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九月初九话重阳(小编整理)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3-102559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7 01:27: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九月初九话重阳

海南大学《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考核作业

姓名:侯小平

学号:20111615310036 《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考核作业

学校:海南大学

课程名称:二十四节气与生活 学年度:202_-202_学年度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02_级2班 姓名:侯小平性别:男

学号:20111615310036 海南大学《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考核作业

姓名:侯小平

学号:20111615310036

九月初九话重阳

摘要: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阳节,和其它节日一样,它也有它那神话色彩浓厚的传说。适逢秋高气爽,古人们都喜欢在这天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这些节俗既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享受,又寄托了他们的美好愿望。古代的文人骚客更是在这一天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以寄托相思之情。今人们则更多的借着这一节日表达对老者的祝福,希望他们健康长寿,安享晚年。关键词:重阳节 来历 风俗 诗文 感怀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自从韩国棒子将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如今中国但凡过个传统节日,各大媒体一定会对节日的来历,各地风俗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各大商家也会趁此大赚一笔。比如说中秋节、清明节,各种月饼、各种粽子,那真叫堆积如山。个人觉得这两个节日不如改名叫月饼节、粽子节得了。当然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国力之强盛、经济之发达,吃饱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很明显,很多的传统节日都被世俗化了,很难说是好是坏。毕竟要普及,而普通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又确实是有限,如此看来俗化也是大势所趋,再说这些节日原本就被称为民俗,岂有不俗之理。但作为祖国未来的九零后的我们,弄清楚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知半解总是不好。小生不才,在此肃本清源,顺便展望一下它未来的轨迹。

1.一路走来

重阳节的来历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代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访遍高山名川,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的指引帮助下,恒景终于被仙长收留。仙长教了他降妖剑术,又赠了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地苦练,终于练就一身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受辟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回了家。恒景回到家乡,到了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冲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其实中国的人文节日大多依托着一定的自然时序,在岁时节俗中,人们融入了较多的时季意识,因自然物候的变化而兴起对社会人生的感怀。九月节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秋季九月海南大学《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考核作业

姓名:侯小平

学号:20111615310036 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隐退,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来到,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一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礼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的痕迹。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清末《乌音镇志》“是日,宜晴。人家用赤豆饭祭灶。”灶神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晋人葛洪《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拔楔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候的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然传承,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重阳正直暮秋时节,处在寒露与霜降之间,此时在蒙古形成的冬季风开始自北南侵,气候明显转凉,寒风乍起,草木黄落,人们明显感受到九月的秋寒,江苏白药等地的农民将重阳视为寒气新到的节点,名为“重阳信”,即立秋后的第一个寒信,南京人有这样的俗谚:“吃了重阳糕,夏衣要打包”,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换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入室隐居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上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就已提到。屈原的《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关于重阳的记载。可见重阳一词至少在我国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关于重阳的名称,据三国时代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飨宴高会。这就是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重九”。【1】但以重阳为节是从汉代才开始的。据《西京杂记》记载,西汉初年宫中已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习俗。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后,曽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也被逐出宫,嫁与平民为妻,逐渐将这一民俗传入民间。菊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名花,重阳赏聚和饮菊花酒是一项重要的类容。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杯于言。从历史的记载上看,晋代是十分重视重阳节的,但是直到唐代才由大臣李泌奏请皇帝,正式确定重阳节,官方告布民间重阳节为三令节之一,自从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便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节日的活动类容则沿袭了两汉魏晋的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传统。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录每当重阳海南大学《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考核作业

姓名:侯小平

学号:20111615310036 佳节,南宋宫中都要安排“重阳排挡”,以便宫中人游乐。宋代还出版了关于菊花酒的专著《菊谱》。有的酒家在重阳节时还用菊花扎成门洞让来店的客人在菊花门中出入,以祝愿客人福寿双全,也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宋人孟元的《东京梦华录》和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也有很多反映北宋京城东京和南宋京城临安的重阳节风俗,说明重阳节在宋代已经遍及南北,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节日。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寿山登高,以畅秋志。民间百姓则游西郊香山、游报国寺,饮酒赏菊。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到了清代重阳节的庆祝活动更加普遍盛大,大江南北、举国上下,同庆佳节。

今天,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是传说,是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成为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老年人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游山玩水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年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2.风俗 2.1登高

登高野宴是重阳节俗的中心类容。登高的原始意义在于逃避灾祸在神秘的阴阳观念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九九重阳意味着阳数极盛,凡事盛极必衰。因此,九九重阳之日,犹如五月五日是令人生畏的灾日。人们为了避开这一不吉之日,就采用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行为,以出外登高野游的方式,脱离有可能发生灾祸的日常生活。在具有原始信仰的古人那里,由室内到室外的空间移动,即能纾解生存的危机,这种登高避祸的方式在古代节俗中常常出现,有春季人日登高、正月十五日登高。登高习俗可能最初起源于平地居民,异于平川的高山,在原始居民的观念中属于神奇之地,登临高处,意味着接近了天神,因此也就易于获得福佑,这种登高习俗后来随着文化传播,遍布全国。【2】

重阳节登高,相传此风俗起于汉代。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在东晋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一天,晋朝征西大将军恒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子被风吹走都不知道。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失礼节的事情,恒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因此重阳又有落帽之辰的雅称。南宋辛弃疾在重阳登高时同样潇洒地写道:“谁与老兵共一矣,落帽参军生华发!”南朝时宋朝人孙诜在《临海记》中记述了浙江临海地区重阳登高之俗:“郡北四十步有湖山,山甚平整,可容数百人坐。民俗极重九日,每菊酒之辰,宴会于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由此可见当时九九登高祈福之俗的流行。唐代的登高之风更盛。李白的“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岑参的“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邵大震的“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都是海南大学《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考核作业

姓名:侯小平

学号:20111615310036 描写重阳登高的名句。

当然人们登高也并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夜宴结合起来。如隋时孙思邈《千金要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梦梁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尘埃。”描述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2.2菊花酒

菊花在九月盛开,是应时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茂盛”,因此菊被视为“候时之草”(《初学记》卷27)。元稹《菊花》诗中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萧瑟秋风中,百草凋零,唯有菊花凌霜开放。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他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寿客”、“不老草”。所以赏菊与饮菊花酒成为重阳的重要节俗。晋朝陶渊明喜爱菊花的高洁,常以菊明志九月九日这天,他虽然家里很穷,连酒都买不起,但依然出门坐进宅旁菊花丛中,久之,满手把菊。突然,江州刺史王弘送来了重阳酒,陶渊明“即便就酌,醉而归”。菊花酒用菊花杂合黍米酿成“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九日所酿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太清记》称:“九月九日探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菊花酒虽然达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却是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舒肺、滋阴补肾的药用价值。九月九日是传统的赏酒节,唐人王勃诗咏其事:“九日重阳节,门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是个陶家。”直到宋时,重九时节的民俗活动依然是“饮新酒,泛英替菊”(《武林旧事》卷3),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认为借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梦梁录》卷5)。重阳酿酒、赏酒之俗在民间持续传承,山东藤县、临沂、日照等地,在近代仍多于近代造菊花酒,对当地谣谚有:“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

2.3茱萸会

茱萸是秋季成熟的椒科植物,在古代民众知识中,茱萸到九月九日“气烈成熟”,因此,人们习惯在这天“折茱萸房,以插头”,说是可以辟邪气,抵御初寒(周处《风土记》)。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够驱风辟邪、消积祛寒的茱萸在民间成为祛病疗疾的巫术用品。《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而悬茱萸于室内,即有“鬼畏不入”的效果。重阳成熟的茱萸具有如此神奇的驱邪作用,人们自然会对它另眼相待。海南大学《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考核作业

姓名:侯小平

学号:20111615310036 在重阳节这天,人们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头,以驱邪求吉。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记述了这一情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彩,节日往往凝聚着不一般的感情在节日这一任文节点复现时,其独特的节俗情调容易唤起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少年王维漂泊异乡,重阳节掀起了他思念手足的情感波澜。由此可见,唐时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流行。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登高会”也称为“茱萸会”,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唐人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诗云:“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从节俗意义上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在宋元以后,插茱萸的习俗逐渐少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重心的潜移中去理解,重阳节在早期民众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辟邪消厄、逃避灾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的生活给予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的地位最终盖过了“辟邪翁”。

2.4重阳糕

九月食糕的习俗起源的很早,“糕”之名虽然起源于六朝之末,但糕类食品在汉朝时就已出现,当时称为“饵”。《说文解字》:“饵,粉饼也。”饵的原料是米粉,饵粉有稻米粉和黍米粉两种,黍米有黏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饵”(《周礼·天官·笾人》)黍为五谷之长,黍在古代是祭祀与待客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品,因此首先以黍祭飨先人。重阳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六朝时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阳节俗形成,糕类自然成为节俗食品。如童谣所谓:“七月刘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隋书·五行志上》)。

在中国节俗中,节令食品往往占有特殊的位置。唐宋时重阳食糕流行,唐称麻葛糕,宋人已习称“重阳糕”。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述:“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订,插小彩旗簇之,名曰‘重阳糕’。”由于糕面有多重装饰,在明清以后又多称为“花糕”。重阳花糕成为都市、乡村的应节食品。1936年《山阴县志》记重阳节俗有:重阳登高,蒸米为五色糕,剪彩旗供小儿娱戏。从九月九食饵到重阳食糕,看起来只是字面上的变化,实际上它隐含着重大的社会变化,食饵最初主要有祭祀与辟邪的意义,《西京杂记》有“食蓬饵以拔妖邪”的记载。六朝之后随着社会文化的世俗化,人们更注重现实生活的顺遂。“糕”在汉语中谐音高,是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宋代民俗,在九月九日天亮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具高’,作三声。”(《吕原明《岁时杂记》。重阳糕上的各种饰物也有着各自的寓意。如糕上置小鹿称为食禄糕,糕上的,枣,栗,狮子之类的饰品,都是中国传统的祈子象征物。它们明白地表示人们在秋收时节祈求子嗣的愿望。

2.5敬老祝寿 海南大学《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考核作业

姓名:侯小平

学号:20111615310036 重阳还是出嫁的女儿回家的日子,俗谚有:“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所以重阳如端午一样,被称为女儿节。【3】

重阳在后世成为祝寿节、老人节。在壮族人们将农历九月九日称为“祝寿节”,壮族老人在满六十岁生日的那天,子孙都来庆贺,并且为老人添置一个寿粮缸,此后每到九月九日,晚辈都要给寿缸添粮,直到添满为止。这缸粮米,称为“寿米”。平时不能食用。只有老人生病时才煮给老人吃,说此米能帮助恢复健康、延年益寿。缸里的米不能吃完,否则老人不长寿。所以晚辈要在重九这天给老人填满米粮。出嫁的女儿也在这天拎着新米回来给老人补粮缸。

3.重阳诗词

诗词是抒发人情思的最好工具。重阳节时值深秋有沉静天宇,秀朗山水,碧涧红叶,斗奇金菊,有萧瑟西风凋零草木。重阳的景色是如此丰富,反差是如此强烈,诗人的种种情感又几乎无不与之耦合,遂使重阳成为历代诗歌创作的丰盛季节。诗人看重重阳显然与对自然之秋情有独钟有关,因为在一年四季的自然转换中,中秋的特质并不是单一的,它在展示自然景物衰败凋零的同时,也预示着成熟与收获。于是,秋就具有了引发人悲戚与快感的双重功能,淅沥的秋雨,哀鸣的秋蝉,枯黄的秋草,零落的秋叶,无疑会引起诗人的一怀愁绪当一怀愁绪借助凄凉萧瑟之景倾泻而出之时,便产生了无数荡气回肠?悲怆慷慨的悲秋高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的重阳;“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九日登巴台》),是白居易的重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是李清照的重阳;“喁喁新雁咽寒声,仇恨年年长相似”(《谢新恩》),这是李煜的重阳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斗百花》),这是柳永的重阳;“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阮郎归》),这是晏几道的重阳;“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踏莎行》),这是辛弃疾的重阳。【4】

今天,重阳悲秋的意境已经被欢快愉悦的节日喜庆所取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写的重阳,格调与古人截然不同。毛泽东1929年的《采桑子·重阳》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诗人以傲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通过对秋天战地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革命战争的由衷赞美之情。

重阳节来了又走了,我没有登高,没有佩茱萸,没有饮菊花酒,也没有吃重阳糕。这些对我来说都太远,它们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形式,是历史,但我并没因此而忘记它。在重阳这天,我给奶奶打了个电话,相信不只是我,所有的晚辈,在重阳这天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给长辈们以问候和慰藉。当然,如果有那个条海南大学《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考核作业

姓名:侯小平

学号:20111615310036 件,我们也可效仿古人,在重阳这天,佩茱萸,饮菊花酒,登高怀远,如果时间金钱都不允许,那么我们不妨给长辈们打一电话,陪长辈们聊聊。这并花费不了多少,只要你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如今这世道,大家都太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逐名利,忙着柴米油盐,让我们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停下来想想,这一路走来,我们遗失了什么,错过了什么,不要等到一切都已逝去才追悔莫及,才大张旗鼓地去怀念。

参考文献:

【1】 赵威.中华民俗一本通[K].北京:台海出版社,202_ 【2】 桑麻.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K].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2_ 【3】 云中天.永远的风景:中国民俗文化——节俗[K].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_ 【4】 丁波.中国传统节日诗歌选:重阳节[I].北京:知识出版社,202_

第二篇: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讲话稿范本202_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尊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来,我们有许多敬老爱老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讲话稿范本202_,更多节日演讲稿点击“节日演讲稿”查看!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讲话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饮酒赏菊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时,不禁吟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种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宋女词人李清照在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忧愁。

重阳节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关爱老人也同样是关爱我们的将来。作为21世纪的我们,敬老爱老的道德意识就显得更必要了。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去感恩吧!

学会感恩,应当首先学会感恩父母,感恩长辈。

都说隔辈亲,当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父母变成父母及祖父母的双重身份时,他们把余生都放在了我们这里,没有时间享受,只有整日操劳,他们每天都精心地为我们准备着可口的饭菜,默默地收拾着我们杂乱的书本,然后微笑着看着我们一跌一撞地走着,并时不时地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扶起滴着泪水的我们。

你问:那怎样才能做到孝呢?我想反问:你是否在爸爸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奶奶的生日时打个电话?在姥姥烦恼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给他们亲自做一顿也许算不上可口的饭菜?你可曾记得关掉吸引你的电脑,在灯下与他们说说自己的快乐与烦恼,听听他们的唠叨?

其实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赶快行动吧!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讲话稿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三2班的__。可能许多同学都知道,明天就是农历九月九日,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古代,每当重阳,人们登高望远,怀念家乡,以保平安。而如今,重阳节又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位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相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是: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像对待自己家人那样,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

我们为什么要尊敬老人呢?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在过去的日子里,老人们为这个社会的建设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我们为有这样的老人而感到自豪。

其次,老人是富有经验的。他们比我们更早降临于世,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巨大的改变。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有着我们不曾听过的故事,有很多我们没有体验过的经历,有很多巨大的智慧,老人们希望有人可以倾听,有人可以传授下去,有人发现自己宝贵的财富,但是很少有人给他们这个机会。

再次,现在许多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于是爷爷奶奶就担任起照顾我们的重任。作为我们当代中学生,作为17,、18岁的我们,已步入成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他们。

这些原因足以使我们去尊敬长辈、呵护老人。尊老爱老,我们责无旁贷。“尊敬长辈,爱护老人”不是空谈,不是口号。其实,敬老爱老并不是一件难事,老人都是十分容易满足的,无论到某某社区给他们送几朵花,无论是在公交车上给他们让一个座,无论是在他们行走不便时轻轻搀扶,都是可以让他们在心底感动一阵子。

我希望我们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亲人做起。尊敬老人并不难,比如:

1、主动问候。每天上学前和长辈们说声:“再见!”放学到家,说声:“爷爷奶奶好!”长辈们为我们做事,要说声“谢谢!”

2、听长辈的话。长辈们讲的话要听,不要和他们顶撞,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要理解长辈的一番苦心。

3、参与家务劳动。长辈养育了我们,我们应为他们多做一点事。要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个地、收个碗、端个菜、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

4、关心长辈的健康。一直以来都是长辈们关心我们的冷暖,我们却从未关心过他们的健康。我提议,同学们今天回家后可以向长辈们说这样几句话:“奶奶,你累吗?累要注意休息。爷爷你饿吗?我这里有好吃的给你吃等等。

最后,不给长辈添乱。我们应好好学习,不要让他们在学习上为我们操心。作为17、18岁的我们,不能在物质上给予他们,但我们可以在心灵上给予他们的安慰。当我们的爷爷奶奶到学校开家长会时,听见自己的孙子、孙女成绩优异,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会露出最欣慰的笑容,如花一样绽放最美的阳光。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尤其是我们高三学生,明年的六月即将步如高考的圣堂,还有我们高三的艺术生们即将参加我们的专业考试。因此,我们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努力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最可敬的爷爷奶奶们。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自己从尊敬老人里获得一份喜悦和快乐!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讲话稿3

尊敬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是中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中央电视台《_》栏目在去年重阳节作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调查:请问,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在_个小时内,有__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__票占69.24%;“都不知道”的有__票占18.37%;“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___票占12.39%。说实话,看了这些数据,实在是有些刺眼,实在令人担忧。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进一步倡导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尤其显得必要。有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占全国人口的1/4。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作为实验中学的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们的乖孙子。同时向社会的爷爷、奶奶伸出关爱、帮扶之手。

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议,每一位队员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我的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讲话稿4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重阳敬老话美德》。

不少同学都知道,10月__号就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重阳节的习俗五花八门。在古代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还有插茱萸、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

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此来抒发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赏菊饮酒则来源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们纷纷效仿,于是有重阳赏菊的习俗。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在秋风中恣意盛开。文人雅士们饮酒赏菊,吟诗作对,饶有趣味。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在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尊老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爷爷奶奶老了,他们的牙齿可能有些松了,他们的腿脚也没有那么利索了,但他们对我们的爱却从未缺失,我们要慢下来,等一等他们蹒跚的步伐,等一等他们温暖的关怀。从递给爷爷的一杯茶,搀着奶奶出去散散步,和爷爷奶奶说说话,聊聊天,听一听他们绵绵的絮语……那简单的点点滴滴都会在他们的心中点起一群群温暖幸福的波澜。

同学们,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学生,让“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讲话稿5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如今,重阳敬老已成为共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都要老,人人都敬老”是自古至今倡导的敬老传统。作为学生,我们既要学好文化知识,又要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天经地义。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来临之际,除了道声好,我们还有更多需要牢记的东西。

“尊老爱幼”之说是谁提出来的,不曾考究,但人人都知道,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一词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如供养孝敬父母长辈。从大的范围来说,“尊老”实为“孝敬老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人必然是高尚的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家庭必然是温暖的家庭,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必然是文明向上的社会。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除了父母之外,还应该尊敬、爱戴我们的老师。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孝不仅是对自己的亲人,而且包括了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特别是老师。

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因此,我提议,每一位同学都要用实际行动向前辈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在校内校外,碰到老师要问好,上课认真听讲。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前辈都能幸福、安康。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讲话稿范本202_

第三篇:九月初九“老人节”

九月初九“老人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第四篇:九月初九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

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重阳节庆祝方式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第五篇: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敬老演讲稿202_

尊重老人和照顾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帮助老人,用爱给他们温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更多的老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敬老演讲稿202_,更多节日演讲稿点击“节日演讲稿”查看!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敬老演讲稿1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__班的__。可能许多同学都知道,明天就是农历九月九日,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古代,每当重阳,人们登高望远,怀念家乡,以保平安。

而如今,重阳节又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位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相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是: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像对待自己家人那样,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

我们为什么要尊敬老人呢?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在过去的日子里,老人们为这个社会的建设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我们为有这样的老人而感到自豪。

其次,老人是富有经验的。他们比我们更早降临于世,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巨大的改变。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有着我们不曾听过的故事,有很多我们没有体验过的经历,有很多巨大的智慧,老人们希望有人可以倾听,有人可以传授下去,有人发现自己宝贵的财富,但是很少有人给他们这个机会。

再次,现在许多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于是爷爷奶奶就担任起照顾我们的重任。作为我们当代中学生,作为17、18岁的我们,已步入成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他们。

这些原因足以使我们去尊敬长辈、呵护老人。尊老爱老,我们责无旁贷。“尊敬长辈,爱护老人”不是空谈,不是口号。

其实,敬老爱老并不是一件难事,老人都是十分容易满足的,无论到某某社区给他们送几朵花,无论是在公交车上给他们让一个座,无论是在他们行走不便时轻轻搀扶,都是可以让他们在心底感动一阵子。

我希望我们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亲人做起。尊敬老人并不难,比如:

1、主动问候。每天上学前和长辈们说声:“再见!”放学到家,说声:“爷爷奶奶好!”长辈们为我们做事,要说声“谢谢!”

2、听长辈的话。长辈们讲的话要听,不要和他们顶撞,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要理解长辈的一番苦心。

3、参与家务劳动。长辈养育了我们,我们应为他们多做一点事。要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个地、收个碗、端个菜、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

4、关心长辈的健康。一直以来都是长辈们关心我们的冷暖,我们却从未关心过他们的健康。我提议,同学们今天回家后可以向长辈们说这样几句话:“奶奶,你累吗?累要注意休息。爷爷你饿吗?我这里有好吃的给你吃等等。

最后,不给长辈添乱。我们应好好学习,不要让他们在学习上为我们操心。作为17、18岁的我们,不能在物质上给予他们,但我们可以在心灵上给予他们的安慰。

当我们的爷爷奶奶到学校开家长会时,听见自己的孙子、孙女成绩优异,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会露出最欣慰的笑容,如花一样绽放最美的阳光。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尤其是我们高三学生,明年的六月即将步如高考的圣堂,还有我们高三的艺术生们即将参加我们的专业考试。因此,我们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努力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最可敬的爷爷奶奶们。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自己从尊敬老人里获得一份喜悦和快乐!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敬老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__级__班的___,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敬老,从我们做起》。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在数字中又是,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加之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便显得更加深远。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以前就开始过此节日。

而今天的重阳节又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有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了1。3亿,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占全国人口的1/4。现在的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进一步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一个国家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后辈们怎能妄加践踏,肆意改动呢?再者,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尊重老人是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表现。君不知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做人的一个准则?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作为金牛实验中学的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昨天,他们为社会的发展挥洒汗水;今天,我们要为他们劳累的身心擦汗送温。

重阳节是人们向父母、长辈和身边的老年人送上祝福、传递爱心、表达感恩的日子。

重阳节这天,作为当代中学生更应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同时也向社会上其他的爷爷、奶奶伸出关爱、帮扶之手。

老年人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双手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社会就应该关心、帮助、尊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当然,敬老爱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灵上的慰藉。

因此,我提议,每一位同学都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的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让他们开开心心生活,愉愉快快度余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奉出一颗颗爱心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会感到阵阵温暖。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敬老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

只有生活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和谐的环境,优越的条件,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敬老演讲稿3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重阳尽孝心,枫红爱更浓。

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再过几天就到重阳佳节了。可能还有同学不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吧?重阳节就是农历九月初九,为什么会是九月初九呢?古老的《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为数,故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其寓意就深远了。1989年起,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被国家定为敬老节,成为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尽孝道表孝心、弘扬传统美德的节日。

老师们、同学们!普天之下的每一位慈母严父,都值得尊敬,值得爱戴。当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那娇美的容颜,当山一样伟岸挺拔的腰身渐渐佝偻,当曾经火红的青春悄然离他们远去,他们却没有丝毫遗憾,没有任何抱怨。他们用那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爱心,抚育着我们成长,包容着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平安,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幸福……

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取得的点点滴滴的成绩,都包含着慈母严父那沉甸甸的爱!可是,我们又给与了父母什么?我们的父母一生都在毫无保留地付出,却从没想过要得到任何回报!在这个重阳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吗?

来吧,用最朴素的方式献给父母一份孝心;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几句感恩的话语;举起你的手,为父母捶两下背、揉几下腰、洗一下脚;拿起你的相机,给父母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只要我们真心的做了,你就能得到一笔珍贵的财富!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见挫折与失败。但当我们将心平静下来与老人交谈一下时,你就会感到他们是如此的饱经沧桑,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间逐渐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如此精辟。

作为“过来人”他们用自己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他们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表里如一的品质,超然脱俗的情操,坚忍不拔的意志,善良平和的为人,不畏艰难的勇气,勤俭节约的美德,激励着后人向前行进。

“家有一老,犹有一宝。”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这些对祖国做出过贡献,对我们所在家族做出过贡献的老人做些事情,爱惜他们、帮助他们吗?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为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本分;作为公民,帮助老人是我们的义务。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更加努力,从点滴做起,让尊老、爱老、敬老、助老这根接力棒永远跑下去。

老师们、同学们!快行动起来吧!关爱老人,始于足下;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心做起!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敬老演讲稿4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节日,而在1989年,我国又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在这一天,我们要做到尊老、爱老、敬老、助老。带老人们去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还可以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散散心;我们也可以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事……

其实我国把这古老的传统又成为老人节的目的就是想继续弘扬中华民族固有的“尊老、爱老和养老”这三个优秀文化的传统美德,也是传统美德中的“敬老尊贤”的具体比和现代比。每到这个佳节,社会上就洋溢着一种尊老、敬老和爱老的气氛。

在这个老人节,我们应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很简单:孝顺。现在,我们家里就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应该尊老敬老,听长辈的话。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文明社会,我们更应该孝敬,听从长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下面,我们有几个重阳节活动的建议:

1、带着老人一起出游,到郊外活动。

2、我们可以和身体好的老年人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

3、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和父母一起,给爷爷奶奶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最后,我们衷心祝愿每位同学都能与家里的老人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敬老演讲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一千三百年前,有一位漂泊在异乡的游子低声叹息,叹远方的亲朋遍插茱萸,唯独缺了自己,这个人就是王维。

本周六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者,《博雅》解为“再也”。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故称“重阳”。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选择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以此迎接新的季节的到来。

由于“九九”亦含长久、长寿之意,重阳菊花是长寿之草,重阳节便又有了尊老之意。事实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敬老爱老成为了当下重阳节最广为人知的意义。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见,尊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多年来亘古不变的伦理道德。尊敬老人是个人文明进步表现,尊敬老人也是的家庭和谐的保证,尊敬老人更是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尊老爱老助老,我们责无旁贷。

但敬老爱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当仅仅在重阳节这一天被记起,它应当落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之中,每一处微小的细节中。可能现在你不一定会扶着老奶奶过马路、然后骄傲地说一句“我叫红领巾”了,但你可以在公交车上给不认识的老爷爷让出一个座位、帮隔壁家的老太太把买回来的蔬菜拎上楼。我国的老龄化日渐严重,据预测,到202_年,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48亿,这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给予我们关怀和照拂的角色,转变成需要我们关心和照料的人。再看看自己的身边,你是否会在节假日陪伴爷爷奶奶看几出小品,每周给外公外婆打去问候的电话?心中是否无时无刻充满了牵挂与感恩?时光染白了他们的发丝,呱呱坠地的儿孙们似乎在提醒着他们自己已经老去,夕阳中他们慢慢地走着,是时候让我们上前搀扶着他们,踏着晚霞细碎的余晖,听他们念叨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他们的心也许还只有十八岁。他们有那么多人生的经验想与我们分享,我们也有那么多的机会,让笑颜天天挂在他们脸上。都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也许的孝顺,不过就是这一天一天简单的聆听和守护吧。

我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的二十四孝故事,高二年级的同学们最近也刚刚学习过李密的《陈情表》,敬老爱老、注重人伦道德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粹,它早已随着年岁的更迭,化开在我们的骨血之中。当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远远不止孝亲敬长,还有爱国明志、仁爱利义;尊师重教、敏而好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还有那些夹杂在传统礼仪和节日庆典中的美好祝愿,这些都是这个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如同敬老爱老一样,应当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古语有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回到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以实际行动真正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得以传承!

谢谢大家!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敬老演讲稿202_

九月初九话重阳(小编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