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校长吴朝晖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3-761862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1 21:53: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校长吴朝晖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吴朝晖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编辑:周伊晨 来源:浙大新闻办 时间:2017年09月18日 访问次数:749

源地址

科教融合点燃卓越梦想——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浙江大学校长 吴朝晖(2017年9月17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杭城迎来了最美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更好的你们。正如站在新甲子发展新起点的浙江大学,此时的你们也已进入了人生的重要阶段。祝贺大家如愿到浙大深造!

在座的你们,来自世界各地,虽然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怀揣着同样的卓越梦想,都选择了日新月异的求是园。正如大家所向往的,在浙大深造,你们可以享用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浙里”形成了悠久的发展历史、辉煌的办学成就、独特的竞争优势,形成了浓厚的研学氛围、先进的科教条件、开放的办学体系;你们可以对话更加顶尖的学术导师,“浙里”集聚了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学界的领军人才、人文学者、社科大家,集聚了“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国家“千人”、国家“杰青”、求是特聘教授等一批教师;你们可以探讨更加前沿的科学问题,“浙里”时刻关注着人类突破性思想、颠覆性技术、革命性产业发展,关注着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区域的重大发展方向、全球的重大科学问题;你们可以参与更加便捷的国际交流,“浙里”拥有覆盖全球的战略合作伙伴,拥有世界顶尖大学合作汇聚的国际校区……

同学们,你们身处变化最快、发展最好的时代,与大家密切相关的科技和教育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世界进入全面创新的时代,创新呈现全球化、协同化、网络化格局,创新更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全人教育、终身学习正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变革,我们的高等教育从教育1.0迈向学习2.0,未来的教育将重塑教与学的关系,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更加追求个性化卓越。面对科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这种趋势,走科教融合、创一流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之路。

当前,我们的祖国正在迅速崛起,科技实力正处在从“跟跑”向“并跑”、从“并跑”向“领跑”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正加快步伐冲向世界一流大学。世界发展呼唤中国力量,全球治理呼唤中国智慧,国际规则呼唤中国声音。在这样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更加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研和一流的人才。科教融合正是一流教育、一流科研和一流人才高度结合的战略选择,正是以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卓越教育。科教融合,可以无缝衔接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可以全面对接培养环节与创新环节,可以实时链接教学组织与科研机构,可以全程贯通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惟有加快推进一流的科教融合,中国大学的世界一流之路才能更加宽广,中国大学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创新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才能更加突出!

面向未来,你们需要更加深入理解科教融合、研学结合的重大意义。科教融合意味着你们在浙大既是学习也是研究。大家要学会在学习与研究的互为一体中彰显研究精神,用研究意识、研究理念、研究态度来定位自己。科教融合意味着你们在浙大既是学生也是学者。大家要学会在学生与学者的角色切换中培育学者品质,用学者视野、学者风范、学者标准定位自己。科教融合意味着你们在浙大既是受教者也是创新者。大家要学会在受教与创新的相辅相成中培植创新基因,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方法定位自己。希望你们在学习与研究的互动中用心感受科教融合的教育魅力,在教育与科研的协同中点燃卓越梦想。

追求一流卓越是科教融合的目标理念,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地促进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体现在科教融合过程中的立德树人和全人教育,既要有深厚知识、卓越能力,又要有全面素质和健全人格。我们的科教融合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强调责任担当与全球竞争力。同学们要更加自觉地拓展世界眼光,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实践,更加坚定地肩负时代使命,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一流科学研究是科教融合的第一要义,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地从事创新研究。创新研究体现在科教融合过程中的协同性与自主性,既要有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突破,又要有自主研究之上的学术探索。我们的科教融合根植于一流引领的“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依托于互联互通的全球创新网络,服务于开放联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同学们要从事面向突破性、前沿性思想的研究,从事面向颠覆性、原创性科技的研究,从事面向战略性、引领性需求的研究,从而成为创新研究的探索者与收获者。

一流教育教学是科教融合的本质要求,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创新学习。创新学习体现在科教融合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研究性,既要开展创造性的学习,又要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我们的科教融合在于构建良好的导学关系,在于聚焦多样性教育和差异性培养,在于追求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相长。同学们要通过师生互动提升学习的体验,通过深度研究提升学习的能力,通过主动学习参悟学习的方法,从而成为创新学习的践行者与受益者。

科教深度互融是科教融合的根本方法,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地投入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体现在科教融合过程中的整合培养和协同育人,既要整合教育与科研的资源,又要协同教育与科研的过程。我们的科教融合是教育与科研的双向流动、全程贯通,科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质量。同学们要在学习与研究的状态互动中推进科教结合,在学生与学者的身份互动中推进科教联通,在受教与创新的环节互动中推进科教相融,从而成为创新实践的拥护者和推动者。

同学们,我们践行科教融合,就是要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品牌,就是要引领大家实现卓越梦想。希望你们始终秉承一流卓越的理念,在创新研究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在创新学习中领悟知识的真谛,在创新实践中感受融合的力量。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浙大学有所成、研有所得,成就最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定稿]

在20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一个不很方便又不很便宜的研究生公寓,让我们不得不推迟一个月开学,还得举行第二次开学典礼。用上批评家们的话说,“都是扩招惹的祸”。(笑声)

其实,研究生的开学典礼单独举行可能更为合理。毕竟,四年的高等教育,使你们与本科新生有着很大的区别。认真论述这种区别,可以成为一篇教育学的论文。我在这里只讲自己模

糊的感觉:受过高等教育,目光远大一些。“远”者,认清发展趋势,看到明天、看到未来;“大”者,关心社会利益,想到国家,想到世界。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伴随工业革命兴起,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研究生

教育和学位制度,如果从1810年洪堡创立柏林大学算起,不到二百年。中国呢?研究生教育80年,学位制度21年。应该认识,正是研究生教育,将大学的功能,从单一的传授知识扩展到创造知识,把高等教育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研究生呢,也就因此被赋予一项天职:站到科学前沿,探索核心技术。

前沿在哪里?在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分界面,在学科专业的边缘,在不同专业和方向的交叉点。描述前沿工作有两个关键词:“Original”和“Precompetition”,即“原创”和“竞争前”。研究生的论文一定要体现“原创”;研究课题应该是商业产品竞争以前的内容。

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和企业家公认的前沿就会变成研究的热点。判断热点并不难,那些优秀人才流向的地方、巨额资金流向的项目、大量信息交流的领域就是热点。

两年前,我去日内瓦参加四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展,那真是电信科技、电信

行业的盛大节日:川流不息的人流、价值昂贵的展台、高学历的讲解员、高层次的报告会,让我产生两点感受:第一,中国电信、中国普天和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终于在世界电信展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二,这么多优秀人才的涌入,这么多资金的投入,电信注定要高速发展,北邮注定要热、要红、要发展、要走运。

看看北邮这几年是怎么越变越热、越走越红的。1997年北邮成为首批《211》国家重点工程学校,全国共64所。1998年,北邮招收MBA研究生,全国50所。同年,北邮成为第一批远程教育试点大学,全国共4所。去年十月,北邮成立研究生院,全国52所。今年2月,教育部批准成立网络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44个。两星期前,教育部批准北邮创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全国33所。近年来,先后有中外著名企业计10家在北邮成立研发中心,投资总额达3697万元。两年前,北邮招博士生77名,硕士391名,今年我们招收博士生210名,硕士生1149名,其中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137名。今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中,报考北京各高校的考生数学及格率%,报考北邮的考生及格率为%,名列北京市第一,最高分97,他今天就坐在你们当中。(掌声)报考北京的英语及格率%,报考北邮的考生呢,%。

北邮热、北邮红,这不奇怪,有道是,少之时血气方刚。青年人、有能力的人当然是奔着热点来。现在说”扩招惹的祸”,那么又是谁惹出了扩招呢?校长没这个能耐,部长也没这个能耐,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流、资金流惹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惹的。

正是一届又一届的博士、硕士生的加入,使北邮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知识的能力,论文、著作、专利逐年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北邮榜上有名。新世纪的北邮,有一项既定的建设目标就是“多科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美国卡耐基

教育基金会曾经对“研究型”大学有过定义,中国教育部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不管文字的准确表达为何,我相信,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研究型”的最基本的指标。没有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北邮就不可能实现”信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著名”。

不久前,一个记者问我,通信行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我对他说,在我看来,就采用的技术讲,我们并不落后。多年前我们的程控交换机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电信网规模世界数一数二;上个月移动网用户已成为世界第一;采用GSM又同时开通CDMA的恐怕只有我们中国,还有光纤、卫星、接入网所采用的技术,我们都不落后啊。但是问题在于,设备是买的、技术也是买的。诚然,网络运营商可以收取用户的钱,国际贸易中介商可以收取代理费,海关也会有进口税收入。再说,创造就业机会,上交国家税收,满足市场要求,这些也都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但是

你不得不把最大的利润收益让给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公司。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我这里有几组数据:第一组,1984年至1998年14年间,中国电子行业48家研究所6万多人,发明专利400多项。日本富士通公司1998年当年专利1万项,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难道还不明显吗?第二组每百名公民中大学文化的人数,美国,日本,韩国,中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吴校长开学典礼讲话

在2010—2011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吴海龙

2010年9月8日

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充满喜悦和收获的金秋里,新的学年又开始了,在此,谨让我代表学校向在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全体教职工致以衷心的祝愿!祝愿教职工在新的学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向平安归来的同学和近100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祝贺,祝愿同学们在新的学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快乐成长!

过去的一年,在县教育局和乡党委、镇府的指引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的努力下,我乡教育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管理有了较大的进步;德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学校大局安全稳定。

一、学校管理逐步完善,良好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1、、坚持制度管理,修订了《白鲁础乡九年制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制订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白鲁础乡九年制学校安全制度汇编》。通过这些制度的修订和实施,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了引导、要求,使学校各项工作能在制度这一架构体制下规范运作,减少了随意性。形成了以学校管理为主导,年级管理为主干,班级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格局。

2、进一步强化民主管理和精细管理,坚持了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对学校重大财务收支、教师职称评聘、评优晋级、工作安排能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正,结果客观。注重领导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始终把发扬民主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遇有重大问题或重要事情时,均要召开教代会和校务会议讨论研究,做到了日常工作经常碰头,重大问题反复研究。

二、积极探索、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新思路。

1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德育工作方案,健全了以班级管理为主、学校部门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队伍,明确了全体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基本形成了家校联动的教育合力。具体来说做了以下工作:

1、作好一年一度的班主任安排工作,为学校选拔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作为班主任。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考核评比办法。实行了班级量化管理,并增强了班主任评优工作的透明化。评出了2009-2010的校级优秀班主任2名。

2、扎实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充分利用中原局会议旧址等基地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纪律观念。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内容,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师生反映很好。

3、认真组织开展入学常规教育。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大了对学生言行举止的管理力度和对违纪违规学生的出来力度,学校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

4、坚持开展寒暑假道德实践活动。在每学期放假前有专门的安排,在开学初有检查,评比和奖励,保证了道德实践活动的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收效明显。

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安排学校领导和团委同志兼任心理辅导老师,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消除了学生心中的困惑,帮助学生走出了心里困境。

三、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为契机,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结合县教育局开展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师德教育活动,学校致力于“提素质、树形象”,从活动前期的宣传、发动,到剖析、整改,纠正了教师中的不良倾向,号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展了“优秀教师”评选,评出2名县级优秀教师和10名

乡级优秀教师,并进行了表彰。

2、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导处组织了“岗位大练兵”,教研气氛空前热烈,校内各学科教师纷纷上公开课,同一备课组教师听课积极、评课热烈,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四、立足课堂教学,努力实践探索,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1、教学质量上升迅速。今年的中考,虽然我校的成绩不是很好,但七八年级和小学成绩总体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李荣林、周树芳、张荣等同志的教学成绩名列前茅,蔺瑶、党金芳等特岗教师的成绩也处于前列。可以说,今年的白鲁础九年制学校形势一片大好,只要大家鼓足干劲,明年的中考和会考一定能再向前迈进一大步。

2、在平时的工作中,学校一直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遵守学科教学常规的要求,注重基础,循序渐进,制定出了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措施,以促进学校的整体提高与发展。

3、抓紧、抓实常规,就能取得实效,这是许多名校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备课,上课,作业,测验,总结,要注重课堂效率,不能上垃圾课。认真组织月考,每次考完迅速完成改卷、统分,每次均有总结,有重大的问题及时找教师商谈,找出原因,帮助改进。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备课组活动,大家交流教学经验,帮扶不成熟的教师,共同提高。

五、学校大局安全稳定。

1、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板报、校园广播、班会等途径,继续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对学生交通、用火、用电、饮食等各方面作宣传教育,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经常检查各教室中的电器线路、装臵、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隐患,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触电工作。

2、严格执行采购、审批、验收、入库、报销领用制度,规范物流过程控制,强化物品采购与管理的过程监督。

回首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我们的学生中间,仍然存在顶撞老师、欺瞒家长、以大欺小、偷盗同学财物,甚至打架、赌博等不文明的现象,一些学生整天不思学习,还有一些同学不假而走,给学校老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等。今天在这庄严的开学典礼上,我想向同学们提出一个总的要求和希望,就是要打造出一支文明守纪、刻苦学习的学生队伍。以下从五个方面来谈。

一是规范行为,举止文明。要进一步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不但要学,要记,要熟悉,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要求,并且坚持督促检查。比如仪表仪态,男女同学的发型穿着,都要一条一条落实。只有他符合“规范”了,遵守了,改正了,才允许他进校园,进教室。再比如有个别同学躲着抽烟,但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因此,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我们就一定要严查,严肃处理,不能让学生沾染不良习气。同学们的行为要规范得体,举止要文雅不俗,像谦谦君子,彬彬有礼,不亢不卑。要有理想,有追求,积极向上,情趣健康,崇尚高雅,远离低俗。大家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因为你走出去是代表学校的形象。请同学们切实记取。在学校是这样,今后你走向社会去求职、创业,也是这样。

二是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关于“励志”,主要强调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今后在社会上有所建树,天赋、勤奋、机遇等等,都是重要因素。但是最核心的还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志向,以及对它们的细心呵护、不断强化与执著追求。目标一旦确定,就矢志不渝,排除干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正确处理好志向与能力,志向与客观条件的关系。你有理想,必须付诸实践,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逐步实现。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成绩,永远与成功无缘。同学们都是胸怀美好目标、带着满腔热血、抱着必胜信心走进九年制学校的。学校和我们的每一个老师,都会为同学们的进步、追求、成长和发展,提供热情帮助和引导,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关键是同学们自己不能气馁,不能泄气,不能丧志,要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健康、自信、进取的心态。

三是勤奋刻苦,乐学善学。有关勤奋、天才与成功的关系,同学们自己都能说出一套一套的理论,我只是想强调一下“勤奋”对于成功的必要性。一个最浅显最简单的例子,假如天上真的会掉馅饼,你也要起得早;躺在床上睡懒觉,馅饼早被人家捡走了。还有我们身边的例子,就拿上届九年级来说吧,有一个学生本来在初一时间基础很好,可是到了初二以后就慢慢的变懒惰了,最后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结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他距离一中的录取分数线相差很远。翻翻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事业有成的人的传记,没有一个不是勤奋刻苦干出来的。这已经成了一条铁定的警世戒律。

学习有没有“捷径”?可不可以学得“轻松”一些?学习当然有捷径,也完全可以学得轻松一些。这里就有一个乐学善学的问题。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的所有课程,你都要喜欢,你都要乐于去学好,不能完全“凭兴趣”。不错,在教育学中,有一条“兴趣原则”,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估量。我现在提出“反兴趣原则”,是指你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要有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兴趣,对所有学科都有通览、涉猎、知晓的愿望和兴趣,不能偏科,更不能轻易放弃。老师的任务之一,是怎样来“激发”你的兴趣,你要与老师全力配合。还有就是“善学”,讲求科学,讲求方法,包括合理安排时间、上课认真听课、准备一个改错本、多与同学讨论、多向老师请教等等。每个同学都可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这些方法都离不开“勤奋”两个字,离不开你的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归纳总结。总之,找到学习的捷径,让学习变得轻松一些,是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做到的事。事在人为,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创造出

许多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是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实践证明,同学们的美好品行与道德情操,学习成绩的提高,与人交往和办事能力的增强,大都是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与形成的。因此,我们要继续大力发扬这种精神。不管你在哪一个班级,哪一个小组,哪一个宿舍,都要具备一种浓浓的集体荣誉感,心怀敬畏之情,尊重它,维护它,以实际行动为它增光添彩。大家团结一心,互助协作,形成合力,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就一定会无往而不胜。

五是尊重个性,发展特长。某些西方媒体的偏见之一,是用30年前的老眼光看中国,总说中国倡导集体主义,抹杀了人的个性。实际上,改革开放不仅浓厚了中国社会集体主义的特色,而且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个性,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展特长。前面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在新的学年里,学校将为同学们的个性张扬、特长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彰显的机会。运动会、艺术节、学科竞赛、兴趣小组、团队会等等,都将是同学们展示才华的天地。我们满怀喜悦,期待着同学们一展身手,创造佳绩。

老师们,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度过了近两个月的暑假之后,让我们把心收回来,老师、同学和行政、后勤人员,各就各位,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和状态,开始新的工作和学习。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员工,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紧紧抓住最佳发展机遇,大气开放,诚信图强,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努力奋进!

谢谢大家!

第四篇:吴朝晖校长在浙江大学201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吴朝晖校长在浙江大学201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2015-07-02 15:51:59 来源:校友总会 作者:吴朝晖 点击:2715

吴朝晖校长:让研究成为人生的常态

——在浙江大学201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江南烟雨,再道别离。

今天,同学们将告别母校迈向锦绣前程,从此“浙里”的青葱岁月、同窗情谊、湖光山色都将定格为终身难忘的求是记忆。作为校长和学长,我对大家学有所成感到由衷高兴,对大家即将离别感到依依不舍,更对大家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几年前,同学们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浙江大学深造。从晓露初开的清晨到繁星满天的深夜,钟灵毓秀的求是园记录了每个人忙碌的身影。你们用智慧和汗水锤炼了过硬的本领,收获了探索的乐趣,绽放了青春的华彩,为搏击梦想的蓝天作好了积极的准备。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研究生是同学们最重要的人生标签之一,相信经过浙大的培养,诸位更加懂得了求是创新校训的本真内涵,懂得了在学习中质疑,在继承中创新,在喧嚣中静思,在挫折中成熟,贯穿其中的研究意识、研究思维、研究方法必将使大家受益终身。

当今世界,每天都会诞生新的机遇、梦想和传奇,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诱惑和失落,当跨界竞争成为趋势,当创新创业成为潮流,当“互联网+”成为常态,当海量数据成为财富,谁也不能阻挡急剧变化的时代步伐,唯有存是去非、守正创新的研究精神才是指引我们始终保持正确航向的人生坐标。只有真正形成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习惯,不断洞悉社会、规划人生、修正自我,才能不被淘汰、赢得未来。

研究是一种奋斗态度,希望诸位始终秉承卓越之追求,在勇攀高峰中成就梦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永无止境的追求成就了灿若群星的求是大家。争锋一流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甚至是孤独的,需要大家不忘初心,学会坚持,孜孜不倦地攻坚克难,坚持不懈地探求终极真理,努力在民族复兴进程中成长为担当大任的时代高才!研究是一种理性情怀,希望诸位始终秉承独立之判断,在厚德修身中走向成熟。“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要保持坚定清醒的头脑,提高甄别是非的能力,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真正有责任,有爱心,有敬畏,有定力,永葆浙大学人应有的风骨和底色。

研究是一种探索实践,希望诸位始终秉承求是之精神,在创新创业中实现价值。“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要保持求知欲、好奇心,务实穷理,积极有为,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勇于探寻未知领域,敢于放弃已有成绩,善于打破固有格局,以创新创业、创意创造不断开辟人生新境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身在何方,求是血脉将我们紧密相连。今天的意气与感伤正孕育着明天的自信与豪迈,我们徜徉在母校精神的家园从未远离!

最后,衷心期待同学们常回家看看,我们全体浙大人携手共进,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谢谢大家!

第五篇:浙大校长吴朝晖就职演讲

浙大校长吴朝晖就职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学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此时此刻,我在这里,面对熟悉的大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中组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的领导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我的任职决定,喻云林局长、杜玉波副部长、胡和平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中央和大家的信任,我和我的家人非常感谢!我本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身负重托、诚惶诚恐。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三十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任教,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十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我开始走到学校行政岗位,开启了公共服务的人生旅程。在浙大的三十年里,老师的教育、学长的关心、领导的提携、同事的帮助、学生的支持,我历历在目、心怀感激、永生不忘。今天的此刻,也是在这里,我接任了浙大校长的岗位,我深知使命光荣,更知责任重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光荣的学校。求是书院的初创,确立“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的国家定位;西迁办学的崛起,享有“文军长征、东方剑桥”之美誉;院校调整的改革,为新中国科教事业的布局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校合并的发展,被赞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浙江大学在118年的办学历史中,几经沧桑、几度沉浮;但文脉不断、自强不息,始终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以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尚,转移国运”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为己任,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五十余万校友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我与大家一样,为浙大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浙江大学是一所改革创新的学校。今天我仍然记得三十年前在浙大混合班(竺可桢学院的前身)学习的情景:数理化计算机采用清一色的英文教材,李文涛、何志均、李明馨、周先意等名师亲自授课,同学自发组织了多学科讨论班,本科学生提前开展科研等,这些新尝试新做法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教学改革的成功试点;改革创新是浙大的精神,求真务实更是我们浙大人的风格。我们共同见证了四校并校的改革创新:玉泉老和山、西溪田家炳书院、华家池、之江钟楼,以及紫金港的启真湖,共同形成了“求是求真、改革创新、包容兼蓄”的浙大文化。特别是在路甬祥校长、潘云鹤校长、杨卫校长、林建华校长,张浚生书记、张曦书记和金德水书记的带领下,在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大学已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浙大精神与文化在传承、在弘扬!

浙江大学是一所潜力巨大的学校。我非常幸运,与金书记、张书记二位书记,和杨校长、林校长二任校长先后共事,并在他们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他们以及班子其他同志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获益良多;我很荣幸,有机会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形成了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共识、路径共识、举措共识与方案共识。当下,高等教育正处在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首先,我们要将这些共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急需、国际前沿,以及区域、浙江省的重大需求,在服务中求发展;其次,我们要将这些共识转化成更为坚定的行动,加快实施六高强校战略与综合改革方案,加快推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在实践中求发展;再者,我们要将这些共识提升为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知,并定格为浙大人“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的共同追求,重新认识、再度思考,要积极探索大学的根本使命、教育教学的新变革、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人文与科技的新交融、以及大学治理的新结构,在探索中求发展。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发展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校长要始终以师生为本。作为校长,我在这里郑重表态:我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执政理念与治国方略,我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要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讲政治、讲大局、讲规矩;我将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以诚待人、虚心学习;我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与金书记一道、和同志们一起,励精图治,齐心协力、为将我们共同挚爱的浙江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吴朝晖简历

吴朝晖,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0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浙江大学混合班、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

1988年9月至1993年10月为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1991年9月至1993年9月在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学习。

1993年10月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任教师。1995年11月任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1998年3月至1999年8月任计算机系副系主任。1999年8月至2001年3月任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副系主任。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任软件与网络学院副院长。2002年3月至2005年7月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兼软件与网络学院副院长。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任科学技术处处长。2005年12月任浙江大学第十二届党委委员。2007年1月任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7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助理。

2008年3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浙江大学副校长。

2012年11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厅级)。2015年3月任浙江大学校长。

业务专长:计算机应用。曾任“十五”863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一五”863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现代服务业支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延伸阅读:

新任浙大校长,百分百浙大制造

据最新消息,原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吴朝晖,今天出任浙大校长。从吴朝晖履历可以看出,这位浙大新校长,可以说是百分之百浙大制造。

吴朝晖是浙大混合班的第一届学生,这个混合班就是现在浙大竺可桢学院(2000年成立)的前身。其硕士、博士学位也均在浙大获得。1993年博士毕业后,他一直留校任教,直到成为常务副校长。

数学尖子温州中学毕业后保送浙大

吴朝晖1966年12月出生在温州市区,1984年从温州中学毕业。

时隔多年,任课老师叶正文对学生吴朝晖依然印象深刻,“他高中成绩优秀,尤其是数学成绩特别突出,曾在全省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得好名次。” 叶正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说:“那年(1984年)保送名额特别少,全校只有两个,吴朝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

在老师眼里,“这个学生还特别懂得尊师重教,工作后一有机会就回母校看望老师”。最牛“混混” 浙大混合班首届高材生

也就是在吴超晖被保送入浙大的那一年,浙大创办了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英才教育班——混合班。吴超晖作为重点高中的保送生,得到了免试进入混合班的机会。

那一届混合班,共招了110人。除了保送生,其余都是从当年考上浙大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混混,是他们彼此间的昵称。

当年首届混合班同学合影(左起:刘孟、周如鸿、王秉达、吴朝晖)

他们被分成3个班,一班以光学仪器和科学仪器方向为主,二班的方向是计算机和工业自动化,三班则是传统工科,比如土木工程和机械。

这110个人到大四毕业时,只剩下了66人。因为每一学年结束,都会有一次流动,有的是学生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申请回到专业所在的院系继续学习;也有的是跟不上被淘汰的,即便你是班长,也不能幸免。混合班的“残酷”环境造就了一个个牛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光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何赛灵、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郑俊杰等不少学界精英都是首届混合班的学生。

在吴超晖的人生轨迹中,混合班生涯想必也是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历。公派留德曾有德国专家劝他改国籍

1991年,吴朝晖公派赴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留学。

在德期间,他应邀出席维也纳欧洲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一位德国专家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吴先生,把出席者国籍改成德国吧,我们给你出钱。”

吴朝晖什么也没说,只是将自己微薄的津贴换回去维也纳的路费,在代表欧洲人工智能研究最高水平的联合大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赢得全球数百名专家的掌声„„

学成归国后,吴朝晖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任教,主要从事智能技术、软件平台技术与实时嵌入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他曾任“十五”863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一五”863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现代服务业支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等,致力于计算机软件研究并成绩卓著。

潜心学问三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05年,吴超晖参与的科研项目《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的技术与系统》获得了200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他的团队研制出的首个中国制造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平台软件——钱塘平台软件又获得了2010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从2001年开始,以吴朝晖为首的平台软件研究团队,就联合恒生电子、信雅达等我省多家龙头软件企业,克难攻坚,通过将日常使用的各种软件中具有同样功能的代码进行整合,终于研制出了这样一个平台。

如今,该项目已应用于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电信服务、公共服务等七大行业,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应用软件建设中重要可选平台,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2014年,吴超晖又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凭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该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这一项目同样在2001年就启动,开始了汽车电子领域的研发。

在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团队联合中国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围绕上述难题,经过12年的方法研究、技术突破,研制成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实现了关键发明在国内首次规模应用。

这支团队还发明了三项系统性的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取得了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形成1项国家标准、12项企业标准。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指标国际领先,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这三项技术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国制造的重型卡车不冒黑烟了,对于一些中重型卡车用户来说,他们可以买到高性价比的汽车,因为我们有能力制造大型卡车。”浙江大学ESE工程中心主任杨国青博士说。

校长吴朝晖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TOP