践出真知做好国际交流与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告诉过世人,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所以在我们培养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能力的过程中也不能例外,我们不仅要在理论的层面上来了解国际,按照固有的思维来看待世间的变化,要通过自身的切身体会来看待。我想我们需要做的有很多,以下应该是对我们的作用有很大帮助。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1.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培养自身国际意识

首先我们应该养成爱看新闻的好习惯,因为新闻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和眼界,而且可以在无形中把我们培养成具有很高情趣的人,有利于我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社会我们了解信息的手段除了广播电视外,还有网络等。然而我们还是处在学习阶段,我们看新闻不能没有节制,没有时间节制,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影视剧的欣赏来培养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能力,我们要有目的的看一些国际上优秀的影视剧,让我们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通过比较鉴别,培养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做一个合格的世界人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然后,我们在大学阶段可以有很多机会认识很多国外留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应该主动大胆的与他们交流培养自己的国际心态,放眼世界,开拓眼界,提升境界。

2.大学生应树立人才竞争全球化意识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然会导致人才竞争全球化,人才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只是简单的在某个企业,或某个城市与其他人进行小范围竞争。现在的人才必须面对整个人才市场的竞争,这个人才市场是跨区域的,全国性的乃至全球性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开放的,面向国际的,所以具有国际竞争的人才才能给企业带来全球的竞争力。

(二)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

1.创新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我们要充分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2]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2.我国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不足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我国大学生目前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创新兴趣,二是缺乏创新思维,三是缺乏创新毅力,四是缺乏观察能力。我们大学生要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训练,特别是思维上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至少要做到三点:(1)选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择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思维容易缭绕在一颗树上无法散开。(2)开导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确性,尤其要在变通性方面下功夫。(3)鼓励自己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3.我国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不足

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时间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它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调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行自主创新伟大战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合作更具有竞争力

1.合作成为获取成功的利器

当今和未来世界,没有综合就没有创造发明,没有综合就没有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没有综合就没有未来。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需要跨学科、跨部门人才的通力合作,任何一项跨地区、跨部门的研究都需要研究者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高度的协调能力。更需要那些具有广博知识和精湛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开始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智力的综合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造就更多的综合性人才。为了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许多专业性学院正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3] 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总之,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初步完善,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社会;是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是一个交往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机会更多的社会;是一个正在逐步向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迈进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要求大学生必须要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最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具有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法制观念,对己、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既具有自尊、自重、自爱的独立人格,又具有尊重、理解、宽容和学习他人的美德;既具有民族自尊和爱国主义精神,又具有尊重、理解其他民族的宽阔胸怀和帮助贫穷落后国家的国际主义精神;既具有高度发展的认知能力,开拓创新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又具有勇敢承担风险的事业心和敢于承担重任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能够脚踏实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变革自我的创造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4]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未来是个未知的概念,但我们相信未来是美好的。21世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世纪,而小康社会是全社会都在从事教育、全民都参与学习,通过学习发展个性,提高素质,改善生活质量,逐步向学习化社会过渡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新教育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交叉,创造全方位的教育发展环境。这种发展环境就是要保证社会上每个人时时处处都能接受教育,连续不断的进行学习。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是为了发展自身个性,创造美好生活,学习本身成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学习的内容不只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现实的技能和本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要预测、设计和创造未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去迎击挑战,去发展自我。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竞争社会中去拼搏,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参考文献

[1] [蒙田《蒙田随笔集》

[2] 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3]艾思奇 《大众哲学》 [4]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5]胡锦涛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

[6]乔万尼薄伽丘 《十日谈》 [7]毛泽东 《毛泽东语录》 [8] 巴金 《回忆录》

第三篇: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

一、名解:

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内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投资基金: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基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

外国债券:指借款国在外国证券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排他许可证:许可方将技术和商标的使用权、专利产品的制造权和销售权,转让给被许可方在一定的地域或期限内享用。许可方虽然在该地域内仍享用上述权利,但不得将上述权利转让给该地区的第三者享用。

国际工程承包:一国的承包商,以自己的资金、技术、劳务、设备、原材料和许可证等,承揽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或私人企业既业主的工程项目,并按承包商合同所规定的价格 支付方式收取各项成本费及应得利润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国际租赁也称跨国租赁,它是指分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租赁活动。

技术援助: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多边机构向技术落后的国家在智力、技能、咨询、资料、工艺和培训等方面提供资助的各项活动。

国际银行信贷是一国独家银行或一国(多国)多家银行组成的贷款银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借款人提供的不限定用途的货币贷款。

二、简答

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内容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邓宁提出),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三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所有权优势主要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大于外国企业的优势。它主要包括技术优

势、企业规模优势、组织管理能力优势、金融和货币优势以及市场销售优势等。邓宁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生产必然会引起成本的提高与风险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之所以还愿意并且能够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并能够获得利益,是因为跨国公司拥有一种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能够克服国外生产所引起的附加成本和政治风险。这种比较优势即为所有权优势。

(2)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过程中所

拥有的优势。也就是说,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给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易转移给其他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3)区位优势是指可供投资的地区在某些方面较国内优越。如劳动力成本、市场需

求、地理距离。

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具有上述三个优势,那么他就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还决定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不同方式。

2、证券投资的特征

(1)投资的收益性 指证券的持有者可以凭此获取债息、股息、红利和溢价收益。

(2)投资行为的风险性 证券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取收益,同时还必须承担风险。包

括经营风险、汇率风险、购买了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

(3)价格的波动性 由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投资者心理和政治等阴虚的影响、导致市场的交易价格与票面值或发行价格相偏离,这种偏离会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或损失。

(4)流通中的变现性 指证券的让渡性和可兑换性。

3、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

(1)发达国家在国际技术市场上占有统治地位

(2)然见技术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提高

(3)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贸易

(4)国际技术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4、政府贷款的特点

(1)资金来自于政府预算 贷款国用国家的预算资金直接与借款国发生信贷关系,属于国家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

(2)政府贷款属于主权外债

(3)政治性极强 政府贷款是必须建立在两国政治经济关系良好的基础上的一种合作关系。

(4)政府贷款的树叶受援助国财政支出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在一个国家经济状况较

好或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时,该国用政府贷款的数额可能会较多,但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或经济状况不好使,用于政府贷款的数额便随之减少。

1工贸合作的内容:

(1)国际加工装配贸易:国外的厂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零部件、辅助材料、包装材料和必要的技术设备 ,国内企业提供劳务和设备进行加工装配,成品由国外厂商负责包销,我方按合同规定收取工缴费。

a来料加工: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自己收取加工费。

b来件装配:由一方提供装配所需设备、技术和有关元件、零件,由另一方装配为成品后交货,按契约收取装配费,但不负责盈亏。

c来样(来图)加工:海外厂商提供式样、图纸、规格、款式货样品,由承接方按照规定的款式、品质、规格进行生产,成品交给委托方,收取加工费和材料费,不负责经营盈亏。

d进料加工:加工方从国外购进原材料,利用加工方本国技术、设备、劳动力加工为成品,并将成品销往国外。

特点:进出口紧密结合;贸易与生产统一;承接方风险小;贸易方式简便易行;节省外汇;合作期限一般较长;对承接方是间接劳务输出

作用:加工一方可以发挥本国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利用外资;增强出口创汇能力;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销能力和竞争能力。

(2)国际补偿贸易:在接受信贷的基础上,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的进口方不用现汇而是用所进口的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生产出的产品(直接产品)或其他产品(间接产品)来偿还进口的价款和利息。

①回购--直接补偿(“工业性”补偿贸易)

②互购--间接补偿贸易(“商业性”补偿贸易)

③部分补偿:部分产品或劳务,部分现汇

④多边补偿 :由第三国替代首次进口的一方承担销售或提供补偿产品的义务。a对设备技术进口方的作用

解决企业缺少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难题

设备技术进口方将产品返销,使产品进入国外市场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增加产品出口,扩大国内就业机会,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b对技术出口方的作用

在提供信贷的基础上,扩大设备和技术的出口;既获得了转让设备和技术的价款,又从返销商品的销售中获取利润

(3)国际租赁贸易:出租人通过签订租赁合同将设备等物品较长期地租给承租人,承租人将其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在租赁期内,出租人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承租人拥有租赁物的使用权,并定期向出租人缴纳租金,租赁期满后租赁物按双方约定的方式处理。

按租赁目的划分,分为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

a融资性租赁: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及提供的规格出资购买设备,然后出租给用户,在设备使用期内,双方不得随意终止合同;出租人保留设备所有权,用户拥有使用权;设备的维修由用户负责,出租人把设备的价款、利息、手续费等在租赁期内,全部以租金的形式向用户收取。

b经营租赁 :由租赁公司提供用户所需的设备,并负责设备的保养维修;用户按租约交租金,租用期满退还设备。

按交易程序分:

a直接融资

b转租凭:出租人从租赁公司或制造商租借设备,将设备转租给承租方。

c售后回租/回租租赁:出租人从承租方购入设备后,将设备回租给承租方。

d杠杆租赁:出租人投资租赁物总购买价20%-40%的资金,其余大部分资金以出租人的名义向银行借贷,购买租赁物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出租人必需以租赁物作抵押并将有关权益转让给贷款人。

综合租赁:

(一)租赁与补偿贸易相结合 :出租人在向承租人出租设备时,承租人并不以现款支付租金,而是承租人用所租设出的产品偿付租金。

(二)租赁与加工装配业务相结合:承租人不用现款来支付租赁设备的租金,而是承租人以租来的设备承揽出租人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来样加工业务,承租人以加工应得的工缴费来作为对租金的支付。

(三)租赁与包销相结合:指由出租人把设备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将所租设备产出的产品交给出租人包销,出租人应得的租金从包销产品的价款中扣除。

(四)租赁与出口信贷相结合 :指出租人把用出口信贷购买的设备出租给承租人,从而达到降低承租人租金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可以增强出租人在租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对承租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周转率;避免资产过时的风险;免受资产限额的限制;可以避免通货膨胀

对出租人:

1、出租人拥有设备所有权,比信贷投资更可靠

2、出租人购买设备进行租赁业务,可享受投资减税待遇以及其他优惠。

3、专业租赁公司作为出租人需要支付款项较少

4、通过租赁提供维修、保养、培训等工作,可增加附带收入

5、一些大型制造公司在往附设租赁公司,通过以租代销扩大出口业务。

(4)国际生产合作:合作者按预先的商定和分工,分别生产零部件,或者某些产品

相互交换货联合销售的形式。合作者共同领导生产、共同参与管理、共同对产品负责。a技术上的合作:联合研制;一方提供技术,另一方生产制造;各方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生产同样的产品

b生产上的合作

c协作生产:一方提供专业技术、专利和商标使用权或者提供某些关键性部件、特种材料、仪器仪表等,另一方提供其他条件,双方合作生产,共同完成目标产品 d承包合作:由技术水平高的一方在技术上总负责,双方分工制造机器设备服务合作的内容:

(1)国际承包工程:发包人和承包商之间通过国际间的招标、投标或其他协商途径,国际承包人以自己的资金、技术、劳务、设备、材料等,为发包人实施项目建设或办理其他经济事务,并按事先商定的合同条件收取费用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特点:内容复杂广泛;工程周期长、风险大;对项目的水平要求高;典型的国际服务贸易

主要包括:

a独立承包或总承包:从投标报价、谈判、签订合同到组织合同实施由主包人或第一承包人对业主或发包人负全部责任。

b分包:只承包单项工程或其子项,或某项工程的承包业务,分包人只对合约方负责。c合作承包:合作双方事先达成合作承包协议,以各自的名义对外参加投标,不论哪家中标,都按合作协议共同完成项目的承包形式。

d转让或转包: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同意,在不改变已签订合同内容的条件下,把工程项目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另一承包人的承包方式。

e承包代理: 以承包人的名义和利益,代表承包人向第三者招揽生意,代办投标和有关承包的其他事项等服务,并按代理协议收取佣金的中介方式。

业务程序一般包括五个阶段:招标、投标、开标与评标、中标与签约、履行承包合同。

(2)国际服务贸易 :指一切从事上述服务的人员为需求者提供服务并取得报酬的经济交易活动,这种交易活动是跨越国界的。

a国际劳务输出入:劳务或服务,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或在本国提供给外国消费者,称为劳务输出;对于劳务需求国而言,就是劳务输入。

b国际咨询:受托人弄清别人委托事项的来龙去脉,探讨与其他事物的关联和发展前景,作出理论与实证分析,提供可行的优选方案;或者另行指出可行方案,帮助委托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路线。

(3)国际旅游:旅游业,是凭借旅游资源、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而取得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服务性行业。

国际旅游业一般把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三大产业,称为“三大支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三者的最佳结合,才能获得旅游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5、国际经济协调方式:

(1)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又称区域经济集团,是由几个或一些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经济文化有一定关联性的国家结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或者结合成更大范围的经济区域,根据国家间签订的协议,共同对区域内的经济进程和相关政策进行协调,以实现区域内的商品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竞技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3)重要国际会议:一国政府首脑或政府高级官员通过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就相互间的经贸关系和有关国际经济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各自的政策立场,建立必要的协调制度。

(4)国家集团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七十七国集团

第四篇: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课程

【背景】

更加开放的经济环境呼唤趋同的会计环境:我国于2007年执行了与国际实质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正迅速得到全球各地的认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力争在2011年前允许美国跨国企业使用IFRSs。对国内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和进出口企业而言,更加清楚地认识新会计准则(CAS)与国际准则(IFRS)之间的异同,无疑将更加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降低融资成本,赢得竞争。

同时,“世界已经改变,并且还在继续改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不断更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财政部根据国内外的实际情况不时的做出一些修正,例如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6年11月发布IFRS8《经营分部》取代IAS14《分部报告》,财政部由此在2009年5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3号征求意见稿》中结合国情相应调整。这种调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我们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课程内容,在对论理精髓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培训经验,把最新理念传递给您,助您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企业的前列。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和内容;

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 比较分析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 介绍两者差异的原因以便在实务工作总具有前瞻性  深谙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转换的操作实务。

一、中国新会计准则(CAS)的变化实质 1.规则导项VS.原则导项

2.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模式的过渡 3.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

 基本准则

 具体38项会计准则及运用指南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 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介绍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成立及发展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IFRS,IAS,IFRIC,SIC)及特点 3.全球运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介绍

三、基本准则的区别

1.会计和报表公布期限 2.会计账簿和会计记录 3.报表语种 4.记帐本位币

四、具体准则的比较 1.非流动有形资产

 不动产、场房和设备(成本模式VS.重估价模式) 不动产、场房和设备---折旧(实际情况选择VS.组成部分折旧法) 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处理VS.成本模式VS.公允价值模式)2.无形资产

 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费用VS.研究费用化、开发资本化) 无形资产---摊销

3.投资

一般要求(权益法VS.成本法, 企业合并形成的投资VS.非企业合并形成的投资,金融资产) 股权投资差额(商誉)(摊销VS.不摊销)4.负债

 可转换债券---发行人(归为负债VS.归为负债与权益) 员工退休福利(预提,在员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确认费用)5.收入

 收入确认的一般原则

 短期投资现金股利收入(冲减投资成本VS.确认收入)6.其他损益项目

 借款费用(资本化VS.费用化) 政府补助(收付实现制VS.权责发生制) 所得税(应付税款法VS.纳税影响会计法VS.资产负债表债务法)7.其他

 非货币性交易(不区分同类及非同类资产交换VS.区分同类资产交换和不同类资产交换, 成本模式VS.公允价值模式) 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VS.计入收益表) 基于股权的支付(表外披露VS.费用)

第五篇: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期末论文

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0国贸3班103010311 胡慧娟

摘要: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而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与交易营销相比,关系营销是市场营销学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变。但关系营销的应用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成本。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者各有适用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演化和兼容。

关键字:价值链;实施战略;市场营销;策略

进入21世纪,市场营销学理论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营销学中的“关系”范式的出现。“关系”范式以关系营销(或关系性交易)理论为代表,在市场营销学理论界掀起一场革命,对市场营销持“关系”观点的学者对交易导向的营销理论进行了批判,被称为“营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交易营销与关系营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范式:前者以产品为中心,采用4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营销),Promotion(促销)组合】营销组合为手段,着眼于单次交易活动收益的最大化;后者以长期关系为导向,采取关系方法

(Relationshipapproach),注重新价值的创造和双方关系中的交互作用,以构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

一、关系营销理论的提出和营销范式从交易向关系转变

在关系营销出现以前营销理论以交易或者交换为研究的中心,早期重点研究营销渠道的效率,其后消费者行为逐渐成为研究的中心,其中以4P营销组合作为主要手段。

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是两种对立的营销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以交易为导向的营销认为,市场是由同质性的无关紧要的个体顾客组成(至少在同一个细分市场是如此),关系营销则认为市场并不是由大批无关紧要的个体顾客组成。每个顾客是需求和欲望、购买能力差异很大的个体,对企业来说,每个顾客对企业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市场营销学的“20/80”理论,即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顾客说明,卖方不应对每个顾客都同等对待,应将有价值的关键客户和其他客户区别对待。

2.交易营销认为市场中交易双方的主动性不同,即存在“积极的卖方”和“消极的买方”,买卖双方是各自独立的因素,市场营销就是卖方的单方行为,卖方用产品、价格,促销等营销组合手段刺激顾客购买。关系营销认为市场并不都是由“积极的卖方”和“消极的买方”组成,具有特定需求的买方也存在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的过程,双方是“互动的关系”。

3.交易营销的交易活动是由具体的单个交易事件组成,各个交易活动之间不产生相互作用;关系营销认为供求双方的交易是连续过程,大量的交易都是重

共5页,第1页

1复进行的,前一次的交易往往对以后的交易活动产生作用。如果顾客有一次满意的购买体验,也就是在购买中得到超过预期的价值,那么,他就会把这种体验带到下次的交易活动中去。一次购买行为只是双方关系序列中的一部分。

4.交易营销的产品概念主要是指产品的实体价值,而关系营销认为产品的价值既包括实体价值,也包括附在实体产品之上的服务,如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制产品、从与供应商接触过程中得到的愉快感和咨询服务等。

5.交易营销完全依靠市场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供应商与顾客都是完全的理性“经济人”,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关系营销以“关系”作为研究的核心,认为顾客在交易中不但要得到经济价值,而且还追求经济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顾客是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关系以互惠为基础并存在“利他主义”倾向,关系的维护因素是信任与承诺,因此交易是处于市场价格机制与科层组织的行政指令之间的“关系范式”发挥作用。

6.交易营销的价值来源于产品交易活动完成后价值在供应商、消费者、分销商等在价值链上的分配,而关系性交易注重新价值的创造。关系营销认为,客户购买产品并不单纯依据价格的高低,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可保证稳定供货、低的失败概率、弹性的生产容量等。企业在与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相互的合作关系过程中,由于资源相互依赖、共同开发、信息共享、组织学习等因素,与交易营销相比,关系营销带来更高的价值创造。

从关系的角度看待营销是人类商业活动的本源回归,关系营销是对市场营销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将传统交易营销学研究的视角从关注一次性的交易转向保留顾客;从有限地满足顾客期望转向高度的顾客服务;营销的目的从获取短期利润转向与各方建立和谐的关系,大大扩展了市场营销学研究的视野。

二、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的演化与兼容性

营销采取关系导向还是交易导向关键在于双方的意愿,而不是单方面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在双方关系意愿匹配达到平衡的基础上,才可能发展关系性交易。如果考察为什么供应商或客户会采取交易或者关系导向,则取决于双方各自希望从交易中得到什么,以及对交易方的了解程度,即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交易导向的影响。更多的情况下,企业营销中往往同时使用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导向,而不应说取其一而否定另一种方法。可得出以下结论:

1.关系或交易动机决定于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表现在:从客户方面看,不同的客户营销导向不同,同一客户在不同情况下营销导向也不同,并不是所有顾客都愿意建立关系,有些则缺乏关系的意愿。从供应商方面看,对有的客户希望建立稳定的长期关系,而对有的客户则不希望建立关系。从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看,有些适宜关系导向,而另一些则适宜于交易导向。如当产品定制化、差异性时,往往希望选择特定供应商以满足特殊需要;当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时,则缺乏关系交易的动机。

2.营销手段的应用应使短期收益与长期利益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均衡。无论关系营销还是交易营销,其实施都要分析一定时期内的收益与成本,及时进行评估和决策。关系营销重长期收益,而交易营销立足于即时经济收益。

3.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与顾客的距离缩短,双方的沟通更加便利。关系营销的核心之一是双方关系过程中的互动,即通过直接接触与沟通实现价值,而交易营销主要是通过分销渠道与顾客间接沟通。在买卖双方的关系中,双

方直接接触的距离越近,建立关系的愿望就越迫切。在通过分销渠道间接面对大量消费者时,厂商主要是通过加强品牌宣传来加强与消费者的关系。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国际互联网,使双方的沟通与接触更加直接、频繁、快捷。

4.关系性营销方法与4P营销组合可以演化与并存。在关系营销的三个层次中,其中第一层次的关系营销与4P营销组合近似,是界于两种方法之间的混合方法。在交易营销中,产品的差异化满足顾客特定需求,需求满足导致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又引致重复购买,重复购买意味着双方有可能建立长期关系。因此,可以说产品的差异化是交易营销向关系营销转化的动因之一;从企业的品牌看,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忠诚也一定程度体现了关系营销的理念;从关系本身看,关系不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还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关系既可以是紧密的伙伴关系,也可以是松散的客户关系,其深度决定于双方的需要。

三、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企业的价值链及其进行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活动自身的主要经济状况。

价值链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大部分。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这里的技术和采购都是广义的,既可以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开发管理;采购管理既包括生产原材料,也包括其他资源投入的管理。

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虽然价值链的每一环节都与其他环节相关,但是一个环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活动,则与其在价值链条上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产品实体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

四、价值链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而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行业的某些特定环

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这些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效益的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者认识管理等等,视不同的行业而异。

虽然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价值链,同一环节在各行业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对于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例如跨国公司则可以通过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从而提高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营销活动中拥有全球跨行业营销的范围经济效应。由于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能发现通用型要素的存在,那么,当两个行业的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需要相同的通用型要素时,跨国公司就将自己在一个行业中的核心能力扩散到另一个相关行业,使得范围经济效应转化为范围经济优势。因此,跨国公司在一个行业的营销沟通活动中获得的先进知识、经验和技能,可以不需要很大的追加投资就能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

当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营销时,范围经济优势又可以同时转移到新进入的国际市场。根据该国的特定市场环境,跨国公司有计划地选择相关行业的产品相继导人,在市场研究、促销技巧和共同渠道等方面形成范围经济效应,尤其是促销行为的协同效应对树立跨国公司在当地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由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分析可以知道,企业的价值活动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

相应来说,如果对于某一产品的营销占关键地位的是上游环节,取决于产品技术和大规模生产,其竞争性质很可能表现为“全球市场”型的全方位的立体竞争,因此,企业跨国经营如果主要靠上游环节的优势,则可以采取“全球性”的营销策略。而国际市场的某些消费需求的同质化趋势也支持这一策略。

虽然各国市场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但各国市场以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却表现出趋同性。各国消费者都在从其他社会吸取他们认为是好的东西,从精神到物质产品,一种新消费现象——跨越文化界定的消费趋势正在形成。这种情况。很大程度来源于教育,来源于知识的传递,教育导致更高水平的技术成就,同时也会消除在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另外,传媒,特别是电视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也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对那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公司来说,这样一种消费趋势是求之不得的机会,也是他们日日夜夜在努力促进的。需求的同质化,可以使厂商的库存、采购及生产成本都大为减少,而更增加他们的竞争力。开创名牌,并促使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去追逐名牌,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巨额的销售收入和可观的利润。

跨国公司一旦认识到国文化交叉而产生的某些共性,就可以设计全球通用产品,用同样的广告制作知识变更说明文字,以跨国公司的盛名和信誉,以自己的渠道,向世界各个市场推进。“跨国公司产品”不仅是一种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且是一种能满足人们精神和感观需求的价值复合体,一种文化感受。

与此相反的是下游环节的经济活动。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各种经营活动(如广告宣传、渠道策略、促销手段等)都与消费者特性紧密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所在市场当地的供求情况、风俗文化为转移。如果对于某一产品的营销来

说,下游环节的优势占主导地位,则该行业的竞争性质很可能是“多国市场”型的相互独立的局部竞争模式。凭借下游环节优势跨国竞争的企业,其竞争战略往往带有鲜明的局部性、地区性色彩,在本地成功的策略未必能给其他市场带来成功。在这方面,世界两大日用消费品巨头英国联合利华和美国宝洁公司都有过类似的教训。

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吃了不少苦头,总结了不少教训:不要把中国当作单一的市场,各地区间在收入、风俗、政策、商业存在很大差异。全国统一的战略难以实施,要学会思考,因地制宜。是否进入一个市场,战略基石不能寄放在政策和跟政府关系上,尽可能跟上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论你的产业模式在别处多么成功。

参考文献:

[1]陈曦.在价值链上跳舞[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2]陈小洲,王灵敏.现在企业市场营销[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王雪丽.国际市场营销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4]吴率.市场营销管理[M].程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5]张涛,王亚军.现代供应链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中俄经济合作与国际经济体系转型国际研讨会综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