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一个感激的国家永远铭记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3-942260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0 13:02: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一个感激的国家永远铭记

一个感激的国家永远铭记

位于韩国的中国军人墓地。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墓地找到的遗骸。

孙春龙

(一)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位未婚女总统,把上任后出访的第一次给了中国。其实,更引国人关注的,则是在其出访结束后韩国媒体的一则报道:6月29日,朴槿惠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提出在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送还韩国军方管理的360具中国军人遗骸。此前,韩国政府一直将中国军人遗骸安葬在坡州市的朝鲜中国军人墓地。

这则出口转内销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

在中国军人海外墓地中,位于韩国的这个墓地是相对比较尴尬的一个,因为,他们安葬于“敌国”的土地上,他们甚至曾被作为反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我曾代表我所供职的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谈起过此事,希望通过民间外交的方式,接回这些埋骨异域的士兵,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默许,因为从他们的角度分析,如果以国家的名义去交涉,一旦碰了钉子,面子事小,事情可能会被无限制地搁置。

就在一个多星期前,我还在北京和一位企业家谈捐助,希望他能为这个项目的开展提供前期的经费支持。甚至我们规划,如果韩国拒绝,我们可以把朝鲜拉进来,以三方交换的方式,接回这些士兵的遗骸。

没想到,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均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时,韩国总统朴槿惠主动提出返还中国军人遗骸。从网友的评论,可以看出中国官方的措手不及。显然,中国方面并未做好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对于生命的态度。

(二)和韩国总统提议归还中国军人遗骸类似的一则新闻正在发酵。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中的202位阵亡将士,将魂归故里,他们的总灵位安放仪式,将于7月7日在湖南衡阳的南岳忠烈祠举行。71年前,他们为保卫国家出征缅甸,在仁安羌为解救英军的战役中牺牲。

仁安羌战役的英魂归国,是由美籍华人刘伟民先生发起,刘伟民的父亲刘放吾,曾是参加仁安羌战役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从缅甸的战场回到湖南的老家,这些英魂走了71年,带路的,也只是当年长官的儿子。这些为国牺牲的士兵,并没有等到一个期待已久的国家仪式。

和中国军人在韩国墓地的尴尬相比,中国军人在缅甸的墓地则多少有些悲凉。1942年,中国远征军为抵御日寇侵略,出征缅甸,至1945年初在缅甸战场的全面胜利,约有10万将士再也没有回家。遗憾的是,这片洒满中国军人鲜血的土地,对大多数国人来说,依然是一片陌生。

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兵回忆,当年每打完一仗,将领们都要吩咐把阵亡官兵的遗体仔细收拢,且留下伤兵看守陵墓,“等战争胜利了我们再来接你们回家。”然而,战争胜利了,但是另一场接踵而至的内战,让将领们自身难保,更无暇顾及这些没有回家的兄弟。

随着内战的结束、新中国的成立,那些为国家牺牲于缅甸的亡灵,回家的路途因为政治的偏见而更显渺茫。更为凄惨的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败退缅甸的国民党残军打败了缅甸政府军,一气之下,缅方将所有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夷为平地,尸骨弃于荒野。

如今,当年的墓地已看不出任何痕迹,原址上已经修建了学校、民居区等。一位在此居住的缅甸人,曾经告诉我们,每到下雨的时候,她就能听到打仗的声音,“那是你们中国人的亡灵没有得到安息。”

(三)在缅甸的仰光,当年一同和中国远征军作战的英军,有三个墓地。这些墓地由英联邦战争墓地委员会管理,在其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英国国家一级财政拨款机构,其宗旨是“每一个死去的人,都应该被用真名和墓碑或纪念碑铭记”。

英国前首相安东尼?艾登的儿子西门?艾登就是在缅甸战场上牺牲的一名空军,也安葬在这个墓地。墓地的管理者奥斯卡带我们来到他的墓碑前,让人惊讶的是,从墓碑上,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首相的儿子。奥斯卡解释说,“在战场上,每一个士兵,都是为了他的国家和人民在战斗,他们的牺牲都是平等的。”

令人感慨的是,在这里还有很多无名英雄的墓碑,在本应刻着姓名的地方,写着一句:KNOWN UNTO GOD(他的一切上帝知道)。

更令大家感到震撼的是,一个墓地竟然会建得如此美丽,绿油油的草坪上,缀满了黑色的方块墓碑,整齐排列,犹如他们走上战场时的队列,似乎,他们从未死去。

而战败者日本,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多次前往缅甸寻找阵亡的日军士兵遗骸,并在他们殒命之处,修建了无数的纪念碑。在实皆省自敢山顶部,日本人在修建的一座佛塔的底座上,刻满了阵亡的日军官兵的名字;在一座碑的碑文里,还有763头军马战死的描述。202_年年底,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前往缅甸,专程前往日本人墓地祭拜。

而在202_年12月,美国副总统希拉里访问缅甸时,将寻找美国在二战时失踪的军人遗骸,作为一项重要议题。没想到,50多年之后,美国重返缅甸,在隔绝了半个多世纪的高层会晤中,竟然没有忘记他们的普通士兵。

(四)1993年,美国就曾和中国达成协议,将在1943年驾驶货机坠毁喜马拉雅山的三名美国飞行员的遗骸运回美国本土,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告诉美国人:“我知道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家对失踪人员家属有一个庄严的义务,那就是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找到答案以及内心的平静。”

同样是克林顿,在202_年访问越南时,他再一次告诉美国人:我将成为1969年以来首次访问越南的美国总统。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已经逐步与越南关系正常化,这个过程基于一个优先考虑的事项——尽可能充分掌握东南亚美国战俘和失踪美国人的情况。我本次之行日程的最重要问题是继续在这些议题上开展合作,同时开启与越南关系的新篇章。

在很多的场合,美国总统都会阐述美国国家与士兵达成的神圣契约:如果他们被俘,在战斗中消失,或者战死沙场,我们要尽我们所能找到他们并且把他们带回家。

所以,当你知道了美国和朝鲜达成的惟一一个协议,是寻找韩战时失踪的美军遗骸时,你或许不会再感到惊讶。

“一个感激的国家永远铭记!”这句镌刻在发给上千名第一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的奖章上的话,被多位总统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前提及。

其实,美国对待军人的态度,也是有过很多的波折。

争议最大的当属越战。1974年,总统福特在阿灵顿的讲话中就提到,“据说,越南冲突中被忘记的人就是服役的人。他们是那一代人中默默的英雄。往往那些未能尽责的人垄断了标题新闻,扭曲了他们那一代人的形象。”

但是,不管对战争本身的争议如何激烈,美国从国家层面对士兵的关注并没有停止。总统福特就明确表示,“我打算保证让默默的英雄——越战时期默默勇敢地服役的六百五十多万美国人——不会被忘记。”

(五)在美国有100多个国家公墓,首都华盛顿波托马克河边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最为著名,长眠于此被视为安息者的光荣。几乎每一个美国士兵,把死后能安葬于此看作是最大的希望和荣耀。

查阅阿灵顿国家公墓的资料,更惊奇地发现,下葬于此的第一位士兵,竟然是南军的一名战俘。战败方,战俘,在我们传统的价值观中,这些标记更多地是和耻辱联系在一起,更不会成为国家的英雄。

202_年2月,我在缅甸曼德勒采访二战后流落于此的中国远征军老兵韩天海时,他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他要告诉我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他曾经被日军俘虏,后来是他乞求日军,加之他当时仅有15岁,才免于被杀。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能理解韩天海的纠结,我更钦佩他将这个本可以带进坟墓的秘密告诉一个来自祖国的年轻人。后来,当我告诉韩天海,我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国家英雄,而且很多中国人都会这么认为时,我可以明显地觉察到他脸上的欣慰。

曾参加飞虎队的二战老兵陈炳靖也做过日军的俘虏,在被押期间,同室的美国士兵不停地告诉他,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活下来,即使是透露一些军事机密,这些在美军都是被允许的方式。让陈炳靖感慨的另一件事情是,在他被俘后,美国飞虎队立刻通知了他在美国的干妈和女朋友,而中国军队,从来没有试图告知他在福建的家人,他的家人以为他已经牺牲,甚至为他开了追悼会。

这样阴差阳错的事情还有很多,总是让人生出许多的感慨和唏嘘。在朝鲜战场牺牲的中国军人中,至今还有3万多人无法落实当时所属的部队;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牺牲人数,连最权威的二战史研究专家也说不清楚,甚至连万位数都精确不到;还有一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士兵,他们的母亲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安葬在哪个烈士陵园。

(六)中国公众了解美国,更多的是从好莱坞,尤其是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就是这样一部片子。让中国公众感到惊讶的是,美军竟然为了找到一名在前线打仗的普通二等兵,把他送回母亲的身边,派出了8名士兵深入敌占区。

《集结号》则被称为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47名战士因为没有听到撤退的集结号,死守阵地全部阵亡,幸存的连长谷子地在多年之后为了给兄弟们讨个说法,开始艰难的寻找。

两部影片,一个让人感到的是温暖,一个则是辛酸。但之所以都引起了巨大的共鸣和反响,则因为他们展现了一个共同的东西:尊重人性,尊重生命。

强大的好莱坞,不仅把美国的价值观输送到全世界,影响了无数的人,还赚得盆满钵溢。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好莱坞影片在技术手段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这种尊重人性、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适合于全人类。

而这种价值,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已经深深地植入美国的每一个细胞。“9?11”十周年时,美国在纪念活动中,逐一念出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而在废墟中发现的两根肋骨,经过DNA鉴定,确认属于当时遇难的一位空姐。

也正是这种对个体生命的尊重,造就了美国的强大。

美国影片《护送钱斯》讲述的是美国军方将牺牲在伊拉克战场上的下士钱斯的遗骸运送回美国本土的故事,这具已经没有知觉的遗骸,在回家过程中所受到的礼遇,让人落泪。而钱斯的母亲,在看到已经牺牲的儿子回到家乡时,除过悲伤,还有一脸的荣耀。

“明白告诉自己的官兵,国家从来没有也不会忘记和抛弃你们。”这是影片中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

用至高国祭去缅怀那些为这个国家牺牲的士兵,其实是告诉旁观的生者,这是一个有担当且值得你去为之付出生命的国家。

(七)埋葬在韩国的中国军人,牺牲于个世纪50年代初,关于这场战争的争议在近年来甚嚣尘上,胜与负,对与错。包括官方一直不承认正式出兵朝鲜,去的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但这些,都不应该阻断这些个体士兵回家的路,都不应该抹杀他们的功与绩,他们的出征是为了响应的国家的号召,他们是士兵,他们还是一个母亲的儿子,或者一个孩子的父亲。

从抗战,到内战,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抗法援越、抗美援朝、中印、中苏珍宝岛、抗美援越、抗美援老、中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争,无数中华儿女为国献身,再也没有回家。他们的亡灵或依然在异域的上空飘荡,或在荒芜中彷徨,甚或尸骨无存、姓名无着。

历史日渐远去,政党交替,敌人可能成为盟友,但是对于个体士兵来说,他们永远都应该是这个国家的英雄,我们可以反思战争,可以重新审视历史,但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个体士兵,不应该承担战争的罪与罚,不应该成为政治轮回的炮灰。就像美国不会因为承认了越战的错误而放弃对越战老兵的优抚,就像日本可以为二战而谢罪,但永远不会放弃对靖国神社的参拜。

战争离不开政治,但如果仅仅成为政治的手段,那无疑将会是人类的灾难。当我们把视角放到那些大的战争背景下的个体士兵的命运的时候,我们对战争的反思和评价或许才会更加客观,我们或许才会以更高的格局来看待人类文明的进程。而缅怀这些为国牺牲的士兵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

当韩国总统主动提议送回中国志愿军的遗骸时,我们是否也能允许日本人来寻找他们的士兵的遗骸。

“老兵回家”活动是由我所供职的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帮助那些因为战争流落在异国他乡的老兵,回家与亲人团聚。五年来,已经有流落在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云南边境的近40位老兵,与失散长达70年的亲人团聚。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有质疑,有人说这些老兵有很多参加过内战,手上沾满了“人民的血”,有人说他们中间有很多是战场上的逃兵或战俘,不值得怜悯。我说,这一切都无关紧要,我们关注的唯有人性。

(八)“老兵回家”这场由民间组织的公益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共产党的现役军人向国军老兵敬礼的场面;我们看到还一直认为父亲是“反动军官”的儿子,在父子分离60多年之后再次重逢时,终于喊出一声“爸爸”;我们更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历史的轮廓日渐清晰之时,加入关怀老兵的志愿团队,用行动来反思和救赎。

这场以人性关怀为核心的公益活动,已经跨越了政治的隔阂以及亲人之间的历史创伤。

也有人质疑,这是国家应该做的事情,你们为什么会去做?我会反问:国家是谁?国家,不仅仅包括政府,还包括每一个公众。在历史责任中,谁都不能缺席。

在缅甸仰光的英军墓地,202_年3月,我们一行六人来到这里考察,墓地的管理者奥斯卡看到我们,马上迎上前,一番对话耐人寻味:

“请问你们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

“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台湾?”

“不,中国北京。”

“你们是来旅游,还是在这里做木材生意?石油生意?”

“我们是来找老兵的。”

“噢,你们知道吗?这里面埋葬的有英国本土的士兵,还有缅甸、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的雇佣军,几乎每个士兵的亲人或者他们国家的人,每年都会来看望他们,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

„„

一个感激的国家永远铭记!这是一句让人眼热又心生妒忌的话。

但毕竟,像妈妈一样的韩国未婚女总统,给了我们一次机会。

不管是幸存的老兵,还是已经为国捐躯的遗骸,他们的回家,也是这段历史的回家,更是人性的回家。我们期待着,沉寂于三八线以南的360具中国军人的遗骸,当他们回家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仅有他们的亲人,还有血红的国旗,以及国家的领导人。以国家行动迎接英雄回家,这或许才是中国梦的开始。

一个国家的强大,无关于GDP,更无关于飞船上天抑或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是缘于对生命的俯首尊重,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尊重!

第二篇:铭记师恩,感激永远

铭记师恩,感激永远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谁-- 对调皮的我们进行谆谆教导,教育我们成为体贴帮助别人的人?是谁-- 让年幼的我们努力学习,成为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大地,唤醒了稻谷,让我们收获了累累的硕果。

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您似红烛燃烧着生命,奉献着几多血和泪,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在漫漫的长夜里总有您伏案的身影,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你用无私的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老师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老师必是那热烈的掌声,呼唤我自信,鞭策我努力;倘若我是条嬉戏的小游鱼儿,老师必是那一汪碧绿的湖水,在包容我顽皮任任性的同时,也将我的快乐涟漪般一圈圈的扩散了去……

因为有了你们,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因为有了你们,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因为有了你们,我们才从顽愚走向睿智,也才有了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感谢您——老师,是您让我们懂得生活可以像一张纸一样轻薄,也可以像大海一样深邃,像天空一样辽阔,而我们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您带领我们攀登科学的高峰,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在知识海洋中的闪烁。

老师对我们的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着世界放声歌唱,让感激在心底默默流动,从开始到永恒……

第三篇:一个国家读后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后感

院系:理工系

班级:

学号:姓名:************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后感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什么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方针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后,如何继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提出祖国统一的方针

1、一国两制的提出

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一种新思维,“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现在“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就是强有力的证明。

2、一国两制的实施政策

(1)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的构想,邓小平同志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本来是计划用来解决台湾问题的,结果提前运用,成功地解决了港澳问题。台湾同胞看到,“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成功实践,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一国两制”。然而,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还是不太一样,但是解决港澳问题的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相信在邓小平同志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的指导下,共同积极发挥两岸中华民族的智慧,台湾问题一定会逐步部解决的。“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

(2)香港的民主自由权利,“香港人也是有这种民族自豪感的。香港人是能治好香港的,要有这个自信心。”

港人治港,“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港人高度自治,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充分考虑香港人民利益,香港人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建立自己的司法法制,决定自己的民主自由。202_年06月2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改两决议通过,中央政府乐见其成,这一结果符合香港公众的普遍愿望,推进香港政制的民主发展,与香港各界人士特区政府一道,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而共同努力,这是我国政府坚定不移的立场。这就是港人治港高度体现,香港人民有权决定自己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3)世人对一国两制、和平谈判的意见,“一国两制,和平谈判,平等对话,相互尊重,互补互利,循序渐进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现在双方已经在努力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两岸三通已经实现,而202_年6月29日在重庆签署的ECFA是1949年后台海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协定,意味着两岸经贸往来全面自由化的开始,将造就两岸新的经济情势,是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的里程碑,为两岸政治议题协商创造基础,开启政治手段处理两岸关系新时代。ECFA助推台湾经济进入“大陆依存时代”,同时

也加速“台独”及其政治谎言崩解。我相信,通过两岸人民共同的不懈努力,台湾问题一定会得到完满的解决。

二、一国两制政策实现的伟绩

1、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带领广大香港市民团结拼搏,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保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这不由得让我回想起——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并与其进行的谈判。小平爷爷的语气是温和的,态度却是坚决的,香港是祖国的一份子,必须回归祖国怀抱。于是,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也就在此次会见期间,邓小平公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和谐地达成了共识。

2、正式签署澳门问题与回归

回忆往昔,从1984年12月20日,发布中英联合声明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再到1987年4月13日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最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至此,港澳已都回归了祖国怀抱,剩下的台湾问题不日也将迎刃而解„„显然,一国两制构想以其不可思议的速度飞快地发展着,渗透到每一位国人,港澳人的心中,在这发展过程中,当然没有忘记展示它的勃勃生机及其鲜活魅力。自从一声稚嫩的“你可知MACO,不是我真名。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唱出所有港澳人的归家的心声以来,我们见证着港澳回归后的发展历程。港澳回归后经济蓬勃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世人面前展示了我们智慧的治国方针。

3、一国两制的四个基本点

(1)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

(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统一后,港澳台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的同时享有参政权;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4、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国两制,顾名思义,乃一个中国,两种制度,概括的说,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阅读导文后,我对其有了更为清楚地认识,深刻的体会。

5、一国两制对港澳的繁荣发展起至关重要

港澳方面,世人有目共睹,一国两制在其的实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九年前,在香港回归中国五周年之际,曾经直接参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英国前副首相杰弗里·豪在接见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国两制”方针是史无前例的惊人之

举,在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过去的五年里,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人们尊重法制和司法独立,香港特区政府也重视民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五年来的事实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成功实施,并为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邓小平也曾提出,要相信香港的中国人能治理好香港。凡是中华儿女,不论身处何地,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香港人也是有这种民族自豪感的,所以他们能治理好香港。事实摆在眼前,香港确实繁荣地发展起来,一如我们所预期的,我们见证到了中国人治理香港的智慧,见证到了一国两制在促进香港繁荣发展进程中起到的重大的推动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

而对于台湾问题,不得不说,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绝不允许分割。绝不允许为了“台独”的一党一己之私利而闭着眼睛说瞎话。于是,一国两制已是大陆方作出的最大让步,也一应中国政府初衷——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以后的发展充分证明,“一国两制”已经首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人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相信,“一国两制”同样可以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2、对台湾问题的一贯表态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总结

香港、澳门成功回归,台湾问题和平解决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并且成果累累,这些成功都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导下和平谈判取得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正确的,是成功的。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不仅解决了我国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争议问题提供重要借鉴。“一国两制”不仅给中华民族和平做出伟大贡献,同时也为亚太地区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四篇:退伍演讲稿:我铭记我是一个兵

退伍演讲稿:我铭记我是一个兵

转眼间弃笔从戎愈近五年。而今即将告别军旅,离别战友,太多的不舍与牵绊相交相错,太多的迷茫与忧患此起彼合。

再过几天我就要脱下这身令人羡慕的军装,踏上返乡的列车,去迎接新的挑战,去面对新的生活,说实话,我想些许战友会迷茫,会担忧。顾虑社会生活的残酷,担忧自己将来的生活。在此我想说。战友让我们铭记我们是一个兵,一名xx团的兵。

首先我们要学会坚强。清朝的一位诗人写过这样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而东南西北风”他写的正视竹子那种坚强的意志,以及对困难的态度。我的战友们,我的兄弟们,曾经我们奥运场上舞桨挥汗,曾经我们天安门前枕戈待旦,曾经我们执勤岗上拒腐防变。那份栉风沐雨我记得,那份殚精竭虑我记得,那份坚强我更记得,那时苦我们忍,那时累我们同样没有退。最后我们得到的不是“燕然未勒归无计”而是载誉凯旋。而今我们将退出现役,去新的工作岗位,就像那时我们接受新的任务,你会说我们不行吗。不会只因为我们曾经是个兵,我们猛,我们强,我们不服输。

其次我们要学会坚持。在此我想先将一个故事。1832年他失业,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可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接着他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时间他不得不为企业倒闭期间所欠下的债务四处奔波,他没有放弃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只是一直在坚持着,为了自己的理想肯定着自己的执着。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终他当选了。他就是林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有着同样的身躯,谁也不会比谁差,但为何在这个世界上分那么多的人?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妇孺皆知,或许现在我们差的是一份坚持,这点很重要。谈及自身,我想在座的各位同我一样,五千米途中的感觉你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很累。很想停下来走走,哪怕几步,可我们都知道这几步就会将你向后推几名,所以我们坚持。如今我们将离开,我想社会的工作没有什么会比5000米途中更累。所以我的战友们我们可能已经学会了坚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份坚持带到你将来的事业上。

最后我们要学会做人。“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么”风华正茂的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做事要严谨守信 为人亲和 做到这些我们可以学学历史。“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身为军人,身为xx团的传人我们坦坦荡荡因为我们即使离开也不会忘记“今天我以xx团为荣明天xx团为我骄傲”我想说我们有信心让xx团为我们骄傲。

忧愁 忧愁 欲举烛酒解千愁

浑然 浑然 于世无情念自惭

独思 深思 世事万千多无意

豁然 豁然 面具生花持向前

亲爱的战友们放下迷茫拾起信心,即使再多的苦难再多的挑战,相信自己你可以,只因为你是一名军人,一名从x部队走出去的军人,一名xx团的传人。我相信我们能在时代的泓潮中披荆斩棘真真正正的做到“面具生花持向前”

第五篇:铭记

女孩子并不在乎你有没有钱,她在乎的是你会不会发奋努力改变现状;女孩子并不在乎与你一起生活会遇到困难,她在乎的是你会不会迎难而上;女孩子并不在乎你 有多浪漫,她在乎的是能不能从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你的爱;女孩子并不在乎你现在的境况如何,她在乎的是你能不能让她看到你们的未来。

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无论什么事 永远都不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经历过善意和爱的人,才可能知道如何去关爱别人。理想的不现实,现实的不理想。

一个感激的国家永远铭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