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2016年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答案(共5篇)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23-449728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05 16:03: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6年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答案

成绩:

建筑结构试验

形 成 性 考 核 册

专业:

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建筑结构试验作业1

说明:本次形成性考核是针对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编写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建筑结构模型试验的优点,如下表述中,(D)项是不对的。

A.模型结构的制作较真实结构复杂、且技术要求更高

B.可以根据试验目的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强

C.可以严格控制模型试验的主要参数,以避免外界因素干扰,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D.模型试验仅能够表达真实结构的指定特征 2.下列选项中,(D)项不属于科学研究性试验。

A.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B.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C.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D.通过试验鉴定结构的施工

3.按试验目的进行分类,可将结构试验分成(A)。

A.生产检验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

B.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

C.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

D.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 4.下列各项,(A)项不属于生产检验性试验。

A.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B.鉴定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C.预制构件的性能检验

D.服役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5.(C)的最大优点是所有加载设备相对简单,荷载逐级施加,可以停下来仔细观测结构变形,给人们以最明晰的破坏概念。

A.真型试验

B.模型试验

C.静力试验

D.动力试验

6.为了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一般要进行结构(D)。

A.真型试验

B.模型试验

C.静力试验

D.动力试验 7.(A)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

A.液压加载

B.重物加载

C.机械式加载

D.气压加载 8.下列各项中,(C)项属于动荷加载方法。

A.气压加载法

B.重物加载法

C.激振器加载法

D.机械式加载法 9.电液伺服作动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完成(D)等。

Ⅰ、结构静载试验

Ⅱ、结构动载试验

Ⅲ、结构低周期疲劳试验 Ⅳ、模拟地震试验 A.Ⅰ、Ⅱ、Ⅲ B.Ⅰ、Ⅲ、Ⅳ C.Ⅰ、Ⅱ、Ⅳ D.Ⅰ、Ⅱ、Ⅲ、Ⅳ 10.(A)的投资较大,维修费用较高,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对试验人员的试验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它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A.电液伺服加载系统 B.单向作用液压加载器

C.双向作用液压加载器

D.液压千斤顶 11.(D)允许试验结构在三个方向上产生转动,其支座反力使试验结构处于单向受压荷载作用。A.固定端支座

B.滚动铰支座

C.固定铰支座

D.固定球铰支座 12.(A)有五个自由度。

A.活动球铰座

B.滚动铰支座

C.固定铰支座

D.固定球铰支座 13.(B)可直接置于结构或构件的表面,实现均布荷载的加载,或通过荷载料盘和杠杆等机构形成集中荷载的加载方式。

A.液压加载

B.重物加载

C.激振器加载

D.机械式加载 14.荷载支承装置必须具有足够的(C),才能胜任工作,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A.刚度和弹性

B.强度和弹性

C.强度和刚度

D.弹性和塑性 15.(C)的功能是将加载装置施加的集中荷载按一定比例分配成两个集中荷载。

A.卧梁

B.龙门支承架

C.分配梁 D.支座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动力试验包括 振动试验 和

疲劳试验。

2.用 周期性的反复的静力试验 施加于结构上,研究结构抗震强度的一种静力试验,称为低周期反复加载试验,也称为伪静力试验。

3.构件抗裂检验系数就是构件 开裂荷载 实测值与构件正常使用荷载标准值之比。

4.在生产检验性试验中,为工程验收与预测构件产品检验而进行的试验称为 正常使用荷 载试验。

5. 承载力极限荷载 实测值与 承载力检验荷载 设计值之比称为承载力检验系数。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模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实际结构(或构件)或者按实际结构(或构件)足尺寸复制的结构(或构件)。(×)2.动荷载加载的方式有:重物加载、惯性力加载、激振器加载、爆炸加载、液压加载。(×)3.通过重物加载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均布荷载的加载,也可以实现集中荷载的加载。(√)4.惯性力加载有两种加载方式: 初始位移加载法与初加速度加载法。(√)5.机械式加载的优点是加载机械设备简单可靠,实现加载容易。适用于对板壳等大面积的结构物施加均布荷载。(×)6.气压加载的优点是加卸荷载方便可靠,荷载值稳定易控制;缺点是进行板壳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试验时有一定的危险性,抽真空加载无法直接观察混凝土开裂情况。(√)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简述生产检验性试验与科学研究性试验各自的试验目的? 答:(1)生产检验性试验以直接生产为目的。它以实际建筑物或结构构件为试验检验对象,经过试验对试验对象或以试验对象为代表的一批构件做出技术结论。(2)科学研究性试验的目的是验证结构计算的各种假定、发展新的设计理论、改进设计计算方法、修改和制定各种规范,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理论和试验的依据。

2.按照试验的目的、对象、荷载性质和荷载持续时间分类,可将建筑结构试验分别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试验的目的、对象、荷载性质和荷载持续时间分类,可将建筑结构试验分别分为生产检验性试验与科学研究性试验;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短期荷载试验与长期荷载试验。

3.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的试验对象分别是什么?

答:真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实际结构(或构件)或者按实际结构(或构件)足尺寸复制的结构(或构件)。

模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仿照真实结构并按一定比例复制而成的试验代表物,它具有真实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是比真实结构尺寸小得多的缩尺结构。

4.解释下列名词:

丧失承载力

构件承载力达到极限状态,称为丧失承载力;

承载力极限标志

当构件丧失承载能力时,由于受力形式不同,呈现不同的破坏形态,称为承载力极限标志。

5.为什么说“液压加载在建筑结构试验中是理想的加载方法之一”? 答:液压加载在建筑结构试验中是理想的加载方法之一,它不但可以对建筑结构物施加静荷载,也可施加动荷载。液压加载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是目前建筑结构试验应用最广技术先进的加载方法之一。

6.惯性力加载有哪两种加载方式?简述这两种方式的加载过程。

答:惯性力加载有两种加载方式:初始位移加载法与初速度加载法。初始位移加载法是对结构或构件施加荷载,使其产生变形,然后突然卸掉荷载,使结构或构件产生自由振动的方法。初速度加载法就是首先使加载器具提高势能水平,然后释放加载器具的势能,势能转变为动能,加载器具获得一定的速度后撞击试验结构,使结构获得冲击荷载。

7.荷载传递装置的功能是什么?列出两种常用的荷载传递装置。答:荷载传递装置的功能是将加载装置产生的作用力按试验荷载图式的要求正确地传递到试验结构上,有时在荷载传递过程中还具有荷载放大、荷载分配和荷载作用形式转换的功能。常用的荷载传递装置有杠杆、卧梁和分配梁。

8.简述试件支承装置的作用和重要性,试件支承装置包括哪些? 答:试件的支承装置是实现试验结构力边界条件及位移边界条件关键的试验装置之一,因此,在结构试验中只有正确地使用支撑装置,才能确保结构试验的顺利进行。试件支承装置包括支座和支墩。

建筑结构试验作业2

说明:本次形成性考核是针对教材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编写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贴电阻应变片处的应变为1000,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2.0,在这个电阻应变片上应产生的电阻变化率是下列哪一项?(A)

A.0.2% B 0.4% C 0.1% D 0.3% 2.(A)测量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测试灵敏度高、标距小、滞后小,并且在复杂的环境中也可完成应变测量。

A.电阻应变片

B 手持式应变仪 C 振弦式应变计 D 百分表 3.(C)的测量信号是频率信号,所以测量不受长距离导线的影响,而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对测试环境要求较低,因此特别适用于长期监测和现场测量。

A.电阻应变片 B 手持式应变仪 C 振弦式应变计 D 百分表 4.结构受轴向拉压作用情况,(B)的布片和测量桥路的特点是: 消除了温度影响,使用的应变片较少,测量灵敏度提高了(1+v)倍,不能消除偏心荷载的影响。A.外设补偿片的半桥测试方案

B.测量应变片互相补偿的半桥测试方案 C.外设补偿片的全桥测试方案

D.测量应变片互相补偿全桥测试方案

5.结构受弯曲作用情况,采用测量应变片互相补偿的全桥测试方案,该方案的布片和测量桥路的特点是(B)。

A.桥路测量灵敏度提高一倍;使用应变片较少 B.桥路测量灵敏度提高了4倍;使用应变片较多 C.桥路测量灵敏度提高一倍;使用应变片较多 D.桥路测量灵敏度提高了4倍;使用应变片较少

6.在电阻应变仪的全桥电路中,R1、R2、R3、和R4按顺时针排列,当(B)时,即可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

A.R1和R2为测量工作应变片,R3和R4为温度补偿应变片 B.R1和R3为测量工作应变片,R2和R4为温度补偿应变片 C.R1和R4为测量工作应变片,R2和R3为温度补偿应变片 D.R2和R3为测量工作应变片,R1和R4为温度补偿应变片 7.1个微应变的大小是:(B)A.110

B 110

C 110

D 110

8.电阻应变片中电阻栅金属材料的灵敏系数K的物理意义是(C)。A.单位应变的电阻变化量 B 单位电阻的应变变化量 C.单位应变的电阻变化率 D 单位电阻的应变变化率

9.采用非破损检测手段测试混凝土强度等级,下列哪一项是不当的?(C)。A.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B.采用钻芯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C.采用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D.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10.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钢筋腐蚀的检测?(B)3569 A.超声法

B 电位差法

C 回弹法

D 扁顶法 11.(A)检测技术可用于混凝土结合面的质量检测和混凝土内部空洞、疏松等缺陷的检测。

A.超声法 B 钻芯法 C 回弹法 D 扁顶法 12.(C)是在结构和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材料表面的硬度相关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检测方法。

A.超声法 B 钻芯法 C 回弹法 D 扁顶法 13.(B)是一种测定砂浆强度的局部破损检测方法。

A.回弹法 B 推出法 C 扁顶法 D 原位单砖双剪法

1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测强曲线的使用原则是优先选用(A)。

A.专用测强曲线 B 地区测强曲线 C 统一测强曲线 D 其它测强曲线 15.(C)不但可以在原位测量砌体的抗压强度,而且可以测量砌体的弹性模量和工作压力。A.回弹法 B 推出法 C 扁顶法 D 原位单砖双剪法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电阻应变片由四部分组成:引出线,覆盖层,电阻栅与基底。

2.测量应变的仪器有:电阻应变片 ;手持式应变仪 ;振弦式应变计 等。

3.采用超声穿透波检测钢材和焊缝缺陷的方法称为 超声波脉冲弯透法,是一种局部破损检测方法。

4.混凝土强度越高,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也越 大,反之速度就 小。5.超声回弹综合法是以超声波在建筑结构和构件混凝土内部传播的 速度 和混凝土表面的 回弹值 两项测试指标。综合推定结构和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惠斯顿电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桥路中四个电阻的阻值达到某种关系时(R1R3-R2R4=0)电桥的输出电压为1。(×)

2.被测物理量的单位变化引起测试系统输出值变化量的大小称为灵敏度,灵敏度的表示方法是被测物理量与输出量之比。(×)3.纸基和胶基这两种电阻片,它们各有各的特点。胶基的电阻片,一般成本较低,而且容易把它粘贴到试件上,但是,它防潮的性能较纸基差。(×)4.测量位移的仪器有:百分表、电子百分表、电阻应变式位移计、滑线电阻式位移计、拉线电阻式位移计等。(√)5.用拔出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是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6.基准测强曲线或经验公式的确定是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测量技术一般包括哪三个主要部分?

答:测量技术一般包括下面三个主要部分:1)测试方法;2)测量仪器仪表;3)误差分析。2.何谓全桥测量?

答:当惠斯顿电桥桥臂上的电阻全部是应变片时,且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全部相等,此时称之为全桥测量。

3.结构受弯曲作用情况,采用测量应变片互补的全桥测试方案,该方案的布片和测量桥路的特点是什么?

答:结构受弯曲作用情况,采用测量应变片互补的全桥测试方案,该方案的布片和测量桥路的特点是:只有上下表面是相同温度场才能消除温度的影响,同时可消除轴向荷载的影响;如果结构的材料是均质的,中性轴是截面的对称轴,测量结果是上下表面4点的应变平均值;桥路测量灵敏度提高了4倍;使用应变片较多。4.使用应变片和应变仪进行建筑结构应变实际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答:使用应变片和应变仪进行建筑结构应变实际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应变片的保护;应变片灵敏系数对应变测量的影响;应变仪测量桥路对应变片的要求;长导线问题。

5.利用万用表检测粘贴应变片的内在质量时,需检测哪两个项目?

答:1)检测应变片电阻栅的电阻值,测量阻值与应变片原来的阻值相差较大的为不合格,需铲除重新粘贴;2)检测电阻栅与被测结构间的绝缘电阻,该绝缘电阻必须大于20兆欧,否则,在进行应变测量时,应变仪显示该测点的应变值是不稳定的应变值,需铲除重新粘贴。

6.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超声波在混凝土传播过程中遇到裂缝,将产生反射、折射、绕射等物理现象,使超声波声时延长,根据声时的变化推测裂缝的深度。这就是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基本原理。

7.钢筋位置测定仪在检测混凝土内部钢筋的位置、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时有何优点?使用钢筋位置检测仪获得最佳检测结果的条件是什么?

答:钢筋位置测定仪在检测混凝土内部钢筋的位置、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时,不需要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就可以有效地达到测量的目的。使用钢筋位置检测仪获得最佳检测结果的条件是:混凝土结构和构件中的配筋稀疏,并距混凝土表面较近。

8.何谓拔出法?与钻芯法相比,拔出法有什么优点? 答:拔出法是将金属锚固件固定在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中,然后将其拔出时测量拔出力的大小,再利用拔出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间的相关关系,推定结构和构件混

凝土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拔出法比钻芯法方便、省时、省力,测试经费用低,测试过程中结构和构件混凝土的损伤范围较小。

建筑结构试验作业3 说明:本次形成性考核是针对教材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编写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是整个结构试验工作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为试验的实施起着统管全局和具体指导作用。

A.结构试验设计 B结构试验准备 C 结构试验实施 D 结构试验分析 2.下列各项中,(A)项不属于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

A.试件设计 B试验加载设计 C 试验观测设计 D 试件制作与安装 3.对下列构件进行试件尺寸设计时,宜采用缩尺模型的是(C)。A.屋面板 B 吊车梁 C 屋架 D 偏心受压柱

4.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若设计试件的尺寸太小,要考虑(A)的影响。A.尺寸效应 B 重力效应 C 鞭梢效应 D 形状效应 5.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对于整体性的结构试验试件,尺寸比例可取为原型的(D)。A.1/4~1 B 1/2~1 C 1/5~1 D 1/10~1/2 6.结构试验模型材料分为(C)两大类。

A.弹塑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 B 弹性模型材料和刚度模型材料 C.弹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 D 弹塑性模型材料和刚度模型材料 7.常用的强度模型材料不包括以下哪一种?(B)

A.微粒混凝土 B 塑料 C 钢材 D 水泥砂浆 8.用量钢分析法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下列量纲中,(A)项不属于基本量纲。A.应变 B 力 C 长度 D时间

9.相似第一定理指出:若两个物理现象相似,则(B)必定为1。A.相似常数 B 相似指标 C 相似判据 D 相似条件

10.相似第三定理是: 如果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且其它单值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相同,则两现象必相似。相似第三定理是相似的(B)。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 判据存在定理 D充分必要条件

11.定理表述如下: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可由n个物理量构成的物理方程式描述,在n个物理量中有k个独立的物理量,则该物理现象也可以用这些量组成的n-k个无量纲群的关系来描述。定理的意义在于:(C)。A.相似判据不一定存在。

B.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只存在一个 C.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至少存在一个 D.相似判据一定不存在

12.加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目的的要求不同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D)三个阶段。

A.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极限荷载 B.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 C.预载、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 D.预载、标准荷载、破坏荷载

13.进行结构试验前,应进行预载,下列关于预载值的说法正确的是(C)。A.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宜大于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70% B.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不宜超过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20% C.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宜小于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70% D.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宜大于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20% 14.通过(A)的测量,不仅能了解结构的刚度,而且可以知道结构的弹性或非弹性工作性质。

A.挠度 B转角 C支座偏移 D 应变 15.梁及单向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试验时安装成简支结构,即(D),将梁安装在台座上。A.一端用固定端支座,另一端用活动铰支座 B.一端用固定端支座,另一端用滚动铰支座 C.一端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用滚动铰支座 D.一端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用活动铰支座 16.试验荷载是指试验时人工施加的荷载与试件自重之和。在试验之前需计算出的荷载值包括(D)。

Ⅰ、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Ⅱ、开裂荷载检验值

Ⅲ、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 Ⅳ、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A、Ⅰ、Ⅱ、Ⅳ B Ⅰ、Ⅲ、Ⅳ C.Ⅱ、Ⅲ、Ⅳ D Ⅰ、Ⅱ、Ⅲ 1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应采用应变花的是(D)。A.单向拉伸区域 B 单向压缩区域 C 纯弯区域 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 18.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破坏检验标志的叙述中,(D)项是不正确。A.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挠度达到跨度的1/50 B.受压区混凝土破坏 C.受拉主筋拉断

D.腹部斜裂缝达1.5mm或斜裂缝末端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

19.钢材和混凝土等材料的弹性模量是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其中(D)三个量是直接测量得到的,而弹性模量是计算得到的。

Ⅰ、荷载什 Ⅱ、材料试件的横截面积

Ⅲ、在荷载作用下试件产生的应变 Ⅳ、材料试件的长度 A、Ⅰ、Ⅱ、Ⅳ B Ⅰ、Ⅲ、Ⅳ C.Ⅱ、Ⅲ、Ⅳ D Ⅰ、Ⅱ、Ⅲ 20.下列原因所引起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的是(B)。A.由于测量环境温度、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误差 B.由于许多预先难以确定的微小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C.由于测量人员生理特性等条件引起的有规律的误差 D.由于仪器仪表未校准所引起的误差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相似第一定理说明了,相似指标为1 或者 相似判据相等 是相似的必要条件。

2.结构试验包括结构试验设计、结构试验准备、结构试验实施、结构试验分析等主要环节。3. 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是指在承载能力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内力设计值和构件试验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

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是指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荷载标准组合效应与构件试验的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5.开裂荷载检验值,是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与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计算得出的试验荷载值(包括自重)。

6.梁的 挠度值 是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性能之一,它直接决定梁的使用性能的好坏,也是确定梁的开裂荷载的指标之一。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研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弹塑性直至破坏各阶段全过程的工作性能,应取弹性模型进行试验。(×)2.通过预加载可使结构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使试件安装的支承部分接触密实,并可以检查仪器及设备的工作可靠性。(√)3.结构静力试验加载分级是为了便于观察结构变形与荷载的关系。(×)4.结构静力试验时,安装在结构上的仪表,要求刚度大,不影响被测结构的工作性能。(×)5.为了使混凝土结构变形得到充分发挥和达到基本稳定,每级荷载加载后的持续时间不应小于5分钟。(×)6.柱分为中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大偏心受压柱、中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检验标志是受拉钢筋被拉断或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7.壳一般只承受压力,其承载力极限标志是混凝土被压坏。(√)

8.钢筋混凝土梁及单向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试验时安装成一端固定支座一端简支支座。(×)9.生产检验性试验一般需要测量应力及应变的分布情况。(×)10.科研试验除观测强度、抗裂度和裂缝之外,对构件各部分的应力的分布规律、构件的破坏特征等都要详尽地观测。(√)11.钢筋混凝土梁受拉主筋的应力可用两种方法测量:一种是预埋电阻应变片法,另一种是在混凝土的表面预留孔洞(或称窗口)。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试件设计时为什么要注意试件形状?当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试件设计应注意什么? 答: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状况。

2.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一现象是相似的,必需考虑哪些问题? 答: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一现象是相似的,下列问题必需考虑:试验材料如何选择;试验参数如何确定;试验中应该测量哪些量;如何处理试验结果以及可以推广到什么样的现象上去。

3.在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确定相似条件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确定相似条件的方法有方程式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两种。

4.什么是结构试验的加载制度?它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对于不同性质的试验要求制订不同的加载制度? :结构试验加载制度是指结构试验进行期间控制荷载与加载时间的关系。它包括加载速度的快慢、加载时间间歇的长短、分级荷载的大小和加载、卸载循环的次数等。由于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质与其所受荷载作用的时间特征有关,因此,对于不同性质的试验,必须根据试验的要求制订不同的加载制度。5.预载的目的是什么?

答:预载的目的有以下几点:1)使试验各部位接触良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荷载与变形关系趋于稳定;2)检验全部试验装置的可靠性;3)检查全部观测仪表工作是否正常;4)检查现场组织工作和人员的工作情况,起演习作用。

6.对于受弯构件,选取测量应变的截面应依据哪些原则?

答:对于受弯构件,需按如下原则选取测量应变的截面:1)弯矩最大处;2)剪力最大处;3)弯矩与剪力均较大处;4)截面面积突变处;5)抗弯控制截面(截面较弱且弯矩值较大处);6)抗剪控制截面(截面较弱且剪力值较大处)。7.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观测的主要内容有:挠度观测,转角测量,应变测量,裂缝测量和承载力极限的观测。

8.钢筋混凝土梁受拉主筋的应力可用哪两种方法测量?

答:钢筋混凝土梁受拉主筋的应力可用两种方法测量:一种是预埋电阻应变片法,另一种是在混凝土的表面预留孔洞(或称窗口)。

9.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观测包括哪些内容?

答: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观测包括:及时地捕捉到第一条裂缝的出现,并尽可能准确地记录下此时的荷载值;按加载分级跟踪描绘裂缝的开展情况,并测出裂缝的宽度。

10.如何确定钢筋混凝土梁开裂荷载实测值?

答:确定钢筋混凝土梁开裂荷载实测值:1)如果在规定的荷载持载时间结束后出现裂缝,则将此级荷载定为开裂荷载实测值。2)如果在规定的荷载持载时间内出现裂缝,则将此级荷载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定为开裂荷载实测值。3)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第一条裂缝,可取荷载-挠度曲线上的转折点(曲线第一弯转段两端点切线的交点)的荷载值作为构件的开裂荷载实测值。

11.简述建筑结构试验中的真值、近似值和误差三者的关系?

答:真值是物理量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对物理量测量的目的就是寻求真值。但是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真值无法测得,只能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其近似值,测量次数越高,接近程度越高,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近似值趋于稳定。

五、计算题(8分)

5ql4一根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要求按最大挠度(f)相似设计试验模型。设已经

384EI确定SE=1;Sl答:

1;Sq=1,求Sf的值。10建筑结构试验作业4

说明:本次形成性考核是针对教材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内容编写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项中,(D)项不是测量振动参数一般采用的仪器组合方案。A.加速度计 + 电荷放大器 + 记录仪 B.磁电式拾振器 + 电压放大器 + 记录仪

C.加速度计 + 电荷放大器 + 微型计算机 + A/D转换卡 D.电阻应变片 + 手持式应变仪 + 微型计算机 2.下列各项中,(D)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固有频率 B 振型 C 阻尼 D 振动的大小和方向 3.用(A)得到的频率和阻尼均比较准确,但只能测出基本频率。A.自由振动法 B 共振法 C 脉动法 D 随机激励法

4.当应力小于某一值时,荷载重复次数增加不会引起疲劳现象,而大于该值则出现疲劳破坏,该应力值被称为(C)。

A.疲劳强度 B 疲劳应力 C 疲劳极限 D 疲劳点 5.下列选项中,属于研究性疲劳试验的研究内容的是(A)。A.疲劳破坏特征 B 抗裂性能

C.开裂荷载、裂缝宽度及开展情况 D 最大挠度的变化情况 6.疲劳试验过程中,要进行四种形式的试验。(C)首先调整最大、最小荷载,待稳定后开始记数,直到需做静载试验的次数。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做动态挠度与动应变测量。A.预加载 B 静载试验 C 疲劳试验 D 破坏试验 7.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疲劳破坏标志有(A)。

Ⅰ、纵向主筋疲劳断裂 Ⅱ、受压区混凝土疲劳破坏 Ⅲ、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腹筋疲劳断裂 Ⅳ、混凝土剪压疲劳破坏 A.Ⅰ、Ⅱ B Ⅱ、Ⅲ

C Ⅲ、Ⅳ D Ⅰ、Ⅳ

8.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受压区混凝土疲劳破坏,这是当(D)时可能发生。A.配筋率正常或较低

B 配筋率正常或过高

C.配筋率过高或倒T形截面 D 配筋率过低或倒T 形截面

9.受弯构件斜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混凝土剪压疲劳破坏,这是当(B)时可能发生。A.腹筋配筋率正常或较低 B 腹筋配筋率很高 C.纵向配筋率正常或较高 D 纵向配筋率较低

10.动力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A)静力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A.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D 等于或低于 11.结构抗震动力试验可以分为周期性的动力加载试验和非周期性的动力加载试验,下列各项中,不以属于周期性的动力加载设备的是(D)。A.电液伺服加载器 B 单项周期性振动台 C.偏心激振器 D 模拟地震振动台 12.下列选项中,(D)项不属于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优点

A.试验设备比较简单 B试验过程中,可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 C.加载历程可人为控制 D 能够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 13.(A)的结果通常是由荷载-变形的滞回曲线以及有关参数来表达。A.为静力试验 B 拟动力试验 C 动力加载试验 D 振动台试验 14.不同种类的构件具有不同的破坏机制,(A)的滞回曲线图形一般呈梭形。A.正截面破坏 B 剪切破坏 C 主筋粘结破坏 D 斜截面破坏 15.不同种类的构件具有不同的破坏机制,(B)将引起弓形等的“捏缩”效应,并随着主筋在混凝土中的滑移量的增大以及斜裂缝的张合向Z形曲线发展。

Ⅰ、正截面破坏 Ⅱ、剪切破坏

Ⅲ、主筋粘结破坏 Ⅳ、斜截面破坏

A.Ⅰ、Ⅱ B Ⅱ、Ⅲ

C Ⅲ、Ⅳ D Ⅰ、Ⅳ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振动按其形式分,可分为简谐振动、复杂的周期振动、无周期的复杂振动、随机振 动。2. 共振法 是利用频率可调的激振器,使结构产生振动,逐步地从低到高调节激振器频率。随着频率的变化,结构的振动强度也随着变化,当激振器频率接近或等于结构固有频率时,结构振动最强。

3. 共振法 是利用环境中的微弱振动来测量实际结构动力特性的一种实用方法。

4. 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 的疲劳破坏常发生在采用热处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钢绞线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

5.通过 伪静力试验,能获得结构构件超过弹性极限后的荷载变形工作性能(恢复力特性)和破坏特征。6. 低周期反复加载试验 是把计算机分析和恢复力实测结合起来的半理论半经验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7.采用 伪静力试验,这种试验方法的设备比较简单,甚至可用普通静力试验用的加载设备;加载历程可人为控制,并可按需要加以改变或修正;试验过程中,可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

8.采用计算机与试验机联机对试件进行加载的试验方法称为 拟动力试验。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所产生的动挠度往往比静挠度小。(×)2.测量结构振动时,安装在结构上的振动传感器的质量应尽可能大,才能不影响结构的振动特性。(×)3.结构动力特性是结构的固有特性,包括固有频率、阻尼、振型。(√)4.激振就是使结构产生激烈的振动。(×)5.使结构产生自由振动的激振方法有:突加荷载或突卸荷载,或者加一冲击荷载。(√)6.结构动力特性的测定方法有:自由振动法、共振法和脉动法。(√)7.拟动力试验是指计算机与试验机联机对试件进行加载试验。(√)8.伪静力试验的结果通常是由荷载-变形的滞回曲线以及有关参数来表达,它们是研究结构抗震性能的基本数据。(√)9.在动力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要比静力低周反复加载降低10%以上,由此可见动力加载对应变速率所产生的作用。(×)10.结构伪静力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结构在经受模拟地震作用的低周反复荷载后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11在结构试验中,人们发现加载速度愈低,引起结构或构件的应变速率愈高,则试件强度和弹性模量也就相应提高。(×)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结构中遇到的动载一般有哪两类?振动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结构中遇到的动载有两类:振动与移动荷载。振动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结构的动力特性、结构的响应及结构的破坏特性等。

2.研究性疲劳试验一般研究哪些内容?

答:研究性疲劳试验一般研究以下内容:1)开裂荷载及开裂情况;2)裂缝的宽度、长度、间距及其随荷载重复次数的变化;3)最大挠度及其变化;4)疲劳极限;5)疲劳破坏特征。

3.检验性疲劳试验一般研究哪些内容?

答:检验性疲劳试验,通常是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经历规定的荷载重复次数的荷载作用期间及之后,对下列内容进行检验:1)抗裂性能;2)开裂荷载、裂缝宽度及开展情况;3)最大挠度的变化情况。

4.对建筑结构振动的研究有哪些方面,列举其中三个?

答:1)减震与隔震研究;2)减轻和防止地震灾害;3)风震研究;4)建筑物承受其他振动荷载的研究,如冲击、爆炸等。

5建筑结构抗震试验按照试验方法和试验手段的不同,分为哪几类?

答:建筑结构抗震试验按照试验方法和试验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伪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和动力加载试验。

6.结构抗震试验的特点是什么?要求观测的内容有哪些?

答:结构抗震试验的特点是荷载作用反复,结构变形很大。试验要求做到结构构件屈服以后,进入非线性工作阶段,直至完全破坏;试验要求同时观测结构的强度、变形、非线性性能和结构的实际破坏状态。

7.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答: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三个主要优点是:1)试验设备比较简单;2)加载历程可人为控制,并可按需要加以改变或修正;3)在试验的过程中,可以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便于检验、校核试验数据和仪器设备工作情况。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不足是由于对称的、有规律的低周反复加载与某一次确定性的非线性地震相差甚远,不能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所以无法再现真实地震的状况。

8.地震模拟振动台动力加载试验在抗震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地震模拟振动台动力加载试验的主要作用体现在:1)研究结构的动力特性、破坏机理及震害原因;2)验证抗震计算理论和计算模型的正确性;3)研究动力相似理论,为模型试验提供依据;4)检验产品质量,提高抗震性能,为生产服务;5)为结构抗震静力试验提供试验依据。

第二篇:建筑材料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带题目)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组成和各自水化特点是什么?

答: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组成包括: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酸四钙。

硅酸三钙:水化反应速度较快。硅酸二钙:水化反应速度慢。铝酸三钙:水化反应速度最快。3 什么是减水剂?使用减水剂有何技术和经济效果?

答:减水剂:在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经济效果:(1)在混凝土中掺减水剂,在不改变混凝土拌合用水量时,可大幅度提高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2)当减水但不减少水泥用量时,可提供混凝土的强度;(3)若减水,可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则可节约水泥,同时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得到提高。

钢材的冲击韧性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影响因素?

答:冲击韧性——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

表示方法:冲击韧性值,单位标准试件截面积上所消耗的功。冲击韧性值越大,表明钢材的冲击韧性越好。影响因素:钢的化学成分、组织状态、冶炼和轧制质量以及使用温度和时间。

1.什么是水泥的体积安定性?造成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水泥在凝结硬化工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产生原因:熟料中游离氧化钙过多或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掺入的石膏过多。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都是过烧的,熟化很慢,在水泥已经硬化后才发生熟化反应。产生固相体积膨胀,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导致水泥开裂。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在水泥硬化后,残留的石膏还会继续与固态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体积增大1.5倍,也会引起水泥石开裂。

2.简述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答:(1)影响因素:①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水泥强度和水灰比,骨料,外加剂和掺合料;②养护条件:养护的温度和湿度,龄期;③试验条件:试件尺寸和形状,表面状况,加荷速度。

(2)措施:①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②采用水灰比较小、用水量较少的干硬性混凝土;③采用质量合格、级配良好的碎石及合理的含砂率;④采用机械搅拌;改进施工工艺;⑥掺减水剂或早强剂。

3.何谓钢材的冷加工强化及时效处理?冷拉并时效处理后的钢筋性能有何变化/ 答:冷加工时效处理——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冷轧,使其塑性变形,从而提高屈服强度的过程。钢材经冷加工强化后,屈服强度提高,塑性、韧性及弹性模量降低。

时效处理——将冷加工后的钢材,在常温下存放15~20天,或在100~200摄氏度条件下存放一段时间(2~3小时)的过程。钢材經时效处理后,屈服强度进一步提高,抗拉强度也提高,硬度增加,弹性模量基本恢复,但塑形和韧性进一步降低。

4.简述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加活性混合材料的对混凝土的主要影响。

答(2)凝结硬化较慢,水化放热较小,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3)养护时间长。(4)抗软水、海水和硫酸盐腐蚀的能力强,抗碳化能力差。(5)抗冻性和耐磨性差。随含碳量的增加,碳素钢的性能有什么变化

答:含碳量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和韧性下降。但含碳量大于1%时,钢材变脆,强度反而下降,含碳量的增加,还会使焊接性能、耐锈蚀性能下降,并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含碳量大于0.3%时,焊接性能明显下降。何谓碱骨料反应,简述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答:碱骨料反应——硬化混凝土中所含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吸水膨胀性的产物,在有水的条件下,吸水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的现象。条件:含碱活性的骨料,较多的碱,充分的水。怎样划分粘稠道路石油沥青的标号?标号大小与沥青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

答:按针入度来划分标号,标号数字为针入度平均值。标号大,针入度越大,粘性小,塑性大,稳定稳定性低,延度越大,软化点越低;标号小,反之。矿渣水泥与普通水泥相比,有哪些特性?

答:(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可以赶上。(2)水化放热较小。(3)耐硫酸盐和耐溶性腐蚀较好。(4)对温度的敏感性大,抗冻性较差。(5)抗碳化差。

1.简述建筑石膏的技术性质?

答:(1)凝结硬化快。(2)尺寸美观,装饰性。(3)孔隙率高。(4)防火性好。(5)耐水性和抗冻性差 3.何谓混凝土徐变,考虑徐变在结构工程中的意义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的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变形称为徐变。混凝土无论是受拉、受压或者受弯时,均有徐变的现象。1 何谓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它们加入硅酸盐水泥中各起什么作用?硅酸盐水泥常掺入哪几种活性混合材料?

答:活性混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火山灰性或潜在的水硬性或两者兼有。掺入水泥中使水化热较小,早期强度高低,后期强度可以赶上,耐硫酸盐和耐溶性腐蚀较好,降低成本等。

非活性混合材料:在水泥中主要起填充作用而又不损害水泥性能的矿物材料。掺入水泥中起提高产量、调节水泥强度等级和减少水化热等作用。常掺活性混合材料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粉煤灰等。2 在常温短时间荷载下与高温长时间荷载下,沥青的劲度模量有何差别?

答: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是在给定的温度和加荷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参数。当加荷时间短或(和)温度低时,材料处于弹性状态,劲度模量较大,当高温或(和)加荷时间长时,材料表现为粘滞状态,劲度模量较小。4 说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大小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答:为保证耐久性,应控制空隙率大小。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可防止水分的渗入和减少阳光对沥青的老化作用,但沥青混合料应保持一定的空隙,以备夏季沥青受热膨胀时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等。1 影响材料强度测试结果的试验条件有哪些?

答:取样方法,试件的形状,尺寸,表面状况,加荷速度,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2 活性材料产生水硬性的条件是什么?

答:磨细后与水拌和后,在有少量激发剂的情况下,具有水硬性。砂子标准筛分曲线图中的1区、2区、3区说明什么问题,三个区以外的区域又说明什么,配制混凝土时,选用哪个区的砂比较好些? 答:1区,砂中含有较多粗粒径砂,当采用此区的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

2区,砂中含有足够的粗粒径砂,有有适当的中粒径砂及少量的细粒径砂填充空隙,使砂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均最小,这样水泥浆用量较少,且混凝土的密实性好,强度高。

3区,含较多的细粒径砂,当采用此区的砂时,应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强度。三区以外的砂为级配不良的过细砂区或过粗砂区。配制混凝土时,选2区的砂。4 随含碳量的增加,碳素钢的性能有什么变化

答:含碳量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和韧性下降。但含碳量大于1%时,钢材变脆,强度反而下降,含碳量的增加,还会使焊接性能、耐锈蚀性能下降,并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含碳量大于0.3%时,焊接性能明显下降。

5.什么叫废品,合格品,不合格品。

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安定性,初凝时间中任一项不符合规定指标为废品。凡细度,终凝时间,强度等级低于规定指标为不合格品。水泥包装标志水泥强度等级工厂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不合格品 如水泥强度低于规定指标降级使用。

第三篇: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会计作业

三、简答题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会计主体不同⑵具体工作目标不同。⑶基本职能不同⑷工作依据不同。⑸方法及程序不同。⑹信息特征不同。⑺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⑻观念取向不同。2.简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答: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1)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有一定影响。

四、计算分析题

1.某电器公司上半年各月的产销量与成本水平如下: 项目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产量(台)4100 4400 4200 5100 4300 4800 总成本(元)230000 250000 240000 270000 230000 250000 要求:(1)要求高低点法对总成本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2)7月份预计产量5500台,用高低点法预计7月的总成本是多少? 解:高点(5100,270000)低点(4100,230000 设线性方程为y=a+bx 则270000=a+5100b , 230000=a+4100b

∴a=6600 b=40 ∴y=66000+40b 所以7月的总成本:66000+40X5500=286000 2.某家电企业生产A产品,该产品单价60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35元,固定生产成本总额30000元,推销及管理费用总额18000元,均为固定性的。该产品期初无存货,本期生产5000件,销售3000件。

要求: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贡献边际、营业利润。解:变动成本法

本期销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X本期销货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X本期销售量 =35X3000=105000(元)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X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X期末存货量 =35X(5000-3000)=70000(元)

贡献边际=销售收入-变动成本=60X3000-35X3000=75000(元)营业利润=贡献边际-固定成本=75000-30000=45000(元)

3.某服装生产企业,2007年生产某款服装共24000件,销售了20000件,单价为10元,该批产品的直接材料48000元,直接人工19200元,变动制造费用4800元,固定制造费用12000元,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8000元,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4000元,假定该企业无期初存货。

要求:分别按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解: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10X20000=200000(元)

单位销售成本(48000+19200)+(4800+12000)再除以247000=3.5(元)销售成本=3.5X20000=70000(元)

销售毛利=200000-70000=130000(元)销售费用=8000+4000=12000(元)营业利润=130000-12000=118000(元)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单价X销售量=20000X10=200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48000+19200)+4800再除以24000=3(元)变动成本=3X20000=60000(元)

贡献毛益(边际)=200000-60000=140000(元)固定成本=12000+8000+4000=24000(元)营业利润=140000-24000=116000(元)

4.某轴承制造公司只产销一种型号的轴承,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变动成本总额为120000元,获营业利润140000元,假设该公司计划下一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的30%,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预测下一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解:∵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120000÷30%=400000(元)∵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400000-120000-140000=140000(元)

销售数量=120000÷12=10000(件)单价=销售收入÷销售数量=400000÷10000=40(元/件)

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140000÷(1-30%)=200000(元)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单价=200000÷40=5000(件)5.某饮水器生产公司生产三个类型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销售单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销售结构(%)甲 30 18 40 乙 16 8 20 丙 10 7 40 固定成本总额 19000元

要求: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类产品的保本额。

解:加权贡献毛益率合计=∑(各种产品贡献毛益率X销售比例)=(30-18)÷30X40%+(16-8)X20%+(10-7)X40%=38% 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贡献毛益率合计=19000÷38%=50000(元)甲产品保本额=50000X40%=20000(元)乙产品保本额=50000X20%=10000(元)丙产品保本额=50000X40%=20000(元)管理会计作业2

三、简答题

1.简述现金流量的内容。

对于投资项目来讲,现金流量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发生的各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在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过程中,现金流量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时必须考虑的基础性数据,也是计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的主要根据和重要信息。2.销售预测的定义?销售预测的基本方法? 销售预测的定义

销售预测,又叫产品需求预测,是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对未来特定时间的全部产品或特定产品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作出的预计和推测。(1)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在销售预测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调查分析法、专家集合意见法、推销员判断法和产品生命周期法等。(2)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

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两种类型。根据所采用的具体数学方法的不同,趋势预测分析法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等。因果预测最常用最简单的是直线回归法。

四、计算分析题

1.某染料生产企业9月份实际销售量为2000公斤,原来预测该月的销售量为1840公斤,平滑指数α=0.6 要求:请运用平滑指数法预测10月份的销售量。

解:10月份销售额=0.6X2000+(1-0.6)X1840=1200+736=1936(公斤)2.某服装企业生产一款服饰,今年的生产量为2000件,售价2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90元/件,获利100000元。要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2)明年计划增加销售10%,预测可实现的利润。

解:经营杠杆系数=〔(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200-90)X2000/100000=2.2 明年预计可实现利润=基期利润X(1+销售量变动充X经营杠杆系数)=100000X(1+10%X2.2)=122000(元)

3.某机械制造企业每年需用轴承2000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年总成本为20000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8000元。如果改从市场上采购,单价为10元,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其他型号的轴承,获得3000元的贡献毛益。

要求: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轴承的决策,并说明理由。相关成本分析表

自制轴承 外购轴承 变动成本 机会成本 相关成本合计 决策结论: 解:自制

变动成本=20000-8000=12000 机会成本=3000 相关成本合计=12000+3000=15000(元)外购

相关成本=变动成本=10X2000=20000(件)>15000(元)决策

自制相关成本小于外购相关成本,因此自制。

4.某电器生产企业最新购入一台设备可以生产A、B两个类型的产品,该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18000机器销售,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A产品 B产品 每台机器销售 45 60 销售单价(元/台)25 16 单位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元/台)11 7 固定制造成本(元/台)12 8

要求:用差量分析法作出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解:差量收入=25X45-60X16=165(元)

差量成本=45X(11+12)-60X(7+8)=135(元)差量利润=165-135=30(元)>0 结论:A产品获得利润大于生产B产品获得利润,所以应生产A产品。

5.某化工企业拟新建一条生产线,厂房机器设备投资总额800万元,营运资本100万元,年内即可投入生成,寿命为3年,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项目固定资产残值为80万元,投产后预计每年销售收入为500万元,第一年的付现成本为12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要求:计算该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

解:由题,项目建设期为0,项目计算期为3年,终结点为第3年末。项目建设期:NcFo= —800+(—100)= —900(万元)项目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税后净利— 1年折旧+年摊销 年折旧=(800-80)÷3=240(万元)

第一年:税后净利=〔500-(120+240)〕X(1-25%)=105(万元)第二年:税后净利=〔500-(120+10+240)〕X(1-25%)=97.5(万元)第三年:税后净利=〔500-(120+10+10+240)〕X(1-25%)=90(万元)NcF1=105+240=345(万元)NcF2=97.5+240=337.5(万元)NcF3=90+240+80+100=510(万元)

管理会计作业3

三、简答题

1、简述预算控制的程序与方法

预算控制的程序包括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两个环节,具体又包括(1)下达执行;(2)反馈结果;(3)分析偏差;(4)采取措施。预算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1)预算授权控制;(2)预算审核控制;(3)预算调整控制。

2、简述成本中心的特点

(1)成本中心的考核对象只包括成本费用,而不包括收入。(2)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3)成本中心只控制和考核责任成本。

四、计算题

1、某电动玩具生产企业预算销售量在5000~8000件之间变动;销售单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6元,固定成本总额50000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以1000件为销售量的间隔单位编制产品的弹性利润预算。

弹性利润预算 单位:元

解:项目 弹性预算

销售量(件)5000 6000 7000 8000 销售收入 400000 480000 560000 640000 变动成本 280000 336000 392000 448000 贡献毛益 120000 144000 168000 192000 固定成本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营业利润 70000 94000 118000 142000

2、某灯饰制造厂有关固定制造费用的资料如下: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按正常生产能力12000小时计算,每机器小时费用预算为2元。该厂生产A挂灯耗费的标准机器小时为2.5小时/台。本月实际生产A挂灯4000台,共耗费9500机器小时。本月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为21750元。要求:用三因素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

差异。

解: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1750-4000*2.5*2= 175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1750-12000*2=21750-24000=-225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2000-9500)*2= 5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0-4000*2.5)*2=-1000元

3、某投资中心投资额为16000元,年净利润为4000元,公司为该投资中心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8%。要求:请计算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

3、解:投资利润率=4000/16000=25% 剩余收益=4000-16000*18%=1120元 第四部分综合测试题

三、简答题

1、简述固定成本的概念及特征,并举例3个常见的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变化的那部分成本,但就单位固定成本而言其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

固定成本的特征主要呈现为其总额的不变性以及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租赁费、保险费、广告费、管理人员薪金、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2、简述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

预算编制的程序包括(1)下达目标;(2)编制上报;(3)审查平衡;(4)审议批准;(5)下达执行。

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包括(1)固定预算方法与弹性预算方法;(2)增量预算方法与零基预算方法;(3)定期预算方法与滚动预算方法。

四、计算分析题

1、某公司甲产品2007年3、4季度各月的制造费用与相关历史资料如下: 项目 7月份 8月份.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销售量(件)1700 1920 1200 2000 1800 1950 制造费用(元)2450 2750 2000 2800 2620 2680 要求:(1)用高低点不对制造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于公司对各类成本进行控制。

(2)假如2008年1月份预计的销售量为2400件,预计制造费用是多少? 解:(1)高点是10月份(2000,2800),低点是7月份(1700,2450)b =(2800-2450)/(2000-1700)= 1.167元/件 a =2800-1.17*2000或2450-1.17*1700=466元 则成本模型:y=466+1.167x(2)2008年1月份预计制造费用=466+1.167*2400=3266.8元

2、已知:某灯饰生产企业产销A、B两上类型的吊灯有关资料如下表示: 品种名称 销售数量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贡献毛益 成本总额 营业利润

A

(1)

25000

(2)

8000 12000 B

1000

30000

15000

18000(4)要求:计算表中用数字(1)(2)(3)(4)表示的项目上,列出计算过程。解:(2)变动成本总额=25000-8000-12000=5000元

(1)销售数量=(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 =(25000-5000)/10=2000件

10(3)固定

(4)营业利润=30000-15000-18000=-3000元

(3)单位贡献毛益=(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数量 =(30000-15000)/1000=15元

3、某电器生产企业最新购入一台设备可以生产A、B两个类型的产品,该摄别最大生产能务为18000机器销售,有关资料发下:

项目 A产品 B品

每台机器销售

销售单价(元/台)

单位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元/台)11 7 固定制造费用(元/台)12 8 要求:用贡献毛益法作出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根据机器的最大生产能力计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

贡献毛益表

项目

B产品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总额 贡献毛益总额 结论:

A产品

解:

题目不清,“这里的固定制造成本是否是相关成本”不清。从题目中的两种产品的固定制造成本金额不一样看,可以推出其不应该是一项无关成本,因为固定制造成本如果是作为无关成本,应该A和B产品共用固定制造成本。如果固定制造成本不是无关成本的话,则不能简单地采用贡献毛益法。根据机器的最大生产能力计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A产品的最大产量=(18000÷45)=400台 B产品的最大产量=(18000÷60)=300台 贡献毛益表 项目 A产品 B产品

销售收入 400×25=10000 300×16=4800 变动成本总额 400×11=4400 300×7=2100 贡献毛益总额 5600 2700 结论:生产A产品比生产B产品多获贡献毛益2900(5600—2700)元,故企业决定生产A产品较为有利。

4、某饮料生产企业拟购置一种新设备,凤价为300000元,资金成本为10%,该设备可使用6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末无残值。使用该设备,每年可为企业增加营业净利20000元。

要求:(1)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2)计算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3)根据计算出的各项指标判断此方案是否可行?

I%

10%

12%

14% 16%

6年年金现值系数

4.355

4.111

3.889 3.685 6年复利现值系数

0.564

0.507

0.456 0.410 解:

(1)折旧=300000/6=50000 每年经营现金净流量=20000+50000=70000 净现值=70000*(P/A,10%,6)-300000=70000*4.355-300000=304850-300000=4850元

(2)内含报酬率

70000*(P/A,IRR=?,6)=300000(P/A,IRR=?,6)=4.286 运用内插法:(P/A,10%,6)=4.355(P/A,12%,6)=4.111 IRR=10%+(12%-10%)*(4.355-4.286)/(4.355-4.111)=10.56%(3)从净现值大于0,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吕10%,都可以判断此方案可行。

第四篇: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早确认、保护和形式治理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商品装潢:是指在商品或其包装、容器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所进行的装饰。

3、商品商标: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分为制造商标和销售商标。

4、证明商标:也称保证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5、注册商标: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按你的理解给知识产权概念下个定义。

答:知识产权是治理成果所有人和使用人给予自己所拥有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各项民事权利的总和,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阀线圈、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知识产权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概念

2、请试述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这就是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3、请试述知识产权的范围。

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知识产权范围,为两个主要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所界定。

第一:1967年签订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指出,知识产权应包括下列权利:1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2关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录音和广播的权利;3关于人类在一切领域内的发明的权利;4关于科学发现享有的权利;5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6 关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的权利;7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8其他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第二:1995年1月1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范围,包括: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观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公开的信息专有权,主要是商业秘密权.目前基本上国际上都是以这两个协议所界定的范围为知识产权的范围。

狭义的知识产权,指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即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卓越人社区 o4.你认为知识产权法有哪些作用(最少四条)。答:(1)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调动了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为智力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法律机制,为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到生产建设上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为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则,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4)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为现代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队对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三、案例(40分)

某公司新生产一种环保型纯天然矿泉水。经试销顾客反响很好,销售业绩不断上升,为防止他人假冒并树立市场形象,取得信誉,公司决定申请商标注册。公司想起名注册商标为“神怡”,但又怕别人利用法律侵害其商标权益,如何注册也不清楚。如果你作为商标代理人将提出哪些建议,并提供注册咨询服务。

要求:写一篇咨询意见书(包括怎样注册、程序是什么、如何防止权益被侵害、可采取哪些方案。)

根据我国商标法及相关法规,我作为商标代理人,谨对贵公司申请“神怡”牌矿泉水注册商标一事,出具咨询意见如下:

一、怎样申请注册商标及申请程序。

我国商标法规定,我国国内申请人可以通过两种渠道办理商标注册,一是由申请人委托商标代理机构代为办理

注册商标申请事宜,二是由申请人直接办理。贵公司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办理。若选择委托办理,贵公司首先应当注意选择具有商标代理资质的商标代理机构就代理事项与之协商一致,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出具授权委托书,并向该机构交纳代理费以及贵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有效证件的复印件。若选择直接办理,则应持企业介绍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有关申请文件,直接到商标局办理注册商标申请手续。无论采用哪种渠道,都必须填写统一的《商标注册申请书》报商标局,并提交商标图样及申请人身份证讲的复印件。商标局在收到商标注册申请之后,将依法对该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经审查,对符合规定的,予以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无异议者,予以核准注册。对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驳回。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驳回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商标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对复审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审结果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关于防止贵公司合法权益受损害的措施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贵公司一旦获得“神怡”牌矿泉水注册商标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保护的问题。关于商标保护,我国法律规定主要有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种方式。行政保护是指商标管理机关通过行政程序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来保护商标专用权。贵公司一旦发现自己拥有的注册商标权益受到损害,如市场上出现假冒产品,就应当及时向商标管理机关报告,并积极搜集相关证据,配合商标管理机关打击任何人对贵公司注册商标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司法保护是指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依法审理商标侵权案件,制裁商标侵权人,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来对商标专用权予以保护。如有必要,贵公司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保护。此外,贵公司也应加强注册商标自我保护,包括通过学习增强商标保护意识,配备商标管理人员,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生侵权事件后及时请求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商标事务所 商标代理人:╳╳╳ 年 月 日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王某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于1990年4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受理处有几名为“保温鞋”的实用新型申请文件,邮戳日为1990年4分月1日,中国专利局受理处收到该申请文件的日期为1990年4月6日。李某在北京于1990年4月2日向中国专利局额受理处直接递交一份与王某同样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文件,也名为“保温鞋”的实新型专利申请。

问: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本题的考点是依法判断王某与李某谁是该项专利的最先申请人,该项专利的申请权应当归谁所有。

我国《专利法》规定,两个以上主题相同的发明创造分别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的,实行先申请原则。即谁是最先申请人,谁就是请求权人。确定的方法是,以申请日作为申请时间先后的判断标准,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受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但是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在本题中,王某是以邮寄方式申请的,邮戳日是1990年4月1日,因此他的申请日依法应确定为1990年4月1日。而李某是以直接递交方式申请的,递交时间是1990年4月2日,申请日为1990年4月2日。由此可见,王某是该项专利的最先申请人,因此国家专利局应确定该项专利的申请权归王某所有。《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案例答案要点:

关于故宫博物馆国务院和某出版社纠纷的案例,考核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写以原告的代理人身份写一篇代理意见和以被告的律师身份写一篇答辩意见。本题无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予以发挥即可

代理意见参考要点:我受某某律师事物所委托,担任原告故宫博物馆的代理人,现根据《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发表以下代理意见:

1、故宫博物馆将900多套珍贵文物进行摄影、测量,编写文字形成作品并经过“两家出版社”出版,从而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理由:(1)被告非法使用的原告790张图片是经过原告故宫博物馆对文物进行摄影、编写文字而成,原告对每一张图片享有摄影作品的著作权。(2)原告对900多张图片配以文字,予以整理编辑,拥有

对900套图片文字汇编而成的汇编作品即出版物的著作权。

2、出版社侵犯了故宫博物馆的著作权,构成了权利的侵犯,应当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理由:(1)出版社未经原告许可,擅自使用其图片,不仅是一种剽窃抄袭的侵权行为,而且是一种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原告作品的侵权行为。结合教材283页内容。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使用权,不属于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情形。结合教材314-316内容(2)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汇编790张图片,侵犯了原告的复制权和演绎权中的汇编权。结合教材288页内容论述。(3)被告侵犯了原告的作品完整权,原告擅自使用790张图片,编写《宋清瓷器图录》一书,是对包含900张图片的原告出版作品的篡改。结合教材281页内容(4)被告侵犯了原告取得报酬权。原告向社会出租图片资料版权费400远,加工制作费400元,被告擅自使用图片,造成原告经济损失

3、根据《著作权法》等法规的规定,被告应当立即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原告的作品系珍贵文物,因此被告应按每张800远乘2予以赔偿,应赔偿共计元。

答辩参考要点:我接受某某律师事务所,作为被告出版社的辩护人,就故宫博物馆诉出版社侵犯著作权一案,答辩如下:

1、出版人未侵犯故宫的著作权,不付赔偿责任,原告的理由有漏洞。(请对以上原告代理意见从四个方面进行反驳,阐述了个人理由,接合教材有关内容根据自己理解论述)。

2、该书有作者,出版社只是出版了他人的作品,出版社没有侵权图书的著作权。作者非法使用原告图片790张,是作者天津某教授具有侵犯原告著作权行为,应为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不应由出版社承担。原告应起诉作者的侵权行为

3、故宫博物馆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但原告故宫博物馆提出的按每张800元乘2方式予以赔偿,没有法律依据,赔偿额显然跟我国法律规定相违背。作为被告的辩护人认为这种赔偿方式是不应该成立的。就赔偿问题来说,这个价格不应该这样计算,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翻两倍的算法,对于赔偿损失范围,《著作权法》规定,以被害人的实际损失为限。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是治理成果所有人和使用人给予自己所拥有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各项民事权利的总和,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阀线圈、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知识产权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概念

2、商标权:根据我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商标权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

3、专利权:是发明基于发明创造,通过申请专利的方法,公开自己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经审查程序而取得的专有有权,是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享有的独占权。

4、著作权:也称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5、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指行为人采取不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允许他人使 用别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二、填空:

1、国家知识产权局

2、自愿注册强制注册

3、商标国际注册逐一国家注册

4、个案认定被动认定

5、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6、形状图案色彩

7、责任视为作者

8、同意报酬同意报酬

9、一种直接

三、选择

1、AB

2、B

3、BCD

4、ABD

5、ABC

6、AD

7、D

8、ABCD

四、简答

1、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1)申请注册的商标必须具备构成要素;(2)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具备显著性;(3)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使用法律所禁止使用的标志。(4)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已经注册或者初步审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5)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被撤销或者注销未满一年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2、授予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我国专利法第22条也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1)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2)中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3)实用性包括实践性、再现性和有益性.3、著作权人享有哪些著作人身权利

答: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人身权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四项人身权利。

发表权:是作者决定是否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

署名权:是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和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修改权:是指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论述无标准答案,结合自己学习体会作答,以下仅供参考。

1、原因:考虑:(1)经济因素:如剽窃他人新技术能够减少开发成本,不用支付他人新技术的许可使用费,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获得巨大的利益。如可以使自己的产品提高技术含量,使老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占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巨大的商机与经济利益。(2)精神因素:通过剽窃他人新技术,抢先进行专利申请,成为专利权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只要大家从“追名逐利” 上分析原因即可)

2、重要性:(1)保护发明创造推动技术创新,调动人们从事专利开发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促使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3)促进新技术的公开和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4)为外国投资提供保障,促进国际交流;(5)为智力成果的完成人的权益提供保证

3、保护措施:(1)自我保护(2)司法保护: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予以展开即可)

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法学思想最早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一词,在中国先秦时被称为“刑名之学”,自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在西方,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us)对“法学”(古代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法在调整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极为广泛。法学和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各门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法学与哲学的关系

任何阶级或学派的法学都以某种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当代中国的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的。法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二者存在着极为密切并相互交错的关系。法律社会学既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又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介乎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作为法学分支的法律社会学和作为社会学分支的法律社会学,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青少年犯罪、家庭、婚姻等问题是社会学和法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双方的研究角度又有所不同。前者需要综合各种社会因素来研究这些问题,后者则着重研究这些问题的法律方面。

法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原理,即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归根结底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而法律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法学和经济学都需要研究法与经济的关系。法学从研究法律制度、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的角度(例如研究合同制度、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民事侵权行为等)出发来研究法与经济的关系,而经济学则从生产力、经济关系、经济规律和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种关系。法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在历史上,法学和政治学曾长期结合在一起。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居于主导地位,政治学和法学都从属于教会的神学。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学和政治学都摆脱了神学的桎梏,但还是一些哲学家的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中的两个环节,而且,两个学科也很难分开。直到19世纪,法学和政治学才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各自成为独立学科。

法和国家、政府、政党以及政治家的活动等现象是密切联系的。法学要研究政治,政治学也要研究法律,而且两者都要研究国家,只不过研究的对象和重点不同而已。法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在古代和中世纪,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有时很难分开。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和公元7世纪出现的《 古兰经 》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即使在近现代,一般说,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法学与伦理学已明显分开,但法学与伦理学都极为关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极为重要和复杂的问题。

《摩奴法典》(局部)法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而人的行为同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分的。因而法学与心理学也必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法学在研究法律的作用时重视人的心理活动,注意吸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第五篇: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P3)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P4)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旧教材P5~6)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P6)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P8~9)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P10~11)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按:应是“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P13)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18)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P31)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P21)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P33)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P36)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P37)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P40)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P43)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5×5=25分)

1.社会保障——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稳定机制。(P7)

2.就业关联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它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P12)

3.普遍保障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补助资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申请人。(P12)

4.储蓄保险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它要求企业和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款项记入每个雇员的账户,专款专用。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然事故时,按照规定将各账户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发还给受益人。但在有些情况下,受益人也可自行选择分期领取本金或遗属恤金。(P12~13)

5.社会保障体系——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P16)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目前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P20)

A、社会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B、社会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村“五保”制度等

C、社会福利——全民保健、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D、军人保障——军人社会保障、军人抚恤、退伍军人安置、军人福利、军属优待。E、其他制度——公务员医疗补助、住房公积金等 或者答: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P21)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范畴及其发生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3.简述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P21~22)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原则,不同筹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规模的确定和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方式及程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理论和方法等。

4.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P22)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 10×2=20分)

1.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制度的基本观点(按:“福利制度”应为“福利国家制度”)(P23~24)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同等数量的收入或货币,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要比富人的大。因此主张实行均等化政策。

福利国家论的基本观点:1.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2.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国家;3.充分就业化,4.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5.混合经济论。

福利国家制度是社会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委托下提出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的实践。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并先后实行了社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四种社会福利法案。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04年10月编印)

2.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P42~5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2大时期,7个阶段。1.创建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6)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的社会保险。而且社会保险的对象只是城镇劳动者,没有覆盖全体公民。

(2)初步调整时期(1957—1966)

调整重点(目标):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统一起来(3)停滞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①社会保障的统筹工作停止 ②社会保险沦为企业保险 ③影响了社会保险保险资金的积累(4)恢复时期(1976—1986)2.改革时期

(1)第一阶段(1986~1993)

改革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贫困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

改革的重点内容:国家责任得到适当控制和调整,改变单位办社会保障事务的做法 社会保障社会化开始替代社会保障单位化。(2)第二阶段(1993~1997)

以1993.11.1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以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

以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

1996以来:国务院作出了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并部署实施,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7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从局部地区的试点和探索走向全国统一的制度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

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有三:(P42~43)

①在保留民政部的同时,新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998.3)②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成为改革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设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

③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人人享有社会保障。(P49~51)

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

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1×29=29分)

1.(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旧P37)(P55)

2.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P53)

3.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P53)

4.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P55)

5.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P55~56)6.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P59)

7.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P62)

8.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P67~68)

9.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84)

10.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P95)

11.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P104)12.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

(七)大类。(P112)

13.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P123)

14.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P125)

按:旧版本次作业的填空题共15题,其中第14题为:“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新版的第14题在旧版中为第15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 6×3=18分)

1.社会保障基金——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P55)

2.社会保障分配——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P53)

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是社会保险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P67)

三、简答题(每题8分 8×3=24分)

1.简述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P53~55)(1)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2)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3)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4)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关系(5)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2.简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主要渠道(P55)(1)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2)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交费(3)个人的交费

(4)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5)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捐赠

3.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P69)(1)银行存款(2)信托存款(3)不动产投资

(4)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四、论述题(29分)

答题要点:(1)属何种保障类型?(2)社保体系的构成(3)基本特点(4)积极作用与存在问题 1.试比较英国、德国、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16分)答: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所包括的项目有40多种,主要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福利津贴、社会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津贴补助包括:儿童津贴、孀妇津贴、住房补贴、免费教育。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英国福利制度在给人们提供社会安全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其次,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第三,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一方面又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第四,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住房补贴等。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实施这样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大大加重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困难,使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大削弱。②社会保障费用持续上升,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并最终影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国民经济。③两德统一后,东西部居民在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保障待遇水平及组织管理方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个人储备积累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以中央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具体内容:①保障对象:凡受雇雇员,其月收入在800新元以上者,一律参加公积金;雇主及个体经营者也一律参加;②缴费办法:雇主和雇员均按一定比例缴交公积金;③公积金安排:加入公积金的成员每人都有三个帐户:普通帐户、特别帐户和保健储蓄帐户,用途各不相同,不得串支。与许多发达国家明显不同的是,新加坡没有对失业问题的公积金的安排,政府对失业者的唯一帮助,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岗位,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员工技能和转岗培训,使失业者尽快重新就业。

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制度对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它在国家财政没有沉重的福利包袱的前提下使人民有了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其次是在促进新加坡经济以每年平均10%的增长速度递增的同时,确保了社会保障累积基金的增值;第三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臭味相投性,克服了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过分依赖心理。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制度在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即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不能称得上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第二,其提供的保障水平参差不一,差距悬殊,特别是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第三,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同时,人们未来的基本生活保障变现将有相当的风险。第四,过高的缴费比率,降低了人民储蓄的可能性。2.试比较瑞典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3分)答: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福利(由子女津贴、免费教育、老人福利和住房补贴组成)、社会救助。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其积极效果有:①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②居民收入的均等化;③经济和社会稳定。但其高福利靠的是高税收,并必然导致国家承担过多,包袱过重,引发“瑞典病”:①公共福利支出膨胀;②税负过重;③高通货膨胀。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包括老年、残疾、遗属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包括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其特点有:①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②资金来源多渠道;③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④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保障了全体美国公民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者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阶段矛盾,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社会保障中用于养老和医疗的费用支出日益庞大,加上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压力,政府在这方面的包袱越来越沉重,继而不得不推行赤字财政。第二,社会保障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征税,项目齐全、内容繁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提供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简答要点:

1.瑞典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美国实行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多样化和全面性特点。具体表现在:(1)社会保障内容丰富,项目繁多(300多种、七大类),但保障程度不高;(2)资金来源多渠道;(3)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4)强制和自愿相结合。

2.瑞典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收;而美国的社会保障渠道较多。3.瑞典的社会保障水平高,而美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4.美国的福利支出膨胀问题不及瑞典的严重。

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1×33=33分)

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P138)

2.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P153)3.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P156)

4.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旧教材P142)(P180)

5.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P185)6.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P188~190)

7.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P197)

8.“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P198)

9.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P199)10.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会合)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P201)

1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P218)

12.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P236)13.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P236)14.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P248)

15.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P248)按:旧版本次作业的填空题共16题,其中第2题为:“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数量))和(度(贫困程度))”(详见教材P141,147)。新版中填空题2-15题在旧版中为3—16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 4×4=16分)

1.社会救助——对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经济、环境、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给予救助,以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P137)

或答: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P18)

2.贫困线——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法,以社会成员为购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或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品或服务,而必须获得或花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金额所确定的一条具有法律参照意义的标准线。(P141)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

3.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在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国家有关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P181)

4.医疗社会保险——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P228)

三、简答题(每题6分 6×5=30分)1.简述社会救助的对象(P139-140)(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

(2)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3)城乡贫困者

2.简述确定贫困线的几种方法(P141-143)

(1)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食物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绝对贫困家庭。

(2)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3)市场菜篮子方法。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

(4)生活形态式方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援助。

3.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P181)

(1)推行保险立法化(2)筹资渠道多元化(3)享受待遇标准化 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P183~184)

(1)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强化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使养老从家庭代际反哺方式转向自我保障。

(3)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缓解养老压力 或答:在当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具有特别重要和现实的作用。4.简述医疗保险的特征(P228~229)(1)主要为国民提供健康保障(2)保障的手段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3)涉及的关系较复杂 或答:医疗社会保险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更复杂

(4)(社会效应)见效较慢 或答:一项医疗保险制度是否成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反映出来。5.简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P243~246)

(1)全民保健,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基金来源,以全民为服务对象,由国家卫生机构直接组织实施的一项医疗服务制度,重点在疾病预防。(2)城镇的公费医疗制度,是对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及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的一项免费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制度。

(3)城镇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是以企业为责任主体,对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实施免费医疗的制度。

(4)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面向农民,以社队集体为单位,由集体和个人共同集资,并为本乡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

四、论述题(21分)

1.论述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前景(10分)(旧教材P168-172)

目前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原因是:一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缴费困难;二是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结构变化,养老负担系数提高;三是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手段落后;四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偏高。

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制发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规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义务人,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申报制度,并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程序进行了规范。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实行三项社会保险费集中、统一征收的办法。

只要扩大覆盖面,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加强社会保险组织管理及在适当的时候解决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偿问题,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04年10月编印)

按照《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04年10月编印)的答案,本题的答题提纲是:

(1)存在问题及原因(2)解决办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基本内容与重点(3)解决问题的重点及前景 2.论述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和改革。(11分)(P246~255)(1)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①各组成部分封闭独立,互不相干,致使医疗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分布不均,少数人的过度消费、无效消费及浪费,与绝大多数人的无法消费和无能力消费现象并存。卫生资源畸形分布,大中城市及一些行业企业卫生资源过剩,广大农村及落后地区卫生资源短缺,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无法满足。

②城镇干部职工的医疗费由国家财政和企业包揽,财政和企业不堪重负。患者个人和医疗机构均无费用意识,致使医疗费用持续攀升,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③单位办医疗带来不少弊病,如:医疗费用缺乏统筹互济,违背了医疗社会保险的原则和初衷;单位间医疗负担畸轻畸重,单位间医疗负担苦乐不均,一些单位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报销,因而处于虚空的状态;单位办医疗人为地设置了劳动力流动的城乡壁垒和行业职业壁垒,„„

(2)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1984年起进行了试探性改革。当年开始了部分企业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

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的改革的要点:通过职工个人部分承担医疗费的办法,增加个人的费用意识,抑制医疗费用持续攀升的势头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1994年国务院选择镇江、九江作为医疗保险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从1995年起进行了劳保、公费医疗保险的综合改革。1996年国务院召开镇江会议,部署扩大试点工作。

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确立的“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的改革思路,我国建立起了新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2002年7月国务院在上海召开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一个目标、两个核心、同步推进三项改革”的方针。

一个目标: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两个核心:医疗卫生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医疗保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费用分担制尤其是强制个人承担责任 三项改革:医疗保险改革、医疗机构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此后,国家还批准实放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发布了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政策性文件。

通过一系列改革,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下各单位分散管理、企业负担或轻或重、职工医疗待遇有好有坏等问题,从而确立了社会化的医疗保险体系。

但是改革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有等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矛盾和困难。如: ①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医疗保障体系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③医疗体制改革的缺陷,导致“没有民营化的商业化” ④市场失灵问题在政府缺位情况下没有得到很好矫正 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

作业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1×35=35分)

1.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P299)

2.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P300,302)3.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P317~318)

4.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P261)

5.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P263)

6.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P266)

7.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P281,P283,P288)

8.“下岗”这个概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自(1995)年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P286,P286)

9.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P332~333)

10.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P337)11.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365)

12.我国优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优抚安置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旧教材P286)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 6×5=30分)

1.生育社会保险——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P297)2.工伤社会保险——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P308~309)

3.失业——(P260)

广义的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狭义的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应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4.失业社会保险——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P266 5.社会福利——就其最基本的意义来说,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P332)

三、简答题(每题6分 6×4=24分)1.简述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P298~299)

(1)对象较少,覆盖面较窄 生育保险的对象是已婚并即将生育的劳动妇女,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已婚且有工作的妇女和参加保险。我国的条件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妇女而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2)生育保险的原因是由于生育行为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营养和休息得当就能自然恢复体力。

(3)具有双重性质,它同时保障劳动力自身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又具有唯一性。

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看,是“小”险,从保险的支付期限看,是“短”险,从承担的重大责任看,“重”险。

2.简述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P309)(1)实施范围最广(2)保障性最强(3)待遇相对优厚(4)给付条件最宽

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3.简述失业的社会影响。(P265~266)(1)对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浪费了劳动力资源

(2)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而言,失业使其失去了收入和生活来源 大量失业的存在,必然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4.简述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P266~274)(1)失业社会保险的对象

(2)享受失业社会保险的条件和待遇(3)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5.简述社会福利的内容。(P335~336)(1)社会津贴(2)职业福利(3)社会福利设施(4)社区服务

四、论述题(每题10分 10×2=20分)1.试述我国工伤社会保险的改革(P318~319)

传统的工伤保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与发展而来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开始了对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

1988年劳动部制定改革方案,于1989年在海南的海口市、辽宁的锦州市、广东的东莞市等地进行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工伤保险基金、适当调整工伤保险的待遇等方面的试点改革

1996年8月在总结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对沿用40年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办法》规定扩大了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所有企业和劳动者,包括被批准入境就业的外籍职工,都要参加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要统一评残标准,统一工伤待遇,实行工伤医疗期,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和工伤保险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制,工伤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以中心城市或地级市为主实行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这些规定对工伤保险由变“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伤残、死亡待遇偏低等问题。

由于《试行办法》毕竟只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较低,在实际工作中执行难度较大,同时,工伤保险覆盖面仍然过窄,工伤保险层次过低,工伤保险基金不能调剂,抗风险能力较弱,各地区实行工伤保险的差异很大。在这样的局面下,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工伤保障权益,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工伤保险行政法规——《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工伤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新型工伤保险制度基本确立,从此,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按:这是依据新教材所作的参考答案。下面的参考答案来自《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04年10月编印)

我国在1996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扩大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所有企业和劳动者,包括被批准入境就业的外籍职工,都要参加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2)统一评残标准(3)实行工伤医疗期(4)统一工伤待遇

(5)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和工伤保险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制

(6)工伤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以中心城市或地级市为主实行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2.试述社会优抚和军人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P 368~376)答题要点:

1)社会优抚主要包括优待制度和抚恤制度两项(1)优待制度(社会优待)主要包括: ①生活优待(P372)②医疗优待(374)

③交通及其他优待(P374~375)(2)抚恤制度主要包括 ①死亡抚恤(369~370)

死亡抚恤的分类(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及确定标准,一次性抚恤(具有褒扬和和社会补偿性质)和定期抚恤(具有社会救助性质)

②伤残抚恤(370~372)

伤残类别(因战、因公、因病),伤残等级(由重到轻分为1级到10级),享受抚恤待遇的条件,.致残性质的认定和残疾等级的评定权限,抚恤金标准

2)军人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①军人伤亡保险(P375)

②军人退役医疗保险(P375~376)

③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P376)

按:旧版作业中论述题第2题是:

试述我国社会优抚安置保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P284~287)答题要点:

(1)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的主要内容:

①社会优待 ②社会抚恤 ③离退休保障 ④安置保障(2)我国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的特点: ①优抚安置保障内容的综合性 ②优抚安置保障待遇标准具有激励性 ③优抚安置保障手段的计划性

④优抚安置保障目标的双重性(经济的色彩与政治的色彩相结合,既是经济意义上的目标,又是政治意义上的目标)

2016年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答案(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